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灤南縣位於唐山市東南部,地處灤河衝擊平原最南端,南鄰渤海,國土面積1482.6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57.08萬人。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18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35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全部財政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19.6%。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62元,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20元,同比增長13%。
灤南縣正處在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區域,是河北省重點推進的沿海“11縣9區”之一,是曹妃甸新區的最直接腹地。灤南縣交通便捷,遷曹鐵路、唐港高速、沿海高速、遷曹公路以及建設中的灤海公路穿境而過,隨著唐山三女河機場和京唐城際鐵路的開通,灤南進入北京、天津、大連、石家莊等城市“1小時都市圈”。
灤南縣是全國奶業生產強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中國鋼鍬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河北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連續15年保持了“全國文化先進縣”榮譽稱號。
為加快發展步伐,灤南縣積極搶抓諸多戰略機遇,提出了緊緊圍繞打造“激情灤南、實力灤南、文化灤南、生態灤南、和諧灤南”總體目標,強力實施“融入曹妃甸、服務曹妃甸、打造大基地、建設新灤南”主體戰略,持之以恆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城鎮建設上水平、統籌城鄉發展“三大攻堅”和嘴東經濟開發區、城西工業區、大鐵礦、北河新區“四大開發”,少說多乾、奮勇爭先,推動灤南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實現科學發展,趕超跨越的戰略目標。“十二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確保三年翻一番、力爭五年翻兩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5%,2013年達到400億元,2015年確保完成8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2%,2013年達到21億元,2015年確保完成42億元,力爭達到50億元。
歷史沿革
灤南縣1946年建置,因位於灤縣南部,故名灤南縣。建縣時間雖短,但境地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商湯王十八世紀,封墨胎氏於孤竹。
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縣地屬燕,仍為孤竹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31年),縣地屬燕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縣地屬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遼西郡。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盧綰為燕王,縣地入燕,屬遼西郡海陽縣。
東漢,縣地仍為遼西郡海陽縣。
三國時期,縣地入曹魏,屬遼西郡海陽縣。
晉,縣地屬遼西郡海陽縣,繼先後為段氏“遼西公國”、慕容氏前燕轄地。
南北朝時期,東魏武定八年、北齊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為盧龍,縣地屬盧龍。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析盧龍置馬城縣,屬平州。治所在今灤南縣東北部的馬城村,遺址尚存。這是灤南縣境內最早設定的縣級建制。
遼天贊二年(923年),置灤州永安軍,屬平州遼興軍。灤州之名始此,馬城屬之。
金天會元年(1123年)夏六月,張珏以平州降宋,改馬城為安城。天會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復取平州,安城復名為馬城。
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馬城入灤州及樂亭,縣地屬永平路灤州。
明代(1368—1644年),灤州屬京師省永平府。縣地屬灤州。
清代(1644—1911年),基本上沿襲了明代建置,將原京師省改為直隸省。縣地屬直隸省永平府灤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後,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
民國21年(1933年)5月,國民黨政府與侵華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劃冀東為非武裝區。1935年,殷汝耕在通縣建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縣,縣地屬灤榆區。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基本上是兩種政權並存。
民國25年(1937年)蘆溝橋事變,全國抗日戰爭開始。河北淪陷後,建立了偽政權,縣地屬冀東道尹公署灤縣所轄。
隨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逐漸建立,縣境為晉察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
抗日戰爭結束後,灤縣改稱灤南縣佐公署,駐地倴城,屬冀東區行署第十三專署(冀東行政公署)。
民國37年(1947年)4月21日,灤南縣佐公署改稱灤南縣政府。
民國37年(1947年)2月,國民黨在倴城建立灤寧縣,12月中旬,灤寧縣政府逃到董各莊(今屬宋道口鎮)。1948年5月,又逃到灤縣,被改編為河北省保全第五團。至此,灤寧縣自然消亡。
民國38年(1948年)5月16日,十三軍分區部隊攻克國民黨晏各莊據點,灤南縣全境解放。
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東區行政公署劃屬華北人民政府領導。11日,冀東區行政公署恢復冀東行政公署名稱。灤南縣屬第十二專屬。
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全面調整行政區劃,撤銷行政公署,恢復河北省,建立唐山專署,灤南縣為其所轄。
1954年7月,撤銷灤南縣建置,併入灤縣。
1958年11月29日,撤銷灤縣建制,建立唐山市灤州區。原灤南縣境內分別劃歸灤州區、樂亭縣和唐山市柏各莊區。
1961年,部分公社劃歸丰南縣。
1963年1月,恢復灤南縣建置,隸屬於唐山地區專員公署。
1968年,唐山地區專署改稱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唐山地區行政公署,灤南縣為其所轄。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實行市管縣體制,灤南縣歸唐山市領導。
行政區劃
全縣轄16個鎮:倴城鎮、宋道口鎮、長凝鎮、胡各莊鎮、坨里鎮、姚王莊鎮、司各莊鎮、安各莊鎮、扒齒港鎮、程莊鎮、青坨營鎮、柏各莊鎮、南堡鎮、方各莊鎮、東黃坨鎮、馬城鎮。縣政府駐倴城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灤南縣位於河北省東部,屬唐山市,在灤河以西。東經118°8′-118°53′、北緯39°-39°38′。南臨渤海,背靠京津,東南距京唐港40千米,東北距秦皇島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西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距省會石家莊市396千米。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58萬(2006年)。
氣候
