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青龍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東麓,古長城北側,秦皇島市區西北部,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青龍鎮距秦皇島市128公里。處在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中, 具有較好的經濟地理優勢。全縣總面積3510 平方公里。
青龍因境內有青龍河而得名。1987年5月10 日實行民族自治,建立青
龍滿族自治縣,滿族人口占65%。 青龍是山區農業縣,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稱。境內有北方著名的祖山風景旅遊區和青松嶺渡假村。青龍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物產資源。
1、礦產資源:全縣有金、銀、銅、鐵、花崗岩、大理石等4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花崗岩,初步探明儲量就有26億立方米,儲量大,品種齊全,質地優良,經國家級放射性檢驗屬國頒標準A類,遍及全縣大部分鄉鎮,年產花崗岩板材200萬平方米;黃金,全縣有260餘條金礦脈,經國家儲委批准的黃金儲量為8.9噸,遠景儲量60噸,現年產量3萬多兩;鐵礦,全縣可供開採的鐵礦點有80餘處,總儲量4億噸,現年產鐵晶粉80萬噸。石、鐵、金是我縣三大支柱產業,有廣闊的開採前景。
2、林果資源:全縣有林業用地328.3萬畝,現有林地面積212萬畝,乾鮮果樹2200多萬株,常年果品產量12萬噸。主要有蘋果、梨、板栗等。青龍的水果,由於氣候適宜,生長期長,光照條件好,含糖量高,酸甜可口,暢銷國內外。青龍板栗是“京東板栗”的代表產品,在日本單獨註冊商標為“青龍甘栗”。所產的“龍富”牌紅富士蘋果,在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倍受國內外專家好評和消費者青睞。
3、畜牧業資源:全縣有可供放牧的草山草坡170 萬畝,飼草總儲量27.5萬噸,載畜量可達100萬個羊單位,發展畜牧業潛力巨大。
4、野生資源:全縣有山雞、野兔等野生動物130 多種;野生中藥材400多種,有獼猴桃、山蕨菜等野生食用果菜10餘種。有進行系列加工和對外貿易的廣闊前景。
5、旅遊資源:大自然賦於了青龍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祖山、都山、冷口溫泉和不久即將竣工的桃林口水庫等旅遊景點,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塞外黃山”祖山,頂峰海拔1424.8米,山上險峰怪石,奇花異草,是一個理想的森林公園,北代河-山海關-祖山構成了真正的山海。
青龍的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1、公路運輸便捷。全縣鄉級以上公路760公里, 可通往全縣各個鎮、鄉、村
,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2、通訊現代化。郵電通訊實現了可直拔國內外長途程控電話。
3、電力充足。縣內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4座,可滿足現有及新上項目用電。
4、供水方便。青龍境內有五大河系,水源極為豐富,縣城自來水設施完備,可滿足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
為了促進資源開發,繁榮青龍經濟,青龍縣政府在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制定的對外開放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歡迎國內外客商來青龍投資洽談實業。
旅遊資源
青龍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甚多。東南面有氣勢雄偉、海拔1428米的祖山,山上有奇石、奇峰、奇水、奇洞、奇花,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上百個。這裡春季百花盛開、夏季雲海蓬萊、秋季紅葉滿山、冬季林海雪原,是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有塞北小“黃山”之美稱。它與山海關、北戴河構成秦皇島“山—海—關”旅遊金三角。
西北方向有海拔1858米的燕山山脈第二大高峰——都山,它猶如一座摩
天屏風,聳立在縣城西北部。山上植被茂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山頂有白沙似雪,古稱“都山積雪”,屬清代“口外八景”之一。在西南長城“冷口”附近有古今聞名、能治百病的冷口溫泉。此泉水溫達41℃,內含鈣、鎂、氟等多種元素,對風濕、皮膚及心血管等多種慢性疾病有特殊療效。由於它西依群山,南面長城,東臨沙河,北近縣城,加 上水質優良,是一處難得的療養勝地。
省重點水利工程—桃林口水庫,綿延上百里,猶如一條狂舞的巨龍,蕩漾在青山綠水之中,在兩岸奇峰美石的映襯下,佳境美不勝收 ,被譽有“世外桃源”。
在肖營子鎮溫丈子西溝有清代“口外八景”之一的“大象飛泉”。此泉不僅夏景壯觀,冬季更加迷人,遊人至此無不拍手稱奇 。1995年在此地建成青松嶺旅遊度假村,占地30平方公里。村內設有賓館服務區,休閒木屋區、野營帳篷區;野餐燒烤區、野生動物觀賞園、經濟作物園、射箭狩獵場、休閒垂釣區等多功能區。1998年,被譽為“北國第一村”。
2001年發現的涼水河溶洞群,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石筍等十分豐富。2002年7月開始開發建設,添補了我國北方地區缺少溶洞旅遊項目的空白。
