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長拳](/img/6/1f6/nBnauM3X4cDO3cjM3I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yQ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現代新編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民眾基礎廣泛。
現代長拳吸取了查、花、炮、紅諸拳種之長,把長拳類型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包括竄蹦跳躍、閃展騰挪和起伏轉折在內的各種拳械套路。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
長拳歌訣
長拳亦稱太祖長拳,相傳由宋太祖趙匡胤創立的拳法,為宋朝操練兵員之拳法。長拳歌訣“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黏,精要充沛、氣要沉,力要順達、功要純。”;“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
主要內容
(一)規定套路:國家體委統一制定,分為甲組、乙組、丙組(初級)。每組均有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五種套路,每個套路是由不同難度和數量的規定動作組成。
![長拳](/img/6/ff6/nBnauM3X2cTMxIjNyE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xQ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二)自選套路:為了適應競賽和提高的需要,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對自選套路的動作數量、組別。規格、完成套路時間都有統一的要求。如內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等動作;完成套路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使長拳套路運動在動作結構、布局安排和速度、難度、騰空跳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使長拳類的拳械套路成為武術競賽的主要內容。隨著武術的發展,對長拳運動的訓練又作了明確規定,強調了動作規格化、注重功力和加強攻防意識,提出了“高、難、美、新”的發展方向。使長拳逐步走向國際體壇。長拳的方法極為豐富,手法主要有沖、劈、崩、貫、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頂、盤、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彈、蹬、踹、點、鏟、踢、里合、外擺、拍、掃、等;還有各種摔法、拿法、跳躍、平衡等。其運動特點是撐拔舒展、勁順擊長,快速有力、靈活多變,竄蹦跳躍、腿法較多,節奏鮮明、氣勢磅礴。
手法
拳法
(1)沖拳:拳從腰間鏇臂向前快速擊出,力達拳面;側沖、上衝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
(2)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擊,臂伸直,力達拳輪;掄劈時臂要掄成立圓劈擊。
(3)撩拳: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擊,力達拳眼或拳心;反撩力達拳輪或拳背、拳心。
(4)貫拳:拳從側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橫擊,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達拳面。
(5)崩拳:臂由屈到伸,運用前臂和腕力經下向前崩擊,速度要快,臂要直,力達拳面。
(6)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達拳面。
(7)砸拳:臂上舉,而後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達拳背。
(8)橫拳:直臂自側面向前、向後平掃橫擊,力達前臂及拳背或拳輪、拳眼。
![]() |
少林長拳 |
(9)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擊打,高不過頭,拳背向前,力達拳面。
掌法
(1)推掌:掌由腰間鏇臂向前立掌推擊,速度要快,臂要直,力達掌外沿。(2)挑掌:臂由下向上翹腕立掌上挑,力達四指。
(3)穿掌:手心向上,臂由屈到伸,沿身體某一部位穿出,力達指尖。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達指尖。
(5)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達掌心。
(6)劈掌:由上向下側掌劈擊,直臂,力達掌外沿。
(7)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擊打,力達掌外沿。
(8)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達掌心。
(9)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達掌心。
(10)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舉於體側或頭上。
