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縣

正定縣

正定縣位於:河北省 西南部,華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也是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雲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正定縣位於東經114°23′—114°42′,北緯37°58′—38°21′之間,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東距黃驊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與省會石家莊市市區相接。境內有京廣高鐵、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圖)正定縣正定縣閣樓

正定縣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線。作為國家歷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文化積澱深厚,享有“古建築寶庫”的美譽。

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剎”之稱的隆興寺,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寺內21.3米高的銅鑄大悲菩薩是全國最高的立式銅佛,與唐代建築華塔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天寧寺凌霄塔臨濟寺澄靈塔,以及五代遺物文廟大成殿,堪稱中華文物之精粹,改革開放以來,正定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

行政區劃

正定縣轄1個街道(城區街道)、4個鎮(正定鎮、諸福屯鎮新城鋪鎮新安鎮)、5個鄉(南牛鄉南樓鄉西平樂鄉北早現鄉曲陽橋鄉),174個行政村,186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古代

(圖)正定縣
正定縣古塔
正定由真定所改。真定其地原在東垣故城(石家莊市東古城),唐初徙今治。而正定古名安樂壘,建置於公元352年。後因沿襲真定之名,清時改為正定。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內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為中心,建立鮮虞國,國都新市(今新城鋪)。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鮮虞國被晉國所滅,此地屬晉國

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鮮虞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中山國,在此設東垣邑。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所滅,屬趙。

秦統一中國後,改東垣邑為東垣縣,治所在今石家莊市古城村附近,屬鉅鹿郡。

漢初,仍為東垣縣。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東垣縣為真定縣(意即真正安定),屬恆山郡

漢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

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國,轄真定藁城、肥壘(今藁城縣城子村一帶)和綿曼(今井陘縣境)四縣。

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廢真定國,將真定縣劃歸常山國管轄。

三國時,真定縣屬魏國常山郡。

晉時,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莊市古城村),從此正定縣即成為河北中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樂壘(今藁城九門附近),真定為縣。

北齊時(公元550-577年)又把郡、縣治所移到滹沱河北,即今正定鎮。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從定州、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恆州,治真定縣。

隋開皇初廢郡,存恆州、真定縣;

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縣分為真定、常山兩縣(常山縣治所安樂壘),屬恆州;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改恆州為恆山郡,治真定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恆山郡為恆州,治所石邑(今石家莊市振頭附近);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徙恆州治真定;

武后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定為中山縣;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真定縣;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在恆州恆陽城置恆陽軍;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恆州為常山郡,治真定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置恆州,屬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縣;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置成德軍於恆州;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以恆州為大都督府;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為避穆宗李恆名諱,改恆州為鎮州。

五代後梁時仍為鎮州,治真定縣;

後唐長光元年(公元923年)改鎮州為北都,同年又復為鎮州;

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升鎮州為真定府;

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復名恆州,改成德軍為順國軍;

後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又改恆州為鎮州,順國軍復為成德軍;

契丹號為中京;

後漢乾佑元年(公元948年)為鎮州,又升真定府;

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又改為鎮州。

宋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廢鎮州置真定府路,統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縣。金襲之。

元初改為真定路,轄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縣。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真定路為真定府,轄五州及真定等27縣。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屬直隸省;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胤禎諱,改真定府為正定府,轄一州及正定等十三縣。

1913年廢府存縣。正定縣屬直隸省范陽道觀察使署(治保定)。

民國3年(1914年),改范陽道為保定道,仍領正定縣。

現代

民國14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縣城廂為正定市,隸屬正定縣。不久即撤銷正定市。

民國17年(1928年)6月20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正定縣直隸於省。

民國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劃為17個督察區,正定縣屬第十二督察區。

民國26年(1937年)10月8日,日軍侵占正定縣城。

民國27年(1938年)2月,建立偽正定縣公署,隸屬真定道(治石門市)。

1938年 4月25日,正定縣西北部地區與新樂縣化皮地區合併建立正(定)新(樂)縣(抗日)政府,駐正定縣後塔底村,屬晉察冀邊區第四特別委員會。

1938年 8月25日,撤銷正新縣,建立正定縣(抗日)政府,仍屬第四特別委員會。10月,縣政府改屬冀西區第三專署。年底,縣政府改屬晉察冀邊區第三專署,縣委仍屬第四特別委員會。

