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61年,英國政府根據《中英天津條約》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將鎮江、九江、漢口闢為對外貿易口岸,並分設海關。漢口海關——江漢關於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漢關成立60周年時,該樓舉行奠基典禮,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銀100萬兩,由英資思九生洋行設計並監督,上海魏清記營造廠承包。
1922年動工,由英國建築師景明設計,恆紀建築公司承建,1924年落成。
1931年、1954年的兩次大水中,大樓受漬,而室內安然無恙。大樓設計考慮了長江水位對建築的影響,其基礎高於長江平均洪水位標高。
1845年江漢關大樓建造,當時被稱為“新關”、“北關”、“新北關”,也稱“江漢北關”。
19世紀80一90年代,外灘的原有建築大多被翻建和重建。
1891年,江漢關大樓已由英國人赫德掌權,所以請英國工程師設計,由浦東人楊斯盛的營造廠承建,於1893年上海開埠50周年時落成。
1925年,新的江漢北關再一次重建,請滙豐銀行的設計者威爾遜設計,是年12月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
2001年06月25日,江漢關大樓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16年9月,江漢關大樓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建築結構
大樓占地面積為572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2680平方米。大樓分東、西兩部分,東部面對黃浦江,高11層,主體建築為8層,上面有3層高的四面鐘樓;西部直達四川中路,高5層,鋼框架結構,底層外牆用花崗石寬縫砌就,其他各層用金山石貼面。大門的設計為古希臘神廟形式,4根經典的希臘多立克柱支撐起龐大的建築,柱子上端為方形,雕刻花紋。花崗岩外牆,堅固壯觀,東、西、北三個立面牆均有花崗石柱廊,採用科林斯柱式,北面的8根石柱直徑1.5米。
樓使用英國建築形式,主樓四層,底層為半地下室,鐘樓四層,總高度46.3米。大樓採用鋼筋混凝土筏式基礎。外牆用湖南花崗岩石疊砌,樓東、西、北三面牆均帶花崗石廊柱,飾以變形的科林斯的柱頭,北面的8根大柱直徑為1.5米。
主面設計採用三段構圖的古典手法,以鐘樓為中心為對稱圖。牆面、山花、窗楣與入口半圓形拱門的處理是文藝復興式風格。由於南面與舊市區接壤,因而南向開口,呈三合院式布局,形成一內院。正面入口設28級台階。
江漢關的鐘樓有20米高,也有4層,底層為大鐘擺砣室,二層為大鐘機件室,三層為大鐘時針室,上層為7個音階組成的音響室。鐘樓內設鋼梯,拾級而上,可直達頂層;鐘樓的外牆,四面均嵌設著巨大鐘面,直徑逾3米,針長1.7米。鐘樓上還設有風向儀,中間鑲有一座鎏金英國帆船。
建築風格
江漢關大樓是武漢古典復興風格的典範建築。大樓的建築風格屬於文藝復興式樣,三段式構圖,中部設有典雅的鐘樓,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準點的鐘聲一直構成武漢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江漢關大樓大樓採用鋼筋混凝土筏式基礎。以前武漢地區較大的建築大都是採用條石基礎,自19世紀末水泥引進武漢,鋼筋混凝土亦相應引進以逐步取代條石基礎。外牆用花崗石壘砌,大樓的東、西、北三方均帶花崗石廊柱,飾以變形的古典“科林斯”柱頭。這些花崗石都是湖南出產的,上面刻有花紋線條,堅固而壯觀。
尤其是面對租界區的北面的8根廊柱,高約10米,直徑1.5米,要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人們面對通向大門的28級台階和並排而立的廊柱,皆能感受到威嚴和莊重。大樓立面設計運用三段式構圖手法,利用鐘樓突出中心入口,表現古典主義風格;牆面、山花、窗楣和入口半圓形拱門的處理,表現出西方文藝復興時典型的建築風格。從二層到四層都建有內廊,鏤空黑色鐵欄連線著花崗石廊柱,剛與柔的反差,粗與細的嵌合,
鐘樓爭議
從19世紀開始,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計算船舶噸稅辦法,超過夜裡12點鐘就另加1天,由於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鐘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鐘樓敲點為準,1893年建成的江漢關大樓已安裝大鐘,此後建成的粵海關、潮海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鐘。1925年武漢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稅務司和海關監督決心重造一隻全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大鐘。兩年後,大鐘與大樓同時建成。海關大鐘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製造,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製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鐘共重6.25噸,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鐘樓時,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
