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縣級最大的專業博物館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現在被列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古代民間陶瓷的傑出代表,因中心窯場位於古磁州(今邯鄲磁縣、峰峰礦區境內)而得名。
為更好地向世人展示磁州窯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開發與保護,磁縣投資5000餘萬元興建了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博物館占地108畝,展區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設有4個展區。館內陳列布展以《黑白藝術》為主題,分設“窯火初燃”“化境黑白”“餘韻悠長”“美器由來”等4個部分,共展出陶瓷藝術精品500多件。
其中,比較吸引人眼球的是“燒造工藝”展廳,其充分運用各類實物、雕塑、模型、背景畫,並結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將當年制瓷的整個工藝場景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
基本情況
磁縣古稱磁州,是磁州窯發祥地。磁州窯燒造歷史悠久,萌於北朝,興於隋唐,臻於宋金元,由明清延續至今,飲譽海內外。生產規模宏大,以古磁州為中心,輻射黃河南北廣大地區,影響了河南、山東、山西、內蒙、江西、安徽等地窯場,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州窯系。磁州窯工藝風格獨特,“白地黑花”的裝飾風格和極其鮮明的民窯特色,在世界陶瓷史上獨樹一幟,與官、哥、汝、定、鈞五大窯並駕齊驅。
磁縣博物館藏有大量磁州窯瓷器,多年來,只能在古建築城隍廟一隅存放展出,空間狹小,條件簡陋,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磁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確定了文化引領,打造品牌磁縣的戰略,決定興建磁州窯博物館並獲得了省市領導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磁縣磁州窯博物館應運而生。
據了解,磁縣是河北省文物大縣,14000件珍貴藏品中,磁州窯藏品占大宗,數量將近1萬件,其數量和品位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間磁窯,與當時的定窯、邢窯並稱為河北的三大名窯。磁州窯以其“白地黑花,褐彩”獨特的裝飾風格和藝術魅力,在中國古代陶瓷藝苑中獨樹一幟,飲譽海外。
磁州窯博物館於2005年3月正式破土動工,共分兩層,占地面積1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餘萬元。
磁州窯博物館陳列名為《黑與白的藝術》,名字很響亮,既確定了專題藝術博物館的陳列定位,又準確地概括了磁州窯瓷器的基本特色。展廳總面積2524平方米,展線總長度480米,展出文物400件,圖片278張,其他輔助展品186件。整個陳列由五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序廳——黑與白的藝術;第二部分:窯火初燃——北朝隋唐時期;第三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時期;第四部分:餘韻悠長——明清民國時期;第五部分:美器由來——製造工藝。
陳列主題思想
《黑與白的藝術》陳列擬以19世紀以來,特別是建國後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磁州窯文化研究成果及對磁州窯古窯址的考古發掘、考古調查和墓葬出土、民間徵集的珍貴歷史文物為基礎。
以1987年北京大學、河北省文研所和邯鄲市文保所聯合進行的觀台窯遺址考古發掘資料為主,配合必要的輔助材料,並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化陳列手段,力圖綜合、立體地展現磁州窯從北朝至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古瓷窯址、器場造型、裝飾藝術、燒造技術及民風民俗等諸方面文化面貌,描繪出磁州窯產生、發展、繁榮的艱難歷程。
陳列旨在向國內外廣大觀眾全方位展示磁州窯,向世界展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民俗情趣的燦爛的磁州窯文化,加強中外文化交流。
同時向廣大民眾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歷史文物向世人昭示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並從中提煉出磁州先人們“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兢兢業業、不屈不撓”的磁州窯精神;激發磁州窯家鄉人民去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設計特色
磁州窯博物館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占地7.8畝,博物館廣場占地100畝,建築總投資5000餘萬元,由河北省建築設計院設計。動手設計前,設計師已經對博物館建築進行了相當多的調查和研究,對磁州窯和磁州窯瓷器也進行了十分細緻的了解。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博物館的特點和各項功能的需要,將磁州窯和磁州窯瓷器中的元素符號藝術地運用於建築,而且能夠聽從博物館專家的意見,根據陳列的需要做必要的變更,因此,建築本身構成了陳列的組成部分,使觀眾在進館前即通過建築感受到特有的召喚,達到了建築語言鮮明,空間布局合理,參觀流線順暢,適合陳列和其他功能的需要。雖然仍有美中不足之處,但大致可以稱之為博物館和建築兩個專業結合的成功之作。
