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鷹手營子礦區地處冀北山地,屬燕山山脈沉降帶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地貌複雜,山地多,平地少,平均海拔500米。鷹手營子礦區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和礦山土。褐土中有機質,全氮含量處於中等水平,土壤潛在養分較高。
鷹手營子礦區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山地氣候,全年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和副熱帶太平洋氣團的影響,春季多風乾旱,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氣候涼爽,冬季寒冷少雪。一年四季分明,年日照總時數為2918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為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6.8℃,氣溫年差較大,無霜期為135天,大於零度的年平均積溫3960℃,適宜一年一熟作物生長,平均年降水量最高750mm,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5%,形成雨熱同季,有利於農業生產。
鷹手營子礦區屬柳河水系,境內有灤河一級支流――柳河經過,全長12公里,有老牛河、汪家莊河、喇嘛溝河、金扇子河四條支流季節性河流。本地區水資源總量年平均為2.00億立方米,平水年1.72億立方米,枯水年1.05億立方米,主要由地上水、地下水兩部分組成,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紀洪積物潛水。
鷹手營子礦區山巒起伏,山地面積很大,全區植被覆蓋率為66%,森林覆蓋率50%,生態環境良好。
歷史沿革
2000年,鷹手營子礦區轄4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6873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鷹手營子鎮30207北馬圈子鎮12504壽王墳鎮13523汪家莊鎮125012002年底,鷹手營子礦區面積148.12平方千米,人口7.14萬。轄4個鎮,10個社區居委會、15個村委會。區政府駐營子大街51號。
鷹手營子鎮 鎮政府駐鷹手營子村。面積42.5平方千米,人口3.12萬。轄4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鐵路北、橋西、興煤、東風;鷹手營子、河北、跳溝、喇嘛溝、老廠子、老爺廟。
北馬圈子鎮 鎮政府駐北馬圈子村。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1.50萬。轄2個社區居委會、3個村委會:北馬圈子、新平;北馬圈子、南馬圈子、金扇子。
壽王墳鎮 鎮政府駐鄭家莊村。面積60.2平方千米,人口1.50萬。轄2個社區居委會、3個村委會:東街、西街;鄭家莊、羅圈子、南溝。
汪家莊鎮 鎮政府駐汪家莊村。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1.45萬。轄2個社區居委會、3個村委會:東區、西區;汪家莊、姚家莊、澇窪灘。
行政區劃
鷹手營子礦區轄4個鎮,15個行政村、31個居委會:鷹手營子鎮、北馬圈子鎮、壽王墳鎮、汪家莊鎮。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為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全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們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的位置來抓。堅持集中力量保重點、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使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僅1992至1998年,全區開發建設投資百萬元以上的各類項目33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其中用於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用於公益事業性投資0.5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億元,用於居民生活環境建設投資0.5億元。這些關係全區經濟發展和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建設項目,已按預定目標先後得到落實。幾年來,城鄉交通網路建設工程,共投資0.75億元,修建和改善鎮村公路31公里;居民住宅建設工程,投資5000萬元,新增住宅8.6萬平方米;城鎮供水工程投資340萬元,開發新水源3處,使日供水量由0.67萬噸增加到l萬噸;郵電通訊建設投資1700萬元,先後開通了程控通訊、移動通訊、光纜通訊和數字通訊,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通信網路;供電設施改造工程,投資120萬元,重點對低壓線路進行改造,實現了民用電與動力電的分離,使生產和生活用電得到了保證。1998年11月,總投資3100萬元,全市首條合資修建的“營澇公路”正式開通。區、鎮、村公路的改造工作正在謀劃之中。北山公園正在著手建設,在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城鎮管理工作,對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治理整頓,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多年來,我們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通過多種形式,在全區人民中開展黨的基本路線和鄧小平理論學習活動,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推動了幹部民眾的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提高了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認真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開展多種類型的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人民民眾的社會主義信念和愛國主義的熱情。在農村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家庭爭創活動,村容村貌、鎮容鎮貌和人民的精神風貌得到明顯改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軍民共建和雙擁活動,獲得省級“雙擁模範區”稱號。計畫生育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級“優勝區”。農村衛生初級保健通過省級達標驗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8%。