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中風

腸中風

所謂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老年人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不僅在心臟及腦血管中發生,就是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尤其是腹腔內的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導致腸道血液流灌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這就是發生了“腸中風”。在臨床上表現為缺血性結腸炎。

基本信息

症狀

腸中風腸中風
一般腸中風發作前都有一些徵兆,如飯後常有飽脹感,上腹不適或隱隱作痛,每次持續一兩個小時;攝入脂肪過多或飽餐後症狀加重,持續時間也較長。“腸中風”時腹痛的性質就好像肚子被什麼人的手緊緊抓住那樣,這種腹痛和便血現象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覆發作,病情遷延數月甚至更長。除腹痛外還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日漸消瘦。偶因過度勞累、劇烈運動、飽食、情緒波動,則可誘發腹腔動脈急性痙攣,造成腸子嚴重缺血。此症用藥物不能根治,必要時只有考慮將缺血的那段腸子做手術切除。缺血性結腸炎大多發生在高齡老人中,約占91%,而且缺血的腸段大多數位於左半結腸,所以,病人會解出鮮紅色糞便
腸中風腸中風

造成腸中風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動脈粥狀硬化。硬化的動脈會變窄,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使血壓變得不穩定時,血栓就可能突然形成。若出現在腸道,腸子血管就容易塞住,導致急性腸壞死,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也可由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纖顫、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等引發。

腸中風的典型症狀是急性劇烈性腹部絞痛和便血,與腹部體徵不相稱。腸中風發生時,病人腹部急性劇痛,就好像肚子被什麼人的手緊緊抓住一樣,並排出鮮紅色糞便。這種現象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覆發作。特別是有明顯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由於突發腹腔動脈、尤其是腸系膜動脈痙攣,甚或血栓形成,使小腸、結腸的血液和氧供應嚴重不足或中斷,如不及時救治,可導致急性腸壞死,患者出現休克狀態。因此,出現上述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預防

腸中風腸中風
一要像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那樣,控制動脈粥樣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動物性脂肪,不暴飲暴食,戒菸少酒,控制體重,適度體力活動,情緒開朗,儘可能減少誘因。

二要加強對腸中風的預防意識,如近期經常自覺飯後腹脹、隱痛、不適,服用消化藥無效,且反覆發生,體重呈下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採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腸缺血發作。

三要經常檢查血脂成分、血液流變等項目,尤其是血小板的電泳。如果已發生心房顫動,就必須控制心室率,使平靜時心率在每分鐘60-70次;如果出現心動過速,立即配合心臟病藥物如地戈辛以減少血栓脫落的危險因素。反覆間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應做一次選擇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範圍,在身體狀況好的時候,請外科醫生有選擇地切除病變的腸段,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發生意外。

病例

腸中風腸中風
典型病例:劉奶奶感冒發燒了,剛開始沒在意,沒想到幾天后她在家裡突然出現左側肢體偏癱。在後悔不及的同時劉奶奶也納悶,發燒怎么會造成偏癱呢?

正常情況下,一個成人每天從皮膚黏膜不顯性失水為300毫升,但是在發燒狀態下則可達到1500~2000毫升。血液黏稠度會大大增高,很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及出現腦梗塞。老年人感冒、發燒時如果不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大量喝水,以補充機體消耗的水分。如果出現了嘔吐症狀,最好及時輸液。腹瀉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它是從腸道丟失水分。

典型病例:65歲的趙先生是一名高血壓患者,一天夜裡快11點了,他突然想起降壓藥還沒有吃,就吃過藥去睡覺了。沒想到凌晨2點時,他突發重病,被120送到醫院後確診為大面積腦梗塞。

馬雲枝教授說:由於勞累、激動等原因,人體的血壓會出現10~20mmHg的波動。但從生理角度講,人的血壓在一天中有兩個高峰和一個低谷,這三個時間段病人一定要謹記。

一般情況下,進入睡眠狀態後,血壓會逐漸降低,在凌晨3點左右達到最低值。因此,一般來說,醫生不主張高血壓病人在晚上10點以後服用降壓藥,這樣可能會由於低血壓狀態,引發腦梗塞。清晨以後,血壓會在8~9點和15~16點達到兩個小高峰,因此這兩個時間段不主張高血壓患者進行鍛鍊,以免引發腦出血。

腸中風腸中風
典型病例:68歲的馬先生3年前發生過中風,每年都要輸液進行預防性治療。今年11月初,他在診所輸液時突然右側肢體癱瘓,並導致死亡。經診斷,本身就是痰濕體質的他仍然在使用滋陰助濕的藥物,結果誘發腦梗塞的出現。

該院腦血管病科宮洪濤博士說,秋末冬初(11~12月)和冬末春初(2~3月)中風發病率較高,此時進行預防性治療對防中風確實有一定效果。但是,現在很多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針對性不強,有的甚至是盲目“跟風”輸液,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因此,一定要到醫院進行血流變、血脂、頸動脈彩超等檢查,對症選用藥物,比如川芎嗪、銀杏類、三七類、紅花類等。

醫學知識

腸中風腸中風
有關“中風”的醫學知識,一般人都能講出幾條來,但不少人還不知道,老年人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不僅在心臟及腦血管發生,就是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尤其是腹腔內的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導致腸道血液流灌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在臨床上表現為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的病人大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犯病時會突然腹痛起來,並有便血。腹痛的性質就好像肚子被什麼人的手緊緊抓任那樣。這種腹痛和便血現象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覆發作。此症用藥物不能根治,必要時只有考慮將缺血的那段腸子做手術切除。缺血性結腸炎大多發生在高齡老人中,約占91%,而且缺血的腸段大多數位於左半結腸,所以,病人會解出鮮紅色糞便

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的表現與其他類型的慢性結腸炎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一般的醫師很難一下子把它們鑑別開來。對老年患者來說,只要記住:發現突發的劇烈腹痛和血便,就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怎樣來減少或防止缺血性結腸炎呢?這是一種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病,只不過表現在消化道,應該像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那樣,要經常檢查血脂成分、血液流變等項目,尤其是血小板的電泳。如果已發生心房顫動,就必須控制心室率,使平靜時心率在每分鐘60~70次。如果出現心動過速,立即配合心臟病藥物如地戈辛以減少血栓脫落的危險因素。反覆間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應做一次選擇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範圍,在身體狀況好的時候,請外科醫生有選擇地切除病變的腸段,以免一且大量出血而發生意外,從而減少死亡率。總之,應像預防心肌梗死那般重視預防缺血性結腸炎

消化系統疾病(二)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消化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