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逢刻“奏威斯敏斯特樂曲”。這座大鐘樓,亞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海關大樓頂部為逐級收攏的四面鐘樓,每日準確、悠揚的報時鐘聲使之與南側原滙豐銀行大樓一起成為當時年代外灘建築群的核心建築之一。鐘樓旗桿位置北緯31°14’20.38,東經121°29’0.02,成為20世紀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標誌點,同時也是外灘建築中最高、氣派最大者。鐘樓分機芯房、銅鐘座、旗桿台三層。
機芯房是大鐘的心臟部分,成百上千個齒輪互相咬合,直徑超過12mm的鋼絲繩代替了普通鐘錶中精細的鋼絲。鋼絲繩下面連著三個巨大的鐘擺,一個敲正點,一個負責走時,另一個負責報刻,最大的一個鐘擺重達1噸多。四周四個鐘面,每面都用100多塊0.3-1米的乳白色鋼化玻璃拼成。根據資料顯示,這種玻璃是特製的,當時只有德國等極少數國家才能研製(現今中國也能製造這種玻璃了)。每個鐘面的直徑為5.4米,裝有自動開關的電燈72盞,晚上通體明亮,碩大的數字在幾里外也清晰可見。鐘面上的紫銅分針長3.17米,重49公斤;紫銅時針長2.3米,重37.5公斤。鐘的發條用0.01米粗的鋼絲組絞,長156米。每周開鐘上發條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時左右才能完成(現已改為電動)。機器房的樓上有1口大鐘、4口小鍾,每隔15分鐘,4口小鍾就響起叮咚叮鐺之聲,每隔1小時,1個135公斤重的大銅錘便敲擊幾噸的大鐘,發出雄壯的聲響,持續10秒左右。
1928年1月1日凌晨1點,海關大鐘敲響了第一聲,一直以英國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教堂》報刻。武漢市政府決定必須進行“改裝”。於是鐘面的中心部分從4隻圓圈玻璃圖案變成了“金黃色的向日葵”,報刻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改為電子打點和奏樂,鍾鈴端每邊置放12隻擴音器,四面共放48隻擴音器,按時向全市播放。
1986年10月英國女皇伊麗沙白二世來訪,經批准,決定將海關鐘樓恢復原狀,又從國外進口了相同的玻璃。滬東造船廠特地趕製了大鐘裡面的鐵框架,專供拼裝一塊塊玻璃之用,鐘面恢復原狀,機械打點也恢復,,海關鐘樓又響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樂曲。
歷史見證
江漢關大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沿江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漢口開埠以後,清政府於1862年在漢口設立海關,名江漢關。現存江漢關大樓落成於1924年,為漢口的標誌建築。江漢關大樓既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又是武漢近代建築的一大標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在大樓的奠基石上,也刻著擔任中國國總稅務司職務的英國人安格聯的名字。到處都打上了英國殖民者迫使中國開漢口為商埠、並且牢牢控制漢口海關(當時稱江漢關)主權的印記。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海關,並且正式定名為武漢關,曾用《東方紅》樂曲取代了《女王萬歲》
大樓臨江一側的底層外牆上,嵌有三塊銅牌:一塊是揚子江技術委員會標識的武漢海拔高度,字跡模糊、無法辨認;一塊上刻“民國甘年八月十九日大水最高點53.65英尺”,這是當年漢口被洪水淹沒時的最高水位;另一塊上刻“1954年8月18日下午3時,最高洪水位29.73米(以吳松為零點)”,是當年武漢市水利局標記的那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
武漢旅遊景點盤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
武漢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和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
景點 |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 武漢長江大橋| 黃鶴樓 |“六·一”慘案遺址|“一·三”慘案遺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白雲洞|拜將台|寶田寺|長春觀|長江書店舊址|陳潭秋故居|大革命烈士就義處|瀕湖畫廊|長天樓|觀魚台|湖光閣|九女墩|可竹軒|梨園|落霞水榭|磨山|聽濤軒|先月亭|行吟閣|二七烈士紀念碑|防洪紀念碑|古德寺|古琴台|歸元禪寺|龜山風景區|江漢路|漢陽城|漢正街|寶通寺|北伐軍官兵公墓|庚子烈士墓|洪山寶塔|洪山公園|施洋墓|湖北省博物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蓮溪寺|劉少奇故居|留雲亭|龍泉山|珞珈山|毛澤東故居|墨水湖|木蘭山|木蘭古門|起義門|三烈士亭|蛇山風景區|雙鳳亭|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武昌城|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動物園|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辛亥革命烈士公墓|新洲|興福寺塔|鸚鵡洲|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鍾子期墓|卓刀泉|東湖風景區|首義園|武漢九峰國家森林公園|明楚王墓|詹天佑故居|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湖泗瓷窯址群|東湖鳥語林|武漢植物園|東湖楚天台|木蘭湖風景區|寶通禪寺|世界寶玉石博覽館|中山艦|武漢民族文化村|八七會議會址|木蘭天池|大別山薄刀峰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