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彎曲桿菌性肝炎

雞彎曲桿菌性肝炎

雞彎曲桿菌性肝炎由空腸彎桿菌引起的雛雞傳染病。以肝腫大、腹瀉和腸炎為特徵。治宜抗菌消炎。

概述

病變解剖病變解剖

雞彎曲桿菌性肝炎(AvainCampylobacterHepatitis)又稱雞弧菌性肝炎(AvainVibrionicHepatitis),是主要由空腸彎曲桿菌引起的幼雞或成年雞的一種傳染病。本病以肝出血、壞死性肝炎伴發脂肪浸潤,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及慢性經過為特徵。自然條件下,可發生於各年齡的雞,而以產蛋雞群和後備雞群較多發,實驗感染時,大雞也可發病。因腹腔內常積聚大量血水,故又稱“出血病”。
本病首先在美國新澤西州報導,隨後,加拿大、荷蘭、德國、義大利及瑞典相繼報導了本病。我國近年來養雞集約化生產中相繼有本病發生。

病原

形態和染色

彎桿菌是螺旋狀彎曲的桿菌,呈S形或海鷗翼形,大小0.2~0.8μm×0.5~0.6μm,所有的種都有單極鞭毛,有運動性,但有時可見到兩極鞭毛的細菌。所有彎桿菌革蘭氏染色均為陰性。

培養特性

在人工培養基上,彎桿菌於43℃生長最好,但最低的生長溫度為37℃。彎桿菌是微嗜氧菌,在含有5%氧氣、10%二氧化碳和85%氮氣的環境下生長最好。使用含有抗菌藥物的選擇培養基,可使彎桿菌的分離和培養得以簡化,如含10%~20%血或血清並添加包括桿菌肽、多粘菌素、新黴素甲氧苄嘧啶放線菌酮等在內的多種抗菌物質的培養基可抑制雜菌生長。其中,Preston培養基,即加有裂解馬血清和抗生素的選擇瓊脂有較高的分離率。常用的培養基有,10%馬血瓊脂、20%雞血清肉浸湯

菌落形態

通常要培養24h後才能見到菌落,如果接種量小或使用選擇培養基,有時要72h才能見到菌落,菌落細小、圓形,呈半透明或灰色,新做的培養基濕度大,菌落長成片狀,在放置數天才用的培養基上,菌落邊緣不整齊。菌落在血瓊脂平板上不溶血。該菌在人工培養基上傳代亦較困難,但易在雞胚中生長繁殖,接種卵黃囊絨毛尿囊腔均可,但在初次分離或為了獲得高滴度的培養物,以卵黃囊接種最好,每毫升卵黃中可達到106ELD50的細菌滴度,雞胚一般於接種後4天死亡,表現卵黃囊及胚體充血。

生化特性

由於彎桿菌不發酵糖類,故只能從降解胺基酸中獲得能量。本菌能還原亞硒酸鹽。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陽性。吲哚陽性。根據細菌對萘啶酮酸的敏感性和對馬尿酸鹽的水解特性可鑑別空腸彎曲桿菌、結腸彎曲桿菌和鷗彎曲桿菌。

血清學分型

採用Penner的分型方法,測定的是菌體表面的脂多糖抗原,利用兔製備的抗血清進行被動血凝試驗鑑定空腸彎桿菌有60個菌型,但仍有20%~30%或更多的菌株不能分型。據我國福建等地調查,人源菌株常見的有10個血清型,動物源菌株常見的有13個血清型。從動物源菌株的血清分型提示,雞與人的菌株血清型關係比較密切,雞可能是人類彎桿菌性腸炎的主要傳染源。另外,我國有人從雞糞和豬糞中分離到了43株彎桿菌噬菌體,並從中篩選出了11個作為分型噬菌體,用雙層瓊脂點滴法已初步建立了空腸、結腸彎桿菌噬菌體的分型系統。

