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

南少林

在南少林的爭論中,擁有最多贊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為莆田少林寺,一為泉州少林寺,一為福清少林寺(至今為止,福建出現六座少林寺,仙遊的九座寺、東山的古來寺、詔安的長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東禪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在南少林的爭論中,擁有最多贊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為莆田少林寺,一為泉州少林寺,一為福清少林寺(至今為止,福建出現六座少林寺,仙遊的九座寺、東山的古來寺、詔安的長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東禪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明朝時期有因倭寇侵擾,南少林曾派出僧兵在福建沿海抗擊倭寇,因此後有武學回流一說,即明朝南少林武學回流給北少林。

基本信息

南少林簡介

發

南少林寺位於莆田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前身名“林泉寺”,建於南朝永定年間(577年),唐太宗敕建,稱南少林寺。南少林的拳種有“三十六寶"、“鳴鶴二十八宿”等,寺內九華疊翠與紫霄怪石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

南少林,大量的資料顯示其的確存在過,但卻在清朝時因參與反清復明活動被清廷鎮壓了,是徹底焚毀還是改名換姓,至今尚被研究者爭論。但可以確定的是:1.其的確存在;2.南少林在福建;3.它留下了不同於北少林的豐富武學。
明朝時期有因倭寇侵擾,南少林曾派出僧兵在福建沿海抗擊倭寇,因此後有武學回流一說,即明朝南少林武學回流給北少林。

寺僧輩分

南少林入門步法南少林入門步法

歷史資料記載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曾有五大宗派,元初有個叫福裕的少林寺和尚統一了五大宗派,創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並撰寫了子孫蜚訣,此後歷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這個譜訣共70字,內容是:(雪庭曹洞正宗)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靜、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體、常、堅、固,
心、郎、照、幽、深,性、明、鑒、崇、詐。
忠、正、善、禧、祥,謹、戀、願、濟、度。
雪、庭、為、尋、師,引、汝、歸、銘、路。
這一譜訣的確立和延續,標誌著少林寺從此之後就形成了一個子孫相繼的禪院
目前最常見的是:德、行、永、延、恆字輩。

發現之旅

前言

南少林南少林
目前對南少林最權威客觀的資料當屬北京科影廠的《發現之旅—南少林之謎》,由於全文過長,為方便讀者了解結果,僅把全片的開頭、中間重要的發現、最終的結論列出,有興趣了解詳情的讀者可以百度一下“發現之旅—南少林之謎”。

片頭語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誌》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南部某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

