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現設13個教學院(系),30個本科專業,專業涉及醫學、文學、工學、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等8個學科門類。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品牌專業2個、精品課程4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校級重點學科9個、品牌專業7個、精品課程28門,校級實驗教學中心5個。全日制在校生15439人,專任教師858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73人、副高職稱教師224人、博士47人、碩士38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享受省政府津貼專家6人,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2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4人,享受市政府津貼專家2人,鹹寧市新世紀高層次人才6人。
學院學生近幾年就業率良好,就業率達95.8%。學生就業區域主要在北京、上海、浙江、廣州、深圳等地區,有的還自主開辦公司等。學校建設和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得到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2005年被鹹寧市委授予“2003-2004年度市級文明單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教學宗旨

學院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狀況,把適應技術、能力、素質綜合培養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標準,把多年來滲透於課堂理論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養成教育的內容系統化,使之成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聯合其他教學系部把學生培養成思想道德、業務水平、文化功底、身體心理承受力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使之具有歷史感、責任心、開拓精神、全面思考的頭腦。
由於學院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近三年,學校共承擔各級科學研究項目444項,科研經費682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項,市廳級項目133項(其中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項目4項)。2006年、2007年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挑戰生存”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欄目、《湖北日報》、《瀟湘晨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關注報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該社會實踐隊被共青團湖北省委授予“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歷史沿革
原鹹寧醫學院校史 | |
1965年-1967年 | 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 |
1967年-1973年 | 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革委會 |
1973年-1979年 | 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鹹寧地區人民醫院 |
1980年-1994年 | 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 |
1994年-2002年 | 鹹寧醫學院 |
2002年-2010年 | 鹹寧學院 |
2011年- | 湖北科技學院 |
原鹹寧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校史 | |
1937年-1971年 | 蒲圻師範學校 |
1942年-1971年 | 湖北省鹹寧高級中學 |
1971年-1977年 | 鹹寧地區師範學校 |
1977年-1983年 | 武漢師範學院鹹寧分院 |
1983年-1993年 | 鹹寧師範專科學校 |
1993年-2002年 | 鹹寧高等專科師範學校 |
2002年-2010年 | 鹹寧學院 |
2011年- | 湖北科技學院 |
校園環境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素質拓展教育,在素質拓展教育中融入科學和人文精神,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力支持青年志願者走出校門開展社會實踐和服務,廣泛開展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不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向深度發展,使師生從中受到良好的薰陶教育。
學院校園綠化環境優雅舒適,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濃厚。教學設備齊全。在長期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中,踐行“明德博學,日新篤行”形成了“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教風、“勤學慎思,尊師誠信”的學風和“和諧自強,嚴謹求實”的校風,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豐碩的教研成果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保障。深受廣大在校學生的好評正。
師資力量
專任教師858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73人、副高職稱教師224人、博士47人、碩士38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享受省政府津貼專家6人,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2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4人,享受市政府津貼專家2人,鹹寧市新世紀高層次人才6人。

李友清,男,1952年4月出生,湖北雲夢人。2005年在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攻讀高等教育博士學位。1969年2月參加工作,1970年4月入黨。1997年10月~1999年1月任漢川市委書記,1999年1月任孝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2003年4月學院更名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任黨委書記。系湖北省第九屆政協委員,歷任中共孝感市委二、三、四屆委員。2007年4月任鹹寧學院黨委委員、書記。
系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審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領導科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合著、編著、獨著《“小馬”改革之路》、《高職高專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湖北近代革命史》、《千古孝子黃香》等10餘部著作,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課題3個,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有7篇論文獲省級以上獎勵。
趙學群,中共黨員,黨委委員,副院長
趙學群,男,1979年12月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副研究員。曾任湖醫鹹寧分院總務處主任,湖醫鹹寧分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02年12月鹹寧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現任鹹寧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長期從事《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和教育經濟學研究。近五年獨立承擔並完成了6個國家和省級課題,出版專著2部、編著2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獲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1項。

夏再興,男,1954年5月生,漢族,湖北鄂州人,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碩士生導師。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977年至1992年,先後擔任鹹寧師專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校辦主任兼數學系黨總支書記;1993年任鹹寧師專副校長、黨委委員;2002年任鹹寧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2006年11月任鹹寧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現為湖北省教育經濟學會副會長,鹹寧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吳基良,醫學博士,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基良,男,1963年4月生,漢族,湖北崇陽人,中共黨員。湖北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至2002年11月,先後任鹹寧醫學院藥學系副主任、主任,院長助理;2002年12月任鹹寧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00年至2001年在湖北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2003年8月至9月,在國家教育行政管理學院第二十二期校長培訓班學習,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加拿大Alberta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長期從事藥理學的教育與科學研究,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6項,先後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主編、參編教材12部,有2項科研成果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院系專業
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五官醫學院、護理學院
教育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
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專業建設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現有本專業科專業及方向80餘個,涵蓋了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科學生16500餘人,碩士研究生65人。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楚天學者”設崗學科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計畫項目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2013年教育部同意新增加專業:園林酒店管理
“十一五”以來,學校堅持全力打造“醫、師、核”辦學特色,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醫學教育和教師教育是我校的傳統特色,核是學校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核電建設並打造“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筆。2009年我校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創新團隊成為湖北省產業化創新團隊,2012年核科學與核技術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被確定為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非動力核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湖北省首批“2011計畫”。2013年4月26日,“非動力核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在湖北科技學院掛牌成立,“非動力核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要面向非動力核技術產業,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三大任務為一體,來推動湖北非動力核技術產業集群式發展。該校前期投入1.2億元,規劃土地100畝,為該中心建設了1萬餘平米的實驗大樓。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擔任該中心領軍人,並匯聚了8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高水平協同創新團隊。建設期內,該中心力爭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產等方面形成產值5億餘元的產業,並在2020年催生出百億元產業集群。該校籍此正式成為省內首批第一層次“2011計畫”高校。
建設目標
舉科技旗走特色路為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科技大學而努力奮鬥。
儘管前行的道路並不平坦,但是,湖北科技學院走過的光輝歷程證明,湖科人有艱苦創業的傳統和作風,有克難奮進的膽識和勇氣,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自信,有努力爭先的眼界和決心,舉科技旗,走特色路,堅持科學發展,致力好中求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湖北科技大學”而努力奮鬥!
招生就業

學校有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三個辦學層次。現有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50多個本、專科專業。設有醫學院、藥學院、人文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育系、體育系、環境與資源科學系、數學系、化學與生命科學系等13個教學院系;有附屬醫院5所,教學實習醫院51所,校外實習基地73個。學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國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良好態勢。據湖北省高等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學院2003屆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0%,專科為71%;2004屆本科為90.75%,專科為72.57%,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
獲得榮譽
建校以來,全校師生員工弘德篤行,勤奮好學,求真務實,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凝練成“克難奮進、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努力爭先”的學校精神,近五年,學校教師共承擔教研、科研項目20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6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50多項;2005年,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我校獲得乙組最高獎,捧回“高教社杯”;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我校獲全國一等獎。
學院始終堅持“靠質量求生存,靠人才求發展,靠學科顯特色,靠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立足鄂南,融入武漢城市圈,服務基層,加強與地方的交流與合作,延伸產學研發展平台,同時不斷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印度韋洛爾大學、維納雅卡大學等5個國家的著名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展開了實質性的合作。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學校已經步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整體實力大大增強。曾先後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最佳省級文明單位”,省普法辦授予的“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的“誠信單位”,省統計局授予的“湖北省美譽高校”和鹹寧市委授予的“市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