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夏及商代,今順平縣為一諸侯國,都逆畤邑(安陽鄉境內)。
春秋戰國時置縣,名曲逆縣,治在大王、子城,屬燕國。此後由於征戰交錯,朝代更替,縣名更動頻繁,曰縣,曰軍,曰州。
西漢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莽改曲逆為順平縣。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又將順平縣改為曲逆縣。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又將曲逆縣改為蒲陰縣。
南北朝北齊天寶七年(556年)蒲陰縣改為北平縣,縣城仍在大王、子城一帶。
開元二十三年(736年),縣城搬至蒲陽鎮。
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改北平縣為北平軍。北宋末年金國占領北平縣,金改北平縣為永平縣。
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永平縣升為完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完州為完縣,此名一直延續到解放後。
1958年—1961年由於區劃調整,曾叫完滿縣,完縣區,清苑縣。
1961年12月恢復完縣建制。199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完縣改名順平縣。
1995年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併,順平縣屬保定市。
時期 | 公元紀年 | 名稱 | 隸屬 | |
夏、商 | —— | 逆畤邑 | ||
春秋 | —— | 逆畤邑 | 晉國 | |
戰國 | —— | 曲逆縣 | 燕國 | |
秦 | 政二十五年 | 前222年 | 曲逆縣 | 邯鄲郡 |
始皇二十六年 | 前221年 | 曲逆縣 | 上谷郡 | |
西漢 | 高帝 | 前206年 | 曲逆縣 | 中山郡 |
漢景帝三年 | 前154年 | 曲逆縣 | 中山國 | |
平帝元始五年 | 公元5年 | 順平縣 | 冀州常山國 | |
東漢 | 光武帝 | —— | 曲逆縣 | 冀州刺史部中山國 |
建武十四年 | 38年 | 曲逆縣 | 冀州刺史部中山郡 | |
章和二年 | 88年 | 蒲陰縣 | 冀州刺史部中山郡 | |
三國 | 太和六年 | 232年 | 蒲陰縣 | 冀州中山國 |
東晉 | —— | 蒲陰縣 | 冀州中山尹 | |
南北朝 | 孝昌二年 | 526年 | 蒲陰縣 | 北平郡 |
天寶七年 | 556年 | 北平縣 | ||
隋 | 開皇元年 | 581年 | 北平縣 | 鮮虞郡 |
開皇三年 | 583年 | 北平縣 | 定州 | |
大業三年 | 607年 | 北平縣 | 博陵郡 | |
大業九年 | 613年 | 北平縣 | 高陽郡 | |
唐 | 武德元年 | 618年 | 北平縣 | 定州 |
貞觀元年 | 627年 | 北平縣 | 河北道定州 | |
萬歲通天二年 | 697年 | 徇忠縣 | 定州 | |
神龍元年 | 705年 | 北平縣 | 定州 | |
天寶元年 | 742年 | 北平縣 | 博陵郡 | |
至德二年 | 757年 | 北平縣 | 定州 | |
五代 | 後長興三年 | 932年 | 燕平縣 | 易州 |
北宋 | 慶曆二年 | 1042年 | 北平軍 | 定州 |
政和三年 | 1113年 | 北平軍 | 中山府 | |
南宋 | 金 | —— | 永平縣 | 中山府 |
天會七年 | 1129年 | 永平縣 | 定州 | |
貞祐二年 | 1214年 | 完州 | 中山府 | |
元 | 至元二年 | 1265年 | 完州 | 真定路 |
至元十一年 | 1274年 | 完州 | 順天路 | |
至元十二年 | 1275年 | 完州 | 保定路 | |
明 | 洪武元年 | 1368年 | 完州 | 保定府 |
洪武二年 | 1369年 | 完縣 | 保定府 | |
清 | —— | 完縣 | 直隸省保定府 | |
民國 | 2年 | 1913年 | 完縣 | 范陽觀察使 |
3年 | 1914年 | 完縣 | 保定道 | |
17年 | 1928年 | 完縣 | 河北省 | |
25年 | 1936年 | 完縣 | 博野督察區 | |
26年 | 1937年 | 完縣 | 第一督察區 | |
27年 | 1938年 | 完縣 | 晉察冀邊區冀西區 | |
29年 | 1940年 | 完縣 | 晉察冀邊區第四專區 | |
30年 | 1941年1月 | 完縣 | 北嶽區四專區 | |
33年 | 1944年6月 | 完縣 | 北嶽區三專區 | |
35年 | 1946年2月 | 完縣 | 冀晉行政公署三專區 | |
36年 | 1947年11月 | 完縣 | 北嶽區行署第五專區 | |
37年 | 1948年9月 | 完縣 | 華北北嶽區行署第五專區 | |
38年 | 1949年1月 | 完縣 | 察哈爾省易水專區 | |
38年 | 1949年8月 | 完縣 | 河北省保定專區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8年9月 | 完滿縣 | 河北省保定專區 | |
1958年11月 | 完縣區 | 保定市 | ||
1960年8月 | 清苑縣 | 保定專區 | ||
1961年6月 | 完滿縣 | 保定專區 | ||
1961年12月 | 完縣 | 保定專區 | ||
1970年 | 完縣 | 保定地區 | ||
1993年8月 | 順平縣 | 保定地區 | ||