春季開始,冷暖氣流交綏頻繁,氣溫變幅大,早春偶有倒春寒天氣發生。本季的氣候特徵是:氣溫回升快,乾燥,風大,蒸發大,降水逐月漸增。季平均氣溫11.1℃,降水量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1.8%。歷年春季降水量最大125.0毫米(1971年),最小35.5毫米(1986年)。4月份極端最低氣溫-3.2℃,(1976年4月11日),5月份極端最高氣溫35.5℃(1980年5月27日),變幅38℃左右。由於氣溫回升較快,大風日數增多,氣候較乾燥,土壤失墒嚴重,因此,本縣“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相當顯著,即使是降水量較多的年份,也由於雨量分布不均,而有不同程度的春旱發生。本季為全年大風最多的季節,據1967年至1986年資料統計,大風日數占全年總大風日數的55.2%,冰雹出現日占全年總降雹日的30.8%。
為農曆的芒種至處暑節氣時段。氣溫較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對農作物的生長關係極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87.6毫米,占全年的74.7%。季降水量最大783.0毫米(1977年),最小132.2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全季降水日數35天,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水。歷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36.9毫米(1975年7月3日),最長連續降水日數為7天(1978年7月23日至29日),累計降水量263.9毫米。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降水集中期,多出現暴雨天氣,占全年暴雨次數66.7%,低洼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三伏”期,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悶熱,隨著對流的增強,局部常產生雷陣雨,並伴有冰雹天氣。季平均氣溫24.0℃,極端最高氣溫38.6℃(1968年6月5日)。
秋分前後,受冷空氣的影響,冷暖氣流再次交綏,氣候特徵是:晝夜溫差大,氣溫緩慢波狀下降,雨水逐漸減少,可謂“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季降水量平均為72.1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1%。大霧日占全年大霧日數70%,日照時數690.5小時,占全年日照時數的25%。平均氣溫12.0℃。初霜日平均出現在2012年10月14日,最早2012年9月28日(1968年),最晚10月29日(1975年)。
小雪之後,即進入冬季,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急劇下降,盛行西北、偏北風,平均風速3.0米/秒。氣候乾燥寒冷,時有寒潮侵襲,季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21.7℃(1973年1月26日),平均最低氣溫在-6~-13℃之間。降水15.7毫米,最大積雪深度23厘米(1973年1月25日)。
地貌
灤南縣地處燕山山脈南麓,灤河下游,渤海灣北岸,華北平原東部邊緣。境內無山,地勢平坦,北高南低,地貌類型簡單,全部屬於平原地貌。下面按陸地地貌和潮間帶地貌分別加以記述。
陸地地貌
灤南縣陸地雖然全部屬於平原地貌,但形成的過程仍有差異。陸地地貌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洪積沖積平原
主要分布在本縣北部與灤縣、西北部與丰南、唐山市郊區接壤處。為北部洪積沖積扇的扇緣部分。地勢較高,一般海拔25~30米,最高可達38.1米。地面坡度為0.5~1.5‰。主要為灤河沖積物,以粉砂和細、中砂組成。
二、沖積平原本縣絕大部分陸地為沖積平原,一部分是5000年前冰後期最大海侵界以西的沖積平原;一部分是由灤河在歷史時期形成的河道帶。海拔在5~25米,地面坡度一般為0.5~2‰,本縣境內河流較多,但基本上屬於灤河水系。歷史上灤河多次改道,據記載,12世紀以前灤河由遷安經雷莊出口,向南經柏各莊入海。這一個時期較長,堆積較厚,具有明顯的扇軸形態。14世紀以後到19世紀,灤河由灤縣東南向正南由柳贊入海,在此期間,亦無定規,東西往返,擺動較大。先後經柳贊、王灘、董莊、蓮花池入海,又據《灤縣誌》記載:灤河水性湍急,兩岸流沙遷徙無定。每至夏秋淫霖之際,河水泛濫,攜帶泥沙在本縣境內東西擺動入海,從而導致境內沖積平原的特點是質地多沙,規律性不明顯。
三、緩崗、沙丘、自然堤
由於河流改道泛濫成災,受洪水沖積影響堆積作用,以及風力搬運,本縣境內形成了一部分緩崗、沙丘、自然堤,高出地平面,逐步擺脫地下水影響,從而形成新的地貌類型。一般高出地平面2~5米。
四、海積平原
本縣的海積平原是晚全新世海退的產物,分布在高潮線至沖積平原之間,南堡、司各莊一頻寬達十幾公里。海拔標高0~3米,地面坡度0.1‰左右,極為平坦,如無海堤,高潮時漲水仍可淹及局部,由粘土質砂和砂質粘土構成。
五、地震地貌
主要表現為地震砂錐,唐山地震時,由液化示沿蓋層孔隙噴出而成,直徑一般1~5米,本縣沖積平原上多有分布。
潮間帶地貌
本縣海岸帶的潮間帶十分廣闊,有以河流作用為主的地貌類型和以海水作用為主的地貌類型,還有以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地貌類型。
一、河口
本縣獨流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青河、溯河、青龍河、雙龍河等,因此常見的地貌有沖刷槽及入海通道。
入海水道在較大河流的河口,均具有明顯的入海水道,特別是在寬闊的潮間帶,入海水道主要分布在青龍河、溯河等河口,通過潮灘入海。
河口沖刷槽由於洪水強烈的沖刷作用,形成河口沖刷槽,通常是船隻出入的通道。主要由灰黃色粉砂組成。
二、潮灘
本縣沿海潮灘十分發育,寬度一般為3~5公里。是我國典型的粉砂淤泥質海岸。從陸地向海潮灘可分為貝殼堤、高潮灘、中潮灘、低潮灘。
貝殼灘在南堡一帶殘存貝殼堤分布,是潮間帶及沿海平原上最突出的形態。貝殼堤發育的起始及終止時間大約為距今2260~1030年。
高潮灘分布在高潮線變動的範圍內。灘面地形十分平緩,平均坡降為0.85‰,灘面主要粉砂質粘土組成,其次為粘土質粉砂,平均寬1000米。由於灘面經常裸露,因而近岸灘面上常有龜裂。局部地段有鹽生的黎斜、菊科及大米草等耐鹽植物生長。
中潮灘在中潮線變動的範圍內。灘面上有高0~10厘米,寬約20~50厘米的灘脊,並有蜂窩狀的蟹穴及魚穴分布。平均寬度1200米,坡降0.7‰左右。組成物以粉砂質粘土及粘土質粉砂為主。
低潮灘從中潮灘外緣起,向海達到最大低潮時可能出露的地帶,約在0米線內側。寬3公里左右,地勢平坦,平均坡度0.45‰,灘面由粘質粉砂及粉砂組成,多數地區表層有10厘米左右的灰黃色的浮泥復蓋。灘面上沉積物從陸向海有逐漸變粗的趨勢。
三、海灘
在曹妃殿地區有砂灘發育。海灘平均坡度5°。沉積物由灰黃色中細砂、中粗砂組成,其中常含粗砂及小礫石。
離岸砂壩從灤河口—曹妃殿,斷續分布著一系列幾乎平行岸線的砂壩。形成在水深1米左右的中潮灘上。除特大潮外,砂壩始終裸露在海面,形成兩重岸線。距離陸地岸線遠近不一,最近的200米,最遠的15公里。曹妃殿附近的砂壩長7500米,寬50~100米,向海坡度較陡,多為2°~4°;向陸坡度平緩,常為1°~2°。砂壩沉積物為黃色中細砂或細砂,貝殼碎屑含量豐富。
貝殼砂壩曹妃殿附近分布著一種由80%的貝殼及其碎屑,20%為陸源細砂組成的貝殼砂壩蛤坨、南蛤坨、北蛤坨、腰坨、草木坨。長度800~2000米,寬10~200米,高出海面0.5~1.8米,最高3米。灘坡較陡,一般8°~10°,組成貝殼砂壩的主要腹足類及瓣鰓類動物屬種有:近江牡蠣、長牡蠣、貓爪牡蠣、文蛤、毛蚶、強棘紅螺、扁玉螺等。
瀉湖曹妃殿一代分布有海灣瀉湖,長度約30公里,寬度12~20公里,面積450平方公里。水深大多在0米以下,最大水深1~2米,低潮時,瀉湖大部分出露,成為潮灘。沉積物比較粗,在低潮線附近為粉細砂。
潮流通道潮流通道是瀉湖與海水相通的渠道,曹妃殿附近的潮流通道深度可達20米,寬1500米以上,走向為東北—西南向,通道一般以灰黃色、灰色中細砂為主,含較豐富的貝殼碎屑。潮流通道常因暴風浪、泥沙流及河流的改道而變化。
自然資源
水文
灤南縣水資源條件較好,年平均降水總量8.08億立方米,縣自產徑流量1.27億立方米,但攔蓄能力差,2012年僅能利用750萬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補給量1.21億立方米,可供開採利用。
地表水
一、河流渠道