面對新世紀的到來,我們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下大力量加快農業、工業和所有制“三個結構”的調整步伐,認真實施開放帶動、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三個戰略”,努力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加快調整三個結構,努力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一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把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產品基地建設作為重要手段,按照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的思路,突出發展多種經營,突出扶持龍頭企業,突出壯大產品基地,不斷改善和最佳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二是以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工業經濟成長的質量與效益為目標,以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發展為重點,集中力量,扶優扶強,儘快形成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工業經濟格局,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三是加快所有制結構調整。以增強區域經濟實力,增加再就業領域為目的,以非公有制經濟為重點,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所有制結構。認真實施三個戰略,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一是認真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建設開放型經濟,促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為中心,以提高全區整體開放水平為重點,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合作領域,帶動全區經濟健康迅速發展。二是認真實施科教興區戰略。要繼續做好科技興農、科技興企的文章,使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推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要進一步健全科技工作機制,提高科技工作水平。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力爭使我區的主要教育指標在全市的位次前移。三是認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相協調。要進一步加強對土地、礦產、森林、水利等資源的依法合理開發、保護和管理。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計畫生育、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小城鎮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力爭5年後,使建成區面積由現在的2.4平方公里擴展到4平方公里。
21世紀將是充滿希望與挑戰的世紀,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下大力量加快農業、工業和所有制“三個結構”的調整步伐,認真實施開放帶動、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三個戰略”,努力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以更輝煌的成就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工業經濟
營子區始終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立區之本,今年以來,按照發展5大工業園區,突出抓好10個重點工業項目的經濟發展思路,工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該區安排必保開工建設重點工業項目10個,總投資7.32億元。目前,建龍年產30萬噸石灰、安得水泥技改等6項重點工業項目已開工建設,有力地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支柱產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採選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0498.3萬元,同比增長31%,產銷率均達90%以上。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004.2萬元,同比增長120.32%。機械製造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495.9萬元,是去年同期的3.41倍。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972.1萬元,同比增長25.5%。今年上半年,銅興公司、怡達集團、福順銅冶煉3家企業產值達到4.5億元,完成利稅4035.5萬元,實現利潤1662.6萬元,分別占全區總量的50%、54.09%和78.45%。建龍水泥廠充分發揮“鐵峰”牌水泥的品牌效應,不斷拓展市場空間,占有市場份額,一舉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完成利稅474.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利稅752.9萬元,利潤由去年虧損624.3萬元到今年上半年盈利104.2萬元。建龍機械公司積極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完成總產值3187.9萬元,同比增長349.4%;完成利稅542.1萬元,同比增長334%。京北遊藝機製造公司今年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00萬元,同比增長200%,完成利稅237.5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4倍,實現利潤229.1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1.45倍。
農業經濟
營子區以增加農民收入,最佳化生態環境和培育農村經濟成長點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用發展工業的思路發展農業,為農民增收拓展了渠道。一是強化農業結構調整,突出發展畜牧業,最佳化調整種植業,加快發展林果業。以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為重點,大力扶持和培育養牛、養羊、養豬、養雞等養殖大戶,利用各種手段搞好本地畜禽品種改良。現具有基本雛形的養殖小區5個,全區養殖大戶發展到129戶。以設施蔬菜、食用菌種植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引進“名、優、特、新”品種,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種植標準,建設一批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精品設施蔬菜基地。目前,日光溫室面積發展到510畝,無公害蔬菜達到2200畝,特色種植549畝,引進新特種植品種45個。依託怡達集團等果品加工企業,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優勢,抓精品、上規模、改品種,加快果品生產基地建設步伐。今年新增板栗、大扁、梨園面積600畝。
