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釋義
拼音:rú dòng
亦作“蝡動”。
1.指爬行的昆蟲。
相關文獻:
漢 陸賈 《新語·道基》:“蚑行喘息、蜎飛蠕動之類。”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溫而無寒,則蝡動不蟄,根植冬榮。”
唐 褚遂良 《諫戍高昌疏》:“蠕動蠉生,畏威慕德。”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勤德政以致騶虞,宏網羅以收麟鳳,行將澤被蠉生,仁敷蠕動。”
2.[wriggle] 泛指像蟲類爬行一樣地動。
相關文獻: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朱佩茝》:“凡三夜,婦遂有娠,腹中時時蠕動。”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適有貓戲於旁,見其蠕動,躍登膝上。”
郁達夫 《蜃樓》六:“湖塍上遠遠地在行走的幾個早起的船家,只像是幾點狹長的黑點,默默地在這一塊純白的背景上蠕動。”
3.昆蟲爬行。
相關文獻: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雪山四時常有積雪,彌遍嶺谷,蛆生其中,取雪時並蛆取之,能蠕動。”
巴金 《憶·最初的回憶》:“淺綠色的蠶在桑葉上面蠕動,一口一口地接連吃著桑葉,簸箕里一片沙沙的聲音。”
4.蠕動 rú dòng
泛指像蟲類爬行一樣地動。也指一切活動著的生物。
相關成語
蠉飛蠕動xuān fēi rú dòng
釋義:
亦作“ 蠉飛蝡(同“蠕”)動 ”。昆蟲飛翔、爬行。亦指飛翔、爬行的昆蟲。
相關文獻:
《淮南子·本經訓》:“復露照導,普氾無私,蠉飛蠕動,莫不仰德而生。”
《淮南子·原道訓》:“跂行喙息,蠉飛蝡動,待而後生,莫之知德。”
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內傳》:“天生萬物,以養天下,蠉飛蠕動,各得其性。”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至於有生,應乃愈著,陽氣方動,元駒賁焉,杪秋之至,鳴蟲默焉,蠉飛蝡動,無不以外緣而異其情狀者,則以生理然也。”亦省作“ 蠉蠕 ”。
南朝 宋 何承天 《達性論》:“天地以儉素訓民,乾坤以易簡示人,所以訓示慇懃,若此之篤也,安得與夫飛沉蠉蠕並為眾生哉。”
《魏書·崔光傳》:“且藏蟄節遠,昆蟲布列,蠉蠕之類,盈於川原,車馬輾蹈,必有殘殺。”
蜎飛蠕動yuān fēi rú dòng
釋義:
蟲豸之屬飛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飛翔或爬行的昆蟲。蜎,通“ 翾 ”。
相關文獻:
《鬼谷子·揣》:“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
清 譚嗣同 《以太說》:“及以顯微鏡窺之……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萬億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飛蠕動,跂行喙息。”
晉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飛蝡動,亦能有仁,故其意愛弘於長育,哀傷著於啁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形不虛立,秉氣含精,雖久而腐朽,猶蜎蠕以化,芝菌以蒸。”
清 王韜 《序》:“夫人處宇宙間,猶蜎蠕耳,其所歷之富貴聲華,曾不能一瞬。”
蚑行蠕動qí xínɡ rú dòng
釋義:
指一切活動著的生物。
相關文獻:
《隸續·漢嚴欣碑文》:“蚑行蠕動,鹹守厥常。” 晉 成公綏 《天地賦》:“蚑行蠕動,方聚類分,鱗殊族別,羽毛異羣。”亦省作“ 蚑蠕 ”。 宋 曾鞏 《謝章伯益惠硯》詩:“聖人不死術以此,人與其類殊蚑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