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始建於1972年,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是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由原中科院學部委員孟少農任首任院長。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汽車命名的本科院校,2008年被國家教育部評定為本科教學優秀學校。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汽車城——湖北省十堰市,占地面積784畝。現已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管、經、文、理、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2011年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同年,湖北省政府和東風汽車公司簽訂共建學校的協定,並決定由東風汽車公司與學校共建東風汽車工程師學院。2012年學校通過國家碩士學位授權建設工作驗收,並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又被簡稱“湖北汽院”。始建於1972年,時為第二汽車製造廠工人大學。
198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與湖北省雙重領導,以中國汽車總公司為主,中國科學院原學部委員孟少農為首任院長。1985年,學院所有本科專業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學院劃歸機械工業部管理;1998年,學院管理體制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領導為主,但人、財、物仍由東風汽車公司管理;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院辦學經費採取中央財政、湖北省財政和東風汽車公司“三家抬”的方案。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東風汽車公司正式簽署協定,學院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學院的發展完全納入湖北省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學院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學院經過35年發展和建設,占地面積784畝,總資產3.2億元,教學科研設備價值4976萬元,教學行政用房面積95913m,體育館面積2966m,圖書館面積5242m,藏書43.9萬餘冊,中外期刊約1500種。學院設有9個系、2個部、1箇中心和繼續教育學院。現有教職工93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為75%,教授、副教授比例為42%。現有本專科學生575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89人。開設有29個本科專業,擁有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車產業)、車輛工程(新能源汽車產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裝備製造產業)、自動化(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產業)等5個專業入選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等4個省級重點學科。

學院規模

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汽車城——湖北省十堰市,位於漢水之濱、旅遊勝地武當山的北麓,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學院占地面積784畝,建築面積24萬m2,各類全日制在校生9600餘人。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93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為75%,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為48%,教授、副教授比例為36%。圖書館藏書55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00餘種,電子期刊近3萬種;現代化信息網路系統覆蓋全校;教學設備精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0.85億元;為學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李園李園

學院以工為主,工、管、經、文、理、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現設有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馬克思學院、外國語學院、理學院、研究生部、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2個教學單位。開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29個本科專業;另設數控技術與套用、焊接技術與工程、汽車技術、商務英語等21個專科專業。學校擁有車輛工程和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個國家管理的專業點,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4個省級品牌專業。學校現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有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建設點。

學校設定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設有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汽車工程系、人文社會科學系、外語系、理學系、研究生部、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2個教學單位。開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25個本科專業;另設數控技術與套用、焊接技術與工程、汽車技術、商務英語等21個專科專業。學校擁有車輛工程和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個國家管理的專業點,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4個省級品牌專業。學校現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有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建設點。
圖書館藏書55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00餘種,電子期刊近3萬種;現代化信息網路系統覆蓋全校;教學設備精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0.85億元;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辦有全國公開發行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和《高教研究》等學術研究刊物。

學院特色

學院堅持特色興校,積極推進本科教改,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本科教育上緊緊圍繞培養創新型套用人才為目標,堅持走產學研道路,1987年起,作為全國首批28所產學研合作教育試點學校,開展了“產學研結合,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教改試驗,創立了“3+2”、“4+1”、“3.5+0.5”人才培養模式,並在校外建立了20個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內近百個實習點。學生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專業實習均在生產一線進行,80%的畢業設計課題來源於企業,並採取“雙導師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該項教改試驗榮獲湖北省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

學科發展

學院緊緊圍繞“汽車產業鏈”凝聚學科方向,匯聚學術隊伍,逐步形成了學科特色和優勢。學院以“車輛工程”學科為龍頭,並從“汽車動力與傳動新技術”、“汽車性能仿真與控制”、“商用車輛設計理論與方法”三個方向進行重點突破。在此基礎上,學院把其他四個重點學科都調整到圍繞著“車輛工程”學科來展開,形成學科鏈條。經過多年的努力,學院“車輛工程”學科的優勢與特色已顯現出來,形成了包括國家863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及東風汽車公司“十五”戰略發展項目在內的課題群,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研究與開發”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科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學術梯隊建設,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已嶄露頭角。