1994年底 | 順平縣 | 保定市 |
行政區劃
順平縣轄5鎮5鄉 :蒲陽鎮、高於鋪鎮、腰山鎮 、蒲上鎮、神南鎮、白雲鄉 、河口鄉、安陽鄉、台魚鄉、大悲鄉。包括237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 順平縣政府駐地在浦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順平縣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東麓,保定市西郊,北緯38°44′35″至39°07′18″,東經114°50′08″至115°17′04″之間,東臨滿城區,西接唐縣,南毗望都縣,北連易縣,東南與清苑區接壤,西北與淶源縣搭界。總面積71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順平縣地形呈西北至東南斜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分中低山、丘陵、平原三種地貌。西北部為太行山區,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東南部為平原。最高的山峰白銀坨,海拔1006.7米,中低山海拔300至500米,丘陵地區一般海拔200米左右,平原一般海拔為35至65米。
氣候
順平縣屬東部季風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2015年全年降水量為648.9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493.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為90.6毫米,出現在7月19日。全年平均氣溫13.6℃,1月平均氣溫為-1.3℃,年最低氣溫為-11.7℃,出現在11月26日,7月平均氣溫為26.6℃,年最高氣溫為38.1℃,出現在7月13日。
水文
順平縣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縣境內河流主要有界河、蒲陽河、唐河、七節河、曲逆河、金線河等,其中曲逆河為縣域主要行洪河道。全縣中型水庫一個,為龍潭水庫,小型水庫三個,分別是大悲水庫、李各莊水庫、荊尖水庫。山區和丘陵地下水多為裂隙水和構造水。地下水呈西北至東南流向,湧水量70-90立方米/h,水質較好,清徹透明,甘甜爽口,總硬度5.15mg當量/L,PH值7.4。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平原位於縣域東南部,地勢平坦,系第四紀沖積洪積物,水資源儲量比較豐富,全縣多年地表水資源總量9558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9719.87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順平縣共發現礦產16種,有金屬礦產4種(鐵、金、銅和銀),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2種(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用灰岩、高嶺土、建築石料用灰岩、建築用砂岩、建築用白雲岩、鑽井用石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大理石、天然油石、天然板石、石英砂岩)。 非金屬除石灰岩儲量15億噸,其中高級石灰岩1億噸。
人口
2015年末,順平縣總人口為32.1萬人(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9‰。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回族、滿族、侗族、藏族、壯族、朝鮮等16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末,順平縣社會生產總值完成55.1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6.3%,三產比重為39.3%、30.4%和30.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5億元,增長8.4%;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59億元,增長26.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9億元,增長33.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89元和6867元,增長11%和13.5%。
第一產業
2017年末,順平縣第一產業增加值21.6億元,增長6.2%。
順平縣按照“興牧、優果、興菜”的發展思路,調優農業結構,已形成蘋果、桃、腸衣和設施蔬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
第二產業
2017年末,順平縣第二產業增加值16.7億元,增長1.4%。順平縣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冷鏈物流、裝配式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簽約落戶、啟動建設。
第三產業
2017年末,順平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6.7億元,增長14.7%。
