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在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布。番茄屬分為有色番茄亞種和綠色番茄亞種。前者果實成熟時有多種顏色,後者果實成熟時為綠色。番茄屬由普通栽培種番茄及與栽培種番茄有密切關係的幾個種組成,大體上又分為普通番茄和秘魯番茄兩個複合體種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細葉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凱番茄、多毛番茄;秘魯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魯番茄。現在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墨西哥較早馴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後傳到義大利,1575年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當時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學描述,進行分類和定名。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中國栽栽培的番茄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清代汪灝在《廣群芳譜》的果譜附錄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由於番茄果實有特殊味道,當時僅作觀賞栽培。到20世紀初,城市郊區始有栽培食用。中國栽培番茄是從50年代初迅速發展,成為主要果菜之一。
高1~2米,莖易倒伏,結果時需人工支架,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葉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花淡黃色,3~7朵生於花序上,花萼和花冠輻狀,5~7數,雄蕊靠合成圓錐狀,漿果多汁液,橘黃色或鮮紅色,形狀因品種而異。經長期人工雜交培育,品種不下數十個,可分為若干變種。
常見的有番茄(原變種),下又分長果型:果長橢圓形,果皮厚而緻密,果肉少,中軸占果肉的大部分;棱果型:果扁圓,中等大,稍有稜角,蒂部多皺襞;蘋果形:栽培中最重要的品種均屬此類,果扁球形,花痕部有輪狀黑斑紋或瘤狀突起。櫻桃番茄一個花序可生果10個,果甚小,球形,葉小而疏生。梨形番茄葉大皺襞少,一個花序也可生果10個,果小,長卵形。大葉番茄葉形大,每個複葉上小葉通常僅2對,果形似普通番茄。矮生番茄莖粗矮,不需支架亦能直立生長,葉小而葉肉厚、有顯著皺襞。番茄的果實柔軟多汁,甘酸適度,可作水果生食,也可炒食、煮湯,並可製成番茄醬。含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尤為豐富,營養價值很高。1922年,美國格里克教授採用無土栽培的方法,成功種植出一株番茄,高達7.5m,單株結果14kg,這一實驗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
形態特徵
根系發達,主要分布在30cm的耕層內,最深可達1.5m;根群橫向分布直很能可達1.3-1.7米。根系再生能力強。莖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基部木質化。分枝性強,為合軸分枝。葉互生,不規則羽狀複葉。有小葉5-9片。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葉緣齒形,淺綠或深綠。莖、葉上密被短腺毛,分泌汁液,散發特殊氣味。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頂芽為花芽,第一花序位於第6-9節間,其後花序都著生各節側枝附近,每隔1-3葉生一花序。完全花,花冠黃色,基部相連,先端5裂,花葯連成筒狀,雌蕊位於花的中央,子房上位。自花授粉,天然異交率在4%以下。
按生長和開花結果習性可分為:有限生長類型;主莖生長6-8片真葉後形成第一花序,此後每隔1-2片葉著生一花序,主莖著生2-4個花序後,頂芽分化為花芽,莖不再延伸,出現封頂現象。此類型植株較矮小,開花結果集中,表現早熟。無限生長類型:主莖生長7-9片真葉後著生第一花序,以後每隔3片葉著生一花序。主莖不斷延伸生長,由葉腋抽生的側枝也能同樣著生花序,此類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長,偏晚熟豐產。
果實為多汗漿果。有圓球、扁圓、橢圓及洋梨形等。成熟果實呈紅、粉紅或黃色。由果皮、腔隔、胎座及種子組成。受精後胎座增生的膠狀物充滿果室。小果型品種2-4室,大果型品種4-6室或更多。種子扁平、腎形,表面生銀灰色茸毛,有胚乳,千粒重3g左右。使用年限3-4年。
生長特性
番茄喜溫暖,不耐炎熱。其生育周期可分為:
發芽期:從種子萌動到子葉展開,第一片真葉顯露。發芽的最低溫度11℃,適溫20-30℃,最高35℃。幼苗期:從真葉顯露到第一花序現蕾。此期莖葉生長與花序分化同時進行。適宜晝溫20-25℃,夜溫13-17℃。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營養完全等條件下,可培育出適齡壯苗。開花結果期——從第一花序現蕾到果實採收完畢。又可分為:始花結果期——從第一花序現蕾到座果,是由以營養生長為主向生殖生長為主的過渡階段,須適當控制莖葉生長,促進第一花序座果。開花結果盛期——從第一花序座果到果實採收完畢。莖葉生長與開花座果同時進行,開始轉向以開花座果為主,是產量形成的主要時期。光合作用最適溫度為22-26℃,30℃時光合強度明顯降低,35℃生長停滯,引起落花落果。開花結果期內要通過合理的栽培管理,協調生長和結果的矛盾,以延長結果期。幼苗2-3片真葉時頂芽生長點肥厚隆起,停止分化葉子,隨之分化出第一花序的第一花芽,並相繼分化其他的花芽。在第一花序原始體基部的新生長點分化1-3片葉子後,進行第二花序的分化。如此循序分化出以後的葉子和花序。若莖端在花芽分化時不再分化葉子,即呈有限生長類型。花芽分化適宜晝溫24℃左右,夜溫17℃左右。低夜溫和強光照,第一花序節位較低,花器官的分化和發芽良好。高夜溫和弱光照,第一花序節位升高,花器官分化和發育不良,花數減少。8℃以下低溫易形成多心皮子房,成為畸形花、果。
番茄花芽分化和開花結實除受環境條件影響外,與植株體內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碳水化合物積累占優勢,C/N比率升高,營養生長適當,則開花結實良好。
特徵
番茄為茄科草本植物,包括有限生長型、半有限生長型和無限生長型。條件適宜時可多年生長。植株高0.7番茄製作(18張)~2m。全株被粘質腺毛。莖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莖的分枝能力強,莖節上易生不定根,莖易倒伏,觸地則生根,所以番茄扦插繁殖較易成活。奇數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互生;葉長5~40cm;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長圓形,長5~7cm,前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局部歪斜,有小柄。花為兩性花,黃色,自花授粉,復總狀花序。花3-9朵,成側生的案傘花序;花萼5~7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果時宿存;花冠黃色,輻射狀,5~7裂,直徑約2cm;雄蕊5~7根,著生於筒部,花絲短,花葯半聚合狀,或呈一錐體繞於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頭頭狀。果實為漿果,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橘黃色或鮮紅色,光滑。種子扁平、腎形,灰黃色,千粒重3.0~3.3g,壽命3~4年。花、果期夏、秋季。根系發達,再生能力強,但大多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層中。生育周期
發芽期: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一時期為7~9天;幼苗期:是指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第一花序現蕾。此期適宜晝溫為25~28℃,夜溫為13~17℃。此期地溫對幼苗生育有較大的影響,適宜的地溫應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係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結果期:從第一花序著果到採收結束(拉秧)。這一時期果、秧同時生長,解決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是這一時期的關鍵要務。
環境要求
(1)溫度:番茄是喜溫性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0~25℃,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22℃。提高土溫不僅能促進根系發育,同時土壤中硝態氮含量顯著增加,生長發育加速,產量增高。
(2)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飽和點為70000lx,番茄適宜光照強度為30000~50000lx。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過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並不嚴格,有些品種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現蕾開花,多數品種則在11~13h的日照下開花較早,植株生長健壯。
(3)水分:番茄既需要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經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濕度60~80%、空氣濕度45~50%為宜。空氣濕度大,不僅阻礙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害嚴重。
(4)土壤及營養:番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格,但為獲得豐產,促進根系良好發育,應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土壤酸鹼度以pH6~7為宜,過酸或過鹼的土壤應進行改良。番茄在生育過程中,需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據艾捷里斯坦報導,每生產5000kg果實,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氧化鉀33kg,氮10kg,磷酸5kg。
地域分布
由於番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獨特的氣候要求使得美國加州、地中海地區以及我國新疆、內蒙等地區成為全球番茄生產的主要區域。地中海主產區主要為歐洲提供消費,主要市場為歐盟內部;美國加州主產區以美國和墨西哥等北美區域為主要市場,以上兩個區域以滿足當地區域市場為主,對全球國際貿易影響相對較小。中國番茄製品主要用於出口,主要市場涵蓋亞洲以及歐盟等。一、地中海地區番茄生產
地中海附近國家是歐洲最主要的番茄生產區域,主要有土耳其、希臘、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等,主要為歐盟消費市場提供小包裝產品。根據世界加工番茄理事會(WPTC)預計,2013年地中海產區加工番茄產量為1002萬噸,比2012年略增2.6%。
二、美國番茄生產情況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番茄的主產區,約占美國96%的加工番茄量,也是世界範圍內重要的番茄種植區。根據美國農業部2013年5月24日的最新報告預測,2013年美國加工番茄產量有望達到1238萬噸,比2012年約有4.47%的增長。
美國不僅是全球加工番茄的主產區,也是重要的消費區。從1990年開始,美國成為加工番茄產品的淨出口國,2008以來大約有8%的加工番茄產品用於出口,與此同時約6%的消費量由進口來提供。總體來看,北美產區加工番茄產品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國之間有一定比例的貿易量,主要用來滿足當地區域市場,對全球貿易整體影響較小。
三、中國番茄生產情況
