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華中工學院(華中理工大學前身)
華中理工大學,原直屬國家教育部,前身為原高等教育部於1952年籌建的華中工學院。
1952年11月,中南行政委員會所屬文化教育委員會召開高等教育計畫會議,決定在武漢新建三所工科院校---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和中南水利學院。
1953年1月,由中南行政委員會教育部發文,正式成立三院聯合建校規劃委員會,武漢大學查謙教授任主任委員。
1953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決定將籌建中的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合併為一校,撤銷中南動力學院的建制,機電互補,命名為華中工學院。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4所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以及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部分、電機系的電力部分合併組成;設機械製造工程、金屬切削工藝及其工具、汽車、內燃機、水力動力裝置、熱能動力裝置(熱力發電廠設備)、電機與電器、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8個本科專業,金工、鑄造、汽車修理與維護、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4個專修科;同時,華中工學院籌備委員會成立,查謙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劉乾才、朱九思為副主任。
1953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動工。同年10月15日,華中工學院成立大會和開學典禮在武昌舉行。
1954年8月中旬,全校師生員工會師武昌喻家山,完成搬遷集中工作;1955年,國務院任命查謙教授為華中工學院第一任校長。
1955年9月,汽車專業併到長春汽車拖拉機工程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前身,現吉林大學前身之一)。
1957年,恢復汽車、內燃機等專業。
1958年,汽車、拖拉機、內燃機等專業整體調整到新組建的武漢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前身之一)。
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66年至1976年,由於“文革”初期軍宣隊指揮長劉崑山、學校副校長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實現三個“沒有”:學校主要領導人沒有變、師資隊伍沒有散、科研教學設備沒有濫,教師、幹部受傷害較少。
1971年,武漢機械學院停辦,部分專業和300多名教職工併入華中工學院。
1972年至1979年,共收留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600多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後設立了雷射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微波技術等一批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理工結合的技術學科專業。
1979年,第一個文科研究機構——中國語言研究所成立。
1984年,已開設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學科的4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新型綜合性大學的基本輪廓,初步實現了以工為基礎,理、工、文、管相結合向綜合化發展的目標。
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當年招收研究生181人。
1984年4月,首批試辦研究生院(共22所)。
華中理工大學
1988年1月,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
1988年、199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種,國家級優秀獎7種,部級一等獎18種。
1989年、1993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項,國家級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5項。
1994年,成立研究生院10年:博士學位點31個,博士生導師111人,博士後流動站7個,碩士學位點76個。
199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生達到2232人,比1978年增長了12倍。
1994年,科研經費達到7640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60倍,居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第4位。
1993年,國內發表論文數達到1032篇,“首次突破國內發表論文數1000篇”,位居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第1位。被E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ISTP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SC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11位。
1995年,全國高校研究生院綜合評估,名列第9,受到國家教委表彰。
1995年,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
1996年,通過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被評為優秀。
1996年2月,首批獲準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
1997年,第一個在全國高校中創辦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1997年,《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顯示,學校在中國大學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學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8位。
1998年,《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第二期公布中國高校排行榜,學校名列第7。
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再次公布中國高校排行榜,學校名列第7。
19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學校榮膺1999年度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SME)頒發的“大學領先獎”(成為繼1994年清華大學獲獎後中國高校第二次獲得該獎)。
同濟醫科大學
同濟醫科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前身為德國醫師埃里希·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
1893年,德國海軍艦醫埃里希·寶隆到上海,建立德醫公會。
1900年,寶隆創辦同濟醫院,醫師大多來自德醫公會。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
1912年,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
1917年4月23日起,改名為同濟醫工學校,轉由華人董事會接辦,直屬北洋政府教育部領導。
1917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4年5月20日,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含醫科和工科。
1927年8月,學校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原醫、工兩科分別更名為醫學院、工學院。
1937年,先後增設了文、理、法等學院,成為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
1949年6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同濟大學。
1950年1月27日起,學校劃歸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管。
1950年2月起,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省(中南區)醫療衛生事業,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同濟醫院內遷武漢,劃歸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主管;1950年10月,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1955年6月,漢口協和醫院劃歸中南同濟醫學院作為附屬醫院。
1955年8月,更名為武漢醫學院;“文革”後直屬國家衛生部領導。
1985年7月,武漢醫學院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原直屬國家建設部。
1898年,湖北工藝學堂創建。
1907年,湖北工藝學堂更名為湖北中等工業學堂。
1913年,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更名為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
1922年,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更名為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
1926年,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科中學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學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學。
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漢陽工科分校及國中部)改建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
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學(原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部分)更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9年,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業學校、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組建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