重要發現

在北京的清宮檔案庫里,收藏著一本嘉慶十六年,清政府在廣西東蘭州姚大羔家查獲的天地會《會薄》。
《會薄》中記錄了天地會創立的一段悲壯歷史,這就是著名的“西魯故事“。
康熙十三年,西魯國入侵國境,朝臣官兵抵擋不住,朝廷張貼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許諾退兵者封侯賜爵。南少林寺僧自願揭榜請纓,奮勇殺敵衛國。不料得勝回朝後,康熙卻火燒少林寺,屠殺僧人,僥倖逃脫的五個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為死難者報仇。
天地會又名三點會、哥老會、小刀會等,其內部統稱“洪門”。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統治期間內,天地會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復明”的鬥爭。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都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遺憾的是,天地會的《會薄》中並未記載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1986年8月,莆田縣的文物普查隊來到西天尾鎮林山村進行文物普查。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於露天的石槽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隊的注意。經普查隊考證,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石槽上“僧兵”這兩個異常醒目的漢字讓普查隊員不禁產生疑惑。第二天,文物普查隊發現了另一塊北宋石槽,上面刻著“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自古以來,中國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為羅漢,從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測,這口北宋石槽,極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工具。然而,僅憑几口北宋石槽,是無法證明,那座消失了幾百年的南少林就在林山村的。專家們開始從大量歷史文獻中尋找,但沒有發現絲毫有關少林寺的記載。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隊進入林山村“林泉院”的遺址,開始了第一期的發掘工程。發現了塊建塔時作為標誌的基石,碑上的漢字清晰可辯:“真覺大師難提之塔,林泉院,天佑”。這個碑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寺院名稱叫林泉院,第二個是說明這個寺院至少在唐末就已經存在了。考古報告顯示,“林泉院”遺址始於北宋之前,毀於清初。這與傳說中的“南少林”始於唐,毀於清的年代大致相同。但專家們翻遍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均沒有找到林泉院與少林寺相關的記載。
在莆田考察的專家們認為,經過科學考證,已經證明了林山村中,存在著一座規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這座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
清鹹豐丙辰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一塊“少林古績”山門匾額。
泉州東禪寺的始建年代和廢棄的年代,與傳說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這裡曾經存在過一塊清朝年間《少林古績》的匾額。從這塊匾額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東禪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遺蹟。
據近代武術名著《少林拳秘訣》中記載:“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閩中’則指福建的中部。從福建的地圖上看,莆田和福清都在閩中。劉福鑄的文章中寫到:在福清的新寧里有座少林院。1993年5月,專家們在《三山志》的福清縣寺觀中找到:“新寧里,少林院。”緊接著,清朝乾隆年間欽定《四庫全書》同樣記載著“新寧里,少林院”。專家們看見了民國二十年版的《福清縣全圖》。在新寧里西北部位置上,標註著“少林”。
這時,陳泗東也看見了《西山雜誌》,《西山雜誌》是蔡永蒹在清嘉慶年間撰寫的手抄本。該書中赫然記載了: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前來福建興建分寺,而這座分寺就坐落在清源山麓。俞大猷曾在自己所著的《正氣唐集》中記載:嘉靖辛巳年,俞大猷途經嵩山少林寺。在觀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劍術知名的武僧表演後認為:少林寺以劍技名天下,但現在真訣皆失。後來,俞大猷應方丈的邀請回傳少林棍法給北少林。如此看來,俞大猷小時在清源山上所學的武術,很可能就是少林拳法,並且泉州少林寺也很可能就在清源山上。按照《西山雜誌》中的記載,泉州的清源山上有座少林寺,而且寺中的僧人精通少林拳法。陳泗東依此斷定,泉州少林寺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