中國已經成為番茄醬第一出口大國。2011年中國番茄醬出口102.7萬噸,占全球10大國家出口總量的37.9%,主要為歐洲企業提供大桶原料醬,近幾年出口亞洲市場增長較快。主產區新疆2012年加工番茄種植面積同比減少約一半,縮減到85萬畝左右,番茄醬產量為43.52萬噸,同比下降51.4%。從2012年幾大番茄醬生產龍頭企業均採取限產保價措施,預計2013年全國番茄種植面積維持去年水平,如果天氣正常,根據WPTC的預測,我國2013年加工番茄產量為450萬噸左右。作為國內番茄醬生產的主體,新疆兵團下屬有超過50家番茄製品企業,且規模大小不一,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規範行業發展,2013年4月3日,兵團番茄協會在烏魯木齊成立。新疆兵團表示,通過協會來引導會員企業加強溝通,協商番茄種植面積、出台番茄收購指導價格和番茄製品出售指導價格,從而避免行情好時打價格戰哄搶原料,行情差時打價格戰出售番茄製品,促進番茄行業有序發展。
目前番茄醬價格仍處於緩慢回升過程,主要企業庫存依然較高,限產保價措施在協會的統一協調下有望將繼續實行。預計2013年國內番茄種植面積在80-90萬畝,正常水平畝產平均在5.5噸左右,全國產量在450萬噸左右,大約生產60萬噸番茄醬,加上目前企業庫存,到2013新產季前供應量在120萬噸左右。年出口量110萬噸加上國內消耗15萬噸,供求基本平衡,持續幾年的供大於求的行業格局正在逐步改善。
總體看,2013年全球加工番茄產量在3570萬噸,比2012年增長7.2%,低於3750萬噸的世界供需平衡量。由於歐美等傳統消費區域經濟回升緩慢,新興市場增量有限導致全球需求增長有所放緩,我們預計2013年的出口均價維持在950美元左右,價格繼續呈現緩慢回升態勢。
栽植培育
一、栽培季節:華南地區反季節栽培的番茄供應期一般為6~10月。播種時間為3~6月,定植期4~7月,4月上旬以前、7月下旬以後定植的可安排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區種植,4月中旬至7月中旬定植,一般可安排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區種植。
二、品種選擇:栽培夏番茄應選耐熱、抗病性強、長勢旺、不易早衰、耐貯運、抗裂果、品質好、產量高、暢銷的品種。如豐順、益豐、新星101、年豐、夏紅1號、大豐順等,而金豐1號、明珠、紅寶石、聖女等不抗青枯病品種,在無青枯病流行地區可作為反季節栽培品種,在青枯病較嚴重的病區,不宜作為栽培品種。應因地制宜進行品種選擇,小面積試種成功後再行推廣。
三、田間管理:夏番茄生長期間,正值高溫高濕、颱風暴雨多或高溫烈日曝曬交叉變化的季節,病蟲害嚴重,因此,應選擇2~4年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田塊,並採用深溝高畦,以利於排水,基肥應增加磷鉀比例,控制氮肥用量。同時,適當密植,以便相互遮陰,降低和穩定土壤溫度,有利於根系生長。定植後可用稻草等覆蓋畦面,上面再培土,防止雨后土錶板結,減少水分蒸發,抑制田間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發生。整個生育期,只需除草、培土,不需中耕,還要早搭架。應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追肥,坐果後要多施勤施。同時,應防止果實臍腐病的發生,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鈣。
無土栽培
品種選擇
凡是有土栽培選用的品種均可用無土栽培。但是因無土栽培投資較高,一般應選用果實品質好,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佳園大粉、沈農大粉、卡魯索(荷蘭)、美國大紅、美國144、櫻桃番茄等。
無土育苗
冬春季番茄穴盤育苗生理苗齡4~5片葉、葉面積25~30平方厘米、株高10~12厘米、莖粗2.5~3.0毫米,日曆苗齡50天左右,選用72(128)孔苗盤;夏季育苗生理苗齡3葉1心、葉面積30~35平方厘米、株高13~15厘米、莖粗3毫米左右,日曆苗齡20天左右,選用72孔或128孔苗盤。
番茄育苗基質配比為草炭2份、蛭石1份,此外,冬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質加15∶15∶1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5公斤,或1.2公斤尿素和1.2公斤磷酸二氫鉀。夏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質加15∶15∶1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公斤。
播種可用播種機或手工播種,一般採用乾籽播種,特別是丸粒化和包衣種子乾籽便於機械化播種,有催芽室或夏季播種可乾籽播。播種後應將苗盤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放入催芽室中溫度保持25℃。夏季高溫天氣要採取遮陽措施。出苗後白天溫度保持25℃左右,夜間保持10~12℃。基質育苗應經常澆水,保持基質濕潤。
栽培方式
番茄多採用基質槽培,東北寒冷地區採用半地下式槽,以免營養液溫度過低、溫差太大,其它地區為地上式槽。槽的規格為寬24~36厘米,高15厘米,栽1行。寬72厘米栽2行。一般用磚堆5層,底和四周用塑膠薄膜鋪好,內裝基質厚度14厘米。也有用袋培的,一般用聚乙烯黑色或黑白雙色塑膠薄膜筒製成,枕式袋規格為30~35×70厘米,裝基質20~30升基質,栽2株。筒式袋為30~35×35厘米,裝基質10~15升,栽1株。
栽培基質為草炭1份,蛭石1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每立方米基質中混入10~15公斤消毒雞糞、1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硫銨、1.5公斤硫酸鉀作基肥。
因為無土栽培番茄多為長季節栽培,留8~10穗果,一般行距要加寬,定植株行距為55×75×30~35厘米。枕式袋定植前在袋上挖2個直徑10厘米定植孔,孔距40厘米。之後在基質表面覆蓋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最後將基質放入植孔。
產量構成
番茄產量主要由定植株數、坐果數和單果重量構成,可用公式表示為:產量=定植株數×單株坐果數×平均單果重量
定植株數決定於栽培形式、品種、整枝方式等,生產者可根據具體條件選定,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一般日光溫室每畝定植1800—2200株。
坐果數決定於品種、育苗技術、花期管理技術和留果穗數等。寧夏回族自治區日光溫室生產上,秋冬茬和早春茬一般選留6—12穗,少數留4—6穗以上;冬春一大茬一般選留12一24穗。每花穗留果3—4個較為適宜。
番茄產量構成的三項因素內,受栽培技術影響最大的是單果重量。果實重量決定於每個果實的細胞數和細胞大小。因此生產上培育花芽發育良好的壯苗以及加強定植後的栽培管理,特別是果實膨大期的肥水管理具有直接的重要意義。
增產途徑
(1)選擇優良品種是番茄生產獲得高產、高效益的基礎。好品種一般增產10%—30%,在病害嚴重地區,選擇高度抗病品種,增產可高達50%以上。另外,選擇耐寒性或耐熱性強的品種常常是冬季生產或夏季生產的成敗的關鍵,這是栽培管理所不能補償和替代的。(2)合理密植是增產的有效途徑之一。生產上,在整地定植前,根據不同品種和栽培形式栽培密度(株距和行距)就應確定。但定植後缺苗或病害或機械損傷所造成的缺株對產量的影回響引起重視。
(3)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是番茄生產,特別是冬季生產和越夏生產增產的關鍵。生產上常常由於落花落果嚴重導致產量較低,因此,提高坐果率對增產具有重要意義。
(4)病蟲害防治是番茄生產的重要環節。生產上普遍遭受病、蟲的危害,輕者造成減產減收,重者甚至絕產絕收。
(5)適宜的栽培管理是增產的保證。栽培管理主要是環境條件的管理,也就是光照、溫度、水分、營養和氣體的調控管理。生產上增加光照,特別是冬季生產增加光照是比較困難的,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光照是栽培管理的關鍵。光照管理應儘可能使植株接受更多的光照,製造更多的養分。溫度管理要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夜間溫度管理稍低,有利於養分積累。水分和養分管理要充足,特別是結果期,更要充足,否則將影響產量。
番茄不同的栽培形式其栽培管理也略有不同。露地栽培由於光照充足,但溫度和氣體管理比較困難,所以主要是水分和養分的管理;而保護地生產,尤其是日光溫室生產由於光照不足,所以要以光照為前提條件,進行溫度、水分、養分和氣體的管理。番茄保護地栽培的莖葉大小要比露地栽培適當小些,如果過分繁茂,甚至徒長,易引起開花結果的延期或落花落果,造成減產減收。
掌握番茄的生長發育規律,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有目的地調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對提高番茄產量和改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生理障礙
營養障礙
番茄栽培過程中,營養缺乏和過剩都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發育。番茄的主要營養除了氮、磷、鉀三元素外,鈣、鎂、鐵、硫、硼、鋅等微量元素也缺一不可,植株缺乏任何一種必需元素,都會引起代謝失調,影響產量、產值。
1、缺氮
(1)症狀特徵:植株生長緩慢,呈紡錘形,全株葉色黃綠色,早衰,初期老葉黃綠色,後變淺綠色,小葉細小,直立,葉片主脈由黃綠色變為紫色至紫紅色,下部葉片更加明顯,莖稈細,果實小,後期下部黃色葉片出現淺褐色小斑點。缺氮也會引起中部葉片黃化,但葉的葉脈仍為綠色,黃化僅限於葉脈間。如果黃化植株在中午出現萎蔫現象,可能是土壤傳染性病害,而不是缺氮症,應注意區分,正確診斷。
(2)發病原因:前茬施用有機肥或氮肥少,土壤中含氮量低。
(3)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增施氮肥,如尿素、硝酸銨等,溫度低時用硝態氮化肥效果好。
2、缺磷
(1)症狀特徵:幼苗缺磷,下部葉變綠紫色,並逐漸向上部葉擴展。番茄缺磷植株矮化瘦小,葉小而僵硬,並向後捲曲,葉色深綠,葉背面和葉脈發紫。老葉逐漸變黃,並產生不規則紫褐色枯斑,莖部細弱,結果不良,果實小,成熟晚,產量低。
日光溫室在生育初期容易發生缺磷,低溫條件下也易缺磷,移栽時傷根、斷根嚴重易造成缺磷。有時藥害也能產生類似缺磷的症狀,要注意區分。
(2)發病原因:苗期遇低溫影響磷的吸收,此外土壤偏酸或緊實易發生缺磷症。
(3)防治方法:番茄育苗時,床土上要施足磷肥,土壤缺磷時可直接施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等含磷肥料。同時結合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或多元液體複合肥500倍液效果更好。
3、缺鉀
(1)症狀特徵:番茄缺鉀則植株生長緩慢,葉片小,老葉的小葉葉緣出現灼傷狀,葉緣捲曲,脈間失綠,以後向葉肉擴展,最後褐變,枯死。莖木質化,不再增粗。根系發育不良,較細弱。果實畸形,成熟不均勻,果中空,與正常果相比變軟,缺乏應有的酸度,果味變差。番茄除土壤缺鉀外,在生育初期一般不缺鉀,在果實膨大期易出現缺鉀症。溫室內發生有毒氣體危害,也會發生失綠症,但不是缺鉀症,要注意區分。
(2)發病原因:土壤中含鉀量低或沙性土易缺鉀,番茄生育中期果實膨大需鉀肥多,如供應不足易發生缺鉀。
(3)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增施含鉀的肥料,如土壤中施用硫酸鉀,也可增施草木灰。特別是在溫室冬茬栽培,日照不足、地溫低時發生缺鉀,可追施硫酸鉀或草木灰,並結合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其他含鉀較多的葉面肥料。
4、缺鈣
(1)症狀特徵:番茄缺鈣植株萎縮,幼芽變小、黃化,嚴重時生長點壞死,距生長點較近的小葉周圍褐變,並有部分枯死,果實產生臍腐病,根系發育不良,並呈褐色。缺鈣植株生長點停止生長,下部葉片正常,上部幼葉異常,葉全部硬化。如果在生育後期缺鈣,莖葉健全,僅有臍腐果發生;如果生長點附近的葉片黃化,但葉脈不黃化,呈花葉狀,可能是病毒病而不是缺鈣;如果臍腐果生有黴菌則可能是灰霉病,應注意區分。
(2)發病原因:施用氮肥、鉀肥過量會阻礙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土壤乾燥、土壤溶液濃度高,也會阻礙對鈣的吸收;空氣濕度小,蒸發快,補水不及時都會發生缺鈣。
(3)防治方法:適當灌水,保證土壤有充足水分,避免氮肥、鉀肥施用過多。應及時給葉片噴施0.3%一0.5%氯化鈣水溶液,每3一4天1次,共2一3次。
5、缺鎂
(1)症狀特徵:缺鎂時植株中下部葉片的葉脈間黃化,並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在黃化葉片上,出現許多壞死斑點。老葉只有主脈保持綠色,其他部分全部黃化,而小葉周圍常有一小窄條綠邊,果實無特別症狀。缺鎂症狀一般是以下部葉開始發生,在果膨大盛期靠近果實的葉先發生。葉片黃化先從葉中部開始,以後擴展到整個葉片,但有時葉緣仍為綠色。如果葉脈間黃化斑不規則,後期長霉,則可能是葉霉病。長期低溫,光線不足,也可能出現黃化葉。