長11米、寬10米的巨大沉船模型搖曳於藍汪汪的海水中,游魚、礁石、海草在光電效應下格外逼真,船頭記載了宋代以來磁州窯順漳河、滏陽河到達渤海灣運銷東南亞各國的歷史,船艙是展覽通路,兩邊是磁州窯工藝品。行走其中,人們似乎回到了復古的磁州窯年代。
磁州窯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世界30多個國家的博物館都藏有磁州窯的瓷器,國內各大博物館也有收藏,而磁州窯年代久遠,過去陶瓷外運全靠水運,風大浪急,留下了許多沉船,現在國家很重視沉船的打撈工作,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是第一個把沉船模型擺上展線的。
磁片廳展示的是當年觀台磁州窯窯址發掘考古現場。人走在玻璃上,在光電作用下,腳下猶如踩著或成堆或成片的考古碎片。“燒造工藝”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實物、雕塑、模型、背景畫結合現代化高科技聲、光、電,當年制瓷一幕幕栩栩再現。
序廳外形為磁州窯典型的饅頭窯形狀,居於博物館的中央位置。序廳圓形內牆以燒成色壁磚和匣缽為裝飾,突出表現“窯”的氛圍。正中牆體上是大幅“觀台窯址”噴繪照片,照片上有饅頭窯、漳河、黃土地和陳列標題“黑與白的藝術”。照片前面為黑白兩塊相互連線的落地長方體塊石,分別鐫刻著中英文前言。
頂部裝飾系兩個層次構造的白地黑花大龍盆“龍紋”圖案和龍鳳罐“葵花紋”圖案,外沿為放射狀鋁合金格柵吊頂,寓意磁州的泥土經過磁州窯的幻化,變為“黑與白的藝術”,上升到頂部,達到高度的升華並形成廣泛的影響。懸掛於東壁的燈箱帶和西壁的電視組合,與正面裝飾共同構成序廳的第二層次。
東壁燈箱帶展示的是國際、國內各大館的磁州窯藏品,點出磁州窯的價值和影響。西壁的電視組合滾動播放的是磁州窯博物館簡介,引導觀眾進入陳列。深色陶磚地面托起的整個序廳,簡潔,明快,精緻,大氣,主題突出,有很強的感染力,是一個有經典意義的成功設計。[3]
主要亮點
1、第一亮點。序廳形成陳列的第一亮點。序廳外形為磁州窯典型的饅頭窯形狀,居於博物館的中央位置。序廳圓形內牆以燒成色壁磚為裝飾,尋找和表現出來的是磁州“窯”的氛圍。在內牆裝飾壁磚的層次上面(暗區)拉出第二層次(亮區):面對入口的正中牆體上是大幅“觀台窯址”噴繪照片,照片上有饅頭窯、漳河、黃土地和陳列標題“黑與白的藝術”。照片前面為黑白兩塊相互連線的落地長方體塊石,分別鐫刻著中英文前言。頂部裝飾系兩個層次構造的白地黑花大龍盆“龍紋”圖案和龍鳳罐“葵花紋”圖案,外沿為放射狀鋁合金格柵吊頂。寓意磁州的泥土經過磁州窯的幻化,變為“黑與白的藝術”,上升到頂部,體現出黑與白藝術的最高升華和廣泛影響。懸掛於東壁的燈箱帶和西壁的電視組合,與正面裝飾共同構成序廳的第二層次。東壁燈箱帶展示的是國際、國內各大博物館的磁州窯藏品,點出磁州窯的價值和影響。西壁的電視組合滾動播放的是磁州窯博物館簡介,引導觀眾進入陳列。深色陶磚地面托起的整個序廳,簡潔,精緻,大氣,主題突出,有很強的感染力,是有經典意義的成功設計。
2、第二亮點。“化境黑白”廳是整個陳列的核心展廳,將磁州窯各個時期的文物,特別是宋金元鼎盛時期的精品器物集於一堂,洋洋大觀,前所未有。但從陳列藝術的角度出發,真正有突破意義的是設計者開闢了另外一個境界。設計者沒有停留在簡單展出器物的老路子上,也沒有偏向“時尚”形式主義。而是將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緊密結合,在內容設計上深“挖”瓷器的內涵,分別提煉出詩詞歌賦150篇、裝飾圖案200幅、歷史故事20則、裝飾技法60種四項內容。設定了專門的展架,配以四個電視播放器分別滾動播放上述四項內容。同時,在展架旁還設定了觸控螢幕和磁州窯詩詞、紋飾、圖錄等出版物書架,儘可能為觀眾提供更多的信息。觀眾可以通過欣賞器物、觀看電視播放器播放、觸控螢幕檢索、感受紙介質出版物等四種不同形式,從不同角度了解瓷器中的“故事”。設計者認為,這一部分在整個陳列體系中是最成功的,因為,它解決的是具體的陳列設計問題,觸及的卻是博物館向哪一個方向發展的理論問題。
3、第三亮點。“化境黑白”廳由兩部分構成,第二部分主要是幫助觀眾從考古意義上來解讀磁州窯瓷器。磁州窯瓷器從哪裡來?它在地下是怎樣一種狀況?瓷器的里里外外是什麼樣子?這些都不大為一般觀眾所了解。這一部分主要為此而設計。瓷片櫃、瓷片架和一個可直接上手觸摸的瓷片箱,為觀眾仔細了解瓷器的里里外外提供了可能。大體量的瓷片牆則形象地表現了觀台窯址四個考古階段的地層情況,真實地反映了窯址地層構造和地層風貌。與瓷片櫃、架、箱和瓷片牆相連的是模擬遺址場景,場景面積12米×7.5米,現場為框架玻璃平台,高12厘米,玻璃板下面是布滿瓷片和草叢的遺址原始地表。遺址背景片18米×3.2米,背景片前配置不同類型磁窯的結構圖和考古現場照片。整個第二部分,空間視覺開闊疏朗,氣氛濃烈親切,內容豐富,充滿了人文情懷。
4、第四亮點。“美器由來”展廳是最後一個高潮,解決觀眾心中自然產生的疑問——瓷器是如何製造的?
726平方米的空間,展示的是全場景生產工藝,採用1∶1的比例,用實物、雕塑、模型、背景畫、投影、燈光、擬聲等手段,把取土、煉泥、成型、施釉、裝飾、入窯的制瓷全過程,精細、形象地再現出來,形神兼備,一目了然。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與感染力。觀眾經過序廳的引導,循序進入“窯火初燃”“化境黑白”“餘韻悠長”,至此,有力地畫上了句號。
5、第五亮點。展櫃全部使用金屬材料,工廠定製,規格統一,工藝精細,前開啟設定,方便布展、調整和保潔等,兼顧了安全、美觀、實用、方便等功能。
6、第六亮點。因為剛剛開館,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就位,但在為社會、為觀眾服務上,磁州窯博物館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比如:在“餘韻悠長”展廳複製了一間清末民國時期的茶室,觀眾可以邊品茶,邊休息,邊回味;在展廳的過渡空間儘可能設定了觀眾休息座椅;在展線末端設有商品部,為觀眾提供磁州窯的書籍、紀念品和當地民間工藝品;參觀結束,自然進入的是256平方米的休息廳,觀眾可以在這裡休息、交流;磁州窯博物館為兩層樓建築,仍設定安裝了電梯,設有專門的殘疾人通道,廁所內設有殘疾人、老年人專用坐便器;安防、消防符合規範,全部通過有關部門驗收。這些對於國內外大博物館來說不算新鮮,但在相對貧弱的北方縣級館,能想到、做到這些,實在是很不容易的。我稱讚在此,擔心也在此。建一個新館難,管理好一個新館更難,若使一個博物館長盛不衰,功夫全在如何管理。
陳列布局