1949年,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原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部分)改建為武昌高級工業學校。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一分為五,在歷經中南建築工程學校、武漢建築工程學校、武漢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等之後,土木建築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後於1981年得以復建。
1997年,建設部與武漢市共建學校。
合併發展
2000年5月26日,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併,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武漢科技職工大學)併入華中理工大學,共同組建華中科技大學。
2015年,學校成立航空航天學院,2016年設定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2017年首次面向高考招生,計畫招生30人。
2017年9月,華中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發布,華中科技大學在中國排名第九。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終止華中科技大學與英國華威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工程商業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人文與社會科學 | 經濟學院 | 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學院 | 法學院 |
人文學院 |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
社會學院 | 國學研究院 | 教育科學研究院 | 歷史研究所 | |
自然科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物理學院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工程科學與信息科學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氣與電子 工程學院 |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自動化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
水電與數位化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軟體學院 |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 | 航空航天學院 | ||
同濟醫學院 | 基礎醫學院 | 公共衛生學院 | 醫藥衛生與管理學院 | 藥學院 |
護理學院 | 法醫學系 | 計畫生育研究所 | 第一臨床學院 (附屬協和醫院) | |
第二臨床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第三臨床學院(附屬梨園醫院) | 第四臨床學院(附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 | 第五臨床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 | |
第六臨床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 | 第七臨床學院(附屬湖北腫瘤醫院) | 第八臨床學院(附屬武漢普愛醫院) | 第九臨床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 |
轉化醫學研究院 | ||||
其他直屬 | 啟明學院 | 體育部 | 國際教育學院 | 大學生藝術團 |
圖書館 | 檔案館 | 校醫院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
網路與計算中心 | 校史研究室 | |||
國際化辦學 | 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 | 工程科學學院(國際化示範學院) | 武漢國際微電子學院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校擁有專任教師3346人,其中有教授1115人,副教授1383人 ,博士生導師1178人。其中,擁有院士25人(雙聘1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5人;獲批有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千人計畫”入選者27人,“外專千人計畫”入選者4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36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講座教授32人 ,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9人,“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973計畫”首席項目21項),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8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4人。其中,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學術名師有:教育家朱九思、楊叔子;經濟學家張培剛;哲學家塗又光、鄧曉芒;高等教育專家劉獻君;中青年法學家易繼明;社會學專家賀雪峰、吳毅;新聞傳播學專家吳廷俊、張昆。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楊叔子 熊有倫 程時傑 羅 俊 丁 漢 陳孝平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崔 昆 潘 垣 張勇傳 周 濟 樊明武 李培根 段正澄 李德群 丁烈雲 馬 丁 | |
雙聘院士 | 中科院院士 | 沈緒榜 姚建銓 葉朝輝 孫漢董 葛昌純 劉以訓 |
工程院院士 | 方秦漢 侯雲德 趙梓森 朱建士 吳中如 王正國 周宏灝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院系 | 年份 |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吳昌林 | 機械學院 | 2007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陳孝平 | 第二臨床學院 | 2007 |
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 嚴國萍 | 電氣學院 | 2007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 陳傳堯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2008 |
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 | 沈關心 | 基礎醫學院 | 2008 |
計算機系列課程教學創新團隊 | 歐陽星明 | 計算機學院 | 2008 |
機械學科測控課程群教學團隊 | 楊叔子 |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09 |
材料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 李德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09 |
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 王建枝 | 基礎醫學院 | 2009 |
基礎物理課程教學團隊 | 熊永紅 | 物理學院 | 2010 |
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陳喬夫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2010 |
生物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 余龍江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10 |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9月30日,學校擁有22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湖北省重點學科34個。
機械工程 | 光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氣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西方經濟學 | 高等教育學 | 生物物理學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水利水電工程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內科學(心血管病) | 內科學(血液病) |
內科學(呼吸系病) | 外科學(普外) | 外科學(泌尿外) |
婦產科學 | 麻醉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內科學(傳染病)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藥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理論經濟學 | 套用經濟學 |
社會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物理學 | 化學 | 設計學 |
生物學 | 力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建築學 |
城鄉規劃學 | 土木工程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基礎醫學 | 哲學 |
藥學 | 法學 | 教育學 |
新聞傳播學 | 數學 | 臨床醫學 |
水利工程 | 軟體工程 | 公共管理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工商管理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風景園林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博士後流動站:
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4月,學校建有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機械基礎、電工基礎)、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科學)、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及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此外學校還建有6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實踐教育中心,擁有26個國家特色專業、49門國家精品課程,累計獲得17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機械實驗教學中心 |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重型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機械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材料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西電集團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電氣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能源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華燦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光電信息學院 |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學校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9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