1939年 1月,第四特別委員會改為第四地方委員會。

1939年 十月,正定縣滹沱河以北、京漢鐵路以東地區與藁城縣北部地區建立藁正縣聯合辦事處,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地二專署;正定縣滹沱河以南地區與獲鹿縣東部地區建立正獲縣,縣委屬冀南區第一地方委員會,縣政府屬冀南區第四專屬滏北辦事處。

1940年 1月滏北辦事處改為冀南區第一專署。6月,冀南區第一地委、第一專署改為冀中區第一地委、第一專署。10月,第一地委改稱第六地委,第一專署改稱第七專署;正定縣轄滹沱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共4個區、84村。

1940年 2月,藁正縣與新樂縣佐合併建立藁正新縣,屬冀中區第二地委、第二專署;

1940年 七月晉察冀邊區第三專署改稱第五專署,仍轄正定縣政府;

1940年 8月,撤銷藁正新縣,將原藁正縣與無極縣西部地區合併建立藁無縣,縣委屬冀中區第七地委,縣政府屬冀中區第八專署(1944年3月第八專署改稱第七專署);

(圖)正定縣正定縣文物

1941年 1月,中共晉察冀邊區委員會改稱中共北嶽區委員會,正定縣委屬北嶽區第四地方委員會;

1941年 2月,正定縣改屬冀中區地七專署,縣政府遷駐藁城縣小西門一帶。8月,夏歸晉察冀邊區第五專署,縣政府又遷回縣西北部地區;1941年11月,藁城縣滹沱河以南的西部地區與正獲縣合併建立藁正獲縣,縣委屬冀中區第六地委,縣政府屬冀中區第七專署;

1943年 9月,撤銷藁正獲縣,恢復正獲縣,隸屬關係未變。

1944年 6月,冀中區第七專署改稱第六專署;1944年6月,晉察冀邊區第五專署改稱第四專署,仍轄正定縣。9月,正定縣改屬冀晉區第四專署;

1945年 3月,欒誠縣與正獲縣合併建立欒正獲縣,屬冀中區第六專署;1945年9月,國民黨在城內建縣政府;正定縣解放區仍屬冀晉區第四專區;撤銷藁無縣,恢復正藁縣,屬冀中區第七專區;

1946年 2月,撤銷正藁縣,置正定縣佐,轄正定縣京漢鐵路以東(滹沱河南、北)地區;撤銷欒正獲縣,恢復正獲縣,仍屬冀中區第六專區;1946年3月,建立中共正定市委員會和市政府,屬冀中區第六專區。

1946年 5月,改屬第十一專區;1946年5月,正定縣改屬冀晉區第三專區;夏設藁正獲縣,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1946年9月,撤銷正定縣佐,恢復正藁縣,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

1947年 4月1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正定縣城。城內為正定市,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西北部農村為正定縣,仍屬冀晉區第三專區。5月,改屬第四專區;1947年7月10日國民黨軍復占正定縣城,在城內建縣政府;

1947年 8月24日,人民解放軍第二次解放正定縣城,建置未變;1947年10月26日,正定縣城第三次解放,建置未變。

1947年 11月,撤銷正藁縣和藁正獲縣。原屬正定縣的村莊除西南部17村華歸獲鹿縣外,復歸正定縣;正定市改為縣轄市。正定縣改屬北嶽區第四專區。

當代

1949年1月,正定縣改屬察哈爾省建屏專區;1949年6月,撤銷正定市,改為正定縣城關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設10個專區。正定縣屬石門專區;1949年8月10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正定城內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石家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仍轄正定縣;1949年10月,石家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正定遷石家莊市;

1950年 9月9日,石家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區改稱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莊專區,仍轄正定縣;

1958年 11月5日,正定縣、靈壽縣合併為正定縣(12月20日國務院批准);