一、陳列面積和展線:
陳列計畫占用“中國磁州窯博物館”二樓中圓廳(169平方米)、序廳(99平方米)、一展廳(543平方米)和二展廳(587平方米);一樓三展廳(726平方米)、四展廳(400平方米),面積約2524平方米。
二、陳列內容劃分:
序廳——白與黑的藝術;第一部分:窯火初燃——北朝隋唐時期;第二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時期;第三部分:餘韻悠長——明清民國時期;第四部分:美器由來——燒造工藝。
三、陳列展線分配:
陳列展線約420米:序廳約占40米;第一部分約占30米;第二部分約占200米;第三部分約占50米;第四部分約占100米。陳列內容分段展現,陳列形式力求有所突破、創新,採用現代化手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充分表達主題。
四、展題:《黑與白的藝術》
序廳——黑與白的藝術
X-1大幅照片:觀台窯遺址。
文字:1996 年磁州窯遺址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X-2文字版:(約300字)
館內藏品
第一部分:窯火初燃——北朝隋唐時期
1-22文字版:(約200字左右)
唐《元和郡縣誌》載:“隋開皇十年……置磁州,以縣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因取為名”今磁縣的賈壁、峰峰的臨水自北朝就開始生產瓷器,創立北方最早青瓷窯場,是磁州窯的開端。賈壁瓷器胎體分粗、細兩種,釉色青灰或青綠;臨水器場胎質細膩,釉色青黃,半數口部有化妝土。兩窯後期遺址均發現生產磁州窯典型品種白地黑花。隋唐時期,磁州早期瓷窯多為以生產白瓷、黑瓷、青瓷為主的北方民窯,器物品種多而不單一。
1- 23圖版:賈壁碗造型圖。
1-24文物:褐釉大口瓶 東魏 堯趙氏墓出土 高16、口徑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25文物:醬釉四系大口罐 東魏 元良墓出土 高14.5、口徑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26文物:青釉高足瓷碗 東魏 堯趙氏墓出土 高7.5、口徑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27文物:青釉高足瓷碗 東魏 堯趙氏墓出土 高7.5、口徑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28文物:醬釉長頸瓶 東魏 磁縣東陳村墓出土 高20.4、口徑5.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29文物:醬釉長頸盤口瓶 東魏 磁縣東陳村墓出土 高22.5、口徑6.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0文物:青瓷碗 北齊 北賈壁出土 徵集 高7、口徑8.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1文物:青瓷碗 北齊 北賈壁出土 徵集 高7.4、口徑9.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2文物:青瓷碗 北齊 北賈壁出土 徵集 高7.6、口徑14.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3文物:青瓷高足盤 北齊 北賈壁出土 徵集 高13.8、口徑1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4文物:青瓷三系盤口瓶 北齊 北賈璧出土 高17、口徑4.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5文物:青瓷三系盤口瓶 北齊 北賈璧出土 高16、口徑5.1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6文物:青瓷覆蓮罐 北齊 高潤墓出土 高23、口徑15.1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7文物:青瓷雞首壺 北齊 高潤墓出土 高46、口徑11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8文物:青瓷燭台 北齊 高潤墓出土 高16、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39文物:青釉覆蓮大口罐 北齊 蠕蠕公主墓出土 高21、口徑10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0文物:青釉蓮花蓋子 北齊 徵集 高9.8、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1文物:黃釉大口罐 北齊 高潤墓出土 高24、口徑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2文物:黃釉大口罐 北齊 高潤墓出土 高25、口徑10.4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3文物:青釉虎子 北齊 徵集 高10.5、口徑1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4文物:青瓷四系蓋罐 隋 徵集 高1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5文物:青釉長頸瓶 隋 徵集 