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湘潭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
自1949年以來,湘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把湘潭建成了全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全省第一個農村達小康市。湘潭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現轄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和雨湖區、岳塘兩個城區,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2003年總人口280萬,其中市區面積281平方公里,人口65萬。
湘潭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湘潭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是彭德懷、陳賡、譚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鄉,也是齊白石、楊度、張天翼等名人志士的家鄉。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湘潭的建設和發展,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人都曾親臨湘潭視察、考察和指導湘潭工作,給湘潭人民以深切關懷和極大鼓舞。
湘潭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這裡有:世界最大的氟化鹽生產企業——湘鄉鋁廠中國最大的電解二氧化錳生產企業——湘潭電化集團中國最早的電工器材生產企業——湘潭電機廠中國最大的金屬鉻生產企業——湖南鐵合金廠中國最大的錳礦——湘潭錳礦......在湘潭生產了:中國第一台120噸塔式起重機中國第一台液壓微電腦控制吸掃式掃路機中國第一輛城市輕軌車中國第一輛最大牽引力和最大噸位的工礦電力機車;中國最大的汽車——154噸電動輪自卸車和最小的汽車——江南奧拓微型車。
湘潭是全國的湘蓮之鄉和全國聞名的糧豬生產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湘潭農業和農村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湘潭加大了科技興農力度,加快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奔小康進程。湘潭是全國第三個、全省第二個噸糧市,全省第一批全面綠化達標市和全省第一個農村達小康市。
湘潭是湖南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全省第二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湘潭經濟的更快發展,湘潭市委、市政府圍繞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增加了對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帶來了湘潭面貌的大變化。20年來,先後改造了湘潭鋼鐵公司、韶峰水泥集團等一大批大型骨幹企業,新建了湘潭新電廠、湖南金迪化纖有限公司等一批能源、原材料生產重點企業。建成了聯結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長潭高速公路,加速了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了以新城區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自然地理
湘潭市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俱備。在全部土地總面積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崗地1607.39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
湘潭市有一座著名的山脈,當地人稱之“盤龍山”。相傳,有一清吉黃龍隱藏於此,龍頭昂首向東......故盤龍沖歷來被看作是塊氣運極好的風水寶地。
市境內最高點是湘鄉市境的白雲峰,海拔802;最低點易家灣吳家港,海拔29.06米。
湘潭境內河流有漣水、涓水,人工河韶山灌區總乾渠、南北乾渠等,還有水府廟水庫,是境內最大的水庫。
韶山灌區
韶山灌區1965年開始興建,灌溉著湘潭、長沙、婁底3個地市的韶山、寧鄉、湘潭、湘鄉、雙峰、望城和雨湖七個縣(市、區)的70多萬h㎡農田,是湘潭市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目前有中小型水電站2座,年發電量1.4億kw?h,灌區受益面積達25萬h㎡。
水府廟水庫又名溪口水庫,位於婁底市東,跨婁星區、湘鄉、雙峰三縣市區,它切斷漣水,庫容5.6億立方米水庫面積相當於9個杭州西湖,為韶山灌區的源頭。水庫有100多公里長的庫岸線,擁有100多個庫灣34個鳥嶼,最大的3平方公里。庫中水質優良,碧波蕩漾,水鳥嬉戲。
湘鄉市轄57570畝,占水庫總水面的85.67%。水庫地處湘中丘陵,集雨面積大,水位較穩定,水質優良,天然餌料豐富,具有較好的漁業生產條件。
涓水
涓水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為湘江一級支流。涓水發源於湘潭市雙峰縣昌山(九峰山),流經衡山縣新橋、白果,湘潭縣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橋、雙板橋,在易俗河鎮匯入湘江。涓水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1764平方公里。
湘潭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夏秋乾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風侵襲。光能資源比較豐富,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640—1700小時。熱量資源富足,平均氣溫16.7—17.4℃。降水量較充沛,但季節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全年降水量為1200—1500毫米。
生物資源
湘潭市現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為主,樹種類型多樣,用材林有杉木、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樂等16種;經濟林有油茶、油桐、棕、烏柏、桑、茶葉、桃、李、梅等15種;引進樹有濕地松、國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義大利楊、黑荊等。農作物資源豐富,可供栽培的糧食、油料、纖維及其他經濟作物上千種。其中,糧食作物50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00多個品種。湘潭縣的“寸三蓮”以優質高產馳名中外,市郊的寸辣椒、矮腳白菜、項蓬長冬瓜等久負盛名。湘潭市的動物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產業動物,有的已被開發利用。養殖的主要經濟魚類達到40多種,蓄禽中的沙子嶺豬、壹天石羊為優良的地方品種。
土地資源
湘潭位於衡山山脈的小丘陵地帶,地貌以平原、崗地、丘陵為主,土地資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較多較好的優勢。現實有耕地12.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質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紅壤、菜園土分布較廣,有利於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和大農業的開發。水資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7.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億立方米,地下水6.3億立方米。湘江和漣水、涓水都流經湘潭。
