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北省唐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位於東徑114o77'至115o03',北緯38o37'至39o09'之間,總面積1417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2004年)。全縣轄20個鄉鎮,345個行政村,其中山地丘陵占總面積82%;縣政府駐仁厚鎮光明路。郵編:072350。代碼:130627。區號:0312。拼音:TangXian。唐河、通天河由西向東南縱貫全境,匯入華北明珠—西大洋水庫。全縣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唐縣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主要礦產有磁鐵礦、金礦、銀礦、石英礦、花崗岩、輝綠岩、金紅石、鉀長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雲石、矽線石、大理石、雲母、礦泉水等30多個品種。
唐縣概況
唐縣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西部,東距保定市50公里。總面積1417平方公里。東與順平縣、望都縣毗鄰,西與曲陽縣、阜平縣相連,南與定州市相接,北與淶源縣交界,107國道從該縣境內南端穿過。境內西北部屬中山丘陵區,東南部為平原地帶,總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峰54座,海拔高度在73.4米—1898米。主要河流有唐河、通天河。屬北溫帶季風氣候,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4.5℃。唐縣因堯帝封侯於此而得名,漢置縣。1958年12月20日,望都縣和清苑縣部分地區併入唐縣,縣政府遷往原望都城關。1962年3月,復置望都縣,唐縣單立,縣政府遷回仁厚鎮至今。唐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是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邊區司令部所在地。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均在此工作、戰鬥並以身殉職,境內現在有晉察冀烈士陵園,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白求恩逝世革命紀念地。
唐縣有20個鄉鎮,345個行政村,總人口526468人,共有23個民族。
唐縣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石英石、花崗岩、大理石、金、鐵等17種。林果產品主要有紅棗、柿子、核桃、蘋果等,其中紅棗因個大、肉厚連續兩年獲河北省紅棗質量第一名。
歷史沿革
公元前2360年,帝堯放勛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亦稱唐,在今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春秋時期,屬燕地、中山地。
西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2年)置縣,因古為唐侯國得名唐縣。屬冀州刺史部中山國所轄。西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國為中山郡,唐縣屬之。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唐縣為和親縣。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名唐縣,仍屬冀州中山國所轄。
魏晉因之。
北齊撤消唐縣併入安喜縣(今定州城東南)。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唐縣,屬定州博陵郡。
唐代屬河北道定州。
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改唐縣為中山縣。後唐同光初復為唐縣。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唐縣為博陵縣。後漢初復名唐縣。
宋屬河北西路中山府。
金屬河北西路定州所轄。
元代改屬保定路。
明代隸屬京師省保定府。
清初仍屬保定府所轄。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府級建置,唐縣屬直隸省范陽觀察使所轄。民國三年(1914年)范陽道改稱保定道轄唐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唐縣屬晉察冀北嶽區五專區所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唐縣屬五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屬察哈爾省易水專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唐縣屬保定專區。1970年屬保定地區。
1956年因縣城內地域狹窄,將縣政府遷至舊城東北600米處今址。
1958年7月,撤消望都縣併入唐縣,仍稱唐縣,縣城遷至望都城。
1962年復置望都縣,唐縣人民委員會遷回原址。
1964年後,縣政府所屬大部機關單位陸續遷出舊城,建成今縣城之向陽街、光明路、唐堯路、國防路、農機路等。
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仁厚鎮曾改稱“東風大隊”。
1984年復稱唐縣城內。其城關改稱仁厚鎮人民政府。
1990年底,舊城內除城內村民委員會居民處,僅存縣水利局、工商局、稅務局、鄉鎮企業局、第一建築公司、唐縣師範學校、縣直第一國小和部分家屬居民,其他縣直機關均遷出舊城於新城區定居。
1994年唐縣屬保定市至今未變。
轄區
截止2007年,唐縣轄7個鎮:仁厚鎮、王京鎮、高昌鎮、北羅鎮、白合鎮、軍城鎮、川里鎮。13個鄉:長古城鄉、都亭鄉、南店頭鄉、北店頭鄉、羅莊鄉、雹水鄉、大洋鄉、迷城鄉、齊家佐鄉、羊角鄉、石門鄉、黃石口鄉、倒馬關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上半年,唐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10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3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3.86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1.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94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7.6%。
