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

趙奢

趙奢,嬴姓,趙氏,名奢。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將領,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封馬服君,是趙王宗室,趙括之父,秦趙閼與之戰的趙國主將,取得的閼與大捷。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馬服君趙奢墓坐落在邯鄲市區西北十五公里處的紫山。據《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曾對平原君趙勝提過自己曾經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為上谷守。

基本信息

​簡述

趙奢趙奢

趙奢,中國戰國時趙國將領。生卒年不詳。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八將領之一,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初為田部吏,執法無私,由平原君薦,主管趙國賦稅,卓有成效。後為將,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部屬。熟諳兵法,尤重靈活運用。常誡其子趙括不可滿足於紙上談兵。趙奢以出奇制勝聞名,與廉頗、藺相如同位,賜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

人物生平

秉公執法

趙奢畫像趙奢畫像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

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閼與破秦

秦國進攻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趙王召見廉頗問道:“可以去援救嗎?”回答說:“道路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援救。”又召見樂乘問這件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的話一樣。又召見趙奢來問,趙奢回答說:“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得勝。”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

軍隊離開邯鄲三十里,趙奢就在軍中下令說:“有誰來為軍事進諫的處以死刑。”秦軍駐紮在武安西邊,秦軍擊鼓吶喊的練兵之聲,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動了。趙軍中的一個偵察人員請求急速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斬首。趙軍堅守營壘,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進發,反而又加築營壘。秦軍間諜潛入趙軍營地,趙奢用飲食好好款待後把他遣送回去。間諜把情況向秦軍將領報告,秦將大喜,說:“離開國都三十里軍隊就不前進了,而且還增修營壘,閼與不會為趙國所有了。”

趙奢趙奢

趙奢遣送秦軍間諜之後,就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向閼與進

發。兩天一夜就到達前線,下令善射的騎兵離閼與五十里紮營。軍營築成後,秦軍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即全軍趕來。一個叫許歷的軍士請求就軍事提出建議,趙奢說:“讓他進來。”許歷說:“秦人本沒想到趙軍會來到這裡,現在他們趕來對敵,士氣很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不然的話,必定要失敗。”趙奢說:“請讓我接受您的指教。”許歷說:“我請求接受死刑。”趙奢說:“等回邯鄲以後的命令吧。”許歷請求再提個建議,說:“先占據北面山頭的得勝,後到的失敗。”趙奢同意,立即派出一萬人迅速奔上北面山頭。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攻不上去,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夾擊秦軍。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並任許歷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

由於趙奢受封“馬服君”。其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後改單姓“馬”。是馬姓的重要來源。

知子之明

趙奢趙奢

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

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而他的憂慮,最終得到應驗。趙奢死後,趙括為將,果然在長平之戰大敗於秦軍,為秦軍所殺,趙軍全軍復沒被坑殺四十餘萬。

軼事典故

據《戰國策》記載,閼與之戰後,田單曾與趙奢論兵。田單與趙奢的主張相反,認為兵士數目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兵士數目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是“自破之道”,因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侯臣服,但趙奢卻認為當時必須具有十萬、二十萬兵力才足夠“服天下”,這也是田單不服氣趙奢的地方。

趙奢趙奢

不過趙奢隨後表示,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

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可是當時存世的,只有戰國七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以三萬兵野戰未可言必勝,圍城更加不用指望。他認為田單不只不懂得用兵,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憐。田單聽了,感嘆自己沒有想得這么深遠。

後來,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擊趙國。趙王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以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平原君也同意這個做法,但卻遭到趙奢的反對,評論這種行徑猶如“復軍殺將”。趙奢認為,趙國並不是沒有名將,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經擔任燕國的官職,熟知燕國地理和形勢,自己領兵伐燕比田單更適合。田單畢竟是齊國人,由於伐燕成功只會對趙國有利,趙國強大,則代表齊國霸業的終結,作為齊國人的田單不致於做出這樣愚蠢的事情。不過平原君沒有聽趙奢的意見,在第二年,田單還成為趙國的相國。

歷史評價

賈誼:“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桓寬:“公族不正則法令不行,股肱不正則奸邪興起。趙奢行之平原,范雎行之穰侯,二國治而兩家全。”

谷永:“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

曹操:“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

徐鈞:“北山據險最能兵,中外俱聞馬服名。滿謂將門還出將,不知有子誤長平。”

陳元靚:“國之治亂,內系乎相。國之強弱,外系乎將。 趙之馬服,雄嚴貞諒。吏幹著聞,兵鈴曉暢 。軍賞斯罄,家事攸忘。鬪鼠既觧,晏爵何讓 。廉藺周列,季孟相望。知子之明,至公光亮。”

唐甄:“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於用兵,所向無敵。”

黃道周:“趙奢田吏,原不臨戎。秦困閣與,其勢甚雄。趙欲往救,頗辭乘同。奢獨譬之,兩鼠穴中。將勇者勝,因備折衝。久淹不進,忽爾猝攻。妄諫者死,善諫者客。北山先據,故成大功。廉藺並列,馬服受封。徒讀父書,兵變不通。長平坑卒,母已先供。朝廷選將,慎匆名從。”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馬服君趙奢”。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趙奢。

歷史影響

趙奢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從閼與之戰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戰略戰術來看,他顯然吸取了孫武、孫臏的軍事思想。從他於孝成王二年(前264年)與田單論兵法來看他重視對戰爭形勢和特點的研究,最後使田單折服地說:“單不至也。”說明他有較高的軍事造詣。

春秋戰國之名人

這是一個群雄並起、戰亂不斷的年代,也是一個百家爭鳴、思想開化的時期;這裡有智慧的光芒,也有駭人的陰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