1960年 5月3日,撤銷石家莊專區,正定縣改屬石家莊市

1961年 5月23日,復置石家莊專區,轄正定縣;

1962年 1月1日,恢復正定縣、靈壽縣建置,正定縣仍屬石家莊專區(3月27日國務院批准);

1967年 11月22日,石家莊專區改為石家莊地區,轄正定縣;

1986年 4月5日,石家莊地區撤銷,正定縣劃歸石家莊市

歷史名人

(圖)正定縣正定縣大街一景

輝煌的文化造就了正定人才輩出。僅列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河北名人”就有6位:趙佗趙雲李杲蘇天爵白樸梁清標。有據可談的歷史名人占148位,正定歷史上曾有95位考中進士,著名學者百餘人,著作500篇。

正定不光出才子還出佳人,像三國時期薛靈芸,被曹坯看中,15歲就納為貴妃,派3000將士拿著聘禮浩浩蕩蕩到正定迎娶。周朝楊淑妃,張貴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吳才人等。

四位正定歷史名人,兩個百歲兩個完人。名人中百歲非常少,在中國稱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兩位百歲老人:一是個百歲帝王趙佗、一個是百歲院士張香桐。兩個完人一個是常勝將軍趙雲,一個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百歲帝王趙佗生於真定縣,無疾樂終於公元前137年。他的生年各種史料都打著問號有的說他活了101歲,有的說他活了106歲。我們不妨按有據可查的記載從後往前推:他任南越王63年,稱南越武帝4年,海南郡尉4年,龍川縣令6年,任50萬大軍副帥5年,共82年。以100歲計,他是18歲被秦始皇封為50萬大軍副帥開赴嶺南前線的,所以他至少活了100歲。趙佗在歷史上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開發了嶺南,過去嶺南是一個蠻荒之地。他把中原文化和先進生產力首先帶到了嶺南,他實行“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讓漢越結親團結。他帶頭穿當地人服裝,他把他女兒首先嫁給當地人,實行通婚,搞民族團結,他在位的時候制止了民族的分裂。他是開發嶺南的第一功臣。毛主席稱他為“南下幹部第一人”。

常勝將軍趙雲

趙雲是正定人,人們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趙雲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常勝將軍,人們又說“人無完人”,可趙雲至今也沒有發現什麼缺點,不管《三國志》《三國演義》還是易中天的《品三國》都沒有說趙雲有什麼缺點。毛主席說趙雲渾身是膽,他不僅是文武全才,而且忠勇仁義。

劉備招親,趙雲護駕,我想如果當時讓張飛去恐怕事情就砸了。

諸葛亮借東風那時候接應他的是趙雲。

諸葛亮智收姜維還是派趙雲去接姜維老母,誘降姜維。

趙雲還是正確路線的餞行者。建了蜀國以後,劉備想著分封諸侯,犒賞三軍,趙雲提出來應該以安定團結為主,安定人心,聽了他的建議以後使蜀國很快興旺起來。

關公被殺害以後,劉備傾舉國之兵,東吳報仇,趙雲又站出來指出孫權是私仇,曹魏才是國讎。劉備不聽,一意孤行,才引來了火燒連營幾百里,元氣大傷。還是由趙雲把他接到了白帝城,才有了“白帝城託孤”。

說趙雲是完人還有兩個故事要講,河北省趙子龍研究會到湖北當陽去考察,湖北當陽子龍閣是趙子龍揚名的地方,在當陽子龍文化到處都有,子龍墓、子龍國小、子龍酒店等等。子龍國就在長坂坡上,子龍國有一個趙雲的塑像,他的左手無名指戴著一個戒指,據說趙雲無名指劃了一個小口,自然就留下一個疤痕,不太雅觀,他便命手下打一銅箍,蓋住疤痕,湖北人叫蓋指,這便是戒指的來源之一。

當陽長坂坡還流傳者趙子龍一日三換戰袍的故事。長坂大戰那天,曹操在山頂觀戰。早晨見一驍勇善戰的白袍猛將,便問是誰?答曰:“趙子龍。”到了中午,趙雲在曹營七進七出,殺得混身是血,於是白袍變成了紅袍。曹操問穿紅袍的是誰?答曰:“趙子龍。”傍晚,彩霞映照在子龍血袍上,變成紫色。曹操又問穿紫袍的是誰?答曰:“趙子龍。”曹操驚奇地贊道:“戰事如此緊張,他還一日三換戰袍,真乃英雄美男子也!”