計算方法 | 天然藥物化學 | 彙編語言程式設計 | 人力資源管理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婦產科學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英漢互譯 |
人文社會科學哲學 | 生產運作管理 | 環境衛生學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發酵工程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光纖光學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力電子學 |
疲勞與斷裂 | 作業系統 | 計量經濟學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耳鼻咽喉科學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計算方法 | 會計學原理 | 道路工程 | 中國語文 | 臨床輸血檢驗 |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 藥理學 |
外國新聞傳播史 | 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光纖通信技術 | 基礎物理學 | 稅收籌劃 | 新聞評論 | 英漢互譯 |
國際貿易 | 設計素描 | C語言程式設計 | 大學英語 | 大學物理實驗 | 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法醫毒理學 |
能源動力裝置基礎 | 通信電子線路 | 大學英語聽說 | 電氣工程基礎 | 內燃機原理 | 兒科學 | 電視專題與專欄 |
古代漢語 | 生理學 | 數學分析 | 電機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傳熱學 | 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 |
IC設計課程基礎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混凝土結構 | 人體寄生蟲學 | 病理生理學 |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電子技術基礎 | 醫學免疫學 | 機械設計 | 生物化學 | 材料加工工程 |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華中科技大學已與世界上2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關係,有來自全球120個國家的1800多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資源產業
華中科技大學綜合辦學實力和整體水平居全國重點大學前列,擁有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華中地區網路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以及大量裝備先進的教學科研用現代化實驗室。學校的學術交流中心、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活動中心、服務中心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所有學生食堂均被評為湖北省高校“標準化食堂”;此外,學校還擁有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圖書館三座,三家裝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三甲附屬醫院(其中,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是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型醫院)和一家出版社。
企業名稱 | 地址 |
華工科技(000988)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 |
華中數控(300161)股份有限公司 |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 |
天喻信息(300205)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 |
武漢華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廟山小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創新基地2號樓D單元 |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廟山小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創新基地5號樓 |
武漢華工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 | 武漢市洪山區珞瑜243號華工科技產業大廈12樓 |
武漢同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武漢市礄口區航空路13號 |
附屬醫院
截至2017年2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擁有9所直屬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名稱 | 級別 | 主管單位 |
附屬協和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同濟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梨園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中心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湖北腫瘤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 | 專科類三級甲等 | 湖北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普愛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 | 綜合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 | 專科類三級甲等 | 武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建設有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以及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還擁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專業實驗室及一批省部級研究基地 ;有國際合作科研基地25個 ,國際科研中心一個 。
名稱 | 管理部門 |
國家研究中心 |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
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 | 國家發改委 |
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雷射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企業信息化(CAD)套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 | 科技部 |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下一代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專業實驗室 | |
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 | 外存儲系統國家專業實驗室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 |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 | "985工程"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4個 |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
(111計畫) | 光電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分子生物物理創新引智基地 | |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對策研究創新引智基地 | |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1個 | 華中科技大學 |
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8個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
武漢引力與固體潮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台 | |
武漢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台 | |
國家能源煤炭清潔低碳發電技術研發(實驗)中心 |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
國家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基地 | |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武漢研究基地) |
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圖像信息處理與智慧型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脈衝強磁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計算機外存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智慧型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神經退行性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與轉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靶向治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二、其他部級重點實驗室 | |