東北部與遼寧建昌、綏中兩縣交界處的陽山洞景區,山林茂密、奇洞遍布、古蹟奇特。有大小岩洞幾十個,洞內佛教文化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將軍石、常老宏古墓、碾子洞、僧人居室、一線天峽谷、龍潭瀑布、菩薩墳等景觀可視性很好,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明長城從東、南、西三面環繞,是青龍與撫寧、盧龍、遷安、遷西四縣的交界處,長183公里,大小關隘20餘處,敵樓300多座,煙墩30個,還有古時留下來的鐵炮、硝石、碑刻、將軍墳等遺物,極具旅遊開發價值,均可開發成良好的旅遊項目。
除上述這些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外,還有歷史文化、滿族風情等社會旅遊資源,可以說青龍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行政區劃
青龍滿族自治縣轄6個鎮、19個鄉,396村民委員會:青龍鎮、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肖營子鎮、鳳凰山鄉、龍王廟鄉、三星口鄉、乾溝鄉、大巫嵐鄉、土門子鄉、大石嶺鄉、隔河頭鄉、官場鄉、茨榆山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仗子鄉、草碾鄉、七道河鄉、八道河鄉、婁仗子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
1930年析撫寧、臨榆、遷安三縣長城以北地區置都山沒治局。1933年改為為青龍縣
,因境內青龍河而得名。200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轄6個鎮、19個鄉: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青龍鎮、肖營子鎮、龍王廟鄉、鳳凰山鄉、三星口鄉、乾溝鄉、大巫嵐鄉、土門子鄉、大石嶺鄉、隔河頭鄉、官場鄉、茨榆山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仗鄉、草碾鄉、七道河鄉、八道河鄉、婁仗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8242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青龍鎮 63833 祖山鎮 21202 木頭凳鎮 29853 雙山子鎮 20243 馬圈子鎮 22873 肖營子鎮 31897 鳳凰山鄉 10127 龍王廟鄉 15139 三星口鄉 12520 乾溝鄉 8425 大巫嵐鄉 26490 土門子鄉 24733 大石嶺鄉 11186 隔河頭鄉 23511 官場鄉 11260 茨榆山鄉 16973 平方子鄉 10606 安子嶺鄉 13782 朱杖子鄉 12548 草碾鄉 9211 七道河鄉 8054 八道河鄉 26246 婁杖子鄉 21486 三撥子鄉 11563 涼水河鄉 18663
2002年底,青龍滿族自治縣面積3306.25平方千米,人口50.28萬。轄6個鎮、19個鄉,4個社區居委會、396個村委會。縣政府駐青龍鎮。
青龍鎮 鎮政府駐大杖子村。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6.18萬。轄4個社區居委會、28個村委會:東街、南街、西街、街北;大杖子、滿杖子、廣茶山、逃軍山、五道溝、拉馬溝、大石門、馬杖子、土坎子、謝家嶺、響水溝、蘇杖子、北杖子、佟杖子、大營子、灣杖子、西雙山、平頂山、老爺廟、蛇盤兔、河南、向陽、龍潭、前莊、三叉榆樹、孟家窩棚、頭道杖子。
木頭凳鎮 鎮政府駐木頭凳村。面積224.5平方千米,人口3.08萬。轄13個村委會:木頭凳、牛角溝、吳杖子、東窪子、范杖子、白土山、傅杖子、邱杖子、張台子、大河南、安子溝、壽桃山、響水、謝莊、山東、岔溝、龍尾、八里地溝、大新杖子、跳魚溝門、興隆台子、楊樹窩棚。
祖山鎮 鎮政府駐牛心山村。面積261.46平方千米,人口2.28萬。轄16個村委會:牛心山、山神廟、陸杖子、英武山、黃山坎、三間房、安門口、丁家河、花廠峪、洪水、東河、西河、三岔、柏樹、黑溝、上河。
雙山子鎮 鎮政府駐雙山子村。面積106.52平方千米,人口2.16萬。轄17個村委會:雙山子、高杖子、大匯河、小巫嵐、大塊地、康杖子、古樓寺、溝口子、三合店、王杖子、半壁山、曾杖子、黃杖子、金寶溝、雞冠山、瓦房、紅石嶺下。
馬圈子鎮 鎮政府駐孤山子村。面積186.55平方千米,人口2.37萬。轄17
個村委會:孤山子、三義合、水胡同、木孛欏灘、張杖子、馬圈子、沈杖子、蒲杖子、拉拉嶺、石杖子、頭道河、楊杖子、興隆溝、唐杖子、三家、三十六磙子、二道杖子。肖營子鎮 鎮政府駐肖營子村。面積138.59平方千米,人口3.17萬。轄24個村委會:肖營子、五指山、王子店、姚杖子、荒山溝、海紅莊、樓子店、趙杖子、馬道溝、高麗鋪、溫杖子、亂梨溝、王營子、白家店、薛杖子、柳樹行、西莊、沙溝、溫泉、光明、上打虎店、下打虎店、上抱榆槐、下抱榆槐。
龍王廟鄉 鄉政府駐龍王廟村。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1.61萬。轄14個村委會:龍王廟、郝杖子、聖宗廟、北乾樹、南乾樹、龔杖子、偏嶺石、田杖子、上西莊、孟杖子、老院、陳莊、起河。
鳳凰山鄉 鄉政府駐碾子溝村。面積43.95平方千米,人口1.10萬。轄10個村委會:碾子溝、岳杖子、何台子、歪頂溝、松木集、娘娘廟、湯杖子、楚王莊、孟台子、燒鍋杖子。
三星口鄉 鄉政府駐三星口村。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3.65萬。轄19個村委會:三星口、穆杖子、出頭石、谷杖子、陶杖子、三道溝、李台子、東轉城號、西轉城號、望寶蓋子、龍頭。
乾溝鄉 鄉政府駐乾溝村。面積103.69平方千米,人口0.94萬。轄9個村委會:乾溝、東溝、石蓋子、南石門、燒鍋店、北胡哈、南胡哈、盤嶺溝、龐杖子。
大巫嵐鄉 鄉政府駐大巫嵐村。面積148.99平方千米,人口2.87萬。轄27個村委會:大巫嵐、東漢溝、孫杖子、張家溝、羅杖子、和平莊、蛤子汀、陳台子、秦木溝、西漢溝、鐵爐溝、苗杖子、竇家溝、核桃溝、翟杖子、邢杖子、磨石溝、雹神廟、牡丹溝、李杖子、小獅子溝、大獅子溝、大於杖子、東趕河子、大院、窯上、張莊。
土門子鄉 鄉政府駐土門子村。面積136.78平方千米,人口2.60
