兵器簡介
古兵器,鞭類。英文Sword breaker。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亦作“簡”。武術短器械。 鐧因其外形為方形有四棱,形狀相同,因得其名。鐧為銅或鐵制,長為四尺。鐧由鐧把和鐧身組成。銅把有圓柱形和劍把形二種。鐧身為正方四棱形,鐧粗約二寸,其後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鐧把與鐧身連線處有鋼護手。鐧身有棱而無刃,稜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節。鐧身頂端尖利可作刺擊之用。鐧把末端有吞口,如鑽形。吞口上系一環環扣上絲弦或牛筋可懸於手腕。鐧多雙鐧而用。其主要擊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兵器特點
鐧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連把約長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鐧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名竹節鐧;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鐧;蓋以形之不同而變更其名也。考鐧之由來,與劍為同時;至二十四法之出,則在秦漢以後,創自何人,亦不復可考;惟以短兵利於步戰之故,後人多有習之者,即今南北拳家,類能嫻之;亦正如單刀軮鞭之攜帶便利,可隨身防護也。惟鐧無單用,法重雙行,故後人有雌雄鐧鴛鴦鐧等名,亦矜奇胘異,增減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門戶者;然終脫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長兵之人,而藏鐧腰間,以防不測者;是則鐧為短兵而兼為暗器矣,此大都皆後人之自作聰明,立偽欺人,不可為訓也;世之學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謬。
兵器分類
八棱鐧由一根八棱形鐵桿製成,故得其名,長約四尺。
凹面鐧鐧長二尺五寸左右。鐧把為圓柱形。鐧身為方形,內中有槽,故得其名。
狼牙鐧鐧身是一根前端小,後端粗得圓形木棒。其長為二尺。棒長裝有四排鐵釘,每排四至六刺,交錯排列。棒之頂尾各有一刺。鐵釘呈三角形。由於鐵釘尖銳,且又犬牙交錯,攻擊能力很強。其棒之尾端五寸為握手處,無鐵刺。
平棱鐧長四尺,鐧把為圓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繩之用。鐧把前有六邊形銅護盤。鐧身呈六棱形,尾部粗而豐。鐧頂端粗為一寸。平棱鐧亦有單使,單使之鐧粗有二寸。
四棱鐧鐧體呈四棱形狀,故得其名。
少林方楞銅鐧少林兵器之一,全長三尺。
渾圓鐧鐧身長為四尺,通體呈圓柱形,以鐵製成。
亢龍鐧,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里,導演徐克虛構的武器。
練習方法
雙鐧練習教材鐧有單、雙之分,通常以練雙鐧者居多。擊法有上磨、下掃、
中截、直劈、側撩、絞壓等24法。著數有“橫三豎四”,有蹦、砸、滾、挑、戳、架、掛等。用鐧要求猛、快,因此有“雨打白沙地,鐧打亂劈柴”之說。對練套路有“雙鐧進槍”等。雙鐧技法從身形、步法、兵器、技擊、藝術技巧多方面綜合為一體系,整個套路演變豐富多彩。其身形變化:俯、仰、開、合,上下起伏。步法靈活迅疾,技法多變,套用有:劈、挑、滾、壓、摟、鏇、撩、刺、崩、掃、滑、粘、脫等,技法勢勢相通串變。《陳氏太極雙鐧套路》是陳氏太極套路中的雙器械之一,雙鐧多圳打、壓、砸、擋、戳等鐧法為主,同時結合陳氏太極拳功法,編出來的甄鐧套路。此套路對練習太極拳的功架,周身協調一致有很好的幫助。同時可以加強攻防意識。由於對身法的要求較高,所以要想練好此套路,蛇須有較好的拳術功架方可習練。
相關記載
鐵鞭為六角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鐧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鐧相提並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鐧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鐧,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志》亦同。
清王《兵仗記》說:「與劍相類者為鐵鐧,無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與為類者為鐵鞭,純鐵為之,狀如竹根節也。鞭、鐧大小長短,各隨力所勝用之。」由以上歷史專著,我們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節,而狀為四稜體,二者長短因人而異,以力量大小而權衡。
鞭與鐧歷代視之為雜兵,因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劍用之廣,除雙鞭雙鐧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戰,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
兵器評價
戲曲之中,鐧無論是外形技法都是極為特別的一種。
一對同樣重量的雙鐧,正如天枰的兩端;沒有鋒刃的鐧,更像是怒斥責罰的道具,而非取人性命、殘人肢體的兇器。只有秉持大公無私之心的人,才能領悟鐧法的最高境界。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使鐧之人,必將成為公正和威望的化身。
在民間小說中,鐧往往是鐵面無私、公平公正的象徵,描寫唐宋時期的小說中都有秦叔寶和八賢王受御賜黃金鐧的橋段,“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十分威風。鐧是騎兵用以破鐵甲的武器,以力制敵。若論剛猛強橫,就是利刃也不及鐧。
鐧,整體為三棱形,金色,尺寸大小類似靈官鞭,鐧在舞台上可作單鐧或雙鐧使用。使用者有“賈家樓”、“九龍杯”中的周應龍“花蝴蝶”中的鄧車。使用單鐧者有:“鎮潭洲”中的岳飛,戰樊城,中的伍子胥,“賀後罵殿”中的趙德芳,打嚴嵩“中的常寶童等。
鐧還常被人稱為兵器中的“ 善器”。鐧不以利刃喋血殺人的武器,但可以重擊、威懾、怒斥責罰敵人和對手,可以不見血光地制服對方。
人們常稱秦叔寶的鐧,不以利刃殺敵為目的,而是以當頭棒喝的打擊和警告,做到收其心,制其體,是兵器中當之無愧的善器。
歷史典故