境內有灤河、小青龍河、雙龍河、北河、小青河、溯河、岳家河、牤牛河等主要河流和柏各莊輸水乾渠、灤樂乾渠、第一泄洪道等主要渠道,河道總長202.4公里。地表徑流量總匯水面積1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100.2毫米,產生徑流量1.27億立方米,分別匯入岳家河、雙龍河、小青龍河、北河、牤牛河、溯河、柏各莊輸水乾渠、灤樂乾渠、小青河、第一泄洪道、第二泄洪道等河渠。承接縣外來水的河渠有岳家河、雙龍河、小青河、北河、溯河、柏各莊輸水乾渠、小青河等,匯水面積396.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入徑流量0.47億立方米。本縣流經縣外的河渠有岳家河、雙龍河、石馮乾渠、灤樂乾渠、灤河、樂亭新河等,匯水面積310.53平方公里,其中縣內流出的匯水面積252.25平方公里,縣外匯入又流出的匯水面積58.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流出徑流量0.31億立方米,其中本縣內流出徑流量0.25億立方米,縣外流入又流出徑流量0.06億立方米。
河流
1、灤河古代稱濡水。發源於承德地區豐寧縣西北巴彥吐古爾山麓,經內蒙古高原、壩上草原及燕山山區,於遷西縣潘家口穿長城進入唐山市境內,經遷西、遷安、灤縣、昌黎、灤南進入樂亭縣,於蓮花池東南2.5公里兜網鋪入渤海,全長888公里,流域面積5.44萬平方公里。灤河系行洪河道,下游右堤在本縣段,北起與灤縣交界的莊窠村,南至與樂亭縣交界的劉城村,全長15公里。大堤防洪標準50年一遇,行洪流量2.5億立方米/每秒。河床為沙質,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9.6~9.64德國度,含鹽量322.23~373.1毫克/升。
2、溯河歷史上,溯河有小溯河、大溯河之分。小溯河在灤縣城西10公里,發源於烽火山東港,南經拐頭山雙山,至菱角山東,經八里橋折而東,復折而西南至蓮台與大溯河匯。大溯河在灤縣西9公里,發源於烽火山西北10公里三港灣莊西,由栗園莊東,三岔院山西,繞佛位山南,達楊家院東南,經芹菜山之西折而東南,至蓮台與小溯河交匯,東南流經唐家泡、王土、喑牛淀,至蠶沙口入海。
2012年的溯河,系歷史上的大溯河,位於灤河與沙河之間,為獨流入海河流,全長88.3公里,流域面積648平方公里。發源於京山鐵路以北灤縣栗園附近,在本縣殷莊村東與由灤縣陳營橋下流出的小溯河匯合後,向南流經梁營、東染各莊、霍泡、杜土、王土、喑牛淀至蠶沙口注入渤海。
建國後,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河道有所變化。1956年修建柏各莊輸水乾渠,占用了自灤縣陳營以北與大溯河匯口以上的小溯河下遊河道,和從匯口以下至本縣北劉莊月段溯河中遊河道,縣內長51.5公里。北劉莊以下至榮各莊段為第一泄洪道,長15.4公里。
溯河上游段,即未被柏各莊輸水占用的上遊河道,從發源地至殷莊村東入柏各莊輸水乾渠,全長33.4公里,其中縣內流長7公里,流域面積16.4平方公里。河底寬27~30米,小賈莊橋以上為沙土,以下為壤土,最大流量55立方米/秒,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0,全硬度5.12德國度,含鹽量343.4毫克/升。
下游新、老溯河,上接第一泄洪道。新溯河為1965年人工開挖,與老溯河並行,長8.5公里,河底寬44米,壤土,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老溯河長8.5公里,河底寬30米,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新老溯河於五里坨交匯後,為溯河入海口段,長10.3公里,河底寬65~95米,重壤質土,水流量194~330立方米/秒。
溯河下游段,冰凍期為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6.3,全硬度10.36~14.32德國度,含鹽量560.16~973.93毫克/升。
3、牛河發源於扒齒港鎮孫家莊、伍莊一帶,流經壯里莊、李平坨、張耿莊、李寺、上坡子、尹橋,於余家嶺村南入溯河。全長16.2公里,河底寬20米左右,沙質土。孟新乾渠以南水流量31立方米/秒,以北水流量28.8立方米/秒。於北劉莊村穿柏各莊輸水乾渠入第一泄洪道。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3~7.2,全硬度8.99~11.45德國度,含鹽量404.2~582.18毫克/升。
4、青河亦名小青河。發源於馬城鄉湛店子,流向自北而南,經馬城、長凝、樂營、南套、宋道口、侯各莊、西萬坨、姚王莊、柳贊9個鄉(鎮),中間過樂亭縣陶莊鄉,於柳贊鄉大莊河村南合併第二泄洪道入渤海,全長53公里,河床平均寬度30米,深2.5米,河底為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89.9平方公里,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4,全硬度11.3~21.9德國度,含鹽量447.7~1904毫克/升。
5、青龍河亦名小青龍河,源於灤縣邢各莊村南,流向自北向南,至大沙窩鄉齊家寺村北入本縣境內,經大沙窩、扒齒港、徐莊、司各莊、東黃坨、柏各莊6個鄉(鎮),向南流經唐海縣,於本縣新華港南匯入渤海,境內流程49公里。平均寬度100米,深2.5米,基底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375立方米/秒,縣內流域面積288平方公里,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2~7.2,全硬度9.7~19.63德國度,含鹽量428.5~1102.3毫克/升。
6、雙龍河源於灤縣茨榆坨北,由青坨營鄉鄧莊入本縣。自北向南流經青坨營、油盤莊、邢洪林、安各莊4鄉,再向南流經唐海縣,至南堡鄉嘴東入海,境內流程25公里。河床平均寬度30米,深1.5米,基底為沙壤土。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縣內流域面積127.5平方公里,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7.6,全硬度3.24~12.12德國度,含鹽量229.8~609.8毫克/升。
7、北河亦名漩河,源於灤縣大霍莊子村西,向南流至川林鄉後坨里村東北入本縣境內。自扒齒港鎮壯里莊村北折向東南,經川林、扒齒港、官寨、姜泡、倴城、宋道口6個鄉(鎮),在宋道口鄉王土村北經倒虹吸入第二泄洪道。境內全長19公里,平均寬度24米,深1.3米,基底為壤土。境內流域面積11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6立方米/秒,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8.52~9.63德國度,含鹽量365~499.7毫克/升。
渠道
1、灤樂乾渠1956年開挖並竣工的一條灌溉用渠。渠首在灤縣,渠尾在樂亭縣。北起灤縣老孟營,由柏各莊輸水乾渠引水,於馬城鄉馬城村西南入本縣境內,流經馬城、長凝、南套3個鄉(鎮),由南套鄉郭董各莊村東南出境入樂亭縣。境內流程16公里,平均寬度30米,深2.5米。基底為壤土,最大流量35立方米/秒,灌溉面積4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3,全硬度8.48德國度,含鹽量322.23毫克/升。
2、柏各莊輸水乾渠(引灤輸水總乾渠)始於灤縣岩山渠首,上游為新灤河,出渠首後向南流經灤縣、灤南、唐海三縣。該渠從大孟莊入本縣境內,流經樂營、大馬莊、姜泡、宋道口、倴城、方各莊、上坡子、周各莊、喑牛淀、柏各莊10個鄉(鎮),縣內流程54.5公里。流域面積221.8平方公里,灌溉面積35萬畝。渠道平均寬度85米,深1.5米,基底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162立方米/秒,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9.60~9.64德國度,含鹽量373~413毫克/升。
3、第一泄洪道1956年開挖,同年竣工,為人工控制,排灌兩用,以排為主的渠道。北起周各莊鄉北劉莊村南,南至柏各莊鎮榮各莊防潮蓄水閘,納入新、老溯河至西河入海。流經周各莊、高莊子、喑牛淀、坨里、柏各莊、楊嶺、柳贊7個鄉(鎮)。境內全長29公里,平均寬度50米,深2米,基底為壤土和粘土。最大泄洪量143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6.8,全硬度12.36~11.9德國度,含鹽量514~560.2毫克/升。
4、第二泄洪道北起宋道口鄉的王土泄洪閘,流經宋道口、侯各莊、方各莊、西萬坨、胡各莊、坨里、柳贊7個鄉(鎮)和唐海縣第九農場,由本縣柳贊鄉大莊河村南併入青河入海。全長37.1公里,河床寬35米,深2米,常年有水,流域面積156平方公里,汛期最大泄洪量8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4~6.2,全硬度9.8~20.67德國度,含鹽量343~362毫克/升。
