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需求
嬰兒是指1歲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① 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約為9000-10000克。
② 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長3-3.5厘米,到4個月時增長10-12厘米,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③ 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後半年增加2-4厘米,1歲時平均為46厘米。以後增長速度減緩,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厘米。
④ 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厘米,到嬰兒4個月末時,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⑤嬰兒出生後一段時間內仍處於大腦的迅速發育期,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由此可見,要滿足快速成長的嬰兒的需要,就必須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
消化器官的發育
為了正確合理地餵養嬰兒,非常有必要了解該時期嬰兒消化器官的發育情況,從而根據嬰兒的特殊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進行合理餵養,保證嬰兒營養需求。
口腔
足月l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有助於吸吮活動,早產兒則較差。吸吮動作是複雜的天性反射,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乾燥,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澱粉酶含量較少,不宜餵澱粉類食物。嬰兒口底淺,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生生理性流涎。食管
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應,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症狀消失。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
胃
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後隨年齡而增大,1-3個月時90-150毫升,1歲時250-300毫升,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餵食應當少量多次,餵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嬰兒胃呈水平位,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在充滿液體食物後易使胃擴張;由於賁門肌張力低,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且自主神經調節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而異,稠厚且含凝乳塊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時間為1.5-2小時;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早產兒胃排空更慢,易發生胃瀦留。
消化酶
消化酶:4個月前的嬰兒唾液腺分泌功能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澱粉酶活力很低,在腸腔內除胰澱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備。此階段除了對母乳的蛋白質、脂肪消化能力較好外,對澱粉類食物及其他動物乳類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人初生嬰兒的這些特點中,我們了解到嬰兒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餵養是嬰兒是適合的餵養方式。
此外,新生嬰兒肝臟中酶活性較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時對某些藥物的解毒能力也較差,劑量稍大即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
腸
小兒腸管相對比成人長,一般為身的5-7倍,或為坐高的10倍,有利於消化吸收。腸黏膜細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腸絨毛髮育良好,肌層發育差。腸系膜柔軟而長,黏膜組織鬆弛,尤其結腸無明顯結腸帶與脂肪垂,升結腸與後壁固定差,易發生腸扭轉和腸套疊。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腸內毒素,消化不全產物和過敏原等可經腸黏膜進入體內,易引起全身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
腸道內的細菌狀況
腸道細菌:在母體內,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生後數小時細菌即從空氣、奶頭、用具等經口,鼻、肛門入侵至腸道。一般情況下胃內幾乎無菌,十二指腸和上部小腸也較少,結腸和直腸細菌最多。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餵養兒以雙歧桿菌占絕對優勢;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內而致病。
肝
年齡愈小,肝臟相對愈大。嬰兒肝臟結締組織發育較差,肝細胞再生能力強,不易發生肝硬變,但易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如缺氧、感染、藥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細胞發生腫脹、脂肪浸潤、變性壞死、纖維增生而腫大,從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嬰兒時期膽汁分泌較少,故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
胰腺
分為內分泌和外分泌兩部分,前者分泌胰島素控制糖代謝,後者分泌胰腺液,內含各種消化酶,與膽汁及小腸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對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嬰幼兒時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極易受炎熱天氣和各種疾病影響而被抑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腎臟
出生後幾個月,腎小管逐漸增長後才具有回吸收能力。腎小球的濾過率較低,也就是說,腎臟對於營養物質代謝後產生的“廢料”的處理能力較弱。嬰兒腎小管還未長到足夠的長度,功能不足,排鈉的能力有限,鈉的慢性滯留會引起水腫。如果攝入過量的食鹽,蓄於體內會導致成年時高血壓。所以對4個月之前的嬰兒,食物中食鹽的攝入量應特別注意一般提倡4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控制鈉鹽的攝入量。飲食
營養原則
1、由於維生素D不能通過乳腺進入乳汁,所以母乳餵養兒應在出生2周后補充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輔食嬰兒米粉可以選擇谷之愛這類的小米米粉,小米的維生素A、B1、D和E,均超過小麥、大米,以預防佝僂病.長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會引起中毒反應,因此推薦攝入量為每天10毫克.