《還二鐧》“殺手鐧”也稱“撒手鐧”。按照詞典里所說,“撒手鐧”是軍隊雙方在戰場上進行廝殺,當主要作戰兵器無法取勝甚至於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敵將追殺面臨險境時,一方抽出鐧來,突然回身給敵將以致命一擊,瞬間扭轉局面取得勝利。在這樣的一擊中。對“撒手鐧”,既要強調技術含量高、作戰威力強,更要強調出其不意,要在最關鍵的時候使用,達到“一招制敵”的的功效,一舉扭轉戰局,打贏戰爭。“還二鐧”一般稱“換二鐧”,又名“美良川”,出於《隋唐演義》。描寫山西劉武周用尉遲恭為先鋒攻唐,尉遲日搶三關,夜奪八寨。李世民引兵抵禦,與程咬金輕騎暗探白璧關,被尉遲恭發現,李世民大敗落荒而走,尉遲窮追不捨。正危急間,秦瓊得報,飛馬跳鐧來救。與尉遲比試膂力,尉遲打了秦瓊三鞭,秦瓊忍受住了;反打尉遲兩鐧時,尉遲吐血而逃。這就是傳說《三鞭換兩鐧》的故事。
歷史考證
鐵鞭為六角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鐧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鐧相提並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鐧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鐧,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志》亦同。清王《兵仗記》說:“與劍相類者為鐵鐧,無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與為類者為鐵鞭,純鐵為之,狀如竹根節也。鞭、鐧大小長短,各隨力所勝用之。”由以上歷史專著,我們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節,而狀為四稜體,二者長短因人而異,以力量大小而權衡。鞭與鐧歷代視之為雜兵,因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劍用之廣,除雙鞭雙鐧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戰,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唐初的戰將秦瓊善使雙鐧。
兵器使用者
唐初的戰將秦瓊(字叔寶)善使雙鐧。北宋王慶起義龍門關守將酆泰曾十來合用雙鐧擊殺比肩豹子頭林沖的山士奇。南宋岳家軍將領牛皋擅長雙鐧。評書中八賢王趙德芳使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
古代兵器
拼音是jian的漢字
拼音是jian的漢字共有251個,如下: |
漸|繭|栫|梘|検|椾|榗|樫|橌|橏|橺|檢|檻|櫼|殱|殲|涀|減|湕|澗|濫|濺|瀐|瀳|瀸|瀽|熞|熸|牋|犍|猏|玪|珔|瑊|瑐|監|睷|瞯|瞷|瞼|碊|磵|礀|礆|礛|稴|筧|箋|箴|籛|簡|籈|籛|糋|絸|緘|縑|繝|繭|纎|纖|聻|臶|艦|艱|菺|葌|葏|葥|蔪|蕑|蕳|薦|藆|虃|蠒|袸|襇|襉|襺|見|覸|詃|諓|諫|謭|譖|譼|譾|譖|豜|豣|賎|賤|趝|踐|轞|醎|醶|釰|釼|鈃|銒|銭|鋄|鋻|錢|錬|錽|鍊|鍳|鍵|鎫|鏩|鐗|鐧|鐱|鑑|鑒|鑬|鑯|鑳|鈃|閒|間|險|鞬|韀|韉|餞|餰|馢|騫|騫|鬋|鰎|鰜|鰹|鰜|鳽|鵳|鶼|鹸|鹹|鹻|鹼|麉|黚|黬|奸|見|件|減|尖|間|鍵|賤|肩|兼|建|檢|箭|煎|簡|剪|殲|監|堅|健|艱|薦|劍|濺|澗|鑒|踐|撿|柬|箋|儉|鹼|鹼|揀|艦|緘|餞|翦|韉|戔|諫|牮|梘|腱|趼|縑|搛|戩|毽|鰹|筧|譾|楗|囝|蹇|襉|踺|瞼|謇|鶼|蒹|僭|鐧|湔|俴|倹|偂|傔|僣|儉|冿|剣|剱|劍|劎|劒|劔|囏|堅|堿|塹|墹|姦|姧|寋|帴|幵|弿|彅|徤|惤|戩|挸|揀|揃|揵|撿|擶|攕|旔|暕|柙 |
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
刀 |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 |
槍 | 槍在古代稱作矛,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 |
劍 | 劍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 | |
戟 |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 |
斧 | 由一根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所構成。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工具之一,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 | |
鉞 | 鉞是中國古代一種兩角上翹、具有弧形闊刃的劈砍兵器。先秦時期也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物,並用於刑殺。 | |
鉤 |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戈、鉤、戟並用。從衛墓出土的銅鉤看,鉤的形狀似戟,只是戟上邊為利刃,而鉤上邊為一線鉤形,故名鉤。 | |
叉 | 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 |
鞭 | 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 |
鐧 | 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 |
錘 |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 | |
抓 | 即是撾,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 |
鏜 |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 |
棍 |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 | |
槊 |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 |
棒 | 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製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 | |
拐 |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 |
流星 | 多指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個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