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唐堯時,屬冀州。
虞舜時,屬幽州。
西漢,置陸成縣。
東漢改博陵縣,以漢桓帝父蠡吾侯陵為名。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縣治,改為博野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原博野縣入蠡州。
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為蠡縣,隸屬保定府。
1958年10月,與高陽縣合併。
1962年1日,恢復蠡縣建制。
1994年,屬保定市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蠡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蠡縣隸屬 河北省 保定市, 京、 津、 石三角腹地, 保定、 滄州、 衡水三市交界處。蠡縣總面積650平方公里。
地貌
蠡縣地處 渤海灣盆地冀中坳陷西部構造帶 平原中部, 地形地貌均系第四紀洪積、沖積物沉積而成的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平均 海拔高度15.6米,坡度在為0.3-0.1‰,緩緩傾斜,無明顯起伏變化。
氣候
蠡縣屬 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乾旱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春多風乾燥,夏多雨炎熱,秋天高氣爽,冬乾燥寒冷,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全年主導風向為南南西風,達到8級以上標準大風以北北西風或西北風居多,分別占總數的50%、30%以上。
行政區劃
2000年,蠡縣轄8個鎮、5個鄉:蠡吾鎮、留史鎮、大百尺鎮、辛興鎮、北郭丹鎮、萬安鎮、桑元鎮、南莊鎮、北埝頭鄉、鮑墟鄉、小陳鄉、林堡鄉、大曲堤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1108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蠡吾鎮 93224 留史鎮 56544 大百尺鎮 63200 辛興鎮 59372 北郭丹鎮 22518 萬安鎮 29143 桑園鎮 26459 南莊鎮 36896 小陳鄉 22617 林堡鄉 19170 北埝頭鄉 22231 鮑墟鄉 37137 大曲堤鄉 22575
2002年底,蠡縣面積666.07平方千米,人口48.24萬。轄8個鎮、5個鄉,6個社區居委會、232個村委會。縣政府駐蠡吾鎮范蠡東路。
蠡吾鎮鎮政府駐范蠡西路國平胡同1號。面積99.54平方千米,人口9.41萬。轄6個社區居委會、41個村委會:范蠡、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商城;西北街、西南街、東北街、東南街、北忠衛、南忠衛、八里莊、段家莊、北高晃、兌坎莊、大莊頭、東北寺、西柳青、北辛莊、南辛莊、沈何莊、宋家莊、北關、南關、郭莊、梁莊、黃莊、曹莊、賈莊、仉村、劉村、壘德、南漳、北漳、南王、北王、新鄉、西滑、中滑、東滑、興仁、北陳、大宋、隨東、城南代莊。
北郭丹鎮鎮政府駐北郭丹村。面積25.69平方千米,人口2.08萬。轄11個村委會:北郭丹、南郭丹、西郭丹、東郭丹、武
家營、祁家口、北辛莊、志願東、志願、棗林、輦莊。
萬安鎮鎮政府駐東辛莊村。面積29.9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14個村委會:東辛莊、劉銘莊、古靈山、西建華、東建華、井家營、河西、黃莊、化莊、崔莊、李莊、孟莊、蔡莊、邱莊。
桑園鎮鎮政府駐桑園北村。面積36.86平方千米,人口2.51萬。轄12個村委會:桑園北、桑園南、桑園西、桑園東、桑園營、小南莊、大南莊、潘園西、潘園東、大楊莊東、大楊莊南、大楊莊西、大楊莊北。
南莊鎮鎮政府駐南莊村。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3.82萬。轄27個村委會:南莊、南陳、五坊、劉佐、東魏、齊村、藺崗、道西、宋崗、許村、滑崗、堤內陳、永興莊、張劉莊、洪善堡、北劉佐、中劉佐、南劉佐、南高晃、後劉市、前劉市、符家佐、鄭家莊、薛家莊、蘆家莊、北林里、東柳青。
辛興鎮鎮政府駐辛興村。面積62.51平方千米,人口4.76萬。轄14個村委會:辛興、南宗、北宗、鄭村、鄭村、梁莊、西河、東河、胡村、劉莊、北沙口、南沙口、賀家營、西北寺、趙鍛莊。
留史鎮鎮政府駐留史村。面積59.62平方千米,人口4.86萬。轄26個村委會:留史、賈疃、大王、西王、東曹佐、西曹佐、北白樓、中白樓、南白樓、李家佐、朱家佐、東侯佐、西侯佐、王家營、劉家營、周家營、繆家營、臧家營、東齊莊、西齊莊、北五夫、中五夫、西五夫、代家莊、杜家莊、趙河莊。
大百尺鎮鎮政府駐大百尺村。面積71.30平方千米,人口5.39萬。轄22個村委會:大百尺、太合莊、太白莊、太平莊、太恆莊、北玉田、中玉田、南玉田、高家莊、魏家佐、大柳樹、榮家營、握紐莊、北界河、南界河、南齊、百東、百中、百西、陵陽、南許、荊邱。
小陳鄉鄉政府駐小陳村。面積29.55平方千米,人口2.17萬。轄7個村委會:小陳、顏莊、張村、張營、大埝、北大留、南大留。
鮑墟鄉鄉政府駐北鮑墟村。面積58.30平方千米,人口3.73萬。轄23個村委會:北鮑墟、南鮑墟、西鮑墟、東鮑墟、野陳佐、西南莊、正南莊、張家莊、東孟嘗、西孟嘗、中孟嘗、悟兒頭、齊家營、劉佃莊、南鮑墟、西鮑墟東鮑墟、馬家佐、南五夫、東五夫、東蓮子口、南蓮子口、西蓮子口、北蓮子口、中蓮子口。
北埝頭鄉鄉政府駐北埝頭村。面積46.75平方千米,人口2.43萬。轄16個村委會:北埝頭、中埝頭、南埝頭、花園頭、泊莊南、泊莊東、泊莊北、戶家營、李崗東、李崗南、李崗西、褚崗、賈、屯裡、張七、七器。
大曲堤鄉鄉政府駐大曲堤村。面積28.15平方千米,人口2.28萬。轄12個村委會:大曲堤、曲堤莊、陳閻營、南褚口、北褚口、西褚口、徐家莊、耿家莊、小汪、高佐、西龐果莊、東龐果莊。
林堡鄉鄉政府駐林堡村。面積27.19平方千米,人口1.93萬。轄7個村委會:林堡、宋莊、孫莊、東營、西營、楊馬莊、王辛莊。
自然資源