第一產業
2013年上半年,唐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1.25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4.2%。其中:農業完成總產值5.85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下降1.7%;林業總產值完成0.37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22.4%;畜牧業總產值完成4.72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1%;漁業總產值完成0.11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4.8%。
第二產業
2013年上半年,唐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5.87%。2013年,唐縣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利稅4413萬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下降13.99%,企業效益呈下滑趨勢。從分行業看,2013年上半年,在全縣13個行業中有6個行業的利稅實現了同比增長,有7個行業利稅同比下降。增長的行業分別是橡膠和塑膠製品業,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70.48%,皮革、皮毛、羽毛及其製品業,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25.5%。下降的分別是非金屬礦採選業,比2012年同時期下降126.49%,農副食品加工業,比2012年同時期下降47.3%,紡織業,比2012年同時期下降19.45%。2013年上半年,唐縣建築業總產值完成28.97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4%。
第三產業
2013年上半年,唐縣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5.2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30.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主要是億元以上大項目帶動,2013年上半年億元以上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22億元,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76.6%,其中:唐縣潤恆糧油糧食倉儲物流2013年上半年完成投資2.9億元,黃岩荒山開發上半年完成投資2億元,兩大項目共完成投資4.9億元,帶動全縣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1.2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3.9%,其中:(1)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0.98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8.3%。(2)限下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0.23億元,比2012年同時期同比增長13.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唐縣位於河北中部、保定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8′-115°03′,北緯38°38′-39°10′。北倚巍巍太行山,南臨華北大平原,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地帶,在“大北京”經濟圈輻射之內。縣城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莊100公里,距保定60公里。總面積1417平方公里。東與順平縣、望都縣毗鄰,西與曲陽縣、阜平縣相連,南與定州市相接,北與淶源縣交界。
地形
唐縣境內西北部屬中山丘陵區,東南部為平原地帶,總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峰54座,海拔高度在73.4米-1898米。唐縣全境呈不規則長條狀。西北高,東南低,坡度緩降,海拔在52-1869.8米之間。82%是山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地貌俱全。
氣候
唐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2.2℃,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4.5℃,無霜期195天,常年降水量539.2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唐縣主要礦產有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石英砂岩、鐵礦、高嶺土、石英岩、花崗岩、輝綠岩、金礦等十七種,且儲量較大、品位較高、較易開採,其中水泥用石灰岩儲量1.146億噸,遠景資源量巨大,品位較高,易開採;鐵礦累計查明資源量2621萬噸,水泥配料石石砂岩累計查明資源量1247萬噸。
水能資源
2007年,唐縣可利用水能資源為3.6萬千瓦。唐河、通天河由西北向東南縱貫全境,有8處可建水電站。唐河境內長度為32公里,最大流量為557.3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人口
2007年,唐縣全縣總戶數14.88萬戶,總人口54.67萬(其中山區鄉鎮11個,山區村220個,山區人口25萬),農業人口50萬,農業勞動力達27.66萬人。
民族
唐縣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壯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黎族、納西族、維吾爾族、傈僳族、土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
