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四川省著名高山。位於沙魯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之間。北西綿延百餘公里。原系古夷平面上的殘餘山,後隨青藏高原上升而成為高聳於高原面上的巨大山體,山峰高度逾5500米,其中超過6000米的山峰有3座,故當地有“爬上雀兒山,鞭予打著天”之說。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對高差約1000~2000米。山體由花崗岩侵入體構成。經流水、冰川等作用後,石峰嶙峋,山脊呈鋸齒狀。有大小冰川30餘條,分布面積達80平方公里,僅次於貢嘎山。現代雪線分布於海拔5100~5200米,是中國雪害嚴重地區之一。雀兒山多古冰川地貌,山麓則多重力堆積物。東麓的新路海系冰川湖,海拔4148米。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1公里,為四川省境高海拔湖泊之一,風景絕佳,有“西天瑤池”之稱。雀兒山川藏公路埡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埡口,川藏公路上著名險關。
雀兒山(藏語稱卓拉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處東經99.1°,北緯31.8°,座落在雀兒山南段,德格縣境內。雀兒山主峰有西北、東北兩條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處是雀兒山峰,海拔6l19米,與主峰並排聳峙於雲海之上,冰雪皚皚,巍峨雄偉。雀兒山主峰山體高大,地形複雜,冰川發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術難度大。從谷底至山頂,相對高差在200米至400米之間,山峰北坡和東南坡谷中躺臥著兩條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邊緣。主峰的西北麓是冰川湖新路海(藏語稱玉龍拉錯),海拔4100米,具有得天獨厚的動植物資源,在其前端橫臥著兩條高達200米、長3公里的側漬堤和終漬城,高出湖面10一15米,是北坡硬槽溝古冰川作用的遺蹟。丘狀的高原面上是呈塊狀分布的雲杉和園柏。森林草原中棲息著黑熊、林窟、白唇鹿、憊羚、雪豹、岩羊等20多種動物。新路海所以在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認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1951年,解放軍以簡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軀,歷半年時間,建成了雀兒山公路,從此高峻險要的雀兒山、冰峰林立的雀兒山、擁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兒山聞名於世。
登山歷史
1988年9月24日和25日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日本神戶大學組成的聯合登山隊的10人分兩批沿北坡首次登頂雀兒山。
1997年,一直來自英國的登山隊登頂。
2002年8月,兩名韓國人登頂。
2003年7月,來自四川成都的刃脊探險登山隊有六人成功登頂。
2004年7月,三名登山愛好者及三名協作成功登頂。
2006年7月,清華大學登山隊兩批共8名學生,以及復旦登協與交大聯合冰穎登山隊共3名學生成功登頂。
2006年9月,嚮導羅羅帶領自助小團隊登頂3人2009年7月,川藏高山協作隊組織的商業登山隊中,10餘人登頂。