礦產資源
湘潭境內已發現和查明的礦產有3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6種。儲量較大的石灰石、矽沙、白雲石、石膏、滑石、方解石、磷礦石、海泡石等。此外,有錳、鐵、石英沙、鉀長石、重晶石等其他金屬礦。上述礦藏中以石灰石、矽沙、錳、石膏、白雲石等開發利用較好。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改湘潭縣城關區為湘潭市,隸屬由岳陽遷至湘潭的長沙專署(1952年10月改名為湘潭專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4月,政務院批准湘潭市為省轄市,由湘潭專署代管。
1968年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員會,1980年10月市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為省直轄市。
1983年8月,湘潭地市合併,將其原湘潭地區的瀏陽縣劃歸長沙市醴陵、攸縣、茶陵、酃縣劃歸株洲市,湘潭、湘鄉兩縣劃歸湘潭市。湘潭實行市管縣體制。全市轄湘潭、湘鄉兩縣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區五個區。
1984年,將湘潭縣的銀田鎮和韶山區劃出設立縣級韶山區,由湘潭市管轄。
1986年湘鄉縣改市,仍由湘潭市轄。
1990年韶山撤區建市,1992年湘潭市城郊區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區五個行政區以湘江為界調整為雨湖、岳塘兩個行政區。
2005年8月1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72號):將湘潭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路遷移至湘潭市岳塘區芙蓉路。
政治
領導信息
職務 | 姓名 |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 曹炯芳 |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 談文勝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 楊廣 |
市委常委、副市長 | 程蓓 |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 胡衛兵 |
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 | 戴德清 |
友好城市
國內 | ||
序號 | 省市 | 城市 |
1 | 上海市 | 長寧區 |
2 | 海南省 | 海口市 |
國際 | ||
序號 | 國家 | 城市 |
1 | 日本 | 滋賀縣 彥根市 |
2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州 南艾爾蒙地市 |
3 | 越南 | 同奈省 邊和市 |
4 | 烏克蘭 | 沃倫州 盧茨克 |
5 | 西班牙 | 萊昂省 萊昂 |
6 | 荷蘭 | 西蘭省 泰爾納普 |
7 | 越南 | 安江省 龍川市 |
8 | 美國 | 德克薩斯州 艾倫市 |
9 | 法國 | 加萊海峽大區加萊市 |
經濟概況
“十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布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湖南先進制造業中心”、“湘中南現代物流中心”和“長株潭生態休閒中心”,努力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全面落實省、市實事工程,克服了國際局勢動盪、重大災害干擾和自然資源制約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綜合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湘潭市生產總值達367.03億元,比2000年增長74.3%,“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8%,增速比“九五”時期提高3.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產總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總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總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總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總量保持在前三位。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7:36:47調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產業比重有了較大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鄉結構進一步調整,2005年末城鎮化率達42.5%,比2000年提高11.6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取得較大突破。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屬國有中小企業完成改制任務。積極支持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及剝離社會職能。通過改制,化解企業債務包袱60多億元,補償安置職工6萬多人,盤活存量資產和閒置資產近40億元。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成效明顯。行政體制、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較大成效。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招商引資碩果纍纍,五年間累計引進到位外資5.1億美元,年均增長34.4%。
民營經濟、園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5年末,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園區經濟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9億元,比上年增長61%。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市參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擴大、標準提高,做到了應保盡保。城市職工醫療保險平穩運行,並先後啟動了工傷、生育保險。2005年,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1.5萬人,比2000年增加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6萬人,增加26.2萬人。5年來,全市共改造擴建農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張。
就業緊張局面有所緩解。通過實施“城區五萬人就業工程”,5年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5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8億元,比2000年增長31.5%。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所增長,其中:糧食總產量155.6萬噸,比2000年增長12.4%;蔬菜118.7萬噸,增長49.6%;水果3.77萬噸,增長69%;出欄肉豬541.16萬頭,增長37%;出籠家禽1100萬羽,增長25.5%;水產品6.89萬噸,增長23%。
