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縣[邢台市轄縣]

廣宗縣[邢台市轄縣]
廣宗縣[邢台市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宗縣,隸屬於邢台市,位於河北省黑龍港流域,地處古黃河、漳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南北狹長,海拔29-35米,面積513平方公里,人口27.7萬人,轄1鎮7鄉、213個村。縣城廣宗鎮,西距邢台市人民政府52公里,西北毗連平鄉、巨鹿兩縣,東與威縣交界,距山東省濟南市158公里。邢黃鐵路過境建站 廣宗縣歷史悠久,西周為邢國故土,秦代屬巨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於此,西漢置廣宗國,東漢設廣宗縣,隋代改為宗城縣,元代析置為廣宗縣,屬順德府,保存有完整的明代縣衙官署正堂和中外聞名的沙丘平台遺址。廣宗縣是燕趙慷慨悲歌的誕生地,也是“中國梅花拳之鄉”,民間藝術品種類多而精,太平道樂是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18中國邢台·綠色太行國際公路腳踏車賽將途徑廣宗縣。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西漢時期封劉如意為廣宗王,取“推廣宗子之意。”東漢章帝置廣宗縣取“以廣先帝基業”之意。廣宗之名由此而來。

廣宗縣《禹貢》屬冀州,西周屬邢國,秦代屬巨鹿郡。西漢為堂陽縣地,屬巨鹿郡,元始二年(公元2年),封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而析堂陽縣地建廣宗國,《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誌》),七年後國除。東漢時漢章帝“以廣先帝基業”之意析堂陽縣置廣宗縣,仍屬巨鹿郡。後趙石勒於此設建興郡,北魏時期改為廣宗郡。隋代時期更名宗城縣,金代時期更名洺水縣,元憲宗二年(1252年)分洺水縣民戶之半於武道鎮置司總管,憲宗五年(公1255 年)置為廣宗縣,屬順德府,明清因之。舊志說此地“北連巨鹿,南接曲安,沙丘峙其左,漳水繞其右,岡阜相屬,林木郁然。趙陲重地,以控齊魯。”

建置沿革

《禹貢》屬冀州,商代帝辛於此建沙丘行宮。

西周屬邢國故土。春秋末期屬晉。戰國時期屬趙國,有沙丘宮,為趙武靈王所居。

秦代屬鉅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於此。

西漢為堂陽縣地,屬巨鹿郡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封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而建廣宗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

七年後(公元8年)國除,仍屬堂陽縣地。

東漢章帝“以廣先帝基業”之意析堂陽縣地置廣宗縣,仍屬巨鹿郡。

晉大興二年(319年)後趙於廣宗縣設建興郡;

太和二十一年(497)設定廣宗郡,廣宗縣屬之。

北齊天保七年(556)廢除廣宗郡。

隋仁壽元年(601年),為避煬帝名諱,廣宗縣改名為宗城縣,屬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宗州,宗城縣屬之。

唐武德九年,廢宗州,宗城縣更隸貝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貝州改為清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復為貝州,廣宗縣均屬之。

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溫父名誠之諱改宗城為廣宗縣,更隸魏州。

五代後唐,改廣宗縣為宗城縣,屬貝州。

五代後周,宗城縣改隸大名府。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縣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鎮(即今威縣城東邵固)

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為避諱改宗城縣為洺水縣,屬洺州。

至元初,洺水縣徙治於今河北省威縣城,仍屬洺州。

元定宗二年(1247年)以洺水縣遙隸威州(其時威州治井陘縣)

元憲宗二年(1252年)割洺水縣一半民戶(約四千五百戶)於武道鎮置司總管。

元憲宗五年(1255 年),以武道鎮(即今廣宗縣治)置廣宗縣,屬邢州。

元中統三年(1262年),邢州升順德府,廣宗縣屬順德府。

元至元二年(1265年),廣宗縣省入平鄉縣,後復置,屬順徳路。

明朝廣宗縣屬京師順德府九縣之一。

清代廣宗縣屬直隸省順德府九縣之一。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順德府,廣宗改隸大名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改隸河北省。

1936年,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1937年10月,日本占領廣宗,先後在邢台成立冀南道,順德道,廣宗縣屬之。

1938年,中共領導成立廣宗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廣宗縣屬中共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廣宗縣屬冀南區四專區。

1949年8月1日,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廣宗縣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