蠡縣境內沃野廣袤,土壤、植被和水利資源豐富,地下礦藏石油,地表平原,槽形窪地,河流相間。
(1)土地資源
蠡縣是平原縣,擁有耕地60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3%,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糧、棉、油、林果等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這就為特色種植業和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2)礦產資源
石油資源是蠡縣唯一的礦產資源,在縣境記憶體在普遍,華北石油物探局經勘測,在蠡縣的大百尺鎮、桑園鎮、郭丹鎮、萬安鎮等鄉鎮有石油資源。現在出油的油井40多眼,每年可開採石油5萬噸。
人口民族
2013年,蠡縣總人口為51萬,其中有 漢族, 回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交通運輸
2013年,蠡縣西距 京深高速公路38公里,東臨 京九鐵路25公里, 朔黃鐵路橫貫縣鏡。有溫留、高蠡、定河、林 曲四條公路幹線和高標準的鄉村公路相連,四通八達。
經濟概況
綜合
2009年,蠡縣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2.2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5%,占調整後任務的100%;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2496萬元,占調整後任務的10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3億元,占調整後任務的100%;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521元,同比2008年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724元,同比2008年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2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9%;出口創匯完成5000萬美元,同比2008年增長21%。
第一產業
2009年,蠡縣糧食總產量139.92萬噸,同比2008年增長2.17萬噸,增幅為1.6%。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89.24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為170.1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為96.5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為5.73萬畝,油料播種面積為45.01萬畝。規劃了高標準糧田萬畝方33個、千畝方38個、百畝方10個,總面積155萬畝。
第二產業
2009年,蠡縣皮毛皮革產業擁有各類企業800餘家,年經營各類皮張6000多萬張,占國內市場30%,占國際市場12%;製革業主導產品有服裝革、鞋面革、手套革、箱包革、沙發革等。裘皮加工業主導產品有狐狸皮、貉皮、水貂皮、獺兔皮等。
第三產業
2009年,蠡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1億元,比2008年增長9.5%,其中,建築工程完成產值19.6億元,安裝工程完成2.8億元。竣工產值18.2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5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蠡縣第一中學,蠡縣聯考600分以上共12人,本一上線65人(其中文科20人,理科102人),較2012年增加49人;本三上線1065人,(其中文科238人,理科183人),藝術、體育對口本科上線206人。
醫療衛生
2013年,蠡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3年,蠡縣總計補償參合農民564798人次,發放補償金6073.25萬元。
社會保障
2013年,蠡縣有14982人享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低保資金2999萬元,其中:城鎮居民最低保障5584戶,低保人員10816人,發放低保資金2550萬元。農村居民最低保障3188戶,低保人員4969人,發放低保資金449萬元。
政治體制
姓名 | 職務 |
史來順 | 縣長 |
吳素傑 | 縣委常委、副縣長 |
魏彥茹 | 副縣長 |
李建英 | 副縣長 |
王力軍 | 副縣長 |
劉立輝 | 副縣長 |
風景名勝
大宋台 大宋台於蠡縣大宋村東南300米處,1976年經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墓葬。封土高15米,圓型,占地面積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時封土曾建"清涼寺"現已廢。 | |
影三郎 影三郎位於蠡縣 鄭村村 北約1000米處,1976年經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墓葬,該墓葬占地面積約7077平方米,墓葬封土較高的有四座,平均高5米,其中三堆呈等邊三角形,一堆位於中間被三堆所包圍,從遠處觀看所見者唯三,故稱"影三郎"。1982年定為省級保護單位。 | |
大百尺遺址 大百尺遺址位於蠡縣大百尺村東100米處,有一高台,當地民眾稱"峰火台",經勘察定為 仰韶文化 (新石器時代)遺址。此遺址占地面積25480平方米,現存遺址查尋到石器、骨器、角器和大量彩陶片、黑陶片等48件,此遺址尚未正式發掘,1986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晉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李恕谷墓 李恕谷墓於蠡縣西曹佐村北500米,墓前有碑,碑額篆刻"高山仰止"四字,碑身刻有“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鹹豐十年歲次庚申仲夏",知縣秦聚奎敬立,碑文由秦聚奎撰文,吳敦仁書丹的墓表。 |
