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
小腸位於腹中,上端接幽門與胃相通,下端通過闌門與大腸相連。小腸與心互為表里。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
空腸 |
十二指腸位於腹腔的後上部,全長25厘米。它的上部(又稱球部)連線胃幽門,是潰瘍的好發部位。肝臟分泌的膽汗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過膽總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排泄到十二指腸內以消化食物。十二指腸呈“c”字形,從右側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等四部分。
1、上部(superiorpart)在第l腰椎的右側起自胃的幽門,行向右後方至肝門下方急轉向下移行為十二指腸降部。上部與幽門相接的2.5cm的一段腸管,管壁較薄,黏膜光滑無環形皺襞又稱十二指腸壺腹(球),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部位。
2、降部(descendingpart)沿第1—3腰椎右側下降,至第3腰椎體平面折轉向左移行為水平部。降部的後內側壁有一縱行黏膜皺襞,稱十二指腸縱襞(longitudinalfoldofduodenum),其下端有十二指腸大乳頭(majorduodenalpapilla),為膽總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處。它距中切牙約75cm,可作為插放十二指腸引流管深度的參考值。
3、水平部(horizontalpart)在第3腰椎平面由右向左橫過下腔靜脈和第3腰椎體的前方,在腹主動脈前方移行為升部。水平部的前方有腸系膜上動、靜脈跨過。
4、升部(ascendingpart)自水平部斜向左上方升至第2腰椎的左側,轉向前下續於空腸,此轉折部形成的彎曲稱十二指腸空腸曲(duodenojejunalflexure)。
十二指腸空腸曲的後上壁被十二指腸懸肌(suspensorymuscle0fduodenum)固定在腹後壁。十二指腸懸肌由肌纖維與結締組織構成,表面有腹膜覆蓋,臨床上稱Treitz韌帶,是手術中確認空腸起始部的重要標誌。
空腸連線十二指腸,占小腸全長的2/5,位於腹腔的左上部。迴腸位於右下腹,占小腸全長的3/5。空腸和迴腸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小腸分層結構:其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構成。其結構特點是管壁有環形皺襞,黏膜有許多絨毛,絨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層,形成管狀的腸腺,其開口位於絨毛根部之間。絨毛和腸腺與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關係密切。
小腸腺的結構與功能:構成腸腺的細胞有柱狀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和未分化細胞。柱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與絨毛上皮相似,接近絨毛的柱狀細胞與吸收細胞相似,絨毛深部的柱狀細胞微絨毛少而短,不形成紋狀緣,有人認為有分泌作用。小腸絨毛增大了小腸內壁的表面積,如果把所有的絨毛展開抻平,其面積可以覆蓋半個網球場,巨大的表面積使營養物質能夠在1-2小時內得以迅速吸收。
小腸的運動形式:分節運動,蠕動,移行性複合運動(MMC)
小腸運動形式主要有:
①緊張性收縮,它是其他運動形式有效進行的基礎,使小腸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位置,並使腸腔內保持一定壓力,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②分節運動,其作用是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與腸黏膜的接觸,促進腸壁血液淋巴回流,這都有助於消化和吸收。
③蠕動,其作用是將食糜向遠端推送一段,以便開始新的分節運動。
結構
空腸與迴腸均由腸系膜連於腹後壁,其活動度較大。空腸與迴腸的黏膜形成許多壞狀襞,襞上有大量小腸絨毛,
空腸 |
空腸與迴腸在腹腔內迂曲盤鏇形成腸樣。空、迴腸二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但外觀上,空腸管徑較租,管壁較厚,血管較多,顏色較紅;而迴腸管徑較細,管壁較薄,血管較少,顏色較淺。此外,腸系膜的厚度從上到下逐漸變厚,脂肪含量越來越多。空、迴腸腸系膜內血管的分布也有區別,空腸的直血管較迴腸長,迴腸的動脈弓的級數多(可達4級或5級弓),而空腸的動脈弓級數少。
距迴腸末端0.3—1m範圍的迴腸壁上,約2%的成人有長2—5cm的羹狀突起,自腸壁向外突出,口徑略細於迴腸,稱Meckel憩室,此為胚胎時期卵黃蒂未消失形成的。此憩室可發炎或合併潰瘍穿孔,因其位置靠近闌尾,故症狀與闌尾炎相似。
彎曲菌
空腸彎曲菌(c.jejuni)
空腸彎曲菌(c.jejuni)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長1.5~5μm,寬0.2~0.8μm。菌體一端或兩端有鞭毛,運動活