對理化因素和抗生素的抵抗力

彎桿菌對於乾燥極其敏感,乾燥、日光可迅速將其殺死。細菌在20℃存活不超過2h,在4℃的水中,其感染力可保持4周,在-9℃和-12℃保存的分割雞中,空腸彎桿菌可存活10天,而在-20℃貯藏時,182天后仍可從中檢出該菌。培養基上的細菌於4℃10%C02環境中可存活14天。在含有0.16%瓊脂和血液的布魯氏菌肉湯中凍乾的空腸彎桿菌可存活20年。細菌的卵黃囊培養物於37℃可存活2周,-25℃可保存2年。該菌對各種消毒藥較敏感,5%過氯酸鈉的1:200000稀釋液,0.25%福馬林溶液可在15min內殺死本菌;0.15%有機酚,1:50000季銨化合物及0.125%戊二醛均可在lmin內殺死含菌量達107CFU細菌懸液中的細菌。
嗜熱彎桿菌對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多數菌株對紅黴素、強力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羧苄青黴素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有的菌株對四環素、青黴素G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1.傳染來源禽是嗜熱彎桿菌最重要的貯存宿主。據報導,有90%的肉雞可被感染,100%的火雞、88%的家鴨可帶菌。美國、日本等國從鴿子和雀形目的鳥類中分離到多種彎桿菌,我國的調查證明,雞、鴨、鵝、鵪鶉、豬、牛、羊等十幾種動物都可帶菌,其中家禽的帶菌率最高。不同周齡蛋雞的帶菌率存在顯著差異,為13.4%~100%不等,但大多在50%以上。家畜,特別是某些地區的豬有很高的帶菌率,可達90%以上。此外,腹瀉病人和健康人的帶菌率一般在7%~10%。各種動物健康帶菌,構成本病的重要傳染來源。現場調查表明,在雞場附近有50%的家蠅感染空腸彎桿菌,從蟑螂也分離出了本菌,這些昆蟲可能會起傳播作用。在野生鳥類糞便中分離出空腸彎桿菌,提示野生鳥類可通過排出糞便污染飼養場而傳播本病。

傳播途徑

病變的雞肝病變的雞肝

本病主要通過染菌糞便、污染的飼料、飲水等水平傳播途徑而經消化道感染。空腸彎桿菌在雛雞間有很強的橫向傳播能力,只要人工感染孵化器中的一隻小雞,24h後便可以從70%與之接觸的小雞中分離出空腸彎桿菌。有研究表明,未能從已知帶菌的火雞群所產受精卵和孵出的幼火雞中分離出本菌。本菌不穿入蛋中,在蛋殼表面的彎桿菌常因乾燥而死亡。表明,本病經蛋垂直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易感動物

自然感染髮病的僅見於雞群,以將近開產的小母雞和產蛋數月的母雞最易感,雛雞可感染並帶菌,成年雞也可發病。實驗動物中,家兔、小鼠、大鼠、地鼠和靈長類等許多實驗動物都對空腸彎桿菌易感,其中以家兔較為敏感。彎桿菌可在細胞培養基上增殖,其中包括中國地鼠細胞、Hela細胞和人上皮細胞系。雞胚是分離和增殖彎桿菌的一個易於使用的系統,它還可用於鑑別人和動物結腸炎分離出的空腸彎桿菌和結腸彎桿菌的相對毒力。

臨診症狀

嚴重程度取決於感染的劑量、空腸彎桿菌或結腸彎桿菌的菌株、宿主的年齡、同時發生的環境、應激因素或並發的其他疾病,以及免疫狀況。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會增強彎桿菌的致病力。本病的潛伏期約為2天,以緩慢發作和持續期長為特徵。通常雞群中只有一小部分雞在同一時間內表現症狀,此病可持續數周,死亡率2%~15%。
急性型 發病初期,有的不見明顯症狀,雛雞群精神倦怠、沉鬱,嚴重者呆立縮頸、閉眼,對周圍環境敏感性降低;羽毛雜亂無光,肛門周圍污染糞便;多數雞先呈黃褐色腹瀉,然後呈漿糊樣,繼而呈水樣,部分雞此時即急性死亡。
亞急性型 呈現脫水,消瘦,陷入惡病質,最後心力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 精神萎頓,雞冠發白、乾燥、萎縮,可見鱗片狀皮屑,逐漸消瘦,飼料消耗減低。
雛雞常呈急性經過。青年蛋雞群常呈亞急性或慢性經過,開產期延遲,產蛋初期沙殼蛋軟殼蛋較多,不易達到預期的產蛋高峰。產蛋雞呈慢性經過,消化不良,後期因輕度中毒性肝營養性不良而導致自體中毒,表現為產蛋率顯著下降,達25%~35%,甚至因營養不良性消瘦而死亡。肉雞則全群發育遲緩,增重緩慢。

主要病變

見於肝臟,肝臟形狀不規則、腫大、土黃、質脆,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和出血斑,且表面散布星狀壞死灶及菜花樣黃白色壞死區,有的肝被膜下有出血囊腫,或肝破裂而大出血。值得注意的是,表現臨診症狀的病雞不到10%在肝有肉眼病變,即使表現病變,也不易在一個病變肝臟上見到全部典型病變,應剖檢一定數量的雞才能觀察到不同階段的典型病變。

急性型

肝臟稍腫大,邊緣鈍圓,瘀血,呈淡紅褐色,肝被膜常見較多的針尖樣出血點,偶見血腫,甚至肝破裂,致使肝表面附有大的血凝塊或腹腔積聚大量血水和血凝塊。肝表面常見少量針尖大黃白色星狀壞死灶,無光澤,與周圍正常肝組織界限明顯。鏡檢,肝細胞排列紊亂,呈明顯的顆粒變性和輕度壞死。多數病例在竇狀隙可見到細菌栓塞集落,中央靜脈瘀血,匯管區小葉間動脈管壁平滑肌玻璃樣變或纖維素樣變。匯管區和肝小葉內的壞死灶內偶見異嗜性細胞淋巴細胞浸潤。用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在竇狀隙內可見彎桿菌栓塞集落,菌體棕褐色。

