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缺乏是廣泛存在的世界性問題,遠東人群發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現症狀,但在以乳汁為主要飲食的新生兒及嬰幼兒中常發生腹瀉等症狀。不同國家乳糖不耐受發生的高峰年齡段不同,日本在7~8歲,非洲在3~5歲,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哈爾濱4大城市3~13歲1168名健康兒童調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較高,87%的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在7~8歲。母乳和牛乳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小腸尤其是空腸黏膜表面絨毛的頂端乳糖酶的分泌量減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結腸菌群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而出現腹瀉。二氧化碳在腸道內產生脹氣和增加腸蠕動,使兒童表現不安,偶爾還可能誘發腸痙攣出現腸絞痛。乳酸的增加還使糞便的pH值降低。

基本信息

病因

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時機體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機體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所致,這一類型很少見。
2、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於人類世代飲食習慣導致基因改變,發病率與年齡和種族有關,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
3、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見病因如感染性腹瀉,機體疾病康復可後恢復正常。
4、對於小兒來說,秋季多發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會引起腸胃功能的暫時低下,乳糖酶分泌減少或活性降低,持續飲奶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5、大劑量服務頭胞類、內醯胺類抗菌素後也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症狀

(1)餵養史以母乳或(和)牛乳為主,起病在新生兒或3—4個月以內的嬰兒,症狀以腹瀉為主,可伴不安寧,偶發腸絞痛。
(2)大便常規化驗陰性,還原糖和pH測定提示乳糖不耐受症。
(3)對無乳糖牛奶、豆奶或優酪乳治療效果好,換用普通牛乳或母乳餵養後又出現腹瀉。

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腸鳴、腹脹、腹痛、排氣、不舒服、腹瀉等症狀,有的人還會發生噯氣、噁心等。這些症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的乳糖不耐受多於攝入一定量乳糖後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

乳糖不耐症對嬰幼兒影響較大,並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育遲緩等,成人有時伴噁心反應。不耐受症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預防

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
1.少量多次攝入乳製品。即使乳糖酶缺乏個體,也可耐受少量乳類(120ml至240ml),不會出現不耐受症狀。限制一天中攝入乳糖總量,一般乳糖限量為12克。少量多次食用也可減輕乳糖不耐受反應,一次食用量不超過250ml為宜。只要每次飲牛奶時能掌握合理的間隔時間和每日攝入總奶量,就可避免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請注意,嬰幼牛奶過敏患者請選擇羊奶或其他奶製品。 

2.不宜空腹飲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飲奶。在進食其它食物的同時飲用牛奶,例如乳製品與肉類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時食用時,可減輕或不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

3.先用發酵乳(特別是優酪乳)代替鮮乳。發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至30%被降解,易於消化吸收。食用優酪乳還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

4.喝羊奶,羊奶乳糖含量較牛奶低,而且含有豐富的ATP(三磷酸腺苷)成份,它可促進乳糖分解並轉化利用,因此飲用後不易產生“乳糖不耐症”現象。針對嬰兒的消化系統,建議喝羊奶。羊奶相對牛奶更養胃,其富含的營養相對來說要超過牛奶。

檢查

尿半乳糖檢測--飲奶之後尿液中的尿半乳糖全部來自所飲牛奶,所以檢測尿半乳糖可以檢測人體對乳糖的分解水平,從而判斷對乳糖是否耐受。

腸道真菌病檢測--腸道真菌病多繼發於其他疾病,可由假絲酵母菌等引起,也可由鵝口瘡或皮膚黏膜假絲酵母菌所引起。

胃腸道CT檢查--胃腸道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胃腸道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十二指腸鋇餐造影--造影法可顯示十二指腸的形態,對觀察十二指腸的器質性病變,尤其對梗阻性黃疸及壺腹部周圍病變的診斷有價值。

小腸造影--通過X線檢查對小腸進行造影檢查。

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胃腸道為空腔臟器,常有氣體影響,超聲從體表探測不易得到滿意的聲像圖,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常依靠胃鏡和x線鋇餐檢查。近年來由於胃腸聲學造影術及超聲內鏡兩項技術的發展和套用,拓寬了胃腸疾病的診斷範圍。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胃腸壁的層次結構,發現胃腸壁腫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態,估計病變侵犯胃腸壁的程度,特別是了解周圍器官的轉移情況,彌補胃鏡和x線檢查的不足,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十二指腸引流一般性狀檢查--十二指腸引流液由胰腺外分泌液、膽汁、十二指腸分泌液及胃液組成。可用引流術留取標本,分為D、A、B、C四管。D管為十二指腸液;A管為膽總管液;B管為膽囊液(膽汁);C管為肝膽管液(膽汁)。通過檢查可了解膽汁分泌情況,膽管狀態和胰腺功能,對肝膽疾病(如炎症、結石、寄生蟲、腫瘤)、膽管梗阻的診斷很有幫助,還有利於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