(2)發病原因:一般系土壤中含鎂量低,有時土壤中不缺鎂,但由於施鉀過多或含鈣較多的鹼性土壤中影響了番茄對鎂的吸收也會造成缺鎂。生產上冬春大棚或反季節栽培時,氣溫偏低,尤其是土溫低時,不僅影響了番茄植株對磷的正常吸收,而且還會波及到根對鎂的吸收,引致缺鎂症狀。此外,有機肥不足或偏施氮肥,尤其是單純施用化肥的棚室,易誘發此病。
(3)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保持中性。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時測定土壤中鎂的含量,當鎂不足時,施用含鎂的完全肥料,應及時,可在葉面噴灑1%一2%硫酸鎂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噴3一4次。此外要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前期尤其要注意提高棚溫,地溫要保持在16℃以上;灌水最好採用滴灌或噴灌,適當控制澆水,嚴防大水漫灌,促進根系生長發育。
6、缺硫
(1)症狀特徵:缺硫整個植株生長基本無異常,只是中上部的顏色比下部淡,嚴重時中上部葉變成淡黃色。多發生在植株生育中後期。
(2)發病原因:在棚室等設施栽培條件下,長期連續施用沒有硫酸根的肥料易發生缺硫病。
(3)防治方法:施用硫酸銨等含硫肥料。
7、缺硼
(1)症狀特徵:小葉褪綠或變橘紅色,生長點發暗或變黑,莖、葉柄、小葉柄變脆,葉片易落,根系發育不良變褐色,易產生畸形果,果皮上出現褐色斑點。
(2)發病原因:硼素被淋失,施鉀肥過多或石灰施用過量均易引起缺硼。
(3)防治方法:如土壤缺硼,可提前施入硼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不可過多施用石灰肥料和鉀肥,防止土壤乾燥。也可在葉面上噴灑0.1%一0.2%硼砂水溶液,隔5一7天1次,共2一3次。
8、缺鐵
(1)症狀特徵:植株頂部葉片失綠後呈黃色,初末梢保持綠色,持續幾天后向側向擴展,最後致葉片變為淺黃色。
(2)發病原因:土壤中磷肥多,偏鹼影響鐵的吸收和運轉,致新葉顯症。
(3)防治方法:可噴灑0.5%一1%硫酸亞鐵溶液1一2次。
鹽類障礙
1、症狀特徵:從植株生育初期可見葉色深綠,有硬化感,植株矮化;心葉卷翹;果肩部深綠,與果臍、果蒂部形成明顯對照,嚴重的植株呈萎蔫狀態,葉緣枯萎。2、發病原因:土壤發生鹽類生理障礙,這與施用的肥料過多和肥料難於淋溶有關,造成每茬作物都有養分積累,尤其是棚室易發生。生產上施用畜糞尿多的有機肥,致使氯化銨、氯化鉀鹽類濃度增高所致。此外,土壤中含氯化鈉高也易發生。3、防治方法: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選用不易增加鹽類濃度的肥料;增加澆水量;有條件的種植綠肥或休閒、灌水排鹽等等。
低溫生理障礙
1、症狀特徵;苗期受害,子葉上舉,葉背向上反卷,葉背發紫;生長期受害,葉片葉肉褪綠變白,有的葉緣變白萎蔫乾枯;花芽分化期受害形成畸形花,畸形果;持續低溫,葉片暗綠無光,嚴重時莖葉萎蔫死亡。2、發病原因:由低溫引起生理活動受阻的生理病害。番茄原產於熱帶,過低氣溫不能正常生長。氣溫在10℃或低於10℃即易發生冷害;長時間低於6℃植株將死亡;坐果期夜溫低於15℃,就會引起落花落果。3、預防方法選用耐低溫品種。苗期加強耐低溫鍛鍊。採用高壟覆膜栽培,提高地溫;增強植株抗寒力。根據天氣預報,臨時增加覆蓋物保溫或增溫設施,提高夜間溫度,或於傍晚噴灑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若已發生凍害,要採取緩慢升溫措施,使番茄生理機能慢慢恢復。同時噴灑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以減輕傷害程度。高溫生理障礙
1、症狀特徵:葉片受害,初期褪色或葉緣呈漂白狀,後變黃色。輕的僅葉緣呈燒傷狀,重的半葉或整個葉片永久萎蔫或乾枯。高溫尤其是夜間高溫,會引起植株徒長和落花、落果,溫度超過35℃,茄紅素難以形成,造成果實著色不良。2、預防方法:加強溫室的通風管理,尤其是早秋或晚春應控制室溫不超過28℃,超過28℃應加大放風,再高還可放草苫、加蓋遮陰網或採用其他方法進行遮陰降溫。生理性卷葉
1、症狀特徵:番茄在果實開始採收時,部分或葉片普遍捲曲,嚴重呈筒狀,變脆。2、發病原因:與品種特性有關,垂葉型品種、抗病性弱的品種,早熟比晚熟品種易卷葉。生理性卷葉的主要原因是果實大量坐住後,養分消耗大,造成植株本身營養失調和環境條件不適形成卷葉。此外,番茄整枝、摘心過重,植株上留的葉片太少;土壤嚴重缺水乾旱或土壤水分過多引起生理乾旱;溫度過高,土壤和空氣濕度過低;土壤中缺少鐵、錳等微量元素會使葉脈變紫上卷;番茄生育後期植株生長發育衰弱等都能引起生理性卷葉。3、預防方法:培育壯苗,合理追肥灌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加強溫室的溫濕度管理和果實膨大期的水肥管理,並在結果期葉面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多元液體複合肥,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做到適時整枝打杈,選擇抗性品種等,也能有效地防止或減輕生理性卷葉。落花落果
1、症狀特徵:日光溫室番茄栽培中,尤其是冬茬番茄栽培,落花、落果現象常常普遍發生,有時第一穗花、果可能完全脫落,第二穗果大部分脫落。2、發病原因:苗期花芽分化時夜溫過高或過低,影響花芽的正常發育;夜溫低於15℃,日溫高於34℃,不能正常受精,引起落花落果;土壤養分不足,地溫低,光照不足,根系發育差,整枝打杈晚,或夜溫高營養消耗多,植株徒長,而使開花坐果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導致落花落果;蹲苗過重或下部果穗留果太多,疏花疏果不及時,營養生長不良,養分供應不平衡,也能引起落花落果。另外,土壤乾燥,空氣濕度過高或過低,坐果激素處理不及時都會引起落花落果。3、預防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適齡壯苗。在花芽分化期儘量保持白天23℃—25℃,夜溫不要低於巧15℃,也不可過高,防止徒長或影響花芽分化。定植時要避免傷根,合理追肥灌水,及時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增加光照,加強通風降濕;人工輔助授粉後,必須採用坐果激素處理花,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有害氣體中毒和煙害
1、症狀特徵:棚室或反季節栽培番茄經常出現有害氣體中毒或煙害。有害氣體常見的有氨害和亞硝酸害。氨害:番茄葉片受害,初呈水燙狀,後變褐乾枯。花受害,花萼、花瓣呈水漬狀,後變成黑褐色乾枯,花不再開放。嚴重時葉片全部枯死。亞硝酸害:分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為害葉片。急性型:葉片上形成很多白色壞死斑點,嚴重的斑點連片或枯焦。慢性型:僅葉尖或葉緣先黃化,後向中間擴展,病部發白後乾枯。煙害:往往是全株受害,發病迅速,有的施放煙燻劑後幾個小時就顯症。病株葉片變褐、焦枯,嚴重的全株死亡或成片死亡。2、發生原因:屬生理性病害。常見的有化肥分解時產生氨氣和亞硝酸氣,釋放到棚室上空,上部氨氣濃度達到0.0005%時、亞硝酸氣濃度達到0.0002%時,番茄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而發生氨氣害或亞硝酸氣害。氨害多發生在過量施用尿素或雞糞的情況下,一般在施用後十幾天發生。亞硝酸氣害是大量施用牲畜肥或化肥,在土壤由鹼性變為酸性的情況下,硝酸化細菌活動受到抑制,致亞硝酸不能正常及時地轉換成硝酸態氮而發生的。至於煙害是在防止低溫冷害或霜凍時,用火爐或煤火加熱時,由於煙道不暢或燃燒不完全,產生一定量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對番茄造成的危害。此外,使用各種防治病蟲害的煙霧劑時,如用量過大或防治對象不符、靠近植株過近,或煙劑點燃後,發出的煙擴散不均勻,也可造成局部煙害。
3、預防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過施氮肥。發現有害氣體後應馬上放風,發生亞硝酸氣害的,馬上施用石灰或硝化抑制劑,並大量澆水,使其儘快滲入土中。有爐火或用煤加溫的,應選擇含硫少的優質煤,使其燃燒充分並及時清理煙道。使用煙霧劑時,一定要對症下藥,按說明書用量,不得任意加大用藥量,燃放點應分布均勻,熏後要及時放風換氣,以利番茄正常生長。
藥害
1、症狀特徵:種子發芽率下降,根系發育不正常,葉、莖、果出現大小、形狀不等的斑點,葉緣、葉尖焦枯,嚴重時葉片焦枯、壞死、早落,生長點變白死亡,以致全株枯死等。2、發病原因:浸種所用藥劑濃度過大或藥劑泡種時間過長;生產床土消毒不均勻;噴藥時濃度過大或用藥量過大,或噴藥時溫度過高;使用2,4一D不當,濃度過大或處理過早或重複蘸花,或噴到葉片和生長點,都會引起藥害。3、防治方法:選擇適宜農藥。在使用時嚴格按規定濃度配製,稀釋用水要用清水,避免在高溫中午施藥。使用坐果激素蘸花要做標記,且不可蘸花過早;蘸花時,藥液濃度不能太高,用藥量不宜過大,以蘸到且不下滴液為準。生產上噴錯藥劑或產生藥害,可及時噴灑清水淋洗,溫室要加大放風,排除藥害。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性。病害防治
番茄早疫病
1、症狀特徵番茄早疫病又稱輪紋病,是發生普遍的病害,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減產嚴重。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一般在生長後期為害較重。除為害番茄外,還為害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葉、莖、果、葉柄、果柄均可染病,以葉片受害最重。葉片染病後,初為深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圓形、近圓形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呈現深褐色同心輪紋,外有淺黃色暈圈;莖多在分枝處產生褐色長圓形病斑,病處易折斷;果實上病斑多在果蒂處,呈黑褐色;病斑後期產生黑色、絨毛狀霉層。
2、發病特點
番茄早疫病屬真菌病害。對溫度適應性強,15℃—30℃均可發生,適宜溫度20℃—23℃,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49小時,該病即可發生。高溫、高濕條件有利於早疫病的發生與流行。一般結果初期開始發病,盛果期進入發病高峰。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易發生。此外,重茬、種植密度過大、灌水過多、基肥不足、低洼積水、結果過多、環境高濕、植株衰弱等,均有利此病的暴發流行。
3、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種子,用52℃熱水浸種30分鐘,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搞好田園清潔,徹底清除病株殘體及落葉,減少菌源。
增施有機肥與磷、鉀肥,及時追肥、灌水,避免植株脫肥早衰,降低抗病能力。
發病初期,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結合防治細菌性病害可用47%春雷氧氯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10—15天防治1次,根據病情防治1—3次。
番茄晚疫病
1、症狀特徵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以成株期葉片和青果受害最重。苗期染病,病斑自葉片迅速向主莖蔓延,引起葉柄處主莖呈黑褐色腐爛,全株萎蔫、折倒,潮濕時表面長出白色霉層;葉片多從植株下部開始發生,先由葉片的葉緣、葉尖處開始,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半圓形病斑,對光透視病斑邊緣病、健交界不清晰,病斑擴大後中間黑褐色,周圍暗綠色,濕度大時,在病、健交界處健區一側產生白色霉層;莖染病產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呈不規則雲紋狀;病果上病斑初呈油漬狀暗綠色,後變為黑褐色,病部質地堅硬呈不規則的凹凸起伏,濕度大時長出少量白黴,並迅速腐爛。
2、發病特點
晚疫病是真菌中的卵菌病害。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溫室番茄上越冬。主要通過氣流、灌水迅速向周圍擴展蔓延,如果條件適宜,經過3—4天的潛育期就可形成新的病菌,10餘天整個溫室就會普遍發病。番茄晚疫病發病的溫度範圍為7℃—25℃,最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近100%時易發病,葉片上有水滴更利於病菌侵染髮病,所以低溫、高濕條件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