近岸海域
根據全國海洋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規程的要求和河北開發海洋的需要,確定河北省淺海水域調查範圍為0~20米等水深線。1986年,河北省測繪局利用河北省1:20萬海岸帶地形圖,採用日本TAMAYAPLanix5000型數字式面積儀,量算出本縣淺海面積為784平方公里,合117.6萬畝。其中,0~5米水深面積304平方公里,合45.6萬畝;5~10米水深面積168.8平方公里,合25.32萬畝;10~20米水深面積為311.2平方公里,合46.68萬畝。
本縣淺海海域地形平緩,因受潮型和風向的影響,每年5~7月份潮水漲落時,自然含砂量較高。據雙龍河口的觀察,每年5~7月份漲落時,自然含砂量每立方米4.6公斤左右。同時容重較大(多數為1.6~1.7噸/立方米),每一潮將有20%左右的泥砂淤積下來,逐漸退海而成陸。據水利部門多年的觀測,平均每年淤積退海55米左右。另據南堡鹽場觀測,每年淤積退海60米左右。這一海域的海水表面溫度隨著季節而變化,每年3月至8月,溫度逐漸上升,表層水溫由1~3℃,上升到26~27℃,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近岸高,遠岸低,層化現象明顯。9月至翌年2月,海水溫度逐漸下降,表層溫度則是近岸低於遠岸,且無層化現象。海水含鹽量每年平均為32.357‰。春季最高為35‰,夏季最低為10‰。但接近河口潮水的含鹽量與河口防潮閘關係極大,若開閘泄水,漲潮水流中平均含鹽為3~4‰,若在較長時間閉閘後,漲潮水流中的含鹽量最高可達26‰。海流自東北向西南流向,流速每小時約5~7公里。由於河流入海攜帶大量營養鹽類,因此屬於富營養海域。底質粘重,比較肥沃。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78年至1979年調查分析,含無機氮0.032~0.185毫克/升,無機磷0.054~0.318毫克/升。另據2012年海水污染檢測資料,油的檢出值為5PPM,硫化物118PPM,汞1.8PPM,都直接間接造成水產品的污染。
本縣沿海為半日潮型,潮汐規律為每天兩漲兩落,漲落明顯,有大小潮之分。漲潮2.5~3小時即達到高潮位。平均高潮位3.025米,平均低潮位0.903米,最高潮位5.032米,最低潮位0.24米,平均潮差2.12米。大小潮平潮時間分別1小時和0.5小時,落潮一般8~9小時。在漁民中有“漲五落六”之說。多年平均潮汐規律如下(日期為農曆,時間為小時):
初一十六0∶4812∶48
初二十七1∶3613∶36
初三十八2∶2414∶24
初四十九3∶1215∶12
初五二十4∶0016∶00
初六二十一4∶4816∶48
初七二十二5∶3617∶36
初八二十三6∶2418∶24
初九二十四7∶1219∶12
初十二十五8∶0020∶00
十一二十六8∶4820∶48
十二二十七9∶3621∶36
十三二十八10∶2422∶24
十四二十九11∶1223∶12
十五三十12∶0024∶00
據南堡鹽場1958年和1966年兩年實測,潮水位全年平均值分別為大沽高程2.47米和2.61米,最高值分別為2.97米和3.16米。
地下水
一、地下水分區
灤南縣位於燕山山前坡水平原和濱海平原,均屬第四系鬆散性地層,厚度大,自北向南顆粒由粗變細,由砂卵石、礫石向南過渡到粉細沙,卵礫石逐漸消失。含水量由厚變薄,由單層變多層,水量由大變小,水質由好變壞(南部深層承壓水仍為好水),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偏東。按地下水文地質條件,全縣可分為三大區:
一大區為位於灤河沖積扇中部坡水平原區。根據淺、中、深含水層的岩性特徵和富水情況,開採情況,又分為北部中淺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和南部窪地平原中深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北部中、淺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80~250米內,可利用1~3個含水組,累計厚度35~120米。單井出水量一般在30~45噸/小時,屬中等富水區。南部、西部窪地平原中深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80~250米內,可利用1~2個含水組,累計厚度40~90米,成井深度80~180米,適應井型內徑0.2~0.25米,利用含水層岩性為細、中、粗及少量礫石,單井出水量35~50噸/小時,屬中等富水區,本區大部為中井,亦有部分深井。
二大區為東部窪地平原潛水全淡區,因該區靠近灤河故道,河渠縱貫,地下水含量極為豐富,15~50米深即可成井,井型適應內徑0.42~0.56米,可利用一個含水組,含水層岩性為粗、中礫卵石,單井出水量50~100噸/小時,是灤南縣淺層富水宜井區。
三大區為濱海平原鹹水區。在鹹淡水分界線以南,淺層為鹹水體,無淡水,鹹水層自北向南,由薄變厚,逐漸加深,其底板埋深:柏各莊以北10~80米;柏各莊以南80~100米。成井深度:柏各莊以北180~200米;柏各莊以南為200~250米,適應井型內徑0.2~0.25米,因上部10~100米是鹹水體,故多利用2~3個含水組,含水層岩性為粉細砂加少量中砂,利用含水層厚度60~90米,單井出水量30~50噸/小時,深部淡水的承壓水,富水性極差。
二、地下水可利量
灤南縣可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全淡水區,總面積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來自大氣降水的補給。全縣多年平均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為1.183億立方米。鹹水區多年平均側向補給量300萬立方米。加之縣內因受灤河、灤樂乾渠、灤柏輸水乾渠等河渠的側向補給,仍是一大資源。全縣地下水的側向補給量為700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年份,全縣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83億立方米。頻率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23億立方米;頻率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565億立方米。
海洋資源
灤南縣海區有得天獨厚的港址、海洋生物、鹽業和鹽化工業、能源礦產四大資源。自然條件優越,地理分布合理,腹地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對振興本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曹妃殿港址
曹妃殿是位於本縣海域中的一個海島(東北-西南向),地理坐標為北緯38°55′57″,東經118°30′33″。水路南距天津新港38海里,北距秦皇島92海里,距南堡12海里。據歷史記載,公元1889年島上有廟,名曰曹妃殿,往來的人較多。廟有甜水井一口和六丈燈樓一座,廟的東西兩側有漁鋪,距今僅90年左右。曹妃殿具有優良的建港條件,2003年建港工程已經啟動,被列入唐山市“四大興市工程”和河北省重點工程。建成後,必將對本縣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海洋生物資源
灤南縣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浮游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游泳生物和潮澗帶生物。
一、浮游植物
分布在本縣沿海並具有一定數量的是浮游硅藻類,主要有中肋骨條藻、棱曲舟藻、圓篩藻和有槽直鏈藻。
二、浮遊動物
浮遊動物占居主導地位的種類有橈足類的中華蜇水蚤、紡千多元錘水蚤屬、真刺唇角水蚤、擬長腹劍水蚤、毛顎類的強壯箭蟲和原生動物的夜光蟲。在全年密度比例中,這些種類所占比例較大。
三、底棲動物
沿海沿岸溝叉較多、地形複雜,曹妃殿一帶沿岸陡直水深,5-10米等深淺範圍狹窄,底質為沙或泥沙底;10米等深淺外為硬沙泥加碎貝殼質底,已發現底棲生物139種,優勢種主要是日本棘刺蛇尾,其次為哈氏刻肋海膽、雲母蛤、凸鏡蛤、脈紅螺、異足索沙蠶、長吻沙蠶、角版蟲等。
四、游泳生物
海區共出現魚類69種,其中黃鯽(47.4%)、日本鯷魚(25.1%)、棘頭梅童魚(8.4%)、鱭魚(3.9%)、焦氏古鰨(2.2%)、聽姑魚(1.4%)、青鱗魚(1.4%)、鈍尖尾蝦虎魚(1.4%)、銀鯧(1.2%)、小黃魚(1.1%)、赤鼻棱鯷(1.0%),11種合占94.5%。
五、潮間帶生物