城鄉建設
綠色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唐縣是河北省食用菌之鄉,圍繞這一特色產業,2007年4月,該縣起草了《杏鮑菇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和《白靈茹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兩項省級地方標準。標準詳細規定了杏鮑菇和白靈菇無公害生產的產地環境、栽培期、菌種製備、栽培生產、採收、加工等技術要求。通過標準化種植,蘑菇品質明顯提高,而且實現了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金針菇和糠醛渣廢料種植平菇、平菇廢料種植雞腿菇等種植模式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農村秸稈亂堆亂放及燃燒污染環境的問題,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唐縣綠色無公害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發展到15個鄉鎮、5萬農戶,總面積達到1.3萬畝,總產量5.8萬噸,總產值2.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唐縣有在冊幼稚園86所,學前班147個,在冊幼稚園中,公辦幼稚園共68所,其中縣城1所、農村67所;註冊民辦幼稚園共18所,其中縣城9所、農村9所。全縣適齡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3.86%。在職幼稚園教師567人(其中在編70人、自聘497人),學歷合格率85%,幼教專業畢業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9.5%。2012年,唐縣有學籍註冊國小256所,其中完全國小(1-6年級全)165所,不完全國小(1-6年級不全,含教學點)91個。民辦國小2所(六一國小、宏旺少林文武國小),國小在校生總數46550人。國小階段入學率及鞏固率均達100%。
2012年,唐縣有學籍註冊國中32所,其中縣城國中4所(含民辦1所,即啟明中學),鄉鎮國中28所,國中在校生總數17568人,國中階段入學率為100%,鞏固率達93.7%。
2012年,唐縣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數8996人。職業高中1所,實際在校生數747人,在校註冊生數3501人。衛生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82人。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12579人,高中階段入學率為74.1%。
2012年,唐縣特教學校1所,在校殘疾學生31人。在鄉鎮隨班就讀殘疾學生111人。
文化
截止2007年,唐縣城內有文化廣場一處、宣傳文化中心一座、紀念館一座、新華書店一座、文化館一座、電影院一座,圖書館藏書2.4萬冊。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各一座。城區有線電視入戶9000戶,農村有線電視入戶1500戶。衛生
截止2007年,唐縣城區內有醫院7所、疾病控制中心1所,其中縣直醫院3所(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私營醫院4所(康定醫院、南環醫院、明仁醫院、復康醫院),總床位507個。其中,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均為二甲醫院。中心衛生院6所,鄉鎮衛生院14所,全縣村級醫療衛生機構660個,其中村辦衛生所508個,個體診所152個。衛生系統專業技術人員667人,其中正高職1人,副高職32人,中職237人,初職397人。交通運輸
公路
2007年,唐縣有公路187條,總長度765.34公里。其中,107國道全長1.75公里,為一級路;保淶線、保阜線、寶平線、蠡野線等省道4條,全長136.35公里,已全部擴寬改造為二級路;唐王線、軍白線縣道2條,全長44公里;水庫專線、白求恩紀念館等專線7條,共21.5公里;專用:王京軍營、青虛山、水庫、王京糧庫、西勝溝、西大洋水庫會議中心;鄉道:26條,共245.31公里;村道:139條,共316.43公里。文化旅遊
旅遊資源除西勝溝外,還有兩萬多畝原始森林的古北嶽恆山——大茂山;有青虛山、仙鶴峪、秀水峪、大石峪,還有沿唐河的百里畫廊、唐堯文化園、明代古長城倒馬關等。以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晉察冀烈士陵園、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白求恩逝世紀念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學校舊址為龍頭景點,開展紅色旅遊;以大茂山原始森林公園、青虛山道教名山、西勝溝峽谷龍潭組成遊人生態觀光、綠色健身、休閒養生的自然風光游。參考線路
一日游線路:
線路一:遊覽峽谷龍潭西勝溝,觀看我國北方最大的岩溶峰林奇觀。參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線路二:遊覽華北道教聖地青虛山,領略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化。
兩日游線路:
線路一:d1游西勝溝景區,晚上住西勝溝村“農家樂”旅館,d2游青虛山景區。
線路二:d1游倒馬關、晉察冀烈士陵園,晚上住大茂山林場招待所,d2第二天游古北嶽恆山——大茂山。
線路三:d1紅色之旅(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晉察冀烈士陵園、白求恩逝世紀念地),晚上住西勝溝村“農家樂”旅館。d2游西勝溝。
線路四:d1游西勝溝,晚上到達大茂山林場招待所,d2游大茂山
西勝溝風景區
西勝溝風景區位於唐縣城北38公里處,是一條7公里的峽谷,峽谷內飛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常流,九處秀麗的龍潭巧點其中。峽谷怪石嶙峋,狼牙交錯,陡峭的懸崖上到處是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滿溝的杜鵑、海棠和葛藤、灌木,構成一派南國風光。到西勝溝旅遊,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左右山崖上的斬龍劍和自來碑。進入山門,龍潭首先映入眼帘,一泓碧水清澈見底。魚蝦、水草相映成趣。前行不遠,綠蔭深處是幽靜的龍泉山莊。往裡有一條千米深谷,兩側峭壁似刀劈,長滿了石花、石筍和石乳。再往裡是二龍潭,這裡峭壁交錯倒垂,活象數十米深的洞穴,兩股水形成二龍飛瀑從十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轟鳴著流入右側能容納三、四十人的大半洞。鍾乳倒掛,淋水成線。撩幾掌水,吸幾口涼氣,頓感心曠神怡。