實行輪作,前茬應不是茄科蔬菜作物。
重視田園清潔,徹底清除病殘組織,並妥善處理。
避免種植過密;氮、磷、鉀配合施用;防止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
溫室栽培灌水後加強通風,發現中心病株、病葉及時清除帶至棚外妥善處理,並提高棚溫,控制澆水。
防治藥劑可選用72.2%霜霉威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溫室栽培也可選用粉劑噴粉或煙霧劑防治。
番茄葉霉病
1、症狀特徵葉霉病以危害葉片為主,嚴重時也會危害嫩莖和果實。葉部發病由植株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以中部葉片感病最重。發病初期,葉片背面形成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淺黃褪綠斑,後在病斑上長出灰白色至黑褐色霉層,病斑的葉正面初為淺黃色,邊緣不明顯,也可長出霉層,病斑擴展後葉片由下而上捲曲乾枯。嫩莖染病後症狀與葉片上相似;果實染病常在果蒂和果面,形成黑色硬化凹陷的圓形病斑。
2、發病特點
葉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殘體內或種子上越冬。病菌藉助氣流傳播,從葉片氣孔侵入引發病害,再由病斑上產生的霉層(分生孢子)繼續傳播、侵染,擴大危害。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株上反覆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造成多次侵染。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在9℃—34℃,最適宜發病環境為溫度20℃—25℃,相對濕度95%以上。最適宜感病生育期為封行至坐果期。發病潛育期5—10天。陰雨天氣、光照不足、溫室或棚內空氣不流通、濕度過大,溫度在20℃—28℃範圍內波動,從始發病到盛期只需12—15天。
3、防治方法
實行2一3年輪作,減少田間菌源。
種子用53℃溫水浸種30分鐘,用冷水冷卻後晾乾播種。
定植前用硫黃熏蒸,每百平方米用硫黃0.15千克,鋸木屑0.5千克,混勻分幾堆點燃,密閉一夜。
溫室栽培灌水後要加強通風,避免長期悶棚。清除基部老葉,以利於通風透光。
發病初期可選用5%春雷氧氯酮可濕性粉劑1.5克/平方米噴粉,或40%氟矽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10%醚唑水分散粒劑1000—1200倍液,或47%春雷氧氯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番茄斑枯病
1、症狀特徵斑枯病在番茄生育期均可發生,但以開花結果期的葉部發病最重。葉片初染病時,背面先出現水漬狀的小圓斑,很快正反面都出現許多圓形、邊緣深褐色、稍凹陷、中央灰白色的病斑,上面散生一些小黑點;有時病斑癒合成大的枯斑,病組織脫落而形成穿孔,嚴重時葉片捲縮乾枯;莖上病斑呈橢圓形,果實病斑圓形,均為褐色,稍凹陷,上面散生黑色的小粒點。
2、發病特點
斑枯病是真菌病害。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上,或茄科雜草上越冬。藉助雨水、水流、氣流和農事操作傳播。濕度是發病重要條件,連續陰雨、光照不足、植株徒長或長勢弱都有利病害的發生。
3、防治方法
實行與非茄科蔬菜2—3年輪作,搞好田間清潔,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組織。
種子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用冷水冷卻後晾乾播種。
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增施磷、鉀肥和注意後期追肥,防止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
發病初期進行防治,可選用40%氟矽唑乳油8000倍液,或10%醚唑水分散粒劑1000—12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10天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1—3次。溫室每畝可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或6.5%甲霉靈粉塵劑1千克噴粉。
番茄枯萎病
1、症狀特徵枯萎病發病稍晚,一般在開花坐果進入生長旺期表現症狀。由近地面處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變黃、變褐、焦枯,有時僅一側葉片發黃變褐,莖部自下而上凹陷,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粉色霉層,病程發展緩慢,十餘天后枯死,剖開發病的莖、葉柄、果柄,可見維管束呈褐色。
2、發病特點
枯萎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病菌從幼根或植株傷口侵入,進入維管束吸收營養發展菌體,以致堵塞導管,使水分不能向上輸導,導致植株地上部失水,表現為葉片變黃、萎蔫和枯焦。病菌能產生有毒物質鐮刀菌素,毒害寄主,加速植株死亡。病菌藉助水流、帶有病殘體的糞土傳播。連作重茬,排水條件差,地下害蟲多,移栽、中耕傷根重、長勢弱的易引起本病的發生。
3、防治方法
實行與非同科蔬菜輪作,重視田園清潔,徹底清除病殘組織,並加以妥善處理。
採用無土育苗技術育苗,種子播前用52℃溫湯浸種30分鐘,用冷水冷卻後晾乾播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浸種60分鐘。
發病初期用藥液灌根。可選用70%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150—250毫升,根據病情防治1—3次。
番茄灰霉病
1、症狀特徵植株地上部分均可感染灰霉病,以綠果期發病最重。葉片發病多由葉緣向內呈“V”字形擴展,初時呈水漬狀,漸為黃褐色或茶褐色病斑,染病的花落在葉片上可形成圓形或梭形病斑,潮濕時,病部表面產生灰色霉層;果實發病多由花器侵入,故果蒂、果柄與臍部先顯症,病部果皮呈灰色水漬狀軟腐,上覆有厚厚的灰色霉層,下部的果穗受害重。
2、發病特點
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地表或土壤中越冬。病菌藉助氣流、雨水、水流、農事操作或病殘組織自然散落傳播。灰霉病菌為弱寄生菌,病菌發育起點溫度為2℃,最高溫度為31℃,最適宜溫度為20℃—25℃,病菌發育最低相對濕度85%,最適宜相對濕度95%以上。低溫、高濕,陰、雨、雪天多,植株生長衰弱,密度過大,澆水後遇陰雨天,病果隨意亂扔,保護地放風不及時等利於灰霉病發生髮展。番茄灰霉病還與生育期明顯相關。始花期至坐果期為染病高峰期,這一時期澆水後遇陰天很容易造成灰霉病擴展蔓延。
3、防治方法
搞好田園清潔,徹底清除病殘體及落葉。溫室栽培在定植前對地面、牆壁、棚膜等用50%乙烯菌核利500倍液,或4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 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進行噴灑滅菌,或20%乙烯菌核利0.3—0.5千克/畝熏燜棚12—24小時。
採用高壟覆膜和搭架栽培,配合滴灌或膜下滲灌等節水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
加強管理,避免陰天灌水,灌水後加大通風降濕。及時清除敗花與下部黃葉,發現病果小心摘除放入塑膠袋內帶出棚外妥善處理。
發病初期用50%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800倍液噴霧。溫室栽培每畝用6.5%萬霉靈粉塵劑1千克噴粉,或20%噻菌靈煙霧劑0.3—0.5千克熏煙防治。
番茄病毒病
1、症狀特徵病毒病由於致病的病毒種類不同症狀表現也不相同,常見的症狀有花葉、條斑、蕨葉和卷葉等類型。花葉型病毒病最普遍,葉片出現黃綠相間、深淺不同的斑駁,有時出現皰斑、皺縮、新葉變小、頂葉狹長、葉脈透明或變紫,莖生長點停止伸長,下部多呈卷葉,易落花落蕾,果實小而硬,呈花臉狀;條斑病毒病主要發生在莖和果實上,病株矮化,在莖稈上形成暗綠色下陷短條斑,後變成黑褐色油漬狀壞死條斑,嚴重時條斑開裂,導致上部莖葉枯死,中上部葉片的背面葉脈上也發生黑色短條斑,蔓延後致葉片發黃、變黑,病果表面呈條形暗褐色凹陷斑,組織壞死;蕨葉形病毒病病株矮小,上部葉片細長狹小,形成線形,中下部葉片縱向上捲成管狀,葉脈淺紫,側枝都生蕨葉狀小葉,呈叢枝狀,果實小而畸形;卷葉型病毒病發病早,病株矮化,多叢枝,葉脈間變黃,小葉捲曲呈球狀或螺旋狀,影響開花結實。
2、發病特點
番茄病毒由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及其他病毒單一或混合侵染所致。菸草花葉病毒是最早發現的病毒,生活力特強,在組織內可存活30年,主要在寄主和各種帶毒體上越冬,通過傷口和汁液接觸傳染,也可隨病果果肉附著在種子上傳播,帶毒的捲菸與寄主病殘體也是初侵染源;黃瓜花葉病毒主要在多年宿根寄主植物和雜草上越冬,以桃蚜等多種蚜蟲傳毒;馬鈴薯X病毒以汁液傳染,昆蟲不傳。病毒病的發生和發病程度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一般高溫、乾旱、蚜害重、施氮過多,缺少鈣、鉀、土壤黏重、瘠薄、排水不良、長勢衰弱及管理粗放等發生嚴重。植株感病越早,損失越重,在品種間存在抗性差異。
3、防治方法
實行與非茄科蔬菜作物2年以上輪作。搞好田園清潔,徹底清除病殘組織及田間雜草,並妥善處理。
進行種子處理。乾燥種子可用70℃乾熱處理24—72小時,或播前將種子用清水預浸3—5小時後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再洗淨播種。
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並適當增施鉀肥。
溫室栽培,棚室可張掛銀灰塑膠膜條避蚜,用防蟲網防止蚜蟲傳入,發現有蚜蟲為害要及時用藥防治。
(5)苗期3片真葉後,可選用VA抗病毒劑120倍液,或噴施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茹類蛋白多糖200—300倍液噴霧,間隔10天1次,連噴2—3次,以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發病初期可繼續用上述藥劑噴霧,控制病害發展。
細菌性瘡痂病
1、症狀特徵瘡痂病在植株地上部分均可發病,葉片發病較為普遍。葉上病斑初為水漬狀,黃綠色小斑,後變為邊緣暗褐色不規則的凹陷斑,發病重時病斑可連成形狀不規則的大斑,病斑四周水漬狀明顯;果實上形成近圓形、邊緣稍凸起、深褐色、中間稍凹陷的病斑,病斑周圍始終保持綠色,病重時常引起落葉及植株死亡。
2、發病特點
瘡痂病是細菌病害。病原細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藉助雨水、水流和昆蟲傳播,通過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陰雨天氣和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生長勢弱、管理粗放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3、防治方法
實行與非茄科蔬菜作物2—3年輪作。
種子用55℃溫水浸種20分鐘,用冷水冷卻後晾乾播種。
加強肥水管理,防止大水漫灌,從事田間操作時儘量減少各種傷口。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每畝可用5%春雷氧氯酮粉塵劑1千克噴粉。
根結線蟲病
1、症狀特徵主要根部受害,受害的根系側根和鬚根上長成許多大小不一的瘤狀根結,嚴重時形成不定型的腫瘤,根系變粗並逐漸腐爛,受害植株低矮,似營養缺乏狀,後期早衰,並表現出缺水萎蔫狀。
2、發病特點
根結線蟲病是由根結線蟲引起的病害。根結線蟲主要以卵或2齡幼蟲隨根結、殘根在土壤中越冬,能存活1—3年;土壤、病苗和水流是根結線蟲傳播的主要途徑,疏鬆的沙質土、含鹽低的壤土宜於根結線蟲的生長發育,重茬、連作受害必重。
3、防治方法
實行與蔥蒜類作物或非敏感性寄主作物輪作。
採用無土育苗技術育苗。
定植前每畝用1.8%阿維菌素1千克加適量清水澆灌定植穴。
加強管理,適時灌水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重視田間清潔,及時清除和認真處理病株殘體。
蟲害防治
白粉虱
1、為害特點一年發生多代,世代重疊。寄主眾多,喜害瓜類、豆類和茄科蔬菜。幼蟲及成蟲均能為害,常群集寄主葉背吸食汁液,使寄主長勢衰弱,甚至造成葉枯死亡。為害同時分泌蜜露,污染葉片與果實,引發煤污病。