1993年6月4日,陳華光等人依據民國三十二年版,的《福清縣全圖》中所標註少林的位置,來到福清東張鎮。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不但有座少林寺,而且還有少林橋、少林溪,並找到了“少林院”等漢字。緊接著,人們在村西口處,又發現了一口大石盂。石盂上同樣刻有“少林當山僧”的銘文。
1995年7月,福建省和福州市考古隊來到了福清少林院的遺址。他們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進行了,為時一年半的艱苦發掘工作。從出土文物的考證,史料的記載等方面來看,福清少林寺,無疑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
1993年6月,羅炤來到漳州市東山縣的銅陵鎮。銅陵鎮鎮政府坐著一批天地會研究人員。其中坐著一位清癯的僧人。研究會人員介紹說,這位僧人是釋道裕法師,他是東明寺的主持。
沒有料到的是,這位釋道裕法師一語驚人:清源九座寺是真正的南少林,九座寺到東山建分寺為古來寺,是為了反清復明。古來寺在康熙時創建了香花僧。道裕拿出了一本手抄本《古來寺贊集》(《香花僧秘典》),它是古來寺的香花僧做佛事時唱經所用。上面記的內容和天地會的會簿有聯繫,但是遠遠比天地會的會簿要嚴密得多,內容也更加的具體,真實性更強。據上面記載,古來寺源自興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鹹通年間,正覺禪師號智廣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寺僧五百餘眾,有南少林之譽。這是迄今為止,這是一本明確記載“南少林“的古代書籍。根據上面記載:”九座寺位於興化清源”,《莆田縣誌》記載:明正統十三年撤興化縣,入莆田縣。莆田仙遊縣鳳山鄉中確有九座寺。此寺又名太平禪院,原是九座寺院相連,故又稱九座寺。
然而,在《九座寺開科禪師語錄》這本古書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九座寺,於明朝嘉靖時期被倭賊火焚。這和《香花僧秘典》記載南少林的毀滅時間是康熙十三年明顯不符。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那么,九座寺的焚毀與《香花僧秘典》中的火燒少林寺毫無關係。
經考證,《香花僧秘典》是一本極為珍貴的天地會“會簿”。那么,火燒少林寺的故事究竟在歷史上有沒發生過。
專家做出如下解答:真正的火燒少林寺應該是沒有,如果一定要聯繫的話,可能就跟康熙時期遷界,為了防止鄭成功和大陸的聯繫,為了隔斷鄭成功的經濟來源,所以在康熙時期幾次把沿海幾十里的居民,都遷到內地,在遷界的時候,東山全部被遷到了大陸。在東山銅陵鎮發生過悲慘的故事,大概古來寺也就被燒掉了。也許這個火燒少林寺和遷界中古來寺被毀有關係。明朝末期,閩南地區的十八位不同姓氏的兄弟,以“萬”為姓結義成萬姓集團。事實上,萬姓集團里是以萬禮為首,道宗為軍師的一個秘密團體。後來,萬姓集團投靠鄭成功並屢建戰功,很快成為鄭成功反清軍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一場著名的南京戰役中,由於鄭成功指導思想的錯誤,萬禮的軍隊潰敗,萬禮戰死。在這次戰役失敗中,萬禮戰死了,戰死以後,鄭成功回到廈門建立忠臣廟,本來是把萬禮的牌位作為忠臣來祭祀的,後來聽人攻擊萬禮,說萬禮不是戰死的,是逃跑,給淹死了,鄭成功把萬禮神位從忠臣廟裡移出來了,這件事情是萬姓集團和鄭成功決裂的一個重要的導火線,重要的轉折點。因為把萬禮的神位從忠臣廟移出來,這是一個極大的侮辱,對於萬姓集團來說,道宗和萬禮的結義弟兄們不能接受的。當時萬姓集團是駐守在福建東山,這是鄭成功的一個戰略據點,結果道宗是主謀,萬姓集團在萬禮神位撤出忠臣廟之後,就叛鄭降清了。然而,當蔡祿和郭義降清之後,康熙卻將蔡祿及其親信全部殺害。這恰恰是康熙13年的事情,這樣萬姓集團又跟清朝,結下了新的仇恨,所以,道宗後來又出現在清朝和鄭經的部隊的戰場上,為戰死者收屍。此時的道宗又回到了反清的立場。反清、降清、又反清,這一段曲折的歷史,和清朝新的仇恨,這個怎么能對外人明白的講出來呢,就用西魯的故事,用康熙皇帝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故事掩蓋過去了。歷史的真相是,國家民族的仇恨,胞兄盟弟的慘死之恨,促使道宗立志定要洗雪追報,但眼前的政治軍事局勢複雜多變,未來難以把握,需要激勵徒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血仇,堅持反清,這就需要傳下口頭與文字的囑託。於是以道宗為中心,前有萬禮、後有蔡祿,這一曲壯烈而又曲折的歷史悲歌。納入九座寺的南少林僧人南下東山開闢古來寺、並且古來寺確在清康熙的幾次遷界,被焚毀過的框架之中。因此,火燒少林寺、僧人南逃的故事便應運而生。
南少林是隨著天地會的傳播才傳播開來的,而天地會的產生是跟香花僧有密切的關係,而香花僧秘典里明確地說仙遊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譽。我個人認為,如果從歷史學的角度研究南少林的問題,這個南少林就是仙遊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傳播開來,應該是東山、雲霄、詔安,甚至包括漳浦,這幾個縣和古來寺有關係的香花僧,是他們傳播出去。