空腸 |
空腸彎曲菌抵抗力不強,易被乾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劑所殺滅,56℃5分鐘可被殺死。對紅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氯霉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敏感。近年發現了不少耐藥菌株。
空腸彎曲菌抗原構造與腸道桿菌一樣具有o、h和k抗原。根據o抗原,可把空腸彎曲菌分成45個以上血清型,第11、12和18血清型最為常見。空腸彎曲菌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在它們的生殖道或腸道有大量細菌,故可通過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飲水。從群普遍易感,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見。蒼蠅亦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亦可經接觸感染。感染的產婦可在分娩時傳染給胎兒。
空腸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黏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迴腸及結腸。主要症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細菌有時可通過腸黏膜入血流引起敗血症和其他臟器感染,如腦膜炎、關節炎、腎盂腎炎等。孕婦感染本菌可導致流產,早產,而且可使新生兒受染。感染後能產生特異性血清抗體,可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目前尚未測得腸道局部slga抗體。空腸彎曲菌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常用紅黴素、四環素治療。
分離培養
取服用抗生素前的腹瀉糞便或宮頸粘液等,3小時之內接種於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平板培養(以布氏菌分離瓊脂培養基為基礎再加10%羊血,另外每升加入萬古黴素10mg,多粘菌素b2500iu,amphoterin13mg,cephalocin15mg),然後放玻璃缸內(內含85%n2,10%co2,5%o2),置42℃孵箱內培養48小時,挑選可疑菌落,再用生化反應和血清凝集試驗作出最後鑑定。
血清學檢查
發病一周后,血清內可出現抗體,主要為lgm,可用間接血凝試驗及間接免疫螢光試驗等檢測特異性抗體效價,正常人或帶菌者血清效價可達1:2~1:8,急性期病人抗體效價可達1:8~1:32,恢復期可達1:80~1:320以上。由於血清抗體效價不高,須採取雙份血清檢測,以效價增高4倍作為診斷依據。
腸炎
腸炎是指腸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病。腸炎可作為僅侵害小腸的一種獨立疾病,但更常見的是胃、小腸和結腸的廣泛
空腸 |
(1)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噁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徵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徵。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概述
空腸彎曲菌腸炎是由空腸彎曲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腹痛、血性便、糞便中有較多中性白細胞q和紅細胞為特徵。
彎曲菌最早於1909年自流產的牛、羊體內分離出,稱為胎兒弧菌(vibriofetus),1947年從人體首次分離同該菌。
病因
(一)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彎曲菌屬廣泛散布在各種動物體內,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帶菌最多。其次在齧齒類動物也分離出彎曲菌。
(二)傳播途徑糞一口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三)易感性人普遍易感。開發中國家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最高,尤其1歲以內者。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下降。已開發國家衛生條件較好的開發中國家,空腸彎曲菌分離率以10~29歲年齡最高,說明成人對本病的免疫力並不比兒童強。
空腸 |
症狀
潛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毒型潛伏期可僅20小時。初期有頭痛、發熱、肌肉酸痛等前驅症狀,隨後出現腹瀉、噁心嘔吐。驟起者開始發熱、腹痛腹瀉。發熱約占56.3~60%,一般為低到中度發熱,體溫38℃左右。個別可高熱達40℃,伴有全身不適。兒童高熱可伴有驚厥。
