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聰明山,簡稱明山。據唐代御史盧頊《聰明山碑》和清《嘉靖廣平府志》記載:“彰善禍淫為聰,降祥育物為明”,故稱聰明山。明代詩人劉起曾登臨賦詩以記其勝:“西山雄峙控沙沼,紫氣東來滿都城,靜里有聞天簌發,望中時見曉峰晴。蒼茫萬點雲霞爛,迢遞乾崖星斗平,天為聖王新耳目,股肱之首童聰明。”
主要景點
聰山勝境
據殘存的碑銘和史志記載,聰明山神廟之勝景,在西漢之前就早已存在,古來聰山勝境被稱為“平乾八景”之首。史載:西漢時的頃王劉偃,字平乾,曾被漢武帝封往廣平就任,因而改廣平國為平乾國。頃王劉偃擅長經史,酷愛文學,廣設學校,推行教化,喜愛遊覽名勝古蹟,把廣平國內的聰明山、昭惠王祠、毛遂墓、豬山石刻、紫山、趙王陵寢等八處勝跡排列為“平乾八景”,而聰明山列為第一景,名為“聰山蘊秀”。這是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至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的事,這說明聰明山昭惠王祠廟勝景早在西漢初年就揚名於世了。
昭惠王祠
在聰明山腳下,綠樹掩映中有一片碩大的神殿廟宇,重樓疊閣錯落其間。古木青苔,昭示著這裡滄桑的歷史,碑版古銘訴說著這裡昔日的繁盛。主祭大殿坐西面東,氣勢巍峨,供奉著聰明山的山神昭惠王。神象端莊,頭戴平天冠,身披黃龍袍,威儀天下,帝王景象。世世代代享祭,成為邯鄲地方安民賜福,趨吉避災的護佑神靈。這座廟宇也被傳為“昭惠王祠”。
歷史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聰明山叫做洺山,山上松柏蓋地,古樹參天。山下住著一個叫任義的青年樵夫,這任義從小父母雙亡,孤身一人以採藥、打柴為生。這一天,任義砍了很多柴,可真累,吃罷晚飯,便象醉漢一樣倒在床上,呼呼入睡。不知過了多久,忽被推醒。睜眼一看,只見一個白衣素裹的姑娘,站在自己的床前。他以為在夢中,使勁揉了揉眼睛,真的!月光映照下,見那姑娘正眉開眼笑地望著他。他臉刷地紅了,趕忙躍身坐起來問:“姑娘……你……從哪裡來?”
姑娘長袖掩面,含情脈脈地說:“任郎,我是廣府胡家溝胡員外女兒,名叫聰明,只因父母雙亡,來此處投奔外祖母,不幸外祖母也過世了,我現在無家可歸。聽說任郎忠厚、勤勞,特來以身相許,不知任郎意下如何?”
任義聽完姑娘講述,十分同情,暗想:象我這樣的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怎能娶得這樣漂亮、標緻的姑娘。半晌,任義長嘆一聲,失聲說道:“姑娘,你看我一貧如洗,常言說得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象我這樣,自己都不得溫飽,哪裡敢討娶媳婦。你還是回去吧!”
姑娘嫣然一笑,說:任郎,古人道:‘吃得苦中苦,方為大丈夫’,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手,何愁不能苦盡甜來。你們洺山姑娘不是常唱這首情歌嗎?”說著,便輕聲地唱起來:兩雙筷子一口鍋,青石板上擱菜餑;榮華富貴妹不愛,同哥吃糠也快活。
任義目不轉睛地望著姑娘,只見她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這任義也是二十五歲的血肉之軀,歌聲一停,他情不自禁地說:“這是真的?”
“真的,今宵良辰美景,我們指天為證,指地為媒,結為百年之好!”