最終結論

至今為止,福建出現六座少林寺,仙遊的九座寺、東山的古來寺、詔安的長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東禪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究竟哪一座才是傳說中的‘南少林’呢。
人們注意到,《西山雜誌》中提到少林寺建於泉州清源山麓,而《香花僧秘典》中的九座寺,位於興化清源。福清少林院的所在地東張鎮,在歷史上也曾經被稱為清源里。那么,三座寺院的所在地都曾經被稱為“清源”,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再從地圖上來看,福清臨近莆田,公元980,清源里歸興化縣管轄。699年,劃莆田縣西部地設清源縣,公元742年,仙遊隸屬泉州管轄,當時的泉州名為清源郡,莆田仙遊就在泉州的北邊,而原清源縣則改名為仙遊縣。)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朝代的更替,地域名稱和管轄範圍的變動,致使南少林遺址始終謎案重重。當然,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那座神秘的“南少林”,應是福建多座寺院的化身。

泉州南少林

泉州南少林泉州南少林
泉州南少林最早見於《萬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書《少林拳術秘訣》稱:“斯時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唐豪考證認為:此“閩中”少林即泉州少林,從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看法認為:泉州東禪院即南少林。始建於唐初的泉州少林寺雖歷經滄桑,千年古剎史跡猶存,文獻可稽。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少林古蹟”山門匾額,稍後又出現過“欽賜東禪少林寺”供案。泉州歷史學會陳泗東據此認為:“東禪寺有兩個名稱,一是正式的,名為鎮國東禪寺……另一個是俗稱,叫少林寺”。東禪寺即南少林的說法在武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泉州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武術活動歷史悠久,它始晉唐,盛於兩宋,至今枝繁葉茂,拳派遠播,影響廣泛。以南少林武術為代表的泉州武術文化是泉州優秀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泉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傳統武術中的寶貴遺產。明清以來,它傳播到東南亞台灣香港澳門和琉球等地,成為泉州南少林武術的支派。南少林武術薪火相傳,有極強的傳統繼承性和凝聚力,至今海內外人士尋根溯源,絡繹不絕。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燈衍派,建於清源山麓,曾一度出現過“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郁”的盛況。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泉州廣泛開展民眾性武術活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武術隊伍。60年代泉州業餘武術社成立,拳界耆宿紛起回響,氣象為之一新。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武術協會應運而生,各門派傳人齊集麾下,武術館、武術學校遍布城鄉,再現“泉南千載少林風”的盛況。目前全市已有5個區(市)被國家體委評為“武術之鄉”;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眾多武術團體和人士來泉尋根訪友,並開展了雙邊的訪問交流活動。泉州武術界與日本菲律賓武術團體結為友好團體,並與四大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個武術團體建立了友好聯繫,為增進泉州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人民的傳統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莆田南少林

歷史

莆田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遺址位於福建莆田縣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毀。

僧兵

南少林南少林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據傳,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但這一說法被駁斥,泉州知名史學家—陳泗東反駁有關莆田“僧兵”的說法。他認為:凡和尚組成的軍隊,皆稱“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獨有,其他寺院也有。根據歷史資料:在明顧炎武的《日知錄》中記載,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許多地方在歷史上都有出現過僧兵;而《夢觀集》中也出現過泉州“僧兵”的記載。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獨有,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況且,據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記載,“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後,唐太宗只封給這些僧人以官銜,賜田地,頒布聖旨加以表揚,並沒有特別叫少林寺組織僧兵,給予編制。)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重建

1992年4月25日,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998年12月8日,九蓮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開始向海內外開放。
為了更好發展莆田南少林,2007年莆田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中的九蓮山麓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以及五口建造於北宋年間的大型花崗岩石槽殘碑、石柱等,學者們從石槽長226厘米、寬100厘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判斷這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又從殘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達數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測此遺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遺址。

地形

南少林南少林
九蓮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間盆地,居九華山脈中段,地勢十分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間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給,大本營離各個隘口不過數里之遙;且坡度平緩,如有軍情,到隘口憑險據守不過片刻功夫。從地理形勢上看,林山實在是個易守難攻的藏龍臥虎之地。寺區周圍有朱山、樟江、寨頭等10多個山寨。目前各寨遺址均存。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十米頗為壯觀的山澗瀑布。少林寺遺址正處在九蓮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兩三萬多平方米,十方叢林的氣度可想而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王朝深為忌恨,遣兵焚毀,莆田南少林寺從此湮沒於歷史煙塵之中。

遺址

南少林遺址南少林遺址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宣布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布會,他根據先輩叮囑,暫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現在,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趙撲初題額的“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壯觀,金碧輝煌。周圍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蓮岩等大小寺院環繞著南少林寺,形成氣勢昂揚的寺院群落,重現了當年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度。唯一的遺憾是所有記載只是“林泉院”的痕跡,並無記載“少林寺”的字樣,還是不能服眾。

景區

南少林景區,有南少林寺、九華疊翠紫霄怪石、關帝廟等自然景觀,還有九牧祖祠、澄渚書堂、九華山摩崖“蟲文鳥篆”的仙篆文字,更有海上女神林默娘、三一教創始者林兆恩、民族英雄林則徐、著名理學家朱熹的史跡和石刻等人文景觀。大量豐富而有價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將被進一步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將再投入2.3億元設計建造30多個景點,形成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涉外服務發達、集旅遊、朝聖、度假、輕工、商貿等為一體化的旅遊名勝度假區。

