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丁烈雲,男,漢族,1955年12月生,湖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1月武漢工業大學工民建專業本科畢業,1987年獲武漢工學院管理工程碩士,2002年獲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
人生經歷

1978年03月-1982年01月,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工民建專業學士;
1982年02月-1984年08月,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建工系助教;
1984年09月-1987年06月,武漢工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0年03月—2002年12月,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
1973年08月-1978年02月,洪湖和里中學任教;

1982年01月—1984年08月,武漢工業大學工作;
1987年07月—1988年04月,武漢工業大學工作;
1988年04月—1994年08月,武漢城建學院工作;
1994年08月—1999年03月,武漢城建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系主任、副院長(主管教學工作);
1999年03月—2000年05月,武漢城建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2000年05月—2003年06月,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主管科技產業工作)(正廳級)兼國防科技研究院院長、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團成員;
2003年06月—2011年01月,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2011年01月—2014年03月,東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4年03月—2014年06月,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東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
2014年06月—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期間:
2013年03月—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社會職務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及管理學部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理事長;
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
住建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主任;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編委會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等國際學術雜誌編委
。
研究項目
主持完成的“數字軌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5年)

“基於精益建造的建築工程質量協同管理技術與套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
“捷運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識別及預警技術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
主編的《房地產開發》 獲國家精品教材。
作為項目負責專家,主持“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網路文化安全與民族文化數位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國家“十二五”支撐計畫項目“捷運工程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示範”責任專家,國家“十二五”支撐計畫課題“基於物聯網的捷運施工全過程風險識別、可視化預警與現場安全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
作為首席專家,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轉型期的社會風險及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主持“城市房地產預警研究”等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捷運工程建設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示範”、“捷運工程施工安全預警研究”、“武漢長江隧道工程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
貢獻
為建設工程和房地產管理,作為項目負責人,近年來先後主持承擔了小城鎮建設科技試點示範工程、GIS支持的城市地價評估與規劃決策支持系統、城市房地產預警系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位化技術與方法研究等多項國家“十五”重點攻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特別是將複雜系統理論和信息化技術用於大型工程項目的組織與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教材獎各1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近40篇。
主要社會兼職有:教育部科技委委員、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市科協副主席
社會評價
楊叔子:丁烈雲絕對不是空降兵,他是從華科大走出去的,對華科大很了解,有感情,一定能書寫出老兵新傳。李培根校長的九年任期里,學校的科研、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都提升很快,丁烈雲校長樸實、低調,對學校各方面情況比較了解,能很快進入角色,相信在他的帶領下,華中科技大學會取得更多成就。
冷禦寒:談起曾在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擔任院長的這位“老領導”,冷禦寒用“富有遠見卓識”、“精明幹練”來概括。16年前,武漢城建學院的建築學專業還默默無聞,丁烈雲給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攻堅克難,不但讓建築學專業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專業評估,還成為了城建學院的王牌專業。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專業大三學生宋海佩:“感覺新校長既親切,又熱情,每當學生向他提問或發表觀點時,他都微笑著傾聽。”
相關信息
建設學生的大學、學者的大學、學術的大學
兩會前夕,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丁烈雲再一次來到遼寧省瀋陽市渾南高新區世紀路。在這條路兩邊,星羅棋布地分布著東大自動化、東軟數字醫療、863軟體園、東軟—飛利浦研發中心等一連串“東”字頭企業。“這條產業帶涵蓋計算機軟體、數字醫療、冶金裝備與新材料、數控技術與自動化等諸多領域,是東北大學扛起人民對教育期待、促進東北振興的希望所在。”

丁烈雲先後在武漢工業大學、武漢城建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任職,2011年起擔任東北大學校長職務。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終牢記著大學的使命: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地方科技創新助力。他主持完成的“數字軌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基於精益建造的建築工程質量協同管理技術與套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來到東北大學之後,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學校的辦學定位問題,最終將目標鎖定為“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引領者。”
丁烈雲說,東北大學是張學良將軍創辦的學校,是一所有著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學校,學校發展的歷史與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緊密相連,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90多年來,東大人始終把國家的需求看作自己的責任,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之路。2010年,國務院批准瀋陽經濟區為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這既是東北大學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也是東北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
“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人生角色,角色背後是國家的信任和人民的重託,這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丁烈雲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為教育界的政協委員,我將真實反映百姓普遍關心的教育問題,敢於直面難點熱點,深入探討教育界綜合性、全局性的課題,增強委員意識,提高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不圖虛名,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問到對中國教育有哪些期待,丁烈雲說:面對未來,我有三個期待,第一是期待大學能真正營造出關愛學生、尊重學者、崇尚學術的軟環境,建設學生的大學、學者的大學、學術的大學。第二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希望我們培養的學生都成人成才,成為人格高尚、能力完備、精神充實的人。第三是我們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一流的學生、擁有一流的師資、產出一流的成果。我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對中國教育事業充滿了希望。
讓人民滿意是教育發展的目標
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丁烈雲又多了一份職責。他說,任期當中要做到“一個字”、“三個詞”:“一個字”是實,“三個詞”是忠實、真實、務實,就是要忠實履行責任義務、真實建言獻策、務實為國家培養人才。
記者:作為高校校長,怎樣理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丁烈云:對高校而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要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推進協同創新為重要抓手,牢固樹立“大質量觀”和“協同創新”發展理念。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在於提高質量。要提高質量,必須建立3個著眼點:一是在教學上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二是在辦學上要以教師為本位,在教學基本要求和培養目標範圍內,積極建立鼓勵教師自主創新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激勵機制;三是在資源配置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勵,確保最優質教育資源進入本科教育。
“協同創新”是通過外部驅動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高校推進協同創新集中在如何協同和怎樣創新這兩個核心問題上。我覺得,高校推進和做好“協同創新”,要通過深入思考,搞清楚“協同創新”與產學研、創新基地和企業關係,搞清楚高校及參與“協同創新”的其他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鏈上的準確定位,搞清楚並切實解決“協同創新”實施的重點和難點,真正建立起適應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需要的高校可持續創新機制與體制。
記者:高校改革發展的關鍵在哪裡? 丁烈云:高校的創新和發展必須立足自身實際,強化發展特色,注重內涵建設。高校改革涉及的內容非常複雜,其核心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不能簡單地為了改革而改革。高校改革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高校以領軍人才建設為核心,培養與引進並重,著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盤點
華中師範大學(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或華師)是中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範大學,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老校,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學校位於武漢市洪山區風景優美的桂子山上,占地133.34公頃,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