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結石是人體或動物體內的導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腎臟、輸尿管、膽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主要見於膽囊及膀胱、腎盂中,也可見於肝、膽、胰導管、唾腺導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響受累器官液體的排出,產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狀。結石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它包括膽囊結石、肝內膽管、膽總管結石、尿路結石,尿路結石包括雙腎結石、輸尿管、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結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團塊、寄生蟲卵或蟲體、糞塊或異物組成,無機鹽或有機物再層層沉積核心之上。由於受累器官的不同,結石形成的機理所含的成分、形狀、質地、對機體的影響等均不相同。常見的結石有膽結石、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胰導管結石、唾液腺導管結石、闌尾糞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尿石症是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結石的統稱,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泌尿繫結石多數原發於腎臟和膀胱,輸尿管結石往往繼發於腎結石,尿道結石往往是膀胱內結石隨尿流衝出時梗阻所致。腎、輸尿管結石與膀胱、尿道結石比約為5.5~6∶1。尿石症的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腎與輸尿管結石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約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結石多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和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後,對腎功能損害較大,尤以下尿路長期梗阻及孤立腎梗阻時,對全身影響更為嚴重,處理上也較複雜,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主要成分
經臨床觀察發現,含鈣結石是泌尿繫結石中最常見的結石類型。約占全部泌尿繫結石的70%-80%。目前,僅有少數含鈣結石病例能明確其病理病因,而大多數含鈣結石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按結石化學成分可分為含鈣結石、感染結石、尿酸結石、胱氨酸結石四類。含鈣結石可分為:單純的草酸鈣、草酸鈣和磷酸鈣、以及除草酸鈣還有少量的尿酸;感染結石主要成分是磷酸鎂銨和羥磷灰石;尿酸結石成分可分為:尿酸、尿酸胺或除上述成分外還含有少量的草酸鈣;胱氨酸結石可分為:純胱氨酸或含有少量草酸鈣成分。
病因概述
正常尿內晶體飽和度和晶體聚合抑制因子的活性兩者處於平衡狀態,一旦由於某種因素破壞了這種平衡,不管是前者飽和度過高,或是後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內晶體聚合,導致尿石形成。下列因素對尿石的成因有明顯的誘發作用。併發症
結石可並發急性腎炎、膽管破裂、膽管梗阻等病症。
診斷方法
1.病史病史在腎結石診斷上極有幫助。腰痛與血尿相繼出現時應先考慮腎結石。如有尿砂排出者基本可確診。為查明結石病因,應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服藥史、家族史、感染史等。2.實驗室檢查不僅可以用來輔助診斷結石,了解腎功能,而且也是分析結石病因和評估復發風險的主要手段。
(1)尿液檢查尿巾紅細胞常見,是提示結石的重要依據;白細胞出現說明存在尿路感染;結晶尿多見於賢絞痛發作期,通過觀察結晶形態可以推測結石成分;尿pH常因結石成分不同而界;紉菌培養可以指明病菌種類,為選用抗生素提供參考。
(2)血液檢查檢查項目包括:95、磷、鈉、鉀、氯、尿酸、二氧化碳結合力、尿素氮、肌酐、下狀勞腺激素(PTH)等。甲狀夯腺功能亢進者存在血鈣升高、血磷降低、PTH升高‘腎小管酸中毒者常血氯升高、血鉀和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捕風並發尿酸結石者血尿酸往往升高;尿素氮和肌酐是臨床上評估總腎功能的壩用指標。
(3)結石分析結石成分分析是確診結石性質的方法,也是制定緯石預防措施和選擇溶石藥物的重要依據,此外,它還有助於縮小結石代謝評估的範圍。結石標本可經手術、碎石和自排取得。在常用的分析方法中,偏光顯微鏡法可以用來直接鑑定結石的晶體成分和結構;紅外光語法可直接測定結石的化合物成分;化學定性法只是測定結石成分的原子團和院子,可供參考。結石分析時一般需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取長補短,方能使簽定結果更加準確和完整。
全身性因素
①新陳代謝紊亂
②飲食與營養
③長期臥床
④生活環境
⑤精神、性別、遺傳因素
泌尿系統的局部因素
①尿路感染
②尿路慢性硬阻
③異物
結石成因
許多因素影響尿路結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結石晶體的鹽類呈超飽和狀態,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不足和核基質存在,是形成結石的主要因素。(一)流行病因素
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社會經濟地位、飲食成份和結構、水分攝入量、氣候、代謝和遺傳等因素。上尿路結石好發於20~50歲。男性多於女性。男性發病年齡高峰為35歲。女性有兩個高峰,30歲及55歲。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上尿路結石發病率降低,而其間隙期間以及近四十年來發病率大大上升,提示與經濟收入和飲食結構變化有關。實驗證明飲食中動物蛋白、精製糖增多,纖維素減少,促使上尿路結石形成。大量飲水使尿液稀釋,能減少尿中晶體形成。相等高溫環境及活動減少等亦為影響因素,但職業和氣候等不是單一決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形成結石物質排出過多:尿液中鈣、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長期臥床,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再吸收性高尿鈣症),特發性高尿鈣症(吸收性高尿鈣症一腸道吸收鈣增多或腎性高尿鈣症-腎小管再吸收鈣減少),其它代謝異常及腎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鈣排出增加。痛風,尿持續酸性,慢性腹瀉及噻嗪類利尿劑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內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腸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酸性減低,pH增高。
