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直立,上部常分枝,疏生硬長毛或近無毛。
基生葉及下部葉大頭羽狀分裂或不裂,長4-7厘米,寬2-3厘米,頂裂片近圓形或短卵形,有細齒,側裂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全緣,僅下面脈上疏生柔毛;葉柄長2-4厘米;上部葉無柄,具1-3對裂片,頂裂片卵形,側裂片長圓形。
總狀花序有多數疏生花;花直徑1-1.5厘米;花梗長2-3毫米,具長柔毛;萼片長圓形,長8-10毫米,帶棕紫色,外面有蛛絲狀長柔毛;花瓣黃色,後變白色,有紫紋,短倒卵形,長1.5-2厘米,基部有窄線形長爪。
長角果圓柱形,長2-3厘米,果瓣無毛,有1隆起中脈,喙劍形,扁平,長5-9毫米,頂端尖,有5縱脈;果梗長2-3毫米;種子近球形或卵形,直徑1.5-2毫米,棕色,有稜角。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主要變種
綿果芝麻菜(變種)長角果有白色反曲的綿毛或乳突狀腺毛。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栽培或常逸為野生。生在海拔1050-2000米的山坡。中亞、地中海地區、非洲北部、墨西哥均有分布。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產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野生或栽培,歐洲北部、亞洲西部及北部、非洲西北部均有分布。生於海拔1400-3100米。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生長習性
芝麻菜對環境要求不嚴格,具有很強的抗早和耐瘠薄能力,在路旁或荒野均可生長。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20℃。在土壤含水量適宜(相對含水量在70%-80%之間)的情況下,莖葉生長更好。整個生育期為50-60天。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一般採用直播、條播或撒播。1.3米平畦開淺溝6-8行,行距15-20厘米,溝深1-1.5厘米,每畝用種量0.75-1.5千克。播種時可將2-3倍的細土與種子拌勻後再播種,播種後稍鎮壓後,並蓋一層薄細土,澆透水。乾旱的地區,播種後最好在畦面上覆蓋黑色遮陽網或其他覆蓋物保濕。幼苗出土後揭去覆蓋物。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
選擇疏鬆肥沃的土壤,將土塊耙碎,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千克做基肥,混勻後,將地整平,做成1.3米寬平畦。
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播種以後大約4天左右出苗,出苗後,3-4片真葉時可結合幼株採收間苗和定苗,定苗時株距20厘米。拔去弱苗、劣苗。結合間苗,淺中耕一次,以後再中耕1-2次,並注意及時去除田間雜草。
②澆水管理。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除雨天外,要天天澆水,以小水勤澆為原則,不要長時間土壤乾旱,也不要大水漫灌,葉子在陰涼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快,味芳香,無苦味。
③追肥管理。間苗完成後視植株生長勢追肥,追肥以尿素或複合肥等速效肥為主,每隔7天追肥1次。在採收前5-7天不宜再追施糞肥水,以免影響品質。
④溫度管理。保護地種植要注意調節溫度和光照,冬季早春栽培在氣溫低於10℃時,進行小拱棚或大棚增溫保溫。夏秋季節要採取降溫措施,並在夏天上午11時-下午3時棚頂覆蓋遮陽網,或與玉米、高梁等高稈作物進行間作套種,並經常噴葉面水,以降溫遮光,要創造芝麻菜生長的最適條件。
病蟲防治
菌核病,可選用40%菌核淨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00-1000倍液,或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霧防治。
葉斑病,可選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蚜蟲,可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6000-8000倍液,或25%噻蟲螓水分散粒劑4000-6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黃曲條跳甲、小菜蛾,可採用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跳甲立殺600-800倍液等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及醫藥用。 其種子含油量達30%。
每100克芝麻菜中的水分含量占比92%,蛋白質約有0.3克,脂肪占有0.1克,碳水化合物約有0.4克。芝麻菜有興奮、利尿和健胃的功效,而且芝麻菜對久咳也有特效。
吃芝麻菜時,要去除根和纖維莖。因其生長於沙和土裡,故應徹底清洗葉子。
為了保持芝麻菜鮮亮的外觀,不要用水浸泡。
芝麻菜在食用搭配方面可以與肉湯、沙拉、馬鈴薯和麵粉一起做成非常漂亮且頗具風味的菜,也可以與其他蔬菜蘸醬食用。此外,芝麻菜的種子還可以用來做成味道很濃的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