2、嬰兒體內儲存鐵逐漸消耗,母乳鐵含量較低,鐵強化嬰兒穀物可作為第一個斷奶食品,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3、鑒於嬰兒對蛋白質、鈣的需要,配方奶應作為母乳外能量、蛋白質、鈣及其他營養素補充物。
4、斷奶食物應避免含鹽量或調味品過多,最好原汁原味,減少嬰兒腎臟負擔。
飲食原則
1、儘量用母乳餵養,做不到的可選擇配方奶粉
2、母乳餵養的時候,媽媽應該每天補充400iu維生素d,4個月之後補充一些鐵
3、四到六個月之後,根據嬰兒發育狀況開始添加含鐵食物(比如加鐵米粉)
適宜食物
1、4~5個月齡:添加食物包括米糊、粥、水果汁、菜汁、蛋黃、魚泥、豆腐及動物血等;
2、6~9個月齡:添加餅乾、麵條、水果泥、菜泥、全蛋、肝泥、和肉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3、10~12個月齡:添加稠粥、爛飯、麵包、饅頭、碎菜及肉末等食物。
4、固體食物添加順序應該是:穀類、蔬菜、水果、魚肉類。嬰兒喜愛甜食,先加水果就會拒絕蔬菜,斷奶時應補充其他奶製品,如嬰兒配方奶粉等,滿足嬰兒營養需要。
營養食譜
番茄汁【材料】番茄50克,白糖少許,溫開水適量。【做法】將成熟的番茄洗淨,用開水燙軟去皮,然後切碎,用清潔的雙紗布包好,把番茄汁擠入小盆內。將白糖放入汁中,用溫開水沖調後即可飲用。此菜的做法要點是:要選用新鮮、成熟的番茄做原料。可用紗布擠汁,也可用湯匙壓出汁。可用白糖,也可用蜂蜜。此菜汁酸甜適口,營養豐富。適宜3~4個月的嬰兒食用。
鮮橘汁【材料】鮮橘子適量,白糖、溫開水各適量。【做法l將鮮橘子洗淨,切開成兩半,放在擠果汁器上壓出橘汁,加入溫開水和白糖即成。做這種飲料時,要特別注意炊具的衛生。此汁色澤金黃,酸甜適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檸檬酸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可供4~6個月嬰兒選用。
鮮檸檬汁【材料】鮮檸檬100克,白糖65克。【做法】檸檬洗淨去皮,壓榨取汁,加入白糖即可飲用。另一做法是將檸檬洗淨,在沸水中浸漬15分鐘後,切成薄片,放入經煮沸消毒過的玻璃瓶內,放一層檸檬片,其上鋪一層白糖,浸漬l周后即可用這種檸檬片來泡開水餵嬰兒。做此汁要注意的是選擇新鮮的檸檬作原料,炊具要清潔。此汁酸甜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及檸檬酸,能增加食慾,幫助消化吸收,嬰兒飲用對身體十分有益。
西瓜汁【材料】西瓜瓤100克,白糖10克。【做法】將西瓜瓤放入碗內,用匙搗爛,再用紗布過濾。汁內加入白糖,調勻即成。做此汁的要點是,要選用新鮮的西瓜作原料,紗布要潔淨。此汁色澤紅艷,清甜適口,具有清暑消熱的作用。這種飲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果糖、葡萄糖、蔗糖、維生素B.的含量也較高,並含有多種胺基酸、磷酸、蘋果酸和礦物質等,可供4~6個月嬰兒選用。尤適宜嬰兒夏季飲用。
胡蘿蔔湯【材料】胡蘿蔔50克,白糖少許,清水50克。【做法】將胡蘿蔔洗淨,切碎,放入鋼精鍋內,加入水,上火煮沸約2分鐘。用紗布過濾去渣,加入白糖,調勻,即可飲用。這道菜湯做法要點是:要選用新鮮的胡蘿蔔做原料。操作時,要切碎、煮爛、去淨胡蘿h渣。此菜湯昧略甜,營養豐富。適宜4~5個月的嬰兒食用。
奶粉的使用
嬰兒奶粉在母親奶水不足、有母嬰傳染風險、工作、外出、上託兒所等母親無法給嬰兒哺乳的時候使用。通常用熱水泡開後使用奶瓶給嬰兒餵食。奶粉沖泡的注意事項
奶粉因為本身含有蛋白質和礦物等營養成分,加上高硬度的硬水的沖泡會加重對寶寶身體的負擔。嬰兒的內臟還未發育完全,礦物成分過量攝入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所以礦物成分含量較低的軟水更適合沖泡奶粉。
嬰兒飲食注意
快1歲的嬰兒最惹人喜愛了,他已能夠理解父母的一些話,仿大人做一些事,會用手勢加上發音來表不自己的要求,尤其是看到大人吃東西,會表現出迫切的需要,這時, 父母就要分清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餵給孩子的。像瓜子、 花生、糖果等小而滑,堅而硬的食品是不應該給孩子吃的; 雖然嬰兒已長牙,但它的咀嚼功能,畢竟還未發育好,沒有能力去食用,再者,粒狀光滑的食品容易引起嗆咳,嬰兒的 吞咽功能沒有完善,不能像成人那樣咽食物時會厭軟骨如 蓋子一樣很好地把氣管口蓋住,因此容易嗆人氣管發生意 外。如果父母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話就要冒一定的風險,從 孩子的安全形度出發是不值得這樣去做的。另外,像元宵、 年糕、粽子等糯米製品比較粘,又不易消化,不宜讓嬰兒食 用,一些刺激性食品如咖啡、濃茶、辣椒不利於嬰兒神經系 統及消化系統的正常發育,也是不適合嬰兒食用的。太甜、 太油膩的食物營養價值低,嬰兒吃後影響正常進食,最好也 不要食用。給嬰兒選擇的食品應該是營養豐富、易消化、口味不重的某些食品.
新寶寶應該拒絕的食物
俗話說,病從口入。由於幼兒機體發育不完善,因飲食而引起的負面反應會比成年人更為明顯和激烈。所以,父母更需要在幼兒的飲食上多費心思、精心調理。下面介紹些日常生活中幼兒不宜多吃的食品,父母們需要特別注意。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進入人體後,會與體內其它食物中的鈣相結合,形成不能被小腸吸收的草酸鈣,只能原封不動地由大腸排出體外。而幼兒成長發育需要大量鈣質,多吃菠菜勢必使鈣的吸收明顯減少,從而影響牙齒萌出和骨骼發育,產生軟骨病,甚至發生低鈣性抽搐。而且草酸還會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形成不溶性複合物,影響鐵的吸收。
糖類是供給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所供熱卡約占每日總熱卡的50%,為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但吃得過多反而有害,原因是:吃糖過多,容易使胃產生飽和感,並消耗體內大量的維生素,使唾液和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增加,腸內發酵,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與食慾減退; 大量吃糖會引起無機鹽代謝失調,牙齒抵抗力下降,容易產生齲齒; 過多的糖會促使肝臟產生過量的中性脂肪,中性脂肪隨血液的流動易沉積到動脈壁上,形成小兒早期動脈硬化。小兒每天吃多少糖合適呢?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好限制在10克左右,相當於市場出售的塊糖3塊。
脂肪是人體內重要的供熱物質,所供熱量占總熱卡的35%,脂肪還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為幼兒生長發育所必需。但幼兒每天攝入量最好控制在100克以內,如果長期過量攝入的話,反而對生長發育很不利,原因是:高脂肪飲食會影響鈣的吸收,因為脂肪消化後與鈣會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鈣,阻止鈣的吸收; 脂肪攝入過多,血液中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這兩種物質是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主要致病物質,臨床發現,10歲以內的兒童會因此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 脂肪進食過多,過多的熱量會以甘油三酯形式貯存在體內,可使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數量增多而產生肥胖。