3.尿量減少,使鹽類和有機物質的濃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含量減少,如枸櫞酸、焦磷酸鹽、鎂、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解剖結構異常
如尿路梗阻,導致晶體或基質在引流較差部位沉積,尿液滯留繼發尿路感染,有利於結石形成。
尿路感染
大多數草酸鈣結石原因不明。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與感染和梗阻有關。尿酸結石與痛風等有關。胱氨酸結石是罕見的家族性遺傳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草酸代謝引起結石
正常人每天尿草酸排量為15~60mg。草酸是除鈣以外腎結石的第二重要組成成分,但大多數草酸鈣腎結石患者並沒有草酸代謝異常。高草酸尿多見於腸道草酸吸收異常,或稱腸源性高草酸尿,占腎結石患者的2%。正常人腸腔內鈣與草酸結合可阻止草酸吸收,迴腸疾病(如迴腸切除、空一迴腸旁路形成術後、感染性小腸疾病、慢性胰腺和膽道疾病時)由於脂肪吸收減少,腸腔內脂肪與鈣結合,因而沒有足夠的鈣與草酸結合,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膽鹽本身還可損害結腸黏膜,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鈣尿時,由於腸吸收鈣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見於草酸攝入過多、維生素B缺乏、維生素C攝入過多和原發性高草酸尿。後者分工型和Ⅱ型,工型是由於肝臟內的丙氨酸一乙醛酸轉氨酶(AGT)有缺陷引起的;Ⅱ型則是肝臟D-甘油酸脫氫酶和乙醛酸還原酶不足導致尿草酸和甘油酸排泄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可致腎小管及間質損害,導致結石。
結石預防
(一)養成多飲水的習慣多飲水可稀釋尿液,降低尿內晶體濃度,沖洗尿路,有利於預防結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飲開水2000毫升以上,對預防結石有一定意義。
(二)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積極處理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三)積極治療尿路感染
(四)長期臥床病人,應鼓勵及幫助其多活動,藉以減少骨質脫鈣,增進尿流暢通。
(五)調節尿液酸鹼度
根據尿石成分,調節尿液酸鹼度,可預防尿石復發,如尿酸鹽、草酸鹽結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鹽、碳酸鹽結石在鹼性尿中形成。
(六)防治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應行手術治療。
(七)飲食調節和藥物預防
根據結石的成分適當的調節飲食,如草酸鹽結石病人,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土豆、菠菜等,口服維生素B6,可減少尿中草酸鹽的排出,口服氧化鎂,可增加尿中草酸鹽的溶解度。磷酸鹽結石病人宜低磷低鈣飲食,口服氯化銨酸化尿液,有利於磷酸鹽的溶解。尿酸鹽結石的病人,不宜進吃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如肝、腎及豆類,口服枸椽酸合劑或碳酸氫鈉,鹼化尿液,使尿液pH保持在6.5以上。
專家指出由於尿路結石病因複雜,結石的高發生率及治療後容易復發,仍是目前臨床面臨的挑戰性難題之一。因此,在採取預防措施時應儘量考慮患者個體可能的具體原因,因人而異制定預防措施。
泌尿繫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等,發作時主要有腰腹部劇痛,嘔吐、噁心等症狀。為了預防泌尿結石,減少結石疼痛的發作,應該多飲水,少吃含鹽、含糖、含鈣高的食品,同時還要多運動。
如果飲水過少,會使尿液過度濃縮,尿鹽沉澱,增加結石形成的機會。而多飲水,會使尿量增加,能沖刷、清潔尿路,在有尿路感染的情況下,多飲水還能加強引流,有利於對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結石的生成。因此,夏季應注意多飲水,至少保證保證每天飲水1-2斤。
另外,口渴時也最好不要過飲啤酒和其它硬度過高的的飲料。同時,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以免空氣乾燥,使身體喪失大量水分。經常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們更應注意增加飲水量,以補償大量出汗所丟失的水分。要養成飲水習慣,主動多飲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飲食上,少吃動物內臟,菠菜、豆腐,辣椒、果仁、鹹魚、鹹肉、鹽製品。另外,要多吃低鈣飲食,少吃乳製品,因乳製品中含鈣質較多。少吃糖,因為吃糖後尿中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也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會。
最後,預防泌尿結石,還要注意多運動,長期不活動,可增加尿沉澱機會而形成結石。
(八)預防“四少一多法”:
一多:多飲水、不憋尿每日飲水量要在3000~3500ml,飲水要分多次,並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一少:少喝啤酒。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質,他們相互作用,可使人體內的尿酸增加,成為形成腎結石的重要誘因。
