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縣

建陽縣

建陽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北緯27°06′-27°43′,東經117°31′-118°38′。總面積3378.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3.57萬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2.17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市人民政府駐潭城街道。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潭城街道、童遊街道、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

基本信息

建陽縣南門多寶塔
建陽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北緯27°06′-27°43′,東經117°31′-118°38′。總面積3378.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3.57萬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2.17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市人民政府駐潭城街道。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潭城街道、童遊街道、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

歷史沿革

建陽縣0
漢武帝時期閩越王余善築大潭城。漢建安十年(205)置建平縣,屬會稽郡,晉太康三年(282)更名建陽縣,屬建安郡。隋開皇九年(589)併入建安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唐武德四年(621)復置,屬建州。宋景定元年(1260)改名嘉禾縣,屬建寧府。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復名建陽縣,歷屬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1949年5月13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1994年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

2000年,建陽市轄10個鎮、3個鄉:潭城鎮、麻沙鎮、水吉鎮、童游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1784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潭城鎮 58302 童游鎮 49820 將口鎮 16852 徐市鎮 22239 莒口鎮 23133 麻沙鎮 33128 黃坑鎮 13804 水吉鎮 29634 漳墩鎮 23169 小湖鎮 16627 崇雒鄉 9482 書坊鄉 9330 回龍鄉 12328 

2002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330號)批覆同意撤銷潭城鎮、童游鎮,設立潭城街道、童遊街道:從原童游鎮劃出6個村歸潭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從原潭城鎮劃出1個村、1個居委會歸童游鎮管轄。2002年底,建陽市轄2街道8鎮3鄉:潭城街道辦事處、童遊街道辦事處、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

2003年,建陽市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潭城街道、童遊街道、麻沙鎮、水吉鎮、將口鎮、莒口鎮、黃坑鎮、漳墩鎮、徐市鎮、小湖鎮、崇雒鄉、書坊鄉、回龍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33.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17萬人。

基本簡介

建陽縣九峰山
福建省南平地區轄縣,商品糧基地縣,林產重要基地。位於省境西北部,崇陽溪中游。面積3383平方公里,人口31.79萬。縣府駐潭城鎮。三國吳置建平縣,晉改為建陽縣。1988年前為建陽地區行署駐地。建陽地區改為南平地區後,行署駐地移至南平市

縣境西部處於武夷山脈主體和東南坡部位,東部處於鷲峰山脈西北坡,形成東西兩側高、中央低的地形。中部丘陵連綿不斷。麻陽溪、崇陽溪和南浦溪分別從西北、北、東北三面向中南部匯流,形成較寬闊谷地,為主要農業地區。西北部地勢最高,主峰豬母崗海拔1859米,屬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較勻。糧食生產以稻穀為主,產量居全省前列。經濟作物種類多,產量高,主要有油菜、芝麻、蓮子等。茶園面積約0.67萬公頃,為閩北重要茶產區。林業發達,森林面積達19.2萬公頃,林產品有桐油、香菇、棕片,產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工業以森林工業最重要,除生產木材外,並有大量松香、松節油等化工產品。礦產有鉛鋅、石墨、蛇紋石和雲母等。是閩北公路交通的中心之一,對外可直達福州、南平、邵武及江西上饒和浙江賀村等地。南浦溪和崇陽溪可通行木船。城西考亭書院是宋朱熹講學之地。崇雒的南宋宋慈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池中的宋代御窯遺址及“建盞”均聞名中外。