環境與健康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 | 病理生理中醫藥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器官移植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骨代謝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呼吸系統疾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針灸神經生物學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給排水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 中藥藥理科研國家三級實驗室 |
五、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
生物靶向治療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信息與分子成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神經系統重大疾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生物無機化學與藥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材料化學與服役失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數字流域科學與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分子影像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集群與格線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控制結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智慧型網際網路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船舶和海洋水動力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腫瘤侵襲轉移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天然產物化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工程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定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電力安全與高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藥物靶點研究與藥效學評價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食品營養與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電力安全與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能源動力裝置節能減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七、教育部研究中心 | |
教育部製造技術國際標準研究中心 | 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 |
十一、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 |
電子信息產業智慧型網路信息融合技術創新基地 | 生物醫藥產業中藥新藥關鍵技術創新基地 |
十二、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
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 | 媒介技術與傳播發展研究中心 |
現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院校發展研究中心 | 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 |
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健康服務研究中心 |
國際科研中心 | 1個 | 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 |
駐外研究院6個 | ||
深圳研究院 | 溫州研究院 | 蘇州研究院 |
佛山研究院 | 東莞研究院 | 無錫研究院 |
學術成果
2010年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列全國高校第一;2011年獲4項,列全國高校第五。2012年該校全年科研到賬經費17.38億元;獲國家科技獎5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565項,總經費達3.51億元,其中重點項目6項,創歷史新高;重大專項新增立項課題26項,到賬經費近2億元。
發表學術論文 | 7356篇 |
2012年主要檢索收錄科技論文 | |
SCI | 2468篇 |
EI | 1626篇 |
CPCI-S(原ISTP) | 542篇 |
MEDLINE | 1181篇 |
出版專著 | 229部 |
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 | |
當年申請專利 | 1018 |
當年獲得授權專利 | 478項 |
其中:發明專利 | 364項 |
實用新型專利 | 108項 |
外觀設計專利 | 6項 |
累計獲得授權專利 | 3428項 |
獲獎 年份 | 等級 | 獎種名稱 | 項目名稱 | 項目 負責人 | 所在單位 |
2005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OUR-QGD型立體定向伽瑪射線全身治療系統(全身伽瑪刀) | 段正澄 | 機械學院 |
2005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三維超聲成像的方法學和臨床套用研究② | 王新房 | 協和醫院 |
2006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數字軌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 | 丁烈雲 | 土木學院 |
2006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套用研究及推廣 | 張 旭 | 同濟醫院 |
2007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材料成形過程模擬技術及其套用 | 李德群 | 材料學院 |
2007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腦出血後腦損傷機制的研究與臨床治療新策略的套用② | 張蘇明 | 同濟醫院 |
2007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雙層橋面無隔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橋創新技術⑤ | 土木學院 | |
2008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高性能發動機曲軸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術與系列成套設備 | 段正澄 | 機械學院 |
2008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中國教育科研格線 | 金 海 | 計算機院 |
2009 | 二等 | 自然科學獎 | 微器件光學及其相關現象的研究 | 吳 穎 | 光電實驗室 |
2009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跨區域大型電網繼電保護整定計算自動化系統 | 段獻忠 | 電氣學院 |
2009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創傷感染流行病學特徵、易患機制與診治措施② | 白祥軍 | 同濟醫院 |
2009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遙感測圖業務平台研製及重大工程套用④ | 田金文 | 圖像所 |
2009 | 國際科技合作獎 | 布立頓·強斯(Britton Chance) | 光電實驗室 | ||
2010 | 二等 | 自然科學獎 | 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機制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元變性中的作用 | 王建枝 | 基礎醫學院 |
2010 | 二等 | 自然科學獎 | 生物功能的飛秒雷射光學成像機理研究 | 駱清銘 | 光電學院 |
2010 | 二等 | 自然科學獎 | 塑膠的複合結構、注射成型過程與機械破壞行為的研究 | 解孝林 | 化學學院 |
2010 | 二等 | 技術發明獎 | 基於SOA的無源光網路接入擴容與距離延伸技術 | 劉德明 | 光電學院 |
2010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複雜水電能源系統最佳化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周建中 | 水電學院 |
2010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徵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與套用 | 馬丁 | 同濟醫院 |
2011 | 二等 | 技術發明獎 | 高性能低成本細晶粒無鈷金屬陶瓷製備技術 | 熊惟皓 | 材料學院 |
2011 | 二等 | 技術發明獎 | 選擇性雷射燒結成形裝備與工藝 | 史玉升 | 材料學院 |
2011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大批量混流生產工藝過程最佳化平台及其在汽車等行業的套用 | 邵新宇 | 機械學院 |
2011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及規範化治療 | 施煥中 | 協和醫院 |
2011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卵巢癌進展機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與套用② | 馬丁 | 同濟醫院 |
2011 | 二等 | 科技進步獎 | *環類零件精密軋制關鍵技術與裝備③ | 李志剛 | 材料學院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三座圖書館,總面積42642平方米,館藏文獻536萬冊(其中電子圖書160萬冊),擁有522箇中外文資料庫,電子圖書160萬冊,電子期刊達42202種,涵蓋了理工文管醫等九大學科門類;其中數十門學科文獻達到研究級,德文醫學文獻、城市建設科學文獻收藏齊全,是館藏特色之一。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有各類學術期刊40餘種,涵蓋文管、理工、醫學等多個領域。
一、理工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水電能源科學》 | 《固體力學報(中文版)》 |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 《新建築》 | 《套用數學》 |
二、文管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管理學報》 | 《語言研究》 |
《高等教育研究》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 |
三、醫學綜合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 《醫學分子生物學》 |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
