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藥物性肝炎,是由於藥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組織損害而引發的肝炎。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藥物後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均稱藥肝。藥物性肝炎依程度輕重,有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急性肝炎等,最危險的是猛爆性肝炎,肝臟細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臟修復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病情急轉直下,病人在一、兩周內就死亡。
目前(21世紀初)至少有600多種藥物可引起藥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瘀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本病發病率逐漸增高,占所有黃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屬藥肝,其中以老年人為多見。
病因
導致藥物性肝損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藥物的劑量和療程、機體營養狀態、遺傳背景、藥物的分子結構、適用藥物以及酒精因素。研究表明女性和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更輕易罹患藥物性肝損。
1、為了治療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藥物。
這種情況十分多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藥,結核病患者使用抗癆藥,臟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這些藥都對肝臟有損害。
2、患者亂用藥。
一些人有病不找醫生,自己買藥吃,但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或服用劑量要求,結果造成肝損害。其中,女性因吃減肥藥導致藥物性肝炎的比較多見。
3、中藥和補藥都有一定副作用。
人們對草藥或食補較沒有警覺性,認為多吃無害,導致中草藥所致的不良反應逐年增多,引起肝損害的病例也隨之逐年增多。據國內1995-1997年間文獻報導,中草藥所致的肝損害占所有藥物性肝損害的20-30.2%之間。
4、盲目補肝。
很多人有個錯誤的概念,以為肝不好就需要補肝,拚命吃藥,結果產生了藥物性肝炎。
5、個體的遺傳性因素。
病理機制
藥物的代謝大部分是由肝細胞中的內質網完成的。肝臟既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成了藥物毒性反應的主要靶器官。如果某類藥使用時間過長、劑量過大,或屬於特異體質的病人,都有導致肝損害的可能;尤其是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其受損害的可能性則更大些,產生的危害性也相對更大些。
藥物導致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包括:
1、藥物代謝產物形成氧自由基使脂質過氧化引起肝細胞損傷;
2、由於遺傳背景不同使P450表型不同,部分藥物經代謝產生親電子產物,通過共價結合損傷肝細胞膜和肝線粒體、微粒體膜引起細胞損傷;
3、藥物代謝產生超氧化離子促使脂質過氧化,導致肝細胞損傷。
臨床症狀
藥物性肝炎患者大都沒有明顯的病狀,病患者不知不覺中繼續服用藥物,很容易拖成大病。
本病多有一定的潛伏期:2周-8周。早期症狀為發熱,隨後出現消化道症狀,皮膚瘙癢,黃疸,皮疹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以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升高為本病特點。
臨床症狀可有肝區不適,腹脹,食慾減退,噁心,乏力等,實驗室檢查,最早最常見的為血清轉氨酶增高,亦可發生黃疸,血膽紅素增高,其他尚有血鹼性磷酸酶,谷氨醯轉肽酶增高。
藥物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藥情況,容易誤診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離病房者。
診斷
對藥物性肝損害的早期診斷關鍵在於對本症有高度的警惕性。凡遇肝損害患者應首先排除藥物性肝損害,問診時應認真詢問服藥史及藥物過敏史,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給藥途徑、療程以及同時套用的其他藥物。發現可疑藥物,及時停藥,並觀察停藥後肝損害有無好轉。
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症狀輕重可因所用藥物和患者個體的特異質性而出現較大差異和不同的臨床類型。因此,在服用已知有肝損害的藥物和新藥或長期用藥要注意監測肝功能,一旦發現肝損害要及時進行全面檢查,區分臨床類型,及時發現重症病例,及早停藥並治療。
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依據:
1、在服藥前無肝損害;
2、用藥後1~4周內出現肝損害表現;
3、發病初期可伴有發熱、皮疹、瘙癢等過敏表現;
4、有肝內淤膽或肝細胞損害的病理或臨床表現;
5、外周血嗜酸性細胞>6%;
6、巨噬細胞或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
7、肝炎病毒病原學檢測均(-);
8、停藥後肝損害可有顯著改善;
9、藥物敏感試驗(+),或藥物激發試驗(+),即:相同藥物再次套用又可引起肝損害;
10、免疫試驗: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巨噬細胞抑制因子試驗和與藥物性肝損害有關的抗胞漿細胞器自身抗體;
11、肝活組織檢查;
12、除外酒精、病毒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損害。
治療
1、立即停用與肝損害有關的或可疑的藥物。
防止重新給予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屬於同一生化家族的藥物,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特別是應謹慎使用那些因對藥物代謝酶有誘導或抑制作用而具有相互作用的藥物,如CYP450抑制劑西咪替丁、酮康唑和誘導劑利福平、巴比妥酸鹽、苯妥英鈉、地塞米松、奧美拉唑等。
對營養不良和對藥物解毒能力下降的患者和嗜酒的患者應控制給藥。
2、臥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生素類。
3、採用保肝藥物,維生素類藥物,降酶藥等。
治療藥物性肝病的藥物有抗氧化劑、保護性物質的前體(如谷胱甘肽)、阻止損傷發生過程的干預劑或膜損傷的修復劑。N-乙醯半胱氨酸對撲熱息痛過量的患者有特殊療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應性代謝物,10小時內給藥可獲最大的保護性效果。
4、重症患者導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膽汁淤積和慢性肝損傷進展到肝硬化時,可考慮人工肝支持和作肝移植。
5、特異性治療。
預防
1、對藥物性肝炎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應注意肝功能的監測。
2、注意藥物過敏史,尤其是屬過敏體質者。
3、凡用藥劑量偏大,療程過長,產生肝損害的機遇亦越多。
4、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應注意減量套用某些藥物。
常見肝毒性藥物
抗生素類藥物:抗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等;大環內酯類藥,如四環素、紅黴素、螺鏇黴素等。
抗抑鬱藥物:阿米替林。
抗癲癇藥物:丙戊酸鈉。
鎮靜藥物:苯巴比妥等。
中藥:大黃、何首烏、蒼耳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艾葉、川楝子等。
消化系統疾病(三)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
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 |||
胃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 胃潰瘍 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 胃腸道脹氣 腸上皮化生 胃癌 胃痛 急性胃擴張 胃柿石症 胃黏膜脫垂症 胃下垂 胃泌素瘤 傾倒綜合徵 胃扭轉 小腸腫瘤 阿狄森氏病 | 大腸癌 直腸癌 肛門直腸損傷 結腸直腸腺瘤 克隆氏病 腸中風 急性腸炎 慢性腸炎 急性腸梗阻 急性腸胃炎 偽膜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 直腸陰道瘺 腸結核 缺血性腸病 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 蛔蟲病 蟯蟲病 鉤蟲病 | 先天性肛門閉鎖 肛門瘺管 肛裂 肛門梳硬結 肛門濕疹 肛門直腸先天畸形 直腸脫垂 肛門瘙癢 大便失禁 肛管直腸癌 便秘 器質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結腸性便秘 妊娠便秘 產褥期便秘 小兒便秘 急性細菌性痢疾 小兒便血 胃原性腹瀉 | 感染性腹瀉 食物中毒 腺病毒胃腸炎 慢性肝炎 小兒肝炎 藥物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肝昏迷 肝功能衰竭 肝細胞凋亡 肝腫大 黃疸 老年肝硬化 肝纖維化 門靜脈高壓症 肝腎綜合徵 肝吸蟲病 肝功能檢查 肝穿刺 肝移植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