體育場體育場

學校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參加全國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獲得的獎項數量和質量遠超國內同類院校。在連續七屆的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中,我校每屆都摘得多個一等獎,被兄弟院校贊為智慧型車競賽“夢之隊”。2012年,我校東風安勝車隊獲得“第三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全國總冠軍,2013年代表中國赴德參加國際比賽。
2013年教育部批准新增加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視覺傳達設計
學院在面向汽車工業和地方經濟的科研理念的指導下,科研工作堅持“三個創新”。在體制創新上,加大學院科研與東風公司科研體系融合的力度,形成從選題、立項、計畫到研究、中試、轉化一體化的科研體制,科研工作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在管理創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於為教師和科研人員創造一種寬鬆的科研環境。重新修訂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獎勵力度,實行了立項、目標管理,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在成果創新上,始終堅持從生產一線、學科交叉地帶選擇科研課題,承擔或完成了包括國家863計畫項目在內的一批具有重要價值、較高學術水平的技術開發項目和企業戰略發展項目。
學院積極探索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新途徑,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由清華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原吉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擔國家“九五”教育重點課題子課題“套用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途徑多樣化”的研究,該課題榮獲首屆全國高等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3月,經湖北省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開始自籌資金招收培養全日制工學碩士研究生。通過上述途徑,為中國汽車工業及東風汽車公司培養造就了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
學院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德國烏爾姆工學院、日本國中日本自動車短期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校際合作關係,交流訪問學者與互派留學生。
學院創建以來,得到了中央及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王震、姚依林、李嵐清等領導曾先後到院視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分別為學院題詞。李嵐清的題詞為:“希望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越辦越好,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進入新的世紀,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將發揚“與時俱進,挑戰未來”的學院精神。全院師生正滿懷信心地朝著建設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目標前進。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5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有教職工93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為76%,教授、副教授比例為42%。

辦學特色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學院堅持特色興校,積極推進本科教改,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本科教育上緊緊圍繞培養創新型套用人才為目標,堅持走產學研道路,1987年起,作為全國首批28所產學研合作教育試點學校,開展了“產學研結合,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教改試驗,創立了“3+2”、“4+1”、“3.5+0.5”人才培養模式,並在校外建立了20個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內近百個實習點。學生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專業實習均在生產一線進行,80%的畢業設計課題來源於企業,並採取“雙導師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該項教改試驗榮獲湖北省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

學科方向

學院緊緊圍繞“汽車產業鏈”凝聚學科方向,匯聚學術隊伍,逐步形成了學科特色和優勢。學院以“車輛工程”學科為龍頭,並從“汽車動力與傳動新技術”、“汽車性能仿真與控制”、“商用車輛設計理論與方法”三個方向進行重點突破。在此基礎上,學院把其他四個重點學科都調整到圍繞著“車輛工程”學科來展開,形成學科鏈條。經過多年的努力,學院“車輛工程”學科的優勢與特色已顯現出來,形成了包括國家863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及東風汽車公司“十五”戰略發展項目在內的課題群,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研究與開發”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學科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學術梯隊建設,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已嶄露頭角。

科研水平

學院在面向汽車工業和地方經濟的科研理念的指導下,科研工作堅持“三個創新”。在體制創新上,加大學院科研與東風公司科研體系融合的力度,形成從選題、立項、計畫到研究、中試、轉化一體化的科研體制,科研工作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在管理創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於為教師和科研人員創造一種寬鬆的科研環境。重新修訂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獎勵力度,實行了立項、目標管理,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在成果創新上,始終堅持從生產一線、學科交叉地帶選擇科研課題,承擔或完成了包括國家863計畫項目在內的一批具有重要價值、較高學術水平的技術開發項目和企業戰略發展項目。
培養人才途徑

學院積極探索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新途徑,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由清華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原吉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擔國家“九五”教育重點課題子課題“套用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途徑多樣化”的研究,該課題榮獲首屆全國高等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3月,經湖北省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開始自籌資金招收培養全日制工學碩士研究生。通過上述途徑,為中國汽車工業及東風汽車公司培養造就了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

對外交流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德國留學生在院學習

學院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德國烏爾姆工學院、日本國中日本自動車短期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校際合作關係,交流訪問學者與互派留學生。 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合先後與德國烏爾姆科技大學、斯圖加特雙元制大學和日本中日本自動車短期大學、中日本航空專門學校等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辦學關係作與交流,,互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每年聘請一定數量的外籍專家、教師來院進行講學和任教。

鼓勵與鞭策

學院創建以來,得到了中央及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王震姚依林李嵐清等領導曾先後到院視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分別為學院題詞。李嵐清的題詞為:“希望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越辦越好,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院系設定