他不光是人完美無缺,而且長得也非常英俊。

為了緬懷趙雲的公德,已經多次在縣城裡修廟建寺。“清乾隆帝過正定,特撥庫銀重建,並勒石曰:趙雲故里。文武百官至此下馬。”趙雲廟多次修,在城隍廟附近等等,多次修這在縣誌上都有記載。現在的趙雲廟是在原來清朝的舊址上重修的。

百歲院

他生於正定小安村。1907年11月27日生於正定,14歲喪母,16歲考入省立第七中學,也就是現在的正定中學。國中三年級他家裡著了一場火,在同學的幫助下,他預支了400銀元家庭教師費,處理家事、貼補學業。畢業後,他報考了學費比較便宜的北京大學預科。在兩年的預科學習中,有一年半一邊履約作家庭教師還債,一邊函授學習,僅在北大上了半年預科,他順利考入了北京大學生理系,留校當助教。

日本人占領中國以後他隨研究院南遷到廣西柳江一個小島上,在那裡他潛心研究生理解剖學,並取得了顯著成績。1943年應邀赴美國留學。1946年獲耶魯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1956年以講學名義輾轉歐洲經莫斯科回國。他回國以後,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腦研究所,他創辦了中科院上海腦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現為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最後他帶領他的徒弟們潛心研究,他是中國神經科學的奠基人,是神經元樹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驅者,我國對神經生理學貢獻最大的科學家之一,對中國神經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在運動皮層肌肉代表區、肌肉傳入神經纖維分類、針刺鎮痛神經機制、視覺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樹,被國際同行譽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間對神經科學進展有貢獻的人物”。先後獲國際神經網路學會“終身成就獎”、世界茨列休爾德獎金、陳嘉庚“生命科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張香桐治學嚴謹,為了獲得極為珍貴的第一手經驗和資料,1965年,58歲的張香桐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次在針刺作用下進行胸外科手術的模擬實驗。在手術室里,他忍受了一個小時、20個穴位的針刺疼痛。

他過百歲華誕那個副院長親自去祝福。

2002年張香桐還親自到正定訪問,張香桐雖然已過百歲但他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心情平和。

高懷德(926~982)

中國五代末、宋朝初勇將。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人。青年時隨父從軍,任牙職。後晉開運元年(944),遼軍南襲,他隨父出戰,被遼軍圍於戚城(今河南濮陽北)。他臨危不懼,揮戈馳突,單騎挾父突出重圍,升羅州刺史。後周顯德四年(957),周世宗攻南唐壽春(今安徽壽縣)時,南唐將劉仁贍築連環寨據守,他奉命率數十騎深入劉營偵察,夜渡淮河,拂曉突臨壽春城下,擒一裨將,察明了劉營虛實,深受世宗賞識。後周末升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寧江軍節度使。因擁立趙匡胤稱帝,升殿前副都點檢。宋建隆元年(960)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聯合北漢反宋。他與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率前軍先行討伐,晝夜兼程,乘其不備,首戰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告捷,旋又破李筠部3萬於澤州(今山西晉城)南,俘北漢河陽節度使范守圖,殺北漢宣徽使、監軍盧贊,迫使李筠退守澤州。二年,任歸德軍節度使,後加同平章事。太平興國七年病逝。

張燕

漢末黃巾起義軍首領,常山真定(今正定)人,張燕聚眾萬餘人和博陵張牛角合併,並推舉張牛角為帥,後來張牛角戰死,眾人推舉張燕為帥,於是改姓張,因行動敏捷所以得來“飛燕”的稱號,於是改名張燕。在張燕的領導下,聚集了百萬軍隊,稱呼為黑山軍。後張燕因與袁紹作戰不利,向朝廷投降,被封為平難中朗將,曹操平定河北以後,張燕歸順曹操,被封為平北將軍、安國亭候。