交通運輸
公路
高速公路:京昆高速、保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其中京昆高速公路境內長19.605公里,設順平北一個出入口;保阜高速公路境內長24.489公里,設順平南一個出入口
國道:107國道過境,境內長2.1公里,雙向四車道
省道:有6條省道過境
鐵路
京廣鐵路穿境而過
政治
縣委書記 | 李克英 |
代 縣長 | 鄧艷學 |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8年9月,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順平縣共有高中2所(其中普高1所,職高1所),初級中學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電大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鄉鎮成人學校10所,國小56所,教學點53個,各類幼稚園71所。
截至2012年,順平縣共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45678名,其中高中2552名,職中2547名,國中8073名,國小23595名,在園(班)幼兒8878名,特校在校生33人。全系統教職工總數2938人,專任教師2503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1207人,中等職業教育教師187人,國小教師1075人,幼兒教師444人,特校教師25人。鎮平縣國小入學率達到了100%。
截至2017年,順平縣完成3所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建改造12所學校校舍,啟動了城區中、國小新建項目,招聘引進優秀教師265名,順利通過省教育綜合督導評估驗收。
級別 | 名單 |
高中 | 順平中學 順平縣職教中心 |
初 中 | 實驗中學 蒲陽一中 高於鋪一中 高於鋪二中 腰山鎮中學 神南中學 梁潔華希望中學 河口一中 河口二中 大悲中學 安陽中學 |
小 學 | 實驗國小 逸夫學校 委村學區 東莊學區 南街學區 北下叔學區 五里崗學區 王各莊學區 西亭鄉學區 蘇頭學區 大王學區 亭北學區 李千戶學區 北城學區 南腰山學區 西新興學區 南營學區 西後興學區 田家台學區 南伍侯學區 唐行店學區 西韓童學區 蘇家疃學區 趙家蒲學區 伍郎學區 大恩村學區 辛莊學區 北吳村學區 白大學區 陳侯學區 常大學區 陽各莊學區 西朝陽學區 張各莊學區 四聯辦學區 西河口學區 西安陽學區 東安陽學區 司倉學區 峰泉學區 賈各莊學區 台魚學區 北康關學區 柴各莊學區 西柏山學區 學周學區 黃井學區 冀銀學區 嶺後學區 北神南學區 神北學區 首汽學區 堯城學區 |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順平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5000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2年,順平縣共有衛生機構394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9個(含2個民營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1個,鄉級醫療機構22個,村衛生室362個。衛生技術人員741人,其中執業醫師232人,助理執業醫師169人。醫院、衛生院床位941張。
截至2017年,順平縣全面提高城鄉社會救助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施行藥品零差價銷售,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結算。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順平縣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51人,新增失業人員再就業510人,登記失業率3.91%,低於控制指標。
截至2017年,順平縣投資5026萬元,建成了安置房232套,為118戶441人搬遷入住提供了保障。實現51個村出列、1.59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4%。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順平縣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腰山王氏莊園、伍侯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子城遺址、野場慘案遺址),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烈士陵園、韓永祿舊居、陽辛莊養生文化遺址、杜康觀遺址、常莊慘案遺址)。
堯鄉文化
順平縣為堯鄉故里,"堯生伊祁","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於丹陵","堯住此山,後因作姓”等多有典籍記載,並為史學者公認。然,堯初定都,因年代久遠,典籍寥寥,缺乏贅述。儘管如此,後人典注,考據,依然清晰明鑑:順平之堯城,乃為堯受禪稱帝定都第一皇城,即,堯初定都在順平。帝都堯城,順平不僅只有堯城堯廟遺址,且其南有當時的四岳諸侯臣府羲叔官邸——夏叔府第。