越過二龍潭不遠便是三龍潭,三龍潭更是神秘莫測,泰山壓頂般的懸崖峭壁和三瀑雙潭讓你著實體會一下心跳。闖過龍潭,經過虎落堂,前行不遠是龍門湖,內有一畝石,上有仙女腳印、蓮花盆、扣仙鍾、吊仙人,更為遊人增添了不盡的回味。再往右是龍門峽,峽深谷幽,綴滿鍾乳的兩壁葛滕倒掛,煞是好看。往前是天門峽,恰似山體裂開一條細縫。這裡有南天門、北天門、登天石、上天梯。穿過去,二龍戲蛛、金魚上岸、烏龜入水、青蛙望月、嘯天犬等栩栩如生的景物會使您流連忘返。
地方特色
唐縣名吃
唐河鯉魚:是唐河土生土長的本地魚種,它和其它流域同類魚種有所不同,以其肉味肥美,色澤金黃和無污染純天然而著稱。具有去火明目、調養肝火、益氣補腦之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理想食用、保健佳品。唐河黿魚:通體墨綠,個大肉厚,有豐富的營養和保健功效,生活在天然水域,捕食小魚、水蝦為生,而非人工飼養,具有滋陰壯陽、調經補血、強身健體的功效。
鍋貼大棗餅子:採用優質、無公害玉米和大紅棗製成,色澤金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獨具特色的農家美食。
大碗肉:唐縣大碗肉歷史悠久,久負盛譽。它選用優質山羊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配以玉米面大煎餅,鮮而不膩,香氣四溢,具有獨特風味和營養價值。
笨雞:唐縣山區農村餵養的雞全部採用放養方式,雞在山野吃青草、食昆蟲、喝泉水,不餵食任何飼料,保證了雞肉質鮮美松嫩,與眾不同。所產雞蛋個小皮厚,炒制後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故又稱黃金蛋。
唐縣特產
大棗:唐縣大棗以個大肉厚、味道甘甜而著稱於世。它具有美容養顏,養心補血之功效,並且多次榮獲省市兩級瓜果評比“十佳綠色產品”,唐縣也被譽為紅棗之鄉。唐縣大棗是養生,保健和饋贈佳品。核桃:核桃是優良的保健食品,具有補充大腦營養和增強記憶力的功效。唐縣核桃個大、皮薄、核肉飽滿等特點,生存環境無污染,不使用無機肥和農藥,是純天然無污染雙綠色保健食品。
唐縣花椒:主產於高山絕崖之上,歷經日月風霜生長而成。具有個大飽滿、色澤深紅、麻而不澀、食制之不苦等特點。分大紅袍和小紅袍兩大類,是我國北方烹飪首選佐料,具有去異味、留鮮香之功效。
力芝降脂茶:根據現代生物工程高新技術,採用桂圓肉、枸杞子、山楂、陳皮、柿葉、大棗等藥食兩用天然植物原料,經科學配伍、脫苦、脫澀工藝處理,經超臨界萃取合成,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功能實驗證明,能雙向調節生理機能與內分泌紊亂、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調整神經及胃腸道。
工藝品
唐縣工藝品生產加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產品多樣、作工精良,主要有:銅人銅像系列、玻璃工藝品系列和毛絨玩具系列等。
銅人銅像系列包括大、中、小三個等級,品種包括:佛像、觀音像、羅漢像、莊子像、孔子像等,不勝枚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紀念觀賞和收藏價值,是旅遊購物的首選商品。
玻璃工藝品具有花形多樣、作工精良的特點,各式花瓶琳琅滿目、工藝盤、工藝杯更是造型優美,各種人物和動物造形栩栩如生,唐縣玻璃工藝品在國際市場得到了較高的讚譽和知名度,產品行銷歐美各國,是唐縣出口創匯和支柱產業之一。毛絨玩具
是唐縣出口創匯的又一大支柱產業,其產品主要行銷日本、韓國等地,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唐縣毛絨玩具具有品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特點,嚴格把握生產原料和生產工藝,嚴格執行國家的防疫標準是國家衛生部認可的免檢產品,主要有各種動物造型系列,洋娃娃系列等,其造型生動,活靈活現,是旅遊購物和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
唐縣名人
王鶴壽
王鶴壽1909年4月19日生於河北省唐縣,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祖國,求進步。1923年考入保定直隸第二師範學校,翌年暑假,王鶴壽同志年僅15歲就在該校秘密黨、團組織的安排下,回唐縣從事進步的宣傳活動,在家鄉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中共北方區黨委秘密設立的黨校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石家莊分會秘書,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1927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黨領導下的工運工作,主要是在白區青年工人中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先後擔任共青團滿州省委組織部部長、書記,共青團中央團校主任,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和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在白色恐怖的長期鬥爭中,曾六次被捕,受盡嚴刑拷打,殘酷迫害,始終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第六次被捕後,在獄中堅持鬥爭,雖被敵人增加刑期,仍然不屈不撓,直到“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經黨中央營救出獄。王鶴壽同志在長達13年的白區鬥爭中,歷盡磨難,鬥志益堅,始終堅持革命氣節,是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上被批准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在此期間,兼任中央審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參加領導審查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件的工作,參加領導清查康生、謝富治罪行的工作。參加領導平反“文化大革命”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大量冤假錯案,特別是劉少奇、瞿秋白、潘漢年等人的重大冤假錯案的工作。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王鶴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工作和我國冶金工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199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