萬。轄18個村委會:土門子、景杖子、青山口、黃土坡、楊安堡、小嶺溝、明塘子、薄杖子、新庄子、映壁山、架子山、東蒿、西蒿、水泉、石嶺、河東、豐果、炮手堡子。大石嶺鄉 鄉政府駐大石嶺村。面積114.33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10個村委會:大石嶺、寫字洞、紅旗桿、榆樹溝、西石溝、小嶺西、老溝灣、柳樹漫、嶺東、山南。
隔河頭鄉 鄉政府駐隔河頭村。面積166.65平方千米,人口2.40萬。轄20個村委會:隔河頭、王新莊、北山根、南新莊、宋杖子、城山溝、董杖子、大森店、樊家店、南大峪、花果山、土胡同、大梨園、羅漢洞、老溝、都石、界嶺、河北、劉莊、草場。
官場鄉 鄉政府駐官場村。面積84.3平方千米,人口1.17萬。轄10個村委會:官場、八道嶺、山嶺高、大葦峪、石門子、謝杖子、夾腳石、頭道窩棚、小峪嶺後、鮎魚洞溝。
茨榆山鄉 鄉政府駐茨榆山村。面積60.21平方千米,人口1.74萬。轄17個村委會:茨榆山、沙金溝、楊台子、魯杖子、白城子、杉樹嶺、磨盤山、雙龍寺、土橋嶺、亂石碴、八撥子、尖山子、霍杖子、廠房子、西山、蔡峪、下白城子。
平方子鄉 鄉政府駐平方子村。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3.65萬。轄19個村委會:平方子、馮杖子、周杖子、二道河、陳家屯、亂泥溝、南坎子、於杖子、北溝、薛莊。
安子嶺鄉 鄉政府駐安子嶺村。面積132.22平方千米,人口1.44萬。轄14個村委會:安子嶺、乾樹溝、三界嶺、劉杖子、樊杖子、榆樹林、磚瓦窯、白蟒山、金杖子、吉利峪、陡溝、東山、田莊、金馬。
朱仗子鄉 鄉政府駐朱仗子村。面積63.36平方千米,人口1.39萬。轄9個村委會:朱仗子、呂家溝、老李洞、焦杖子、陳杖子、前白棗山、後白棗山、臥龍池滿、廟上。
草碾鄉 鄉政府駐草碾村。面積100.2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
轄15個村委會:草碾、廠溝、華山、新升、高莊、新立、老台子、六柱溝、西馬道、楊樹下、后里洞、千里洞、閻杖子、東螞蟻灘、西螞蟻灘。七道河鄉 鄉政府駐七道河村。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3.65萬。轄19個村委會:七道河、六道河、五道河、四道河、三道河、後水河、彭杖子、石城子、靛池子、城北、新橋。
八道河鄉 鄉政府駐八道河村。面積174.01平方千米,人口2.65萬。轄19個村委會:八道河、邊杖子、天橋溝、頭道溝、抹子溝、錢杖子、二道溝、抄道溝、崔杖子、郭杖子、四台子、牧馬、邢廠、公廠、王廠、塔溝、大轉、沙河、長溝。
婁仗子鄉 鄉政府駐婁仗子村。面積112.1平方千米,人口2.24萬。轄15個村委會:婁仗子、前擦嶺、後擦嶺、前牛山、後牛山、西台子、朴杖子、杜杖子、獅子坪、大鹿溝、於杖子、小鹿溝、王莊、小山、小大杖子。
三撥子鄉 鄉政府駐三撥子村。面積76.05平方千米,人口1.20萬。轄11個村委會:二撥子、三撥子、四撥子、六撥子、七撥子、蠻子地、六柱坪、韓杖子、採桑峪、胡杖子、西溝。
涼水河鄉 鄉政府駐涼水河村。面積114.55平方千米,人口1.94萬。轄22個村委會:涼水河、上草碾、下草碾、東馬道、北馬道、蔡紀溝、柳資峪、救軍炮、六珠坪、小馬坪、大馬坪、達子溝、石山溝、清河沿、溝門子、杏樹坨、清泉、沙嶺、落地、莊戶、木孛欏台子。
歷史概況
古代時期
春秋時為山戎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西漢時屬右北平郡,東漢屬遼西郡。北齊入北平郡。隋屬柳城郡。唐乾元年間改屬河北道營州,為柳城縣地。遼開泰二年(1013年)屬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龍山縣地。金為北京路大定府龍山縣地。元屬遼陽行省大寧路龍山縣地。明洪武中廢龍山縣,遂分屬永平府撫寧、遷安二縣。清因之,乾隆二年(1737年)析撫寧縣東境置臨榆縣,本縣蘧分屬撫寧、臨榆、遷安三縣。
民國時期
民國十九年(1930年)析上述三縣長城以北地區置都山設治局,駐地雙山子,屬河北省。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軍侵占,始建青龍縣,縣署駐大杖子(今青龍鎮),屬偽熱河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曾於1941至1942年間建立遷(安)青(龍)平(泉)聯合縣,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專區。1943年7月遷青平縣及承(德)青(龍)、青(龍)平(泉)二辦事處屬冀熱邊區第二專區,遷(安)盧(龍)青(龍)、凌(源)青(龍)綏(中)二縣屬第三專區。1945年遷青平、遷(安)遵(化)青(龍)二縣屬冀熱遼區十五專區。1946年撤銷聯合縣,建青西縣(駐寬城),屬冀東區十二專區,同年夏改屬熱河省第十七專區。1946年12月青龍、青西(縣佐)二縣由熱河省劃歸冀東區,屬十二專區;1947年4月改屬冀東區十七專區,後撤銷青西縣,建青平縣。1940年1月青龍、青立二縣劃歸熱河省,後撤銷青平縣。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青龍縣仍屬熱河省。1956年1月1日青龍縣由熱河省劃歸河北省,屬承德專區。1960年5月3日撤銷承德專區,青龍縣劃歸承德市。1961年6月23日復設承德專區,青龍縣還屬之。1962年8月20日析青龍縣及興隆、承德二縣部分地區,設立寬城縣。1970年承德專區改稱承德地區,青龍縣屬之。1983年5月6日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
自然環境