2、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一1.5毫米,黃色,被有白色蠟粉,翅白色,不透明,前翅有2條脈紋,後翅1條脈紋。幼蟲:共3齡,長橢圓形,扁平,半透明,黃白色或黃綠色。初齡幼蟲有觸角及足,複眼紅色,能爬行,蛻皮後,觸角與足消失,用喙固著於葉背,固定了的幼蟲體緣密生蠟質細齒,背面常有彎形蠟刺10對。蛹:蛹化於老熟幼蟲的皮殼中,長約0.8毫米,白色、淡綠色至黃褐色,前端可透見紅色眼點。卵:長約0.2毫米,棗核形,表面平滑有光澤,初產時淡黃色,後變灰褐色,下端有短柄。散產於葉背。
3、生活習性
白粉虱不能在室外越冬,多在溫室內繼續為害越冬,無滯育和休眠現象,完成1代約需30天,成蟲能作短距離遷飛。白粉虱大多進行有性繁殖,也可進行孤雌生殖,每頭雌蟲可產卵324粒左右。成蟲有趨嫩性,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對白色、銀灰色有負趨性。
4、防治方法
清潔田園,蔬菜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雜草和植株殘體,減少蟲源;春季重視溫室內的白粉虱防治,防止這些越冬蟲源轉入大田;秋後,溫室栽培種植前要對棚室進行滅蟲處理,並架設防蟲網,防止大田蟲源進入溫室;內掛黃色膠板,利用趨黃習性黏殺成蟲。
培育無蟲苗,防止直接將蟲源帶入大田或棚室。
白粉虱為害初期,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吡蟲啉可溶性液劑2000一4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6一7天1次,連續防治2一3次。
葉蟎
1、為害特點葉蟎又稱硃砂葉蟎,俗稱紅蜘蛛,寧夏各地均有分布。葉蟎寄主廣泛,多達32科113種植物,是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蟲之一。蟲體集聚成橘紅至鮮紅色的蟲堆為害葉片。被害葉片上出現許多細小白點,導致失綠枯死,葉背有蜘蛛吐絲結網。
2、形態特徵
雌成蟎:背面觀呈卵圓形,體長0.4一0.5毫米,體色呈銹紅色,體背兩側各有1個倒“山”字形的黑斑。雄成蟎:背面觀略呈菱形,軀體較雌成蟎稍小,體色呈淡紅色,體背兩側也有倒“山”字形斑。若蟎:剛孵化的稱幼蟎,體近圓形,色澤透明,3對足,取食後,體色變暗綠。若蟎體色變深,4對足,體側出現明顯的塊狀色素。卵:圓球形,有光澤,直徑0.13毫米,初產時無色透明,後漸變為深暗色。
3、生活習性
葉蟎一年發生10餘代。以雌成蟲潛伏在菜葉、土縫及雜草根部越冬,在溫室中冬季不休眠,可繼續為害。春季先在越冬寄主或雜草上為害繁殖,以後再移至菜地為害,初始在田邊點片發生,靠爬行或吐絲下垂,藉助風雨或人攜帶,在葉片和株間蔓延。先危害基部老葉,後向上擴散,高溫低濕有利葉蟎的發生蔓延。每雌成蟎產卵50一110粒,葉蟎也可孤雌生殖,只是未受精的卵多孵化為雄蟎。另外葉蟎中常混有另一類葉蟎,俗稱白蜘蛛。這類葉蟎與硃砂葉蟎形態上相似,不同的是該蟎在生長季節無論雌雄、若蟎或幼蟎,體色均為淡綠色或黃色,當蟲口密度很大種群要遷移時,體色變為橙黃色,但絕無紅色個體,且營養條件越好,蟲體色越淡。這種蟎比硃砂葉蟎寄主更廣,生長快,繁殖率高,抗藥性強,是一種更為危險的害蟎。
4、防治方法
清除溫室周邊雜草,結合收穫清除殘株敗葉,耕翻土地消滅蟲源。
發現有葉蟎為害,可用73%塊蟎特乳油2000一2500倍液,或5%氟蟲脲乳油2000一3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一4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施葉背面,7一10天1次,連續防治2一3次。
茶黃蟎
1、為害特點
茶黃蟎又名側多食跗線蟎,全國均有分布,寧夏也廣見茶黃蟎的為害。茶黃蟎寄主廣,主要為害辣椒、茄子、番茄、瓜類、豆類等蔬菜。成蟎、若蟎群集蔬菜幼嫩部位刺吸取食。為害葉片時,受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黃褐色,油漬狀,葉片邊緣向下捲曲,辣椒和番茄的葉片變小、變窄、僵硬、直立、皺縮。嫩莖嫩枝受害後,呈黃褐色,扭曲畸形、頂端乾枯、禿頂,像是病毒病症狀。受害的花和花蕾變小,重者不能開花、坐果,或落花、落果。茄子果實受害後,果柄、萼片以及果皮變為黃褐色,失去光澤,木栓化,最後果實開裂,呈開花慢頭狀,無法食用;辣椒果實受害後,果實呈茶銹色,木栓化。由於蟲體小,肉眼難以觀察,因而常將其誤認為是生理病害或病毒病。
2、形態特徵
雌成蟎:體長0.21毫米,橢圓形,腹部末端平截,羽化初為淡黃色,後漸為半透明白色,足較短,第4對足纖細,附節末端有1條很長的鞭狀剛毛。雄成蟎:體長0.19毫米,長圓形,足較長而粗壯,第3、4對足的基節相接,第4對足脛節、附節細長,向內側彎曲,有1根特別長的鞭狀剛毛。卵:橢圓形,無色透明,長0.11毫米,卵面有縱向排列白色小瘤。幼蟎:橢圓形,3對足,乳白色,腹末端尖,有1對剛毛。若蟎:體梭形,半透明,被幼蟎的表皮所包圍,是靜止的生長發育階段,有稱此為“靜止期”。
3、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多代,以雌成蟎在避風的寄主和雜草的根際或土縫中越冬,在溫室周年可以為害。成蟎活躍,有趨嫩性,當取食部位變老時,雄蟎攜帶若蟎向幼嫩部位遷移;雌若蟎在雄蟎體上蛻皮1次變為成蟎後,即交配產卵;茶黃蟎以兩性生殖為主,也有孤雌生殖。卵散產於幼嫩葉背及果實凹處,卵和幼蟎對濕度要求較高,只有相對濕度在80%以上才能孵化和生長,溫暖多濕的環境有利於茶黃蟎的發生。
4、防治方法
參見葉蟎的防治方法。
螻蛄
1、為害特點
寧夏見到的有兩種,即華北螻蛄與東方螻蛄。螻蛄食性極雜,為害多種蔬菜。蛾姑以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種子、幼芽、嫩莖及根莖,造成缺苗斷壟,同時將土面穿成縱橫交錯的隧道,使作物根、土分離,形成“吊根”,導致幼苗死亡。
2、形態特徵
華北螻蛄:成蟲體長36一55毫米,黃褐色或灰色,密生細毛,頭小、狹長,觸角絲狀,前胸背板盾形,中間有一個凹陷不明顯的暗紅色心臟形斑;前足開掘足,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1根或消失;前翅短,黃褐色,後翅縱捲成筒狀,突出腹端;腹部末端近圓筒形,尾須細長。卵橢圓形,黃褐色至暗灰色。若蟲分13齡,初孵時乳白色至黃褐色,隨生長發育色漸變深。
東方螻蛄:外觀與華北螻蛄相似,形體小,淺茶褐色。前胸背板有明顯凹陷的長心臟形斑,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3一4根,腹末端近紡錘形。卵黃褐色至暗紫色。若蟲分6齡,初孵時白色至黃色,隨生長發育漸變深。
3、生活習性
華北螻蛄約3年1代,以成蟲及8齡以上的若蟲在凍土層以下越冬,每窩1隻,越冬成蟲翌年3一4月份開始活動,平均氣溫和土溫在15℃一20℃,開始交配、產卵,產卵期約1個月,每頭雌蟲產卵288一368粒,卵產在深為10—25cm,預先築好的卵室內。
夏季炎熱時,若蟲潛入土中越夏,入秋形成第二次為害高峰。
東方螻蛄1一2年完成1代,其活動為害與華北螻蛄相似,但交配、產卵及若蟲孵化均較華北螻蛄提早約20天,平均每雌產卵60—100粒,產卵場所多在潮濕處。螻蛄均晝伏夜出,夜間9—11時是活動高峰期,雨後活動更盛,有趨光和喜濕性,對炒香的豆餅、麥麩以及馬糞、農家肥等有強烈趨性。溫暖濕潤、多腐殖質的壤土、沙壤土、低洼鹽鹼地、施未腐熟廄肥多的地塊螻蛄為害重。
4、防治方法
秋季深翻地,殺死一部分越冬蟲體。
用黑光燈或馬、牛糞誘集捕殺。
在螻蛄上升活動時形成的虛土堆,尋挖蟲窩捕殺。
用2.5%敵百蟲粉劑0.5千克,拌細土10—15千克,在翻耕前撒於地面,施後耙地;或用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150毫升,拌秕谷5千克(先將秕谷煮成半熟,涼後拌藥)製成毒谷;或用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150毫升,拌入炒香的麥麩或豆餅5千克中,拌濕為度製成毒餌,每畝施用1.5一2.5千克撒在螻蛄活動的隧道處。
蠐螬
1、為害特點蠐螬為金龜甲類的幼蟲。常見的有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的幼蟲。蠐螬為害豆類、茄果類、瓜類、葉菜類等多種蔬菜,以及糧食作物、果樹與林木等,在地下啃食萌發的種子和幼苗根莖,造成缺苗斷壟,影響作物生長,降低產量和品質。成蟲金龜甲則喜食大豆、花生及果樹的葉片。
2、形態特徵
華北大黑鰓金龜:成蟲體長16一21毫米,長橢圓形,黑褐色或黑赤褐色,鞘翅革質,有光澤,兩翅會合處寬而隆起,每側各有4條縱隆線,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狀突起,較鋒利;幼蟲體長37一45毫米,頭部前頂兩側各有頂毛3根。
暗黑鰓金龜:成蟲體長17一22毫米,暗黑色,無光澤,前足脛節外側3根齒突較鈍。鞘翅及腹部有藍白色短小絨毛;幼蟲體長35一45毫米,頭部前頂毛每側1根,肛門孔3裂。銅綠麗金龜:成蟲前胸背板和鞘翅均為銅綠色,具閃光,幼蟲臀節肛門孔呈橫裂狀。
3、生活習性
華北大黑鰓金龜:北方多為2年發生1代,以幼蟲、成蟲在無凍土層中隔年交替越冬;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越冬成蟲出土盛期,成蟲白天潛伏土中,晚上8一9時為取食、交配活動盛期;成蟲喜在寄主根際周圍鬆軟潮濕的土壤內產卵,卵散產,每雌蟲產卵在100粒以上;初孵幼蟲先取食土中腐殖質,後為害作物,秋後進入3齡期,土溫適宜時,危害嚴重,隨土溫下降下移越冬,翌年4月中旬上升,造成春季為害高峰,夏季高溫下移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蟲大多在原地越冬。
暗黑鰓金龜:1年發生1代,以3齡幼蟲在30厘米以下土層處越冬,翌年4月開始活動危害,春末夏初化蛹,6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蟲羽化出土,隨即交尾、產卵;成蟲晝伏夜出,有群集性,當年孵化幼蟲造成秋季為害。
銅綠麗金龜: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30一60厘米土層中越冬,幼蟲活動期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秋季為害重。成蟲有假死性、趨光性、趨糞性和喜濕性。3齡幼蟲為暴食期,常把根、莖部咬斷吃光後再轉移為害。前茬為豆類、花生、薯類及玉米的地塊,蠐螬蟲量大,施用未腐熟肥料的地塊受害重。
4、防治方法
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蟲源。
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藥劑防治。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50克加水3千克加細沙土或爐渣25千克,或2.5%敵百蟲粉劑2一2.5千克,加細土30一50千克,充分拌勻成藥土,穴施或撒施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或燒灌。甚株用藥200一250毫升。
地老虎
1、為害特點蔬菜田常見的地老虎有2種,即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地老虎食性極雜,主要為害蔬菜幼苗,茄果類、瓜類、豆類、蔥蒜類及十字花科蔬菜受害較重。初齡幼蟲只吃成缺刻或小孔,3齡後食量大增,常從幼苗莖基咬斷,造成缺苗斷壟。
2、形態特徵
小地老虎:成蟲體長16一23毫米,翅展40一45毫米,體暗褐色,前翅前緣及中央部分黑褐色,內橫線、外橫線均為黑色雙曲線,中室附近腎形斑、環形斑明顯,在腎形斑外側有3個楔形斑,黑色,尖端相對,後翅灰白色。卵半球形,初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至灰黑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7一47毫米,體黃褐色至暗褐色,體表粗糙,布滿龜裂狀皺紋和黑色小顆粒,腹部第1一8節背面各有2對黑色毛片,呈梯形排列,前面1對較小,臀板黃褐色,有2條深褐色縱帶;蛹長18一24毫米,赤褐色、有光澤,腹末有1對臀刺,呈分叉狀。
黃地老虎:成蟲體黃褐色,前翅各橫線不明顯,腎形斑、環形斑和楔形斑清晰,有黑褐色邊;幼蟲,體表顆粒不明顯,腹部背面各節前後2個毛片大小相似,臀板有2塊黃褐色斑。
3、生活習性
小地老虎在寧夏不能越冬,蟲源來自南方,年發生1一2代。成蟲晝伏夜出,在高溫、無風、濕度較大的夜晚,活動尤盛;成蟲對黑光燈、糖醋等帶酸甜味的汁液特別喜好,成蟲需取食花蜜補充營養。卵散產或成堆產在幼苗葉背和嫩莖或低矮的雜草上,也有產在田間枯枝上,每頭雌蟲平均產卵800一1200粒。幼蟲共6齡,1一2齡幼蟲大多集中在嫩葉或心葉上,咬成小米粒大小的孔洞,留下表皮如窗紙;進入3齡,白天藏在表土下,夜間外出活動,將葉片吃成缺刻或黃豆大的孔洞;4齡幼蟲可咬斷幼苗基部嫩莖,並可將斷苗拖入穴中;5一6齡暴食期,取食量占整個幼蟲期的95%。3齡後的幼蟲有假死和互相殘殺的習性,老熟幼蟲潛土築土室化蛹。小地老虎喜溫暖潮濕,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雜草叢生的菜田等地為害重,早春溫暖少雨,有利小地老虎的發生,為害也重。