任義樂了。他們朝天一柱香,結為夫妻。
常言道:山高必有怪,林深豈無精。洺山對面的山頭上,住著一個千年修煉的石豬。這石豬又兇殘又貪心,靠飲山頭上一個石槽里的甘露水,逐漸修煉成精。只是道行淺薄,未成正果,只能在夜裡才可活動。這天夜裡,石豬睜開朦朧的雙眼,忽見山腳下燈火通明,香菸繚繞,便急忙移動著笨重的身軀,要去看個究竟。
石豬來到任義房前,見一對男女在拜天地,定眼一看,認得是洺山白狐,不禁火從心上來,恨從腦中生。原來聰明正是洺山白狐,也有八百年道行,後她又得崑崙山南極翁一顆舍利子寶珠。此珠若含在口中,抵得上五百年道行,若放在洞中,則此山風調雨順,故白狐常藏在洞中。
石豬想得到這一顆寶珠,多次向聰明求婚,被一口拒絕,因此,石豬懷恨在心。這次又看到聰明和任義成親,怎不嫉妒萬分呢?當面干涉,無耐道行不及聰明,只好暫時作罷,待機而動。
一日,石豬探得聰明外出未歸,搖身一變,變成一個雲遊和尚,手敲木魚,朝任義屋前信步走來。任義開開門,只見皓月當空,月光下站著一位老僧,忙說:“法師請了?”和尚露出笑臉說:“施主,老僧由五台山雲遊到此,只因貪戀山景,錯過宿頭,不知怎的信步到此,望方便一歇”。 任義忙泡茶、做飯,招待和尚。
和尚吃飽喝足,說:“施主,念你盛情款待,我有話不能不講當面,你臉上有妖氣,你妻乃白狐精,不日就要食你。施主如若不信,只須如此如此,便見分曉。”說罷揚長而去。
說者有意,聽者半信半疑。第二天,聰明歸來,見任義病倒在床上,忙問:
“ 任郎,怎么了?”
“娘子,我昨天夜裡偶感風寒,不知怎么腹中痛得厲害。”
“ 任郎,我有一顆珠子。你放在腹上燙一燙就好了。”說罷,轉身吐出珠子,遞給任義。任義見了珠子,心想,那和尚的話果然靈驗,待我試一試又有何妨。隨手把寶珠放入雞血碗內,聰明一見,大驚失色,半晌,方定神說道:“任郎,你中了石豬之計了,看來,我在這裡呆不下去了。”
任義道:“此話怎講?”
聰明長嘆一聲說:“哎——任郎啊,這緣由你怎么知道呢?常言道:一物降一物,這寶珠見到雞血就失去效力了。豬山上石豬多次想得到我寶珠,我知其心術不正,處處設防,使其無法得到,不料它卻這樣來害我。”
“這……這……”
“任郎啊,我乃洺山狐仙,只因你勤勞、善良,我久有慕戀之意。上次在洺山上,石豬趁我沒帶寶珠,偷襲我,妄想置我於死地,得我舍利子寶珠,修成太乙真仙。多虧你搭救於我,故我以身相報。這石豬乃女媧鍊石補天時,石破天驚,有一石子失落於此,天長日久,得石槽甘露水潤之,漸漸成了精氣。這石豬逢乾旱用耳煽風,逢下雨用嘴巴拱堤,殘害一方生靈。南極仙翁路過此處,看後心中不忍,對我述說此事,並贈我寶珠,讓我剷除了他。我念其修煉不易,多次勸其改邪歸正,它表面表示改正,暗地卻施毒計,挑撥我夫妻關係,污我舍利子寶珠,我道行少它二百年,現已無奈何於它。”
任義一聽,忙說:“甭怕,我帶上斧子去和它拼!”
聰明說:“石豬有千年修煉之功,你如何能殺死它!”
任義忙問:“那用什麼辦法能除掉它呢?”