農業結構繼續最佳化。以“稻—菜”、“菜—菜”“蓮—菜”等耕作模式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市優質稻種植173.6萬畝,占水稻種植比重達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豬養殖加工業實施的“公司+協戶+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良好,湧現了一批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2005年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個千畝以上的特色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5年間,我市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退耕還林及長江防護林、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農業機械等項目投資15億元。2005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61.3萬千瓦,比2000年增長70.9%。5年間新增電排裝機容量1.7萬千瓦,新增灌溉面積3500公頃,硬化各類渠道1923公里,田園化2.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179萬畝。到2005年止,全市累計建設沼氣池13萬個。
工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475億元,5年平均增長20.7%。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年均增長15.8%。規模工業企業由388戶增加到460多戶。規模工業產值2005年達380.87億元,年均增長24.8%。工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2005年,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6.5%,比2000年提高8.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十五”期間是我市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最好的時期,5年內全市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盈虧相抵後共實現利潤38.1億元,扭轉“九五”時期連年虧損局面。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業投入加大。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工業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億元,5年內共投入技改資金183.4億元,比“九五”增長3.2倍。湘鋼500萬噸鋼改造工程、電廠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車九華生產基地轎車項目投入均在40億元以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全面鋪開,19家企業進入國家、省級示範企業行列。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通過“十五”期間的加速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機電、化纖紡織、新材料等支柱產業。2005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56億元,比2000年增長3.5倍。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5年間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7億元,是“九五”的2.2倍。城鎮以上共有1761個項目建成投產,其中基本建設項目482個,更新改造項目1073個。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5年間全市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2.8億元,比“九五”增長4倍。城區面積由45平方公里擴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開放與發展形象的河東新區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擴建城市主次幹道和連通道40多條。三大橋建成通車,四大橋開工,城市二環線、湘江生態經濟帶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市政設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式運行,河東水體淨化工程啟動,雙馬垃圾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氣工程實現供氣。完成景觀道建設20餘條,新建和改造10多個綠化廣場和10多個市民休閒小遊園,提質改造小街小巷120餘條。人民大廈、廣電中心、夢澤山莊、東方紅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和大型標誌性建築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順利完成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的創建任務。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較為活躍。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3.3億元,比2000年增長63.5%,年均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8.13億元,比2000年增長65.4%;餐飲業零售額20.5億元,增長138%。
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和順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醫藥物流、大漢鋼材物流等10個首批認定的重點物流項目目前已有8個開工,累計完成投資3億多元。其中和順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綜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並投入運營。
對外貿易和旅遊
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十五”時期是我市對外貿易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6.7%。2005年,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比2000年提高9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5年來,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61家,直接利用外資5.1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7倍,年均增長34.4%。引進吸納內資122億元,為“九五”時期的3.3倍。外商投資企業入庫稅收貢獻率連年提高,2005年達到2.2億元,為2000年的4.7倍。引進戰略投資夥伴邁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進跨國集團、國內500強企業16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取得進步。已有9家市內企業在亞洲、歐洲、非洲等9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投資。成功舉辦兩屆中德(湘潭)環境管理暨企業合作大會和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響力。