《醫學與社會》 | 《中國社會醫學》 | 《中西醫結合研究》 |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 《醫藥導報》 |
四、臨床醫學類期刊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 | 《臨床泌尿外科》 | 《臨床心血管病》 |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臨床血液學》 | 《臨床急診》 |
《臨床消化病》 |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 | 《放射學實踐》 |
《護理學》 | 《中國康復》 | 《內科急危重症》 |
《臨床口腔醫學》 |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 |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骨科》 | 《中國老年病》 |
對外合作
學校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清潔煤技術產學研聯盟中方牽頭單位,還建有中國和歐盟共同發起建設的“中歐清潔可再生能源學院”。學校每年有約300批、1500餘人次的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合作科研和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文化傳統
校徽
華中科技大學校徽為該校機械學院工業設計系李春富教授設計,校徽由藍色、紅色和灰色組成。藍色是該校的基準色調,代表素雅和純潔,寓意著天、海一般廣闊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聽各種文化的聲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紅色是熱火般的顏色,積極熱情,寓意對學習的熱情,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求實創新。
校訓
華中科技大學校訓為“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
“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包含“求實”的意義但不拘於“求實”,在實中求學問。“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義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邵新宇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李元元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丁漢初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馬小潔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周建波 |
黨委副書記 | 馬建輝 |
副校長 | 許曉東、陳建國、梁茜 |
總會計師 | 湛毅青 |
歷任校長
姓名 | 日期 |
周濟 | 2000年-2001年 |
樊明武 | 2001年-2005年 |
李培根 | 2005年-2014年 |
丁烈雲 | 2014年-2018年 |
李元元 | 2018年至今 |
傑出校友
中科院院士 | |||||||
楊叔子 | 朱中梁 | 程時傑 | 羅俊 | 熊有倫 | 丁漢 | 吳孟超 | 吳旻 |
鄭曉靜 | 葉朝輝 | 梁伯強 | 童第周 | 貝時璋 | 沈韞芬 | 裘法祖 | 姚建銓 |
沈緒榜 | 孫漢董 | 葛昌純 | 劉以訓 | 楊簡 | 沈其震 |
工程院院士 | |||||||
周濟 | 樊明武 | 潘垣 | 張勇傳 | 李培根 | 葉聲華 | 岑可法 | 姚紹福 |
郭孔輝 | 譚建榮 | 陸道培 | 侯雲德 | 周宏灝 | 段正澄 | 楊寶峰 | 羅錫文 |
崔昆 | 張滌生 | 朱建士 | 劉廣潤 | 趙梓森 | 吳中如 | 方秦漢 | 王正國 |
尤政 | 郭劍波 | 楊華勇 | 胡盛壽 | 鈕新強 |
其他 |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陳剛 |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周濟 |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 蔣向前 |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 | 程一兵 |
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王中林 |
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 | 武忠弼 |
歐洲自然與社會科學院院士 | 余翔 |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周濟 |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 | 程時傑、朱建剛、吳青華、楊慶、汪立宏、章君山、吳大鵬、劉勝。 Zhou Wang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仲冬平、王中林、方忠、王楠林、陳剛、任志鋒。 |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 | 蔣向前、劉兒兀 、周承科 。 |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會士(ASME Fellow) | 孫劍橋、陳 剛、劉 勝、Kai H. Luo、Pei Zhong、王昌凌。 |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士(RSA Fellow) | 蔣向前 |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 Fellow) | 駱清銘、周治平、瞿佳男 |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 | 王中林、賀熹、仲冬平、王擎 、任志鋒。 |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 汪立宏 、駱清銘 、瞿佳男。 |
美國統計學會會士(ASA Fellow) | Yanqing Sun |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通訊會士(AIAA Associate Fellow) | 魯紅兵 |
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IAA Corresponding Member) | 吳偉仁 |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SAE Fellow) | 胡浩然 |
張培剛 | 著名經濟學家,發展經濟學創始人 |
林少宮 | 著名經濟學家,數理統計學家和計量經濟學家,我國計量經濟學奠基者之一 |
張軍擴 | 傑出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張燕生 | 傑出經濟學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
陳小洪 | 傑出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 |
巴曙松 | 傑出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李佐軍 | 傑出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
向松祚 | 傑出經濟學家,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研究委員會成員 |
徐滇慶 | 傑出經濟學家,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教授,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被譽為“中國民營銀行之父” |
宋敏 | 傑出經濟學家,香港大學金融系教授,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
方振民 | 傑出經濟學家,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亨利·馬柯維奇 |
艾春榮 | 傑出經濟學家,佛羅里達大學經濟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院長 |
石壽永 | 傑出經濟學家,多倫多大學經濟系教授,全球經濟學家排名第42位,華人經濟學家中位居第一 |
田國強 | 傑出經濟學家,德州農工大學經濟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
譚國富 | 傑出經濟學家,南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
李海崢 | 傑出經濟學家,喬治亞理工學院經濟學院教授 |
葉蔭宇 | 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電機工程系雙聘教授,獲馮·諾依曼理論獎 |
沈康 | 史丹福大學神經迴路與突觸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
陳剛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主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建系以來首位華人系主任 |
李少凡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 |
張忠 |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冠名講席教授 |
鄒偉平 | 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DeNancrede冠名教授,腫瘤免疫領域國際知名科學家 |
劉建華 | 威斯康星大學教授 |
汪寧 |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 |
馮蔚 | 北卡羅萊納大學威明頓分校數學系主任 |
高光榮 | 德拉瓦大學教授,大陸學者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第一人 |
段金橋 |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套用數學系教授, 隨機動力系統與非線性動力系統實驗室主任。 |
賀熹 | 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 |
胡丙長 |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 |
傅曉嵐 | 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教授,牛津大學技術和管理髮展中心主任 |
黃偉 | 俄亥俄大學商學院管理信息系統系教授 |
唐軍建 | 著名建築設計公司HDR政府工程總建築設計師,美國首位獲得“奧本勳章”的華裔建築工程師 |
陳北方 |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 |
徐濤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中科院“百人計畫” |
袁家虎 |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黨組書記 |
吳偉仁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
於登雲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 |
吳曉光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 |
孔力 | 中國科學院計畫財務局局長 |
