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症

蛔蟲症

蛔蟲症,是因小兒吞食了蛔蟲卵所致,輕者可無明顯症狀,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異物。蛔蟲成蟲寄生於小腸中下段,當人體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亂,如高熱、腹瀉、飢餓、胃酸度降低、飲食不節、驅蟲不當、手術刺激等,均可激惹蟲體異常活動,上竄膽道;加之蛔蟲有喜鹼厭酸、有鑽孔習性,在膽管炎、結石及括約肌鬆弛等更易引起成蟲鑽膽。1.腹痛常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鑽頂樣劇烈絞痛,病人面色蒼白、坐臥不寧、大汗淋漓、彎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絞痛時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緩解。

十種徵象

一、不明原因的經常性肚臍周圍疼痛。

二、大便不正常,有時乾燥,有時腹瀉。

三、臉上有指頭樣的圓形白色皮癬塊。

四、多食,易飢,愛吃零食,雖然吃得多,卻不長肉,發育不良。

五、時有氣喘、發熱,但又找不到其他原因。

六、皮膚上常起不明原因的“風疙瘩”。

七、眼白區有三角、圓形或半月形的藍色斑點。

八、夜間睡眠容易驚醒,時有磨牙、流口水現象。

九、經常厭食、偏食,甚至愛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泥土、紙張、布頭等。

十、舌面上有散在的圓形或邊緣整齊的乳頭狀紅色丘疹。

發現方法

作為家長,怎樣發現孩子有蛔蟲呢?孩子一旦染上蛔蟲,蟲體雖然不大,但都寄生在肚子裡,很難被家長發現。但如果掌握上述特徵以及以下四點具體方法,即可及時發現孩子的疾病。

一看 看孩子是否貧血。臉色常顯得蒼白的孩子可能有貧血,特別是口唇、眼瞼等處為明顯。有的甚至面部浮腫,頭髮稀少、乾燥、沒有光澤,並伴有精神不振等症狀。

二察 患病的孩子常常厭食,消化不良,消瘦,嚴重時會影響發育和智力,有時睡覺時常磨牙(有的地方叫做挫牙)、驚恐、易醒,對此應細心觀察。

三問 問孩子是否肚子痛?哪部位痛?用手按摩,看有無疙瘩。因蛔蟲可產生毒素,導致腸痙攣,引起腹痛,。痛的部位多在肚臍周圍。

四查 檢查面部有無蟲斑。舌頭有無楊梅樣腫物,特別是下唇內側黏膜有無粟粒樣丘疹。

如果有上述表現,就應帶孩子上醫院去檢查大便,以便進行確診治療

如何預防小兒蛔蟲症

預防孩子發生蛔蟲症的住要措施,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手的清潔。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頭。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和瓜果時,要清淨後用開水燙一下再吃。在托幼機構及國小校中,可根據具體情況給孩子按時進行常規驅蟲治療,以消滅傳染源,使孩子的蛔蟲症易於被根治。

小兒蛔蟲各種治療方法

小兒蛔蟲輕者可無明顯症狀,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異物,面黃形瘦,臍周腹痛,時作時止,觸之腹部柔軟,或可捫及蟲團聚散,並可見吐蛔或便蛔,且大便乾稀不調。有些患兒出現淡色白斑、鞏膜出現蘭色斑點,下唇或出現顆粒樣大小白點,舌苔薄膩或花剝,舌尖紅尖。

本病發生原因是因小兒吞食了蛔蟲卵所致,感染途徑主要是通過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潔的飲食而致。若平素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節,素蘊濕熱者更易發生本病。臨床上常用的有效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

使君子30克,豬瘦肉Z0克,麵粉30克。把使君子肉搗碎,豬肉洗淨剁碎,同與麵粉混合均勻,做餅10個,蒸熟。每服1個,且日2次。

本方適用於小兒身體虛熱而有蛔蟲者。

[方二]

使君子適量。將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齡每歲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過20粒),分3次嚼服,連服3日為1療程。

本方適用於小兒蛔蟲及蟯蟲病。

[方三]

楝根白皮、檳榔各20克,白糖適量。將楝根白皮去淨皮,與檳榔片同水煎取汁,濃縮,加白糖製成60毫升糖漿。睡前空腹飲,連用2日。

本方適用於小兒蛔蟲、鉤蟲。

[方四]

風眼果7—10個(去殼)豬瘦肉100克。將二者加清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鳳眼果及豬瘦肉。

本方對小兒疳積,蛔蟲病有效。

[方五]

南瓜子若干洗淨,晾乾,去殼取仁,研極細末,備用;5歲以上小兒每次10---15克,5歲以下小兒每次6--9克,均用蜂蜜調服,日2次,連服2--3天。

本方對小兒蛔蟲有效。

[方六]

黃連3克,烏梅10克,黃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檳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細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本方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適用於小兒蛔蟲病。

[方七]

烏梅15克,細辛6克,川椒3克,黨參、當歸各9克,黃連、黃柏、乾薑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腸滴注,每分鐘40-50滴。

本為何成瑤方,適用於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方八]