莆田少林寺的歷史古蹟

武術是我國國寶,莆田是武術之鄉,自唐代武則天首開武考以來,莆田共中全國級武狀元12人,武進士307名,有22人任過兵部尚書。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也是東南沿海武術活動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禪”等名揚大江南北,遠播日本、東南亞。1990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南少林傳統拳術大賽。各路拳師表演51種不同的拳械,110多個套路,並首次發現了新的拳種“佛祖拳”。習武有上自88歲的長者,下至5歲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鄉的武術遺風。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輔公部將路得才聚眾東南沿海淪為強盜,夜集明散,弄得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率僧兵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和尚和僧廣、僧滿三人帶五百僧兵入閩平暴。他們在當地收下不少禪宗弟子,沿海人民挽留這些救難的活菩薩。道廣也感到盛情難卻,就回嵩山少林祖庭稟告曇宗方丈,曇宗方丈送一首偈語讓其在福建找一處同嵩山九頂蓮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座南少林寺:一則示不忘祖庭;二則在沿海傳播大乘禪宗。偈語是“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為此,道廣和尚回到福建就按照方丈偈語所說,同師兄弟們找到了當時就有名氣,且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樣養僧兵,參政事,林泉院也就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就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名為九蓮山少林寺,俗稱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寺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強烈泊疾惡如仇、除暴安良的忠義精神,曾受到民眾的推崇。在反清復明鬥爭中,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毀,由於清廷的輿論封鎖,這一段悲壯的歷史鮮為人知,只是在民間悄悄流傳。“寺因武顯,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當時此寺習練少林南拳武風極盛,並廣泛流傳民間。
去過北少林的人知道,嵩山少林寺北靠五乳峰,寺前有條小溪(少溪河)自右向左流過。河對面為少室山,寺右側有塔林,右前方有“臥佛山”,左前方為九頂蓮花寨。林山的林泉院,它背靠祖(朱)山等幾個小山頭,院前也有一條小溪從右向左流過(現為護寺河)。院右側有塔群(今為塔里,塔西自然村),寺院右前方也有一座“臥佛山”(當地叫它為彌勒獻圖山、石面桶),寺院左前方有九葉蓮花峰。
在林泉院遺址上重建的南少林寺四周山頭海拔在600米左右,最高峰為北部的祖山(又稱朱山,與明亡後天地會擁戴的反清復明精神領袖朱太子有關),高642.1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東部山頭尾576.6米,南部斜侖5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對面巨岩“石面桶”(臥佛山)576.6米。站在朱山半山腰,可以數得出九個山頭恰似蓮花,故乾隆莆田縣誌稱為“九蓮峰”。
林泉院正處在蓮花心上,居九華山脈中段,其附近有九堆天然巨石也形似蓮花,俗稱“蓮花穴”。林泉院的基地有二萬多平方米。周圍有苦竹寺、霞梧院、九蓮岩等大小寺院,環繞著林泉院形成洋洋大觀的寺院群,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勢可想而知。
附近的資福寺建築大多已毀,現存一室,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內有一對石刻對聯:“雲日就瞻祝無最壽,天人歡喜演上乘禪",為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敬書。北面有一座“紅花亭”,系明朝遺臣陸圻、鄭郟創建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神案前有石砌蓮花圖案,亨柱上有“萬物總歸三尺劍,五雲時現七星旗‘的楹聯,題頭暗示天地會的武將萬雲龍和南少林寺五祖和尚反清復明之舉,是天地會反清鬥爭的聚義廳。

莆田南少林寺地勢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周圍有朱山、樟江、蘇岐、黎尾、梧桐、斜侖、紫霄峰、寨頭、山頭尾、大尖、洪度、太舞、石面桶等10多個山寨,目前各寨遺址尚存,樟江寨的四處石刻,證明該寨系黃次波於明末隆武元年(1645年)抗禦清兵時所建。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米的鬼潭瀑布和無底坑爆布。
林山村至今保存大量與寺院有關的地名,如院前、院後、院口、塔里、塔西、放生池、練功埕、馬槽等,更有與習武有關的姑嫂營、南營、後營、尾營、將軍廟、旗桿坪等,單是長226厘米,寬100厘米的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的僧兵治療傷病的石槽和7千多畝的茶園遺蹟,就足見當年金戈鐵馬之盛。
九蓮山下的小灣存有一塊大石,上刻有“僧繼言造”。據說這四個字是一個叫繼言的和尚用手指刻寫的,相傳當年有一武林高手扮成游僧來林泉院偷走少林劍譜,繼言識破後,在溪邊攔截,卻不動武,只說要架石替他做橋,說罷背起一塊大石架在溪上,用手指寫下此四字,然後客氣地讓路,那假僧一看,自知功力不如,就把包袱放下飛快逃走了。繼言和尚以一指禪功揚名,傳說他可用一指幫人治病。林泉院附近有一塊“一指禪石”,象手一樣,食指指向西方,形似南拳標準手勢,成為當年照此石啟示,練功坐禪的天造之物。
此外,這裡相傳的“千靈祖師斗山魈建苦竹寺”、“佛光創建霞梧院”、“吉星侍衛”、“五百僧洗反”等故事道出了一處處歷史典故。在眾多的南少林寺遺址研究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向國家申請探方考古。1990年12月1日至1991年5月25日,經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福建省考古隊對林泉院約3萬平方米遺址進行第一期1325平方米的重點發掘,又出土了大量隋唐至清初的歷史珍貴文物,發掘了五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以“僧兵”二字。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難提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已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歷史