秀麗的山川,使青龍富有獨特的魅力。山水相依,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生機盎然;夏季綠樹成蔭,風涼氣爽,雲霞蒸蔚;秋季滿山紅葉,瓜果飄香,絢麗多姿;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花,北國風光。一年四季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大自然賦予了青龍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東有祖山、陽山洞,西有溫泉和溶洞,南有桃林水庫風景,北有峻拔都山。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湖水,神奇的溶洞,溫暖的泉水,自然景觀把青龍裝扮得美麗異常,格外誘人。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祖山,地處北京、承德、秦皇島旅遊大金三角中,北戴河、山海關、祖山小金三角中,海拔1424米,以峰險石奇、花香草異、雲海瀑布、原始森林等獨特的自然風光而聞名,一年四季景色皆宜。黨和國家領導人曾慶紅、王兆國、曾培炎、王忠禹、田紀雲、錢其琛、周鐵農、朱光亞、著名詩人臧克家、作家峻青等曾盛臨祖山並題詞。錢其琛副總理題詞"祖山老嶺,山清水秀,石奇林密,氣清雲飛",詩人峻青讚嘆"勸君休夸五嶽游,不登此山是虛生"。
桃林湖極目遠眺,蒼山如黛。湖上泛舟,灘平水靜,清澈如鏡,兩岸青山倒映,湖底飛雲如畫,可謂人在船頭坐,船在畫中游。臨淵垂釣,情趣盎然。
冷口溫泉,常年水溫41℃。內含鈣、鎂、氯等元素和硫酸根、碳酸氫根等離子,長期沐浴,極具保健、理療之功效。這裡雖無萬頃波濤,也無奇峰美石,但其西依群山,東鄰沙河,近聞松濤,遠觀長城,加之空氣新鮮,水質優良,不失為塞外一處難得的療養勝地。
都山海拔1846米,猶如一座摩天屏風,高聳在青龍西北部。清代曾有"都山高寒聳秀,俯視群峰,為群之鎮。山上多林木,山頂有白沙似雪,或雲雪積其巔,迄夏不消,望如堆玉"和"祁連絕處總燕支,到此回看北斗低。六月山頭猶載雪,罡風吹落薊門西"等記載。
涼水河石灰岩溶洞,別具洞天。洞中有洞,景中有景,異景奇觀。人在洞中坐,勝似洞中仙。
河北青龍皇家狩獵場,規劃占地107平方公里;龍潭大峽谷蜿蜒曲折百餘里;古長城東南西環繞青龍;花廠峪抗日根據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至深,有"銅牆鐵壁花廠峪,固若金湯靴腳溝"之美稱。
完善的基礎設施,使青龍的投資硬環境不斷最佳化。交通建設日新月異,形成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現代化大交通網路,運力結構日趨最佳化,以承秦出海路、京建線等兩橫三縱為主的省級幹線公路五條269公里,縣級公路八條317公里,實現鄉鄉、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有地方鐵路一條,距秦皇島站42公里。青龍縣城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距天津265公里,距秦皇島港120公里,距京瀋高速公路遷安出口70公里。電力設施齊備,縣內華北電網供電系統供電充足,有220千伏安變電站一座,110千伏安變電站3座,35千伏安變電站7座,主變14台,可滿足現有、未來境內大中型企業的正常運行。
通訊快捷方便,全縣程控電話設計能力50萬門,市話容量3.5萬門,ATM寬頻網路建全,移動通訊網路實現無縫隙覆蓋。
青龍河、沙河、都源河、星乾河、起河五大河系蜿蜒曲折,穿繞全境,其直流密布,水源充足,水質上乘,滿足工農業需要。
城鎮建設濃墨重彩,城區形成三橫四縱主體道路網路格局,高規格現代化住宅小區相繼落成,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縣城形象不斷改善,縣城功能不斷完善,縣城品位不斷提升,形成了一座具有旅遊價值、濃郁滿鄉風格的綠色山城。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青龍滿族自治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錳、鈾、重晶石、石英石、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煤炭等40多種。其中鐵礦探明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50億噸以上,年產鐵精粉650萬噸,是冀東主要鐵礦集中區之一;黃金探明礦脈300餘條,國家儲委批准的黃金儲量8.9噸,遠景儲量110餘噸,年產黃金近3萬兩,為國家萬兩黃金縣之一;花崗岩儲量26億多立方米,年產石板材400萬平方米,是華北地區主要石材集散地。
林業資源
林果資源量多質優,全縣林地面積328萬畝,森林覆蓋率60%。林木有油松、柞、椴、樺、楊、桑等百餘種。木質優良,是建材、家居、造紙等行業的上好原料。有各類果園61萬畝,蘋果、板栗、梨、杏、核桃、山楂等乾鮮果品常年產量15萬噸。青龍甘栗、龍富蘋果享譽國內外,倍受消費者青睞,有“中國蘋果之鄉”美譽。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總人口54.1萬,有滿族、漢族、苗族、回族等11個民族,滿族人口占68.6%。
飲食
飲食以小米、高粱米、玉米、白薯和雜豆為主糧,以稀、乾米飯為主食,大米、麵粉甚少。近年細糧用量有所增加,但小米、高興米仍為主糧。一般農戶,常年糧菜混食,入冬至翌年春耕前,日食二餐,粥為家常飯。隨著經濟的發展,迄今,職工戶多食細糧,農戶亦不糧菜混吃,而逐漸變為稀、乾搭配、粗細糧搭配,但粥仍屬愛吃的家常飯。
受滿族風習影響,人們喜食粘食,如粘乾飯、涼糕、切糕、元宵、粽子、粘饃饃等,也吃發糕、散壯子、煎餅。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食還有夏季喜吃水飯,或熱湯,或涼漿,因愛好而定。逢節令或待客喜做水豆腐、乾飯伴水豆腐,別具風味。
副食方面,日常用菜以白菜、蘿蔔等大路菜為主,青椒、芹菜、韭菜、西紅柿等細菜為輔,近年來增加了蒜台、菜花、蔥頭等。果品以蘋果、梨、桃等水果為主,乾果為輔。肉蛋類多為豬、羊肉和雞蛋。春節殺年豬、醃鹹肉。吃菜多做“大菜“和自家醃製的小菜。夏季喜吃生拌黃瓜和大蔥、生菜蘸醬,冬季喜吃酸菜,富裕戶則吃酸菜火鍋。多數男性喜飲酒、吸菸、喝茶。成年人喜歡高度烈性白酒。宴會上有划拳、打筷子、碰“三十“、“趕集“等斗酒習慣。80年代後,啤酒、果酒逐漸進入一般農戶。舊時,菸民多吸葉子煙(亦稱旱菸、火煙),富有者吸水煙。葉子煙多自種自用,習慣用菸袋、火鐮。現在青年多吸捲菸。飲茶以花茶為主,泡茶為主要飲用方式。近年來,汽水、果汁、果晶等飲料頗受人們歡迎。
滿族禮俗