1958年,廣宗、平鄉、南和、任縣、巨鹿五縣合併為巨鹿縣。

1961年,析巨鹿縣復置廣宗縣,各縣歸還。

1970年,邢台專區改為邢台地區,仍轄廣宗。

1993年,邢台地市合併,廣宗縣仍屬邢台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廣宗縣轄1鎮、7鄉、1區、213個行政村, 分別是:廣宗鎮、大平台鄉、件只鄉、核桃園鄉、馮家寨鄉、東召鄉、北塘疃鄉、葫蘆鄉、經濟開發區。

鄉鎮面積所轄村莊數量
廣宗鎮52平方千米35
葫蘆鄉45平方千米23
大平台鄉62平方千米33
件只鄉46平方千米17
核桃園鄉74平方千米27
東召鄉37平方千米17
北塘疃鄉105平方千米33
馮家寨鄉87平方千米28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廣宗縣共有54734戶,總人口2450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37人,占4%;有漢族、滿族、回族、藏族、朝鮮族、黎族6個民族;少數民族80人,占0.0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宗縣位於北緯37°29′ - 36°8′,東經115°28′ - 115°1′。境域南北長50.9公里,東西寬17.3公里,縣域面積503平方公里。北依南宮,南望丘縣,東與威縣毗鄰,西與平鄉交界,西北與巨鹿接壤。

氣候

廣宗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風沙較多。年平均氣溫12.9℃,一月平均氣溫-3.6℃,四月平均氣溫15.1℃。七月平均氣溫26.3℃,十月平均氣溫13.7℃。極端最低氣溫-19.1℃,極端最高氣溫42.2℃。≧0°積溫4916℃。≧10°積溫4472℃。年平均降水量513.3毫米,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年日照2360小時。初霜始於十月下旬,晚霜終於三月中下旬,無霜期220天。

水文

截至2011年,廣宗縣境內有老漳河、西沙河兩條天然河流,34條灌渠和77條支渠,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達4.5萬立方米。

土壤

廣宗縣境內土壤經長期耕墾,熟化程度較高。北部為輕壤潮土。中部和南部為輕壤質輕度鹽化潮土和中度鹽化潮土。老漳河以東有少部分粘質潮土。土壤母質為沖積黃土,土層深厚,自然肥力低,有機質含量不足1%。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廣宗縣宜林沙荒及次耕地10萬畝,有林地面積25萬畝,林木覆蓋率32%。

礦產資源

2009年,發現廣宗縣境內地下1200—2000米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總儲量約為35億噸,大體相當於中國一年的煤炭開採量,屬大型優質儲備資源。該區-2000m以上煤炭預測儲量約為35億噸,其中,-1200m~-1500m資源量約為8億噸,勘查區大部分位於廣宗縣境內,區內煤層埋藏較深,含煤地層厚度為190m~230m,含煤17層,煤層總厚17.88m,可採煤層(2、5、7、8、9號煤)厚13.20m。可採煤層為低~中灰、低~中高硫、中高~高揮發份、低磷、中~特高熱值的氣煤、氣肥煤及1/3焦煤。

交通

從廣宗縣到邢台市區車程僅半小時,到石家莊、濟南、鄭州國際機場,車程1.5至3小時,處於大廣高速和青銀高速交匯處;邢臨高速橫穿縣境,東與山東濟南、青島相接,西與山西臨汾相連,將京九、京廣鐵路及京廣高鐵等交通大動脈連成了密密匝匝的網路。建設中的邯邢黃鐵路縱穿南北,並設有兩座車站,將黃驊港這條水路交通樞紐與廣宗緊密連線。

經濟

綜述

2011年,廣宗縣生產總值完成26億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遞增12%,人均生產總值9260元,實現了翻番;全部財政收入完成7563萬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遞增2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80元,比“十五”末增加995元,年均遞增7.2%;全社會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完成24億元、14.5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3.7倍和10倍,年均遞增31%、58%,“十一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1億元,是“十五”時期的6倍。

第一產業

截至2011年,廣宗縣蔬菜大棚達到5000個,肉鴨月出欄50多萬隻,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8%。實施了聯村供水、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完成了二、三批93個村的扶貧工作,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連片開發示範基地縣和產業化扶貧示範縣。

截至2013年,廣宗縣蔬菜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肉鴨等養殖專業村達到80個,畜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的比重超過40%。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0家,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6.5%。