(11)摟手:手心向下,向斜外側劃弧,力達掌外沿。
(12)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內或向外刁捋,力達手指。
(13)纏手:以腕關節為軸,手掌由內向上、向外纏繞,同時臂外鏇,使手心轉向上抓握。
(14)舞花手:兩臂交叉,以腕、肘、肩為軸繞環,幅度可大可小,配合協調。
肘法
(1)頂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頂或側頂,力達肘尖。(2)盤肘:手臂平舉,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內盤肘。
(3)架肘:屈臂內鏇上舉,手心向外為架肘。
(4)里格: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體內橫撥為里格。
(5)外格:前臂上屈,向外橫撥為外格。
步法
1、上步:後腳向前邁步。
2、退步:前腳向後退步。
3、蓋步:一腳經另一腳前橫邁一步,兩腿交叉。
4、插步:一腳經另一腳後橫邁一步,兩腿交叉。
5、行步:兩腿微屈,行步平穩,步幅均勻,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許騰空。
6、縱步:一腳提起,另一腳蹬地前跳落地。
7、跨跳步:後腳蹬地跳起,前腳前擺落地。
8、躍步:後腳提起前擺,前腳蹬地起跳,接著後腳向前落地。
9、踏步:一腳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腳向前上步。
10、擊步:後腳去碰前腳騰空落地。
腿法
![長拳](/img/8/eb3/nBnauM3XwcDM3EjN1E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xQ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蹬腿: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腳尖勾起用腳跟猛力蹬出,高不過胸,低不過腰。前蹬時上身正直;側蹬時上身稍側傾;後蹬時上身前俯與後蹬腿成水平。
3、踹腿: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腳尖勾起內扣或外擺用腳底猛力踹出。高踹與腰平;低踹與膝平;側踹時上身斜傾。
4、正踢腿:支撐腿伸直,全腳著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腳尖勾起前踢,接近前額,動作要輕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5、側踢腿:腳尖勾起,經體側踢向腦後,其他同正踢腿。
6、里合腿:支撐腿自然伸直,全腳著地;另一腿從體側踢起經面前向里作扇面擺動落下。其他同正踢腿。
7、外擺腿:同里合腿,惟擺動方向相反。
8、直身前掃:上身正直,支撐腿屈膝全蹲作軸;掃轉腿伸直,腳尖內扣,腳掌擦地,迅速掃轉一周以上。
9、俯地後掃:上身前俯,兩手推地,支撐腿全蹲作軸;掃轉腿伸直,腳尖內扣,腳掌擦地,迅速後掃一周。
10、單拍腳:支撐腿伸直;另一腿腳面繃平向上踢擺;同側手在額前迎拍腳面,擊拍要準確響亮。
11、斜拍腳:同單拍腳,惟用異側手迎拍腳面。
平衡
1、前提膝平衡:支撐腿直立站穩,上體正直,另一腿在體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腳面繃平內收。
2、扣腿平衡:支撐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腳尖勾起並緊扣於支撐腿的膝後。
3、燕式平衡:支撐腿直立站穩,上身前俯略高於水平,挺胸展腹;後舉腿伸直,高於水平,腳面繃平。
4、望月平衡:支撐腿伸直或稍屈站穩。上體側傾擰腰向支撐腿同側方上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後向支撐腿的同側方上舉,小腿屈收,腳面繃平,腳底朝上。
跳躍
1、騰空飛腳:擺動腿高提,起跳腿上擺伸直,腳面繃平,腳高過肩,擊手和拍腳連續快速、準確響亮。
2、騰空擺蓮:擺動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擺,腳面繃平,腳高過肩,兩手依次擊手拍腳共成三響,不能有一響落空。
3、鏇風腳:擺動腿直擺或屈膝,起跳腿伸直,騰空轉體270°,異側手擊拍腳掌,腿高過肩,擊拍響亮,轉體360°落地。
4、鏇子:一腿擺起,另一腿起跳騰空;兩腿伸直後上舉在空中平鏇,腳面繃平,挺胸、塌腰、抬頭,鏇轉一周后落地。
5、大躍步前穿:前跳距離須大於弓步,在空中挺胸抬頭、肢體伸展。
跌扑滾翻
1、搶背:一腳起跳騰空前躍,上身卷屈,肩、背、腰、臀依次著地翻滾,輕快圓活,起身迅速。
2、鯉魚打挺:迅速挺腹,兩腿下打寬不過肩,起立輕快。
3、撲虎:騰空要高,落地要輕。手、胸、腹、膝依次著地,兩腿稍屈併攏或稍稍分開。
4、栽碑:身體挺直前倒,兩臂屈肘握拳舉於胸前,倒地時身體平直、兩腿併攏,以兩前臂或兩掌著地。
5、盤腿跌:騰空過腰,在空中成側臥;落地時下面腿的大小腿外側與兩掌同時著地。
6、烏龍絞柱:肩、頸著地,腰腿豎直,兩腿在空中相絞,幅度要大,動作要輕快敏捷。
7、撲地蹦:兩腿併攏,兩肘夾緊,身體挺直,平起平落,輕快連續。
風格特點
長拳主要適合於青少年練習。