青龍各族人民由於長期和睦相處,形成了崇尚禮節、尊長孝親的美德。解放前,晚輩對父母、祖父母晨必省晚必敬,逢春節、結婚、喪葬、拜師,晚輩對尊長均執跪拜禮。親友見面互道問候,並轉問長輩安好。鄰里相見必打招呼,講究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同宗戒爭訴,鄰里要相幫。解放後,跪拜改為鞠躬,同志之間執握手禮或點頭致意。倡行“五講四美“後,在軍人、幹部、職工、學生中間推行使用“您“、“打擾了“、“對不起“、“謝謝“、“不客氣“、“再見“等文明禮貌用語,現已蔚然成風。
親朋之間重視禮尚往來,遇喜慶事都攜帶禮品祝賀,遇喪葬或其他災禍,必登門弔唁或撫慰。鄰裡間相互協助,極盡親朋、鄰里之情。平日待客極其熱誠,讓座、敬煙、敬水,盡力籌備飯菜。
滿族居住
青龍區盛產木材、山草、石料,舊時建房均為木石結構。因貧富差異,房屋類型大體分兩種:一是毛草房。柱、柁、檁、椽做骨架。二是磚瓦房。傳統格局,房屋多坐北朝南,北房為正房,3-5間不等,東西房為廂房(亦稱偏房、配房),2-3間不等,南房為門房。上時貧困戶只蓋正房,富戶講究五正三廂(東西廂房均為三間)或“四合院“。正房中產為灶間,兩邊為居室。居室南面搭“一字炕“,與鍋灶相通,北面擺設箱、櫃、瓶、鏡等什物。民房建築都開後窗、後門,院落普違圍牆,臨街開門。條件較好的戶建門樓、影壁。近年來,一些居民改變傳統格局,住房建走廊、廚房、寢室、會客室、貯藏室等,分別設定。建房、住房,有許多信仰習俗。舊時,建房一般要請人“定向口“、擇動工吉日。上樑要唱喜歌,貼對聯;中樑上要貼“陰陽魚“,掛篩籮、紅布,藉以驅凶避邪;做脊合攏時要鳴放鞭炮,給工匠賞錢。住房以東屋為大,住長輩,西屋為小,住晚輩。神祗供奉也有一定位置,灶間北牆設“祖宗龕“,鍋灶與火炕的牆上設“灶王龕“。在農村,這些習俗沿襲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住宅新建或改建成瓦房。近年出現“北京平“和樓房建築。新建房屋多為木石結構,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追求美觀、寬敞、舒適。一般新房都是外掛水刷石,飾以各種圖案,室內吊棚、鋪地板、白灰牆、水泥裙、玻璃窗。有的在住室還修了月台,院裡建起拱窖、壓水井。
滿族服飾
適應氣候變化,冬著棉衣,夏著單衣,春、秋著袷衣。舊時,衣著以土布(家織布)為主。商家和富有者穿細布,綢緞或毛皮。70年代後,布料種類增多,質地提高。迄今,化纖已成主要衣料。舊時,幼兒多穿兜肚、圍肩(俗稱嘎拉)、開襠褲。成年男性夏穿汗溜兒,冬穿掩襟襖、甩襠褲,束腰,扎褲腳。農民上身披圍肩,穿皮衩褲。商賈、士紳著長袍,套馬褂、坎肩。成年女性夏季多穿汗褂、兜肚,其餘三季著布衫、旗袍、甩襠褲,扎褲腳。富戶女性圍裙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淘汰。進入80年代,夏季多穿背心、襯衫、制服褲、牛仔褲,有的穿短褲。青年女性穿短裙或連衣裙;春秋多穿秋衣、線衣、尼龍衣、絨衣、毛衣和人民服、西服;冬季多穿制服棉褲,便式緊身棉襖,加穿外罩。青年人喜穿西服夾克服、羽絨服;有的外出時穿棉大衣、皮大衣或呢料大衣。衣服顏色、款式,歷來兒童裝、女裝較男裝艷麗、新穎。舊時,兒單穿的兜肚、圍肩多繡花,或繡或挑,胸前綴以花鳥、人物等圖案;女裝領口、袖口、衣襟邊緣多鑲花邊(俗稱絛子),一般選用與衣料對比度較強的顏色。現在,兒童裝在醒目處或印染、或刺繡、或補綴,均飾以文字或圖案;女裝除講究質料、色彩外,尤其講究款式,追求新穎別致。
鞋、襪、帽 民國以前,幼兒穿“豬頭鞋、貓頭鞋“,有“頭雙豬,二雙貓,閻王爺找不著“的民謠,有姑姑送豬鞋的習俗。嚴冬老人多穿氈疙瘩、草鞋,富裕戶則穿雲頭鞋(亦稱老頭樂)、暖靴。女人因纏足,很少從事田間勞動。民國以後,始有膠鞋、皮鞋,迄今各式膠鞋、塑膠鞋、皮鞋,基本普及,並出現旅遊鞋,雪地鞋。男女均穿家做布襪,現在,冬季老年人仍有穿棉、夾布襪者。民國年間始有線襪,現在,已普及了夾底襪、絲襪、尼龍襪以及毛線襪、氈襪。男人暖帽有風雪帽、棉帽頭、氈帽頭、三塊瓦皮帽。現今發展為剪絨帽、毛線帽。涼帽有尖頂草帽、蘑菇式圓頂草帽、馬落坡草帽,現今發展為禮帽式草帽和遮陽帽。四季通用的有禮帽、帽頭、八角帽、解放帽、鴨舌帽等。幼兒戴“虎頭帽、兔頭帽“。舊時,老年婦女有戴帽習慣,今青年婦女亦佩戴各種毛線帽、草帽,並流行紗巾、圍巾。
髮式與飾物 清代,男子“半剃半留“,即只留顱後發,編成辮子,垂於腦後。民國年間留頭頭,但少數老人仍留髮盔。50年代後,由光頭逐漸演變為平頭、分頭、背頭。近年,少數青年留披肩長發。舊時,男孩前額留“櫳梳背兒“,腦後留“拉毛兒“,也有留“歪桃兒“的。鄉俗“櫳梳背兒“和“拉毛兒“須在結婚回門時,由岳母在門口剃掉,並贈牛、羊或銀洋做賞,表示從此成為成年人。姑娘前留“流蘇“(亦稱幔幔蘇兒),後梳長辮,後演變為短髮、“羊角辮“,近年講究“燙髮“。從結婚起梳圓頭(亦稱盤頭)、絞臉。滿族婦女有的梳兩把頭(亦稱如意頭),老年婦女也有梳“纂心子“的,後演變為燕尾發、短髮,近年也有燙髮的。佩戴飾物,舊時兒童多戴手鐲、脖鎖;男子多佩荷包、牙籤、扇套;女性多戴頭花、卡子、插針、耳環、手鐲、戒指,近年又有戴項鍊、髮帶者。首飾多以金、銀、骨、玉石為料,貧戶只能戴銅料首飾。頭花多用紙、絨、絹、綢等製成。
交通
京建(昌)、秦青(龍)、平(泉)青(龍)大(青河)、青(龍)
撫(寧)昌(黎)4條公路在青龍縣境內穿過。2012年12月28日,承秦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承秦高速在青龍縣境內,有八道河、青龍、青龍東等高速路口。以承秦出海路、京建線等兩橫三縱為主的省級幹線公路五條269公里,縣級公路八條317公里,鄉鄉、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有地方鐵路一條,距秦皇島站42公里。青龍縣城距距秦皇島港120公里,距京瀋高速公路遷安出口70公里。
經濟