二是大力興辦農業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揮“怡達”的示範帶動作用,實施招商引資、項目突破戰略,鼓勵和引導各類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同時,推進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間的聯合、重組,加快龍頭加工企業向優勢產品集聚,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開發優質新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6家,預計全年產值可達2.5億元。三是實施好農業重點骨幹項目,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把生態家園富民增收“五個一”工程與生態治理項目、扶貧項目、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結合起來編制發展規劃,做到上帶畜牧業、下促種植業、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延伸以沼氣為紐帶的技術鏈條,引導農戶廣泛開展“三沼”綜合利用。今年新建“三(四)位一體”沼氣池350個;總長9.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將於10月末竣工。目前累計完成工程造林12500畝,栽植各種樹木68.1萬株;總投資1600萬元的礦山廢棄地復墾國家示範項目正式實施,完成後可新增土地200餘公頃;累計修建飲水解困工程6處,解決3100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
四是落實黨的惠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把“兩減免、三補貼”和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落實到村、落實到戶。今年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和特產稅,農民實現了零稅負。種糧直補資金2.4萬元全部兌現到農民手中,共補貼耕地3405畝,補貼農戶3270戶。
旅遊
避暑山莊從清帝康熙於公元1701年出喜峰口勘查熱河上營,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開始挖湖造堤,至公元1792年繼德堂的完工,前後共歷康、雍、乾三世,共90多年的時間。這期間正值康乾盛世,國力強盛。農業有充足發展,人口增多,商業發達,階級關係有所改善,有充裕的人力財力建設大型園林。而中國的園林藝術由春秋戰國的萌芽期,經兩晉南北朝的形成期,唐宋的發展期,到明清時代,園林藝術達到鼎盛期。特別是經過唐宋時期在園林藝術中融進詩情畫意和在明清時期的對外開放,使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發展到清代已達到爐火純清的境地,在處理真山真水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方面達到藝術頂峰。避暑山莊不僅規模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築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歷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範。避暑山莊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占地面積相當於兩個頤和園的總和,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內有康熙乾隆欽題72景及其他人文景觀共120多組群。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將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山區占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遙相對立的兩個山峰上的亭子,一個叫“南山積雪”,一個叫“四面雲山”。在亭子上遠眺,山莊的各風景點,山莊外的幾座大廟,以及承德市區,周圍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覽無餘。在另一座山峰上還有一座亭子叫“錘峰落照”,在這裡磬錘峰首先映入眼帘,每當夕陽西照,磬錘峰被紅霞照得金碧生輝,故名“錘峰落照”。山莊的圍牆高3米,寬1.5米,長達10公里。牆上築有垛口,可供巡邏和作戰。圍牆爬山越水,彎彎曲曲非常嚴密,當地人叫它"小長城"。
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宮殿區的主要建築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已毀)四組建築。正宮是宮殿區的主體建築,包括9進院落,分為“前朝”、“後寢”兩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種隆重的大典都在這裡舉行。其後的殿堂分別叫“四知書屋”、“煙波致爽”、“雲山勝地”等,是皇帝處理朝政、讀書和居住的地方。其他景點還有:避暑山莊門、勤政殿、萬歲照房、下馬碑、雲山勝地樓。
普陀宗乘之廟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60大壽之年,次年是皇太后鈕鑽錄氏80壽辰。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首領都要求赴承德祝壽。乾隆異常重視這兩次盛大集會,特令內務府仿前藏政教領袖達賴駐地拉薩布達拉宮在承德修建此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開工,原計三年竣工,因施工後期失火,延至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占地21.6公頃。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意譯,故此廟亦稱布達拉,因規模比西藏布達拉小,俗稱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總體布局與西藏布達拉宮相似,無明顯中軸線,氣勢趕不上西藏布達拉,但其占地之廣、體量之大卻為內地寺廟所僅有。全寺平面布局分前、後兩部分:前部位於山坡,由白台、山門、碑亭等建築組成;後部位於山巔,布置大紅台和房堡。按特徵分,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山門、碑亭、五塔門、琉璃牌坊組成;第二部分是白台群,由若干大小白台組成;第三部分為大紅台。白台群成“×”形,上拱大紅台,下圍山門、碑亭、五塔和牌坊,這種建築布局為外八廟也是中國寺廟建築所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