潮間帶生物共23種,其中多毛類5種,占21.74%;單殼類7種,占30.43%;雙殼類5種,占21.74%;甲殼類4種,占17.39%;其它類2種,占8.7%。主要種類有青蛤、四角蛤蜊、光滑藍蛤、彩虹明櫻蛤、文蛤、鯧螺、日本大眼蟹、沙蠶等。
六、養殖品種
鹽業資源
曬鹽是本縣沿海地區的傳統產業,發展原鹽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1、地勢平坦,淤泥質岸段,適合曬鹽本縣沿海地區處在發源於燕山前側的小戟門河、雙龍河、溯河等河流下游,由於地勢平坦,河流搬運動能逐漸減弱,其沉積物系粘土、粘土質粉砂或粉砂質粘土等細粒物質組成,因而質地比較粘重,不滲不漏,保水性能好,有利於曬鹽。
2、蒸發量大,降水量小,雨量集中,利於曬鹽本縣南堡一帶沿海,年蒸發量高達2283毫米,而年平均降水量僅有528.4毫米。和全國各主要鹽區相比,年蒸發量比山東鹽區多800毫米,比其它鹽區多200-300毫米,降水量比其它鹽區少100-350毫米。4-6月份蒸發量最大,占全年蒸發量的40%,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9.8-21.5%。因此,4-6月份是曬鹽的黃金季節。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大於10毫米的降水天數僅有16-17天,比其它鹽區少4-11天。優越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曬鹽業的發展。
3、宜鹽地資源較多,近海海域海水含鹽度較高,有利於提高原鹽產量本縣海岸多屬半日潮型,漲潮來勢較快,將大量的淤泥和粉沙搬運到岸邊,退潮則很緩慢,將泥沙沉積岸邊,加之河流搬運大量泥沙堆積在近海,逐漸形成海退地,使陸地不斷延伸,平均每年向海內延伸50-55米,為不斷擴大鹽田面積提供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本縣海域由於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有效地減少了淡水入海量,處於高鹽度地帶。全年鹽度平均值表層為31.45,低層為34.23。一般冬季――夏季為降鹽期,夏季――冬季為增鹽期,春季鹽度值範圍為32.5-33.4,鹽度差為0.9,平均值為32.9。由於這個時期少雨,空氣乾燥,蒸發量大,各入海河流徑流量少,致使鹽度分布表現為近岸高,遠岸低的特徵,等鹽線基本與海岸方向相一致,為曬鹽的黃金季節。
加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展鹽業生產,得天獨厚。
二、鹽化工業資源
從2012年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情況看,海鹽的出路主要在於鹽化工業和海水化學工業的發展,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現已發現海水含有77種化學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毫升/升)為:氯19000、鈉10500、鎂1350、硫885、鈣400、鉀380、溴65、碳28、鍶8、硼4.6、氯1.3。海水中的各種化學元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組成許多鹽類,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海鹽。海鹽除少量用於食鹽外,大部分用於化工生產。
曬鹽過程中的副產品若鹵,可以提取氯化鉀、溴、氯化鎂(硫酸鈉)、硫酸鎂、硼砂、硼酸、碘、氯化鋇、鍶鹽、鋰鹽、銫鹽,以及鈦鹽、鈾化合物等。
礦物資源
礦物資源主要有鐵、煤和石油。
鐵礦分布在馬城、多餘屯一帶,埋藏地下,屬於灤縣司營鐵礦體的延伸。
煤礦頒布在青坨營、小水坡一帶,屬於開灤煤礦的延伸。
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高尚堡、柳贊一帶沿海及渤海灣淺海,這裡在構造上屬南堡凹陷區。已發現儲油構造,油、氣集聚量達4.10億噸,其中陸上有2.05億噸,海上有2.05億噸,已開採,並伴有天然氣產生。
土地資源
縣域面積1270平方公里,折合190.5萬畝。其中,耕地110萬畝。
潮間帶土地資源
潮間帶又名海塗、海灘、灘涂。是潮漲淹沒,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于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根據潮間帶的潮位,可分為高潮帶、中潮帶、低潮帶三個潮位帶。由於受沖淤、潮汐等方面的影響,潮間帶是一個極為活躍的地帶。本縣潮間帶土地資源極其豐富,灘涂遼闊泥濘,一望無際,寬達幾公里至十數公里。全縣潮間帶64.55萬畝,可以開發利用的30萬畝,已開發15萬多畝,對蝦貝類養殖面積分別達到5萬畝和7萬畝。
水資源
一、地上水
一降雨總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652.7毫米,折合水量8.08億立方米,其中,頻率為50%降雨年份,降水量606.7毫米,折合量7.71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降雨量463.7毫米,折合水量5.89億立方米。
二地表徑流
通過對降雨與徑流關係計算,全縣多年平均徑流深100.2毫米,按全縣總面積1270平方公里計算,合產水量1.27億立方米。當頻率為50%降雨年份時,年徑流深69.82毫米,合產水量0.89億立方米;當頻率為75%降雨年份時,年徑流深24.38毫米,合產水量0.31億立方米。
三地上水可利用量
地上水可利用量主要包括大氣降雨的利用及外來地上水兩部分。大氣降雨的利用,除有效降雨外,主要是通過小青河,北河、牤牛河、溯河、小青龍河等河道閘涵蓄水,儲蓄能力為0.075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頻率50%時產水量的8.4%,除很小部分補充地下水外,絕大部分流入渤海。外來地上水是本縣主要可供利用的地上水資源,主要是灤柏、灤樂兩輸水乾渠引進的灤河水,用來灌溉全縣稻田。
二、地下水
可利用的地下水資源,主要是全淡水區,面積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來自大氣降雨的補給。全縣多年平均大氣降雨入滲補給量為1.183億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計算,當頻率為50%降雨年份時,入滲補給量為1.123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時,入滲補給量為0.865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資源是來自灤河、灤樂及灤柏輸乾渠的側向補給。全縣地下水側向補給量為0.7億立方米,鹹水區深層淡水多年平均側向補給量為0.03億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913億立方米,其中頻率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53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595億立方米。
經濟概況
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1.4億元,比2007年增長48.5%;實現全部財政收入12.54億元,比2007年增長1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2億元,是2007年的2.8倍。
園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堅持完善設施與聚集產業同步推進,嘴東經濟開發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長12.7公里的4條主幹道路工程進展順利,其中南環路、灤河大道建成通車,完成吹沙造地1.6萬畝;方舟修造船一期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二十二冶裝備製造等14個項目正在建設;棚戶區改造加速實施,“工業區、生活區、港區”發展框架初步形成。城西工業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聚集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4.18平方公里,全長7.5公里的4條道路竣工通車,建成投產企業48個,20個項目正在實施,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3億元,安排就業人員1.5萬人。