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平縣有保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順平地平蹺(第一批)、堯鄉南樂會(第四批)、麵塑(曾氏麵塑)(第五批)
地平蹺
“地平蹺”產生於河北省中部的完縣(今順平縣),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當地盛行的“寸蹺”,經過民國時期藝人冀連三、鄧金河等人修改、完善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民間秧歌類舞蹈,流傳於順平縣、易縣、唐縣、清苑縣、滿城縣等地區,是河北省特有的民間舞蹈。
“寸蹺”以姑娘行當腳踩四、五寸的木製矮蹺而得名,原為表現舊時纏足婦女的行動姿勢而設,是一種沒有具體情節的純情緒舞蹈。唱詞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鄉俗俚語,講究合轍押韻,詼諧幽默,能充分反應勞動人民樸素豁達、樂觀向上的精神境界。
“地平蹺”雖沒有了“寸蹺”中腳踩的矮蹺,但保留了“寸蹺”的舞蹈風格——顛顫步。顛顫步是以腳掌為動力,通過膝蓋的彎曲帶動全身,形成身體上下一致的顫動。這是“地平蹺”所有角色共同的、最富有特色的舞蹈動律,直接脫胎於“寸蹺”的蹺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地平蹺”在顛顫步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掌顛步、平顛步、踱顛步、碾顛步、跳顛步等舞蹈步伐,配合表演人物夾襠、含胸和跨步的扭動,構成了“地平蹺”獨特的藝術風格。
“地平蹺”的配樂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樂器以海笛為主,配以小管子、笙、曲笛、海錐、龍頭胡和雲鑼。武場則採用堂鼓、大鑼、手鑼、鐃鈸和小鑔等戲曲鑼鼓。
多年來,經過老藝人和文藝工作者的不斷挖掘、創新,“地平蹺”在順平縣農村得到了推廣和普及,許多以現代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地平蹺”舞蹈被搬上了舞台,並多次參加省、市和國家調演,多次獲獎。
風景名勝
順平縣萬頃桃源農莊民俗文化園(伊祁山景區)
順平縣萬頃桃源農莊民俗文化園是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順平縣城西伊祁山,距保定市區47公里。伊祁山是上古帝王堯的出生地,山上有古老的洞穴、眾多廟宇、殿堂、亭台,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原始氏族群居殘留的遺址。景區面積17.5平方公里,仲春時節,是遊人尋根祭祖,觀景賞花的理想之地,集中了古順平八景中的“西山晴雪”、“馬耳雙峰”、“曲水春風”、“柿林紅葉”等景觀。
順平縣唐河漂流景區
唐河漂流景區位於保定市順平縣神南鄉西北,由保淶路可達,距保定市區62公里,是水上遊樂活動景區。唐河漂流全程10公里,導遊、安全員、救生設備等服務設施齊全。漂流之時,遇險灘急流似烈馬奔騰,入平緩水面又如蕩漾湖中,途中既可領略太行山之雄壯,又能感受江南水鄉之柔美,堪稱“華北第一漂”。
順平縣杏唐溝景區
景區位於保定市順平縣神南鄉西北2公里處,距保定市區60公里,是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景區原為道教聖地,全長10餘華里,溝內野花遍布,蜂飛蝶舞,林木茂盛,鳥飛蟬鳴,各種野果伸手可取。谷地溪水潺潺常流不斷,飛瀑深潭錯落其間,水質清澈,魚蝦可見。在溝的深處,有宋代佛寺、尼姑庵、鐘鼓樓、舍利塔、碑林石刻等多處遺蹟。
順平縣 腰山 王氏莊園博物館
王氏莊園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位於保定市順
平縣腰山鎮南腰山村,從保定北口下道沿保阜路到腰山鎮可達,距保定市區25公里。莊園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建有成套院落50餘套,各類房屋500餘間,由北園、中園、南園、場院構成,是一處城堡式建築,為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末清初民居建築群,影視拍攝的重要外景地。
順平縣天(龍潭)湖自然風景區
景區位於保定市順平縣神南鄉境內,由保阜路轉順神路或由保淶路皆可達,距保定市區80公里,是山水自然風光景區。天湖景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透明,沙石鬆軟,鳥語花香;仙界峽,峰奇溝深;北龍峽千峰競秀,又有楊成武將軍梯子溝突圍紀念碑亭,紫竹山雲繞山頂,虛幻縹渺;“堯母祭天”為景區內的代表性景觀,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又有北方山水之雄渾。
地方特產
腸衣
順平縣素稱“腸衣之鄉”,年產量占全國的20%,年均出口創匯達3000多萬美元,是順平縣的支柱產業之一。腸衣是順平一項傳統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名,暢銷西歐各國,順平腸衣拉力強,彈性大,腸皮透明光亮,做出的香腸味道鮮美,深受用戶歡迎。順平腸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順平縣有集體、個體、聯營等多種形式生產,順平腸衣加工業已成為全國腸衣行業的龍頭。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腸衣之鄉,全縣腸衣年出口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建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腸衣加工經銷企業。