地方特產
蠡縣麻山藥 麻山藥是頗受大眾青睞的食藥兼用作物,蠡縣種植麻山藥已有2000餘年歷史,適種耕地達25萬畝。幾年來麻山藥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年產量15萬噸,先後被評為“河北山藥之鄉”和“中國山藥之鄉”。 | |
玉米冬粉 玉米冬粉製作玉米冬粉水沸騰後,把添好料的蒸籠放在有蒸汽的鍋或桶上,蒸5分鐘,待澱粉七八成熟,把蒸籠取下,把蒸好的澱粉倒入運轉的冬粉機中擠軋。一人下料,一人用手抓住擠出的冬粉,輕輕地隨其速度向外拉,截成長度因人因地而直。 | |
骨渣丸子 骨渣丸子在蠡縣民間廣為流傳,此菜在傳統製作丸子的基礎上加入脆骨,在豐富口感的的同時又增加了營養,脆骨的含鈣量及高,對人體缺鈣的人群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成菜色澤紅亮,丸子象徵團圓,是過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 |
小米麵 蠡縣人一過春節就不生火了,主食和菜都是提前預備好的,以前又沒有什麼方便食品,所以沖飲小米麵油茶麵當粥喝是人們過春節最好的稀飯,又有營養又方便快捷。 | |
蠡縣大鴨梨 蠡縣林業部門多年精心培育的鴨梨新品種“蠡州大鴨梨”,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評為“中國特產名品”。經科研人員多年潛心研究,合力攻關,終於培育出“蠡州大鴨梨”這一鴨梨新品種。“蠡州大鴨梨”,以果大、果肉脆嫩多汁、味甜微香、石細胞少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市場上的價格比普通鴨梨高出1/3。 |
著名人物
李恕谷(1659-1733),字剛主。蠡縣西曹佐村人,康熙年間舉人,顏李學派代表人物。著有《國小基業》、《大學辯業》、《論學》、《周易專注》等書共四十八種。
陳兆雯(1879-1909),字幼雲。蠡縣潘營村人。1930年,陳與王國光等十三人在保定西關建立"育德中學",陳任校長。
宋洛曙(1887-1932),蠡縣宋家莊人。1932年7月任中共博蠡中心縣委書記,高蠡暴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6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32年8月27日,他與湘農領導了震驚華北的高蠡農民武裝暴動,後在突圍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趙亞強(1898-1929),字守仁,蠡縣南蓮子口人。著有《中國長生貝類化石》、《秦嶺山及四川之地研究》等,是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
梁斌(1914-1996),名魁,字維周,筆名梁斌、梁文彬、雨花等。蠡縣辛興鎮梁家莊人,當代著名作家,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有《紅旗譜》、《播火記》等共300多萬字的作品。
黃胄(1925-1997),原名梁黃胄,蠡縣辛興鎮梁家莊人,中國著名畫家。先後出版了《黃胄畫集》、《噶會噶爾速寫》、《載歌行》等畫集。曾在美國、義大利、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多次舉辦畫展,在國內外影響很大。
經濟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蠡縣強力實施特色興縣戰略,努力構築縣域經濟特色,實現了靠特色帶動規模,靠特色推動發展。目前,毛紡織業、皮毛皮革業和麻山藥種植及深加工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極大地推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
1、毛紡織業:全縣毛紡企業279家,擁有紗錠186000錠,年產各種毛線13萬噸,占全國手編毛線生產量的1/4。代表企業有啟發紡織集團、雄亞紡織集團等。年產值約70億元,占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的50%;年實現利潤5億元左右;上繳稅金70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45%左右;出口產品交貨值800萬元;提供人均收入1370元,占鄉鎮企業提供人均收入的40%以上。
2、皮毛皮革業:全縣有皮毛皮革企業1080家,年產裘革皮1.2億平方尺,年產各類皮製品25萬件。代表企業有中泰集團、正忠製革及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凌爵皮業有限公司等。年產值40多億元,占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的30%以上;年實現利潤近4億元;上繳稅金4000多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26%左右;出口產品交貨值2.5億元,占全縣出口產品交貨值的92%;提供人均收入約900元,占全縣鄉鎮企業提供人均收入的20%以上。
3、麻山藥種植及深加工,全縣以曲堤鄉為中心的麻山藥生產基地規模目前已達到15000畝,年生產麻山藥約4萬噸。深加工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河北大洋集團在麻山藥露生產項目1999年建成投產的基礎上,目前投資1000萬元的麻山藥食品加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後可年產麻山藥系列食品3萬噸。
二、發展趨勢