因為莆田自設縣時就隸屬於南安郡(泉州),唐代隸屬於清源郡(晉江南安莆田仙遊4縣,包括今泉州廈門莆田金門及漳州北部),在清朝時又和泉州隸屬於興泉永道,從民國到新中國後的幾十年內一直是隸屬泉州,所以有泉州的南少林之說。泉州的南少林最早見於《萬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莆田地處閩中,清末成書《少林拳術秘訣》稱:"斯時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唐豪考證認為:此"閩中"少林即泉州少林,從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看法認為:泉州東禪院即南少林。始建於初的泉州少林寺雖歷經滄桑,千年古剎史跡猶存,文獻可稽。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少林古蹟"山門匾額,稍後又出現過"欽賜東禪少林寺"供案。泉州歷史學會陳泗東據此認為:"東禪寺有兩個名稱,一是正式的,名為鎮國東禪寺,另一個是俗稱叫少林寺。”

南少林武術

泉州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之一,武術活動歷史悠久,盛於兩宋,至今枝繁葉茂,拳派遠播,影響廣泛。以南少林武術為代表的泉州武術文化是泉州優秀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泉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傳統武術中的寶貴遺產。明清以來,它傳播到東南亞、台灣、香港、澳門和琉球等地,成為泉州南少林武術的支派。南少林武術薪火相傳,有極強的傳統繼承性和凝聚力,至今海內外人士尋根溯源,絡繹不絕。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燈衍派,建於清源山麓,曾一度出現過"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郁"的盛況。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泉州廣泛開展民眾性武術活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武術隊伍。60年代泉州業餘武術社成立,拳界耆宿紛起回響,氣象為之一新。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武術協會應運而生,各門派傳人齊集麾下,武術館、武術學校遍布城鄉,再現"泉南千載少林風"的盛況。目前全市已有5個區(市)被國家體委評為"武術之鄉";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眾多武術團體和人士來泉尋根訪友,並開展了雙邊的訪問交流活動。泉州武術界與日本、菲律賓武術團體結為友好團體,並與四大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個武術團體建立了友好聯繫,為增進泉州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人民的傳統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福清少林寺

簡介

福清南少林寺福清南少林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東張鎮新寧里肖林村。遺址寺院依山建成,有多座台階,馬廄、練功場、少林僧人墓葬等。寺前的石板橋刻有“少林院沙門謹募眾緣,共發心德,舍造下洋石橋一間”石碑。宋,明歷史皆有記載。1993年5月,專家們在《三山志》的福清縣寺觀中找到:“新寧里,少林院。”緊接著,清朝乾隆年間欽定《四庫全書》同樣記載著“新寧里,少林院”。民國二十年版的《福清縣全圖在新寧里西北部位置上,也標註著“少林”。

