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鴞華南亞種

形態特徵

鷹鴞華南亞種體長22-32厘米,體重212-230克。外形似鷹,這種體形也有利於它在白天活動。與這種習性相適應,它也沒有主要用於收集音波的顯著的面盤、翎領和耳羽簇。上體為暗棕褐色。前額為白色,肩部有白色斑,喉部和前頸為皮黃色而具有褐色的條紋。其餘下體為白色,有水滴狀的紅褐色斑點,尾羽上具有黑色橫斑和端斑。 虹膜黃色,嘴灰黑色,嘴端黑褐色, 跗蹠被羽,趾裸出,為肉紅色,具稀疏的淺黃色剛毛,爪黑色。

生活習性

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尤其喜歡森林中的河谷地帶,也出現於低山 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林緣灌叢、果園以及農田地區的高大樹上。白天大多在樹冠層棲息,黃昏和晚上活動,有時白天也活動。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單獨活動,另外雛鳥離巢後至遷徙期間則大多呈家族群活動。飛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沒有聲響。在向入侵者攻擊時飛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從棲息處突然飛出。繁殖期常在黃昏和晚上鳴叫,鳴聲多變。主要以鼠類、小鳥和昆蟲等為食。追捕獵物有時竟會闖入居民住室中。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大青楊、春榆等樹木上的天然洞穴中,也利用鴛鴦和啄木鳥等利用過的樹洞。營巢的樹洞均較寬闊,其闊度和深淺變化均比較大。巢內沒有鋪墊,或僅有樹洞中腐朽的木屑。如果是 鴛鴦的舊巢,其中則有少量遺留的絨羽。每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枚。卵近球形,為乳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孵卵完全由雌鳥承擔,雄鳥則在巢的附近警戒。護巢時極為兇猛,特別是在孵卵的後期和育雛期間,遇到危險時,雄鳥和雌鳥會輪番向入侵者發動猛烈的攻擊,直到將入侵者趕出領域。孵卵期25-26天。雛鳥為晚成性,至30日齡時陸續離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孟加拉、泰國、馬來半島、中南半島、中國(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