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

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常套疊占腸梗阻的15%~20%。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

基本信息

病因

腸套疊的病因及其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關於腸套疊的促發因素,大多數認為是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發生紊亂所致,這些因素包括腸炎、腹瀉、高熱、季節性添加輔食、受涼、肥胖等,病毒感染和腸套疊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

疾病概述

腸套疊腸套疊手術
可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腸套疊發生於無病理變化的腸管,多發生於小兒。小兒腸蠕動活躍,在添加輔食的年齡,可因腸蠕動紊亂而發生腸套疊。小兒的上呼吸道胃腸道感染,常合併腸系膜淋巴結的腫大,也可能影響腸管的正常蠕動而致腸套疊。成人的腸套疊多發生在有病變的腸管,如良性或惡性腫瘤息肉結核、粘連以及梅克爾氏憩室,可影響腸管的正常蠕動,成為腸套疊的誘發因素。有時腸蛔蟲症痙攣性腸梗阻也是發病因素。

病毒感染與發病有關,在感染時迴腸遠端呈較顯著的肥大和腫脹而作為套疊的起點。少數小兒的腸套疊有明顯的機械因素,如美克爾憩室、息肉、腫瘤、腸壁血腫(如過敏性紫癜)等作為誘因而成為套疊起點。 

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腸套疊,根據套疊的部分可以分 為空腸套空腸、空腸套迴腸、迴腸套迴腸、迴腸套盲腸、迴腸套結腸結腸套結腸(偶見乙狀結腸套入直腸)等,其中以迴腸套盲腸,即回盲型最常見;小腸套小腸即小腸型較少見;結腸套結腸或稱結腸型很少見。空腸上端逆行套入胃內,更為罕見。被套入的腸段進入鞘部後,其頂點可繼續沿腸管推進,腸系膜也被牽入,腸系膜血管受壓迫,造成局部循環障礙,逐漸發生腸管水腫,腸腔阻塞,套入的腸段被絞窄而壞死,鞘部則擴張呈缺血性壞死,甚至穿孔而導致腹膜炎

病理生理

腸套疊人體腸套疊
腸套疊多為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腔內,依據其套入部位不同分為:

(1)回盲型:回盲瓣是腸套疊頭部,帶領迴腸末端進入升結腸,盲腸、闌尾也隨著翻入結腸內,此型最常見,約占總數的50%—60%;
(2)回結型:迴腸從具回盲瓣幾厘米處起,套入迴腸最末端,穿過回盲瓣進入結腸,約占30%;
(3)回回結型:迴腸先套入遠端迴腸內,然後整個再套入結腸內約占10%;
(4)小腸型:小腸套入小腸,少見;
(5)結腸型:結腸套入結腸,少見;
(6)多髮型:回結腸套疊和小腸套疊合併存在,腸套疊多為順行性套疊,與腸蠕動方向相一致。套入部隨著腸蠕動不斷繼續前進,該段腸管及其腸系膜也一併套入鞘內,頸部束緊不能自動退出,由於鞘層腸管持續痙攣,致使套入部腸管發生循環障礙,初期靜脈回流受阻,組織充血水腫,靜脈曲張,黏膜回流障礙加重,使動脈受類,供血不足,導致腸壁壞死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並發腸穿孔和腹膜炎。

臨床表現

腸套疊腸套疊手術治療
多突然起病,其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腹痛 為早期出現的症狀,其特點是平素健康的嬰兒,無任何誘因而突然發生劇烈的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患兒表現陣發性哭鬧不安、屈腿、面色蒼白。每次發作約10~20分鐘,以後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約數十分鐘後又突然發作,其症狀如前。如此反覆多次,患兒精神漸差、疲乏不堪、面色蒼白。這種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是由於較強的腸蠕動波把套入的腸管向前推進,牽拉腸系膜,同時套疊鞘部發生強烈收縮所引起。個別較小的病兒無劇烈哭鬧,儀表現為陣陣不安和面色蒼白,隨後進入休克狀態,需特別警惕。

2、嘔吐 起病不久即出現反射性嘔吐。這是由於腸系膜被牽拉所致,嘔吐物為奶塊或食物,以後即有膽汁甚至可為糞便樣物,是腸梗阻嚴重的表現。

3、血便 多於病後6~12小時出現,是本病特徵之一,常為暗紅色果醬樣便,亦可為新鮮血便或血水,一般無臭味,當疑為本病而尚無便血時可作直腸指檢,如指檢染血則有同樣診斷意義。出現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腸壁血循環障礙,致使黏膜滲血與腸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結果。

4、腹部腫塊 是具有重要診斷意義的腹部體徵,腫塊的部位依套入點和套入程度而定,一般多在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位置。在病程早期,腫塊多位於右上腹部,呈臘腸樣,光滑而不太硬,略帶彈性,可稍活動,有壓痛。以後隨套疊的進展,腫塊可沿結腸移至左腹部,嚴重時可套入直腸內,直腸指檢可觸及子宮頸樣腫物。

5、全身情況 發病早期病兒全身情況尚好,體溫正常,僅有面色蒼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隨發病時間延長,一般情況逐漸嚴重,表現精神萎靡嗜睡脫水發熱腹脹,甚至休克或腹膜炎徵象。 