白樸(1226

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作雜劇16種,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今存《天籟集》詞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李杲

(1180~1251)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正定)人,號東垣老人,著名醫學家,從師張元素,屬易水學派,一說為補土派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用藥法象》、《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活發機要》等。金元四大家之一。

地理環境

地勢

正定縣影視發展正定縣影視發展
太行山脈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像一堵石牆將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隔開。由太行山向東經過短短30千米的山前傾斜平原,海拔高度迅速降到50米,再向東直到渤海灣300多千米,整箇中部平原和濱海平原海拔高度平均在30米以下。

地形

正定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沖洪積扇的中上部,為山前傾斜平原。總的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在105米(陳家疃一帶)至65米(蟠桃一帶)之間,自然坡度千分之1.3。正定縣城海拔高度為70.0米。

地質

正定位於太行山東部的南北30~60千米寬,東西80~100千米長,厚度為800~2600米的一整塊沉積岩石上,沒有地震帶,地震基本裂度7度。地表向下揭露厚度17.00米範圍內,可分為4層。最上層為耕土層,厚度0.4~0.6米,第2層為輕亞粘~亞粘土,厚度為2.75~5.5米,第3層為砂類土,厚度為0.3~5.28米,第4層為粘土。無不良地址現象,地下水無結晶性侵蝕和分解性侵蝕,適宜建築。地表所出露的各類地基承載力:沙類土一般在14~24噸/平方米,亞沙地在13~20噸/平方米,天然地基承載力一般為12噸/平方米以上,適合於一般民用及工業建築。

氣候

正定位於北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大陸季風氣候明顯,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氣溫:日平均氣溫13.1攝氏度,最高氣溫42.8攝氏度(2004年7月15日),最低氣溫-26.5攝氏度(1951年1月8日)。濕度:平均相對濕度62%。風向:年平均風速1.4米/秒,7級以上大風天數9天,全年主導風向西北風。降水:平均年降水量534毫米。1954年降水量最多達1105毫米,1957年降水量少,僅265毫米。霜雪:初霜日平均為10月17日,終霜日平均為4月4日,無霜期年平均198天。降雪:初雪日平均為12月1日,終雪日平均為3月9日。土壤開始凍結日平均11月12日,終凍日平均在3月13日,年最大凍土層深度為54厘米(1984年)。日照:平均日照時數2527小時,日照率58%,太陽輻射總量平均127千卡/平方厘米。水蒸發: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8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3.5倍。

河流

滹沱河是流經正定縣的最大河流,位於縣城南部,距南城門不足1千米,入西北——出東南流向,境內長34.6千米,河床寬3~5千米,安全泄洪流量3600立方米每秒。木刀溝位於正定縣境北部,自陳家疃入正定縣界,東經西平樂鄉出境,境內長10千米,安全泄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周漢河,緊靠滹沱河東行,繞縣城西、南、東三面,由固營村出境入藁城市,河長27千米。安全流量40立方米每秒。磁河於正定縣西北陳家疃村、西宿村一帶入境,西北——東南向,至咬村、東楊莊一帶出境入藁城,境內長23.5千米,寬5千米,河道總面積6.15萬畝,久無水,也不行洪,為乾枯河道沙質河灘,俗稱“老磁河”。

自然資源

水源

正定縣地質構造砂卵石比例較大,天然補給條件好。全縣地下水綜合補給量1.8億立方米。淺水層含水組(0~70米)蓄積量338億立方米;中層承壓水組(70~160米)蓄積量為661億立方米。水質好,礦化質在0.2~1克/升,PH值在6.5~7.8之間,汲取地下水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即可直接使用,是理想的生活飲用水和工業用水。

土壤

土壤類型分為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是褐土,占土地總面積的80%,除滹沱河及其沿岸,均屬褐土區。

耕層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為1.24%,全氮含量0.077%,速效磷為10.6PPM,鹼解氮為59.4PPM,速效鉀為94.4PPM。土壤養分狀況在全國屬於中等水平,河北省屬上等水平,是農作物單產高的主要原因。