十二指腸引流顯微鏡檢查--將十二指腸引流液的標本採集後,立即吸取沉渣作塗片,進行顯微鏡檢查,觀察細胞、細菌、結晶和寄生蟲卵等。

十二指腸引流胰蛋白酶--胰腺實際上是二種具有不同功能的腺體所組成的器官。其中一種是胰的外分泌腺,能分泌胰腺由胰腺導管注入十二指腸。測定體液內胰腺分泌的酶類,對胰腺疾病有一定的輔助診斷價值。

鑑別

臨床常與新生兒嘔吐鑑別。新生兒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典型的嘔吐動作有三個步驟: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於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②會厭關閉軟齶上提,使咽部與氣管和鼻腔的通道隔開;③賁門開放,食管鬆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氣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縮,胃內容物被擠壓通過食管排出新生兒的嘔吐動作不如成人或兒童典型。為生後即吐,餵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於生後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如無其它併發症,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癒。

先天性多有家族性。新生兒哺乳後1至2小時即出現以腹瀉為主的症狀,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痙攣性腹瀉,嚴重的伴有嘔吐、失水、酸中毒。大便為水樣、泡沫狀,呈酸性,含有乳糖。

體徵:體重不增,營養不良、消瘦、貧血、腹部膨隆等。繼發性除了有消化道症狀外,還有全身衰弱、無力、出汗、心悸、惡寒、頭暈、頭痛,有時還有心前區疼痛、肌肉收縮。成年人長期患此病會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以腸道症狀為主,表現為腸不適症狀,如腹脹、腸鳴、氣多、腹痛、腹瀉等。

飲食調理

1.在母乳餵養期間,要以少吃多餐為主,多吃一些豆類、蛋類、乳製品、水果、油膩食物、雞肝等。
2.寶媽媽要全面均衡飲食,避免偏食厭食,要以米粥面等食物為主。
3.寶媽媽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或是空腹喝乳製品,以免加重寶寶腹瀉症狀,影響寶寶的康復。

解決方法

1.哺餵少量多次
症狀較輕的可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乳糖不耐受是體內缺乏乳糖酶,少量多次的餵養方式,可以減輕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寶媽應該章五每日應攝入的總奶量和合理的間隔時間,從而緩解寶寶乳糖不耐受的情況。
2.暫時改用無乳糖或低乳糖的配方奶粉
以奶製品為主食的寶寶可以暫時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餵養,但不宜長期吃,否則會影響寶寶發育。
3.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乳糖酶
外源性的乳糖酶可以提高乳糖的消化和吸收,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添加乳糖酶,能在不損失乳品營養成分的同時,避免寶寶出現乳糖不耐症。寶爸寶媽們注意了,市場上乳糖酶的種類很多,在挑選前一定要諮詢醫生的建議。

預後

不論以何種食品替代,總的原則是不降低患兒的營養需要,待其可以增加輔食,減少母乳或牛乳後腹瀉會逐漸停止,預後良好。

替代食品

1.無乳糖配方奶或鮮牛奶:在嬰兒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麥芽糖或葡聚糖類替代乳糖的無乳糖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質、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無乳糖鮮牛奶是在飲用前加乳糖酶於鮮牛奶中,將鮮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後飲用。
2.豆乳:以黃豆為基礎經特殊製造的配方奶稱黃豆配方奶,黃豆不含乳糖,蛋白質以黃豆蛋白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牛磺酸。這種配方豆奶雖與未經特殊製造的豆漿和黃豆粉不同,較適合嬰兒的生長發育,但也不宜長期服用。
3.穀類或麥類食品:滿3個月後的寶寶可添加穀類或麥類食品,對腹瀉不很重者多能見效。
4.酸乳:在新鮮牛奶中加乳酸菌發酵製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已分解成乳酸,成為少乳糖製品。酸乳應保存在0℃~10℃環境中,且不宜超過14天,飲時不必加熱,但對不習慣冷飲的寶寶可稍加溫。未變質的酸乳不應有氣泡和酵母味,表面不應出現黴菌或霉斑。另有乳酸桿菌奶粉,加水沖成牛奶後,放置在溫水(40℃)中4~6小時即成為酸乳。
不論以何種食品替代,總的原則是不降低寶寶的營養需要,待寶寶可以增加輔食,減少母乳或牛乳後腹瀉會逐漸停止,預後良好。

常見疾病

疾病的存在,是從痛苦和不適等自覺症狀開始的。疾病,有如健康一樣,從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最常套用的定義是"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現代醫學對人體的各種生物參數(包括智慧型)都進行了測量,其數值大體上服從統計學中的常態分布規律,即可以計算出一個均值和95%健康個體的所在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