傳統民俗

建陽縣九峰山
建陽縣越劇團 ,前身為浙江省蕭山縣星光越劇團。1951年4月,應浦城縣邀請去閩演出後留該縣。1952年10月,參加福建省第一屆地方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繼在福建省委禮堂專場演出《玉面狼》,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等觀看了演出。後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一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州八一禮堂演出歷史劇《杏花村》,受到福建省文藝界的重視,被福建省文化局確定為全省五個重點輔導的劇團之一。1953年,福建省文化局派出工作組幫助劇團開展工作,同時到上海市聘請越劇演員馮梅英、黃嵩娥等加入劇團,增強藝術骨幹力量。1954年,正式命名為建陽專區越劇團。1956年春,水吉縣撤銷,水吉縣越劇團部分演員併入。同年7月,建陽縣歸屬南平專區,劇團改名南平專區越劇團。1958年,劇團下放建陽縣領導,改名建陽縣越劇團。1970年5月被撤銷,1979年1月恢復建制。該團建立後創作演出的現代劇有《紅旗村》(王剛、楊阿根編劇)、《花兒重艷》(樓徹明編劇)以及小戲《鷹廈線上》和《躍進花開》(楊阿根編導),先後參加福建省第一屆和第二屆戲曲現代戲匯演。1964年10月,編演了現代劇《不老松》;1980年,演出現代小戲《泡影》、《相親》等。1981年後,創作演出新編歷史劇《劍津屍影》(又名《宋慈》)、《陽安都尉》(楊阿根編導)。1979年後,劇團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地、縣上山下鄉為農村服務的文藝先進單位。

旅遊文化

建陽縣考亭書院
九峰山:在福建南平市,與市區隔江相望。重迭如屏障,為市郊諸峰之冠。上有明代實心石塔,昔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風、三寺雲深諸景。宋時建有延平書院,傳為李侗、朱熹講學之處;另有天慶閣、萬福精舍、劍溪草堂等,均廢。已新建樓台亭閣,闢為公園,占地630畝。拾級登臨,可俯瞰南平山城勝景,近處火車穿山越嶺,江中舟筏競流,遠處群峰綿亘,林木蔥鬱,別有風韻。

茫盪山:俗稱懵懂洋。在福建南平市西北,距市區15公里。方圓40多公里,海拔1,363.4米,山頂有一片縱橫十餘公里的開闊緩坡,布滿各具形態的岩石,如仙人迭石、金交椅、蛤蟆石、棋盤石、母雞孵小雞等。在金交椅的東北面有岩洞群,洞旁流泉飛濺,景色清幽;又有墨硯窟,在岩石上,清泉一泓,四時不涸。山的東北部有閩、贛古道三千八百坎,古木陰森,中有滴水岩,為納涼佳處。上有石砌古堡,東面有石佛山,石佛高約四丈,旁有峰狀似鷲鳥,名小鷲峰。宋代南劍州知州事陳宓所題的摩崖石刻,謂山中風景不亞於武夷、天台、雁盪、廬山諸勝。

考亭書院:在福建建陽縣考亭村。為南宋理學家朱熹居住和講學之地。紹興三年(1133年)朱熹築室居此,因四方來求學的人眾多,復建屋於居室之東,稱為竹林精舍,後改名滄州精舍。寶慶元年(1225年)建陽縣令劉克莊建詞紀念。淳·四年(1244年)詔為書院,御書“考亭書院”匾額。現只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的書院門口牌坊一座。

朱熹墓:在福建建陽縣黃坑鄉後塘村(古稱唐石大林谷)。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舊時有兩孔噴泉從崗前湧出,輿地家稱為龍歸後塘。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病卒建陽考亭,十一月十三日與夫人劉氏合葬於此。墓坐西向東,頂為圓丘形,周壁以鵝卵石壘砌,後立石碑,上書“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爐、拜壇和石望柱一對,形制較簡樸。附近有“文武百官至此下馬”和清乾隆年間所立的禁止在墓曰放鴨石碑。另有神道碑,豎於距墓1公里處的虎頭山坳。

宋慈墓:在福建建陽縣崇雒鄉昌茂街西北面山林中。墓為土堆。1955年調查發現墓前斷碣一座,文曰:“慈字惠父宋公之墓”。宋慈(1186-1249),建陽童游里人,南宋著名的法醫學家。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歷任今廣東、湖南等省提點刑獄等職。為官清明,決事剛果,享有聲譽。他總結宋代以前法醫學的經驗,結合本人實踐,著《洗冤集錄》一書,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較完備的法醫學專著。此書至今在法醫科學上仍有重要價值,曾先後被譯成朝鮮、日本、法、英、荷、德、等國文字。1978年此墓已修繕復原。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