人口民族

正定縣2010年末總人口為46.7萬[4],漢族人口居多。

交通

正定縣境內京廣鐵路、京石客運專線、京港澳高速、張石高速、107國道縱貫南北,正港、羊曲公路、京昆與京港澳高速公路連線線橫穿東西。

航空

石家莊機場1995年2月18日正式開航,1996年3月石家莊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石家莊機場通航城市達到了28個,2008年7月,中國民航局批覆同意將“石家莊正定機場“更名為“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為國內4E級幹線機場,首都機場的備降機場和分流機場,開通40多條國內航線和部分國際航線,旅客年吞吐能力達到500萬人次以上,是河北省重要的空中交通門戶和對外開放視窗,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國際航空貨運中轉基地。

經濟環境

經濟基礎

(圖)正定縣
趙雲
正定縣生產總值80.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全部財政收入3.2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00萬美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引進域外資金5.5億元。用也產業化經營率67%,農民人均收入416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億元,全縣市場交易額48億元,旅遊直接收入2800萬元。開發整理土地5000畝,建築用砂開採200萬立方米。

農業產業化

河北華龍面也正定有限公司、河北天天乳業有限公司、石家莊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北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奶牛養殖基地擁有3萬頭奶牛,蛋雞養殖基地擁有2000萬隻蛋雞,還有草莓種植基地,黃桃種植基地,脫毒甘薯種植基地等特色農業。主要農產作物分兩季,一季冬小麥,正定是河北省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種植面積20萬畝;另一季是玉米。糧食種植面積占90%,蔬菜、花生、土豆、芝麻、豆類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10%。

優勢產業

文化旅遊 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與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機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名城文化旅遊產業。

板材家具 輻射整個華北地區的恆山市場帶動了板材家具等相關產業,創建了市場與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模式

食品飼料 正定飼料產業占河北省總量的七分之一,強有力地延伸了農業產業化鏈條。依託農業種植,發展畜牧養殖,推動了牛奶、禽蛋合食品加工產業化。

鄉鎮產業園

各鄉鎮憑藉自身優勢集約化發展,打造了一定規模的產業園。

“朱河繡花之鄉”--年產繡花紡織製品300萬件。

“新城鋪服裝城”--年產西褲500萬件。

“南牛鞋城”--年產拖鞋1000萬雙。

“北早現木業園”--年產人造板300萬立方米。

文化古蹟

(圖)正定縣范仲淹

古城正定,是首都的南大門,歷史上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南城門還嵌有“三關雄鎮”的石額,正定是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家鄉,也是曹雪芹先祖曹彬的故里。

悠久的歷史,給古城留下了風格獨特的名勝古蹟,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著稱,雖經歷代王朝變遷,風雨剝蝕,古城內仍有隆興寺臨濟寺開元寺凌霄塔華塔、古文廟等眾多文物古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十四處,頗有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一九八九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三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不斷發展,正定依託眾多的文物古蹟,不斷開發新資源,自一九八六年以來,先後興建了榮國府、寧榮街、西遊記一、二宮、封神演義宮、探險樂園、軍事遊樂園、野城趙雲廟等一批旅遊新景觀和遊樂場所。一處處現代化旅遊新景點與古城內規模宏大的古寺古塔珠聯壁合,相映生輝,每年吸引著數百萬中外賓客前來觀光遊覽,古城正定已成為省會石家莊市規模最大的旅遊勝地。

正定是一座具歷史悠久的旅遊文化名城,據史料記載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繁衍,春秋時期為鮮虞國,戰國時期為中山國,趙滅中山後,遂歸趙,秦時屬恆山郡,漢初置東垣縣,漢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陳造反,叛將趙利守東垣,次年,漢高帝劉邦率師攻克東垣,為表示從此天下真正太平,把東垣縣改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府、州、郡、縣治所,是當時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正定南城門上還鑲有"三關雄鎮"的石刻匾額。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風幀名諱,才改真定為正定,並一直沿用至今。這裡素的“藏龍臥虎之地"的美譽,秦時南越王趙佗,三國名將趙子龍,明代吏部尚書梁夢龍,清代大學士梁清標,北洋軍閥時期的臨時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王世珍,文學家王禹、蔡松年、蔡瑾、李著、著名工程學家懷丙,著名元雜劇家白樸、李文蔚尚仲賢等均系正定籍人。

