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貿易(Compensation Trade)
補償貿易概述
補償貿易又稱產品返銷,指交易的一方在對方提供信用的基礎上,進口設備技術,然後以該設備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分期抵付進口設備技術的價款及利息.
早期的補償貿易主要用於興建大型工業企業。如當時蘇聯從日本引進價值8.6億美元的採礦設備,以1億噸煤償還;波蘭從美國進口價值4億美元的化工設備和技術,以相關工業產品返銷抵償。
後期的補償貿易趨向多樣化、不但有大型成套設備,也有中小型項目。8O年代,波蘭向西方出口的電子和機械產品中,屬於補償貿易返銷的占40%~50%。
我國在80年代,曾廣泛採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但規模不大,多為小型項目、近年來外商以設備技術作為直接投資進入我國,故補償貿易更趨減少。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補償貿易在利用外資,促進銷售方面的優越性不容忽視。
補償貿易的種類
按照償付標的不同,補償貿易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接產品補償。即雙方在協定中約定,由設備供應方向設備進口方承諾購買一定數量或金額的由該設備直接生產出來的產品。這種做法的局限性在於,它要求生產出來的直接產品及其質量必須是對方所需要的,或者在國際市場上是可銷的,否則不易為對方所接受。
2、其它產品補償。當所交易的設備本身並不生產物質產品,或設備所生產的直接產品非對方所需或在國際市場上不好銷時,可由雙方根據需要和可能進行協商,用回購其它產品來代替。
3、勞務補償。這種做法常見於同來料加工或來件裝配相結合的中小型補償貿易中。具體做法是:雙方根據協定,往往由對方代為購進所需的技術、設備,貨款由對方墊付。我方按對方要求加工生產後,從應收的工繳費中分期扣還所欠款項。
上述三種做法還可結合使用,即進行綜合補償。有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還可以部分用直接產品或其它產品或勞務補償,部分用現匯支付等等。
補償貿易基本特徵
補償貿易與一般貿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徵:
(1)信貸是進行補償貿易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2)設備供應方必須同時承諾回購設備進口方的產品或勞務,這是構成補償貿易的必備條件。
應當明確的是,在信貸基礎上進行設備的進口並不一定構成補償貿易,補償貿易不僅要求設備供應方提供信貸,同時還要承諾回購對方的產品或勞務,以使對方用所得貨款還貸款。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此外,進行補償貿易,雙方須簽訂補償貿易協定。
最後,應指出的是進行補償貿易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其次要合理計算貸款的成本和安排償還期;再次,要正確處理補償產品和正常出口的關係。
補償貿易的作用
補償貿易對設備技術進口方的作用
企業通過補償貿易引進設備技術,可解決其缺少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難題,從而使產品得以升級換代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包括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 設備技術進口方將產品返銷,在抵償設備技術價款的同時,也利用了設備出口方在國外的銷售渠道,使產品進入國外市場、以進口設備技術來帶動產品的出口,稱之為“以進帶出”的方法,是當代中小型補償貿易的一大特點。
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的設備技術,往往並不十分先進,甚至是二手設備。但如果產品能夠運銷且市場前景良好,設備價格合理,則對開發中國家增加產品出口,擴大國內就業機會,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是有利的。
補償貿易對技術出口方的作用
出口方在提供信貸的基礎上,擴大設備和技術的出口。 出口方出於轉移產業的需耍,通過補償貿易方式將產業轉移至開發中國家,既獲得了轉讓設備和技術的價款,又從返銷商品的銷售中獲取利潤,可謂是一舉兩得。
現代補償貿易的特點
跨國公司經營多元化有利於開展補償貿易擴大設備技術出口。補償貿易是一種易貨貿易,以設備技術和相關產品相交換,供方既承擔供應所需的設備技術,又承擔銷售作為抵償的相關產品。如果是單一的設備製造商,就難以接受這種易貨方式。隨著跨國公司多種經營的迅速發展,生產企業前向經濟一體化已日臻完善。在國內外有廣泛的銷售代理或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使生產企業有能力銷售相關的返銷產品,從而把補償貿易作為一種擴大售資本貨物的手段,並以此獲取雙重的利潤。