旅遊業獲得長足發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26.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72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52倍和2.8倍。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首屈一指。
交通
概況
2016年,湘潭市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84.6億噸千米,比2015年增長7.3%。貨物周轉量83.6億噸千米,增長7.7%。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59.4億噸千米,增長6.2%;水路貨物周轉量24.3億噸千米,增長11.7%。旅客周轉量9.4億人千米,下降21.6%。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7870.5千米,比2015年末增長0.7%。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8.3萬輛,比2015年末增長15.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6.0萬輛,增長17.0%。民用轎車保有量18.4萬輛,增長16.1%,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7.3萬輛,增長17.1%。
航空
湘潭至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路程僅需1個小時,可直飛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曼谷等大中城市。遠期規劃建設長株潭第二機場---韶山機場。
鐵路
湘黔線橫貫市境,京廣線在市區經過,洛湛線在市境西北經過。10餘家大型企業各有鐵路專線與這兩大主幹線相通。境內設有湘潭站、湘潭東站(貨運站)、湘鄉站和韶山站四個站。2012年12月26日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的湘潭站和湘鄉站恢復客運,硬體條件得到很大提。全面完工後的湘潭火車站將提升為規模始發站,現已開通往廣州的始發列車,計畫開通8對始發列車。
城鐵和高鐵
長株潭城鐵於2010年6月開工,在湘潭境內設昭山,荷塘,板塘,湘潭四站,已於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2010年3月26日開工建設的滬昆客運專線鐵路通過雨湖區,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並在雨湖區響水鄉與韶山市永義鄉設湘潭北站與韶山南站,遠期還可能引入渝廈高鐵。其中湘潭北站定位為具備始發站功能的長株潭中心站,按3台7線、站房1.2萬平米規模建設,長沙捷運3號線也將延伸至湘潭北站。
2014年12月16日,滬昆高鐵長沙至新晃段開通運營,湘潭北站正式運營。
公路
公路方面,民國二年(1912年)興築了長潭公路”,湘潭湘江一橋是湘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橋,1996年建成的京港澳高速長潭段是湖南省第二條高速公路。湘潭與長沙、株洲形成省內最便捷的公路網併合組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全市在建城際鐵路1條:長株潭城際鐵路,在建高鐵一條:滬昆高鐵;7條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長潭西高速公路等,在建高速公路兩條;兩條國道:G320國道、G107國道;5條省道,在建幹線公路4條,市境內鐵路三條:京廣線、湘黔線、洛湛線。截至2011年底,全市普通公路通車裡程達7756千米。全市通車公路路網密度為155千米/百平方千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居湖南省第2位。
國道:G107(北京--廣東深圳)、G320(上海--雲南瑞麗)
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G4)、滬昆高速(G60)、韶山高速(S01)、長潭西高速(S41)、岳臨高速潭衡西段、長湘段(S61)、長韶婁高速
在建、待建高速公路:長株潭南外環高速、長株潭西外環高速等
市內交通
2013年湘潭市政府啟動公交資源整合,市區公交公司整合為2家,並陸續更換新型環保公車280台。現有公車900餘台次,經營47條線路,實行全年一票制(即高檔空調車起價每人次2元)。市區運營計程車1400輛,起步價2千米內6元,超出2千米每千米增加2元。2013年,湘潭市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率先在九華啟動建設,7月份將全面完成工程建設、安裝和調試工作並投入使用,確定53個公共腳踏車站點,1100台嶄新的腳踏車投入使用。同年12月30日,韶山的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也開始試運行,首期共布局了11個公共腳踏車站點(核心景區2個站點),360輛公共腳踏車。
橋樑
曲折的湘江將湘潭城區自然地分為了三部分:河西、河東與易俗河,因此過江通道對於城區交通尤為重要。自從1954年湘黔鐵路湘江大橋通車後,湘江上陸續建成了十多座跨江大橋,它們也成為了湘潭城市的景觀,從上游起,依次為: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橋(跨湘潭株洲界)、芙蓉大橋(五大橋)、二大橋、楊梅洲大橋(六大橋、籌建)、一大橋、三大橋、滬昆鐵路橋、滬昆鐵路複線橋、長株潭城際鐵路橋(在建)、蓮城大橋(四大橋)、滬昆高速公路橋、昭華大橋(七大橋、在建)、滬昆高速鐵路橋(跨湘潭長沙界)。另外,乾支流上有小型橋樑若干,例如建於清初的唐興橋,還有一些用於組織陸路立體交通的橋樑,如長株潭城際鐵路湘潭段主要為湘潭特大橋,共長12.95千米、雙馬互通立交橋(在建)。
水運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穿過市區,截止至2009年末,上起馬家河、下至昭山灣,全長42以里的湘潭港擁有易家灣、譚家湖、大埠橋、鐵牛埠港區、九華港區(河西中心港區)、河西港區、易俗河港區、寒雞港等多個港區。至2009年底,湘潭共有泊位55個,其中500噸以上的泊位有17個,1000噸級泊位增加到了10個。2010年港口年吞吐量達到1164萬噸。隨著湘江二級航道的規劃建設和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的建成,湘江通航能力將進一步提高,並在港口碼頭投資和建設、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貨物周轉量和水上規費徵收等方面的增速居湖南省第一位,成為全國內河大港。
湘潭公交
部分湘潭公交路線如下:
湘潭13路公車路線
湘潭20路公車路線
湘潭9路公車路線
湘潭19路公車路線
湘潭8路公車路線
湘潭5路公車路線
湘潭2路公車路線
湘潭1路公車路線
湘潭108路公車路線
湘潭29路公車路線
風土人情
湘劇早期主要流行於“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及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湘劇”名稱最早見諸民間9年(公元1920年)長沙印行的《湖南戲考》第一集。因它是用中州韻、長沙官話演唱的,故一度稱為“長沙湘劇”。
湘劇有高腔、低牌子、崑腔和彈腔(南北路及一些雜曲小調)四大聲腔、現有傳統劇目682個,其中彈腔劇目有500個以上,高腔劇目近百個。新中國成立後,整理、改編、創作的劇目中,有《琵琶上路》、《打獵回書》、《五台會尼》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還有《拜月記》、《追魚記》、《金丸記》、《百花公主》、《李三娘》、《金印記》等傳統劇目和《山花頌》、《郭亮》、《瑪麗娜一世》等現代戲影響較大。
湘潭民俗
湘潭民俗送灶神、過小年
1、送灶神
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系古老習俗,也有二十四日送的,有“民三、官四”之說,到三十日晚再迎接回來。灶神又稱“司命”,一男一女,形象風流,故忌女人敬灶。傳說灶神從二月三十日晚起到玉帝那裡匯報主人一年的好歹,所以在司命畫像的左右寫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也有寫成“人間好事要多說。明年下界降吉祥”的。人們怕他們上玉皇那裡“打小報告”,常在這天沐浴齋戒,以齋粑、甜酒、甜果餞行。平日灶忌甚多:女人燒火時不能正對灶門,更不能以腳采灶;牛肉、狗肉、蛇肉不能放灶上烹煮;女褲不能放灶上烘烤。在灶神離開期間,主人免去對灶的許多禁忌,並趁機掃潮末(揚塵),搞廚房清潔衛生,拆灶修灶。
