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資方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籌資方式日益多元化。總的來說,企業籌資方式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方式,即將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二是外源融資方式,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企業在選擇籌資時,一般都遵循內源融資、債券籌資、股權籌資的先後順序。簡而言之,企業籌資先依靠於內源融資方式再求助於外源融資。就各種籌資方式而言,內部融資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因此,其為企業首選的籌資方式。只有內部融資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求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 企業的外源融資由於受不同籌資環境的影響,所選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籌資方式:
1.吸收直接投資。吸收直接投資是企業按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原則,直接吸收國家、法人、個人投入資金的一種籌資方式。直接投資中的出資者都是企業的所有者,他們對企業具有經營管理權。企業經營狀況好,盈利多,各方可按出資額的比例分享利潤;但如果企業經營狀況差,連年虧損,甚至被迫破產清算,則各方要在其出資的限額內按出資比例承擔損失。吸收直接投資可以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向投資者支付報酬,企業經營狀況好,要向投資者多支付一些報酬;企業經營狀況不好,就可不向投資者支付報酬或少支付報酬,比較靈活,有利於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但其成本較高,並且容易分散企業控制權。
2.股票籌資。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自有資金而發行的有價證券,是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價的憑證,它代表了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發行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籌集權益資金最常見的方式。以股東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大小為標準,可以將股票分為普通股股票和優先股股票。普通股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具有管理權、股利不固定的股票,優先股是具有一定優先權的股票。(1)發行普通股沒有固定的利息負擔,公司有盈餘,並認為適合分配股利,就可以分配給股東。(2)優先股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的,其優先權主要表現在優先分配股利和優先分配剩餘資產上。優先股股利除數額固定外,還必須在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支付。
3.負債籌資。負債籌資包括公司債券籌資和借款籌資。(1)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發行公司債券是公司籌集負債資金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債券籌資資金成本較低;債券持有人無權干涉企業的管理事務,股東不用擔心控制權旁落;發行公司債券還可以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但是債券籌資風險高。(2)借款籌資是指企業按照規定的程式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借入的,到期還本付息的一種籌資方式。貸款人為了避免借款無法按期還本付息的風險,一般都會在借款協定中寫進各種保護性契約條款,主要有:提供擔保和抵押品,營運資本的限制,固定資產的限制,流動資金的限制等。與發行股票、債券相比,借款籌資速度快,程式較為簡單,成本較低。
4.融資租賃。融資租賃是指當企業需要籌措資金添置必要設備時,可通過租賃公司代其購入所選擇的設備,並以租賃方式將設備租給企業,通過分期支付租賃費,期滿時可以取得該資產的所有權。融資租賃可以轉嫁所有權風險,避免債務上的限制性契約條款,做到融資與融物相融一體。
融資租賃可以迅速獲得所需資產,也有利於調整企業的投資結構、生產結構,促進企業技術進步,且全部租金通常在整個租期內分期支付,可適當減低不能償付的危險。此外租金費用可在所得稅前扣除,承租企業能享受稅上的利益。但融資租賃的成本較高,租金總額通常要高於設備價值的30%。
5.短期融資。(1)商業信用。商業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於賒購或預收貨款而形成的企業間借貸關係,包括應收帳款、應付票據。此種籌資方式運用方便和廣泛,隨企業間商品交易的產生而產生,屬“自然性融資”。其優點是容易取得,節省籌資手續費。如果沒有現金折扣或使用不帶息票據,則其籌資成本為零。其缺點是有的票據辦理銀行控制較嚴且期限較短,如果放棄現金折扣,則付出的成本較高。(2)商業票據。商業票據是指由規模大、業績好並且風險低的大公司發行的無擔保短期本票。使用商業票據不僅是為了滿足季節性營運資本的資金需要,並且還是一些大型投資項目的臨時融資工具。其成本低,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但風險較大,限制條件較苛刻。