第二產業

2010年,廣宗縣工業增加值完成8.4億元,占GDP的比重32%,比“十五”末提高了3.5個百分點;規模企業達到27家,完成工業增加值2.6億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遞增12%。湧現出了賀森化工、路寶集團、國繁車業三家省級名牌商標;外貿出口企業達到38家,完成出口額5549萬美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全縣民營企業個數達到6500家,比“十五”末增加了2600家。全縣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棉花加工、腳踏車兩大傳統產業不斷改造升級,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兩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實現,特別是對電鍍企業進行了全面治理,推動了電鍍行業健康發展。

截至2011年,廣宗縣累計投資2億多元,完成了四縱五橫路網和行政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孵化園、污水處理廠、110千伏變電站等配套設施,競爭力和承載力明顯增強。規劃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工業聚集區,入駐企業78家,建成投產51家,投資超億元企業8家。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4億元,年均增長17%。全縣各項存款餘額達23億元,新增存貸比36.5%。

文化

廣宗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太平道樂、柳編等三項,省級有傳統紡織技藝、黃巾鼓等六項。其中梅花拳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宗太平道樂被稱為中國音樂史的"活化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以太平道樂和黃巾鼓等為代表的道教文化也是廣宗文化的一朵奇葩。廣宗即《史記》所說的"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之地,也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旅遊資源豐富。

非遺名錄

廣宗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太平道樂、柳編等三項,省級有傳統紡織技藝、黃巾鼓等六項。

黃巾鼓

廣宗縣黃巾鼓,源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黃巾起義以打醮聚眾,以擊鼓助威,黃巾鼓作為戰場助威鼓便應時而生,用於戰場助威的黃巾鼓演奏,鼓聲撼天動地,很烘托戰場助威的濃烈氣氛,故其又叫太平戰鼓。

手工木镟

廣宗手工木镟技藝源於明代,世代相傳,在手工業為主的過去,幾度輝煌。手工木镟技藝是民間傳統手工藝術,該技術歷史悠久,其特點是以木為基材,以中心軸線為基礎,將原材料通過鏇削加工,製成形狀不一的生產、生活用品及工藝品,廣泛套用於社會的眾多領域。

柳編

廣宗縣柳編技藝源於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要特點是用柳條編製成家用器具、工藝品等。柳條砍下後趁濕捋去皮,在陰涼處放置幾天,具有柔韌性以後方能編制各種製品。柳編對濕度要求很嚴,一般情況下,需要到地窯中完成製作。

太平道樂

太平道樂也稱太平古樂,淵源於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太平道徒起義,因起義者以黃巾裹頭作標識,史稱黃巾起義。廣宗是黃巾起義的發源地、太平道樂的發祥地。起義失敗了,太平道樂的遺風流韻在廣宗民間經歷了1800多年的薪火相傳,卻較完整地傳承下來,2008年,“廣宗太平道樂”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梅花拳

梅花拳在廣宗的傳播是清康熙末年,梅花拳第三代宗師鄒宏義從徐州來到廣宗縣前魏村傳拳。梅花拳的組織形式分文場和武場,文場領導武場。梅花拳的武場弟子占梅拳演練者的多數,主要是通過武功鍛鍊體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擰拳和器械。演練梅花拳時,往往配以打擊樂渲染氣氛,打擊樂器有牛皮戰鼓、鑼、鈸、鐃、鑔,鼓樂鏗鏘有力,使人精神抖擻。

跑竹馬

跑竹馬來自民間,發源於隋唐時期的古戰場——廣宗縣北塘疃鄉後舊店村(據《廣宗縣誌》),已世代相傳了十七世,其傳承方式分師傳和家傳兩種。竹馬在發展演變過程中,融入了民間舞蹈、武術、雜技等多種技藝,已形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的獨特形式。在冀南平原上是一種稀有的文娛活動方式。

文保單位

序號名稱年代等級
1沙丘平台遺址商一秦省級
2廣宗官署正堂明代省級
3青龍寺遺址宋代市級
4崔恭墓明代市級
5景廷賓墓清代市級
6碧虛觀碑元代市級
7李永吉墓清代市級