這裡"風彩綺麗、柳綠荷紅,"大文學家蘇東坡文天祥王安石曾寫詩作賦,留下名篇,這裡"藝文精美,詩風剛直"見於史料的詩人、作家、戲劇家有170多人,留詩400多首,文章200多篇,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蹟和文化遺產為正定旅遊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文化基礎,源遠流長的歷史,為古城留下了眾多風格各異的文物古蹟和燦爛淳厚的鄉土文化遺蹟,現有隆興寺、臨濟寺、文廟、澄靈塔、須彌塔、凌霄塔、華塔等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稱,加上寺有寺的傳說,塔有塔的故事,歷史名人又有不同凡響的經歷和傳奇,共同構成了正定旅遊文化豐厚的基石。

大悲閣

隆興寺是中國共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形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宋代建築群。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閣內正矗立著正定大菩薩銅佛鑄像,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各種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瞻之彌高,爺之恭。當年曾有3000匠役投身於鑄造大佛的工程,可見工程之浩大,工藝之複雜。

(圖)正定縣正定縣

木塔

又名天寧寺凌霄塔,在正定隆興寺之西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此塔始建於唐鹹通元年(1806年),塔身是磚木混合結構,塔分9級,高60米,是正定城內最高的古建築,它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8根樑柱與外部相連。這樣的結構中國現存僅此一例,極其可貴。

青塔

坐落在正定城內東南角生民街東側的臨濟寺內,又名澄靈塔,始建於唐鹹通八年(公元867年)。青塔高33米,塔分9級,塔身為磚砌,呈八角形。當年唐代義玄和尚在正定創建了中國佛教重要教派之一的臨濟宗,在他圓寂後被眾弟子建塔而葬在這裡,後來還修建了臨濟寺。青塔在金大定年間重修。此寺為臨濟宗發祥地。

華塔

坐落在正定城內南門裡,又名廣惠寺多寶塔。始建於唐貞元年間,金、明、清皆有修葺。清代後期,寺院廢毀,惟塔尚存。根據塔的結構形式和第一層內壁上正隆六年(1161年)墨跡推斷,該塔應為遼金時代遺物。

它不僅是中國華塔中最優美的代表,也是中國磚塔中造型最為奇異、裝飾最為華麗的塔。

磚塔

坐落在正定城內西南街,又名開元寺須彌塔,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現仍保留唐塔的特徵。磚塔呈方形,高48米,塔分九級,塔的初層四角各有石刻力士承托,力士肌肉豐滿、栩栩如生。塔的下層正門上寫“須彌峭立”四字。磚塔東面有一古鐘樓,內有一巨大銅鐘,據說鐘樓大鐘響時,方圓幾十里都可聽見。此塔和有名的西安大雁塔有相似之處。

旅遊指南

游季

正定縣正定縣
正定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3.1℃,四季寒、暖、乾、濕分明,光照較多,降雨集中,最佳游季為每年5-10月。

特色美食

馬家扒雞、烹肝

停留住宿

縣城內有幾家三星級賓館,另外隆興寺內的招待所條件也不錯。

進出交通

正定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公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德、石太鐵路,滄石公路等國道穿境而過,石家莊民航機場建於境內,可與國內外大中城市通航。石家莊火車站201路,31路公車直達正定,車程約40分鐘;北京南站有4459次列車直達正定,車程約需4個半小時。

從北京六里橋走京石高速公路直達正定古城。

榮譽

正定廟會文化正定廟會文化
京外名剎之首,三國子龍故里,佛教臨濟祖庭,世界冠軍搖籃。石家莊市正定縣榮獲“省級文明縣城”榮譽稱號。古建築藝術寶庫、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農業普查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