選擇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企業籌資方式日益多樣化。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在選擇籌資方式應遵循三大原則,即:資金成本最低原則,籌資風險適中原則,資本結構最佳化原則。1.資金成本最低原則。資金成本就是企業為了籌集和使用各種資金所付出的代價,資金成本包括資金籌集費和資金占用費兩部分。資金籌集費指在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各項費用,有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票、債券而支出的註冊費和代辦費,向銀行借款而支出的報酬。資金使用費是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資金提供者支出的報酬,有發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或紅利,發行債券和向銀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融資租賃所支付的租金。由於在不同情況下籌集資金的總額不同,為了便於比較,資金成本通常以相對數表示,即: 資金成本率=使用費/(籌集資金總額-籌集費)
資金成本率在籌資決策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決定籌資方案能否被採用的最低界限。只有所投資項目的預期報酬率高於這個界限,此項資金的籌措計畫才是值得考慮的。在實踐中,不同的籌資方式,成本水平有高有低,企業籌資決策的核心就在於選擇利用各種有利的籌資方式,在及時、充分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資金需要的前提下,力求資金成本達到最低水平。
2.融資風險適中原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風險,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勇於承擔並善於分散風險,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之一,而融資過程中的風險——財務風險,又是企業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財務風險是由於企業融資方式不同而導致所有者權益可能發生損失的風險。企業的資金根據來源可分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前者稱為權益,後者稱為負債。企業可以完全利用權益融資,也可以利用權益與負債兩者來融資。如果企業完全用權益融資,企業的全部盈餘都歸於權益的所有者。如果企業利用權益與負債兩者融資,在分配企業的盈餘時,必須先支付利息給債權人。債權人有固定的優先要求權。所以當企業的盈餘少,沒有盈餘或發生虧損時,就要動用自有資金來支付利息,從而使所有者權益的風險——財務風險增加。
假設有10位投資者合資成立一家商業風險很大的股份公司,如果公司的資本全部來自普通股權益。且若每位投資者都擁有10%的股份的話,則公司的商業險將由這10位投資者平均分擔。但是如果公司的資本有50%來自5位投資者提供的負債資金,而其餘的50%則來自另外5位投資者所提供的權益資金,此時,提供負債資金的5位投資者將獲得固定的收益,所以公司的商業風險事實上僅由5位提供權益資金的投資者承擔,從而使普通股股東的風險較未使用負債或優先股融資時高出一倍。因此,負債融資(包括優先股融資)將使企業的商業風險集中在權益資金的投資者身上。
然而,利用負債來提高權益資金的收益率(當負債利息率低於投資報酬率時)往往是一種有效的財務手段,西方會計中稱之為“財務槓桿”。在企業資金總額中,負債資金的比例越大,財務槓桿的利益可能越大,但財務風險也越大。因此,企業在籌資時應在財務槓桿利益和財務風險之間做出權衡,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正確安排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比例,爭取在適當的風險下獲取最多的利益。
3.資本結構最佳化原則。資本結構即財務結構,主要是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率關係。一般而言,負債(主要是銀行存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率較低,而權益(主要是普通股)的成本率較高,(權益融資,由於股息或紅利不能像利息一樣在稅前扣除,其成本通常高於負債成本)。負債比率不同,平均負債成本也就不同。如果企業將其資本中的負債比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即不斷增加負債的成本,對權益的成本也會有很大影響,這樣就能降低企業的平均資金成本率。但是,如果企業增加負債超過了一定程度,其結果就不一定了。因為,負債比率越高,企業的風險也就越大,如果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好,不能及時還本付息,就會出現財務困難,甚至倒閉。由此可見,提高負債比率,可以降低企業綜合的平均資金成本率,但負債比率提高過多,可能適得其反。因此,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找出一個最適當的負債比率,使企業未來平均資金成本率為最低。
實踐證明,最佳負債率的範圍一般在25%~45%之間,在此範圍內,負債比率儘管不同,但資金成本率大體相近,這使企業的管理者在籌資時安排負債比率有很大彈性。一般來說,企業銷售水平較高,並穩步上升,資金的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率)超過借款利率較多時,可以適當多使用負債資金,提高財務槓桿係數。
財務槓桿係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反之,則應適當地少使用負債資金,以降低財務槓桿係數。 由於資本結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旦決定並實施,在短期內難以作大幅度的改變。因此,安排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比例時,應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然後做出決策。
