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

叉是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早在遠古時代就有捕魚的“飛叉”。在陝西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原始“魚叉”,尾端帶有結節,便於系縛繩索,使用時將叉擲出,然後抓著繩索將叉收回。叉的擊法有攔、橫、扦、捂、挑、掏、貫、拍等,套路有“飛虎叉”、“太保叉”等。

基本信息

讀音

叉chācháchǎchà

筆畫部首

叉

部首:又
部外筆畫:1
總筆畫:3

編碼信息

五筆86:CYI
叉字演化叉字演化

五筆98:CYI
倉頡:EI
筆順編號:544
四角號碼:77403
Unicode:CJK統一漢字U+53C9
異體字:扠
漢字首尾分解:又丶
漢字部件分解:又丶
筆順讀寫:折捺捺[1]

叉chā

基本字義

1.交錯:~腰。
2.一頭分歧便於扎取的器具:~子。

詳細字義

〈動〉
1.(指事。小篆為“又”(即手)上加一點,指出叉手的動向。本義:交錯,交叉)
三指叉三指叉

2.手指相交錯。也泛指一般的交錯、交叉[cross]
叉,手指相錯也。——《說文》。段註:“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間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全唐詩話》
3.又如:叉手
4.刺;扎取[stick;workwithafork;fork]。如:叉了一槽乾草;叉魚
〈名〉
1.古代的一種兵器,頭有分杈[cha,aweaponinanciantChina,whichtheendisforked]
紅漆了叉。——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叉子[fork]
挺叉來往。——《文選·潘岳·西征賦》。註:“叉,取魚叉也。”
3.又如:魚叉;糞叉;叉竿(帶叉頭的竿)
4.兩短直線相交所成的圖形[cross]。如:打個叉
5.另見chá;chǎ;chà

常用詞組

1.叉車chāchē
[forklift;forklifttruck]搬運貨物的鏟車
2.叉鋤chāchú
[pronghoe]有兩個或更多叉齒,用於園中鋤土或耕種的手持工具
3.叉手chāshǒu
(1)[cuponehandintheotherbeforethechest]∶一種禮節。兩手交叉齊胸,俯首到手,猶如後世之作揖。又作“抄手”
叉手施禮
(2)[putthepalmstogether]∶合十
4.叉腰chāyāo
[akimbo]大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按在腰旁
5.叉魚chāyú
[spearfish]用叉子捕魚

叉chá

基本字義

1.擋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輛車~在路口

詳細字義

〈動〉
二股叉
二股叉

1.擋住,卡住[blockup;jam]
那大師傅就叉著門,不叫我們走。——《兒女英雄傳》
2.另見chā;chǎ,chà

叉chǎ

基本字義

1.分開張開:~開兩腿。

詳細字義

〈動〉
1.分開,成叉形[fork]。如:叉著腿站著;拇指和食指叉成個“八”字
2.另見chā;chá;chà

叉chà

詳細字義

〈動〉
園林叉園林叉

1.用同“岔”。分岔[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與大河相通的小河)
2.使前進、談話的方向偏向另一邊[parry]。如:急忙叉開說;路沒選中,一下叉到別地方去了
3.另見chā;chá;chǎ

漢英互譯

◎叉
fork[1]

方言集匯

◎粵語:caa1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ca1[陸豐腔]ca1[梅縣腔]za5ca1[寶安腔]ca1[客英字典]ca1[台灣四縣腔]ca1[沙頭角腔]ca1[海陸豐腔]ca1[東莞腔]ca1
◎潮州話:cê1ca1(chhetsha)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古代兵器

拼音是cha的漢字

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1
槍在古代稱作矛,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1
劍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
1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1
由一根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所構成。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工具之一,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
1
鉞是中國古代一種兩角上翹、具有弧形闊刃的劈砍兵器。先秦時期也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物,並用於刑殺。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戈、鉤、戟並用。從衛墓出土的銅鉤看,鉤的形狀似戟,只是戟上邊為利刃,而鉤上邊為一線鉤形,故名鉤。
1
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1
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1
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
1
即是撾,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1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1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
1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1
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製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1
流星多指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個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