機械工程系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歷史 機械工程繫於1983年在二汽職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基礎上建立的,定名為機械工程系。1972年二汽工人大學成立,設定工裝設計和非標設計2個專業,學制3年,首屆招生150人。1978年二汽工人大學改名為二汽職工大學,設定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學制4年,本科,同年開始招生。設立機械製圖、工程力 學、機械製造3個教研組。1979年增設汽車教研組。1980年增設熱工教研組。1981年學校設定汽車專業,汽車教研組及力學教研組劃歸該專業。1982年學校設定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熱工教研組劃歸該專業。1983年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成立後定名為機械工程系,設定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教研組改名為教研室。1992年增設數控技術及套用專業,專科,學制3年,同年招生30人。1994年增設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1996年根據國家教委統一專業名錄,將兩個專業合併為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下設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機械設計與製造、機械電子工程3個專業方向。1999年根據國家教委統一專業名錄,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更名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設立機械設計與製造、機械電子工程2個專業方向)。2000年增設工業設計專業,學制4年,本科,首屆招收50人。2001年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增設工業工程專業方向,學制4年,本科 ,招生59人。

概況 機械工程系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3個本科專業,數控技術及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2個專科專業。已培養了本科生2079人,專科生1287人,向各類院校輸送研究生50餘人,2004年底在校生1016人。2000年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列為教育部控制與管理的本科專業。2001年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被批准為湖北省重點建設學科。我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9人。學科擁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實驗師5人、助教8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29人。先後有十多位青年教師出國研修。在崗教師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人,東風汽車公司學術帶頭人3人,省部級優秀教師3人。我系下設5個教研室(計算機與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工業工程與現代製造技術、機電工程、工業設計),4個研究室(數控技術、CAD/CAM、測控技術、機電工程),2個實驗室(機械基礎、機制專業),1個資料室。全系實驗設備400多台,價值1208餘萬元,有高檔微機80餘台,設定2個專用機房,可全天候供學生自由上機。

教科研成果 機械工程系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汽車零部件CAD/CAPP/CAM及集成技術、帶傳動理論與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高校領先水平,數控技術及套用獨具特色。近十年來,完成重要科研課題70餘項。獲省部級獎14項。如:常治斌等,“結合工程實際培養學生工程意識與創新能力”,2000年獲湖北省第四屆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常治斌等,“SY-001型汽車散熱器水管扭轉試驗台的研製”,2001年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全系共承擔科研項目24項。近年來,參編各類教材4部,參編各類技術手冊3部,在國內外技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239餘篇。同時,我系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96屆劉斌同學的畢業課題“少片簧車間工藝改造方案比較及研究”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至2004年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的代表隊分別獲得湖北賽區一等獎一次和二等獎三次;T013—5班彭浩、T013—6班金靜強同學獲200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美術類專業作品展”優勝獎;9813—2班李江山同學獲得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頒發的一級裁判員資格;9813—2班方恩同學獲得“湖北省校園歌手擂台賽”二等獎;2003、2004年通過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的中南地區港澳特區首屆大學生創新設計與製造大賽,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參加的第四屆“挑戰杯”湖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2項;學生參加的第一屆中南地區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並獲得優秀組織獎;2001級於炳光同學的“自救式助力器設計”獲國家專利。T113-3班楊光同學在“十堰市大學生網頁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近三年本學科有20多名學生獲得湖北省優秀畢業論文獎。每年考入國家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比例佔畢業生總數的10%以上。畢業生質量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優勢與目標 學院置身於國有特大型企業——東風汽車公司之中,本學科在汽車製造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學科從1987年起卓有成效地參與了“五校一廠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的工作,並長期與其它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本系與東風汽車公司工藝研究所,汽車工程研究院等十六家單位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並簽有產學研合作協定,本學科人員所研究的課題直接來源於現代化大企業技術進步的現場和實際的需要,課題成果直接轉化套用於企業生產實際。在今後5年內,本學科將培養8~10名教師獲博士學位,新增教授8~10人、副教授25人以上。本學科發展思路與目標為:以創新設計為核心,以數控加工為龍頭,以CAD/CAM為主線,以東風汽車公司為工程背景,學產研相結合,強化現代教學手段,拓寬基礎,注重實踐,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工程套用技術人才,力爭開辦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碩士點。