黃地老虎:寧夏年發生2代,發生為害情況與小地老虎相似。
4、防治方法
清除溫室周邊雜草,消除卵與幼蟲,減輕為害。
誘殺成蟲。用黑光燈、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農藥適量)誘殺成蟲;或於移栽定植前,以小地老虎喜食的鮮菜葉拌藥於傍晚撒入田間進行誘殺;或用鮮菜葉等堆集成堆誘捕,於次日清晨檢查捕殺。
地老虎幼齡期,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敵百蟲乳油5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也可每畝用3%甲基毒死蜱顆粒劑3一5千克溝施或撒施防治。
蚜蟲
1、為害特點蚜蟲食性雜,寄主範圍廣。吸食寄主營養物質,削弱和阻礙寄主的生長與發育,同時由於其代謝物——蜜露的排出,引發煤污類真菌的繁殖,影響寄主的光合作用。更為嚴重的是蚜蟲是多種病毒的媒體,由蚜蟲傳播病毒引發的病毒病給寄主作物造成的損害,遠遠大於蚜蟲自身的為害,所以防治蚜蟲,不單是控制蚜害,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病的傳播與危害。
2、形態特徵
蚜蟲蟲態多型,如有翅蚜、無翅蚜、有翅若蚜、無翅若蚜、性蚜、乾母、乾雌等等。有翅孤雌蚜:體長1.2一3.3毫米,體色有黃淺綠、深綠、墨綠、紫黑、黃褐、紫紅等多種顏色;觸角6節,短或長於身體,不同種各節有色澤變化;有透明的翅2對,腹管多為圓筒形,上有不同紋飾,尾片多為圓錐形,上有數量不等的剛毛。
無翅孤雌蚜:外觀體形、體色等與有翅蚜相似,只是無翅蚜胸部沒有有翅蚜發達。
若蚜:分4齡,形態特徵基本上同於成蚜,唯體形小於成蚜,若蚜分有翅若蚜和無翅若蚜。
3、生活習性
蚜蟲一年發生數代,受地區與氣候的影響有差異,一般在10餘代至20代,世代重疊;無滯育習性,只要外界條件合適,就能生長繁殖,周年為害。蚜蟲有的以卵越冬,也有的以成蟲、若蟲在避風向陽的越冬性植物的根際或心葉處越冬。當翌年外界氣候適宜時,以若蟲、成蟲越冬的便恢復活動,以卵越冬的便孵化成為“乾母”,並胎生“乾雌”,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數代後,便產生有翅蚜,遷飛至適宜的寄主上繼續擴散為害,直至秋天生長季節結束。蚜蟲最適的發育溫度在20℃左右,生長季節多行孤雌生殖,在適宜的條件下,生殖能力與平均溫度呈正相關。蚜蟲對黃色、橙色有強烈的趨性,綠色次之,對銀灰色有負趨性;蚜蟲不喜高濕,乾旱易產生有翅蚜,有利蚜蟲的遷移,微風便於蚜蟲的遷飛擴散,強的氣流能幫助蚜蟲遠距離遷飛。
4、防治方法
徹底清除溫室周邊雜草,集中處理,以減少蟲源。同時保護瓢蟲、草蛉、蚜繭蜂等益蟲,幫助消滅蚜蟲。
利用蚜蟲趨性,掛黃板誘殺,每畝掛6一7張,或在田間間隔拉掛銀灰色膜條,驅避蚜蟲遷入。
發現有蚜為害,可用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氟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一3000倍液噴霧防治。由於蚜蟲繁殖速度快,又多在心葉、葉背及皺縮處為害,因此,除打藥要細緻外,在選藥上選用內吸劑為好。
貯藏保鮮
品種選擇
用於貯藏的番茄應選種子腔小、皮厚、肉緻密、乾物質和含糖量高、組織保水力強的品種。番茄貯藏3個月含糖量將下降1.2%,而番茄果實的含糖量降低到2%以下,口味明顯變淡,食用品質下降。因此,長期貯藏的番茄應選含糖量在3.2%以上的品種。番茄品種不同,貯藏性和抗病性差異很大,晚熟品種較適於貯藏,早熟品種以及皮薄的品種不耐貯藏。
貯藏條件
番茄的貯藏溫度與成熟度有關,紅熟果實可在0℃一2℃下貯藏10一15天,綠熟果在10℃一13℃下貯藏期為30一50天。綠熟果在10℃一13℃加2%一4%的氧和3%一6%的二氧化碳氣調條件下,可貯藏45一60天。番茄貯藏適宜的相對濕度為85%—90%。番茄成熟過程中會產生乙烯,及時脫出貯藏環境中的乙烯可以延緩番茄的轉紅和衰老。採收及采後處理
貯藏用的番茄採收前兩天不宜灌水,防止果實吸水膨脹和果皮產生裂痕,從而導致微生物感染和果實腐爛變質。應在早晨或傍晚無露水時採摘,採摘時輕拿輕放,避免造成傷口。包裝容器不宜過大,以免上面的果實將下面的壓傷。番茄採收後,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散熱,或放在冷庫內預冷到13℃,然後挑選分級入庫貯藏,成熟度不同的果實要分別存放,便於管理。貯藏方法
1、簡易貯藏夏秋季節可利用地窖、通風庫、地下室等陰涼場所貯藏番茄;筐或箱存時,應內襯乾淨紙或墊上用0.5%漂白粉消毒的蒲包,防果實碰傷。將選好的番茄裝入容器中,一般只裝4一5層。包裝箱碼成4個高,箱底層墊上枕木或空筐,箱間要留有空隙,以利於通風。也可將果實直接堆在貨架上或地面上,碼放3一5層果實為宜,架寬和堆寬不應超過0.8一1米,以利通風散熱並防止壓傷,襯墊物同筐裝,層間墊消毒蒲包或牛皮紙,最上層可稍加覆蓋(紙或薄膜)。入貯後,應加強夜間通風換氣,降低庫溫。貯藏期間每7一10天檢查1次,挑出病爛果實,紅熟果實應挑出銷售或轉放0℃一2℃庫中繼續貯藏。該法一般貯藏20一30天后果實全部轉紅。秋季將溫度控制在10℃一13℃,番茄可以貯藏1個月。
2、冷藏
夏季高溫季節用機械冷藏庫貯藏,貯藏效果更好。綠熟果的適宜溫度為12℃一13℃,紅熟果為1℃一2℃,貯藏期可延長到30一45天。
3、氣調貯藏
氣調貯藏溫度應在10℃一13℃,保持環境中有2%一4%的氧和3%一6%的二氧化碳。當氧濃度低於2%時,果皮上會出現局部下陷和淺褐色斑痕,嚴重時果皮變白,果蒂部腐爛。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果皮上會出現白點,然後轉為棕色斑點。用氣調貯藏的番茄入貯前要進行嚴格挑選,剔除病傷果。下面介紹兩種簡易氣調方法。
塑膠薄膜大帳氣調貯藏。用0.1一0.2毫米厚的塑膠膜做成密閉塑膠帳,容量1000一2000千克,用快速充氮降氧法或自然降氧法都行,帳內加熟石灰(果重的1%—2%)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碳。氧不足時充入新鮮空氣。由於帳內溫度較高,果實易感染髮病,加防腐劑可控制病害發生,可通入0.2%的氯氣,每2一3天施用1次;或將0.5%的過氧乙酸放在帳內,效果與氯氣相仿;也可用漂白粉代替氯氣,用量為果重的0.05%,有效期為10天;還可用0.05一0.1毫升/升仲丁胺,也有良好效果,有效期20一30天,每月使用1次。帳內加入浸透飽和高錳酸鉀的磚塊,用以吸收乙烯,效果更好。
塑膠薄膜袋小包裝貯藏法。將番茄放入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紮緊袋口,放入冷庫中,每隔2一3天,開袋放風,果實轉紅後,袋口不必紮緊。每袋5千克方右,防腐措旅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藥用價值
1、治皮膚病將鮮熟西紅柿去皮和籽後搗爛敷患處,每日2~3次,可治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2、防癌因西紅柿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抑制病變功效,堅持每天生食1~2個鮮熟的西紅柿,可起到防癌和輔助治療癌症的作用西紅柿
3、治高血壓每天早晨選1~2個鮮熟西紅柿空腹蘸白糖吃,降血壓效果明顯;
4、治貧血:將西紅柿、蘋果各1個,芝麻15克,一次吃完,每日吃1~2次,長期堅持,可治貧血;
5、防中暑:將1~2個西紅柿切片,加鹽或糖少許,熬湯熱飲,可防中暑;
6、退高燒:將西紅柿汁和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飲用,每小時飲一次,可退高燒;
7、治牙齦出血:將西紅柿洗淨當水果吃,連吃半月,即可治癒牙齦出血。
宜忌事項
一、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胃虛寒及月經期間的婦女。番茄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解的塊狀物,容易引起胃腸脹滿、疼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只把番茄當成水果吃補充維生素C,或盛夏清暑熱,則以生吃為佳。二、不宜空腹吃。空腹時胃酸分泌量增多,因番茄所含的某種化學物質與胃酸結合易形成不溶於水的塊狀物,食之往往引起腹痛,造成胃不適、胃脹痛。
三、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含有毒的龍葵鹼。食用未成熟的青色番茄,會感到苦澀,多吃了,嚴重的可導致中毒,出現頭暈、噁心、周身不適、嘔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生生命危險。
四、不宜長時高溫加熱。因番茄紅素遇光、熱和氧氣容易分解,失去保健作用。因此,烹調時應避免長時間高溫加熱。但是西紅柿也不宜放入冰櫃中,因為經低溫冷凍後,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腐爛。西紅柿
五、不宜和青瓜同食。青瓜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其他蔬菜中的維生素C,番茄富含維生素C,如果二者一起食用,達不到補充營養的效果。
六、服用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血藥物時不宜食。番茄含維生素K較多,維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原以及凝血活素的合成。維生素K不足時,會使凝血時間延長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七、服用新斯的明或加蘭他敏時禁食。
八、飯前吃番茄可瘦身。番茄中的茄紅素可以降低熱量攝取,減少脂肪積累,並補充多種維生素,保持身體均衡營養。番茄瘦身提倡飯前吃一個番茄,以幫助番茄中的食物纖維在腸內吸附多餘的脂肪和廢棄物一起排泄出來。對於寒性體質或胃腸虛弱的人則可選擇加熱過的番茄或番茄汁。番茄紅素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實際上,番茄紅素的名稱是來源於番茄,是茄科番茄屬。番茄是番茄紅素最豐富的食物來源。
番茄紅素
有以下藥理作用:
第一、抗衰老:番茄紅素不僅僅是當今工業上重要的天然食品著色劑,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很強的抗氧化劑。給人體補充番茄紅素,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各種因自由基引起的退化老化性疾病。
第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自由基造成的退化效應,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元兇。一旦產生血液中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使脂肪酸產生聚合作用。當這些大分子的脂質聚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時,便會使血管發生硬化和阻塞。在歐洲的多家醫學研究中心所做的臨床試驗顯示,番茄紅素由於其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減輕和預防心血管疾病,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第三、防癌抗癌:番茄紅素通過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預防和修復細胞損傷,抑制DNA的氧化,從而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番茄紅素還具有細胞生長調控和細胞間信息感應等生化作用。研究表明,番茄紅素能夠有效預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宮癌、皮膚癌等。,湯變紅之後,放炒好的雞蛋、鹽和糖。加少許水,汁水濃稠之後關火。
營養價值
番茄含有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能減少心臟病的發作。
番茄紅素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使脫氧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壞,能阻止癌變進程。西紅柿除了對前列腺癌有預防作用外,還能有效減少胰腺癌、直腸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病危險。
番茄中的維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效,對高血壓、腎臟病人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多吃番茄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皮膚保持白皙。