為了努力保持我縣毛紡、皮毛皮革業的發展優勢,目前我縣正在通過實施人才、開放、支柱集團三大戰略,力促鄉鎮企業實現"六個轉變",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毛紡業主要通過技術工藝的引進和創新,在現有條件下,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同時積極穩妥地開展強強合作、強弱合作、聯舟出海,以名牌為核心,以骨幹企業為龍頭,發展企業集團。皮毛皮革業也正在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加快設備的更新換代和工藝技術的改進革新,努力搞好深加工,拉長產品鏈條,促進企業進一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
但是,由於市場不景氣,產品銷售不暢。特別是毛紡業,原材料大幅度漲價,而產品價格卻漲不上去,造成一些企業保本經營甚至虧本經營。同時毛紡、皮毛皮革同屬污染較重的行業,在今後的發展中,治理污染方面的投入將不斷加大。隨著買方市場的日趨成熟,消費需求結構的不斷升級,治理污染等方面的成本不斷加大,將給我縣以低檔、初級、粗加工產品為主的鄉鎮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我縣這兩大特色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麻山藥種植及深加工是近年來我縣新形成的又一特色產業。由於麻山藥屬保健食品,藥用價值較高,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及保健意識的日益增強,麻山藥食品日趨受到消費者青睞。加之麻山藥種植及深加工適應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所以發展前景較為看好。
三、特色產品
主要有各種毛線,毛呢,拉舍爾毛毯,皮革、裘皮服裝及製品,麻山藥系列食品等。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蠡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於1997年在全省第二批建成了"小康縣"。近幾年業,蠡縣大力最佳化環境,積極調整結構,努力開拓市場,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使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穩定發展,社會事業取得了不斷進步,從而為全縣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一是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1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804元,比全市高約2000元;財政收入20561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13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7億元,在全市22個縣(市)中列第6位,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8.66億元;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37億元。
二是以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為動力,加快了農村工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02年,民營企業總產值達到161.2億元,上繳稅金1.52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的60%,農民收入的70%來自民營企業經營或務工收入。全縣有省級以上政府或有關部門命名的各類工業區3個,帶動了小城鎮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工業興城、工業興鎮的格局。
三是經濟外向度不斷增大。全縣現在"三資"企業22家,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269萬美元,目前已有13家企業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2002年出口創匯1584萬美元,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明顯改觀。縣城建設日新月異,作為政治、文化、商貿、金融中心的功能不斷增強。留史、辛興、百尺等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對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建設邁出較大步伐,到2002年,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380公里,年供電能力達到12億千瓦時,2002年實際供電量3.9億千瓦時,電話裝機總容量10萬門,移動通信網路全復蓋,通話質量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性收達到678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473元,比全市平均高出667元,居全市第6位,除保定市"三區"外,列22個縣(市)的第3位。恩格爾係數城鎮和農村分別達到29.42%和32.6%。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4億元。
六是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做到了協調推進。
參考連結
http://www.lixian.gov.cn/
http://www.lix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