沙丘文化

沙丘文化是邢台中南部廣宗縣及其附近一帶的地域文化,以慷慨尚武、重義輕利為特點,代表人物有黃巾三雄張角、張寶、張梁,巨鹿大戰的項羽,梅花拳宗師鄒洪義、張從富,義和團領袖趙三多、景廷賓等。代表事跡有沙丘之謀、黃巾起義、義和團運動、銅馬軍起義、冀南暴動等、巨鹿大戰、界橋之戰、洺水之戰、巨鹿賈莊之戰等。更兼有商紂王荒淫於沙丘,秦始皇病逝於此,趙武靈王餓死於此、衛靈公卜葬於此而成為聞名華夏。廣宗縣商周屬邢國,秦漢為巨鹿,隋唐以來為邢州(順德府)之地,位於古黃河沖積的沙丘之地,自古人民慷慨尚武,是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起源地,《史記》記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這裡是尚武之地、慷慨之鄉,中國梅花拳之鄉。

教育

自2014年金秋始,邢台市廣宗縣開始實施免費高中教育,選擇了將九年義務教育擴展至 12年免費教育。免除高中階段學生學費及住宿費,高中學校所需辦學經費由縣財政劃撥,自此,廣宗縣也成為邢台市首批高中免費教育縣。

廣宗中學

廣宗中學始建於1951年。是廣宗縣唯一一所省屬重點中學。學校占地面積近百畝,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廣宗中學擁有全縣一流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01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中學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8人,中學一級教師30人,省級名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在校生人數近1500人,有28個教學班。現有教學樓兩棟,擁有電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錄影機、VCD、投影儀,多媒體教學系統,運用於教育教學各個環節。

廣宗二中

廣宗縣第二中學是廣宗縣辦學規模最大的重點初級中學,創辦於1992年10月,學校位於興廣南路,交通便利,環境優雅,占地面積3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生2100多人,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98人,高級教師23人,中級教師66人。專任教師全部為本科學歷,達標率100%。廣宗縣第二中學以“敬業修德 自強不息”為校訓,形成“文明嚴謹,勤奮創新”的校風,先後被評為河北省綠色學校、河北省教代會先進單位、河北省網路教育與績效實驗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邢台市文明單位、邢台市標準化學校、邢台市校園文化示範學校、邢台市平安和諧校園、邢台市教研教改先進學校等30多項榮譽稱號。

旅遊

廣宗縣名勝古蹟眾多,有聞名中外的沙丘平台遺址,有三座縣城遺址,有隋、明、清代名人墓,如明代吏書尚書崔恭墓,古建築有明代縣衙官署正堂,清代的景廷賓故居和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故里等歷史古蹟。廣宗縣是殷商五帝之都,廣宗縣還是“河北省梅花拳之鄉”,源於黃巾起義並薪火相傳的太平古樂是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宗民間藝術品類多而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沙丘平台

沙丘平台遺址 沙丘平台遺址

在邢台市廣宗縣大平台村南,有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據史書記載,這就是有名的沙丘宮平台遺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宗縣誌》說:廣宗全境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於此。

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困龍之地”。

商周時這裡屬邢國之地,祖乙曾遷都於邢。商紂王在邢國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台,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邢侯因忠諫被誅。

西周時期沙丘屬邢國,邢滅屬衛,衛靈公因占卜墓地而葬於沙丘。

沙丘後為趙國屬地,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后,居住在沙丘宮。他的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作亂,兵敗,逃到趙主父所住的沙丘宮。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並將趙武靈王餓死於沙丘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患病。七月丙寅,行至沙丘,在沙丘宮的平台病死。他的小兒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互相勾結,詐稱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並令真正受始皇遺詔為太子的長公子扶蘇自殺。

秦漢以來,沙丘宮遺址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來此訪古探幽,留下不少詩文。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一首七律《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詩云:

閒來憑弔數春秋,閱盡滄桑土一抔。

本籍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

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

唯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丘!