2007~2011年來,永新紙業30萬噸牛皮箱板紙、耀東水泥熟料、企創熱處理裝備等76個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特別是2010年以來,分七批次集中開工滙豐冷軋薄板、中通高檔衛生陶瓷、澤澳綠色紡紗等重點項目209個,總投資達到564億元。在2011年唐山市大項目觀摩中,我縣綜合排名由第13位躍升到第4位,項目建設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積蓄起強大的發展後勁。
農業經濟提質升級。紮實推進“一產出特色”,奶牛規模化養殖率達到100%,存欄量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率先建成奶牛信息網路監控平台;肉雞、生豬養殖規模均居全市第一位;肉、蛋、奶年產量分別達到11.9萬噸、3.4萬噸和50.6萬噸,分別比2007年增長79.5%、13.3%和40.2%;設施蔬菜種植迅猛發展,總面積達到15.8萬畝;水產工廠化立體養殖模式進一步推廣,養殖面積發展到22.1萬平方米。努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蒙牛真果粒奶飲料、利民生豬屠宰加工、海都水產品加工等龍頭項目相繼投產,農業產業化率達到70%。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累計投資8.2億元,完成農田水利、標準良田建設等重點農業基礎設施項目36個,糧食生產連年增收,2011年總產量達到44.86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
工業園區
改革開放以來,灤南縣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造紙製品、食品加工、採鹽、建材、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電子、服裝等八大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2年來,該縣按照“以投入求發展,以改革激活力,以調整促提高,以項目增後勁”的工作思路,構築了冀騰造紙、中紅肉雞、鴻銳手套、匯通電子、大洋鹽業、灤化集團、熊貓熱電、莊頭北陶瓷等八大支柱企業,工業造紙、食品、化工、電子、冶金、建材、機械製造、飼料等支柱行業優勢更加突出。通過股份合作制、兼併、拍賣、租賃、抵貸返租等多種形式,加快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程,有效地提高了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灤南縣地處京津開發區和秦唐滄渤海對外開放經濟區,縣內基礎設施完備。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47.8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過改造老城區,開發西城區並完善配套,縣城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人民生活環境和居住質量進一步改善。擁有各類變電站14座,輸變電能力在京津唐電網所轄各縣居第三位。郵電通信能力不斷加強,開通了10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實現了通信網路的現代化。柏各莊、胡各莊、司各莊等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較快,被河北省確定為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縣出口商品數量和品種逐步增加,創匯能力日益增強,累計完成出口創匯7378萬美元,在省、市保持了較高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灤南縣文化底蘊豐厚,評劇、灤州皮影、樂亭大鼓均發軔於灤南,被稱為“冀東文藝三枝花”,樂亭大鼓《碧海丹心》、評劇《冤家·親家》問鼎國家級大獎,皮影火爆京城,農村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等社會文化日趨活躍,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教育事業聯考上線率一直保持全市領先地位,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為該縣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專利產品採用、技術引進創新、產學研究聯合開發等都取得積極進展。體育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保險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2012年,宋道口鎮初級中學的教育水平已經遙遙領先。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明清以來,在灤南這塊沃土上先後誕生了皮影、大鼓、評劇三種民間藝術和一大批民間藝術家,這三種民間藝術被譽為“冀東文藝三枝花”。在幾百年內,以區區一縣之地產生三種具有較大影響的文藝形式,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是罕見的。隨著這些民間藝術分工的誕生、演化和成熟,湧現出了如評劇創始人成兆才,皮影大師張繩武、大鼓表演藝術家靳文然等許多民間藝術家,樂亭大鼓《碧海丹心》、評劇《冤家·親家》問鼎國家級大獎,皮影火爆京城,農村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等社會文化日趨活躍,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促進了“冀東文藝三枝花”的形成和不斷發展提高。
灤南縣為宏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掘先輩創造的寶貴歷史財富,提出了“重振”冀東文藝三枝花“的口號,取得了明顯成績。1998年,灤南縣皮影劇團進京,在晉乙祠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並應邀到各駐華使館巡迴演出,得到了各國友人的高度評價。講述灤南縣1997年海上救人英雄劉鳳忠父子事跡的大鼓書《碧海丹心》在全國1997群星獎戲劇曲藝擂台賽中獲金獎。
除此“冀東文藝三枝花”外,灤南縣民間剪紙藝術獨具特色,與以上三種藝術並稱“灤南文藝四枝花”。
社會保障
灤南縣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2012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300多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鎮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363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300元。順利完成“新農保”和“城居保”兩保合一,城鄉居民參保率達到99%。不斷完善新農合各項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建立了新農合大病統籌補助基金,最高補助限額達到30萬元。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聯考上線率一直保持全市領先地位,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為該縣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
灤南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36所,其中國小106所、國中21所、普通高中6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學校7所。幼稚園156所,其中公辦幼稚園153所、民辦幼稚園3所。中國小在校生68985名,在崗教職工5490人。
2012年,宋道口鎮初級中學的教育水平已經遙遙領先。灤南縣順利實施了19箇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9個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冀東革命英烈紅軍國小和唐山英才紅軍學校掛牌成立,縣一中應屆考生張士欣奪得了2012年河北省理科狀元,全縣本一、本二上線人數穩居全市第一。