二少:少吃肉類、動物內臟。因為肉類代謝產生尿酸,動物內臟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謝也會產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結石的主要成分。
三少:少吃鹽太鹹的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鹽和鈣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且會干擾防治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食鹽每天的攝入量應小於5克。
四少:少吃糖食糖後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鈣、草酸鈣易於沉澱,促使結石的形成。
預防腎結石復發的方法:
腎結石有若干種類,一旦醫師確認你的結石種類,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和減少結石的生長和發病。下列食物有助於減少復發的機會。
多喝水
不論你的結石屬於哪一類,最重要的預防之道是提高水分的攝取量。水能稀釋尿液,並防止高濃度的鹽類及礦物質聚積成結石。合適的飲水量是達到一天排2升的尿液,就算足夠。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烈日下工作,你需要喝2加侖的水。
到底得喝多少水
一說到腎結石的防治,很多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多飲水,多運動;那么防治腎結石,每天到底得喝多少水才夠呢?這是很多人都在關心的問題。在此,結石病專家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防治腎結石,每天到底需要喝多少水。
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體時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廢物,這些廢物必須不斷地從體內排出,人體廢物的主要排泄器官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腎臟除了擔任“排污”任務外,還負責有益物質的吸收工作。腎臟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血液流過,由腎小球負責“過濾”,污物和雜質由它濾出來,“合格”的血液則重新流回體內去。正常人每天流經腎臟過濾的液體有1800毫升左右,可排出的尿液大約為1000~2000毫升。腎臟因為要接觸體內各種各樣的物質,因而有可能患病,尤以腎炎和腎結石為多。
日常生活中,喝水太少也是生長結石的因素之一,人體內的水分會隨時隨地從不同途徑喪失,必須隨時補充來保持平衡。在氣候炎熱的季節或大量運動、出汗後更應多飲水,避免尿液過分濃縮,防止尿中晶體沉積。
所以,正常的飲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天2000毫升左右為宜;但這個是按常規來說的,實際的飲水量,是按每個人的消耗所需而定的;簡單的說,就是“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能用標準來衡量,也不要刻意去控制。
補充纖維素
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結石發生。
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是維持尿道內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質,它也有助於阻礙結石復發。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攝取5,O00單位(Iu)的維生素A。一杯胡蘿蔔便能提供10,055Iu的維生素A。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尚有綠花椰菜、杏果、香瓜、南瓜、牛肝。(維生素A在高劑量時有毒。故欲補充維生素A之前,應先經由醫師同意。)
補充營養素
西瓜是天然的利尿劑。要經常吃西瓜,且要單獨吃,不與其他食物並用。西瓜有清淨體內的作用,但勿與其他食物同時食用。
膽管結石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膽管結石是指原發於膽管系統(包括肝內膽管)內的結石,結石的性質大多為含有多量膽紅素鈣的色素性混合結石,膽囊內一定存在結石。在我國,膽管結石多數屬於這一類。繼發性膽管結石是指膽囊內結石通過擴大的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形成的結石,結石的形狀和性質多與膽囊內的結石相同,多數呈多面形的膽固醇混合結石。繼發於膽道感染的結石的外層帶有膽紅素鈣沉著。
患者保健
上要懂得善用以下三原則,不僅有助於排石,還可預防結石再發。原則一:善飲水
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對於運動量大、出汗較多的患者,飲水量稍多。尤其夏季和夜間,強調睡前飲水,並且在半夜再飲水一次。使每日尿量超過2000毫升,可稀釋尿液、減少晶體沉澱、沖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結石。
原則二:善忌口
不同成分的腎結石,對飲食的要求也不同,患者要善於根據各自結石的成分,對不同的食物有所禁忌。
原則三:善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促進體內器官的擺動,促進小結石排出,但不同部位的結石,運動方法也不同。一般的腎結石,在排石的時候,醫生會囑咐患者做垂直的上下跳躍運動,有助於結石排出;而對於腎下盞的結石,患者應該以倒立運動為宜,使結石向上運動,逐漸移行出腎臟。
肝內膽管結石概述
肝內膽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一種類型,是指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各分枝膽管內的結石。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並存。一般為膽紅素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常合併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不僅是常見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是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內膽管結石該病的病因比較複雜,與肝內感染、膽汁淤滯、膽道蛔蟲等因素有關。肝內膽管結石可瀰漫存在於肝內膽管系統,也可發生在某肝葉或肝段的膽管內,且左葉明顯多於右葉。