牛奶營養豐富,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過多地讓幼兒飲用牛奶並不好,因為:牛奶中鐵含量很低,且吸收率低,當其它食物不能補充足量的鐵時,就容易發生幼兒缺鐵性貧血; 牛奶喝得過多,體內鈣磷比例失調,牙齒抗菌能力減弱,容易形成齲齒; 有幼兒喝牛奶後會出現腹脹、疝氣、腹痛、腹瀉等症狀,這是由於牛奶中乳糖不易被消化所致。因為乳糖要消化吸收,必須先經過腸道的乳糖酶把它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1~2歲的幼兒腸道內有大量乳糖酶,能很好地消化牛奶,但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幼兒的乳糖酶含量大幅下降,甚至消失,喝大量牛奶後就容易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國內外大量調查研究表明,兒童最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能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形成不溶性複合物,阻止鐵的吸收。據研究,不論紅茶或者綠茶,都能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降低1~3倍。因此,為了不影響食物中鐵的吸收,幼兒最好不要竟如體內。
沐浴液危害寶寶健康
核心提示:美國《兒科學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說,嬰幼兒洗髮香波、沐浴液、爽身粉等護理用品中普遍含有鄰苯二甲酸鹽等添加劑,嬰幼兒過多接觸,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引發生殖問題。
提醒:沐浴液危害寶寶健康 鄰苯二甲酸鹽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這是一類廣泛使用的增塑劑,不僅大量用於塑膠製品中,而且在一些清潔護理用品,包括嬰幼兒用品中使用也比較普遍,它可以使香味持久,而且具有軟化作用。目前在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鄰苯二甲酸鹽都是允許被使用於清潔用品中的,只是在使用的量上有所限制。這類含苯類物質,確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對兒童的危害比較大,因為兒童對於毒性物質的分解能力比較差。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過多接觸此類物質,可能對肝、腎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還可能引發兒童今後的一些生殖問題。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挑選清潔護理用品時,應儘量少選含有鄰苯二甲酸鹽成分的,但目前只對產品的主要組分在包裝上必須進行標註有硬性規定,因此,消費者購買時不能清楚地了解其中所有成分。
20種常見狀況
1、寶寶喝多少奶才夠
小寶寶喝奶的標準依照體重判斷,每天應喝的奶量是以每公斤喝150cc為計算標準。例如:小寶寶體重四公斤,一天應該喝的奶量150×4=600cc。喝母乳的小寶寶,只要喝奶後,可以安穩睡覺兩小時以上即可。
一天要喝幾次奶?喝牛奶的寶寶可以每3~5小時餵一次,一天總共約餵6次;如果寶寶已經吃飽,母親餵奶時,寶寶會以舌頭頂住奶嘴,甚至用轉頭不喝、啼哭來表達。喝母乳的寶寶在一個月內,一天至少喝8~12次,一天至少小便6次,當吃飽的時候,寶寶會自己鬆開母親的乳頭;而且頭三個月一周體重增加約150克,即表示寶寶吃飽了。
2、寶寶喝多少水才夠
寶寶所需要的水分約100~150cc/kg/天,但是牛奶中有七分之六是水分,而且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強,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寶寶長到2~3個月以後,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開始要喝水;而且若是夏天,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應該補充水分。通常是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喝水,如果是針對已經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在喝水時清除口腔中奶渣。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完全喝母乳的寶寶在前六個月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即使非常炎熱的天氣,只要寶寶需要了就餵母乳,也不需要喝水。
3、寶寶熟睡時可不可以餵奶
通常不鼓勵在寶寶熟睡時餵奶,因為這樣不僅會有吸收不佳的情形產生,也會造成寶寶清醒時肚子不餓不想喝奶的情形;此外,熟睡時口中含奶水,奶嘴容易頂到牙齦部分,都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4、如何知道寶寶餓了
當寶寶的嘴唇、舌頭做出吸吮的動作;或是嘴巴碰到東西,如衣服、毛毯等,頭就轉向過去,而且嘴巴還會張大,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會吸吮手指時就是寶寶肚子餓了,稱為“吸吮反射”,即表示母親可以餵寶寶喝奶了;至於小寶寶哭鬧,則表示已經是非常餓了。另外可以將手放在小寶寶的嘴邊,若會一直吸也表示寶寶肚子餓了
5、寶寶常常吐奶或溢奶
寶寶喝完奶後,將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水,稱為“溢奶”;若奶量很多甚至是噴射狀,稱為“吐奶”;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以下的方法可以減少吐奶或溢奶的發生:餵奶餵到一半就拍背幫寶寶排氣;少量多餐,一次不要餵得太多,以免腹脹;寶寶睡覺時可以采右側睡或趴睡;此外,挑選一個合適的奶嘴也是減少吐奶的重要關鍵。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有許多併發症,例如寶寶吐奶或溢奶時如果嗆到自己,有可能引發吸入肺炎,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出血,甚至貧血;喝下去的奶都被吐掉,造成生長遲緩;喝完奶後容易哭鬧不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除了上述的情形需要給予藥物治療外,必要時進行皺褶手術plication。
有一個和胃食道逆流要區別的病是“幽門肥厚性狹窄”,若寶寶很想吃奶,一喝奶便呈噴射狀嘔吐,體重沒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門肥厚性狹窄”。幽門在胃到十二指腸的交界處,若幽門肥厚狹窄會造成奶水無法順利流過,好發於寶寶出生後2~5星期,需要手術治療。
6、如何幫寶寶拍氣
幫小寶寶餵奶時可以暫停以方便排氣,正確的拍氣方法是手掌拱起,力量適中不要太輕,以免無法拍出氣體;拍背位置在下背部,即是胃的正後方。寶寶最好采坐姿,直坐在大人的膝上,不要趴著;拍氣約5~10分鐘即可,若仍有氣體未排出,無須再繼續。
餵奶後,也可將寶寶抱直靠在胸前,不須拍背,約3~4分鐘之後,氣體會自然排出;若是沒有打嗝,可將寶寶平躺在床上數分鐘後,重複上述動作即可。
7、寶寶不喝奶、厭奶,怎么辦
若餵奶方式不正確,會使寶寶喝不到奶,而導致不想喝奶。常見的是將奶瓶直放、塞進小寶寶的嘴裡,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壓到舌頭,使小寶寶喝不到奶。所以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裡,讓奶嘴上端頂到寶寶嘴巴的上顎軟骨,寶寶自然就可以產生反射作用吸奶。若是喝母奶的小寶寶,則要注意寶寶吸乳方式是否正確,寶寶是否含住整個乳頭及乳暈。
有時小寶寶喝奶時睡著,可能是穿得太多導致想睡覺影響食慾,此時可以讓小寶寶少穿一點衣服、露出手腳,或按摩小寶寶的背部、腳掌,讓小寶寶保持清醒。若一直不肯喝奶或喝不完,就必須少量多餐,並且觀察小寶寶是否吃得足夠;可由寶寶的小便次數觀察,若一天小便5~6次,顏色淺黃色不濃稠即可;現在多半穿著紙尿褲,若不易判斷小寶寶是否尿濕,可由尿褲是否變重得知。
另一種寶寶不喝奶的原因是4~6個月的寶寶開始厭奶,會出現不肯喝奶,或喝了就吐、喝奶量降低。厭奶的主要原因是寶寶長大需要吃其他東西,寶寶的體內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的味覺也開始產生變化,胃口開始改變,所以要吃一些更有營養的食物。陳志成醫師建議,厭奶期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機會,通常添加副食品後,厭奶的情形就會改善。呂適存醫師建議副食品的添加原則是儘量簡單、清潔,經常變換口味。
