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黃安村位於清水鎮西南通往百花山的方向,相傳宋代已成村,
以前叫過“王安村”和“皇安村”,後來才改成今天的黃安村。在村中,不僅有眾多的古民居,還有“昌宛專署舊址”和“昌宛專署黨校舊址”和過街樓等,這些都見證了黃安村的歷史。
古民居
村落地處偏遠,至今仍保存許多古民居,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漫步在村中,我們看到村內一處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大門樓角柱石石刻精美,刻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大門樓戧檐磚雕和門罩木雕非常精美,對著門樓的跨山影壁建造精良,院落寬敞,古樸典雅1939年昌(平)宛(平)專署(晉察冀邊區四專署)設於黃安村,負責冀熱察軍區財政統一收支。專署為一座二進的不規則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居西南角。房屋多為硬山大脊,板瓦合瓦,雙層檐椽。東房三間,西房一間,南山牆上有照壁;北房三間,硬山卷棚頂,板瓦合瓦;南房二間。後院有南、北房各三間,東、西房各二間,現僅存殘基。
1996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昌宛專署黃安舊址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昌宛專署舊址
昌宛專署黨校也曾設于于黃安村,舊址為兩進四合院,
大門樓為硬山皮條脊,筒瓦板瓦合瓦,勾頭滴水。院內方磚鋪地,南、北房面闊二間,進深一間,東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二進院東房和北房全部改造,南房面闊二間,進深一間,西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黨校舊址保存基本完好,現由村民居住。
1996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昌宛專署黨校舊址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過街樓
黃安村的過街樓,建於清代,坐東朝西,磚石結構,
青磚發券。過街樓通高3.5米,通寬4.7米,進深2.5米,券洞高約3米。東側券洞上有一青石匾額,刻有:“宣統元年”,程台四周建有花瓦女牆。城台上原建有一間小房,現小房已無存。 行走在村落的青石板小巷上隨處可見古老的民居,房屋已斑駁失修,但仍飄逸著一種古韻,村民們過著寧靜的生活,幽靜的山村依然散發出古樸的幽香。
交通
“背包游”者在蘋果園捷運站乘坐929支線公共汽車到百花山風景區路口下車南行。“自駕游”者走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沿109國道在百花山風景區路口向南行駛過塔河村,再向東南行駛即可到達黃安村。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