歷史

福清少林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唐代,毀於戰亂。近年經考古工作者調查、考證和考古挖掘,在1993年6且4日,在福清市東張鎮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遺址。又經福建省、福州市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諸如遺址中發現“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銘文,以及石橋、石盂、石槽、石碾(藥臼)、石碑、石礎、石舂臼、石磨、石香爐、瓷器、錢幣、銅鏡,還有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不勝枚舉使少林寺遺址得到科學的驗證。這一爭論多年的歷史懸案,終於有了圓滿的答案。福清發現的少林寺遺址,史冊記載之多,遺址規模之宏偉,遺蹟結構之完整,遺物分布之廣泛豐富,以及所顯示的文化內涵與河南嵩山少林寺之相似,在福建都是僅見的。特別是經過福建省、市考古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無論在史證和物證兩方面,與史籍記載相符的福建少林寺(史稱南少林寺)。
這一重大成果已得到各界專家肯定。特別是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法師、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校長釋永壽聽說後,特地率團到福清考察少林寺遺址,經過七天的考察研究,他向外界鄭重宣布,福清南少林寺的寺址無可置疑是名副其實的少林寺遺址。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中國南北兩個少林寺是歷史的事實,我們也有理由認為南少林寺在福清。

景觀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福建省宗教局和福州市政府先後批准福清市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福清市各界人士及海外華僑共集資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重建南少林寺。前不久,本人再到南少林一游,感受頗深。
南少林寺坐落於福清市西部閩中的崇山峻岭之中,寺院四面群山綿延,雄渾巍峨,一泓綠水環繞著上座座青山,密林深處,風吹草動山舞峰移、雲煙拂拂、悠然飄逸。寺院座西朝東南,周圍溪、澗、流、瀑、泉,清水汩汩,湧泉自出,構成了難得的秀水奇觀。整座寺院依山起勢、背倚著五老峰,也名“嵩山”,無論地形或山巒與河南嵩山如出一轍,令人稱嘆!寺前一溪橫臥,逕流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晶晶瑩瑩,長流不涸。進入寺院,必先跨上長近二百米的鐵索拉橋,人站在上面稍有搖晃之感,心境頓時豁然開朗。橋下是清澈如鏡的湖面,把群山、寺院、綠蔭映入水中。由於谷低,枕石漱流,清音潺潺,加之蒼崖夾谷清泉長流,谷中常雲蒸霞蔚,山色空濛,時有紫氣苒苒,神秘莫測。

南拳

南拳起因於對付倭寇南拳起因於對付倭寇

明代,中國沿海,皆有倭寇(日本有組織之海盜)為患,大將戚繼光俞大猷曾經駐紮於閩中莆田福清一帶。當時戚繼光召集了全中國之武術家與當地少林僧人研究出一套對抗日本海盜之拳法及棍法。以鐵棍對浪人刀。在此著作了紀效新書,內容包括兵法拳術、箭法、兵器等使用方法。其中附有拳經捷要篇卷十四,所談的是拳術,更附有改良至長拳之卅二勢。戚離去後,留下了之拳種及鍛鏈士兵的方法,再經歷鄭成功之洪門時期,派出五名高級將領進入南中國各地,開山立堂,廣收反清義士,教授拳術及兵器使用方法等。最後發展成百花齊放及多個門派之南方武術(功夫)。

順治五年,清軍在閩中至閩南;莆田、福清、永春一帶屠殺南明支持者。故洪門拳術沿於閩中,鴉片戰爭時,廣東發展出洪拳廣東洪兵起義後,改稱詠春拳。大成國李文茂失敗之後,三合會時,又稱少林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稱南拳。改革開放後,變更回春拳、但現在的春是集多個拳種大匯聚而成。

黃調陽與犁壁石山(南少林)