8、寶寶可以喝羊奶嗎
母親可以餵小寶寶喝羊奶嗎?目前醫學界持反對的意見,因為羊奶中缺少葉酸,可能會造成葉酸貧血症,而且羊奶礦物質含量過多,容易造成腎臟負擔過重,所以不適合小寶寶直接飲用。但是:現在的嬰兒配方羊奶粉,其作用和一般牛奶製成的配方奶粉一樣,可以食用。
四種不適宜寶寶睡前吃的食物
一、牛奶朱古力
牛奶朱古力也許是家長比較常給寶寶當宵夜吃的食物了。雖然含有較高的熱量,但是牛奶朱古力中還含有酪氨酸。酪氨酸會轉化成刺激物多巴胺,從而導致夜間警覺清醒,輾轉反側,睡不著覺。
二、乾酪
乾酪和著麵包一起吃既美味又有飽腹感。但是營養學專家表示,乾酪含有大量的胺基酸酪氨酸,而酪氨酸在人體內能幫助產生大腦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使人大腦更清醒,入睡更困難。
三、辛辣食物
很多人喜好吃辣,每餐都必須有辣才行。但是晚餐吃過多的辛辣食物也會導致睡眠問題。燒心患者晚餐進食辛辣食物,躺下之後更會加重病情,影響睡眠。因此,專家建議,一天當中,吃辛辣食物宜早不宜遲,晚餐最好吃清淡一點的食物。
四、加工或煙燻肉食
食用加工的肉類也容易導致失眠,如包裝的雞翅、火腿腸和燻肉等。專家表示,加工肉食含有大量的酪氨酸,會導致大腦產生令人興奮的多巴胺。除了擾亂睡眠之外,加工或煙燻肉食也是最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皮膚篇
1、紅疹
新生兒剛出生幾天,皮膚會出現紅疹,或是鼻子上有小白點,此為正常現象,會自然消退。
2、新生兒黃疸
正常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多在小寶寶出生2~3天后開始出現,皮膚有發黃的現象,一般4~5天皮膚變得最黃,約7~10天之後會自然消退;若黃疸現象持續14天仍未消退,最好進行抽血檢查,注意是否是直接的膽紅素過高,因有可能是肝膽性的疾病,如"病理性黃疸"。
喝母乳的寶寶有時會出現"母乳性黃疸",黃疸會消退得比較慢,約兩三個月後才消退,並無大礙,除非膽紅指數15~17毫克/毫升,須換血時,才停餵母乳。陳志成醫師表示,寶寶有"母乳性黃疸",不會造成核黃疸,暫停母乳2天,可使黃疸快速下降,不要因此中斷停餵母乳或儘早恢復以免造成寶寶奶頭混淆,降低喝母乳的意願。
3、汗疹
出生後1~2星期小寶寶最容易發出汗疹,也稱"粟粒疹",好發部位在兩頰、額頭、腋下、頸部、胸前或皮膚皺褶處等,原因是寶寶的汗腺不發達,衣服又包得密不通風,導致出現紅色突出小疹。
汗疹有時會有消退後又出現的情形,家長不用擔心,只要注意清潔,維持通風,不要幫小寶寶穿太多衣服;若小寶寶的身體常常流汗潮濕,可多洗一次澡。
4、脂溢性皮膚炎
脂溢性皮膚炎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新生兒出生1~4個月後會在兩頰、頭皮、耳朵後側、眉毛出現黃色油性的結痂——稱為“奶垢”或“油垢”,嚴重時,兩頰皮膚也會幹濕、身體也會有結痂。
若頭皮有“奶垢”,母親幫寶寶洗澡前先用清水沾濕洗淨(不要使用肥皂),或用嬰兒油塗抹在“奶垢”處,輕輕剝落即可,此時頭髮通常會跟著脫落;約出生4~5個月前會完全脫落。耳後也會有“油垢”,剝落後底部通常會濕濕的,而且會再結痂,約出生後8個月會消退。
若皮膚紅腫、結痂情形嚴重、兩頰乾濕,可到小兒科門診,請醫師開列處方,通常是類固醇藥膏。脂漏性皮膚炎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前兆,要特別注意。
5、玫瑰疹、麻疹、德國麻疹
玫瑰疹常見於寶寶出生後3~6個月,症狀是最初幾天會發燒、出疹子,雖然發燒但是活動力仍然旺盛,等到燒退了,疹子就出來了,一兩天后疹子就消退了。至於麻疹或是德國麻疹,因為現在已經全面接種疫苗,所以已經較少發生。
6、尿布疹
寶寶有尿布疹的情形,通常是接觸潮濕尿布太久或是排泄物中的有毒物質,如阿莫尼亞刺激寶寶的屁股而引起。陳志成醫師建議,寶寶排便後最好用清水清洗乾淨,不要只用濕紙巾擦拭,因為刺激物質仍留在皮膚上。萬一發現尿布疹,可以使用醫師開的藥或是準備氧化鋅軟膏在洗完小屁股之後塗擦。若考量尿布的成本,可選擇兩種尿布,在寶寶發生尿布疹時用較好的尿布,平時則用一般的尿布。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尿布的差異性不大,最好的方法是勤換尿布。
成長篇
1、寶寶長得比別人慢
生長曲線圖的橫線是嬰兒的成長年齡,縱線是身高、體重、頭圍。每次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後,對照年齡列,按照數字畫上一點;連續測量幾次後,將這些點連線起來的曲線就是生長曲線圖。健兒手冊上的參考曲線,是測量許多寶寶的生長情形所畫出的生長曲線,寶寶若在100位同年齡的寶寶中,倒數第三個,就是3百分位。但是,所測量的小寶寶多半喝配方奶,若完全喝母乳的小寶寶,前3~4個月的體重會比參考曲線所示快,但是後4~6個月後體重會增加慢,甚至生長曲線往下降,但仍是健康的。
小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跟別人比,並不是生長曲線97百分位就比3百分位長得好,有的寶寶出生就較瘦小,若生長曲線是在3百分位,但是按照生長曲線速度不斷成長,就是正常。而且每次測量,上下一條線的差異是可以接受的。陳志成醫師表示,若寶寶的生長曲線下降兩條線就要注意(如:從75百分位→50百分位→25百分位)。醫學上定義體重小於3百分位為生長遲緩,須找醫師評估,通常先會診腸胃科,確定營養攝取沒有問題,再找內分泌科醫師檢查。
2、寶寶發燒
寶寶發燒只是一個指標,有的寶寶病得很嚴重但未必會發燒,呂適存醫師表示,判斷小寶寶有沒有生病,可以從活動力、黃疸、溢奶、生長情形等方面觀察,但是若小寶寶發燒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徵兆,須就醫。
3、半夜哭鬧不安
寶寶半夜哭鬧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 習慣性
常見於保母帶孩子白天讓寶寶睡得多,造成晚上不肯睡。建議最好調整生理時鐘延遲睡覺的時間,儘量讓寶寶白天少睡,晚上等到困的時候再睡。
(2) 生理性
如尿布濕、肚子餓、肚子脹氣、腸絞痛、腸套疊等。李昭暉護理長表示,寶寶哭鬧的時候,先檢查寶寶是否肚子餓、尿布濕或是撒嬌;若非以上原因,可抱抱孩子或用安撫奶嘴。因為寶寶口欲期若沒有被滿足,可能對人產生不信任感。但是使用安撫奶嘴,可能會有牙齒變形或嘴巴翹翹的情形。
至於喝母乳的孩子哭鬧時,不建議使用安撫奶嘴,以免造成奶嘴混淆,只要讓寶寶吸吮母親的乳頭即可。
(3) 肚子腹脹
若寶寶的肚子鼓鼓的,拍的時候有“砰砰”的聲音,可能是脹氣,醫師建議,可以抱著孩子走一走,或將寶寶放在嬰兒椅上,開車兜風幾圈;如此一來也可以消除脹氣。或在寶寶的肚子上塗抹萬金油按摩肚子,不過主要是借著按摩寶寶的肚子以消除脹氣。陳志成醫師建議,可在肛溫表上塗抹肥皂水或潤滑劑,插入小寶寶的肛門刺激排氣,不過最好不要常用。
若寶寶一陣一陣地出現哭鬧而且次數不斷的增加,甚至出現解血便的情形,有可能是罹患腸套疊,必須儘快送醫進行超音波或拍X線片檢查,否則有腸子破裂的危險。
4、新生兒排便——腹瀉或便秘
寶寶的排便是否正常,要以排便的次數及形狀來判斷;通常喝母乳的寶寶,一喝就解便,排便次數較多,糞便呈稀稀水水狀,但也有可能因為消化完全腸胃道沒有殘渣,所以多天不排便,醫學上統計有20天不排便的記錄。至於喝牛奶的寶寶,一天約排便1~2次,糞便較硬。寶寶的排便情形因人而異,只要寶寶的體重正常增加,即是正常狀況。
剛出生1~2個月的新生兒,會呈現“新生兒腸胃反應”,喝奶後就放屁排便,所以排便的次數較多,醫師提醒,若是1~2個月的新生兒一天排便超過6次就要注意。若是喝母乳的寶寶,此為正常現象。
小寶寶排便含水量過高,稱為腹瀉,原因可能是輕微腸炎、牛奶過敏、副食品添加不當或是病毒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乾淨也會引起。解決方法是注意衛生,例如使用安撫奶嘴時,不要隨手放置,奶瓶、奶嘴消毒乾淨,補充營養及水分。若哺餵母乳可繼續哺餵(恢復較快),若是喝配方奶可以換不含乳糖的配方奶,或是奶粉少加一點(不超過3~4天)。
小寶寶便秘的原因,常見於吃配方奶或是巨結腸症所引起的(即是大腸神經受損或發育異常導致排便不易)。建議若是吃配方奶所引起的可以改喝母奶或是換其他廠牌的嬰兒奶粉,陳志成醫師表示,也可改變飲食習慣,添加葡萄糖水,促進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若是巨腸結症所引起的便秘,宜請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開刀。