現任系主任 常治斌教授 系黨總支書記 鄒玉

材料工程系

始建於1981年,現有教學、科研人員60餘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職)、副教授17人、講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1人、有碩士學位者27人。擁有熱加工實驗中心和金相實驗室兩個專業實驗室,專業實驗室面積2907M2,儀器設備價值996.8萬元,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真空爐、中頻感應電爐、高溫坩堝爐、差熱分析儀、等離子噴焊機、真空加壓燒結爐、注塑機、德國Neophot-32金相顯微鏡、圖像分析儀等各種材料加工及材料結構、性能分析儀器、設備,可用於材料製備、成形加工等多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
本系長期以來,以汽車製造中的材料成形新技術及其套用、材料表面強化及金屬複合材料為研究重點,開發新工藝、新技術,形成了相對穩定,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三年來,共承擔了60餘項科研課題,包括國家“九•五”攻關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經費900餘萬元,其中四個項目分別獲得了中國汽車工業進步三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東風汽車公司科技進步獎。二000年以來在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37餘篇,EI、SCI收錄54篇。
在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本學科有本科、專科、碩士研究生三個層次,本科有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研究生培養專業材料加工工程,1998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培養機械工程領域內從事材料成型方面的生產工藝、研究開發、技術管理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套用、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加工工藝及設備、檢測技術及控制工程、計算機在材料工程中的套用、模具CAD/CAM等。此外,還通過具有特色的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現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畢業生能從事材料加工及相關領域內的設計製造、自動控制、試驗研究、生產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材料工程領域內從事研究開發新材料新工藝的基本能力、技術經濟及生產管理能力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主要課程有:電工與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套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工程材料學、材料力學性能、複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面工程、金屬材料強韌化及控制、材料檢測與分析技術、計算機在金屬材料工程中的套用等。畢業生能從事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及相關領域內的試驗、設計、控制、生產管理、檢測和經行銷售等工作。

汽車工程系

成立於1979年,是全國最早設定汽車底盤和汽車發動機兩個專業的本科院系之一。現擁有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汽車發動機方向)和交通運輸(汽車銷售與服務工程)三個本科專業。2005年上半年,在校本科學生930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5人。

汽車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6人。其中博士7人,碩士34人;現有教授(含研高)15人,副教授(含高工)16人,講師17人。設有系辦公室、學生工作室、汽車教研室、熱能與動力教研室、交通運輸教研室、測試教研室、力學教研室。實驗室有汽車綜合實驗室、內燃機實驗室、測試實驗室和力學實驗室。

汽車電子和電動汽車開發是汽車工程系主要的科研方向。汽車工程系所屬電動汽車與傳動省級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承擔了國家863、湖北省和東風公司多項科研項目,科研項目的實際套用和成果轉化率處於全國高校領先水平。此外,汽車工程系的車輛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該學科設有楚天學者崗位;車輛工程專業屬省級品牌專業;《汽車構造》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稱號。

在學生培養方面,不僅重視理論教學,更注重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開設專業理論基礎課程的同時,積極跟進時代發展,增設以單片機、虛擬實驗技術為核心的汽車數位技術課程;積極組織師生開展以科技小組為主體的創新競賽活動,成績顯著。在第三和第四屆全國MOTOLORA單片機套用大賽中分別取得冠軍和季軍的好成績;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機械設計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汽車工程系重視與企業的交流和溝通,先後與國外多家軟體公司合作,擁有UG、Pro/Engineer、CATIA、ANSYS、HyperWorks、Labview等正版軟體,成立了Pro/E、UG、Hyperworks和ANSYS軟體套用與培訓中心,可承擔企業技術人員和在校學生的軟體培訓,成績合格者頒發相應結業證書。汽車工程系還與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共同建立了汽車電子與單片機套用實驗中心,可承擔汽車電子技術的培訓和科研任務;近年成立的十堰市工大駕駛培訓有限公司(原汽院駕校),是十堰市文明駕校,也是十堰市最早成立的駕校之一。駕校常年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員招生,培訓合格者可辦理由公安交警機關核發的B或C駕駛執照。