尼克酸能維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進紅血球的形成,其性寒涼易傷脾陽務必加少許清宣堂寒必溫緩和藥效。有利於保持血管壁的彈性和保護皮膚。所以食用西紅柿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也有幫助。其性寒涼易傷脾胃務必加寒必溫緩和藥性,西紅柿多汁,可以利尿,腎炎病人也宜食用。
經常發生牙齦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於改善症狀。番茄所含的蘋果酸或檸檬酸,有助於胃液對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
據營養學家研究測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鮮番茄,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又有多種功用被稱為神奇的菜中之果。番茄內的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還有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番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胡蘿蔔素和鈣、磷、鉀、鎂、鐵、鋅、銅和碘等多種元素,還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纖維素。
每100克營養素含量
熱量(大卡) 28.00碳水化合物(克) 6.70
脂肪(克) 0.20
蛋白質(克) 1.60
纖維素(克) 1.70
維生素C(毫克) 1.00
維生素E(毫克) 0.88
硫胺素(毫克) 0.03
核黃素(毫克) 0.03
鎂(毫克) 17.00
鈣(毫克) 5.00
鐵(毫克) 1.80
鋅(毫克) 0.29
銅(毫克) 0.11
錳(毫克) 0.10
鉀(毫克) 112.00
磷(毫克) 19.00
鈉(毫克) 3.20
硒(微克) 0.48
食物相剋
西紅柿+皮皮蝦:產生砒霜會中毒西紅柿+香菇:破壞類胡蘿蔔素
西紅柿+豬肝: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豬肝使維生素C氧化脫氧,使其失去原來的抗壞血酸功能
西紅柿+胡蘿蔔:維生素C豐富的食品搭配合吃,就會把維生素C破壞
西紅柿+紅薯:一起吃會得結石病,嘔吐、腹痛、腹瀉
西紅柿+黃瓜:西紅柿中含大量維生素C,有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治壞血病、抵抗感染等作用;而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一起吃可使其中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
西紅柿+河蟹:一起吃會引起腹瀉
西紅柿+冰棒:一起吃會中毒
西紅柿+螃蟹:產生砒霜會中毒
西紅柿+魚乾:同食易產生致癌物
西紅柿+石榴: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西紅柿+冰棍:一起吃會中毒
西紅柿+海蟹:腹瀉
西紅柿+魚肉:食物中的維生素C會對魚肉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產生抑制作用
西紅柿+白酒:一起吃會感覺胸悶,氣短
西紅柿+鹹魚:一起吃易產生致癌物
西紅柿+土豆:土豆會在人體的胃腸中產生大量的鹽酸;西紅柿在較強的酸性環境中會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從而導致食慾不佳,消化不良
西紅柿+蝦:產生砒霜會中毒
製作指導
1、西紅柿常用於生食冷菜,用於熱菜時可炒、燉和做湯。以它為原料的菜有“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燉牛肉”、“西紅柿蛋湯”等。
2、青色未熟的西紅柿不宜食。
3、烹調時不要久煮。
營養學家們認為,每天只要生食100-200克新鮮番茄,就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但生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宜食用未成熟的番茄。未成熟的生番茄里含有龍葵鹼,食後會使口腔苦澀,胃部不適,食多了可導致中毒。
2、不宜空腹食用大量番茄,因為番茄中含有較多的膠質、果質、柿膠酚等成分,易與胃酸結合生成塊狀結石,造成胃部脹痛。
3、患有急性胃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人不宜吃番茄,以免病情加重。
4、不能食用腐爛變質的番茄,以防中毒。
正確去除農藥殘留方法隨著西紅柿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西紅柿的生長期已越來越短,而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西紅柿的病蟲害也越來越重,絕大部分西紅柿需要連續多次放藥後才能成熟上市,清宣堂海必淨通過水解有機磷農藥分子中的磷酯鍵而使其脫毒。清宣堂海必淨可以與西紅柿表面殘留的農藥發生化學反應,破壞其劇毒成分的結構,使劇毒的農藥瞬間變為無毒的、可溶於水的小分子,從而達到迅速使瓜果西紅柿脫毒的效果。還原西紅柿本身天然的色澤即品質,無刺激、無毒害、易清洗、安全!高效!清宣堂海必淨是目前我國唯一能夠既安全又徹底去除西紅柿農產品上殘留農藥的產品,從根本上不同於市場上採用化工原料製成的化學洗滌劑所使用的物理方法,重要的是避免了化學洗滌劑去除農藥殘留不徹底而且會形成二次污染的弊端,模擬實驗數據結果顯示,本產品降解某些農藥殘留物的比率最高可以達到99.3%。
食療作用
1、促進消化:西紅柿中的檸檬酸、蘋果酸和糖類,有促進消化作用,番茄素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同時也具有幫助消化的功能。
2、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發育:西紅柿中含有胡蘿蔔素,可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還可以防治小兒佝僂病,夜盲症和眼乾燥症。
3、防治心血管疾病:膽固醇產生的生物鹽可與西紅柿纖維相聯結,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並由於人體需要生物鹽分解腸內脂肪,而人體需要用膽固醇補充生物鹽,使血中膽固醇含量減少,起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西紅柿的維生素B還可保護血管,防治高血壓。
4、抗癌、防衰老:西紅柿內含有谷胱甘肽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在體內含量上升時,癌症發病率則明顯下降。此外,這種物質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人沉著的色素減退消失,雀斑減少,起到美容作用。
5、抗疲勞、護肝:西紅柿中所含的維生素B1有利於大腦發育,緩解腦細胞疲勞;所含的氯化汞,對肝臟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治療皮膚病:將鮮熟西紅柿去皮和籽後搗爛敷患處,每日2~3次,可治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7、美容、防衰老:將鮮熟西紅柿搗爛取汁加少許白糖,每天用其塗面,能使皮膚細嫩光滑,美容防衰老效果極佳。
8、治高血壓:每天早晨選1~2個鮮熟西紅柿空腹裹白糖吃,降血壓效果明顯。
9、治貧血:將西紅柿、蘋果各一個,芝麻15克,一次吃完,每日吃1~2次,長期堅持,可治貧血。
10、治潰瘍:輕度消化性潰瘍患者,可將榨取的西紅柿和馬鈴薯汁各半杯混合後飲用,每
天早晚各一次,連服10次,潰瘍可愈。11、治肝炎:取西紅柿丁一匙,芹菜末、胡蘿蔔末、豬油各半匙,拌入沸梗米粥內燙熟,加入鹽、味素適量食用,對治療肝炎效果極佳。
12、防中暑:將1~2個西紅柿切片,加鹽或糖少許,煎湯代茶,冷熱均可,可防中暑。
13、退高燒:將西紅柿汁和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飲用,每小時飲一杯,可退高燒。
14、治牙齦出血:番茄代水果吃,每日吃4個(約250克),連服2周以上見效。
15、降脂降壓:番茄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C,其酸性是由於檸檬酸及蘋果酸所致,口服番茄果膠,可降低飼膽甾醇大鼠血清及肝中的膽甾醇量。番茄汁可使高血壓下降,平滑肌興奮。
16、抗真菌:番茄鹼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某些對於植物或人有致病力的真菌;但對細菌之效力很差。其抑菌原理可能是在真菌的細胞膜內形成某種甾醇複合物。其甙元(番茄胺)作用很差。最初從番茄中提出的番茄素,其中混有蘆丁,特別是其甙元--槲皮素;槲皮素能拮抗番茄鹼的抗菌作用,因而番茄素的抗真菌作用不強。
17、預防胃癌:胃癌,位居全球腫瘤發病和癌症死亡率第2位,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在很多世界性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癌或保健食品中,番茄總是位居前列。義大利研究表明,番茄能抑制胃癌的發生,每周吃7次番茄製品的人,比每周僅吃2次的胃癌發病危險性降低50%。日本的研究發現,在隨機選擇的居民血漿中的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的水平分析中,只有血漿番茄紅素與胃癌呈顯著負相關。以上的研究均說明番茄紅素和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病率。
18、消炎:番茄鹼在動物實驗申有明顯的消炎作用。給大鼠肌肉注射1~10mg/kg或口服15~30mg/kg能顯著減輕角叉菜引起的足踝水腫;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更明顯。皮下注射5~10mg/kg共7天,可抑制肉芽組織的形成。對小鼠皮下注射10mg/kg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其甙元無抗炎作用。
19、補血:優酪乳的蛋白質成分能促進鐵的吸收,因此,把西紅柿和優酪乳搭配在一起榨出的西紅柿優酪乳汁是提高體內鐵元素吸收的良好來源,可有效補血。
20、健胃消食,潤腸通便:所含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能促使胃液分泌,對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增加胃酸濃度,調整胃腸功能,有助胃腸疾病的康復。所含果酸及纖維素,有助消化、潤腸通便作用,可防治便秘。
21、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番茄性涼味甘酸,有清熱生津、養陰涼血的功效,對發熱煩渴、口乾舌燥、牙齦出血、胃熱口苦、虛火上升有較好治療效果222、降脂降壓,利尿排鈉:所含維生素C、蘆丁、番茄紅素及果酸,可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另含有大量的鉀及鹼性礦物質,能促進血中鈉鹽的排出,有降壓、利尿、消腫作用,對高血壓、腎臟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降低血壓經常發生牙齦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於改善症狀。
23、抗血凝聚,防腦血栓:國外研究發現,從番茄籽周圍黃色果凍狀的汁液中分離出來了一種被稱為P3的物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效,可以防止腦血栓的發生。患冠心病及中風的病人每天適量飲用番茄汁有益於病的康復。24、防白內障,黃斑變性:所含維生素A、C,可預防白內障,還對夜盲症有一定防治效果;番茄紅素具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能防止自由基的破壞,抑制視網膜黃斑變性,維護視力。
25、美容護膚,治皮膚病:番茄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C,有祛雀斑、美容、抗衰老、護膚等功效,治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尼克酸能維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進紅血球的形成,有利於保持血管壁的彈性和保護皮膚.另一項研究顯示,番茄汁還對消除狐臭有一定作用。
26、維護性功能:番茄紅素吸收後聚集於前列腺、腎上腺等處,促使前列腺液分泌旺盛,可維護射精功能;番茄多汁,可以利尿,腎炎病人也宜食用。女性多吃番茄可激發性慾和激情。