綜述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億元,比2008年增長12.4%;全部財政收入達到6.3988億元,完成調整目標任務的10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2億元,完成調整目標任務的108.8%,比2008年增長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億元,比2008年增長47.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98元,比2008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到14970元,比2008年增長16%;單位GDP能耗下降7.37%。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7.6億元,比2009年增長15.3%;全部財政收入達到10.82億元,比2009年增長6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9億元,比2009年增長3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億元,比2009年增長3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3億元,比2009年增長1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843元,比2009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8元,比2009年增長15%。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3.6億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8%。全部財政收入由4.1億元提高到17億元,實現五年翻兩番,年均增長32.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1.77億元提高到5.7億元,比2006年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6億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9%。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1億元,年均增長4.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8億元,年均增長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103元,年均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679元,年均增長14.5%。
第一產業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建標準化雞舍450棟,新增豬牛羊規模養殖場570個。
新建優質果品基地1.5萬畝,果品產量達到18萬噸。“百里枸杞綠色長廊”新增2000畝,“百里精品雜糧產業帶”新增2萬畝。食用菌栽培達到600萬袋。新建農夫寶生物有機肥等11個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新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4.5%,比2008年增長3%;農業增加值完成13.9億元,比2008年增長18.1%。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建標準化雞舍180棟,新增優質果品基地2萬畝、良種枸杞2000畝、有機蔬菜1500畝,食用菌栽培達到1200萬袋。中紅三融肉雞屠宰深加工項目將投產,神杞生物枸杞深加工等8個項目順利推進。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6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7.5%,比2009年增長3%。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財政累計投入“三農”資金9.3億元,年均增長53%。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17家。先後被認定為全國出口板栗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範縣、河北省肉雞生產標準化示範區、中藥材產業示範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示範縣。
第二產業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制定《鼓勵鐵選企業生產應急辦法》,成立冶金礦山行業協會,對企業進行資金、資源、銷售等全方位幫扶,轉車企業由年初的28家提高到79家,生產鐵精粉410萬噸,實現稅收4.2億元。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9.4億元。青龍滿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完成30.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5億元,比2008年增長14.6%。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5億元,比2009年增長48%。依託首秦龍匯、天馳、燕山等重點企業,完成5個礦區內整合和3個區域性整合。2010全年累計生產鐵精粉600萬噸、氧化球團220萬噸,實現稅收6.83億元。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達到48.9億元,是2006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3%;實現稅金13.2億元,財政貢獻率達到77.6%。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3.3億元,是2006年的2.9倍。9個重點片區全面完成,廟溝、安勝、天馳、華源等一批礦業集團初具規模,青龍滿族自治縣鐵精粉產量達到806萬噸,是2006年的2.9倍。首秦龍匯和唐鋼青龍爐料氧化球團項目達產達效,德龍鑄業、龍匯工程機械製造項目順利實施。光電、太陽能電池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玻纖、栲膠、服裝等傳統產業不斷最佳化升級。中紅三融肉雞屠宰深加工、農夫寶生物有機肥、羽佳蠶絲等14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