在臨床上,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症狀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間歇期多無症狀,或僅表現為右上腹部輕度不適;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症狀(黃疸、畏寒、發熱等)。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比較複雜,除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外,還可通過B超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檢查,以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的分布和肝膽管的狹窄及擴張情況。此外,CT檢查對肝內膽管結石也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對於並發膽汁性肝硬化和癌變者。肝內膽管結石常並發膽管梗阻,容易誘發局部感染及繼發膽管狹窄,使結石難以自行排出,病情遷延不愈。
膽結石的分類
膽結石是膽管樹內(包括膽囊)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後可出現下列併發症: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症狀。
依據結石發生部位不同,分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從我國80年代初全國調查結果看,膽囊結石發生率約為52.8%,肝內膽管結石為36.2%,膽總管結石為11%。依據結石化學成分不同,結石通常包括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結石)。
膽道是膽汁生成、儲存、排送入腸的通道,膽道是人體解剖結構最複雜的區域之一,不僅膽道本身,而且與之鄰近的血管也均有眾多的變異。
膽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彈力纖維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儲存膽汁,分泌、吸收膽汁成分及通過收縮運動向腸內驅送膽汁的作用。膽囊形似梨狀,寬約3~5cm,長約7~10cm,容量約為30~60ml,膽囊內部壓力可達4kpa。
膽囊的收縮有三種形式:節律性收縮,每分鐘出現2~6次;張力性收縮,由進食或其它排膽刺激引起;蠕動性收縮,發生於膽囊頸部及膽囊管,猶如括約肌樣運動。三種形式交替作用,使膽囊內的膽汁間歇地排出。
膽囊可將肝膽汁濃縮5~10倍,濃縮時,90%的水及部分電解質被重吸收。
膽汁由肝臟及膽管持續生成。膽汁是機體的一種極重要的體液,每日的生理分泌量約800~1000ml,也即每小時約30~40ml的生成量。膽汁不僅參與脂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而且還是體內許多代謝產物的內外源性有害物質的排泄途徑。通常肝膽汁色淺、稀薄、偏鹼;膽囊膽汁色深、粘稠、相對偏酸。膽汁的主要成分為水,其主要溶質除了與血漿成分相似的電解質、蛋白質外,還有大量經肝臟生物轉化等處理後的經膽排泄物,其中有些是被揚棄的代謝尾產物或有害物質。膽汁成分甚為複雜,臨床上受到重視的溶質有膽汁酸鹽、膽色素、膽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膽汁中的各種電解質和酶(如鹼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轉肽酶、乳酸脫氫酶、-谷氨醯轉肽酶等)。
膽汁的流動取決於膽汁分泌率、膽囊和膽道括約肌以及十二指腸第二段的舒縮狀態,其流向依存於管腔各處的壓力梯度,其流速則與驅動壓成正比,與阻力成反比。膽汁的分泌率受生活習性及肝臟功能狀態影響,依不同的種屬而異,如食草動物一般高於雜食動物。
健康飲食
各類結石患者的飲食禁忌泌尿結石的飲食引
鈣鹽結石:限制鈣鹽的攝入,每日最多不能超過500毫克。每天要多吃酸性食物,如魚、瘦肉、蛋、細糧等。
尿酸結石:避免含嘌呤的食物,如肝、腎、腦、肉汁、乾豆等。多食用含鹼性的食物,促進尿結晶的溶解。
胱氨酸結石:限制食用含甲硫氨酸豐富的食品,如蛋、禽、魚、肉等。多吃鹼性食物,多飲水。
結石患者科學飲食
1.慢食:首先吃飯速度不宜過快,“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沒這種方法還有更多好處如:健腦、減肥、美容、防癌。
2.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利於消化,預防腎結石。
3.雜食:雜食能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是獲得各種營養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4.素食:不是一點葷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5.淡食: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是預防腎結石的方法之一,
6.鮮食:絕大多數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7.潔食:“乾淨”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污染物。
8,生食:並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儘量生食”。
9.冷食: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害。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10.定食:定時定量進食,久之形成動力定型,這是人體生物鐘的要求。
11.小食:21世紀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16點及20點左右)稱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與平時所說的零食有別,後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致與正餐的矛盾。
常見內科疾病3
了解內科疾病的治療、預防,增強疾病知識。 |
醫療知識
學習醫療保健知識,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加強對疾病的預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