世界分工進一步發展,產業轉移向縱深展開是補償貿易的又一促進因素。一些開發中國家的經濟,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已開發國家將部分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向開發中國家轉移。儘管其中大部分產業轉移是為了占領國外市場,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是返銷的或者是用來裝配整機的零部件。以產業轉移為目的,設備技術出口方主要是從返銷產品中牟取利潤,而不是主要從出口設備技術中牟利。而設備技術進口方則通過信貸方式,引進較為先進的設備技術,建立生產基地,同時又出口了產品,這構成了可能達成補償貿易的又一基礎。
設備技術的先進性是補償貿易雙方的主要矛盾。為了加強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控制,已開發國家的有關企業在產業轉移中,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常見的是直接投資,只是利用東道國的土地、勞動力以及原料、動力資源,而把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所有權、使用權部控制在自己手中、但由於補償貿易對設備技術出口方有著雙重利潤的吸引力,使得進口方也有了爭取引進先進設備技術的能力。雙方達成交易的關鍵是:(1)技術設備出口方之間的競爭態勢;(2)返銷產品(或零部件)的市場前景:(3)設備技術進口方的配套能力:(4)償付條件。
補償貿易的業務要點
引進設備技術的先進性、適用型及其保障措施。對引進的設備技術,必須就其質量保證和技術合作方式作出明確規定,技術上至少應該是領先於國內水平,並在國際上也較為先進的、設備供應方並應對涉及工業產權的問題作出保證。
返銷產品抵償設備技術價款的規定。回購是設備出口方的基本義務。我國在補償貿易中,通常用直接產品補償。但在具體交易中,有不同做法:(l)全額補償。全部設備技術價款由等額的返銷產品抵償。(2)部分補償。由設備進口方支付部分現匯,其餘大部分價款通過返銷產品補償。(3)超額補償、要求設備出口方承諾回購超過補償金額的返銷商品。(4)以相關勞務補償。這是一種來料加工相結合的補償貿易,即引進設備技術後,接受對方的來科來件加工業務,以工繳費抵償設備技術價款。
償還期限和結算方式。償還期限和返銷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直接相關。必須對返銷商品的作價原則、定價標準和方法作出規定,並應通過約定返銷商品的數量或金額,安排償還期限。補償貿易雖然是以產品抵償設備,但並非直接的易貨貿易雙方仍要通過貨幣進行計價支付。設備進口方必須掌握先收後付的原則,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開信用證、托收、匯付(結合銀行保函)等。
採用補償貿易的意義
採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同時“以進帶出”。 利用設備供方的銷售能力,進入國外市場,是利用外資的一種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經濟合作發展迅速,產業轉移的範圍已突破了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延伸至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我國企業如能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使得補償貿易方式在利益分配、市場控制和自主經營上獨特的優勢為我所用。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 《貨物出口許可證管理辦法》
- 一般進出口貨物
- 三來一補
- 企業所得稅
- 保稅貨物
- 債權融資
- 出口交貨值
- 出口收匯核銷
- 利用外資
- 加工裝配貿易
-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 國際信用
- 國際商業貸款
- 國際商事仲裁
- 國際租賃
- 國際稅收關係
- 國際許可證契約
- 國際金融
- 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備用信用證
- 外債
- 外債管理
-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
- 外商獨資化
- 外幣借款費用
- 外匯擔保
- 對外貿易
- 對開信用證
- 對等貿易
- 常用會計分錄大全
- 技術經濟協作
- 報關代碼
- 日本丸紅株式會社
- 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
- 易貨經紀人
- 來料加工
- 海關發票
- 源泉扣繳
- 籌資渠道
- 經濟聯合
- 經營自主權
- 綜合租賃
- 聯營契約
- 補償貿易契約
- 補償貿易融資
- 訂貨會
- 財務英語英漢對照表
- 財務英語英漢對照表 (C)
- 財務英語英漢對照表 (O)
- 貿易
- 貿易方式
- 貿易方式報關代碼表
- 資本項目
-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 進口許可證
- 銀行保函
- 長期應付款
- 馬克思的國際價值理論
- 騙購外匯罪
關鍵字
補償貿易,Compensation Trade,產品返銷,補償性貿易,補償交易.經濟學知識(一)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本篇介紹了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方便大家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