第三產業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改建農家店65家,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達到53家,交易總額1980萬元。龍城購物廣場建成投入使用,家居建材購物廣場、汽博城主體已竣工。祖山完成4A級景區申報,景區北門竣工投入使用,望海禪寺建成開放。各景區共接待遊客37.4萬人次,實現社會收入2.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6億元,增長27%;三產增加值完成16.2億元,比2008年增長11.2%。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汽博城、家居建材城、家樂家大型購物中心竣工投入運營。新改建農家店130家,兌付家電下鄉購置補貼570萬元。祖山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生態停車場、畫廊谷步游路改造等工程竣工,景區至北戴河旅遊快速路被列為省重點交通項目,提升擴建項目獲省政府獎補資金1000萬元。南山生態觀光園被列入全市首批旅遊參觀點。各景區共接待遊客49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76億元,比2009年增長36%。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家居建材城、汽博城、家樂家購物中心、天洋電器商場等9家大型商貿企業投入運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改建農家店444家,累計發放家電、汽摩下鄉購置補貼2150萬元。被確定為河北省商務綜合行政執法試點縣。望海禪寺建成開放,祖山、黃金溶洞分別晉升為國家4A級和3A級景區,南山生態觀光園被列入市級首批旅遊參觀點,創建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5個。累計接待遊客17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9億元。榮獲“亞洲金旅獎·最具發展潛力旅遊縣”稱號。
社會事業
教育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32所中國小布局調整,乾溝國小等11所中國小校舍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滿中遷建和公立幼稚園項目正在積極推進。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開工建設,滿族中學遷建和縣城第一幼稚園主體竣工。完成19所中國小布局調整任務,新改擴建中國小33所,改造D級危房4370平方米,被評為河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
衛生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涼水河等10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和安門口等11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中醫院改擴建工程主體竣工。青龍滿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控制在市定指標以內。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6所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中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即將投入使用。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鄉鎮衛生院全部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青龍滿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控制在市定指標以內,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文化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馬圈子等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投入使用,花廠峪革命紀念館主體竣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挖掘發現雙山子紅嶺上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青龍滿族寸子秧歌”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完成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被評為國家級先進集體。《縣誌》通過國家評審。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等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竣工投入使用,燒酒技藝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市級保護名錄。花廠峪抗日紀念館建成開放,革命烈士陵園開工建設。中國奚族文化研究中心、金代燒酒研究會先後掛牌成立,被命名為中國奚族文化之鄉、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縣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廣播電台成功復播。在河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3金6銀的好成績。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縣誌正式交付印刷。