歷史文化
灤南縣文化底蘊豐厚,評劇、灤州皮影、樂亭大鼓均發軔於灤南,被稱為“冀東文藝三枝花”。
皮影戲
皮影也稱皮影戲,是冀東民間地方劇種之一,是中國皮影戲的一個支派,有獨特的唱腔和操縱技巧,製作影人是一種雕刻技術,借鑑戲曲的化妝、臉譜和服飾,加以藝術誇張,在操縱者(拿線的)靈活操縱下,與陪唱配合,影人形象生動,唱腔融入冀東方言、叫賣調、哭喪調,表演有聲有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4年,灤南縣皮影團赴葡萄牙演出傳統皮影戲《劉瑞蓮救駕》獲得圓滿成功。
樂亭大鼓
樂亭大鼓博採各種傳統說唱藝術的長處,吸收民歌、戲曲的某些腔調,用鄉音說唱,以三弦、鐵板、鼓伴奏,具有獨特的唱腔、板式,是一種能說長篇大書,也能唱集錦小段、敘事抒情兼佳,深為民眾喜歡的曲藝品種。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灤南縣湧現出靳派唱腔創始人靳文然和文化部命名的樂亭大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三代傳人何建春等許多大師級藝人,他們的代表作《薛剛反唐》、《碧海丹心》等享譽國內外。樂亭大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評劇
評劇的前身是蓮花落,俗稱蹦蹦戲。蓮花落這種民間說唱藝術歷史悠久,流域甚廣,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
評劇,自1909年入唐山1919年出關,30年代發展到全國,其業績輝煌。成兆才創作了大量的評劇劇本,為後來的評劇劇本創作開拓了道路;發現和培養了評劇演員,為評劇班社的管理制定了章程。金菊花是拆出蓮花落時期造詣最高的演員,月明珠是唐山落子時期的著名演員,任善慶在評劇演出中首用座鼓,是第一位鼓師。他們團結西路北路蓮花落藝人,嘔心瀝血創立和發展了評劇。金菊花、月明珠等男旦離開舞台後,女演員進入黃金時代,產生了李劃匝、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四大評劇皇后。以後,更是名人輩出人才濟濟,使評劇這株藝苑奇范,不斷發展創新,成為觀眾喜愛流行全國的大劇種之一。
特產
海蟹
“灤南海蟹”亦黃螃蟹,生長於淺海,當地產卵,當地自然孵化。海蟹為肢體動物,巨螯尖甲,青色,橫著爬行。其肉嫩黃肥,鮮美可口,有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絡等藥用功效,營養價值高。故前人曾寫過這樣一首詠蟹詩:“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灤南海蟹”產於灤南縣南部沿海的柳贊、南堡一帶,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為灤南的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海蟹”的肉、黃均美,當今吃方很多,可蒸、煮、燜、炒食,也可曬乾,製成蟹肉、蟹黃,還可以加工成蟹醬。春汛當椿芽才發,芍藥初放的季節,海蟹可與香椿芽配食,其味優美,若佐酒賞花,則雅興更濃。所以有“黃凝白嫩紅椿脆,窗處芍藥拌酒香”之詩句。
海產珍品——對蝦
對蝦為節肢動物,雌雄異體,雄蝦大於雌蝦,多為一年成熟。對蝦因舊時熟品上市前,就其彎鉤身形,尾向內,頭朝外,每對一套,成對出售,故名對蝦。其鮮品青白色半透明,熟品呈珊瑚紅。對蝦皮包薄肉肥,味道鮮美可口,營養十分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26.6克,脂肪0.7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對蝦各種烹調皆宜,是宴席桌上的海味佳肴,佐酒珍品。故前人有“賞花佐酒須珍味,笑指珊瑚鉤一雙”之詩句。
河北沿海各縣養殖的東方對蝦有喜歡平靜,晝伏夜出的習性,早晨和傍晚活動較為頻繁。平時喜棲於泥沙之中。對蝦的攝食量隨著發育階段、水溫、水質條件而變化。適宜水溫在18℃~30℃之間,8℃停止攝食,4℃以下死亡,38℃生活不正常,39℃死亡。耐鹽範圍在15~40‰之間。對蝦經過人工育苗,5月上旬將蝦苗投放蝦池內,需要人工投餵餌料,對蝦7~9月份攝食最旺盛,生長很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可收穫成蝦。成蝦一般身長12至16公分,重量在 25~50克左右。
對蝦在我省沿海各縣均有出產,過去是靠海洋捕撈為主,產量不高。近幾年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沿海各縣利用沿海灘涂,大搞海水養殖對蝦,產量逐年增加。
蝦皮
“灤南毛蝦”俗稱蝦皮,系渤海灣的“土著”,當地產卵、孵化成長。一般一年一死,因生長快、壽命短,故有“生長周期短,資源恢復快”之說。“灤南毛蝦”個體完整,顏色潔白,皮薄肉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人們喜食的廉價大眾化海味,為灤南縣的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毛蝦”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一帶,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每當春秋兩汛,漁民們用張網、架子網定置捕撈。捕來鮮蝦,除少部分銷售當地及加工成蝦油、蝦醬外,大部分用鹽水煮炸、晾曬、去雜、製成乾品。
“灤南毛蝦”無論是用來蒸、炒、煮、褒和涼拌,吃起來都清香雋永,品味兼優。同時,毛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常食毛蝦對肝炎、痔瘡、皮膚瘙癢、腹水、白廯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墨魚
墨魚(當地方言把“墨”字讀mi ),也叫墨斗魚,是烏賊魚的別稱。唐山轄區的灤南、樂亭、丰南等縣(區)沿海均有出產。但從質量上講,數灤南縣沿海南堡、柳贊出產的墨魚為上乘,因其海域是泥底,所產的墨魚肚子裡無沙子,吃起了來不會牙磣,為灤南縣海域特產之一,是人們喜食的一種海鮮。外地人到灤南做客,熱情好客的灤南人會將墨魚做成菜餚讓其品嘗,臨走時主人還會送上幾斤墨魚做為家鄉特有的禮物。
墨魚生活在海水中,為軟體動物,身體橢圓形而扁平,蒼白色,有濃淡不均的墨斑。頭部有一對大眼,口的邊緣有十隻腕足,腕足的內側生有吸盤。墨魚既無強大的攻擊本領,又無撲食的利器,但體內能分泌出墨色液汁,每當遇到敵害時,它能放射出“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黑,以保護自己逃之夭夭。這種“墨汁”含有麻醉劑,能麻醉敵害的嗅覺,常以此方法撲捉小魚蝦充飢。
據沿海耆老講述,墨魚不是真正的“魚”,因為它沒有脊梁骨,它和那些蛤螺一樣,都是軟體的貝類。說墨魚是貝類,為什麼身上不長“殼”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墨魚也有“殼”,因生性好動,背著沉重的外殼,妨礙了它的活動,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把殼藏在了外套膜裡邊,起著支撐軟體的作用。因殼質地疏鬆,不僅不會加重負擔,而且在遊動時增加浮力。把墨魚剖殺之後,便會看到有兩塊潔白的骨頭,這就是原來的外殼,俗稱“墨魚骨”(也稱海兔子骨頭),中醫上稱之為 “烏賊骨”或“海螵蛸”。
墨魚的肉又白又嫩,為海中美味,營養十分豐富。每100克墨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糖類1.4克,還含有鈣、磷、鐵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墨魚渾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古代文獻記載,墨魚肉有養血滋陰、益腎通氣、去瘀止痛的功能。墨魚骨是傳統的止血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烏賊骨,厥陰血分藥也——諸血病皆可治之”。古代有25個海螵蛸的藥方,如今已被用於醫學上,如利用墨魚骨粉直接來治療胃出血、外傷出血。“墨魚汁”被人們作為止血藥,如用於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咯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
當今墨魚吃法很多,如“爆炒墨魚花”、清炒墨魚等都是膾灸人口的美味佳肴。“墨魚燉豬肉”是地地道道的家鄉菜,普遍受到人們的喜食,其特點是“魚有肉香,肉有魚味”。難怪人們說:“墨魚燉豬肉,吃著沒有夠!”