管理工程系

創建於1984年,當時全系只設定了一個教研室,僅有7名教師。1986年4月,由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管理工程系與汽車工業管理幹部學院企業管理系,工程系合併,組建為新的管理工程系。從1984年至1988年,管理工程系連續招收了五屆本科生,先後開辦了財務會計、管理工程、工業貿易等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
1989年至1994年,在人才市場對管理類學生需求緩解的情況下,學院暫停了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招生,重點轉向專科教育,成人教育和幹部培訓工作,並於1991年與培訓部合併,更名為管培部。這一時期,培訓教育達到了頂峰,舉辦了多期廠長、總師、車間主任及青年幹部培訓班。
1995年,管理工程系與培訓部分離,工作重點又轉到學歷教育上,恢復了管理工程專業本科招生。特別是1996年開始,借本科教學評建工作的東風,管理工程系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辦學規模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設有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車市場行銷方向)、財務管理、國際貿易等4個教學單位,以及財務模擬1個實驗室和2個計算機室,擁有計算機100多台,以及投影機、視頻展示台、數位相機、複印機、掃瞄器等教學設備。還設有1個藏書5000餘冊,專業期刊和報紙50多種的資料室,為全系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現已開設了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車市場行銷方向)、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在校學生600餘人。
管理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經濟師1人,講師10人,實驗師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有20人,其中有4人在讀博士,本科25人,其中有14人在讀碩士,出國訪問學者和國內訪問學者各1人。1人獲中國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4人獲東風汽車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青年專家稱號。
建系20多年來,管理工程係為東風汽車公司及社會各界輸送了3500餘名本、專科畢業生,為東風汽車公司開辦各類領導幹部培訓班50餘期,培訓各級各類領導幹部1600餘人次。管理工程系與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及學術團體建立了較為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協作關係,是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和湖北省工業工程與物流學會的理事單位,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教學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管理工程系,還與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聯合培養在職碩士研究生。

人文社會科學系

其前身是1978年設立的馬列主義理論教研室,1986年更名為社會科學部。1999年為適應學院發展需要,拓展專業門類,擴大辦學規模,在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系。人文社科系是一個綜合性強、在營造我院學府氛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教學單位,是我院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學單位。
人文社科系現有法學、旅遊管理兩個專業門類。本系除承擔專業教學之外,還承擔著全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人文素質教育公選課的教學工作。目前在校學生有 355人。
人文社科系現有政治理論、思想品德、法學、旅遊管理、文化藝術五個教研室和一個系實訓中心。系裡設有資料室,有圖書資料近7000冊。此外,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掛靠人文社科系。
人文社科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 32 人。專職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 12人,高級心理諮詢師1人。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4 人,在讀博士、碩士6人。人文社科系遵循學院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人才強系的基本方針,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構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基礎,旅遊管理、法學專業為主幹,素質教育公選課為輔助的學科專業體系,建成了系實訓中心和優良的實習基地,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取得了好的效果,得到了社會認可。
近年來本系教師主持省級以上科技研究與開發項目13項,另有2項已經申報。發表論文13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篇,出版專著7部,在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

信息管理系

是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加速推進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套用,努力培養能夠推動企業信息化進程的高級專門人才新近創建的教學實體單位。本科專業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並設有電子商務和ERP兩個專業方向。現有教職工18人,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人、國外訪問學者1人、碩士學位者3人、在讀碩士學位者6人。教師中有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家1人、東風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

信息管理系自成立以來,按汽車產業鏈構建學科特色的思路,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注重教學基本建設,制定了信息管理系“十五”發展規劃並努力付諸實施。根據國家十五發展計畫綱要“大力推進信息化”的目標,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基礎上,拓展出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電子商務和ERP專業方向;同時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派出青年教師進修或學習信息技術的新進展,把握信管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開發出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規劃、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概論等一系列新興課程;為適應培養現代化信息技術人才的需要,與國內多家著名的IT企業合作建設了信息工程實驗中心,具備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
信息管理系的教師堅持以教學為基礎,以套用科研為主導,近兩年先後承擔了3項省級科學研究項目、5項院級研究項目和多項橫向課題。獲得省級科研獎勵2項,東風公司和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學院級和其它獎勵8項,撰寫學術專著3部,發表科研論文80餘篇。

信息管理系下設信息系統、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等3個教研室,數據挖掘與電子商務研究室、信息技術研究中心2個研究單位和信息工程實驗中心。信息管理系技術研究分工與組織構架如下圖所示:

汽車設計製造管理中 汽車銷售流通管理中的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
(信息系統教研室) (電子商務教研室)
↑ ↑
----信息環境平台支撐技術----
(信息技術教研室)