魯紅兵 |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教授,美國航空航天學會通訊會士 |
李東 | 德州農工大學經濟學博士,堪薩斯州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蔡巍 | 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史丹福大學機械系副教授,2005年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獲獎者,2013年ASME休斯青年研究者獎唯一獲得者 |
劉鋼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博士,2010年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獲得者 |
曹林 | 中國青年報主任編輯、評論員、評論部副部長 |
向惠雲 |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終身正教授,榮獲美國傷害與暴力研究學會突出貢獻獎 |
王逸竹 | 采編讀瀏覽器之父,自動筆記系統之父 |
陳小築 |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 鄭曉靜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
丁烈雲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 楊宗凱 | 華中師範大學校長 |
劉偉 |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張清傑 |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 |
胡社軍 | 華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鄒壽斌 | 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 |
王乘 | 蘭州大學校長 | 馮友梅 | 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 |
周祖德 | 武漢理工大學原校長 | 胡敏強 | 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 |
張安福 |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 | 林萍華 | 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 |
楊志光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 | 蔣昌忠 |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郭立峰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校長,少將 | 黃從新 | 武漢大學原副校長 |
藍江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院長,少將 | 顧豪爽 | 湖北大學副校長 |
張道熾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學院副院長,中將 | 王世敏 | 湖北大學副校長 |
陳建新 |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 楊寶峰 | 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 |
曹一家 | 湖南大學副校長 | 胡敏強 | 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 |
劉建凡 | 湖北大學黨委書記 | 陳小龍 |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
熊健民 | 湖北大學校長 | 喻世友 |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許曉鳴 |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 | 王喬 |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 |
周哲瑋 | 上海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 楊光 |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
楊世忠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紀委書記 | 肖華茵 |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 |
陳新 | 廣東工業大學校長 | 鄧曉華 | 南昌大學副校長 |
冉丕鑫 | 廣州醫學院院長 | 王智平 | 蘭州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劉塨 | 華僑大學副校長 | 郝書辰 | 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
羅錫文 | 華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 | 何偉軍 | 三峽大學校長 |
馬連湘 | 青島科技大學校長 | 高海生 | 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 |
張德姜 | 長春工業大學校長 | 吳小南 | 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 |
陳寧 | 西華師範大學校長 | 陳運超 |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
劉吉臻 |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 |
錢信忠 | 原中顧委委員,衛生部原部長、黨組書記,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原主任 |
周濟 | 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黨組書記,教育部原部長 |
謝伏瞻 | 十八、十九屆中央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河南省原省委書記、省長,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黨組書記,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黨組書記 |
李傳卿 | 十六屆中紀委委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黨組書記、副局長 |
劉凡 |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原副局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民革中央副主席 |
張德楠 | 國務院三峽辦原黨組書記、副主任 |
陳小婭 | 科技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
張鳴起 | 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侯雲德 |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
何界生 | 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銀監會原黨委委員 |
殷大奎 | 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
李定凡 |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總經理,核工業部原副部長 |
田玉科 |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一屆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
鄭楚光 |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八、九、十屆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
劉石泉 |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第四研究院院長,“中國巡航飛彈之父” |
郭劍波 | 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 |
江金權 | 十九屆中紀委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蒲淳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
張軍擴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徐曉 |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
王野平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郜風濤 |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黨組成員 |
丹笑山 |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
馬力強 |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
劉順達 |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組書記 |
鄧波清 |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原中國駐奈及利亞特命全權大使,原中國駐多米尼克特命全權大使 |
田民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黨委委員 |
劉躍珍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 |
邵春保 | 中國電信集團董事、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 |
牛之俊 |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
楊良松 | 國家石油儲蓄中心主任 |
趙陽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局長 |
王延覺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 |
胡和立 |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調研組原組長 |
李任芷 | 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司長 |
羅輝 | 湖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段輪一 | 湖北省人民政府資政,湖北省原副省長、黨組成員 |
梁偉年 |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 |
李樂成 | 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 |
孫亞 |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原廳長、黨組書記 |
王文童 | 湖北省財政廳原廳長、黨組書記 |
賈耀斌 | 湖北省武漢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
劉英姿 | 湖北省武漢市副市長 |