柏各莊大米
柏各莊大米集中產於灤南縣柏各莊、楊嶺、胡各莊等一帶,因產量高、質量好而遠近馳名,為灤南縣土特產品之一。柏各莊大米以顆粒勻淨,富有粘性,糯軟香噴,適口性強,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7.3克,脂肪2.5克,澱粉75克,纖維素0.8克,為人們普遍喜食,堪與天津小站大米所媲美。
柏各莊一帶地處灤河下游,渤海之濱,水源充足,土質肥沃,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適合水稻生長。這裡種水稻已有60多年的歷史。隨著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的提高,水稻生產發展很快,種植面積最高發展到32萬畝,總產量3億多斤,是灤南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每年除滿足當地人民生活需要外,還大量銷給華北、東北、西北等地,使農民增加了收入。
曲身小子玉腰肢
“灤南海米”是海產白絨蝦加工而成,由於這種蝦身、須、肉呈白色,故前人有“曲身小子玉腰肢,二寸銀須一寸肌”之詠。“灤南海米”味微鹹,營養豐富,鮮美可口,多含蛋白質及維生素,深受人民喜食,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禮品,是灤南縣名特產品之一。
“灤南海米”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一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了。每當春秋季節,漁民用張網、架子網定置捕撈,捕來鮮蝦,放入滾開的鹽水鍋中,待水開後,煮成八成熟,迅速撈出,曬乾,放入布袋或細眼網,往牆上摔打,使其皮肉分開,再用簸箕簸掉即可。
“灤南海米”除滿足當地需要外,大部分銷往京、津及東北等地。
東路花生
灤南縣中西部、北部地區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據考證始以明代後期,清末年間開始流向國際市場。因土質沙性、光照充足等自然條件等特點,適宜花生種植。灤南縣花生以個大、果白、皮薄、籽粒飽滿富有光澤而著稱,在國際市場被譽為東路花生。
東路花生可榨油、炒食、煮食,又可做餡、製作花生醬、加工酥糖等食品,其味道可口,營養豐富,為大眾化食品。花生籽粒含脂肪、蛋白質多種營養物質和維生素及少量金屬元素,熱量較高。並有“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化瘀”等醫藥效應。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優質小花生品種,並開始用塑膠地膜復蓋種植,產量有幅度提高,灤南縣為唐山市主要產區之一。所產的東路花生在國際市場頗受歡迎,素有“倴城花生——沒(秕)比的”之歇後語。
適宜魚、蝦、貝、蟹的繁衍生長。人工養殖對蝦麵積已達3867公頃,年產量達萬噸,是中國有名的養蝦大縣。該縣中部為水稻主產區,面積24666公頃,稻穀產量10萬噸,居河北省首位,所產稻米優良,清香適口,富有粘性,該縣的柏各莊鎮、南堡鎮是遠近聞名的“柏各莊大米”的主產地,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西部、北部為花生生產區,面積1.2萬公頃,產量2萬噸。東部為小麥、玉米主產區,年產量分別達到70萬噸、20萬噸。該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000公頃,品種多、質量好。豐富的水草資源,悠久的飼養殖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旅遊資源
曹妃甸港址
曹妃甸是位於灤南縣海域中的一個海島(東北-西南向),地理坐標為北緯38°55′57″,東經118°30′33″。水路南距天津新港38海里,北距秦皇島92海里,距南堡12海里。據歷史記載,公元1889年島上有廟,名曰曹妃甸,往來的人較多。廟有甜水井一口和六丈燈樓一座,廟的東西兩側有漁鋪,距今僅90年左右。曹妃甸具有優良的建港條件,2003年建港工程已經啟動,被列入唐山市“四大興市工程”和河北省重點工程。建成後,必將對灤南縣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李營村
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是一個有204戶,715口人,42名黨員,1420畝耕地的農業村。自改革開放以來,該村在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的帶領下,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走出了一條傳統種植—冷棚蔬菜—溫室大棚—生態棚菜之路。李營村是省級宣傳文化示範村、省級文明生態村、省級民主法制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先後獲得中央、省、市、縣各類榮譽稱號50多項。黨支部書記李志剛連選連任24年,先後榮獲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市十大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全國勞動模範等60多個榮譽稱號。
胡各莊鎮
餵豬用上中草藥,數九隆冬鮮桃掛滿枝頭,科技示範新品種走入尋常百姓家,新、奇、特的農業產品,展現出了各家莊鎮超前的現代農業的魅力。
養豬用上中草藥
用中草藥養豬的優點:豬肉口感極好,用手拿著吃都不沾油,經過專門機構的鑑定,脂肪、膽固醇含量少,亞油酸含量很高,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人可放心吃。該種豬肉註冊了“草真香”商標。
棚桃技術創新多
由胡各莊鎮南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張志剛發明的溫室桃樹短休眠、無休眠促早熟技術可以“隨意控制”鮮桃的成熟期。
南唐種植合作社為該社生產的鮮桃註冊了“燕雪”商標,大棚桃以成熟早、味鮮美揚名全國。
葡萄園裡品種新
這個集觀光、採摘、休閒為一體的採摘示範園區主要以葡萄種植為主,並成為兩所新品種研究、實驗、示範、推廣基地。該園種植了愛神玫瑰、月光無核、瑞都香玉等31個精品葡萄種類,其中26個品種系北京農林科學院果樹所等農業科研機構研製的最新品種。
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
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位於潘家戴莊村南,東距縣城6.5公里,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簡況
灤南縣古墓群遺址 |
灤南縣甜井莊村遼代墓群 |
灤南縣 段莊村 元代 墓群 |
灤南縣龍落灣村漢代遺址 |
灤南縣周夏莊村漢代遺址 |
灤南縣小坡子村漢代遺址 |
行業介紹
灤南縣工業以造紙、原鹽、建材、冶金、化工、軋鋼、飼料等行業為主導,形成了一批名牌產品和規模企業。其中產品多次榮獲國內、國際質量大獎。該縣已初步形成軋鋼、線頭棉加工、要材加工、拆車等10大骨幹行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信便利。灤南縣處在唐山開放區腹地,北依京山鐵路,南臨渤海,東望秦皇島,西近天津,與京唐港、秦皇港、天津港毗鄰,直達京唐港的坨王鐵路縱貫縣境南北,千餘公里的公路連通各鎮、鄉、村。自建的兩座漁港碼頭增開了海上通道。在開通了860000門程控電話及行動電話的基礎上,萬程控電話即將投入使用,實現了國際、國內直撥。幾年來,灤南縣投資3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全縣投資環境明顯改觀。灤南縣屬京津唐電網供電,境內高低壓輸電線路1000萬米,輸變電能力在京津唐電網所轄各縣中,居第3位。
商業
縣城建成灤南縣百貨大樓、供銷商場、供銷大廈和2009年建成的金貿商廈等大型綜合商場,年交易額億元以上。依託區域特色經濟,建成姚王莊蔬菜批發市場、柏各莊水產品市場、嘴東漁港水產品市場、宋道口鋼鍬市場、長凝鎮溫莊再生棉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特色鮮明,交易興旺。2008年,全縣市場商品交易額達200億元。
外貿出口不斷增長,對外合作日益擴大。灤南縣瞄準國際市場,各極發展外向型經濟。2008年,出口商品收購值達到150億元。
隨著“三年大變樣”這一藍圖的實施,灤南商業新的篇章正在掀開,百貨大樓拆遷,供銷商場改擴建,一大批商住樓正在新建。
政策
灤南縣政府最新政策新聞: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2010年4月23日,我縣在灤南賓館禮堂隆重召開“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出席和參加動員會議的有: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鎮、街道辦黨政正職,縣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百日攻堅工作隊成員,重點城建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城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各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會議還邀請到市有關單位領導和路南區的相關同志出席和參加會議。會議由縣長蔡洪魁主持。會上,副縣長張雲江宣讀了《灤南縣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觀看了路南區拆遷改造專題片;分包攻堅任務的縣領導代表,城中村幹部、涉拆戶代表,公安局代表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市紀委副書記鄭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秀平對我縣拆遷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縣委書記張國棟作了重要講話。根據《灤南縣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安排,我縣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從4月23日開始,至7月31日結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4月23日至5月15日,主要完成拆遷攻堅、綠化攻堅、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規劃攻堅、城建項目攻堅五項攻堅任務。第二階段從5月16日至6月15日,第三階段從6月16日至7月15日,第四階段從7月16日至7月31日。
縣委書記張國棟在講話中強調,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推進三年大變樣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二要突出重點,統籌推進,迅速掀起三年大變樣新高潮,三要加強領導,嚴密組織,堅決打贏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戰。縣長蔡洪魁在主持會議時要求,全縣上下必須以超常規的理念認識百日攻堅,以超常規的措施推進百日攻堅,以超常規的作風投入百日攻堅,確保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