5、眼屎多、眼淚汪汪
自然產的寶寶,在黑眼珠旁邊會有弧行條狀出血,此種情形是因生產時經過產道受到擠壓,是正常現象,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退。
另一種小寶寶常見的情形是眼屎多或淚水多,甚至有時眼屎會多到眼睛睜不開,陳昭惠表示,小寶寶眼屎多、眼淚汪汪是因為鼻淚管阻塞;解決的方法是從眼睛內眥(即眼睛內側)往鼻樑內側按摩,或是從鼻中隔施力往下壓即可改善,約寶寶出生8~9個月會痊癒。若有眼睛發炎、眼皮紅腫的情形就要就醫診治。
另一種常見的情形是小寶寶鼻淚管囊腫,症狀是眼角內側鼓起,呈青紫色,8~9個月復原,否則就必須請眼科醫師診治。有時寶寶的眼皮上會有紅腫一片的情形,天熱的時候會比較嚴重,此為微血管性血管瘤。
6、呼吸聲很大''喉嚨好像有痰
寶寶出生6個月因為體內仍有母親的抗體,所以不易感冒;但6個月後抵抗力就減弱;雖然初生寶寶較不易生病,但是新生兒常見的狀況就是呼吸聲很大,喉嚨好像有痰,伴隨呼吸震動有“咻咻”的聲音。陳志成醫師表示,因為新生兒的口鼻腔狹窄,再加上分泌鼻黏液,導致呼吸道容易阻塞,使得呼吸聲變大,甚至出現喉嚨有痰的情形。
另一種情形是小寶寶的吞咽功能不佳,成人會自然將口水咽下,保持咽喉乾爽;但是小寶寶還不會控制,所以會造成口水外流或是滯留在咽喉處,導致呼吸氣流通過不順暢也會使呼吸聲變大。但這都為正常的現象,約出生4~5個月後即可改善。
醫師建議,以棉花棒蘸一點水放入寶寶的鼻腔或使用吸鼻器處理乾淨。若是發現寶寶的鼻中有鼻屎、分泌物,可用手電筒先照射,再以棉花棒蘸水黏出來即可
嬰兒早期教育
初生嬰兒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繫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因此對嬰兒的教育應著手於發展感知覺方面 的訓練。所謂感知覺,是指人類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 覺器官,對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氣味、味道、形狀等各種 特性的認識。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嬰兒適當的刺激,鍛鍊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相應的神經系統、大腦等有關部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展。
首先,父母應給嬰兒布置一個“小天堂”。為了使嬰兒的視覺提早發展,可為他布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艷的環 境。如在嬰兒睡床的周圍,可為他掛一些紅、綠、黃等色彩 鮮艷的玩具或實物,放些鮮花或塑膠花等;嬰兒的衣服、被 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顏色製成。當嬰兒醒時,通過觀察 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其次,可讓嬰兒多聽悅耳的音樂。嬰兒一般都喜歡音樂,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快樂的刺激和滿 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兒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 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小兒的聽力。
第三,讓嬰兒動手動腳。嬰兒動作的發展,反應了神經系統的健全和發展程度,因此嬰兒要加強動作訓練,多活動 手腳。5—6個月後的嬰兒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實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鮮艷的玩具讓嬰兒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高他的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 範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
第四,讓嬰兒多接觸大自然。1歲以內的嬰兒應經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綠色的世界,看 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薰陶;可帶他們去動 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家禽、小鳥等,提高嬰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其好奇心;經常可抱嬰兒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品、畫片、模特兒等,在觀察的同時,對孩子進行親切的解說。這樣,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視覺、感覺和聽覺,豐富 嬰兒感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另外,經常在大自然中出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 陽光的沐浴和活動四肢,使嬰兒的身體健康成長。
最後,讓嬰兒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和 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訓練他們叫“爸、媽”等單音詞,教他們做些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畫片的內容等。成人, 經常與嬰兒交往,不僅使他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發展,同時能使他獲得一種身心發展的重要環境。不僅孩子 子身心感到舒適、愉快和滿足,而且嬰兒的智力能也得到發展。
玩具所產生的教育效果
對於嬰幼兒來說,生活就是遊戲,嬰幼兒在遊戲中不斷成長,而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能鍛鍊肌肉,促進動作的發展,啟迪孩子的心智;孩子在遊戲中,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失敗,自由與規則,過程與結果,在滿足玩的樂趣的同時,豐富了自己人格的內涵。但玩具有多種類型和功能,玩具的類型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也不同,對一個沒有上學的孩子,玩具就是他們的教課書。孩子通過玩具去認識世界。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健康成長,家長要合理地選擇玩具,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簡單、最普通、最便宜的,如七巧板、積木、皮球、布娃、長毛熊、白紙、蠟筆等。依照玩具能產生的教育效果,可分類為:(1)教育性玩具或益智類玩具。這是多數家長願意選購的玩具,如套迭用的套碗、套塔、套環,可以由小到大,幫助學習到序的概念。拼圖玩具,拼插玩具,鑲嵌玩具,可以培養圖像思維和進一步的創造構思部分與整體概念。配對遊戲、接龍玩具等既能練手,又能練習動腦。
(2)動作類玩具。這是幾代人都離不開的玩具,如拖拉車、小木椅、腳踏車、不倒翁,它能鍛鍊嬰幼兒的肌肉,增強感覺運動協調能力。
(3)語言類玩具。成套的立體圖像、兒歌、木偶童謠、畫書,可以培養寶寶視、聽、說、寫等能力。
(4)建築玩具。如積木,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既可以建房子,也可以擺成一串長長的火車,還可以搭成動物醫院。總之玩具可以讓孩子隨心所欲地使遊戲變化,充分發揮想像力。
(5)模仿遊戲類玩具。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幾乎每個學齡前兒童都喜歡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不同人物,模仿不同的角色做遊戲。因此,鍋碗瓢匙;城市、街道、汽車、房子;娃娃與醫院,玩具商店等,通過模仿,鞏固和擴大見聞,了解家庭生活、社會的規則。