羅長剛 | 湖北省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王建鳴 | 湖北省黃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李新華 | 湖北省紀委委員、荊州市委書記 |
朱漢橋 | 湖北省潛江市委書記 |
劉雪榮 | 湖北省黃岡市委書記 |
周霽 | 湖北省十堰市委書記 |
任振鶴 | 湖北省鹹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克英 | 湖南省原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政協原主席 |
羅海藩 |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高錦平 |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
魏旋君 | 湖南省益陽市委書記 |
趙素萍 |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
王鐵 | 河南省副省長 |
張廣智 | 河南省副省長 |
李亞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許昌市委書記 |
祁金立 | 河南省開封市委書記 |
何雄 | 河南省濟源市委書記 |
梁凱軒 | 江西省原副省長 |
陳俊卿 | 江西省南昌市委副書記、市長 |
李安澤 | 江西省新余市委書記 |
陳衛民 | 江西省萍鄉市委副書記、市長 |
范銳平 | 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 |
朱家德 | 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 |
唐良智 | 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重慶市市長 |
張昌爾 | 安徽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
唐國忠 |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
王瓊英 | 海南省原副省長,台盟海南省委原主任委員、六、七屆台盟中央常委 |
婁勤儉 | 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弘強 | 江蘇省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
金湘軍 | 天津市副市長 |
徐建培 | 河北省副省長 |
楊逢春 | 青海省副省長 |
侯淅珉 | 吉林省副省長 |
黃凱 | 遼寧省瀋陽市原副市長 |
楊廣信 | 陝西省西安市黨組成員、諮詢員,原副市長 |
郝遠 | 甘肅省副省長、省工商聯主席 |
宋璇濤 | 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
王富玉 | 貴州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
張韶春 |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
王學豐 |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委書記 |
侯鳳岐 |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
王小東 |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北海市委書記 |
萬新恆 | 寧夏中衛市市委副書記、市長 |
乾毅 |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機械系知名教授,周恩來總理稱讚其“文武全材” |
張道熾 | 中將,空降兵學院副院長 |
郭立峰 | 少將,海軍工程大學校長 |
王正明 | 少將,國防科技大學教育長 |
鍾輝煌 | 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副教育長 |
龍興武 | 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光電工程系主任,教授 |
姚穎 | 少將,空軍工程大學副政委 |
藍江橋 | 少將,空軍預警學院院長 |
鄧煥章 | 少將,總參謀部機要局副局長 |
王維山 | 少將,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聶皋 | 少將,洛陽電子裝備試驗中心司令員 |
王小京 | 少將,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 |
王厚生 | 少將,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教授 |
錢信忠 | 少將,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原部長、黨組書記 |
吳孟超 | 少將,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 |
顏達材 | 少將,中國人民武裝部隊學院原副院長 |
鄧正明 | 少將,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
劉開印 | 少將,海軍葫蘆島試驗訓練基地副司令員。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 |
劉光明 | 少將,國防科大6院教授,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 |
孫清和 | 少將,現為第二炮兵某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 |
郭齊勝 | 專業技術少將,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指揮與管理系教授。1983年7月畢業於華中工學院水力機械專業。 |
楊建勇 | 海軍少將,總後勤部副軍職專員。2001年獲華中科技大學信息工程碩士學位。 |
袁義榮 | 空軍少將,空軍空降兵第15軍副軍長。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 |
李玲玲 | 中國大學生創業第一人 |
李軍 | 中國銀行黨委副書記、監事長,交通銀行原行長,史丹福大學博士 |
李國安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李定凡 | 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總經理 |
賀禹 |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
朱永 |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
劉健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武廣齊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馬國強 | 上海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現武鋼集團總經理 |
周展麟 |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 |
王振有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
張曉侖 |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張誠 | 長江三峽集團黨組成員、長江電力公司總經理 |
聶凱 | 中國葛洲壩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
馬須倫 | 東方航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東方航空集團黨組副書記 |
陳宗年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2研究所所長,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賀建華 |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 |
裴振江 | 西電集團副總經理 |
寇偉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董事長 |
王中興 |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 |
單業才 | 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秦紅三 | 江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董志毅 | 首都機場集團總經理、首都機場股份公司董事長(香港上市) |
楊廣信 | 西安建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西安市政府諮詢員 |
孫建平 |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
李維謙 | 天水星火工具機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中國機電工業年度人物 |
徐和誼 |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周雲傑 | 海爾電器董事長 |
易小剛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李志剛 | 長城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
汪潮湧 | 信中利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與CEO |
喻子達 | 海爾集團執行副總裁 |
張鐵燕 | 海爾集團全球運營總監 |
鄭寶用 | 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華為美國公司董事長,任正非的創業搭檔,原華為工號(0002) |
孟晚舟 | 華為常務董事、財務長(CFO) |
陳珠芳 | 華為公司副總,黨委書記 |
洪天峰 | 華為公司常務副總裁,營運長(COO) |
周勁 | 華為公司副總裁 |
郭平 | 華為公司副總裁 |
李曉濤 |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中數控總裁 |
胡厚昆 | 華為公司副董事長 |
李一男 |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曾任華為副總裁、首席電信科學家,港灣網路創始人、CEO,百度CTO等 |
龐勝清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
張小龍 | Foxmail創始人、騰訊公司副總裁 |
黃曉慶 |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UT斯達康原高級副總裁 |
嚴援朝 | CCDOS、MSOA作者,長城0520CH微機設計者,中國第一代程式設計師中的佼佼者,曾任新浪CTO |
盧鷹 | UT斯達康執行長 |
施倩 | 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副總裁 |
花欣 | 邁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梁毅強 |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
劉亞平 | 北美華人科技協會創始人、主席,美國矽谷創新集團、北京漢辰科技董事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
丁宏祥 |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總經理 |
汪大總 | 北汽控股總經理,全球汽車精英組織主席,康乃爾大學博士 |
易繼輝 | 偉創力公司全球副總裁 |
姚欣 | 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PPLIVE創始人 |
