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賦
永春白鶴拳,無燒也拉侖。白鶴舞姿,少林拳法;強身健體,衛國保家;獨步武林內家拳,蜚聲中外世人夸;中國武壇瑰寶,南拳武術奇葩!
拳術功夫者,國術之謂也。南派少林五祖拳:一達尊,二
太祖,三行者,四羅漢,五白鶴。永春白鶴拳,威震南天大門派,盛名遠播海內外。古邑桃源,水秀山清;五里名鎮,薈萃群英;白鶴神拳,應運降生!
清初民間講故事,鶴仙教拳演傳奇:祖師女俠方七娘,福寧方公獨生女。聰明俏麗,好學武藝;婚姻失意,白練為尼;拜師鶴仙,首創絕技。教傳曾四,喜結連理;逃難避災,返鄉永邑。起居後廟辜厝,演練金峰觀音亭;授門徒曾武館,培育二十八英俊。曾四爺、白戒叔,永春名師分前後;前五虎、後五虎,武功出眾稱傑作!
仿生象形白鶴腳,鶴舞長空展英豪。練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擊價值高;內涵樸實而豐富,拳理辯證又精妙。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稱以雅。三盤上中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法。白鶴亮翅,十三步搖;七步三戰,十三太保;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
武術之鄉,習武成風;五祖獨尊,白鶴稱雄;武林高手,層出不窮;四海薪傳,寰宇威揚!俊英鄭禮,拜師七娘;精勤不懈,深得秘傳;名揚閩南,雲遊閩贛;以武會友,博採眾長。一代拳師出大羽,行俠仗義任逍遙;東嶽少林打擂台,江西空手拔牛角;南安山嶺多險惡,單枝點穴顯威力;永春南洋眾僑親,安然無恙歸故里!
霞陵武生,林俊萬青;永春豪俠,白鶴名師。秉承家學,苦練如痴;武藝高強,名赫一時。聚義金峰萬春寨,操練魁星山門岩。德化起兵,威震八閩;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攻城略地,開倉濟貧。俠之大者,救世安民;天國烈王,永垂英名!
全國首屆,南京國考;永春組團,十人報到;均合標準,技藝高超。潘氏世諷,金獎奪標;林氏寶山,擂台英豪;潘氏孝德,壯士名高;國術俊選,世人稱好!威武凱鏇歌壯舉,光前裕後譜新篇。翁公祠國術館,廣招生徒授鶴拳;永春老牌武館,偉烈豐功史冊傳!
白鶴大師級,閩南國術團;巡演星馬,獻藝傳技;弘揚國粹,為國爭譽。南僑領袖陳嘉庚,合影留念贈對聯。歷史意義重大,現實影響深遠;開創海外武術文化交流之先河,堪稱中國民間首次外訪武術團!
潘老孝德,一代宗師;白鶴聖手,國考壯士;醫牛斗虎,懸壺濟世。杏林春曉傳佳話,古法奇方顯國光!大羽俠裔,鄭老文存;心得獨到,功力高深;閩省武術大賽,雙獲一等嘉獎;整編《永春白鶴拳》,勞苦功高世頌揚!
盛行於世白鶴拳,歷經滄桑三百年。北上南下,內傳外行;開宗垂統,情結祖庭;尋根謁祖,歸宗聯誼;絡繹不絕,氛圍濃郁。於是乎,桃源白鶴任娉婷,天下武林多奇蹟!
二譜功夫二步七,永春處處學鶴拳;後傳閩粵飛海峽,再往南洋日美傳。白鶴奮翮至省垣,衍派福州白鶴拳;拳理技法自成體,五家風格盡超凡。
五枚師太,藝傳嚴氏三娘;鶴翔粵海,舞起詠春新拳;衍於梁贊盛葉問,名家輩出仰佛山;香港影星李小龍,截拳道起詠春拳;詠春拳源永春縣,同出一家白鶴拳。
日本東恩納寬量,沖繩首引白鶴拳;空手道即空手拳,空手拳起永春拳。東瀛金城昭夫,永春尋根探源;《空手道傳真錄》,第二故鄉白鶴拳。嗟乎!藍天精靈,功莫大焉!情莫深矣!武之聖者,和平大使,東方神拳。正如騷客詩所贊:白鶴飛四方,名聲四海揚;代代出高手,桃源水流長!
