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資金結構

最佳資金結構

最佳資金結構,主要是衡量企業在資本運營中所面對的財務槓桿、資金槓桿的最佳選擇,一方面使得資本結構的風險成本最低,另一方面,收益相對達到最大化。

概念

最佳資金結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

確定方法

最佳資金結構的確定方法:

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有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比較資金成本法和公司價值分析法。

(1)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又稱息稅前利潤-每股利潤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過分析資金結構與每股利潤之間的關係,計算各種籌資方案的每股利潤的無差別點,進而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的方法。

(2)比較資金成本法

比較資金成本法,是通過計算各方案加權平均的資金成本,並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的資金結構。

(3)公司價值分析法

公司價值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資金結構下公司的市場總價值來確定最佳資金結構的方法。最佳資金結構亦即公司市場價值最大的資金結構。

公司的市場總價值=股票的總價值+債券的價值

衡量方法

最佳資金結構的衡量方法:

評價企業資金結構最佳狀態的標準還應該是股權收益最大化,也就是所有者權益最大化,也即企業價值最大。

決策方法

最佳資金結構的決策方法:

1、每股利潤分析法(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法)

(1)含義:利用每股利潤無區別點來進行資本結構決策的方法,稱為每股利潤分析法(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法)。

每股盈餘無差別點:是指在兩種不同籌資方式下,普通股每股收益相等時的息稅前利潤點(或銷售收入點),亦稱息稅前利潤平衡點或籌資無差別點。

每股盈餘無差別點的計算公式如下:

〔(EBIT-I1)×(1-T)-DP1〕/N1

=〔(EBIT-I2)×(1-T)-DP2〕/N2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等於EBIT時,兩種籌資方式均可;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大於EBIT時,則追加負債籌資更有利;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小於EBIT是,則增加主權資本籌資有利。

例:某公司當前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800萬股,平均利率10%的3000萬債務,公司準備投產一個新產品,項目需要投資4000萬元,預計投產後每年增加營業利潤(息稅前盈餘)400萬元。有三個備選方案。(1)按11%的利率發行債券;(2)按面值發行股利率為12%的優先股;(3)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普通股。

該公司當前的息稅前盈餘是16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證券發行費可忽略不計。

要求:(1)計算按不同方案籌資後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2)計算增發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指普通股,下同)收益無差別點(用營業利潤表示,下同),以及增發普通股和優先股籌資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

(3)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槓桿和按三個方案籌資後的財務槓桿。

(4)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分析,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麼?

(5)如果新產品可提供1000萬元或4000萬元的新增營業利潤,在不考慮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應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

(2)評價:每股利潤分析法測算原理比較容易理解,測算過程比較簡單。此法的局限在於,只考慮了資本結構對每股收益的影響,並假定每股收益最大,股票價格也就最高。但把資本結構對風險的影響置於視外,是不全面的。因為隨著負債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加大,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也會有下降的趨勢,所以,單純地用EBIT-EPS分析法有時會做出錯誤的決策。可用於資本規模不大,資本結構不太複雜的股份有限公司。

2、比較資金成本法

(1)含義:比較資金成本法也叫比較優選法,是指企業在做出籌資決策之前,先擬定若干個備選方案,分別計算各方案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並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來確定資金結構的方法。

企業籌資可分為創立初期的初始籌資和發展過程中的追加籌資兩種情況。與此相應地,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可分為初始籌資的資本結構和追加籌資的資本結構決策。現分別說明比較資金成本法在這兩種情況的運用。

①初始籌資的資本結構決策:通過綜合資金成本率的測算及比較來作出選擇。

②追加籌資的資本結構決策:企業選擇追加籌資組合方案可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測算各備選追加籌資方案的邊際資金成本,從中比較選擇最佳籌資組合方案;另一種方法是分別將各備選追加籌資方案與原有最佳資本結構匯總,測算比較各個追加籌資方案下匯總資本結構的綜合資金成本率,從中比較選擇最佳籌資方案。

(2)評價:比較資本成本法的測算原理容易理解,測算過程簡單,但僅以資本成本率最低作為決策標準,沒有具體測算財務風險的因素,其決策目標實質上是利潤最大化而不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一般適用於資本規模較小,資本結構較為簡單的非股份制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