腹痛腹瀉為最常見症狀。表現為整個腹部或右下腹痙攣性絞痛,劇者似急腹症,但罕見反跳痛。腹瀉占91.9%,一般初為水樣稀便,繼而呈粘液或膿血粘液便,有的為明顯血便。腹瀉次數,多為4~5次,頻者可達20餘次。病變累及直腸、乙狀結腸者,可有里急後重。多數1周內自愈。輕者24小時即愈,不易和病毒性胃腸炎區別;20%的患者病情遷延,間歇腹瀉持續2~3周,或愈後復發或呈重型。
嬰兒彎曲菌腸炎多不典型,表現為:
①全身症狀輕微,精神和外表若似無病;
②多數無發熱和腹痛;
③僅有間斷性輕度腹瀉,間有血便,持續較久;
④少數因腹瀉而發育停滯。
檢查
1.大便常規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細菌學檢查可取患者大便,腸拭子、或發熱病人的血液、穿刺液等為檢材,用選擇培養基,在厭氧環境下培養,分離病菌。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態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確診。
3.血清學檢查取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做間接凝血試驗,抗體效價呈4倍或以上增長,即可確診。
治療
(一)一般治療消化道隔離,對患者的大便應徹底消毒,隔離期從發病到大便培養轉陰。發熱、腹痛、腹瀉重者給予對症治療,並臥床休息。飲食給易消化的半流食,必要時適當補液。
(二)病原治療該菌對慶大黴素、紅黴素、氯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四環素族、林可黴素均敏感。對青黴素和頭孢菌素有耐藥。臨床可據病情選用。腸炎可選紅黴素,成人0.8~1.2g/日,兒童40~50mg/kg/日,口服,療程2~3日。喹諾酮類抗菌藥,如氟哌酸療效也佳,但對幼兒可影響骨骼發育。細菌性心內膜炎首選慶大黴素。腦膜炎首選氯黴素。重症感染療程應延至3~4周,以免復發。
排毒
清腸空腸十大排毒食品
空腸 |
這些是具有排毒功能的食品,能夠幫助清理體內垃圾,常吃很有好處。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1)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排毒養顏的佳品。
功效:對潤肺止咳,潤暢通便,排毒養顏有顯著功效,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適合症狀: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有好處。
2)胡蘿蔔:味甘,性良,養血排毒,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
功效:與體內的汞離子結合後,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的汞離子的排除。白蘿蔔、紅蘿蔔、小蘿蔔也具有上述功效。
適合症狀:用於鉛、汞超標的化妝品或飲食中鉛汞引起的黃褐斑、蝴蝶斑等皮膚問題。
3)海帶:味鹹,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
功效:海帶中的碘能被人體吸收後,促進有害物質,病變物和炎症滲出物的排除,同時海帶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膽固醇,並排出體外。
適合症狀:甲狀腺腫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高血壓、動脈硬化,藥物中毒、浮腫。
4)木耳:味甘,性平,是排毒解毒,消胃滌腸,和血止血的最佳食物。
功效:木耳含有一種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再排出體處。
適合症狀:從事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特別應多食。
5)黃瓜:味甘,性平,是具有明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排毒食物。
功效: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排出毒素,所含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皮膚,使其保持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吃黃瓜有助於化解炎症,還能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
適合症狀: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狀態不好,夏日裡容易煩躁、口渴、喉痛或痰多。
6)苦瓜:味甘,苦,性平,是解毒,養顏美容的少有食物。
功效:苦瓜含有一種具有明顯抗癌功效的活性蛋白質,能夠激發體內免疫系統防禦功能,增加免疫細胞活性,清除體內有害物質。
適合症狀:苦瓜雖口感略苦,但餘味甘甜,女性應多吃,以利經血調順。
7)荔枝:味甘,酸,性溫,是解毒止瀉、生津止渴、排毒養顏的理想食物。
功效:荔枝有補腎益精,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進細胞生成,使皮膚細嫩等功效。
適合症狀:皮膚粗糙、乾燥,尤其是經常熬夜引起的腎虛等。
8)豬血:味甘,性溫,是解毒清腸,補血養容,排毒養顏的理想食物》