(6)科學類玩具。多適用於兒童。音樂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初期的成果: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一般來說10分鐘左右就會產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鐘店》等,一個月後,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臥,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鬆狀態,老師跟著節奏、隨著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覆,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
音樂可以提升孩子的想像力
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後來經過著名音樂家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蹟發生了!她的作文開始了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其實,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了想像力和藝術的直覺。
溫情提示
以下錯誤你別犯:父母教孩子欣賞音樂時,常會犯以下錯誤:
選擇的音樂不當
父母隨意拿出音樂帶就放給孩子聽,不管他愛聽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不注意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放音樂給孩子聽時,不注意他的情緒。如孩子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曲。
教孩子欣賞音樂的方法不恰當
只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描述給孩子聽,忽視讓他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缺乏經常性
父母有空閒、情緒好時就教孩子欣賞音樂,忙或者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早期教育需注意的問題
1、早期教育不等同於教育訓練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家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遊戲中良好互動等。專家指出,嬰兒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家長要關注並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2、早教需順應孩子發展規律
進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只能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3、早教應以安全第一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幼兒早期閱讀如何教?
教二三歲的寶寶進行早期閱讀,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樣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成人閱讀是為了學習或消遣;而教寶寶閱讀,只要能培養起他的閱讀興趣,目的就達到了。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產生出更多“深入”學習的動力。雖然我的兒子才三歲多,但他已經非常愛認字讀書,識字之多,朗讀之流利,常常引來一片讚嘆聲。
第一步:與識字大卡結緣
在兒子差二個月二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60多個字的識字大卡。這是一套單張的、紙料很厚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一幅大彩圖,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里寫了一個與圖有關的字,背面是這個字的毛筆正楷寫法。一開始,兒子顯然把這些卡片當成了玩具。他饒有興趣地認識卡片上的動物或物品。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無意中雙手拿起一張卡片把背面的毛筆字面向兒子,然後搖來搖去嘴裡說:“嘀答答,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他大笑起來,當然,他不認識。我把卡片翻過來讓他看到圖畫,並指了指圖畫旁的小字,念了兩遍,再翻過來讓他看毛筆大字,再念兩遍,然後我又問“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就能正確地念出來,我很誇張地表揚了他,還親了一下他的額頭,然後大聲說:“哎呀,你真聰明!”之後,我又找了另外三個筆劃比較簡單的字,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到下一次玩這個遊戲時,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過的四個字,問他:“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居然記得了其中的三個。我又把另外幾個比較簡單的字混入其中,繼續跟兒子玩這個遊戲。兒子漸漸地有了成就感,因為他居然能讀出一些“奇怪”的字,當然,作為鼓勵,表揚是不可少的。
第二步:美妙的睡前遊戲
後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玩一會“讀字”遊戲。差不多一個月後,他已經認識了六十多個字了。就算我把字寫到其他的紙上,他也能認出。
識字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出現笑話。在認識了“胖”字後,每次玩遊戲時,兒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來扔到床下,嘴裡嘟囔著“不要胖”。我很莫明,為什麼他不喜歡這個字,可能因為這張卡片上畫的是一個露著肚皮的又醜又胖的男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戲”,如今,諸如兒歌三百首之類的兒童讀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讀了,表明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得當,掌握原則是成功的關鍵 從教兒子早期閱讀的一年多來的經驗看來,早期學習閱讀,只要方法得當,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我覺得以下幾個原則也十分重要。
一、興趣原則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注於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我兒子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一到天氣預報時就全神貫注跟著電視裡的播音員念詞。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認識一下各個城市的名稱呢,於是在預報員說“北京”時,我就指著螢屏上“北京”兩個字念一遍,於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讀的城市與螢屏上出現的漢字的關係。我兒子還是個車迷,帶他逛街,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嘴裡念叨著:“三輪車、機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從認識數字時起,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後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早早就能流利地讀阿拉伯數字。二、生活化原則