汪海兵 | 上海淘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EO,創始人 |
張良倫 | 米折網CEO,26歲挺進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排行榜前十 |
楊永智 | 百納信息CEO,海豚瀏覽器創始人 |
宋海波 | 動網先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孫建平 |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
陳邦棟 | 上海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歷任董事長、總經理 |
龔虹嘉 | 創辦德生公司、海康威視、握奇數據等公司 |
黃立 |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
葉濱 | 擁有上市公司世紀鼎利,個人資產20億 |
張斌 | 北京物美集團總裁(香港上市) |
郎華 | 特雷克斯中國區總裁,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博士 |
袁仲榮 | 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
王喆 | 星光國際集團董事長 |
吳立春 | 山東三慶集團董事長 |
熊續強 | 銀億集團創始人 |
陳淑寧 | 文思創新公司董事長兼CEO(紐交所上市),有“中國軟體外包第一人”的美譽 |
芮冬陽 | 智光電氣總經理 |
陽樹毅 | 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內燃機研究所原所長 |
陳斌波 | 東風本田中方總經理,東本執行副總經理 |
凌克 | 金地集團董事長 |
童國華 | 烽火通信董事長 |
陳吉紅 | 華中數控董事長 |
張新訪 | 天喻信息董事長 |
唐浩 | 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劉勤強 | 武漢健民藥業總裁、武漢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趙志偉 | 金融界CEO(納斯達克上市) |
宋志平 |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國藥集團董事長 |
劉智 | 深圳世紀人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加坡上市) |
袁丹 | 世紀人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加坡上市) |
吳松 | 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
韓廣德 | 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靳海濤 |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
張向寧 | 天下網際網路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 |
謝永金 | 江鑽股份副董事長 |
陳賢義 | 人民衛生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
楊宏 | 恆大地產集團原副總裁 |
張華綱 | 金地地產集團原總裁 |
羅亮 | 中海地產集團總建築師 |
童第周 | 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
貝時璋 | 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
金問淇 | 醫預科,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婦產科專家 |
李賦京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病理學家 |
谷鏡汧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病理學家 |
陶桓樂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呼吸內科專家 |
王寶韞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內科學家 |
梁之彥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生理化學家 |
榮獨山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醫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放射學奠基人之一 |
姚永政 | 國家一級教授等 |
楊述祖 | 國家一級教授,創建同濟病理學館,著名病理學家 |
李寶實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耳鼻喉專家 |
於光元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皮膚性病學專家 |
張滌生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整形外科專家 |
屠開元 | 國家一級教授,著名的醫學教育家,骨科學和創傷外科學奠基人之一 |
武忠弼 | 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著名病理學家,被譽為”同濟活化石” |
蔡宏道 | 著名臨床檢驗學家、環境衛生學家、醫學教育學家 |
謝敏晉 | 著名微生物學家、生物製品學家 |
邵丙揚 | 著名內科學家,首創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酒石酸梯鉀三日療法” |
呂富華 | 著名藥理學家、醫學教育家 |
過晉源 | 著名內科學家 |
桂希恩 | 著名傳染病專家,貝利·馬丁獎章獲得者 |
張應天 | 首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 |
韋加寧 | 知名醫生,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
戴宗晴 | 全國勞模,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
錢信忠 | 肄業,衛生部原部長等 |
何界生 | 中國銀監會黨委委員,中國金融工會主席,衛生部原副部長 |
殷大奎 | 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國醫師協會會長,衛生部原副部長 |
李娜 | 2011年法網女單冠軍、2014年澳網女單冠軍,亞洲第一個網球大滿貫單打冠軍,亞洲第一位世界排名第2的網球單打選手 |
高凌 | 2000年悉尼奧運會羽毛球混雙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羽毛球混雙冠軍 |
楊威 |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體操個人全能冠軍、男子體操團體冠軍 |
李婷 | 2004年雅典奧運會網球女雙冠軍 |
趙芸蕾 | 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冠軍、混雙冠軍 |
李行亮 | 天娛傳媒簽約歌手,2010年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全國6強。2012年參加中國好聲音,加入劉歡組,與袁婭維演唱過漁光曲。 |
王喆 | 星光國際傳媒集團董事長,華中大非正式版校歌《記憶中》、神七主題曲《飛》等的演唱者。 |
2009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發表了2009年度中國一流大學。課題組提出的2009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入選研究1型大學。或者獲得工學前6名,理學、醫學、管理學、文學前3名,經濟學、農學、法學前2名,歷史學、教育學、哲學第1名的研究型大學(需進入中國大學前30名)” 。按照以上標準,2009年中國有15所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
2010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
名稱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富豪人數 | 最富有的校友(2009年財富)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63 | 百度:李彥宏(180億)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54 | 嘉鑫控股:呂慧(90億) |
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53 | 美特斯邦威:周成建(185億) |
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38 | 泛海建設:盧志強(300億)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26 | 太平洋建設:嚴介和(120億)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北京 | 19 | 紅杉資本:沈南鵬(45億) |
7 | 中山大學 | 廣東 | 18 | 明發集團:黃煥明(70億) |
8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6 | 家世界:杜夏(68億) |
9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15 | 騰訊:張志東(70億) |
10 | 浙江 湖北 湖北 黑龍江 | 12 12 12 12 | 騰龍集團:張志祥(180億) 銀億集團:熊續強(90億) 三金藥業:鄒節明(53億) 吉利集團:李書福(68億) |
武漢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和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
景點 |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 武漢長江大橋| 黃鶴樓 |“六·一”慘案遺址|“一·三”慘案遺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白雲洞|拜將台|寶田寺|長春觀|長江書店舊址|陳潭秋故居|大革命烈士就義處|瀕湖畫廊|長天樓|觀魚台|湖光閣|九女墩|可竹軒|梨園|落霞水榭|磨山|聽濤軒|先月亭|行吟閣|二七烈士紀念碑|防洪紀念碑|古德寺|古琴台|歸元禪寺|龜山風景區|江漢路|漢陽城|漢正街|寶通寺|北伐軍官兵公墓|庚子烈士墓|洪山寶塔|洪山公園|施洋墓|湖北省博物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蓮溪寺|劉少奇故居|留雲亭|龍泉山|珞珈山|毛澤東故居|墨水湖|木蘭山|木蘭古門|起義門|三烈士亭|蛇山風景區|雙鳳亭|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武昌城|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動物園|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辛亥革命烈士公墓|新洲|興福寺塔|鸚鵡洲|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鍾子期墓|卓刀泉|東湖風景區|首義園|武漢九峰國家森林公園|明楚王墓|詹天佑故居|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湖泗瓷窯址群|東湖鳥語林|武漢植物園|東湖楚天台|木蘭湖風景區|寶通禪寺|世界寶玉石博覽館|中山艦|武漢民族文化村|八七會議會址|木蘭天池|大別山薄刀峰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