2009年9月,成都岩羊戶外前身三奧雪山馬幫組織商業活動隊員和協作總計12人。
2010年8月,北航凌峰社登山隊5名隊員和一名記者、兩名協作登頂。2011年7月,川藏高山協作隊組織的商業登山隊中,30餘人登頂。
2012年7月,北京大學山鷹社登山隊19人登頂。
2012年7月24日,成都驢子加盟站-高山協作隊,協作北大山鷹社修通至雀兒山登頂路線,並登頂。
2012年8月,成都驢子加盟站商業攀登隊伍,成功登頂。
2012年8月,兩名來自江蘇的自由登山者成功登頂。2013年7月,成都岩羊戶外組織的商業活動第一組15人全部隊員成功登頂。
2014年7-8月,成都岩羊戶外雀兒山登山隊,分三組沖頂,共32人成功登頂。
2014年7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登山隊11名隊員於上午9點10分登頂。
2014年9-10月,南昌峻岭戶外9人,在川藏高山協作隊的協助下於10月1日8:00登頂,為祖國65周年華誕獻禮。
2014年7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登山隊11名隊員於上午9點10分登頂。
2014年9-10月,南昌峻岭戶外9人,在川藏高山協作隊的協助下於10月1日8:00登頂,為祖國65周年華誕獻禮。
2015年7月,川藏高山嚮導協作隊組織商業活動全隊56人,登頂48人。
2015年10月,川藏高山嚮導協作隊組織商業活動全隊98人,登頂83人。
2015年8月10-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凌峰社登山隊分兩組共12人分別於早上8點30分登頂雀兒山。
2015年7月30日,北京工業大學峻野登山社凱樂石登山隊11名隊員於早上8點11分登頂雀兒山主峰。
2015年7-8月,岩羊戶外&凱樂石雀兒山登山隊分3個小組登頂。
2015年9月6日,紀念抗戰70周年,岩羊戶外、中華戶外聯合登山隊登頂。
2015年國慶,岩羊戶外&凱樂石雀兒山登山隊分2個小組登頂。
2017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雀兒山登山隊9名隊員登頂。
2018年8月27日,中國瀘州老么高山協作探險隊8名隊員登頂。
2018年8月23日,上海流浪的風戶外旅行登山隊5名隊員登頂。
交通信
從成都沿川藏公路西地經康定、東俄洛後北上,經道孚、甘孜、玉隆區再下,全程868公里。過新路海便到達雀兒山主峰北麓、新路海南畔,海拔3800米的登山大本營。
桑雪登山攀登行程
D1:成都---康定---新都橋
早上出發,車程8小時至新都橋食宿。
D2:新都橋---道孚---甘孜 (3390M)
早飯後出發,一路川西夏季迷人風光,車程9小時到達甘孜食宿。
D3:甘孜---馬尼干戈---新路海---BC (4020M)
早飯後出發,2小時車程到達新路海,輕裝徒步2個半小時到達大本營,順道遊覽新路海風光。宿BC。
D4:BC (4020M)
安排適應海拔訓練和登山基礎技術培訓。宿BC。
D5:BC---C1 (4020M-4850M)
從BC上至C1,全天行程6小時左右。宿C1營地。
D6:C1---C2 (4850M-5350M)
從C1上至C2,全天冰川上行走,會經過很多冰裂縫,全天行程6小時左右。宿C2營地。
D7:C2---C3 (5350M-5750M)
從C2上至C3,全天冰川上行走,今天同樣要經過很多冰裂縫,全天行程4小時左右。宿C3營地。
D8:C3---沖頂---C1 (5750M-6168M)
從C3沖頂返回C3休整後,下撤至C1。
D9:C1---BC---甘孜
從C1返回大本營。營地休整後,回甘孜縣城食宿。
D10:甘孜---新都橋
早飯後出發,一路川西夏季迷人風光,回新都橋食宿。
D11:新都橋---成都
早飯後出發,繼續一路川西夏季迷人風光,晚上回到成都。(為大家能更好的休息,已安排好個人單獨住宿的酒店房間。)