果品
2001年,順平縣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蘋果之鄉”、“中國桃鄉”的稱號。紅富士蘋果色艷、個大,含糖量達15%以上,果肉細膩、爽口、無渣,風味濃郁。2011年,在昌平果品擂台賽上獲三等獎。
桃木工藝品
順平縣主要有桃木劍、健身球、工藝斧、娃娃枕、九龍壁等,品種達300多種。這些工藝品設計精美、古樸大方,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被評為保定市“新三寶”之首。
著名人物
孫福全(1860年-1933年),字祿堂,晚號涵齋,孫氏太極拳創始人。河北省完縣(順平縣舊稱)東任家疃村(後屬望都縣)人。孫祿堂是形意、太極、八卦名家,孫氏太極拳創始人,以武技聞名,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他所創立的孫氏太極拳是五大太極拳流派之一,被收入國家太極拳競賽套路,以動作虛實分明,舒展圓活,敏捷自然為特點,世界範圍內練習者眾多,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王璞,也作王朴,幼名蘭貴,1929年生,河北完縣(今順平縣)野場村人。王璞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被選為兒童團長。他經常帶領小夥伴們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開展擁軍優屬活動。王璞工作認真,學習也很刻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做到會認、會寫、會講、會用。 為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璞不僅學會了布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製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奸,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掃蕩到王璞的家鄉,王璞和鄉親們躲進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圍了王璞和鄉親們。鬼子拿著漢奸提供的名單,讓村幹部、幹部家屬和軍烈屬站出來,王璞和他媽媽張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說出八路軍兵工廠的槍枝和彈藥藏在哪裡。王璞勇敢地推開鬼子的刺刀,帶領在場的二十多名兒童團員高呼:“我們不能忘記五不誓約,我們至死不當漢奸。”殘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場的民眾開了槍,製造了又一起殺人慘案-野場慘案。118名無辜民眾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歲的王璞、王璞的母親、弟弟和奶奶。 為了紀念犧牲民眾,晉察冀邊區政府召開了追悼大會,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韓永祿,又名韓煜,曾化名劉士貴,1905年出生於河北省完縣(今順平縣)西五里崗村。1922年入保定育德中學學習,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組建進步團體“學友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被選派到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回到完縣後,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1927年成立中共完縣縣委,任書記。1930年6月,遵照中共順直省委和保屬特委指示,成立五里崗農民暴動委員會,韓永祿任總指揮。後因突發事件,暴動提前舉行。韓永祿帶領暴動農民抓獲五里崗地主,開倉濟民,繳獲武器,武裝民眾。滿城、清苑、望都等縣農民積極回響,紛紛參加,暴動隊伍達到500餘人。組建農民暴動司令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韓永祿任軍長兼總指揮,率領隊伍攻打完縣縣城,因敵眾我寡,城池堅固,未能成功。為保存革命力量,暴動司令部轉入淶源山區繼續戰鬥。途中遭遇保定援敵的突然圍攻,隊伍傷亡嚴重。韓永祿將部隊暫時化整為零,分散隱蔽。韓永祿離開完縣後被派往博(野)蠡(縣)中心縣委,參與組織領導博蠡農民暴動。暴動流產後,又奉中共順直省委指示到晉縣領導農民暴動。1931年1月26日,因叛徒告密,韓永祿在晉縣東關策劃農民武裝起義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勇斗頑敵。他鼓勵獄中同志:“共產黨員的骨頭是砸不碎的,無數革命先烈給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我們一定要堅持,要踏著先烈的足跡鬥爭到底。”並領導建立獄中黨的特別支部,開展絕食鬥爭。9月28日,被殺害於北平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