功效: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後,產生一種解毒清腸分解物,能將有害粉塵及金屬微粒排出體外。
適合症狀:長期接觸有害有毒粉塵的人,特別是每日駕駛車輛的司機,另外,豬血富含鐵,對貧血而面色蒼白者有改善作用。
9)綠豆:味甘,性涼,是清熱解毒,去火的常備食品。
功效:常食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
適合症狀:許多人在吃過肥膩,煎炸,熱性的食物之後,容易出現皮膚瘙癢、暗瘡、痱子,綠豆具有強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種毒素,綠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又有保肝和抗過敏作用,在綠豆湯中調入蜂蜜飲用,排毒養顏功效更甚。
10)茶葉:性涼,味甘苦,是清熱除煩,消食化積,通利小便的排毒衛士。
功效:對醒腦提神,清利頭目,清暑解渴的功效尤為顯著,茶葉富含一種生物性物質----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用於保健強身和延緩衰老。
適合症狀:茶有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堅持飲茶有防止腫瘤產生的積極功效
營養管
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對手術中放置空腸造口管行腸內營養治療有畏懼心理,甚至持有懷疑態度。針對不同心態的患者,我們
空腸 |
空腸造口腸內營養的材料選擇
空腸造口管選用內徑為4mm矽膠管,在手術過程中將其置入空腸,位置距食道空腸吻合口25左右,外端固定於腹壁;輸注器使用一次性普通輸液器;腸內營養劑為紐迪希亞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腸內營養劑―“能全力”,配以菜汁、果汁等。
輸注過程中的護理
適當的營養液濃度、溫度、輸注速度及總量,可有效預防胃腸道併發症。輸注開始時,先經造口管注入少許(約30~50ml)溫開水,未發生腹痛、腹脹方可給予“能全力”,配以菜汁和果汁(一般用1.2的水稀釋),避免濃度過大導致滲透壓增高。輸注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開始時30~40ml.h,若患者耐受良好,以20ml.h的速度遞增,6~24h後根據患者對前一階段腸內營養輸注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輸注的速度與濃度[1],並觀察有無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胃腸道症狀。因腸道平滑肌對溫度刺激很敏感,若低於37℃,易造成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2,3],故營養液的溫度以37~40℃為宜。輸注營養液應現配現用,全力應避光、密閉室溫保存,若打開應放在冰櫃內,4℃以下最多放24h。注意無菌操作,操作前應清洗雙手,輸液器每日更換1次。防止營養液反流發生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尤其對老年人,呼吸功能較差,就有呼吸道疾患,吞咽反應差等病人需密切觀察,嚴密監護。
空腸造口的護理
妥善固定空腸造口管,避免牽拉、摺疊、扭曲,輸注器要保持足夠的長度,保證患者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日更換空腸造口外的敷料,換藥時觀察縫線有無鬆動、切口有無滲液、感染等情況;避免機械性併發症的發生,如造口管過細,輸注液過於粘稠、有顆粒等,可堵塞造口管。預防和處理堵塞的方法如下:①每次輸入營養液前,先輸入少許溫開水;②每隔3~4h或每輸完1瓶營養液後輸入30~50ml溫開水,或用注射器沖洗造口管;③營養液要攪拌均勻,不能有較大的顆粒;④從造口管注入藥物時,要研成粉沫,用溫水調勻後注入;⑤發現輸入不暢時,應儘快處理,提高再通率;⑥堵管後,應立即查明原因,排除導管本身的原因後,可使用注射器試行負壓抽吸,或用50℃左右的生理鹽水加壓沖洗造口管,利用造口管遇熱擴張及熱水對營養素的溶解作用,加上較大壓力,一般可解除梗阻。
與迴腸關係
空腸jejunum和迴腸ileum
居結腸下區的中心,完全暴露於腹膜腔內,僅借小腸系膜懸吊於後腹壁。
空腸 |
1、周圍關係
空腸和迴腸的周圍關係十分明確,即間接的腔隙關係和直接的系膜連結。
間接關係
前為腹前外側壁;周圍為大腸,後為腹後壁(系膜竇)。
直接關係與腸管直接相關的即腸系膜mesentery。
小腸系膜:是固定腸管的裝置也是血管神經出入腸管的橋樑和通道。
其根部位於第2腰椎左側至右骶髂關節前方,並區分右上方的右側系膜竇,左下方的左側系膜竇。前者為三角形局部呈半封閉狀態,後者為四邊形開放於盆腔。系膜的腸緣是與腸管連線部位,呈三角形局部即系膜三角,是腸管的薄弱部位。系膜內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及淋巴管,血管吻合極為豐富,並形成1-4級血管弓。空腸血管弓少,迴腸血管弓多,通過血管弓可判定腸管的部位。
2、內部關係
空、迴腸均處於彎曲的袢狀,各袢部血管由其系膜緣側向游離緣側放射狀分布,即系膜緣側血管間距小於游離緣側血管間距,血管間區呈開口向游離緣側的三角形區,其游離緣側供血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