D12-13:預留2天機動時間
註:機動時間是留做應對不良氣候和各種意外情況的緩衝。
攀登指南
由於交通不便,所以選擇去攀登雀兒山的隊伍很少,即使這樣據保護區管理者說近五年也有二十支左右的隊伍前來攀登雀兒山,但大多只攀登到5500米左右。如今去雀兒山乘班車的話一般是第一天成都至康定,第二天康定至甘孜,第三天甘孜至新路海,再轉乘馬匹至大本營。乘車往返時間需六天,足以讓國內假期有限的登山者望而卻步。
而更讓人沒有信心的是攀登的路線,人們一直得不到一支新的隊伍從傳統路線再次登頂的訊息,據說路線上有很多的裂縫,還有攀岩和攀凍的地方。刃脊探險登山隊剛剛於七月二十二日登頂了該峰,那么我就來談談這座山路線的情況。
右圖:C1至C2所通過的一個溝槽,一半是急流一半石路,有兩處需攀岩。
大本營一般在4000米的森林末端,相對主峰有近2100米的高差,這是攀登雀兒山的難點之一,也是雀兒山獨到之處。從大本營到頂峰通常需要建兩到三個營地。大本營我認為可以設在傳統的新路海邊的灘地上,這就是通常的4000米大本營;也可以設在約4300米的乾海子灘地上,這裡抬頭就可以看到掛在石崖上的破碎的冰川舌,冰川河在營地約三百米處通過一個高差約七十米的瀑布傾泄下來,營地邊是河道,但不用擔心河水上漲沖了大本營,因為河水還未上漲就泄往下方三百米的新路海了。設在乾海子的好處是如果從4000米的大本營上到4950米的C1會感到很吃力,而進駐大本營多走三百米,從4300米至C1的4950米就比較容易一些了。缺點是一般大本營的物資量較大,4000米至4300米只能靠人工,運輸方面困難就要大一些。新路海保護區入口的海拔是4000米,如果是騎馬至傳統4000米大本營隊員體力幾乎沒有什麼消耗,這一天上升三百米至乾海子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從新路海進大本營可以從海子的東西兩側繞進去,西邊只能走人,還要鑽樹林,運輸很不方便。東邊馬隊在水小的季節走海子邊,水大的季節則要翻到不算高的山樑上走,繞下山樑後要通過四五條冰川河,水急且冷,要注意被急流沖向海子,騎著馬時也不能大意。從新路海保護區入口至傳統大本營,從西邊步行約需走兩小時,從東邊步行或騎馬約需三小時。
從傳統大本營至乾海子要穿過一片灌木林和亂石溝灘相間的坡地,路不明顯。沿著冰川河的右側向上走即可,在灌木林里能夠看到一座不高的、岩壁被沖刷的非常乾淨的小山,從右邊繞到與小山一般高時就是乾海子了,除了營地邊有一些灌木外,再往上直到C1就只有亂石坡和零星的一些草皮了,大的亂石很好走,不象碎石坡上一步滑半步。
還是沿著冰川河的右邊走,4600米處有一條深溝,兩邊都是五十米以上的陡崖,而溝中的坡度在三四十度左右,溝寬約十米不等,冰川河占去一半以上,溝長在七十米左右,有兩處台階需攀岩才能通過,好在都只在三米左右。夏季河水很急,注意不可涉水。而我上次五一期間來時,此處只是雪層下有暗流,人從雪上走就容易的多。
上了第二個台階後不遠就向右轉,然後沿著右邊的山體向上攀登,夏天能夠看到大片的亂石坡,走起來比較容易。五一左右由於亂石上存有浮雪,雪不硬的話陷進坑裡容易崴腳。
冰岩交界處就是我們設的ABC了,海拔4900米,海拔5000米冰原的東邊緣,向南一百就連線著向下傾泄的冰舌。攀上一段約三十米高約六十度的冰坡,這裡也可以做一些基礎的訓練,否則完全可以從不遠的地方約二十度的坡上繞上去。
右圖:C1平台沒雪時顯露出的冰裂縫。
坡的上面就是通常所說的C1雪原,夏天的時候則是冰原,面積說有三十個足球場大一點都不誇張,稍稍有點從西向東的小坡,中間也有一些不規則的突起,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建C1。如果體力尚可的話建議儘可能向裡面走一些,以減少攀登至C2的壓力。C1的海拔高度在4950至5000米之間。