社會保障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增城鎮就業380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8560人,被評為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4.7%,重大疾病報銷上限從3萬元提高到4萬元。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4.6%,為6.7萬名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發放養老金4200萬元;社會養老保險在河北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雙山子敬老院被評為河北省模範五保供養中心。城鄉特困民眾大病醫療救助最高限額分別提高到8000元和5000元,為2405名民眾發放救助金624萬元。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共發放低保金3577萬元。245套廉租房竣工入住,發放廉租住房保障金403萬元。改造農村危房1800戶,完成進度位居河北省第二。投資1130萬元,解決了21個村1.5萬人飲水安全和174個村3.7萬人臨時缺水問題。村幹部人均基礎職務補貼由3273元提高到4436元。
當地特產
青龍板栗
青龍板栗個大皮薄,色澤鮮艷,果肉細膩,風味芳甘獨特。是“京東板栗”的龍頭產品,在日本單獨註冊商標為“青龍甘栗”。青龍“京東板栗”在2006年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7年榮獲河北省名牌產品榮譽稱號。
青龍蘋果
青龍蘋果品質好,含糖量高,口味獨特。“龍富”牌紅富士蘋果平均單果重250克以上,最大單果重可達500克。2001年11月,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國家名牌;1999、2000、2001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北省“名優產品”;2006年,“龍富牌”紅富士蘋果獲“河北省名牌”榮譽稱號。
青龍枸杞
青龍枸杞有“粒大、色紅、肉厚、質柔軟、籽少、味甘甜”。木頭凳鎮、乾溝、大巫嵐、鳳凰山一帶建成百里枸杞長廓,為秦皇島市枸杞主產區,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
青龍安梨
青龍安梨個大皮薄,耐貯存,是京津唐秦等城市和東北地區市場上安梨的主要供地。
青龍水豆腐
青龍水豆腐色、香、味俱全,青龍水豆腐不僅入口軟、滑,有一種原汁原味豆子的清香,還有很好的藥膳作用。
風俗民情
滿族猴打棒
青龍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分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場和廣場文藝表演等表演形式,已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寸子秧歌
滿族寸子秧歌是滿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流傳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婁杖子、八道河、涼水河、隔河頭等鄉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在表演形式上可分為秧歌走街和單個節目打場,並伴隨小出子節目《捕蝴蝶》、《摸花轎》等。
當地名人
杜漢川
杜漢川(1882年~1920年)。原名澄,字恩波,八道河鄉沙河村人。被袁世凱選拔到天津新軍,委任為“軍政宣講官”,被派到江蘇一帶宣傳“新政”。杜漢川為建學校費盡心血、歷經坎坷。1918年春,學校終於落成,定名為“龍王廟高等國小校”,1938年改名為龍山高等國小校。杜漢川被推舉為龍山高小第一任校長(也稱董事)。這是舊中國時期青龍境內創建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學堂。
李秀
李秀(1897年~1985年),字志清,肖營子鎮沙溝村人。他是一位藝術上造詣很高的民間皮影演唱藝人,是“皮黃腔”的創始人,皮影界有成就、有影響的優秀演員。1979年被吸收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得到了陳雲等中央領導的表揚。1980年,在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被選為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並擔任了唐山地區戲校名譽校長。
關馥庭
關馥庭(1900年~1971年),名桂華,號馥庭。出生在婁杖子鄉朴杖子村的一個滿族醫學世家。河北省第一屆政協委員,是聞名青龍滿族自治縣的老中醫。
趙成金
趙成金(1914年~1962年),曾用名趙金成,漢族,原牛心山鄉花廠峪村人,共產黨員,全國著名的民兵剿匪英雄。
詹福瑞
詹福瑞:男,滿族,1953年11月出生。河北秦皇島市青龍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9月參加工作。曾任河北大學黨委書記、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