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特徵
“滏口陘”屬“太行八陘”中的第四陘,歷來是軍事要隘。東漢末年軍事家曹操曾利用這一天險擊潰袁尚大軍。隋末農民軍竇建德也在這一帶殲滅隋刺史竇宗的官兵。陘口南部的峭岩絕壁下,有一天然石洞,傳為主宰人間旱澇的黑龍的洞府,名為“黑龍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內曲折幽暗,蜿蜒如龍,從古至今無人知其底,真是“驪龍出洞去,洞深不可測”。
洞下的泉水概稱“黑龍泉”。舊時每逢大旱之年,遠近百姓常成群結隊前來燒香求雨,他們用瓶瓶罐罐盛回“龍泉”,灑在莊稼地里,以求天降甘霖。
黑龍泉是太行山區地下河水流向地面的一部分。據《水經注》記載,此處“泉源沸騰,滾滾如湯,其水冬暖夏涼”。清泉從岩縫、石洞噴射而出,猶如群龍吐水。其中大泉二十餘眼,小泉不可勝計,水質清甜可口,黑龍洞便是最大的噴水口。
黑龍洞上的廟宇建築群稱風月關,又名“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陽一條東西長數十米的石券之上。是一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廟院內有黑龍爺塑像,廟東側建有上下兩層琉璃瓦頂的崑山明月閣,閣內供有觀音菩薩像。券西口石上刻有“風月關”三字。由西門拾級而上進入廟院,院內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頂、深寬各三間的黑龍廟,廟內有黑龍爺塑像。前廳西牆上還嵌著明進士張應登親書“登崑山明月閣觀泉”詩的石刻一塊。據史載,該閣、廟均始建於唐代,由於歷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築莊重緊湊,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旅遊信息
乘5路在新市區站下。
景點現狀
黑龍洞現在的建築為1986年礦區政府撥款重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築莊重緊湊,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黑龍洞與風月關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我就住在它們的正北方,與滏陽河隔河相望。這兩年經過政府的改造,黑龍洞風月關的面貌也發生著改變,它們更吸引人了,成為人民休閒的好去處,特別是黑龍洞親水走廊更成為游泳愛好者的樂園,不論春夏秋冬都有大批游泳愛好者遊戲期間,儘管我不會游泳,但也常陪伴家人到這裡走走看看,清澈見底地河水,密密麻麻的泉眼,夏天水是清涼的、冬天水裡飄起薄薄地霧氣,非常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