泉院七娘白鶴拳,閩南傳統文化之精華!奇矣哉!永春一縣七武館,桃源大羽翁公祠;喜看怡雲飛白鸛,孝德鶴拳舞南獅。偉矣哉!博大精深煥新顏,發揚光大在南安;獨具一格鶴拳道,全民健身贊黃先。壯矣哉!僑鄉古鎮,盛名遠揚;鶴拳史館,威武亮相;傳承歷史,展現榮光;繼往開來,再鑄輝煌!
白鶴凌空,朝氣蓬勃鼓雄風。何其樂矣!五里街,蓬壺鎮,學練之風最興隆;大羽村,觀山村,鶴拳文化正飄紅!何其美矣!央視報導,登堂入室進課堂;僑中校本,崇德習武上操場。何其威矣!電影武俠片,《永春白鶴拳》;永春大俠震天下,白鶴神功名世間!
噫吁兮!神矣妙哉!大鵬山下觀鶴舞,百丈岩畔聞鶴鳴。白雲流水綠樹,拳風步影身形。氣勢銳不可擋,動作栩栩如生;寸勁節力冠武林,鳳眼柳葉顯威靈!噫吁兮!幸甚至哉!欣逢盛世,國運昌隆;白鶴展翅,搏擊長空;清麗飄逸,南國英雄;威震四海,嘯傲蒼穹!
簡介
拳術背景
時方種年已六旬,妻室早亡,僅生有七娘一女而已。“七娘容貌絕世,年登十六,好少林拳藝”,深得方種疼愛,故傳之最力。方種意欲並傳其未婚婿陳,豈知陳乃負義之人。七娘誓不從,婚姻失意,又素有貞靜之念,即持節投白蓮(練)寺禮佛。方七娘一日在寺中織布,見一隻白鶴飛宿在梁間,昂首振翩,舞腳弄翼,引椽銜毛,伸頸覓食、纏脖棲息,姿態奇妙,心甚異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而過;又以緯尺擲之,復被白鶴展翼彈落;俄而奮騰凌空,沖入霄漢而去。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揣摩衍化,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之中,她幾經推敲,創出別具一格的“似剛非剛,似柔非柔”的拳法,稱為“白鶴拳”。
方七娘為紀念在“白蓮(練)寺”中創出白鶴拳,乃將此寺號為“教練寺”,以寓不忘,並在寺中教傳拳法,廣授生徒,聲譽大噪,名聞遐邇。當時,有永春人曾四與其師顏起誕(又名顏上觀,擅長棍法),雲遊各地,以武會友,慕名尋訪教練寺。及至該寺,恰遇暴風驟雨,站在寺門外暫避,方種見狀,詢及居處,曾四答是“永春縣人,教杖(棍)功夫的”。方乃延請入寺,顏曾師徒拜謁敘及淵源,方種知是少林本派,所以留下他們加以款待。曾四與方七娘談論棍法拳法,深覺七娘技高一籌。而顏起誕乃剛性燥烈之人,流露出不悅之色,其娘以言譏笑之。起誕不服,心想七娘乃一小小女流,縱然技精,也難勝我盛壯男兒,便要與七娘比試。七娘欣然答應,遂一手擎起,兩足並立,以待來勢。起誕以左手擒拿單鞭勢攻之,七娘忽然變換招數,食指一轉而入,起誕受傷倒地,深為之嘆服。他對曾四說,我所學的都是那些粗硬淺窄功夫,還未達到精微神化之境,你應當誠心向他們求教。遂率曾四再到教練寺拜謁,要求學習拳藝。他對七娘說:“我昔日所為乃自作自受,亦不後悔,但憐小徒聰慧可教,懇望收留門下,致意提攜,傳此拳法。”七娘見曾四年輕,朴誠厚重,丰姿俊雅,美如冠玉,有英雄氣概,收之為徒。後結為夫婦,生有二子。曾四在教練寺中學習十有餘年,拳藝乃精。
歷史發展
康熙年間(1664-1723年)方七娘與其夫曾四回永春,住在“永春西門外後廟辜厝”在那裡廣授生徒,後人稱為“曾武館”,於是白鶴拳就此傳入永春了。經過前永春名師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後永春名師白戒、後五虎等這幾代人,自康熙至乾隆百餘年間在福建省內外的廣為傳播和交流,不斷吸收,總結提高,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白鶴拳的技術、理論內容,所以這一時期是白鶴拳發展和廣泛傳播的重要歷史時期,堪稱鼎盛時期。使白鶴拳成為一種攻防意識強、健身價值高,又具觀賞性而深為廣大人民民眾所喜愛的拳法。這一時期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白鶴拳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就其歷史淵源和技術理論、練功方法上都烙下了具有永春人文地域特性的烙印,形成完整系統的技術體系。「鶴法」就是「拳法」,因為這些白鶴拳的代表性人物,籍貫都在永春,人們也就理所當然地把「鶴法」稱為「白鶴拳法」,地以拳顯,拳以地名,把白鶴拳冠以地名,成為「永春白鶴拳」或者簡稱為「永春拳」,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此間或有稱為「福建白鶴拳」、「福建少林白鶴拳」者,蓋都承認方七娘為創始人,或稱為白鶴仙師(祖)的。追溯永春白鶴拳自順治年間創始,經康熙、乾隆、嘉慶三朝發展,也即自1664年到1821年的這百餘年間的傳播發展,已經有了五、六代的傳人了。歷代拳師習武修文,在前人口傳身授及文字記載的基礎上,對永春白鶴拳的源流,傳播、發展和套路內容、技術理論分別進行了系統性、理論性的總結。