C1冰原能夠看到許多明顯的冰裂縫,如果是有雪的季節,這一段則需要邊探路邊前進,會稍稍耽誤一些時間。從ABC向頂峰方向(南)走由於中間有一座在地圖上標為5290米的岩石山擋著,仍需要向右繞才能上去,所以此時C1就需要繼續向5290峰的右下方靠近,視體力情況距離5290峰越近越好。
5290峰西側是一面高達兩百米,坡度從80度至50度的雪岩混合坡,直接攀登的難度較大,可以從西側不遠的亂冰區直接向上攀,但要小心此路段有大量的冰裂縫,過雪橋也要多考慮它的穩定性。88年中日聯合攀登是從更西側較平緩且安全的雪坡上攀登的,但那樣走要多繞一公里以上的路程,這樣即使是走雪坡也是很艱苦的。
過這段亂冰區可以說是C1至C2間的難點,找路和結組保護是完成的關鍵。過了這段亂冰區就是通常所說的C2雪原,該雪原也有十多個足球場大,也是儘可能多向里(南)走,視當天的體力而定。
C2的高度在5350米,東側不遠就是5290峰,西側約兩公里是雀兒山II峰,又叫多浦峨扎(6119米)。而正南面就是主峰,其東西向的山脊使到C2的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橫向的山脊面,主峰峰頂被一個雪包擋著此時看不見。
從C2向上看著似乎是一個大大的雪坡,但實際攀登到5600米時則進入了一片冰裂縫的迷宮,這些冰裂縫也許叫冰斷層更恰當一些,裂縫寬都在三米以上,深五至十米,裂縫壁都是直角,還有不少是仰角,能夠看到一些冰簾掛在壁上,我們在一條縫裡找到一處約六十度的轉折縫攀上去,我自己嘗試從直壁上攀登,由於壁面實際上全是雪層組成的,吃不住冰鎬,冰爪也站不穩,攀登起來非常困難而且沒有安全感。
右圖:C2至C3間無路的情況下只能攀上這種豆腐塊。
翻過這一部分難點就到了C3平台,面積如果還是以足球場為單位則只有一至兩個大了。這裡的高度是5750米,如果體力嘗可的話也可以再上一些,5950米還有一個不錯的平台。C3的位置高一些就可以為次日沖頂打下基礎。
在C3看頂峰似乎很近,但那個雪包仍然擋著主峰,使人誤認為主峰是一個很容易上的雪包包。這裡除南邊是一面山脊牆一樣的聳立著外,周邊雀兒山II峰稍遠已不再顯得高大,其它群山就更為小巧了。這裡就已經應了一句古話: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
從C3沖頂是個令人激動的日子,我們攀登到頂峰下的埡口可以說沒什麼難點,埡口再向南是無雪的群山,埡口是一個雪檐,向下的南側是不少於五百的陡崖,這裡向頂峰的山脊有一段陡坎不容易上攀。我們向左移了十多米,找了一面約六十度的坡開始上攀,通往頂峰的山脊上有兩大岩石塊,我們攀的路線正對著下一點的岩石塊。到了岩石塊後並不能安全的從山脊上向頂峰攀登,因為刃脊的刃處太狹窄,我們只好下了幾米從約六十度的坡上橫移,移到第二塊岩石處再攀上去,翻至刃脊的南側再繼續橫移,因為北側將要面臨的就是一個雪球狀的峰頂,刃脊南側還有個六十度坡可以攀上去,而北側將面臨的是仰角攀登。
我和JON結組攀到峰頂,頂上是一條長有十多米的平脊,可以站十多個人,但由於風大人員一定要連線到安全的錨點上。從6050米的埡口到峰頂幾乎是整個雀兒山攀登中最難的一段,如果不是結組攀登需要修路大約兩百米。技術運用包括上攀、橫切、上攀,修路可以將表層雪扒開,在冰層打上冰錐。跟隨人員過結點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現失誤,否則等待的是萬丈深淵和粉身碎骨。
雀兒山下撤從峰頂回到6050埡口後直到C3都比較安全,從C3回大本營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高差在一千五百米以上,還有一些危險的路段。最好從原路返回。我們是從5290的西側的兩百米雪岩混合壁上下降的,雖然省了一些路,但下降繩只能一個一個的下人,非常耽誤時間。
右圖:清晨出發去沖頂,回望C3及隊伍。
雀兒山攀登以阿爾卑斯方式最為合適,正常攀登時間八至九天。如用極地式攀登,可以建好C2後將C2移至C3位置,除大本營外需C1、C2兩套營具。
