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0年8月20日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 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遊手好閒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
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入黨後,江竹筠同志酷愛馬列主義理論,嚮往革命聖地延安。但這時黨卻要她留在重慶作通訊聯絡工作。這需要一個不為人注目的職業作掩護, 因此, 黨組織指示她要學習會計, 學撥算盤珠子, 她毫不猶豫,聽從組織安排。
1940年秋天考入中華職業學校會計訓練班。經過艱苦的努力, 掌握了會計專業。
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當時由黃炎培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她隱瞞著自己的身份在學校開展工作。
1941年夏末,重慶。二十一歲的江竹筠從中國公學附屬高中和中華職校會計訓練班畢業,被川東特委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組織學生運動、發展新黨員,同時兼任市委機關報《挺進報》的發行工作。
1943年年底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王璞出於安全考慮,認為彭詠梧需要一個良好的掩護環境,要他在重慶安一個家。然而他一時無法與雲陽的妻子譚正倫取得聯繫,但這事牽涉到工作,又不能久拖不決。於是,市委在重慶的女同志中間反覆物色、挑選,最後決定指派江竹筠接受這個令她驚詫而又羞澀不已的任務———給彭詠梧做“妻子”兼助手。他們一開始相見、共事,竟然是在一起假扮夫妻,朝夕相處,共同生活。 並和他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他們的家庭是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組織整風學習的指導中心。她的主要任務是為彭詠梧做通信聯絡工作。
1944年夏,江竹筠經組織安排入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
1945年,她與彭詠梧結婚,後留在重慶協助彭詠梧工作,負責處理黨內事務和內外聯絡工作,從那時起,同志們都親切地稱她江姐。
1946年畢業後她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4月,江竹筠難產,被班上的女同學送進了醫院,此時彭詠梧不在她身邊,她自作主張作出了剖宮產和絕育兩個手術同時進行的決定。彭詠梧事後趕到成都看望她和剛出生的兒子小彭雲時,為她的勇敢、果斷和犧牲精神感動不已。
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挺進報》在幾個月的時間,就進行到1600 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夏,彭詠梧任中共川東臨委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江姐以川東臨委及下川東地委聯絡員的身份隨丈夫一起奔赴武裝鬥爭第一線。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
1948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對黨組織說:“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別人代替有困難,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 ,甚至殘酷地將竹籤釘進她的十指,急欲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破獲領導川東暴動的黨組織和重慶中共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摧殘和死亡威脅,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江姐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犧牲時年僅29歲。
個人家庭
彭詠梧在與江竹筠相戀之前,已經結婚,妻子譚政烈(後改名譚正倫),兩人育有一子彭炳忠。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與彭詠梧的獨子彭雲。1947年10月江竹筠去信請求譚正倫到重慶照顧年幼的彭雲。1948年2月,譚正倫來到了重慶,此後扶養彭雲長大成人。江竹筠的兒子彭雲後定居美國,為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江竹筠的孫子彭壯壯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中國發展。
人物軼事
姓名演化
江姐剛出生時取的小名叫雪琴,從5歲發蒙讀書始,父親給她取的學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獄之前就再沒改變過。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華職業學校發給她的修業證書和她隨後考入國立四川大學的入學登記表上,都寫的是這個名字。
後來換了一個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獄後臨時取的化名。但這個化名並沒有改變她名字的讀音,只是用了一個同音字而已。
紅色遺書
江姐在臨刑之前寫下了一封託孤遺書,是寫給安弟(江姐的表弟譚竹安)的,當時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籤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寫下這封遺書,信里滿載著江姐作為一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
遺書中展示柔情一面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犧牲58周年這天,這封人稱“紅色遺書”的文物終於在三峽博物館向世人揭開了塵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說道:“我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雲兒(指江竹筠、彭詠梧兩烈士的孩子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江姐的這封遺書展示了江姐鮮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遺書中屢次提到兒子
這封遺書長約十二厘米,紙面粗糙,因年代久遠,已開始泛黃。“這是江姐就義前最後的一封信件。”三峽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時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在信中屢次提到兒子彭雲。
工作人員說,人們都認為革命戰士是鋼鐵鑄成,其實英雄也有溫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除了革命事業外,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遺書字跡相當潦草,不時出現塗改墨跡,可見當時江姐心中對孩子的牽掛之情。”
竹筷削筆燒棉做墨
在陰森恐怖的渣滓洞監獄裡,江姐悄悄寫下遺書,又把遺書送出監獄 。當時,江姐住在渣滓洞監獄女二號牢房,工作人員說,在遇難前兩個月,江姐給表弟譚竹安寫下了這封遺書。當時,監獄中對犯人的控制十分嚴密,江姐根本無法弄到筆墨寫信。後來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時候,把竹筷一端磨尖當筆,然後拆開棉被,把一些棉花燒成灰,調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用自製的筆墨,江姐在一張草紙上寫下了此信。遺書寫好後,江姐通過一個看守,悄悄把信帶出了監獄,輾轉交給了她的表弟譚竹安。解放後,譚竹安將這封寶貴的遺書交給了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人物評價
在獄中經歷各種酷刑後,難友們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體難友獻給江竹筠的詩這樣讚頌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婭的精靈,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這首詩在渣滓洞牢房裡被傳誦一時。
正是像江竹筠一樣的共產黨人,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才不會向敵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種忠誠,一種希望,一種理想,它給人不畏犧牲的精神,給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會變得浮躁。在物慾甚囂塵上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有堅定的信仰。
老一輩革命家也深深為江姐的英雄事跡所折服。據《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回憶,當年毛澤東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壯烈犧牲那場戲,他禁不住動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無遺憾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江姐就象紅岩上傲立雪中的紅梅花一樣,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江姐受酷刑拷問之後,難友詩人蔡夢慰用竹籤蘸紅藥水在草紙上寫下了《黑牢詩篇》,表達了對江姐的敬佩。
他是當時“鐵窗詩社”發起人,在《黑牢詩篇》中吟唱:空氣呵,/日光呵,/水呵,/成為有限度的給予。/人被當作牲畜,/長年的關在陰濕的小屋裡。/長著腳呀,/眼前卻沒有路。/在風門邊,/送走了迷惘的黃昏,/又守候著金色的黎明。/牆外的山頂黃了,又綠了,/多少歲月呵!/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過。黃了,綠了,綠了,黃了。
在陰濕的囚室里,蔡夢慰只能通過高處的小窗感受生命的榮枯和時間的流逝。1949年11月27日深夜,在被押往渣滓洞松林槍殺的途中,他將包紮好的《黑牢詩篇》拋在荒草叢中,也給後人留下了這一首首生命的絕唱。
影視形象
上映時間 | 作品名稱 | 飾演演員 | 備註 |
1965年 | 烈火中永生 | 於蘭 | 電影 |
1978年 | 江姐 | 楊維忠 | 電影 |
1984年 | 紅岩 | 李宗華 | 電視劇 |
1999年 | 紅岩 | 宋春麗 | 電視劇 |
2009年 | 江姐 | 丁柳元 | 電視劇 |
2012年 |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 | 丁柳元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