聰明說:“豬山上有一石槽,石豬每夜四更在此飲水,這水乃甘露之水,石豬靠飲它得日月之精華。你只需鑿漏石槽,石豬沒有甘露水喝,就會動彈不得,那時,它再也不能胡作非為了。”任義說:“行。”
第二天一早,任義帶上錘子、鑿子等工具,上了豬山峰,果見山頂有一石槽。他顧不得休息,便拿起錘、鑿,叮叮噹噹鑿起來了,一直鑿到太陽落山,終於鑿透了石槽。從此槽內再也沒有甘露水了。
當夜四更,石豬跌跌撞撞爬上山頭,低頭正要飲水,只見石槽裂開一條口子,滴水未存,那石豬氣急敗壞,“哎呀”大叫一聲,便昏死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少年,被渴死的石豬終於變成了化石。如今人們登上聰明山下望,還能清晰地看見石豬臥姿。兇殘的石豬雖然被渴死了,但它賊心不死,仍虎視眈眈,張著大口,面對聰明山,妄想把聰明和任義一口吞掉呢!
石豬死後,聰明和任義就在洺山幸福的生活著。白天,他們在山洞裡修煉,夜晚,他們在山頭上唱歌,保佑著洺山風調雨順、美景如畫。慢慢的,人們都叫洺山為聰明山了。
相關記載
聰明山記 作者:王賢春
公元1997年夏 ,永年電視台拍攝《明山魂》專題片 ,縣誌主編劉公詩奇先生囑學生記書聰明山。聰明山①處太行之東,形似神象,突兀高峻,雄崛於古趙之疆。龍蟠晉魯故道,虎視臨洺②重鎮。
登山而望,西山逶迤,溝澗深邃;東城紫氣,繚繞飛飛;南崗綿延,朱婁相依;北河縈帶,霧樹煙村。日陰,四野依稀,霧嵐蒙蒙;天晴,八面來風,爽籟清清。朝觀千傾碧綠,晚眺一色霞雲。游目聘懷,天空地廣,逸興神飛。
溯源追昔,東周七雄逐鹿,趙國武靈③稱雄,南筑叢台,北建信宮,然擇禮祭佳地,莫過於近日之高山。邯鄲郊野,首數聰明山壯觀,且“彰善禍淫為聰,降祥毓物為明”④,歷代禮祭,視其神明,可得天地之正氣,日月之光華,國民之安泰。望山峰之上,摩崖刻石⑤,群臣上醻⑥,輝煌盛事,躍於眼帘:且不說平原⑤門前三千客,廉頗相如將相和,寄思惠王⑦三十載,重賢才,禮下士,善聽諫言,信而重用,使得國治而民富,可謂聰明。
俯仰悠悠,歲月如流。兩千餘年歷史蒼桑,聰明山幾度繁榮,幾度消沉。然今日明山,大道成衢,店鋪成行,古剎殿宇林立,樹木香去掩映。每至桃李盛開、軟柿初黃之季,遊客如潮如涌,古今文化薈萃;山庭歌台唱晚,男女老幼留戀。遊樂一日,由感身輕體松、塵雜蕩然。
回首暝思,扶正祛邪為聰明,禮賢下士為聰明,從善勿惡為聰明,才德兼備為聰明,大仁大義為聰明。唯自作聰明——卻辱沒了“聰明”二字。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於三得書齋
註:
①聰明山:也稱明山,位於邯鄲市西北20公里,距107國道及永年縣城5公里。遠見聰明山、朱山、婁山三山相依,而聰明山最高。
②臨洺:即臨洺關,永年縣城,稱“燕趙第一境”。
③趙國武靈:戰國時期趙國武靈王。
④“彰善禍淫為聰,降祥毓物為明”:唐《聰明山碑記》載。
⑤摩崖刻石:聰明山東南“朱山石刻”或稱“群臣上醻石刻”,位於邯鄲西北20公里朱山(俗稱豬山)頂上。石刻長2米,寬0.4米,為長條狀摩崖石刻,刻字面西,摩崖依山斜立,上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15個篆體文字。
⑥醻:群臣上石刻中的“醻”字,《說文解字》中“醻”為壽聲。本義:客人給主人祝酒後,主人再次給客人敬酒作答。
•來源:《教育藝術》雜誌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