籌資效益
企業籌資效益是指企業以最佳的籌資渠道及方式、最低的籌資成本、最小的籌資風險及最合理的資金結構進行籌資,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需的資金。企業的資本結構決定企業財務槓桿作用的大小,企業可以通過籌資決策,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槓桿作用。所以企業如果想取得較好的籌資效益,應注意運用財務槓桿,同時仔細分析籌資效益和籌資風險兩相關要素。1.企業籌資效益和財務槓桿。財務槓桿,是指企業採用負債來調節權益資金收益的手段。合理運用財務槓桿給企業權益資金帶來的額外收益,稱為財務槓桿利益。財務槓桿對企業營業收益產生影響是通過經營決策者制定不同的籌資方案,確定不同的資本結構,進而實行不同額度的負債經營而實現的,它的影響程度可用財務槓桿率來衡量。財務槓桿率=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EBIT(EBIT-I)(I指利息,EBIT指息稅前利潤)。企業通過信貸、股票、發行企業債券、租賃及商業信用等手段,從生產要素市場籌集資金,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這種行為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彌補企業的資金短缺,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負債,提高企業的資本金收益率,產生財務槓桿益。
負債經營是否能達到企業籌資決策時的預期目標,並不主要取決於財務槓桿率的大小,而關鍵在於債務利率與企業全部資金息稅前利潤率孰大孰小。第一,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資本結構不變,負債經營額度固定時,財務槓桿率越小,對企業營業收益越有利;越大則表明企業息稅前利潤率越低,負債經營對企收益帶來的優惠越低。從理論上講,息稅前利潤率大於或小於債務利率都符合這一結論,但是如果出現息稅前利潤率小於債務利率的情況,企業應及時調整資本結構,扭轉這種局面。第二,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大於債務利率,則企業應增加負債,負債越多對企業自有資金收益率越有利,這時,財務槓桿率越大越好。第三,當企業稅前利潤率小於負債利率時,一般不應考慮負債經營,否則負債愈重,禍害愈深,終致企業破產。但特殊情況例外,如當企業在創業階段,資金缺乏,規模效益尚未形成,其息稅前利潤率雖小於負債利率,但從長遠利益看,該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回報豐厚,即使出現短期虧損,仍應考慮負債。
以上只是在嚴格的假設條件下,籠統地敘述財務槓桿率高低對企業籌資效益的影響,至於財務槓桿率為多大才能保證企業在一定風險範圍內取得最大的資本利潤率,則需要幾種比較嚴謹的數學分析方法來確定。一是無差別點分析。即在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下選擇最佳方案,使每股收益取得最大值。二是資本總成本比較法。即從成本雖小的角度選擇最佳財務槓桿率。隨著財務槓桿的提高,股權收益資本化率(每股收益股票價格)和負債資本化率(利息負債總額)將會上升,但資本化率的提高不能完全抵消負債籌資的低成本率所帶來的效益,因此,資本總成本是下降的。但當財務槓桿率提高到超過最佳財務槓桿率時,資本化率的提高超過低成本負債籌資帶來的效益,就會使企業資本總成本上升,對企業不利。資本總成本越低,其對應的財務槓桿率越接近最佳財務槓桿率,故選擇低資本成本的財務槓桿率水平對企業有利。三是現金流量分析法。即通過債務增加後現金流量的分析,與企業所需償付的債務本息比較,以衡量企業的負債償還能力,並以此來選擇財務槓桿水平。一般是通過先確定利息保障倍數二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進而計算出合理的財務槓桿率。
2.籌資效益與籌資風險。籌資效益與風險是聯繫在一起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籌資效益的評價離不開對籌資風險問題的考慮,首先,企業籌資活動必須以較小的籌資成本獲得較多的資金。因而企業必須有效地降低籌資中各種費用,儘可能使利息、股利(或利潤)等的付出降低,從而增加企業的總價值。其次,企業必須以較小的籌資風險獲取較同樣多的資金,然而不同籌資方式的風險極不相同,相應取得收益間有一種對稱關係,它要求等量籌資風險帶來等量的收益,“一般來講,風險係數越大收益率越高;風險係數越小,收益率越低”。籌資風險與籌資成本也是相對稱的“若籌資成本較低,籌資風險相對較高;反之,籌資成本相對較高,籌資風險相對較低”。因而企業籌資時必須把“效益與風險結合起來考慮”在籌資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使籌資成本最低;或者是使籌資風險最小,這便是合理的籌資管理原則。
另外,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是降低企業收支風險的根本辦法。因此,只要企業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效益,企業的籌資風險就能降低。 目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企業的籌資活動已成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關係企業全局的重要理財活動。因此,要求企業在籌資時,應堅持謹慎和科學的態度,要在嚴密精心的市場調查下,分析預測企業投資項目的收益大小及相關的風險,從而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保證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的需要,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