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秦,置樂成邑。周代,屬冀州。
西漢,為樂成縣。
東漢,屬河間郡,為河間國治所。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樂城為廣城。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樂壽升為壽州。
完顏天德三年(1151),改壽州為獻州。
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改樂壽州為獻縣,屬京師河間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獻縣屬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區。
1958年,獻縣屬河北省滄縣專區。
1958年6月,劃歸天津專區。
1959年,劃歸天津市。
1961年,改屬滄州專區,後屬滄州地區。
1993年7月,屬滄州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獻縣隸屬河北省滄州市,北靠京津,東臨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莊,是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縣市區之一。總面積1174平方公里。氣候
獻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560毫米,年日照2800小時,無霜期189天,年日平均氣溫12.2℃。水文
獻縣境內有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陽河、滹沱河、黑龍港河等五大河。行政區劃
2013年,獻縣轄4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樂壽鎮、淮鎮鎮、郭莊鎮、河城街鎮、韓村鄉、陌南鄉、陳莊鄉、尚莊鎮、商林鄉、段村鄉、張村鄉、臨河鄉、小平王鄉、十五級鄉、壘頭鄉、南河頭鄉、西城鄉、本齋回族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2013年,獻縣有煤、碳、石油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2013年,獻縣盛產小麥、玉米、棉花等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2013年,獻縣總人口為57萬人,其中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土族、達斡爾族等26個少數民族分布。
交通運輸
獻縣106國道縱穿南北,307國道和石黃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在獻縣境內形成“黃金十字”交通網。
經濟概況
綜合
2013年,獻縣生產總值完成14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8%,較全市增速高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較全市增速高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3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1%,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2%;財政收入達到6.4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09元,同比2012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59元,同比2012年增長13.4%。
第一產業
2013年,獻縣糧食產量2.67萬噸,同比2012年增長3.0%;其中水稻產量17.75萬噸,比增3.0%。經濟作物產量中,花生增長6.8%,烤菸增長25.6%,甘蔗減少2.6%,蔬菜增長6.9%。全年水果總產量6508萬噸,比2012年增長7.7%;其中柚子產量43.62萬噸,比增9.0%。全年生豬飼養量66.82萬頭,比2012年增長4.6%;豬肉產量3.07萬噸,比2012年增長4.8%;水產品產量2.76萬噸,比2012年增長5.0%;三鳥飼養量1166.6萬隻,比2012年增長4.1%。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083公頃;年末森林覆蓋率達74.56%。[4]第二產業
2013年,獻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0.14億元,比2012年增長6.0%。全年增加值59.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6.9%。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74.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3.3%;完成工業增加值53.35億元,比2012年增長1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39億元,比2012年增長16.8%,完成增加值30.89億元,比2012年增長1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1.03億元,比2012年增長66.5%。第三產業
2013年,獻縣投入1.3億元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投入9000萬元改造提升通往獻縣區雁洋S223線公路等級,投資5.1億元梅州豪生大酒店已建成營業。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東方屯等4所項目校投入使用、5所主體完工,15所BT模式建設學校全部開工建設;獻縣一中聯考本二以上上線人數連續六年位居全市首位。
衛生事業
2012年,獻縣共投資4800萬元完成縣醫院遷建、縣中醫院病房樓擴建,以及獻縣18個鄉鎮衛生院、18個鄉鎮計生技術服務站改造;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0%以上。
風景名勝
馬本齋紀念館 馬本齋紀念館是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烈士修建的,於2001年動工興建,2002年完工,2011年8月舉行了紀念館落成典禮儀式。現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及回民支隊有關的珍貴圖片146幀,實物101件。 | |
張莊天主教堂 張莊天主教堂建築宏偉,風格別具,中外馳名,有“華北第一堂”之稱。 | |
明代石橋單橋 明代石橋單橋位於河北省獻縣城南6公里滹沱河舊道上,西距106國道1公里,滄石高速公路北側。1982年被河北省定為省級保護文物。2006年05月25日,單橋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
漢墓群 漢墓群是漢代河間王及其子孫、樂成侯、中水侯等葬於獻縣境內墓葬的總稱。獻縣漢墓群規模大、級別高、數量多、層次全、時間跨度大,貫穿於漢代的始終,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政治體制
獻縣主要領導
姓名 | 職務 |
張立堂 | 獻縣縣長 |
地方特產
紅薯 紅薯又名山藥,本齋鄉孟各莊脫毒紅薯為獻縣著名土特產。分芽子、蔓子兩種。芽子為春山藥,以山藥芽為種苗,故稱芽子。 | |
紅棗 紅棗是獻縣特產之一。金絲小棗又名“西河紅棗”。金絲小棗色澤美觀,核小肉豐、金絲綿綿、甘露可口,營養豐富,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很好的滋補食品。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80%,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開脾潤肺、增強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功能。金絲小棗可加工成蜜棗、棗脯、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 | |
撥御面 撥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蕎面、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等。將煮好的面盛在碗內,澆上用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做的鹵即可食用。面潔白如雪,風味獨特,並有開胃健脾、降低血壓的功能。 | |
獻縣草編 選料嚴格,對玉米皮、蒲草、麥草、馬蓮草、三角草等需選其潔淨、挺直、純白、梗長者。編織全用手工操作,起頭時絡線應細,以使彎轉緊密,如六直產品須保持平直,插針擺勻。圓形產品必求紋理清晰,編時加針須有規律;插針不得直插、平插及深插,須由上而下斜插,以使絡線突起,清爽美觀。 | |
獻縣補花 針法繁多,現多採用柳埂、套花、衲針、壩活、扦補、撥花、勒絲等20種左右針法,要求做到緊、齊、淺、勻。緊即扦線扣於花邊及底布上,花片應趴而不起;齊即要求扦線針腳長度一致;淺即扦線以扦住花片與底布結合處兩根布絲為準,並在花片上不得有明顯針跡;勻則要求針距間隔勻而不斜。柳埂針法必須自左至右,再向左出針,針針壓過半針,拐彎處針碼勻短。每一產品內數種針法並用。 |
著名人物
馬本齋,1921年參加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升任團長職務。紀曉嵐(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任禮部尚書。
張岱年,別名季同,曾用筆名宇同,哲學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