![長拳](/img/e/b4c/nBnauM3X0UDO3cTO4E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xQ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長拳在技術上有以下8點要求:①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把套路中的攻防特點體現出來。③身法。要把軀幹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內外協調,得心應手,形成一個整體。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勁力。要有剛有柔,發勁時要求有爆發力,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還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以氣息配合發力,做到內外合一。⑦呼吸。講究“提”、“托”、“聚”、“沉”4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就越強。
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範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於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長拳最適合少年兒童訓練學習,最適合從少年兒童時期學起,少年兒童學習它是最好的訓練方式和最好的年齡,對人體的全面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以後學習與提高長拳的高、精、難、美動作都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以及對以後改學其它武術技擊術,都有很好的幫助。另外學好長拳也是練習各種武術器械的基礎,也是練習某一種專門的套路或技擊技術的基礎,因為長拳的拳法、步法、腿法與身法是運用器技械技擊術的根本保障,這不僅僅是在古代(舊兵器時代與新兵器時代),而且在現代當代長拳也是一種最主要的拳術之一。長拳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身體的全面訓練,也在於它的招式的正統直觀,更在於它的動作力量與動作速度的乾脆直接與樸實瀟灑。在一些武術專著或武俠小說中,有長拳短打之說,可以說長拳是一種比較普及比較普遍的拳術。
基本要求
(一)手要捷快:
![長拳](/img/d/9af/nBnauM3X2YzN5gDMxI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yQ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二)眼要明銳
:長拳的眼法,須“眼似電”,要明快、銳利。眼法在長拳運動中不是單獨活動的,”它必須“眼隨手動”,“目隨勢注”。手法既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視,就一要相應地象“閃電”般地明快銳利。這種手到眼到的眼法變化,不僅和手法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和頸部的活動有關。隨著眼。法的左顧右盼、上瞻下視,頸部的靈活及轉頭變臉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時,眼法還涉及到動作意向的問題。一般的說,長拳的動作都有它的意向,進則是攻,退則是守,即使是靜止時的拳勢,也都含有伺機持動的意向。眼法是表現動作意向和傳神的關鍵。因之眼法必須做到“跟隨手動”、“目輸勢注”、明銳議電。
(三)身要靈活
:長拳的身法,須“腰如蛇行”,要柔韌、靈活、自如。身法在長運動里,可分為問、轉、展、縮、折、彎、俯、仰等。這些身法的變化多是主宰於腰。因此,“腰如蛇行”的身法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各種身法在運動的時候要象蛇行那樣靈活,有曲折有變化2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韌性要好;使動作做得既柔軟又堅韌,柔軟則靈活,堅韌則有力。。動作做的靈活、有力,又富有曲折變化,才會協調而生動。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個部分。在一般的長拳。運動中,由活動性動作進入到靜止性動作時,多講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斂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動時,則要求靈活自如。“體隨勢變”,根據不同的動作採取不同的身法與手。眼、步、腿諸法協調配合。(四)步要穩固
:長拳的步法,須“步賽粘”,要輕快,、穩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難”;“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步法在長拳運動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因之。必須使各種步法在運動時要輕快,站定時要象粘稅在地上一樣穩固,不掀腳,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軀幹活動的影響,而且要給上肢、軀幹的活動提供必要的穩固條件。這樣,才能動而不亂,使下盤紮實有力。(五)精要充沛:長拳的精神,
![長拳](/img/6/caa/nBnauM3XxYjN0UTOzI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yQ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
六)氣要下沉