馬衛華
馬衛華新中國開國少將,1936年考入太原軍官教導團。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任人民
武裝總隊長,1939年任游擊大隊大隊長,1940年任縣武委會主任兼游擊大隊大隊長,1941年任游擊第7區參謀長1942年任2團營長,1943年任42團參謀長,1944年起任副團長、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任冀晉軍區2團團長,1947年任4縱11旅參謀長、華北軍區4縱12旅副旅長,1949年任19兵團64軍192師師長。
建國後,馬衛華任第十九兵團64軍參謀長。1951年入朝作戰,在朝鮮歷任64軍參謀長、副軍長兼參謀長,參加了第5次戰役、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春、夏季鞏固陣地作戰和朝鮮西海岸反登入防禦。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回國後,1953年任1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任北京軍區參謀長。1969年10月,林彪視察張家口,陪同的有空軍司令吳法憲、副總參謀長閻仲川、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和馬衛華。1970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馬衛華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1985年8月24日因病逝於北京,終年66歲。
臧伯平
臧伯平(1913-2005),漢族,又名臧樹棠,直隸(今河北)唐縣人。北平民國大學畢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臧伯平曾任中共唐縣縣委書記,建屏縣、靈壽縣縣長,晉察冀四專署專員,察哈爾省五專
署專員兼軍分區後勤司令員。建國後,歷任石家莊市市長,河北省建工局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局長,北京航空學院黨委第二書記,,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教育部副部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臧伯平早年就學於保定第二師範、北京民國大學國文系。
1929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7年8月曆任唐縣縣委書記、1941年在河北省建屏縣、靈壽縣任縣長、1943年任晉察冀邊區第四專員公署專員、第十一專員公署專員、地委常委。
1947年11月起任石家莊市建設局局長、市政府秘書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石家莊市副市長、市長。1952年任河北省建設廳廳長、1954年任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七局局長、1958年任北京航空學院黨委第二書記,1964年調任南開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
“文革”期間遭到迫害,1973年底恢復工作,1977年任天津大學校長,1978年任南開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
1979年6月任教育部副部長,並連續兩屆擔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退居二線,1995年8月離職休養。2005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王昆
王昆1925年出生於河北唐縣,歌劇表演藝術家。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王昆是1989年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的獲得者,20世紀90年代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1982年任東方歌舞團藝委會主任、東方歌舞團團長。得國家頒發的金質獎、巴基斯坦總統授予的“卓越明星”勳章。
1925年4月,王昆出生在河北省唐縣南關村,5歲進入縣女子國小學習,偏愛語文和音樂。
1938年,王昆當選為縣婦救會宣傳部長。同年她又兼任了一所抗日國小的音樂教員。
1943年4月1日,王昆加入中國共產員
1944年,王昆到了延安並調入魯藝工作團,邊學習邊從事文藝宣傳工作。
1945年4月28日晚,王昆出演共產黨領導下創作的第一部歌劇《白毛女》中的女主角喜兒。
1954年,王昆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1954年起任東方歌舞團藝委會主任、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音協第二、三屆理事,全國婦聯第四屆執委。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曾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
1977年9月,王昆被任命為團領導小組副組長,藝術指導和獨唱演員。在她的帶領和實幹下,重獲新生的東方歌舞團恢復了許多“文革”前東方歌舞團的精彩節目,並排演了許多新節目和納進一批有為的年輕演員。
1982年,王昆被任命為東方歌舞團團長兼黨委書記。這時的王昆深感處在改革開放時期的文化事業一定要堅持走“百花齊放”道路。王昆以寬廣的胸懷對待“外來”新事物。
2014年11月21日13點46分,王昆去世,享年89歲。
榮譽
2017年12月13日,唐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中國區縣(1)
詳細介紹中國的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