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如何變成慢性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菌痢主要表現為病急、發熱、腹痛、腹瀉及粘液便等症狀。若腹瀉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兩個月者即為慢性菌痢。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如何變成慢性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菌痢主要表現為病急、發熱、腹痛、腹瀉及粘液便等症狀。若腹瀉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兩個月者即為慢性菌痢。

概述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飲食傳染,病從口入。痢疾病人的糞便污染了食物、水源、餐具;或吃了沒洗淨的瓜果、蒼蠅叮爬過的食物;或用髒手抓吃食物都可以把痢疾桿菌吃下去。一般病菌到胃內即被胃酸殺死,可是當體質弱,吞入的病菌量相對多,不能完全被殺死而進入大腸內生長繁殖,產生毒素使大腸黏膜壞死、潰爛而發生痢疾。

痢疾以夏季炎熱季節多發,這是因為此時蒼蠅的密度最高。急性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較強,可引起周圍多人連續發病。急性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病情危重,短期內可引起死亡,因此不可掉以輕心。

痢疾桿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就是平常所說的“拉痢疾”。這種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通過污染水源、食物及手,傳給他人,全年均可發生,以夏秋季多見,感染後數小時或一兩天發病。主要症狀為:①發高燒,可達38C~40℃,伴全身不適。②肚子痛,多在下腹及肚臍周圍。③腹瀉。一天數次至幾十次不等,為膿血、粘液便,伴有明顯里急後重現象,但有少數病人,開始時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並不表現出來,卻出現嚴重的毒血症症狀,甚至突然發生休克,經過24~48小時後才出現消化道症狀,這是細菌性痢疾的一種最嚴重的類型,醫學上稱為中毒型痢疾,應予以高度重視。凡在流行季節,發現突然高燒、驚厥、休克或昏迷的病人,不管是否拉肚子,都要考慮到中毒型痢疾的可能,迅速送到醫院,儘早予以確診和搶救,不可拖延。細菌性痢疾的治療,主要是及時套用抗生素或黃胺類藥物,常用痢特靈(即味哺咬酮)、黃連素、黨黴素等。

小兒得了急性菌痢後應該積極治療,除了注意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之外,還要進行藥物治療,一般可選用複方甲基異惡唑、磷黴素、多粘菌素等。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如果治療不徹底,細菌可產生耐藥性,或小兒本身患有營養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蟲病並存等因素,可使病程遷延而變成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現為腹瀉遷延不愈,為粘液膿性便或成形便常帶粘液和少量膿血,時有腹痛、腹脹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為大便次數多,明顯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狀不明顯。

小兒急性菌痢轉為慢性後,應注意生活有規律,避免患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抗菌藥物的療程應適當延長,對反覆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藥物治療外,可採用局部灌腸治療。同時可服用維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病人與帶菌者為菌痢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水傳播,還可通過生活接觸及蒼蠅傳播。要預防菌痢,首先應隔離患兒,患兒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須隨時消毒治療結束後,停藥3天再作大便培養,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此外,要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食物,加強環境衛生,消滅蒼蠅,保護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臨床表現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1)有傳染的過程,又稱潛伏期。接觸痢疾病人或污染的食物經1~7天才發病。

(2)腹痛腹瀉,伴發燒。大便開始為稀便,很快出現膿血便、粘液便,每次拉一點點,剛拉完又想拉,總有肛門下墜,大便拉不完的感覺,醫學上稱為“里急後重”。每日大便可達10~30次。痢疾時腹痛較重,隨著腹痛加重出現大便感覺,排便後腹痛也不能減輕,使病人坐立不安。

(3)病人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少氣懶言,腹瀉嚴重者發生脫水征,加重病情。

(4)急性中毒型痢疾,老人、小兒、體弱者易發生。開始並無腹瀉腹痛症狀,而是突然高燒,體溫39~40℃持續不降,成人表現嗜睡、精神差,兒童可出現抽風、說胡話、嗜睡。有的病人一開始就是中毒性休克,血壓低甚至測不出,面色蒼白,皮膚發灰,四肢冰涼,如不及時搶救,成人24小時內,小兒12小時內因休克而死亡

