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莊村[北京門頭溝清水鎮下轄村]

杜家莊村[北京門頭溝清水鎮下轄村]

北京門頭溝清水鎮杜家莊村。杜家莊村位於門頭溝清水鎮西南,在109國道邊,屬清水鎮轄村。杜家莊村歷史悠久,村中古老的四合院和三合院隨處可見。這些古民居都散發著歷史的味道。不僅如此,杜家莊村還完好的保留著“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還出現了鄧華和宋時輪兩大著名的歷史人物。

村情概況

杜家莊村[北京門頭溝清水鎮下轄村] 杜家莊村[北京門頭溝清水鎮下轄村]

清水鎮杜家莊位於京西的靈山腳下,南是百花山,北是龍門澗,都是門頭溝區的旅遊勝地,杜家莊四面環山,山村呈現出一個船型,村的南山稱南坨,早在五十年代就被國家選址,準備在這裡籌建觀看天像的天文台,這裡是最佳的觀測地點,但由於國家政策變化而未能建成。在村內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可開展革命愛國主義教育。柔腸峽谷的碰水溝四周群山連綿,奇峰峻岭,溝谷縱橫,山勢嵯峨,山高林密,滿山遍野原始灌木林形成天然綠色屏障。各種動植物種類繁多,山場資源極其豐富,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山魂沃土自古以來杜家莊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世代相傳養育了勤勞的杜家莊人民。

杜家莊村歷史悠久,村中仍保留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門樓、房屋、影壁古樸典雅,石雕、磚雕、木雕精美細緻。這裡還保留有完好的“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杜家莊為門頭溝區清水鎮轄村,位於清水鎮西南,109國道沿村而過,村落沿河谷北坡呈帶狀分布。這裡不僅完好地保存了許多古民居,村西還有元代龍泉寺遺址,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重修。村北杜家墳曾出土石馬、石碑等文物,由門頭溝區文化文物局收藏。近年來,考古人員還在杜家莊村北山發現了遼代墓葬群。

古民居

隨著歷史的變遷,儘管大部分古建築巳成殘垣斷壁,但仍有一些明清時期的古老民居得以保存下來。村落中古老的四合院、三合院隨處可見,青磚灰瓦的老宅、精雕細刻的門樓、建造精良的影壁記錄了村落昔日的輝煌。

土地

杜家莊村擁有總面積27600畝,其中,林地12500畝,荒山面積8600畝,退耕還林面積1345畝,其他面積5155畝。

地理位置

杜家莊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109國道一百公里處。

交通

“背包游”者在蘋果園捷運站乘坐929支線公共汽車到杜家莊村下車,然後右轉步行即可到達。“自駕游”者走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再沿109國道至杜家莊村。杜家莊村位於109國道邊。

主導產業

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大豆、谷等;經濟作物以核桃、杏仁、黃岑茶、等為主;蔬菜有土豆、豇豆、豆角、黃瓜、辣椒、韭菜、油麥菜等;林果業以杏樹、核桃樹居多。

村東建有彩豐源農副產品中心,主要生產,乾果、野山珍、核桃、杏仁、山野菜、土特產、果仁油、精製雜糧、各種山茶葉。

會師地舊址

與附近村落的歷史遺存相比,這裡的“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最吸引我們。1938年3月,由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組成第一支隊,支隊政委鄧華奉命率第三大隊由河北淶源挺進平西,進駐齋堂川,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這支部隊經過擴編,成為晉察冀第六支隊,通常稱為鄧華支隊或鄧支隊。同年5月,由八路軍第120師組建雁北支隊,由第716團團長宋時輪任支隊長,通常稱為宋支隊。當時宋支隊由雁北進入河北省,從蔚縣桃花堡進入平西,在杜家莊村與鄧支隊會師,鄧華和宋時輪曾住在村中一座兩進的大四合院內,這就是著名的“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的由來。

我們看到建於1921年的老宅,其整個建築非常精良,堅固無比,風格也採用了中西合璧式,為兩進四合院。門樓為七級石階,門楣上雕刻有造型精美“西洋鍾”,建築均為硬山皮條脊,板瓦合瓦,門窗用青磚發券,在廂房的門窗的上部牆上還雕有龍頭裝飾,造型精美。我們行走在院落中的青石徑,沿石階層層登高,為那崢嶸歲月中的激情與豪邁所打動。

2005年11月5目,當我們再次來到杜家莊村看“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發現施工隊正在對這座宅院進行全面修繕,看來古村正在走向復興之路。但是,我們希望所有的古村、古建築的修復能夠盡力做到“修舊如舊”。因為最有價值的是那些歷史遺留的真跡,而不是仿製品。

著名歷史人物

宋時輪 宋時輪

宋時輪(1907—1991),湖南省醴陵縣人。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七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及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宋時輪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鄧華 鄧華

鄧華(1910—198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湖南郴州人。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後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參加平型關戰鬥。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保全副司令兼瀋陽市衛戍司令、遼西(後改遼吉)軍區司令員,率部參加秀水河子戰鬥和四平保衛戰。1947年起,任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第44軍軍長,第四野戰軍15兵團司令員。1950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協助彭德懷指揮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1954年回國後,歷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無論是從建築的本身,還是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都是牽動著人們駐足與留戀的地方。可以說,這座老宅承載了杜家莊昨天的歷史,也成就了杜家莊今天的輝煌。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