過小年
臘月廿四為“過小年”,過年豬多在這一天宰殺,除宜吃不留的東西在這一天享用外,要割腿肉送給岳家辭年。請有僱工的人家,如若明年辭退,便在這天請他坐首席,俗雲“二十四日坐上頭,(即首席)背起被褥回家走。”
湘潭民俗之接忙客、月下偷南瓜
1、接忙客
七月初七止十五日俗稱“過半年”是舊時祭祀祖先品嘗新收穫的節日。自初七或初十接新亡客,初十以後接老亡客。每日三餐飯茶,禮儀相敬,至十四日晚便焚化“金銀紙包”、“衣冠箱”,當夜或翌晨送客。解放後,這種習慣曾幾度消亡,繼又復俗。不過,今年的中元祭祖,迷信成份大減,一般只接新亡客和五代以下的先人。
2、月下偷南瓜
八月十五中秋節,吃著月餅人團圓,孩子們唱著《月家歌》:“初一不見,初二一線,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是夜,月山、棋梓、壺田等地流行偷南瓜在橋下煮吃的習慣。說能防腰痛。主人發覺也不罵賊,說是越罵效果越靈驗。光偷南瓜還不行,還有從自家偷出鐵鍋以及油鹽碗筷。解放後此俗漸衰。縣城、谷水鎮等地曾盛行在中秋夜燒寶塔,用丁塊柴、棍棒、油簍子和碎瓦搭成之塔被燒時,倒向哪邊,哪邊的鋪子便生意興隆;虞唐等地則有給未生育孩子的夫婦送冬瓜的習慣:由一兒童抱著一個冬瓜送到女主人床上用被蓋住,陪送者放著鞭炮,預祝來年生個胖娃娃,主家盛情款待並贈與送瓜兒童以“紅包”。
湘潭民俗之團年宴、守歲與壓歲
1、團年宴
一家人從四面八方奔回團聚吃團圓飯,稱“團年”,說是叫化子也有個大年三十日。但舊時窮人躲債,必須深夜以後才能歸家團年。團年飯菜的特點是飯要煮得綽綽而有餘,叫“腰深的飯,腳背深的皮”,肉要“樓板厚”一塊,魚要吃個留頭剩尾,預祝來歲家足年豐,有餘有剩。襁褓中的小兒或不能歸的親人都設一象徵席位,並擺上杯筷,所有來客,都要留餐,這些都是為了討個親熱吉利。如年三十死人,是最不吉利的,必須密不發喪。
2、守歲與壓歲
“年過三十夜的火,上元節的燈”,除夕守燈,山區人要燒大而乾的楓樹蔸,取來年餵豬風吹夜長之意。或燒其他樹蔸火,越旺越好,切忌絕滅火種。為了讓小孩精神抖擻,家長都給小字輩饋贈小量銀錢,稱“壓歲錢”。1980年以來“壓歲錢”行情見漲,多則幾十元、上百元。
湘潭民俗之出天行、拜年、放開門炮
1、出天行
農村於元旦凌晨在大門內設香供天地,祈求好年成,先放“千響”,誰家“響”的最早就愈吉利此俗正在消亡中。
2、拜年
“出天行”後給祖宗拜年,然後晚輩給長輩拜年,叫“拜家堂”。早年,拜家堂後,大門及緊閉一天,不接受外來人拜年,叫做“關財門”。拜年的老規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團坊”,若是“拜年拜到初七八”,便“洗嘎鍋子浪嘎 ”,莫怪主人缺乏招待了;第一次離開本屋堂去拜年,要選吉日和方位,為的是“出門大吉”,叫作“出行”。現今拜年,身著新裝,先拜團坊,見人就打躬作揖,或說聲“新年好”。
3、放開門炮仗
“子時至,炮仗響”,春節一到,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誰家的響聲大,響的時間長,看誰家的禮花品種多,把夜空映的五彩繽紛。縣城有個專業戶,1986年用於“開門仗”的開支在500元以上。
湘潭民俗之請年飯、送恭喜、遊春
1、請年飯
農曆正月初四日,老闆請夥計吃飯,稱“請年飯”。初五日,祭五路財神,大拉關係,打打牙祭,稱“店鋪開張”。
2、送恭喜
初四五日開始,“龍”、“獅”、采船、高蹺沿戶流動,不分晝夜,叫“送恭喜”,或稱“團拜”。耍到哪家,哪家便電燈鳴爆迎接,飯時管飯或送紅包。
3、遊春
新春期內,少數外出人利用人們的發財心理撈取賞錢,或“贊土地詞”,或“送財神貼”,叫“遊春”,也叫“打抽豐”。
湘潭民俗之“三尺子”護身符
做上門工夫的木匠,朝出暮歸,隨身有攜帶木尺(長三尺,叫“三尺子”)作為“護身符”,“避凶避邪”。如主家招待不周,匠師量尺碼故意定在不吉利的尺寸上,據說能使門響屋搖床發顫,人們很害怕這種“木匠作孽”。堂屋門框的高度尺寸要落在吉利的字上,有的以“生、老、病、死、苦”五字輪迴數,有的用“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十二字輪迴數,最後一字落在“生”字或“道”字上最好,“生”代表“長生不老”,“道”代表“發財”。此稱“落道公式”,此俗邊遠農村尚有遺留,廠礦單位木工早已革除。
湘潭民俗之立秧樹、開秧門
1、立秧樹,開秧門
“會作田的作一丘,不會作的作一洲,”“一丘指秧田而言。過去谷種下泥要敬秧田菩薩(稷神,又稱幡神),在一小竹桿上端夾一疊紙錢、三根線香,外套”和裟“紅紙,豎於秧田中,以求育秧順志,叫做“立秧樹。”撒種時,須默默無言,忌孩童圍觀喧譁,違則恐遭鳥啄;忌婦女撒種,違則恐出苗不齊;撒完不得拍籮筐,必須繞秧田一周以示閉門,違則恐遭鼠齧。開插前以紙錢牲飯酬過稷神,始得拔秧,叫做’開秧門。”合作化後,社員作秧田,漸除禁忌。
2、插直佾子、唱踩田歌
“插天師傅扮禾客,踩田叫化惹不得。”插秧技術性強,講究速度快,出秧勻,佾子直。田岸燃香計時,插田手根據田丘大小、寬窄,或插“挨塍過”、“挨青過”,或“槍彎插”、“直佾插”,令初學者“插補眼”。“直佾子”也稱“直一字”,即一佾(四行)秧苗插得筆直均勻。“挨青過”是插直佾的一種,插時兩插手在大丘田的對邊分別各放一隻秧,定“準線”,同時下田背向退插,在田中相會時,佾位不偏不倚,四行恰皆對上。路上停足讚賞;插者意志昂揚;主人特別敬重,尊坐上位,敬米酒、麩子肉、鹽鴨蛋。踩田的可不請自來,人人手拄木棒或竹棒支身助力,“一腳踩到底,擔谷可辦八斗米。”踩田時,通常要賽山歌,“踩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音高亢,拖腔婉轉,內容多為抒情,如“四蔸禾門大打開,姐問禾花幾時開......。”
湘潭民俗之巧奪天工“寧波床”
1、巧奪天工“寧波床”
清末及民國年代盛行一種雕刻床,長寬尺寸都是超規格的,足夠睡4人,高平樓袱,正面的鏤雕浮雕甚多,能鑲108塊各種幾何圖形的彩畫玻璃,花草蟲鳥、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解放前有個政府官員劉某所作的這種雕刻床,成本花到40擔谷。這種床由寧波引入式樣,故稱“寧波床”。平民也作“寧波床”,較為簡樸。如今“寧波床”不再受歡迎,因為成本很高,使用價值不大。
2、爐筒鉤
農民的傳統火爐,在廚房中心靠牆掘一四方火爐,火坑中心吊一爐筒,將爐鉤通過爐筒牌的孔穿入爐筒,牌是用繩栓在爐筒上的略略擰起爐牌,爐鉤桿即可上下移動,放落爐筒牌,爐鉤桿既被卡住,這樣便可調正到水壺、小鍋接近火源或離開火源的任一個位置。火坑中燒草燒柴均可,冬天燒樹蔸火,可以圍坐十來個人。這種火坑傳承了很長年代,至今部分山區農家仍在使用。廚房無煙筒,只留屋上(老虎窗)跑煙。近幾年來,城鎮郊區及平原農村大部燒煤,這種火坑被藕煤爐代替。
“……少年郎,采檳榔,小妹妹提籃抬頭望……”富有濃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檳榔》,歌詞純樸優美,曲調纏綿清麗,表達了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又是聯結海峽兩岸中國人感情的紐帶。生長在祖國東南沿海及台灣島上的檳榔樹,為什麼會出現在湖南民歌中呢?這與湘潭人酷愛嚼檳榔是分不開的。
檳榔可作藥用,性溫,味苦,主治蟲積、食滯、脘腹脹育、水腫腳氣等症。它又是一種果品,特別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煙,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檳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誠意了。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會把一絲絲的檳榔讓小孩吸吮,真可稱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販中,以賣檳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檳榔攤子,竟有數萬個之多。