高21、口徑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6文物:黑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5、口徑1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7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2、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8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3.6、口徑1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49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3.7、口徑1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0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2、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1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1、口徑17.6 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2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3文物:黃釉盤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4、口徑1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4文物:黃釉淺腹小碗 縣城南關出土 徵集 高3.8、口徑10.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5文物:黃釉小水盂 唐代 徵集 高13.7、口徑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6文物:三彩缽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13、口徑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7文物:黃釉執壺 唐代 下七垣出土 高16、口徑5.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8文物:黃釉缽 唐 縣城南關出土 高12.4、口徑14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59文物:黑釉小方枕 唐 徵集 高9.7、長10.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1-60文物:絞胎小方枕 唐 徵集 高5.5、長10.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說明:賈璧早期青瓷可再徵集一部分,隋唐器物較少,可徵集、借展一些臨水窯窯等早期窯口的器物。
第二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時期
2-61文字版:(約200字左右)
在磁州窯一千多年的燒造歷史中,宋金元是其繁榮期,金代達到鼎盛。北宋,名窯林立,磁州窯注重學習模仿,逐漸形成自己特色,並成功地將中國繪畫技法用於瓷畫,創燒了磁州窯精品——白地黑花。金代,磁州窯在戰亂中生存下來,不斷增加瓷器品種,豐富裝飾技法,突出藝術特色,擴大生產規模,成為磁州窯系之集大成者。元代,磁州窯瓷器裝飾品種減少,以白地黑花為主流,但內容極為豐富;此時,開始為皇家官府燒造貢瓷,並作為商品遠銷海外。
一、觀台窯
2-1-62文字版:(約100字)
觀台窯位於太行山東麓,漳河右岸,為磁州窯中心窯場之一,最具代表性。據1987年考古發掘資料,它創燒於五代末宋初,元末明初衰落。此次發掘地層清楚,出土豐富,將觀台窯分為四期七段,為宋元磁州窯進一步綜合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2-1-63文物:青釉珍珠地劃花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5.3、口徑21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4文物:青釉劃花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5、口徑20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5文物:白釉珍珠地瓷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2、口徑17.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6文物:白釉珍珠地瓷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3、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7文物:白釉綠斑喇叭足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高11.3、口徑1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8文物:白釉褐彩草葉紋行爐 宋代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2、口徑1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69文物:白釉褐彩草葉紋行爐 宋代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6.4、口徑1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0文物:白釉剔花高足燈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20、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1文物:白覆輪黑釉行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4.4、口徑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2文物:黑釉雙耳小葫蘆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7.3、口徑2.6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3文物:醬釉雙系葫蘆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3.6、口徑4.