不要聽到“閱讀”就想到書,其實,生活中,現成的“教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且孩子對他們非常感興趣。讓孩子閱讀各種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他拓展生活空間。“你吃的是什麼啊?”和兒子一起讀一讀包裝盒上的字,等他會讀了我才讓他吃,通過這種鍛鍊,兒子很早就會讀“旺旺雪餅”、“南瓜餅”“阿爾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滿多速食麵”了。
日常生活
嬰兒洗澡
剛出生的嬰兒就可以洗澡了,但是給嬰兒洗澡一定要注意一點的技巧。在洗澡之前,應該要先將乾淨的衣服與尿布準備好,室溫控制在24℃~26℃,水溫應接近新生兒的體溫或37.5℃左右。
夏天的時候,因為周圍環境溫度較高,新生兒一天可以洗兩次澡。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於環境溫度較低,如家庭有條件使室溫保持在24℃ 26℃,亦可每天洗一次澡,如不能保證室溫,則可每周洗1~2次澡。
新生兒的抵抗力較弱,如果身體狀況不好,最好不要給孩子洗澡。當孩子有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的症狀時,不適宜洗澡。如果孩子患上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時,更應避免洗澡,以防洗澡過程中發生缺氧等而導致生命危險。另外,如果孩子的皮膚受到損傷,也不宜於洗澡,比如皮膚燙傷、水泡破潰、皮膚膿皰瘡及全身濕疹等情況的發生。
給寶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如果讓寶寶長時間泡在水裡,特別是皮膚乾燥的寶寶,皮膚容易脫水,會加重皮膚乾燥。同時,泡的時間過長還會使皮膚最外面的角質層吸水變軟,降低皮膚的抵抗能力。即使寶寶很喜歡玩水,最好也不要讓他的入浴時間超過10分鐘。
洗澡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寶寶洗澡結束,5~10分鐘後,最好給寶寶喝50毫升左右的水,對寶寶來說,洗澡是一項“大運動”,得及時補充水分。總之,給嬰兒洗澡需要把握技巧,保持嬰兒身體乾淨、注意嬰兒的身體狀況。
趴著睡覺
寶寶趴睡是什麼原因?家長應該怎么辦?寶寶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生活十個月的原因,很多寶寶天生喜歡趴著睡。所以寶寶喜歡趴著睡不是身體有什麼疾病,只不過是他覺得這樣睡比較舒服,所以就這樣睡了,最好讓寶寶採用側臥的睡姿。
優點是:把身體最脆弱的部分保護起來,睡沉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從而減少哭鬧,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有益於胃的蠕動及消化,趴著睡時,胃容物不易流到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嘔吐;反而蠕動到小腸中,有利於消化吸收。俯臥可使寶寶受抬頭挺胸的帶動,從而鍛鍊了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於翻身和爬行的訓練。
寶寶交流
寶寶最好的學習範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但有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想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新方法。給你推介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招術,相信一定能激發你的靈感!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延伸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呀呀兒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張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小臉,但不妨給他一點機會,讓他也能和你交談。很快,他就會捕捉到與你交流的節奏,不時地插入幾句自己的“言語”。
3.母乳餵養。儘可能地用母乳哺餵寶寶。媽媽在哺乳的同時,給寶寶哼唱兒歌,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溫柔地撫摸他的頭髮,這樣可以增進你們的親子關係。
4.吐舌頭。有實驗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大人簡單的面部表情。
5.照鏡子。讓寶寶對著鏡子看自己。起初,他會覺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會非常願意衝著“他”擺手和微笑。
6.呵癢癢。笑聲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比如“呵痒痒”等,有助於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7.感覺差異。把兩幅較為相似的畫放在距離寶寶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畫中有棵樹,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一定會兩眼骨碌碌地轉,去尋找其中的不同。這對寶寶今後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8.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隻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辭彙的機會吧。
9.一起傻。小傢伙非常喜歡和你一起發出傻呼呼的聲音——“噢咯”、“嗯哼”等,偶爾還會發出高八度的怪叫聲。
10.共同歌唱。儘量多學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編歌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寶寶唱歌,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樂的薰陶下,有助於孩子數學的學習。
11.換尿布時間到。利用這一時間讓寶寶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一邊說,一邊做,讓寶寶的小腦袋瓜與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圍著你爬。這是最省錢的“運動場”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購物時光。留點空閒,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顏色,會使寶寶歡欣鼓舞。
14.提前預告。睡覺關燈之前大聲地宣布:“睡覺嘍!媽媽要關燈了。”讓寶寶慢慢地領悟因果關係。
15.沒事逗著樂。輕輕地對著寶寶的臉、胳膊或小肚肚吹氣,逗寶寶“咯咯”笑。
16.揉紙巾。如果寶寶喜歡從盒子裡抽取紙巾,就隨他去吧!看著他把紙巾揉成一團,再看著他將其展開,花幾分錢就能有一個可以訓練寶寶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樂而不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紙巾下面讓他找,不過,當寶寶找到的時候,一定要大加讚賞喔!
17.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後,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喔!