汽車設計製造管理
三個教研室的基本分工如下:
信息系統教研室:負責信息組織與管理的相關課程,包括“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組織”、“信息檢索”、“信息編碼技術”、“管理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計畫”等課程;
電子商務教研室:負責信息平台上新型商務模式的相關課程,包括“電子商務基礎”、“電子商務套用”、“電子商務網站運營與管理”、“企業競爭情報”、“CRM模式與套用”、等課程。
信息技術教研室:負責與信息處理技術相關的課程,包括“資料庫原理”、“資料庫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與套用”、“ERP平台技術”、“商務網頁的設計與製作”等課程。

電子信息科學系

成立於2001年7月,是從電氣工程系劃出部分教師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組建而成的。全系現有教職工28人,專任教師22人,普教本科學生492人。

電子信息科學系現有兩個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三個教研室:通信電子教研室、通信技術教研室、信號與系統教研室;六個實驗室:通信電子實驗室、通信技術實驗室、EDA實驗室、電子設計創新訓練中心、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和程控交換機房。
理學部前身是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基礎課部。理學部現下設數學、大學物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三個教研室和物理實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包含物理實驗室和光信息實驗室。

數學教研室面對全校專業開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複變函數、積分變換、數學實驗等課程。1995年以來,數學教研室還為汽車學院所招收的研究生開設了矩陣論、數值分析、隨機過程等課程。數學教研室自2003年起組織我院學生建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取得了2005年湖北賽區二等獎、2006年湖北賽區一等獎的驕人成績。

大學物理教研室為工科專業開設大學物理、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面向文科各專業的文科物理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教研室主要針對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固體物理、工程光學、物理光學、雷射技術與原理、光纖光學、光纖通信技術、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光電圖像處理、光學設計與CAD、光電感測與系統設計等課程。

物理實驗中心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物理實驗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實驗。物理實驗中心現有實驗教學面積2400m2,實驗儀器設備近2000台(套),固定資產350萬元。

理學系

自2005年增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並於同年面向全國招收新生,目前已有三屆在校生。

光電信息產業是當今世界的新興和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在知識經濟和產業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光電信息產業近幾年蓬勃興起,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正在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且對國民經濟中的其他產業起著越來越大的支持作用,可以預期光電信息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和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目前光電信息產業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特別是通信、電子、材料、器件類行業,發展極為迅速。即使是在汽車工業這樣的傳統行業,汽車製造的自動化、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光信息為基礎的汽車自動駕駛、導航已成為汽車工業中的一個亮點。汽車電子信息技術及產品在汽車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由於IT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社會對光電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劇增,掌握了該技術的人才,其發展前景和就業機會都十分樂觀。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光學和物理學為基礎,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門套用學科。學生在校學習的主幹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數字電子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自動控制原理、低頻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工程光學、雷射原理與技術、光纖光學、通信原理與系統、光纖通信技術、光纖技術實驗、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光學設計與CAD、光電圖像處理、光電感測與系統設計等。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制四年,畢業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具有紮實的光學和光電技術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與套用技術,並有較強的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光器件設計及光信息處理的實用能力。憑藉學院的汽車行業背景,使學生能掌握光電技術在汽車製造技術中的具體套用。畢業生能在信息技術產業、汽車產業、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研究、設計、集成及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圖書館

概況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圖書館前身是第二汽車製造廠職工大學圖書室,1972年創辦於湖北省十堰市。1991-1996年,先後通過湖北省教委的“讀者服務水平”、“辦館條件”和“文獻工作水平”評估,並於1995年獲得“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級圖書館”稱號。是全市第一家實現“大流通”管理模式的圖書館
1988年9月,建築面積為5242平米的圖書館投入使用。2012年12月,由香港邵氏基金捐資興建的逸夫圖書館竣工,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館舍建築面積2.2萬平米,工作人員3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4人,8人取得碩士學位。逐步建立起以工、管、經、文、理、法多學科文獻為主體、印刷型和數位化文獻多種載體相結合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包括圖書、期刊、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技術標準、專利等多種類型。截止2012年12月,全館收藏紙質圖書64.76萬冊,擁有CNKI中國知網、中華數字書苑、EBSCO等國內外電子資源。2007年,開始進行館藏特色資源的數位化工作,我館承建的“清潔能源汽車特色資料庫”2012年獲教育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特色資料庫建設項目三等獎。
1993年到2012年,圖書館的自動化及網路化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圖書館管理系統從單機版發展到web版,網路服務從無到有,從區域網路拓展到網際網路,從有線網發展到無線網。2012年,新入口網站投入使用,實現館藏所有資源的一站式檢索,在本地區圖書館中率先開展了平板外借服務,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已初具規模。2012年圖書館門戶當年的訪問量達到48萬頁次。
2000年以來,我館十分重視資源共享平台建設,是教育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成員館,與國內高校圖書館、東風公司科技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均建立了資源共享關係。所承建的“湖北汽車圖書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為本區域汽車企業、科研機構提供了具有本館特色的汽車文獻資源共享服務。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圖書館正向著現代化、開放式的大學圖書館目標邁進,我館將以更加先進完備的設施、更加優美舒適的環境,更加熱情周到的服務迎接各位讀者的到來。