27、防曬:在炎熱的夏天,番茄是比防曬霜更好的防曬工具。因為番茄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15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係數下降40%。
28、抗癌:番茄紅素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使脫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壞,能阻止癌變進程。西紅柿除了對前列腺癌有預防作用外,還能有效減少胰腺癌、直腸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病危險。
29、抗衰老:番茄中的維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效,對高血壓、腎臟病人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多吃番茄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皮膚保持白皙。
30、促進消化:番茄所含的蘋果酸或檸檬酸,有助於胃液對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
切記:西紅柿食用的時候切記空腹:西紅柿含有大量的膠質、果質、柿膠粉、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這些物質容易與胃酸起化學反應,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阻塞胃出口引起腹痛。
膳食食譜
番茄燉牛肉【原料】:牛肉、西紅柿2個。
【製作方法】
步驟1:牛肉切大塊,西紅柿去蒂切塊。
步驟2:牛肉洗乾淨,加熱鍋中的油,七成熱後放入大蔥、薑片、桂皮,八角爆香,隨後加入牛肉翻炒。
步驟3:調入老抽、白酒和鹽,炒勻後放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撇出浮沫。(湯水量要一次加足,不可中途添水。若湯不夠,只能加熱水或開水,千萬不能中途加涼水,否則開鍋的肉遇到涼水,易使肉表面收縮變緊,熱量不易內傳,肉質會變得即硬又皮,不好嚼咽。湯調好後,再放適量鹽。)
步驟4:轉小火燉1個小時這樣,一定要燉爛一點,如果你有高壓鍋就不需要這么長時間了。然後倒入西紅柿塊,待西紅柿熟透,即可關火出鍋,放一棵香菜配色下。
1、番茄洗淨,開水澆燙,剝皮去籽,切成6瓣。豬肝洗淨,切薄片,用少量醬油拌勻。
2、燒熱鍋下油,燒至八成熱,下番茄、蔥花爆炒3分鐘,加入精鹽及開水,滾開後放入豬肝。待再滾後撇去浮沫,再煮3分鐘,加入胡椒粉、味素調味即可。
功效:番茄味甘、酸,性微寒,能涼血平肝;豬肝性溫,味甘、苦,有補肝明目養血的功效。二者合用,能養血明目。
套用:適用於肝血不足,或肝熱上擾所致之眼睛疲勞,視力減退者。
西紅柿、豆腐、蔥、姜、番茄醬、鹽、糖、雞精
做法
1、豆腐切塊。西紅柿切塊。豆腐可一切的厚一點;
2、姜剁碎、蔥切粒;
3、平底鍋內倒一些油,油溫後放入豆腐開始慢煎;
4、直到雙面煎黃後,取出;
5、鍋內不用再倒油,放入西紅柿塊和蔥姜沫。翻炒;
6、炒出紅湯後放入鹽和糖還有番茄醬,倒入一點清水,開小火,邊熬邊攪;
7、最後將煎好的豆腐放進鍋內。收汁。再調一調味道,放一點雞精,就可以了出鍋了。
番茄雞蛋
配料:雞蛋150克番茄300克調料:大蒜5克大蔥5克精鹽3克白砂糖5克味素2克花生油5克
番茄炒蛋做法:
1、將西紅柿放在開水裡燙一下,剝皮,切成小塊。將雞蛋調入精鹽打散。
2、鍋中放油,大火加熱,等到油微微冒煙時,下蛋液翻炒,待雞蛋炒成表面嫩黃時盛出。
3、中火加熱鍋中的底油,爆香蒜末和蔥末,入西紅柿塊煸炒,待西紅柿炒出水,像糨糊一樣黏稠時,放白糖、精鹽和炒好的雞蛋,淋入香油,炒勻即可。
雞汁番茄煨菜花
食材:菜花半朵,番茄1個,番茄醬,雞湯,鹽,橄欖油。
做法:
2、番茄放入沸水中燙1分鐘撈出,撕去表皮後切成小塊。
3、鍋里放油,油熱後,下番茄炒2分鐘。倒入少量雞湯煮沸。
4、放菜花,小火煨5分鐘。
5、調入番茄醬和少許鹽,等番茄汁濃稠時即可出鍋裝盤。
西紅柿雞蛋面
材料:西紅柿1個、生雞蛋2個、蔥適量、掛麵適量、鹽、白糖適量。
做法:
1、蔥切段,西紅柿切成入口大小。
2、雞蛋打散加少許鹽,炒鍋洗淨,乾水後倒油,雞蛋入鍋炒嫩炒碎,盛出備用。
3、鍋里留少許油,放入蔥花,出香味後,放入西紅柿,湯變紅之後,放炒好的雞蛋、鹽和糖。加少許水,汁水濃稠之後關火。
4、另用一鍋,加水燒開,掛麵下鍋煮好後撈出,過下涼水倒入碗中,將西紅柿蛋汁澆上即可。
番茄蔬菜湯
材料:番茄2個、土豆1個、胡蘿蔔1根、花椰菜1小朵、洋蔥半個、玉米粒30克、黃油30克、鹽適量、黑胡椒適量、白糖10克。
做法:
1、胡蘿蔔、土豆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洋蔥切小塊,花椰菜洗淨掰成小朵。
2、番茄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入攪拌機打成番茄泥。
3、黃油放入鍋中,小火融化。轉大火,放入洋蔥碎爆香後,倒入蕃茄泥和白糖,炒勻後加約200ml水。
4、煮沸後,倒入土豆塊和胡蘿蔔塊,再次煮開。倒入玉米粒和花椰菜,煮約2分鐘。加黑胡椒、鹽攪勻即可。
西紅柿燒茄子
材料:茄子兩根,西紅柿兩個,輔料:蔥花薑絲各少許,糖1湯匙,蚝油1。5湯匙,生抽1茶匙
圖老師做法:
1、茄子洗淨,切成條。西紅柿洗淨,去皮,切成細塊。
2、油鍋燒熱足量油至五六成熱,下入茄子條,炸至軟身,撈出瀝油,並輕輕擠壓出多餘油份,放在廚房紙上吸去多餘油份。
3、炒鍋加熱適量油,放入蔥姜炒香後,放入西紅柿塊,生抽,糖翻炒成糊,加入茄子條翻炒一分鐘。
4、最後加入蚝油,翻炒均勻入味即可出鍋。
西紅柿牛腩
主料:牛腩,西紅柿,調料:蔥,姜,料酒,鹽
圖老師做法:
1、牛腩過水去血末,蔥姜爆鍋炒牛腩,肉緊了噴料酒,放鹽,炒下,(不要加醬油)加水或者高湯(水不要多了,剛好過肉一點就可以了),轉高壓鍋上氣小火壓20分鐘。
2、壓肉的時候炒西紅柿,這裡沒用西紅柿醬,就用了4個大西紅柿,用蔥末小火炒成西紅柿醬,牛腩壓好了倒到西紅柿醬里燜一會兒,讓牛腩吸收西紅柿的味道,看口味調味。
歷史故事
番茄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當地傳說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會起疙瘩長瘤子。雖然它成熟時鮮紅欲滴,紅果配綠葉,十分美麗誘人。但正如色澤嬌艷的蘑菇有劇毒一樣,人們還是對它敬而遠之,未曾有人敢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據記載,十六世紀,英國有位名叫俄羅達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遊,很喜歡番茄這種觀賞植物,於是如獲至寶一般將之帶回英國,作為愛情的禮物獻給了情人伊莉莎白女王以表達愛意,從此,“愛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廣為流傳了。但人們都把番茄種在莊園裡,並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贈送給愛人。過了一代又一代,仍沒有人敢吃番茄。
到了十七世紀,有一位法國畫家曾多次描繪番茄,面對番茄這樣美麗可愛而“有毒”的漿果,他還時忍不住品嘗了。躺在床上,鼓著眼睛對著天花板發愣。怎么?他吃了一個像毒蘑一樣鮮紅的番茄居然沒死!他咂巴咂巴嘴唇,回想起咀嚼番茄那味道好極了的感覺,滿面春風地把“番茄無毒可以吃”的訊息告訴了朋友們,他們都驚呆了。不久,番茄無毒的新聞震動了西方,並迅速傳遍了世界。
從那以後,上億人均安心享受了這位“敢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帶來的口福。到了十八世紀,義大利廚師用西紅柿做成佳肴,色艷、味美,客人讚不絕口。番茄終於登上了餐桌。從此,番茄博得眾人之愛,被譽為紅色果、金蘋果、紅寶石、愛情果。
當前,番茄作為一種蔬菜,已被科學家證明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如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A以及葉酸、鉀這些主要的營養元素。特別是它所含的茄紅素,對人體的健康更有益處,而一些水果如西瓜、柚、杏只含有少量的茄紅素。當然,人們稱番茄為“愛情果”,還因為此果真有如愛情一般的功效,可以讓女孩子們更加美麗呢!我們看到,慈愛和懂科學的母親往往會讓孩子多吃番茄。
物種分類
栽培番茄(var.communeBailey),多數栽培品種均屬此變種。櫻桃番茄(var.cerasiformeAlef.),果實圓球形。果徑約2厘米,2室,紅、橙,又稱聖女果,不是轉基因品種
大葉番茄(Var.grandifoliumBailey),葉緣光滑,形似薯葉。
梨形番茄(var.pyriformeAlef.),果實梨形,紅色或橙黃色。
直立番茄(var.validumBailey),莖直立,果實扁圓球形。
植物文化
美國科學家曾培育出一種口味與普通番茄相同的轉基因番茄,其特別之處是能在含鹽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他們從一種與捲心菜有親緣關係的植物中提取出抗鹽基因,然後將該基因注入番茄中。用這種辦法培育出的轉基因番茄能夠在含鹽量為正常情況50倍的土壤中存活。另外還有抗乾旱轉基因番茄、雙抗轉基因番茄等。番茄最早生長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因為色彩嬌艷,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視為“狐狸的果實”,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
據記載,十六世紀,英國有位名叫俄羅達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遊,很喜歡番茄這種觀賞植物,於是如獲至寶一般將之帶回英國,作為愛情的禮物獻給了情人伊莉莎白女王以表達愛意,從此,“愛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廣為流傳了。但人們都把番茄種在莊園裡,並作為象徵愛情的禮品贈送給愛人。
過了一代又一代,仍沒有人敢吃番茄。到了十七世紀,有一位法國畫家曾多次描繪番茄,面對番茄這樣美麗可愛而“有毒”的漿果,實在抵擋不住它的誘惑,於是產生了親口嘗一嘗它是什麼味道的念頭。他冒著生命危險吃了一個,覺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沒事,於是“番茄無毒可以吃”的訊息迅速傳遍了世界。
從那以後,上億人均安心享受了這位“敢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帶來的口福。到了十八世紀,義大利廚師用西紅柿做成佳肴,色艷、味美,客人讚不絕口。番茄終於登上了餐桌。從此,番茄博得眾人之愛,被譽為紅色果、金蘋果、紅寶石、愛情果。
花語:敢於嘗試,雖然平凡弱小,但卻富有勇氣,只要有理想和耐心,小小的力量也可變成大大的光熱。
讓你越吃越MAN的十種食物
飽暖思淫慾是世人的本性,催情食物可會是通往極樂的捷徑和靈丹妙藥?繼續往下看: 催情食物未必需要科學做根據,當中不少屬民間傳聞或出自神話,信不信由你,但吃也無壞。簡單而言,催情食物大致分兩種:跟食物本身成分和營養價值有關的;由心理因素引發生理之催情聯想,藉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製造性味意環境,增加性慾。 |
生活中盛傳的十大催情食物
“食色性也”,從古代帝皇到現代平常百姓,無不在在尋求如何讓自己性趣盎然。催情食物未必需要科學做根據,當中不少屬民間傳聞或出自神話,信不信由你,但吃也無壞。簡單而言,催情食物大致分兩種:跟食物本身成分和營養價值有關的;由心理因素引發生理之催情聯想,藉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製造性味意境,增加性慾。下面便是生活中盛傳的十大催情食物! |
女性養生最需要的十大食物
11種食物再餓也別吃
“飢不擇食”,是說人餓的時候,食慾強烈。但是如果抓到什麼吃什麼,急於填飽肚子對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為有些食物是不宜空腹食用的,否則會給你的健康埋下隱患。 |
義大利食材
偉大的古羅馬文明,對後世一直影響深遠,西餐文化的起源亦追溯至此。當時以佛羅倫斯為首的王公貴族們以發展新烹調技藝及擁有廚藝精湛的廚師來展現自己的實力和權力,因此將古羅馬餐飲文化推向鼎盛巔峰,並影響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菜被譽為“歐洲大陸烹飪之始祖”和“西餐之母”,便由此而來。在這些輝煌歷史的背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義大利菜所運用的主要食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