1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19.觸覺體驗。用不同質地的布料(絲綢、絲絨、羊毛、亞麻布等)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雙腳或小肚肚,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20.感受寧靜。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寶寶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亮光,也沒有遊戲。在寧靜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預防上火
寶寶體質與成人不同,他們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速,中醫稱為“純陽之體”。在正常狀態下維持著一種動態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就容易導致內熱上火。對於長期信用奶粉、鮮奶等高熱量食品的寶寶,有時因乳食搭配失調、餵養不科學等諸多原因,會引起消化不良、回乳、腹脹、厭食、小便短赤、便乾或便秘、眼屎多、口乾口臭等現象,民間俗稱寶寶“上火”了。英吉利育嬰專家組,根據當代嬰幼兒的生理特徵及飲食習慣,研製出科學餵養寶寶的含複合益生元成份及膳食纖維。採用天然的藥食兩用的植物為原料,由菊花、蓮心、蜂蜜、山楂、白茯苓、雞內金、麥芽(炒)、橘皮、百合、金銀花、甘草等提取物並配入當今國際功能食品科學界推崇的益生元原料:能促使人體腸道內雙歧桿菌、乳酸菌屬等有益菌迅速增殖的多種高效益生菌生長因子——雙歧因子(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膳食纖維等科學搭配。
添加輔食
越來越多的媽媽雖然做到了母乳餵養,但不少媽媽卻有不少認識誤區:認為母乳時間越長越好,沒有必要給孩子添加其它食品;添加食品的時間、種類不恰當,以及不會自製換乳期食品,導致嬰兒後期出現生長發育落後、貧血及腹瀉,寶寶易生病;也有些母親添加食品時造成寶寶的消化不良、過敏現象,有些寶寶拒絕進食。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但隨著月齡的增大,單靠母乳是不能滿足嬰兒生長需要的,必須擇時添加輔食。當母乳餵養4~6個月的時候,由於嬰兒生長發育迅速,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添加換乳期食品可以補充寶寶營養不足,鍛鍊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讓寶寶學會吞咽、咀嚼、學會“吃”。她舉例說,有的寶寶甚至一歲還沒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對。
換乳期是嬰兒由液體食物餵養為主向固體食物餵養為主過渡的發育時期。嬰兒從4~6月後開始至1~2歲應完成食物性狀的轉化。
原則:由少量到多量、由流質到半流質、到軟固體再到固體食物,由單一到混合食物。
順序:從強化穀類食物開始到蔬菜、水果,以後再加肉類、魚類、蛋類。
時間:4~6月,米粉、果汁、菜汁、菜泥;
7~9月,爛面、餅乾、饅頭、切成小塊的水果、碎菜、豆腐、魚蛋肝泥、肉沫;
10~12月,厚粥、軟飯、掛麵、麵包、小餃子、餛飩、碎菜、碎肉、油、豆製品。
遠離感冒
胡蘿蔔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並具有促進機體正常生長、維護上皮組織、防止感冒及保護視力的功能。因此,可將胡蘿蔔榨成汁,再加上幾滴蜂蜜,孩子會十分喜歡。
番茄汁多爽口,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鈣、磷、鉀、[1]鎂、鐵等多種元素,不過不要給孩子吃生番茄,因為生番茄會使胃酸大量分泌,造成孩子胃部不適。此外,紅薯、紅棗、紅莧菜等也是不可多得的紅色果蔬,這些食品中富含的胡蘿蔔素能參與合成維生素A,對人體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等都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清火妙招
早春時節,氣候變化無常,如果上火了,會出現以下症狀,那么如何處理?不妨試試以下清火招術。
咽喉腫痛:用嫩絲瓜搗爛後擠汁,頻頻含漱;或用醋加水漱口可減輕疼痛。
口乾舌燥:用百合、杏仁和粳米同煮,出鍋前加入梨丁、枇杷丁,再拌入少許蜂蜜服用。
臉上長痘:將芹菜、西紅柿、雪梨、檸檬洗淨後榨汁。每日1次。
口中有味:用藿香15克洗淨,加水煎5分鐘,棄渣取汁,再將粳米50克煮成粥後,加入藿香汁食用。
便便與健康
豆腐渣樣便:多為白色念珠菌所致,2歲以下嬰兒多見,尤其是體弱、營養不良的小孩,或是長期套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小孩,常伴有鵝口瘡,大便次數增多,解黃色稀便,泡沫較多,帶黏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
嬰幼兒不能像成人一樣準確地說出哪裡不舒服,但只要足夠細心地觀察,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一些生理狀態,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孩子的健康狀況,比如寶寶的便便兒科專家指出,父母只要留意孩子尿片上的便便,通過它的性狀、氣味和顏色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辨別寶寶此刻的健康狀況。
不同餵養方式,便便顏色不一樣。
食物從進入消化道到糞便排出來的時間間隔,會根據年齡的不同而有一些差異母乳餵養的小寶寶平均約為13個小時,人工餵養的小寶寶約為15個小時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郭素華指出,一般來說,寶寶在剛出生後的第一天就已經開始會排出大便了,此時的大便我們稱為“胎糞”,顏色較深,多為深墨綠色或者黑色,沒有氣味,帶有一些黏液,這些“胎糞”是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的,通常在出生後二三天內可以排乾淨(如果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天都未見有胎糞排出,則應該要警惕是否存在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腸道梗阻等疾病)。
隨著進食,寶寶便便的顏色開始逐漸變淺,這個時候母乳餵養兒跟人工餵養兒的糞便在顏色、性狀和氣味上會存在一些不同。
(1)母乳餵養的寶寶糞便一般為黃色或金黃色,多為均勻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較稀薄、綠色,不太臭,有酸味,平均每天可排2-4次,在添加輔食後排便次數會慢慢減少,如果次數一向都比較多,但不影響寶寶體重的增加,也都屬於是正常的。
(2)人工餵養的寶寶糞便為淡黃色或灰黃色,較為乾稠,呈中性或鹼性反應,平均每天排便1-2次,因牛乳含蛋白質較多,因此糞便中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的臭味,有時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塊,又由於奶粉中蛋白質、脂肪比例比母乳含量高,不易被腸道完全吸收,所以人工餵養的寶寶比較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在每100毫升配方乳中加入8克蔗糖,以使其更利於吸收,軟化大便。
(3)混合餵養的寶寶,糞便與人工餵養寶寶的糞便相似,但質地相對較軟,糞便為黃色,添加澱粉類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減,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等寶寶開始添加各種蔬菜、水果等輔食時,糞便外觀與成人糞便相似,在最初給孩子添加蔬菜等輔食時,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葉等,等孩子的胃腸功能慢慢適應了以後,這種現象就會慢慢消失了。
綠色白色的稀便便,全都不正常。
綠色便便:如果寶寶有了水樣或糊狀綠色大便,有酸臭味,多泡沫,多提示寶寶此時存在有消化不良、胃腸道紊亂等疾病。
蛋花樣便便:輪狀病毒性腹瀉,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中最常見的,主要經過糞-口傳播,多發生在6-24個月大的嬰幼兒患了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寶寶,糞便的一個很典型特徵是黃色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
白色或灰白色便:當膽道受阻、膽汁排泄受阻,大便中因不含有糞膽原而呈現出白色會灰白色“陶土樣便”。
大便帶血:一般是提示胃腸道存在出血的可能,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大便帶血也會表現出不同深淺的顏色,比如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出血時,多表現為嘔血和解“柏油樣便”。
出生種類
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是指生的是一個男孩或者一個女孩。
雙胞胎
是指生的是兩男、兩女;
龍鳳胎
1.(一男一女)與雙胞胎一樣,生出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2.(兩男兩女)生出的是兩個男孩和兩個女孩。
多胞胎
一次妊娠同時有三個以上胎兒者稱為多胎妊娠,一般為人工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