其間,有署名為「梅山主人」的蕭伯實、鄭樵、和林董及許多佚名的永春先賢,對永春白鶴拳進行了個人的系統性、理論性的總結,匯諸大成。流傳後世的著作有《白鶴仙師祖傳真法》、《永春鄭禮叔教傳拳法》(又稱白練寺傳授拳法)、《桃源拳術》、《白鶴拳家正法》、《方七娘拳祖》及《自述切要條文》等手稿書抄以及見諸文字記載的殘篇遺稿,給後世能夠脈絡清晰地追溯永春白鶴拳的源流、歷史、傳承,也讓後世學習永春拳有著較為全面、較有系統的理論指導,這是永春白鶴拳由實踐到理論總結的一個輝煌時期,這些先賢對永春白鶴拳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永春白鶴拳的這些理論在當時的南少林武術中還是難得一見的,而這些理論對於當時整個南少林武術界起著非常巨大又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少林南拳仍然沿用這些本來屬於永春白鶴拳的「拳譜」、「拳經」。
套路特點
白鶴拳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於雅稱、寓意其中、便於記誦、易於領悟、利於習練。
它的套路動靜有法、虛實分明、快慢相間、起伏有序、脈絡貫通、神氣流暢、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形神兼備,輕盈靈巧、瀟灑飄逸、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
它講究「內外合一」,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氣、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以氣催力、吐氣生威、攻防並重、運手務柔、著手須剛、講究「子午虛實、吞吐浮沉、剛柔緩急、後發先至」,拳法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手法短橋多變,步法走閃靈活,勁力飽滿剛脆。
平陽白鶴拳
由來
平陽白鶴拳,又稱鶴拳、鶴法。白鶴拳相傳由浙江人方七娘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2年)首創。清嘉慶年間,白鶴拳傳入平陽麻步雷瀆,至今將近二百年歷史。白鶴拳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強身健體的價值,是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
鶴法是平陽、蒼南一帶對白鶴拳的俗稱,它是白鶴拳中的一秀,是我國傳統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武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平陽麻步雷瀆,過去傳藝習武主要靠言傳身教,無圖文記載。欣喜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白鶴拳拳師溫簡永與其徒弟黃邦岩、溫端貴、溫從策等7人編繪擒拿108步的圖冊,拳套(摘要)56路的文本。1970年,溫簡永之子,溫端堅在父師患病期間,遍閱已記錄的白鶴拳拳法,並在其父的口述下重新整理。後來,溫端堅又多次走訪多名白鶴拳拳師,觀看其表演,系統整理並編寫了《白鶴拳》一書,為白鶴拳的傳承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8年5月,經溫州市武術協會研究,同意成立溫州市大教白鶴拳研究會,研究會為溫州市武術協會下屬的團體會員,溫端堅為會長,研究會會址在平陽麻步雷瀆溫氏宗祠。
現狀
在平陽民間,特別是平陽麻步雷瀆,民眾對白鶴拳有著深厚的感情,年紀在40歲以上的雷瀆男性村民大多練習過白鶴拳。但是,如今,白鶴拳也面臨著傳承乏人的困境,年輕人學習白鶴拳的幾乎沒有,白鶴拳有斷代的危險。搶救白鶴拳意義重大而深遠。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