湘潭人吃檳榔很是講究。剛摘下的鮮果呈青色。形似鴨蛋而略短,先用水煮兩小時左右,使之變成棕紅色,再用煙薰七天七夜,就成了乾果。這道工序一般在產地完成。買回乾果後,用清水洗淨,用開水燙過,噴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時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檳榔剖成兩至四瓣,點上用石灰加飴糖熬成的滷水,有的人還愛點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覆咀嚼,又甜又澀,芳香滿口,越嚼越有味,餘味悠長。一口好檳榔能嚼得人面頰潮紅,渾身燥熱,甚至遍體生津。嚼檳榔的樂趣如此,難怪湘潭人對它如此厚愛了。
其實,把檳榔作為果品的不僅是湘潭人,海南島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也有這個嗜好。不過,他們吃的是鮮果。一隻鮮果剖成四瓣,點上調成漿狀的貝殼粉,嚼後嘴唇呈烏紅色須用棕葉揩乾淨。他們嚼檳榔是為了解除熱帶叢林中的瘴氣。越南、泰國、高棉等東南亞國家的婦女嚼檳榔則是為了美容。她們出門前一邊梳妝打扮,一邊嚼檳榔。待打扮完畢,嘴唇已被被檳榔染得紅潤鮮嫩,面頰也燦若桃花了。
不過,不管哪個地方嚼檳榔,都沒有湘潭人嚼得凶。湘潭人嚼檳榔以海南島產的為正宗,稱這為“海南個子”。另還有泰國個子、雲南個子、台灣個子等,但這些檳榔肉體薄,嚼起來有股青氣澀味重,不太受歡迎。每年深秋,湘潭的大小商販就雲集海南島,往往一個人守住一片檳榔林,享有收購專利權。近幾年來,湘潭檳榔生意日趨興旺,在檳榔產地形成搶購局面。收購價格也由七十年代的幾十元錢一擔迅速上漲到兩、三千元一擔。以至海南島檳榔樹的種植面積猛增。
檳榔發展簡史
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交朋結友打園台,避瘟開胃解油性。”這是一首流傳在湘潭街頭巷尾的民謠,生動地反映了檳榔與湘潭人民和湘潭食文化的不解之緣。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三百餘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伴隨著湘潭檳榔的發展,檳榔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戲、“贊土地”和婚慶之喜等民間包事都無不有檳榔的贊語,如《潭州竹枝詞》寫道:“風流妙劇話情楊,艷姿嬌容雅擅長;一串珠喉歌宛轉,有人台下擲檳榔。”形象地勾畫出湘潭檳榔與地方文化藝術的緊密關係。這也恰恰說明湘潭檳榔文化是湘潭檳榔發展的產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孕育著上層建築(文化藝術)的產生,反過來,文化藝術又推動著經濟的騰飛,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當然,從整個檳榔文化來看,一首優美動聽富於濃郁的民歌風格的《采檳榔》正是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民眾對檳榔特殊的感情。
在湘潭檳榔數百多年發展歷史中,經歷了一個由初級的、分散的、小打小鬧的向高級的、集中的、規模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至七十年代初,湘潭檳榔加工為傳統的作坊式,全市製作經營的不上百戶,主要代表是湘潭九總劉記、李記檳榔店。
第二階段:從1981年至1991年,湘潭檳榔作為一種生產力,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取得了突破性的大發展。全市檳榔加工、經營者發展4000餘戶,年銷售檳榔達700餘噸,銷售金額達5000萬元左右。主要代表有光大、張新發等檳榔店。
第三階段:從1993年至今,是湘潭檳榔的騰飛時期。以豪爵、王爺、賓之郎、一品堂、湘南、老爺、湘愛、海魂、胖哥、小龍王、湘瓊等一批新型的檳榔業主雄踞湘潭。這個時期,湘潭檳榔無論是質量、品種、包裝、銷售、市場等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集中表現出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生產加工形式上開始突破傳統的小作坊式,逐步形成規模經營,有數家大的檳榔加工企業僱請臨時工多達一百餘人,日銷售額最高為4萬餘元。
二、是從經營體制上開始出現私營股份制的責任有限公司,如賓之郎食品有限公司、王爺檳榔有限公司、豪爵食品有限公司和一品堂食品有限公司等,為湘潭檳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引入了新的機制。
三、是從檳榔加工的品種上符合各類人群的口味,推出的芝麻、桂花、薄荷、奶油、乾檳榔、濕檳榔等多口味檳榔。全市幾家形成規模的檳榔加工廠家開始按照湘潭市標準局頒發的《食用檳榔標準》要求,組織現場檳榔加工,從而使湘潭檳榔製作水平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湘潭人嚼檳榔的習慣越來越濃,“吊吊手,街上走,嚼檳榔,交朋友。”目前,全市愛嚼檳榔的人已增至到全市總人口的30%左右。
四、是從包裝上出現了內外兩種包裝。內包裝又出現了真空包裝、枕式包裝等;外包裝更是鮮艷奪目,各具特色,為檳榔文化譜寫出新的篇章。
五、是從檳榔的經營渠道上開始衝出湘潭,走向全省,現在長沙、株洲、邵陽、益陽、常德、衡陽等地都有一批湘潭人製作正宗湘潭檳榔,帶動了全省檳榔加工的蓬勃發展,成為了一支不可低估的食品工業的產業大軍。粗略統計,全市從事檳榔加工、經營的人數已超過一萬(包括季節性的臨時工)。檳榔加工年銷售額約有二億元左右。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全市檳榔加工業競爭日益激烈,許多檳榔加工戶不斷推出各種名目的銷售手段,帶來了全市經濟的不斷活躍,出現了“買檳榔抽獎”、“專車送貨”“送貨上櫃”等銷售新氣象。
六、是從事檳榔製作經營的人員,大大超出了歷史的小市民和閒散人員的範圍,一批有經濟頭腦和現代管理知識的大學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其中有上海、長沙等地的有志者)投身檳榔事業,不僅改變了湘潭檳榔界的文化素質,而且為全市檳榔事業的繁榮和檳榔文化的發展造就了一支新型的人才隊伍。
湘潭檳榔經過數百年的逐步發展,現在已經遍面潭州城鄉、大街小巷,進入千家萬戶,登上了大雅之堂,對湘潭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遷移至湘潭市岳塘區芙蓉路。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湘潭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岳塘區 面積 206平方千米,人口 33萬。郵政編碼411101。
雨湖區 面積 74平方千米,人口 37萬。郵政編碼411100。
湘鄉市 面積2003平方千米,人口 89萬。郵政編碼411400。
韶山市 面積 210平方千米,人口 10萬。郵政編碼411300。市人民政府駐清溪鎮。
湘潭縣 面積2513平方千米,人口112萬。郵政編碼411200。縣人民政府駐易俗河鎮。
歷史名人
毛澤東
毛澤東(1893.12.26—1976.9.9)乳名石三,字詠芝,後作潤之,亦作潤芝。曾用名這要有“二十八畫生”、“子任”、“李得勝”等。湘潭縣上七都七甲土地衝上屋場(今韶山區韶山鄉韶山村)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
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公曆1893年12月26日),誕生於土地衝上屋場一個農民家庭。幼時常住唐家外祖父家,少小聰慧。3—5在舅父文玉欽開辦的蒙館旁聽。6歲開始在田間幫助勞動。8—13歲先後在南岸、關公橋、橋頭灣、鍾家灣、井灣里等地讀私塾,常背著先生和父親閱讀《水滸》、《三國演義》等書。14—15輟學在家,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幫父親記帳。其時借閱歷史小說甚多。15—16歲在烏龜井、東茅塘等地讀私塾,在毛麓鍾等先生指點下,閱讀了《史記》、《日知錄》、《盛世危言》等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對他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齊白石
齊白石(1864—1957年),傑出的藝術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湘潭縣白鋪杏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原名純芝,字渭清,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又號白石或白石山人。幼年念過半年蒙館便失學,在家放牛、砍柴。他非喜愛讀書、寫字和繪畫,買不起紙張,就用舊帳本寫字、習畫。