輔助檢查

腸套疊腸套疊檢查
1、X線檢查腸梗阻徵象:腹部X射線檢查有腸管充氣和液平面等急性腸梗阻表現,空氣或鋇劑灌腸造影有助於回盲部套疊的診斷,可看到空氣或鋇劑至套入部腸管的遠側頂端即受阻,呈“杯口”狀影像為其特點。

2、B超檢查顯示腸套疊包塊。

嬰幼兒腸套疊有典型症狀者一般診斷不困難。臨床上有陣發性腹痛、嘔吐、便血及腫塊四者存在即可確診。對只有陣發性腹痛和嘔吐的腸套疊早期,尚未出現血便,或晚期由於腹脹明顯觸不清腫塊的病例,應做直腸指檢,並進行空氣或鋇劑灌腸X線檢查,可及時作出正確診斷。結腸注氣或鋇劑X線檢查是一種簡便安全而可靠的診斷方法,不但可以及時作出正確診斷,同時也是較好的治療措施。

鑑別診斷

腸套疊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應與其他許多胃腸道疾病相鑑別。

1、細菌性痢疾 亦多見於嬰幼兒,起病急,有陣發性腹痛、血便等,可能與腸套疊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數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膿血便,有里急後重,早期即有發熱,腹痛不如腸套疊劇烈而有規律,腹部也觸不到腫塊。糞便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培養有痢疾桿菌生長。鑑別常無困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細菌性痢疾的基礎上,因腸蠕動紊亂,也可並發腸套疊。

2、急性壞死性腸炎 可表現為腹痛、嘔吐和血便,但該病多有腹瀉史,早期即可表現為腹脹、高熱和頻吐,大便頻繁,呈洗肉水樣,量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況惡化快,常表現嚴重脫水、皮膚花紋等休克症狀。

3、蛔蟲性腸梗阻 多見於較大兒童,可有陣發性腹痛、嘔吐,在腹部可觸及蛔蟲團,頗似臘腸樣腫塊,但其表面常呈條索狀,一般無血便。發病不如腸套疊急驟,多有排蛔蟲或不當驅蟲史。

4、過敏性紫癜 多見於年長兒,多數有新鮮的出血性皮疹,伴有關節痛,有時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紅色,腹部觸不到腫塊,這些症狀有助於與腸套疊鑑別,有時本病可並發腸套疊,應引起注意,必要時應作X線檢查。 

治療方法

腸套疊犬腸套疊手術
1、非手術療法 凡是病程在48小時內的原發性腸套疊,患兒全身 情況良好,無明顯脫水,無明顯腹脹者均可以灌腸療法治療。一般採用空氣或鋇劑灌腸空氣灌腸氣體壓力可為8.0~12.OkPa,(60~90mmHg),注入空氣時,可輕柔按摩腹部或者改變體位以利於套疊復位。復位時可見套疊頂端逐漸向結腸近端退縮。直至看到空氣突然進入迴腸末端,即表示已復位,此時拔出肛管即見患兒排出大量臭氣,腹部腫塊消失,患兒一般情況好轉。復位後口服0.5~1.0g碳末,6~8小時後可由糞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復位完全成功。凡復位標誌不清,腫物雖消而小腸內充氣不顯著者,須輔以鋇劑灌腸觀察,鋇劑灌腸水壓復位法一般可將裝有20%鋇劑水溶液的吊瓶提高到離病兒水平體位70~80cm的高度注入鋇劑。在X線透視下確定診斷後,再將吊瓶提至80~100cm處,使套疊慢慢復位。為了提高灌腸復位的療效,有時可事先給阿托品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鎮靜劑,使患兒安睡。已有脫水者應先輸液改善一般情況後,再行灌腸。

2、手術療法 晚期病情比較嚴重,不適合作灌腸復位的病例,或已經灌腸未能復位的病例,疑有小腸套疊者;以及復位達3次以上者均須手術治療。術前應作好準備包括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抗生素退熱及輸血等。手術時根據患兒當時情況及病理變化行套疊復位,腸切除吻合,腸造瘺等,套疊很緊的病例,不能強力復位,以免引起漿膜撕破,鞘部有白色斑塊疑有腸壞死的病例應行腸切除吻合術,避免術後發生破裂穿孔。

疾病預防

腸套疊腸套疊
1、應避免腹瀉,尤其是秋季腹瀉,家長應高度警惕此病的發生。
2、平時要注意科學餵養,不要過飢過飽、隨意更換食品,添加輔助食品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
3、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各種容易誘發腸蠕動紊亂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個健康的嬰幼兒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陣發性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大便帶血,精神不振時,應想到是否有可能會得腸套疊,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5、臨床上三個最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和果醬般血便。
6、當腸道前後相套,造成部分阻塞時,嬰兒就開始產生陣發性腹部絞痛,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陣發性啼哭,並常合併嘔吐,當陣發性疼痛過後,嬰兒顯得倦怠、蒼白及出冷汗。

常見疾病

疾病的存在,是從痛苦和不適等自覺症狀開始的。疾病,有如健康一樣,從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最常套用的定義是"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現代醫學對人體的各種生物參數(包括智慧型)都進行了測量,其數值大體上服從統計學中的常態分布規律,即可以計算出一個均值和95%健康個體的所在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