官署正堂

邢台一帶素有“順德府好城牆,廣宗縣好大堂,巨鹿南和好牌坊”之說,現在邢台市廣宗縣尚存明代縣衙建築主體廣宗官署正堂,又稱廣宗縣衙、廣宗大堂等,據廣宗縣誌記載,廣宗官署正堂曾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中軸線的主體建築有照壁、鐘鼓樓、儀門、大堂、二堂等。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傳說秦始皇在此停過靈,該大堂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好的縣衙正堂。

張果老墓

唐代仙翁張果老,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隱於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並賜封邢州仙翁山為其道場,詔建棲霞觀。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仙逝後“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後被葬在其家鄉廣宗張固寨村,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廣宗縣特產有薄餅 、酥魚、手擀雜麵、醬豬蹄 、豆包粘 、肉鍋 、薄餅丸子湯等。

著名人物

“千里一聖,百里一賢;地靈所鍾,人傑為先。”這是清代康熙年《廣宗縣誌》人物列傳中的開篇語。被列入縣誌的鄉賢、孝義等人物近百人,如北魏的潘永基、北齊的潘樂,唐代的潘好禮,宋代的范質,元代的萬安,明代的崔恭、撖大經,清代的張自修、呂元聲等人。

范質

范質(911—964),字文素,順德府廣宗賀營鄉范家營(今屬威縣)人。范質是宋代名相,自幼好學,九歲能文,十三歲誦五經,博學多聞。後唐長興四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後周太祖郭威自鄴起兵入京,范質為避戰禍,藏匿民間,後來被找到,時值嚴冬,郭威脫下外袍給范質披上。封范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周顯德四年,范質上書朝廷,建議重修法令,編定後周的《顯德刑律統類》。北宋時任宰相。乾德初年負責郊祭程式儀式,定南郊行禮圖,從此宋朝禮儀俱備。范自身廉潔從不受四方饋送,自己前後所得奉祿、賞賜也多送給孤遺。范質作詩八百言,諄諄教誨,時人傳誦。

崔恭

崔恭(1409—1479), 順德府廣宗縣(今邢台廣宗崔南蘇)人,字克讓,正統進士。授戶部主事,歷萊州知府、湖廣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官至吏部尚書,後參贊機務。其事跡見於各種文獻記載,如《明實錄》《明史》等官修史書,以及《天順日錄》《國朝列卿記》《獲園雜記》等,僅《國朝列卿記》一書就記載有1700多言。而方誌中記載更多,如明萬曆版《順德府志》《廣宗縣誌》,清康熙版《順德府志》《廣宗縣誌》乾隆《萊州府志》雍正《山東通志》光緒《重修江西通志》明正德版《松江府志》等幾十種。

郭女王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三國時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后,安平廣宗(今邢台廣宗縣件只村)人。有智數,性儉約,魏文帝曹丕的夫人,郭氏少年時父母雙亡,喪亂流離,29歲時被比她小3歲的曹丕納為妾,深得寵遇,後來曹丕即位魏王,冊封郭氏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為貴嬪,位次皇后。黃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許昌立她為後。郭女王做了四年的皇后,後曹丕病篤駕崩,由太子曹叡繼位,郭女王成為皇太后。八年後逝世,謚曰“文德皇后”,葬於魏文帝首陽陵西側。

潘永基

潘永基(約482—538),字紹業,長樂廣宗(今河北廣宗侯寨村)人,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永基性情通達直率,輕財好施。初任冀州鎮法曹行參軍,遷威烈將軍,楊州曲陽戍主,轉陝西硤石戍主,治陳留、南渠二郡事。累遷虎賁中郎將、前將軍。不久又出京擔任地方官,以平北將軍身份為冀州防城督、長樂太守。

孟康

孟康,字公休,安平廣宗(今邢台市廣宗縣)人,為三國曹魏時著名學者,精通地理、天文、國小。黃國中為散騎侍郎,正始中出為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嘉平末徙渤海太守,入為中書令,轉中書監,封廣陵亭侯。有《漢書音義》若干卷,《老子注》二卷。

其他人物

張果老,邢州廣宗(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號通玄,八仙之一,唐朝武則天、玄宗時著名道士,傳說喜倒騎毛驢。

潘好禮,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侯寨人,明經出身,累遷至上蔡令,升任監察御史,官至豫州刺史。

鄭元善(1799—1878),字型仁,號松峰,廣宗油堡村人。清道光五年(1825)中舉人,二十一年(1841)中進士,官至河南巡撫。

景廷賓(1861~1902年),號尚卿,直隸(河北)廣宗縣東召村人,清末義和團運動後的農民起義領袖,“掃清滅洋”起義軍龍團大元帥。

祝壽臣(1954~),河北廣宗人,現任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曾任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新聞中心副主任,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兩會”新聞中心、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聞中心副主任和十八大新聞中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