由於二郎山至康定間修路(318國道),兩年內對於成都都還是單進雙出,想走小金、丹巴一線省道或馬爾康、爐霍一線317國道在四川都被嚴格的所謂路政管理(跨州營運)所不允許,所以路途時間要安排好。
左圖:在峰頂拍攝環拍錄像。
山中雪景
出甘孜城的時候還是秋天的感覺,城外路邊的青楊簌簌地飄下黃葉子,漸漸地,青楊零星於藏居和草坡之間,山巒是路邊連綿的視界,冬的氣息突然就到了,陰著臉的天豁然大笑,雪沒頭沒腦地罩下來,已經在發祥格薩爾王史詩的故里德格縣境內了,過了馬尼干戈——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匯的一個中轉小鎮,提供燃料和飲食的食宿點猶如蒼莽中的“新龍門客棧。”雪依然不依不饒地灑落,待看到“新路海白鹿唇保護區”的牌子時,大地和山湖已然一幅黑白長卷,氂牛散落如山水畫中的皴點,或密或疏,草坡淺渚,天地一色的銀白里,過河的氂牛似乎於悠然中添了幾分金戈鐵馬的蒼茫之氣。
是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東麓,“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的山勢到這裡不那么壁立了,海拔也緩和了高聳,四周的山峰全部戴上了雪帽。沿一個緩坡走,掛滿雪的雲杉、冷杉間沙底紅字的瑪尼石層疊錯落,漸次,瑪尼石越來越大,“六字真言”也越寫越磅礴,分不清眼前是天空,是雪,還是湖。新路海就背靠著山,面向了草場和針葉林,在雪的纏綿中呈現。
新路海當然不是海,它其實是個冰蝕湖,由冰川掘蝕而成,湖水靠冰雪融水和天然降水補給,海拔4040米,藏語名“玉龍拉措”,就是“心傾神湖”的意思,相傳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中英雄格薩爾的愛妃珠牧來到湖邊,被此處湖光山色所吸引,徘徊湖邊流連忘返,她那顆眷念美麗河山的心猶沉海底。後人為了紀念她,將湖取名為“玉龍拉措”。“新路海”據說乃當年川藏公路的築路大軍所命名。
雪突然就停了。湖水也似乎是凝固的,只有草和灌木在腳步下的細語,以及氂牛低頭吃草的嚓嚓聲,安靜,天地的安靜。天空的顏色慢慢清朗起來,雲天不再一色,雲帶飄舞著從天上下來,繞在湖邊山腰,山此時在雪白里泛出灰綠,是杉樹模糊的叢叢,倒影入玉龍拉措的清澈水色,雲不為所注意地挪動著,低低地,低低地,似乎要與湖耳鬢廝磨,卻又飄過去,與山纏綿。天地間是少有顏色的,只有雪色,雪中瑩瑩綠意的山湖之色,和倒映在湖中瑪尼石上的六字真言,是歲月磨洗過的那種紅色。大家看到這樣的湖,似乎有些猝不及防。先前的大雪已經撩撥起了一路風塵的心,感覺到了碰撞,為此,翻山越嶺艱難呼吸幾百公里的疲頓也似乎稍稍找到了釋懷的理由。在剎那的停頓後,快門不斷響起。有人要與山湖合影,有人想跟瑪尼石拍在一起,有人越過邊緣的湖石,希望離湖近些,有人舉著三腳架去尋找別致的視界。老蔡跪在地上取景,方先生忍著腿傷錄像,大家好像都忘記了寒冷、辛苦、高原反應,忘記了來路翻過鑼鍋梁子山時的那份緊張——因為搶劫案件的曾經發生,眼前是只有新路海的冰清玉潔了。
住在附近雪峰岩洞裡閉關修煉的多加喇嘛陪伴新路海已經20多年了,他現今已50多歲,常年赤腳行走,寒冬不著鞋襪亦毫髮無損。據說,若是運氣好,還可在新路海邊見到他,一個精神矍鑠,曾磕長頭以軀體丈量川藏公路去拉薩朝聖的人。
在湖邊慢慢地走,用力呼吸凜冽清冷的空氣,感覺那股子氣穿過鼻腔而下,而肺,而全身,由冷而熱,漸漸的,有一種熱力湧起來,好像要尋找表達的途徑,最好是與新路海零距離,於是張開雙臂,儘可能地張開,雖然不能擁抱眼前的寧靜,可是非此沒有其他更貼膚的方式。 總要回去,只是過客,踩著雀兒山的雪,我對自己說莫回頭,呼吸了這裡的空氣已經滿足。走進氂牛群聽它們切切的吃草聲,雪山雪地冰湖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