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4文物:黑釉花五星盤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4.5、口徑16.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5文物:白釉褐點斂口淺腹瓷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7.3、口徑9.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6文物:白釉花口瓜棱瓷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6、口徑1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7文物:白釉瓜棱瓷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高14.7、口徑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8文物:白釉綠斑小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8.5、口徑12.4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79文物:醬紅釉雙系罐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6.3、口徑9.4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0文物:仿建窯兔毫盞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4.5、口徑1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1文物:仿建窯玳瑁盞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5.4、口徑13.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2文物:仿建窯玳瑁盞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6、口徑14.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3文物:仿定小口球腹瓷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6.4、口徑5.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4文物:仿定花口注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9、口徑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5文物:仿定窯蓋盒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0、口徑1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6文物:仿定小碟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2、口徑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7文物:仿定高足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5.8、口徑1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8文物:仿定高足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9、口徑18.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89文物:仿定蓋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7.6、口徑1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0文物:仿定折腹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5.8、口徑18.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1文物:內白外醬釉仿定碗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8、口徑14.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2文物:仿定筒形器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7.2、口徑17.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3文物:仿定筒形器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17.8、口徑18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4文物:白剔鐵鏽花花口瓶 宋代 徵集 高13.6、口徑11.5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5文物:白剔花花口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32、口徑15厘2-1-96文物:黑釉剔花矮腹瓷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高20、口徑6.7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7文物:白釉綠斑盞托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4.6、口徑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8文物:醬釉盞托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4.6、口徑9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99文物:白剔花口杯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6.4、口徑9.2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100文物:醬紅釉鏇紋瓶 北宋 1987年觀台出土 高37、口徑5.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101文物:醬釉執壺 北宋 徵集 高24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2-1-102文物:黑釉執壺 北宋 徵集 高22、口徑8.3厘米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第三部分輔助展示:國內外各大博物館藏磁州窯精品圖片:
X-6照片:宋珍珠地劃花爐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X-7照片:宋黑剔花牡丹梅瓶 Worestar Art Museum 美國沃爾斯特藝術博物館;
X-8照片:宋黑劃花矮腹瓶 Kyusei Hakone Art Museum 日本救世箱根美術館;
X-9照片:金花口黑劃花牡丹瓶 Buffalo Museum of Art 美國巴法羅藝術博物館;
X-10照片:宋末金初紅綠彩玉壺春 Indianaplis Museum of Art 美國印第安那波利斯博物館;
X-11照片:金紅綠彩碗 Tokyo National Museu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X-12照片:元魚藻紋盆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X-13照片:明藍地黑花梅瓶 Fogg Art Museum 美國富哥博物館;
X-14照片:宋代白釉剔花梅瓶 河南省博物院
X-15照片:金代白地黑花童子釣魚橢圓枕 河北省博物館
X-16照片: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蹴鞫八角枕 河北省博物館
X-17照片:金代白地黑花馬術八角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
X-18照片:金代白地黑花“清沽美酒”梅瓶 上海博物館
X-19照片:金代白地黑花鏡盒 南京博物院
X-20照片:元代白地黑花龍紋扁瓶 首都博物館
X-21照片:元代白地黑花蓮生貴子大罐 國家博物館
評價
一、中國磁州窯博物館建設得很大氣。從外部環境、建築設計到館內布展、文物陳列等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館內布展很合理。作為磁州窯文物的專題館,從序廳到展廳,從再現磁州窯遺址現場到形象逼真的磁州窯陶瓷製作過程等,將磁州窯文物形成、發展的脈絡交待得很清楚。在布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從大的方面到細小環境都做得很精細,給人以精美、舒適的感覺,是一個精品的文化場所。
三、博物館給觀眾交待的信息,突出主題,不僅能欣賞精美的磁州窯文物,更多的是能感受到陶瓷製作過程、文物發掘現場,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觀後收穫很大,印象很深刻。
總之,作為一個縣能建設這樣一個高水準的博物館,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凝聚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文化、文物等專業部門、專業人士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智慧。目前,在全國同類的縣級專題館中達到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水平的不多,這是一個亮點。將磁州窯的精品文化濃縮在一個館裡,很成功。感謝磁縣將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進行很好地保護,並提供了這樣一個很好的對外宣傳與交流的平台。
但如果從挑剔的角度看,磁州窯博物館還有一些不足需進一步完善。一是在交待磁州窯本身的廣度、深度上要再挖掘。對磁州窯系的發展史、社會影響要再深化,讓不了解磁縣,不熟悉磁州窯的觀眾能對磁州窯文化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二是為觀眾服務方面要在手段上、方法上再做文章,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享受到全面、舒適、完善的服務。三是要建立完善、長效的管理機制。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強化隊伍建設,不斷策劃開展活動,努力將磁州窯博物館建成專業性很專、生命力很強的專題博物館,成為全國博物館中的一個亮點。
在下步的工作中要努力在服務、宣傳和擴大影響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磁州窯博物館這一平台,加大與其相關的商業開發,將磁州窯這一精品文化做大、做強,讓更多人了解它,欣賞它;讓磁州窯博物館更好地服務人民,為磁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希望磁州窯博物館要加強管理,一切都往細處做,處處都要做成精品,這樣才能體現博物館的水平與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