景觀帶建設(汽車文化走廊)效果圖

方案以“中外汽車發展史”、“立足東風,放眼世界”、“飲水思源”三大主題,為解決我院開闊性廣場及運動場地缺乏的問題,對原有山體進行了適當的平整和開挖,利用台地設計消除場地現有的高差,配以開闊運動場的現狀,突顯逸夫圖書館學府深蘊。

景觀帶建設(汽車文化走廊)效果圖新圖書館景觀帶效果圖

適應自然的地形決定了以“汽車文化走廊”為設計目標的特殊性,運用東風公司經典車型的核心 構件,以及在地面鑲嵌不同中外汽車品牌的LOGO來突出東風公司與汽院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表明汽院人“立足東風,放眼世界”的辦學理念。
圖書館前面的浮雕牆主要以工業革命以來不同時期的汽車文化名人、標誌性事件及發明專利等為設計元素進行綜合創新,重點突出汽車發展的光輝歷史。
主軸水景從圖書館的岩層下自然湧出,壁上書以朱熹 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寓意著圖書館的知識滋潤著每一位曾經,現在,及將來在這裡學習過的校友,在知識源泉的滋養下不論經歷順境或是逆境,最後都會逐步實現人生的價值。同樣也寓意著校友是泉水,只有在校友對母校源源不斷的回報下,母校才能永葆常青。
主入口的銘牌如一個經過工具機加工後的零件 ,代表汽院堅持著中國最具汽車特色專業的辦學思維。自建校以來對學校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校友的名字都會刻於銘牌背面。
老圖書館後生態停車區域建設項目
停車場效果圖停車場效果圖

老圖書館後停車場主要是為了滿足新區、綜合實驗樓、教學樓、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大型活動時停車及師生活動需求。以緩坡消除場地高差,加上階梯式停車位,

配合小型的灌喬木進行點綴,規劃停車位80個,實現人車分流和功能需求,讓景觀設計創造場地價值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王超:漢族,湖北人,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黨委書記,中共黨員,研究員級別。
校長
鍾毓寧:男,漢族,江西都昌人,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1965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
副校長
羅永革: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汽車產業實驗實訓教學中心主任,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副院長。

知名校友

校友姓名 畢業班級 現工作單位及職務
汪向東 7701 東風裕隆汽車公司黨委書記 [4]
尹肖彤 7812 東風裝備公司總經理 [4]
姜建華 7921 武漢東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立 7911 東風鴻泰武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桂祥 8014 北京現代技術中心本部長
李振華 8012 原東風公司十堰管理部黨委書記
郭武 8121 東風汽車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林 8141 上海申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康明 8131 東風汽車公司工藝研究所所長
上官文斌 8141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
肖江華 8141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院院長
楊懿 8141 廈門金旅公司廣東市場部經理
呂衛東 8212 東風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熊勵 8221 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戴立新 8343 三一集團集團副總經理及三一集團電氣常務副總經理
李建剛 8312 東風公司財務會計部部長
劉忠厚 8331 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副總
沈偉 8343 東風杭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敦明 8341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銷售本部副本部長
徐大千 8313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院黨委書記
樂懿 8341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四研究所主任
陳立 8451—2 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
陳萬興 8451 東風有限裝備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兼工會主席
蔣學鋒 8423 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中心長
李勍 8433 華安基金總裁
喬陽 8423 東風公司財務會計總部部長
徐天勝 8553 東風有限商用車公司副總經理
曾力 8553 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段仁民 9333 東風常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蔡春久 9543—2 中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諮詢總監
劉文偉 9613—1 上海瓦科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定文 643 Wayteam Groups運營總監[4]

學院地址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車城西路167號

丹江路校區地址:十堰市顧家崗丹江路26號
郵編:4420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