[用料 ]棕樹根、薏苡仁根、苦楝根各 9克。

[制用法 ]水煎內服。

[功效 ]用治小兒蛔蟲病。

相關疾病

膽道蛔蟲症

膽道蛔蟲症是腸道蛔蟲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併發症。多見於6-8歲學齡兒童、農民和晚期孕婦。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並鑽入膽道而出現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療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膽道蛔蟲症病因病理

蛔蟲成蟲寄生於小腸中下段,當人體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亂,如高熱、腹瀉、飢餓、胃酸度降低、飲食不節、驅蟲不當、手術刺激等,均可激惹蟲體異常活動,上竄膽道;加之蛔蟲有喜鹼厭酸、有鑽孔習性,在膽管炎、結石及括約肌鬆弛等更易引起成蟲鑽膽。竄入膽道者80%在膽管內,可為1~100餘條。蛔蟲進入膽道後,其機械刺激,引起括約肌強烈痙攣收縮,出現膽絞痛,尤其部分鑽入者,刺激症狀更頻發,在其完全進入膽道或自行退出,症狀可緩解或消失。進入膽道的蛔蟲大多數死在膽道內,其屍體碎片、角皮、蟲卵將成為以後結石的核心。蛔蟲鑽入膽道所引起的膽管阻塞是不完全的,故甚少發生黃疸,主要是蛔蟲帶入的細菌導致膽管炎症,且可引起急性重症膽管炎、肝膿腫、膈下膿腫、膽汁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膽道出血、中毒性休克,以至死亡

膽道蛔蟲症臨床表現

多有不當驅蛔蟲史或有全身及消化道紊亂史,曾有便、吐蛔蟲史。本病初發時劇烈腹痛與體徵不成比例,出現併發症時則症狀體徵複雜,應仔細分析。

(一)症狀

1.腹痛常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鑽頂樣劇烈絞痛,病人面色蒼白、坐臥不寧、大汗淋漓、彎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絞痛時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緩解。腹痛多為陣發性、間歇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疼痛過後,可如常人安靜或戲耍,或精神萎糜。這種症狀是膽道蛔蟲病的特點,有助診斷。絞痛常因蟲體嵌頓於括約肌處或多數成蟲絡繹進入膽道所致,甚至絞痛頻頻發作、難以緩解。當括約肌疲勞、鬆弛、蛔蟲全部進入膽道或退出膽道,暫時靜止時,症狀可暫時緩解。出現膽道感染時,則腹痛持續。當合併肝膿腫時,可有肝區、腰背部脹痛。合併急性胰腺炎時,腹痛可擴展到上腹中部、左上腹及腰背部。若蛔蟲致膽道穿孔,可出現全腹持續劇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當蛔蟲引起膽道出血時,可有上腹爆炸性疼痛、輕度黃疸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三聯征。膽道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敗血症等。

2.噁心嘔吐常有發生,多在絞痛時,相伴發生,吐出物中可含膽汁或黃染蛔蟲。有的為“乾嘔”,病人不能正常進食。

3.全身症狀早期無明顯發冷發熱,當並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時可有發冷發熱和黃疸。如並發肝膿腫、膈下感染、敗血症等,則出現寒戰高熱,甚至中毒性休克等。

(二)體徵早期雖然上腹絞痛,但腹軟或僅上腹深在輕微壓痛,無肌緊張,與其他急腹症顯著不同。晚期如出現肝、膽化膿性感染、腹膜炎,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或可觸及腫大而有壓痛的肝臟、膽囊等。由於膽道蛔蟲堵塞或膽石並存,或肝臟中毒性損害,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

膽道蛔蟲症化驗檢查

早期白細胞及中性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當出現合併症時則顯著增高,嗜酸白細胞多增高。

嘔吐物、十二指腸引流液、膽汁或糞便中可查見蛔蟲蟲卵。

合併胰腺炎時,血、尿液粉酶可升高。

敗血症時,血培養可為陽性。

後期可有肝功損害和繼發性貧血。

急性膽道蛔蟲症

急性膽道蛔蟲症,

是蛔蟲沿腸道上竄入膽道,使膽道奧鈥氏括約肌(oddi)急劇痙攣。是臨床常見急症。

二、判斷

1.患者有蛔蟲史。上腹部劍突或偏右處突然有鑽項樣劇痛,陣發性發作。病者手抱腹部輾轉不安,呻吟,大汗。痛停如常,有時痛向右肩部放射。

2.噁心嘔吐,內容物為食物殘渣,膽汁,有時有蛔蟲。

3.有條件時,鋇餐造影,b超、膽道造影和十二指腸鏡都是確診的有效方法。

三、急救

1.針灸足三里(見圖40)和陰陵泉穴(圖52)或手導引上述經公安部,可鎮痛鎮靜。

2.烏梅丸9克,3次/日口服,可利用膽排蟲。

3.烏梅12克、川椒9克、使君子肉15克、苦楝皮9克、木香9克、延胡索12克、枳殼9克、大黃9克,分兩劑水煎服,每日一劑,可驅膽道蛔蟲。

4.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痛劇者,可口服硝酸甘油片0.3~0.6mg/次。

5.米醋30ml加等量溫開水,口服3~4次/日。

6.防感染可肌肉注射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

7.嚴重時送醫院搶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