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原名彭得華,譜名清宗,號石穿。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生於湘潭縣烏石鄉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私塾,因家貧輟學務農,曾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湖區當堤工。民國5年(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中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的思想。民國8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押解中逃脫。民國11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來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陳賡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湘潭市湘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陳賡1917年投湘軍當兵。參加了護法戰爭、驅張(敬堯)戰爭、湘鄂之戰。後脫離軍閥部隊,投身工農運動。
譚政
譚政(1907—1988),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軍軍委秘書長、政治部訓練部長、紅一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東北聯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
華國鋒
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山西省交城縣人,原名蘇鑄,1938年投身抗日戰爭,華國鋒取意於“中華抗日救國先鋒隊”。原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
胡耀邦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0~1987)。湖南瀏陽人。
風景名勝
魯班殿位於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內泥木匠所建,作為公所。
民國元年(1912)年燒毀,3年後重建。殿為全木結構,上下兩層,廟堂寬闊。門樓正面為八字牆,門額上方為泥塑浮雕 《湘潭全城實貌圖》。圖景由3部分組成。右圖長4米、寬0.6米,為文昌閣至小東門景;中圖長5.2米,寬2.6米,為縣城至窯灣的各街、巷、碼頭;,為 楊梅洲全景,背景為黃龍山、仙峰嶺等;近景為湘江,飛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搖曳,作品細膩逼真。是湘潭泥塑藝術珍品。民另年間曾在此開辦泥木工人的子弟學校。民國25年(1936)維修時,正殿門額懸“天下無敵”木匾。“文化大革命”中毀損嚴重。現已修復並公布為湘潭市文物保護單位。齊白石紀念館位於湘潭市白馬湖風景區。為紀念傑出的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准湘潭修建齊白石紀念館,歷時10年,於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舉行開館慶典。館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2000平方米。館內收藏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並收藏了近、當代名家書畫作品數百件。紀念館經常舉辦國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紀念館周圍風景秀麗,為湘潭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的建築,宛如江南民居,精巧、典雅,透出一種別樣的平和與親切,成為湘潭市一個新的旅遊觀光點。紀念館大門額上黑石鎦金大字“齊白石紀念館”熠熠生輝。進入館內,你不僅可欣賞到白石老人精妙絕倫的30餘幅繪畫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賞到齊氏後人及弟子對老人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各個展廳婉轉相連,寬敞明亮,又如在江南農居漫步,與白石老人繪畫藝術的那種稚朴、天真的農家氣息相映成趣。更具匠心的是,在紀念館中間精心設計了小橋流水,棚架漏蔭,使得整個紀念館在清澈的流水中透出一種流動的靈氣。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決定將白馬湖畔的人民路學校更名為白石學校,以增濃紀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鄉孔廟,又稱文廟,是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這就是今天見到的座落於湘鄉一中校園內的孔廟。孔廟舊時的最後一次修復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許隆阿為首組織。兩百多年後的1994年,經湘鄉一中奔走呼號,多方募捐,籌集資金百餘萬元再度重修,使孔廟這一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重現出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絢麗異彩。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結構,重檐斗拱,紅牆碧瓦,酷似天安門城樓。大成殿內,過去曾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態畢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後面是崇聖殿,因其珍藏過許多儒家經典等珍貴古籍,故又稱“尊經閣”。今已改造成豪華典雅的小型會議室。兩殿前兩側的四間廂房,已被學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陳列室和教育教學成果展覽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階,穿過庭院,便是大成門。門前懸掛著一塊紅底黑字金邊的橫匾,上書“大成門”三個大字。由大成門往外走,便是雄穩的麻石牌坊——欞星門。欞星門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橫方石樑結構而成,相互對稱。每根直立石柱的頂端都蹲著一小石獅,虎虎有生氣。其雕工不能說精細,但不粗疏,形態不能說偉岸,但不萎縮,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欞星門前,還有狀元橋。狀元橋是一座兩邊用石欄桿圍護的石拱橋,橫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紅粉青磚圍牆護著,內有一塊半圓形的空坪。左右圍牆都有門,平日關閉,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打開。左門外左側牆上嵌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字樣的石碑。相傳只有高中的狀元才有資格登上狀元橋,穿過欞星門,腳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龍出海”圖案上的昂首龍頭,直奔大成殿。如今,狀元橋沒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著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這古老的傳說也就成了膾炙人口的歷史軼聞。