診斷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除嬰兒期較少見外,可見於各年齡期兒童,多發生在夏秋季,其他季節也有零星發病。因此,小兒在夏秋季有腹瀉時,應想到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兒在發病前2~3天內有不吉包含史;或家庭成員中有人腹瀉,有可能為傳染源。

幾乎所有患兒首先出現的表現都是發熱。發熱的高度不定,一般以高熱多見。在發熱的同時,相繼出現胃腸道表現,如腹瀉和腹痛。腹瀉次數頻繁,每日可多達10~30次,但糞便的量不多。典型的糞便為膿性(所謂白痢),或膿血便(紅為痢),也可為粘液便,嬰兒甚至僅表現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臍周或左下腹,為陣發性。腹痛出現的同時伴有便意,排便完畢常覺又想排便,總有排不盡的感覺。這種情況稱為“里急後重”,見於年長兒,嬰兒則少見。其他胃腸道症狀還有嘔吐、腹脹、吃東西不香,但並不是每個患兒一定都有。

如患兒有上述表現,特別是有膿便或膿血便時,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基本無疑。但如無明顯膿便或膿血便時,還應作糞便顯微鏡檢查,如見到大量白細胞,或白細胞和紅細胞兼有時,即可診斷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所以,可疑為急性痢疾時,一定要取糞便作顯微鏡檢查,而且僅憑一次顯微鏡檢查無紅、白細胞,往往不能完全否定急性細菌性痢疾的診斷,應再次、甚至多次檢查。要確診為急性細菌性痢疾,還應作糞便細菌檢查,因膿血便還可見於其他腸道疾病、甚至非腸道疾病。當糞便培養出痢疾桿菌時,即可最後確診。要注意用於作細菌培養的糞便是新鮮的,如存放時間過久,會影響糞便培養的結果,當然就會影響正確的診斷了。

救護措施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1)首先要認真處理病人排泄的糞便,污染的餐具和用具。餐具等用水煮沸消毒(100℃,5分鐘),其他物品陽光直射30分鐘即可。將病人糞便與漂白粉按5∶1混合2小時,再沖洗乾淨便池或便器可達消毒目的。

(2)充分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不必過分強調禁食。只是應進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進食生冷食物和較粗糙的飲食,待腹瀉減輕後,注意補充一些雞蛋、牛奶等營養品。

(3)套用有效抗生素。如痢特靈、氟哌酸、吡哌酸、複方新諾明,以及慶大黴素、氯黴素等等。單用一種或聯合使用兩種藥物。如用藥後腹痛減輕,大便次數減少,體溫下降,說明治療效果好。反之應換藥療。抗生素應連續服用到大便正常後2~3天,不能吃吃停停,以免治療不徹底而形成慢性痢疾,遷延不愈。

(4)民間偏方治療痢疾療效好可選用。如新鮮馬齒莧1~1.5千克煮水一大碗口服,大蒜去皮搗碎用紅糖水浸泡後當茶飲等等。

(5)嚴重脫水病人鼓勵多飲鹽糖水或茶水、米湯、桔汁等飲料。必要時靜脈輸液治療

(6)夏季,小兒發高燒、抽風、嗜睡、無腹瀉者,要警惕中毒性痢疾,及時送到醫院檢查。用肛門拭子伸進直腸內蘸取大便檢查,往往可以確診為痢疾,得到及時的救治。

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
(7)保持肛周皮膚清潔、乾燥。排便後用柔軟衛生紙擦淨,再用溫熱毛巾清洗抹乾,並塗抹植物油或凡士林保護皮膚。有皮膚潰爛者,可用1∶2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水為淡紅色即可)坐浴半小時,然後擦乾在患處塗以魚肝油或氧化鋅軟膏為宜。

(8)適當用止痛藥,但不宜用止瀉藥。當痢疾好轉時,腹瀉自然減少,過度止瀉對排除腸內毒素不利。

消化系統疾病(三)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消化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