亞急性型

肝臟呈不同程度的腫大,病變重者腫大1~2倍,呈紅黃色或黃褐色,質地脆弱。在肝臟表面和切面散在或密布針尖大、小米粒大乃至黃豆粒大灰黃色或灰白色邊緣不整的病灶。有的病例病灶互相融合形成菜花樣病灶。鏡檢,肝細胞排列紊亂,呈明顯的顆粒變性、輕度脂肪變性和空泡變性。肝小葉內散在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的壞死灶,網狀細胞腫脹增生。竇狀隙內皮細胞腫脹,星狀細胞增生。匯管區膽管上皮輕度細胞增生與脫落,膽小管增生。匯管區和小葉間有多量的異嗜細胞、淋巴細胞,少量漿細胞浸潤以及髓細胞樣細胞增生。用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空腸彎桿菌位於肝細胞內、壞死、脂肪變性區、竇狀隙等內。

慢性型

肝體積稍小,邊緣較銳利,肝實質脆弱或硬化,星狀壞死灶相互連線,呈網路狀,切面發現壞死灶布滿整個肝實質內,也呈格線狀壞死,壞死灶黃白色至灰黃色。這是肉眼診斷本病的依據。鏡檢,較大範圍的不規則壞死灶,有大量淋巴細胞及網狀細胞增生。
各種類型均可能出現的病變有:膽囊腫大,充盈濃稠膽汁,膽囊黏膜上皮局部壞死,周圍有異嗜性細胞浸潤,並有黏膜上皮增生性變化。心臟出現間質性心肌炎,心肌纖維脂肪變性甚至壞死、崩解。脾臟腫大明顯,表面有黃白色壞死灶,呈現斑駁狀外觀,個別慢性病例可見非特異性肉芽腫。腎臟腫大,呈黃褐色或蒼白,膜性腎小球腎炎,有時見腎小球壞死和間質性腎炎。卵巢的卵泡發育停止,甚至萎縮、變形等。

診斷

根據雞群的流行病學、臨診症狀、肉眼及鏡檢的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最後的確診應以分離到致病的彎桿菌為依據。

病料採集

培養彎桿菌最好的材料是膽汁,可用滅菌注射器抽取膽汁,也可採取肝、脾、腎、心、心包積液及盲腸內容物用於病原分離。由於空腸彎桿菌對乾燥敏感,在送檢時應引起注意。此外,還可將病料經桿菌肽或多粘菌素B處理,以控制污染。

病原分離及鑑定

可將病料劃線接種於10%血瓊脂平板上,在10%C02環境中培養24h,挑取單個菌落,染色鏡檢,見到彎桿菌可快速作出診斷。也可將病料接種於5~8日齡雞胚卵黃囊,雞胚於接種後3~5天死亡,收集死亡雞胚的尿囊液、卵黃,塗片染色鏡檢。分離到的彎桿菌經純化後可進一步進行理化特性及致病力的鑑定。

鑑別診斷

由於雞白痢、雞傷寒及雞白血病都可引起肝腫大,並出現類似病灶,易與本病相混淆。雞白痢、雞傷寒病原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可用相應的陽性抗原與患雞血清做平板凝集實驗而區別開。雞白血病為病毒病,其顯著特徵是除肝臟外,脾和法氏囊也有腫瘤結節增生。

防治方式

病雞剖解病雞剖解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免疫製劑。由於從臨診正常的母雞腸道中亦能分離到彎桿菌,認為肝炎彎桿菌可能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常在不利環境因素或其他疾病(如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等)發生時,使本病的潛伏性感染轉變為臨診暴發流行。故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和貫徹綜合衛生措施,如定期對雞舍、器具消毒等,是十分重要的。採用多層網面飼養可減少或阻斷本病的傳播。清除墊料,徹底消毒用具和房舍,房舍消毒後空置7天,可有效清除禽舍內殘餘的彎桿菌。通過消毒籠具和在出欄前至少停食8h來減輕在加工廠的污染,加工後用化學藥物消毒胴體和分割雞均可減少彎桿菌的數量。在人為控制的實驗條件下,用0.5%乙酸或乳酸沖洗可有效控制活菌數。研究還表明,120μg/L的氯、溫熱琥珀酸、0.5%戊二醛均能有效地降低彎桿菌對雞爪的污染。
治療本病可選用金黴素、氯黴素等,氯黴素按50mg/kg體重或占飼料比例0.025%~0.05%,連用3天;金黴素以100~500g/t,磺胺甲基嘧啶以0.1%~0.2%飲水,連用3天。2~15日齡雛雞用土黴素較適宜。此外,卡那黴素喹乙醇、氟哌酸結合慶大黴素等亦有較好療效。首選藥物最好根據本場分離菌的藥敏試驗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