:長拳的呼吸,須‘氣直沉”,要“氣沉丹田”。這是因為呼,吸在長拳運動中關係著運動的持久性,也關係著勁力的催動,即所謂以氣催力。長拳運動,一般都是結構複雜、起伏轉折、快速有力,這一特點決定了長拳運動強度大,對氧的需要量也較大。如果不善於掌握和運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的方式方法,就容易使氣血上涌,使氣息在胸間遊動。氣往上浮則內部空虛,空虛則氣促,氣促則吸氧不足,氧不足則力短,力短就不能使運動持久,就會頭暈噁心,面色發白,動作紊亂,運動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壞。所以,在運動的時候必須運用腹式呼吸,善於“蓄氣”,這樣才能使運動持久,才能保持運動的平衡。長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還有提、托、聚三法,合謂“提、托、聚、沉”。這些呼吸方法隨著動作而進行變化的時候,始終遵循著“氣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時,運用也要順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七)力要順達
:長拳的勁力要順達。如果發力不順,也會使運動僵硬、死板。長拳運動最忌“僵勁硬力”,強調“力要順達”。用力順達,須從‘三節”、“六合”著手。三節,以上肢來說,手是梢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以下肢來說,腳是梢節,膝是中節,胯是根節。六合,是手、肘、肩、腳、膝、胯等六個部位的配合。掌握好“三節”、“六合”運用順力,動作才會豁達。(八)功要純青
:長拳的技術,須“功宜純”。在這裡,“功”指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和運動的各種技巧。所謂“純”,就是“純一不雜”,爐火純青。“功宜純”是對長拳技術質量所提的要求。要使技術質量達到純青的地步,重耍的一條就是在技術規範化的前提下加強鍛鍊的實踐。“功夫是練出來的”,只有堅持鍛鍊,持之以恆,才能使身體素質和運動技巧不斷地得到提高,才能使功力長進,技術質量由不純逐漸到純。(九)四擊合法:
![長拳](/img/d/a8a/nBnauM3XwgTN0AzM0k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5Q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十)以形喻勢
:長拳在運動時,有動勢、靜勢、起勢、·落勢、立勢、站,勢、轉勢、折勢、輕勢、重勢、緩勢、快勢等十二種動靜之勢。以自然事物中的十二種形象來比喻這十二種動靜之勢,因此來要求技術。傳統的“十二型”是:動如濤.活動之勢,要使運動氣勢象江海的浪濤那樣激”盪,滔滔不絕,在萬馬奔騰中仍有明朗感和穩定感,做到;“動要有韻”,“動中有靜”。靜如岳:靜止之勢,要象大山那樣巍峨,似乎任何強大的力量都推它不動似的。起於猿:跳起之勢,要有猿猴縱身時的那種機靈、矯健、敏捷的意味。落如鵲:落降之勢,要象喜鵲落到樹枝上時的那樣輕穩。立如雞:單腿獨立之勢,特別是從活動性動作轉入到靜止性的獨立動作時,要象雞在奔走中突然聽到了什麼,立刻停步捲曲起一隻腳來那樣,。顯示出動作的安定穩固。站如松:兩腳站立之勢,要象蒼松那樣巍巍地剛健、挺拔,在靜止中傲然富有生氣,使靜和動密切聯繫在一起,即所謂“靜中有動”。轉如輪:鏇轉之勢,要象車輪繞著軸心那樣轉動,善於創造和掌握運動的軸心,這樣才能達到“圓”的要求。折如弓:摺疊之勢,是指扭身擰腰等轉折的動作。要象弓那樣越折越有力,含有一股反彈勁,不是折得極柔軟而沒有勁力。只有在摺疊之勢中做出反彈勁,才能突出動作的變化。輕如葉:輕飄之勢,要象樹葉那樣輕,才能達到“飄”的要求。重如鐵:沉重之勢,要象鋼鐵砸下那樣沉重有力,但“重而忌狠”,不能咬牙切齒。緩如鷹:緩慢之勢,要象鷹在空中盤鏇那樣精神貫注,慢中有快,但’緩而忌溫”。“慢易生懈”,要防止動作產生鬆懈現象。快如風:快速之勢,要象一陣疾風那樣迅速,但“快而。忌毛”。“快易生爆”,火爆可以藏拙,但畢竟會使動作產生不準確的錯誤,務須快而不毛。
長拳基本技法——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以氣助勢;陰陽相依,相輔相襯。
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這是長拳靜止姿勢的基本技法。“頂頭豎項”,指長拳靜姿要求頭頂向上頂領,使頭額端正,下頦自然微收,提起全副精神;脊柱豎直,使軀幹中正,不歪不斜。其中頸椎豎,促成頸項向上順豎;胸椎豎,促成胸廓微前挺;腰椎豎,促成塌腰立脊;尾椎豎,促成臀部下垂。
“舒肢緊指(趾)”,
![長拳](/img/7/1fb/nBnauM3XxETN4MDNwkDNzkDOxITM5YjN1gDMwADMwAzMxAzL5Q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形合力順”,指長拳動態要外部形體協調配合運動,內部勁力軸順達傳導。“形合”的技法原理是“梢領根定,中節順隨;轉軸穩固,軸梢互領”。“力順”的技法原理是“松陳吸蓄,調形造勢;催墜呼發,寸勁貫梢”。
在拳式中,“形合”與“力順”交融一體,表現為外形依賴內勁相合而不相連,體現為一動齊動,一到齊到。勁形合一的這種運動規律,正是長拳運動“動迅靜定”的基礎。
“動迅”指拳式一動,身體內外齊動。而且一動即快,心快(反應敏捷)、眼快(眼似電)、手快(拳如流星)、步快(步不快則拳慢)。整修動作快似迅雷,體現出長拳以手快打手慢的技擊特點。
“靜定”指拳式經一動即快,一快齊快,而至一到俱到,一靜皆靜。整修拳式突然在瞬間靜定似山,體現出長拳運動疾動突停的節奏特點。以眼傳神,以氣助勢,這是長拳眼法、氣法與拳勢配合的技法。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