到南少林山頭探索到南少林山頭探索
黃調陽,萬曆四十六年生(1618),霞葛人,年青時曾在二都的龍山書社就讀,為明末大臣黃道周的弟子,多次帶鄉丁參加黃道周的抗清鬥爭,1646後回家鄉,與沈起津、許祚昌在犁壁石練兵及在二都招兵買馬,亦在當地多次與萬禮合作反清。詔安縣令李挺桂帶兵北上也多番給他們擊退,後被南明永曆政權授予總督之職。鄭成功反清的活動很多都有黃調陽的參與及支援。由於人強馬壯,屢戰屢勝,鄭成功決定在順治十六年(1659)攻打南京,南京為明開國君主朱元璋建都之地,具一定戰略意義。但出戰南京大敗,甘輝,萬禮等多員大將陣亡,鄭成功退回廈門,老二郭義,老七蔡祿戰後返回銅山,駐守木楊城,黃調陽總督亦帶領殘餘部下一百多人回犁壁石及經木楊城,小住了幾天療養生息才回程。跟隨黃調陽回木楊城的一百多人中有幾個特殊人物,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和蔡德忠,後人稱呼為“少林五祖”的其中四人。
犁壁石是給五祖譽為“南少林”的一個山頭,坐落官陂、霞葛和秀篆三鎮中間一座大概一千米的高山,犁壁石比長林高約三份之一,為當地高山之一。從長林向西走十公里就到犁壁石,從犁壁石山頂來回鎮裡只需三到四個時辰。犁壁石山頂有一可練兵的平台故兵營設在山之最高處,兵營東側有一巨石,石下有一小洞,能住人,站在石上能俯瞰官陂、霞葛和秀篆三鎮,上犁壁石沒有大的路,只有容一到兩人行走的山徑,山頂巨石旁邊下建了幾十個土房子,
很多都是一丈見方大小,士兵們戲稱為方丈室但都在裡邊席地而睡。土房邊遠處有一個小廟,供已出家的弟子和軍士們在裡邊念經禮佛,廟旁邊設有一個較為大的土房子,叫“忠義堂”為練兵總部,重要人士到訪和洽談都在這裡進行。犁壁石在順治十四年(1657)前擁有最多兵馬,約兩千,地小兵多,故有些士兵只能分布山上其他地方。從官陂上山過了山腰有一山洞,一些軍事物資多在那裡存放,有多人駐守,白虎寨位於霞葛鎮與犁壁石中間位置,等於犁壁石山寨的一個橋頭堡,有煙墩互通訊息

相關影視

1、《南少林》
2、《南少林與北少林》
3、《南少林三十六房》
4、《南北少林》
5、《絕處逢生》
6、《少林與詠春》
7、《火燒紅蓮寺》
8、《洪熙官》
9、《少年英雄方世玉》

紀錄片《南少林之謎》

概述

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禪宗和絕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此後,嵩山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興建少林寺分寺,南北少林遙相呼應。據說,福建這座寺院規模宏大,僧人眾多,它與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樣,是禪武同修。南少林的僧人將北少林的功夫糅合進南方拳術的特點,創建了蜚聲海內外的南少林拳。此後,南北少林並駕齊驅,馳騁在中國的佛教界和武術界,世稱“南少林”和“北少林”。然而南少林是怎樣消失的呢?

基本信息

名稱:南少林之謎

首播頻道:CCTV—紀實
產地: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2011年2月16日
出品:發現之路
類別:人文歷史
集數:3集

簡介

再現少林武功神韻
揭示武術文化內涵2001年福建體育健身游暨南少林武術文化旅遊節隆重開幕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等領導應邀出席
萬眾矚目的“2001年福建體育健身游暨福建南少林武術文化旅遊節在莆田南少林寺隆重開幕。這是繼成功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之後的又一次全省性重要大型活動。出席開幕式並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強、副省長汪毅夫、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孫懷山、省政協副主席李祖可、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王軍、省計生領導小組副組長黃文麟、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義正、原亞洲武聯主席徐才、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孔繁、全國旅遊協會副會長李玉鶯、省旅遊局局長明敏、省人大辦公廳主任李德海、莆田市委書記葉家松、莆田市市長陳少勇、中國攝影家協會黨組書記於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宋閩旺、河南省旅遊局副局長方洪蓮、省體育局副局長張立仁、莆田縣委書記陳金揚。應邀參加活動的還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日本、韓國、越南、紐西蘭、阿根廷、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加彭、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愛國華僑及武術文化交流團的代表以及中央、省、市新聞記者計1000多人,加上演員和自發前來觀看的民眾共有10000多人參加盛會。
昨天的開幕式由莆田市副市長李朝陽主持。上午9時30分,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宣布:“2001年福建體育健身游暨福建南少林武術文化旅遊節”開幕。廣場上頓時響起清脆悅耳的鞭炮聲,數百隻和平信鴿騰空而起。隨之,莆田市市長致歡迎詞。省旅遊局局長明敏、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王軍、省政協副主席李祖可也先後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廣場藝術表演。整個表演分為薪傳百代、全民健身、武林雄風、人壽年豐四個篇章,注重體現了“搞聯合、重特色”的主鏇律。嵩山少林寺住持率領技藝精湛的少林寺武僧團與莆田南少林武僧共同表演“少林神功”,把開幕演出推向高潮,而“少林神韻”書畫文物的展出,更是一次規格高、創意新、影響廣的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它從深層次上揭示了南少林武術文化的豐富內涵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