數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文廟就是文明的象徵。歷代封建帝王對孔子無不頂禮膜拜,代代加封。湘鄉文廟正廳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師孔子贊”和“四大賢贊”兩座御碑,還懸有多種御賜扁額,計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頒“萬世師表”匾;雍正元年(1723)頒“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頒“與天地參”匾;嘉慶四年(1799)頒“聖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頒“聖協時中”匾;鹹豐元年(1851)頒“德齊幬載”匾;同治二年(1863)頒“聖神天縱”匾。真乃“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啊。
現在,湘鄉孔廟因其獨特的建築、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歷史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褒忠山在距湘鄉市城西約35km陶月山區境內。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雲繚霧繞,朦朧迷離,這就是古稱“湘中第一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貞女山”,相傳有邱氏二女終身不字,於此山修道成仙。宋末,鄉民劉叔榮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後,兵盡糧斷,墜崖犧牲。後人為紀念他,褒獎忠義,遂改名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觀有白雲關、報恩寺遺址、仙女廟舊址、捨身岩、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雲關最為壯觀。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鐫刻著“白雲關”三個大字,此所謂白雲出入之關口。每當白雲“出關”,則關下雲霧迷漫,而山頭晴朗碧透;若白雲“入關”,則山頭雲遮霧蓋,而關下清明如鏡,為褒忠山一奇觀。“捨身岩”如刀削斧砍,巋然聳立,傳說為劉叔榮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岩捨身之處。
褒忠山峰巒重修,修竹搖曳,林木蔭蔽,山花香馨,百鳥囀鳴;山谷間,清泉飛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殼楠,潤楠、紅桐等許多珍貴樹種,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植物園,現已闢為褒忠山林場。
石魚山在湘鄉市城西十里的湖山鄉境內,又名石魚屏,曾譽稱“石魚彭鬣”,為湘鄉八景之一。
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記載過:“漣水東入湘鄉,歷經石魚山,山高數十丈,廣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雲母,鑿開一層,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腥,因以名之。”
石魚山的“魚”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來這裡遊覽、尋覓。六朝名人張正就曾遊覽此山,見石作賦曰:“魚躍湘鄉之水”,並鐫石立碑。唐朝時,文學家段成式也曾來過這裡,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他在石魚山的見聞。
石魚給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種石。據考證,在幾百萬年以前,湘鄉的湖山及至蘇坡鄉一帶是一個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長著魚和其他浮游生物。後來,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長期受著壓力和地心熱力的作用,泥沙形成為岩石,魚經過炭化也就凝膠在岩石層中,成為化石了。
石魚,可以說是一種反映地質演變的藝術珍品。它不僅能給人以古樸純真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知識的啟迪。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時,路基穿過石魚山,曾發現大量的石魚。現在,雖然此山已奠於鐵路之下,但鐵路兩旁仍有魚石披露,倘若開發,動輒有“魚”。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於韶山沖西邊的角落裡,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一個著名的景點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龍頭山等自然風光與滴水洞一號等建築組成。滴水洞長約2.8公里,洞內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夾雜著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種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長著。
窯灣位於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最大的老城區和棚戶區,從長沙到達湘潭後可在湘潭火車站乘坐18路公共汽車前往.
窯灣過去有一點點有個類似長沙桔子洲頭的地方,就是楊梅洲.楊梅洲基本上是個燒烤場,河對面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前面不遠有個湘江鐵橋.而楊梅洲的附近有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俠秋瑾的故居,由於保護不到位,已經比較破舊,不能不說是種遺憾.楊梅洲最好看的風景應該是6-7月份的洪水,號稱年年都被水淹的說,現在去可能還好,但是也還是可以看到比較猛的江水.另外還有望衡亭,觀聖殿等等古蹟。
地方特產
檳榔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三百餘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伴隨著湘潭檳榔的發展,檳榔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戲、“贊土地”和婚慶之喜等民間包事都無不有檳榔的贊語,如《潭州竹枝詞》寫道:“風流妙劇話情楊,艷姿嬌容雅擅長;一串珠喉歌宛轉,有人台下擲檳榔。”形象地勾畫出湘潭檳榔與地方文化藝術的緊密關係。這也恰恰說明湘潭檳榔文化是湘潭檳榔發展的產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孕育著上層建築(文化藝術)的產生,反過來,文化藝術又推動著經濟的騰飛,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當然,從整個檳榔文化來看,一首優美動聽富於濃郁的民歌風格的《采檳榔》正是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民眾對檳榔特殊的感情。
湘蓮
湘潭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湘潭湘蓮產量占全國的63.4%,且質量均為上乘,年成交額1.2億元左右。湘潭縣有4000多人從事著蓮子的種植、加工、販運。以花石鎮為囤積地,該鎮有一個頗具規模的湘蓮市場。蓮子的系列產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斷的發展。1992年中國國立商檢局對湘蓮測定認為,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安神固精、潤肺、清心之效,蓮芯性味苦寒,有強心鎮靜、清熱平火、除煩利尿之功能。湘蓮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
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傳統產品。自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龍牌醬油與貴州茅台酒同時獲得金獎,從而名揚四海。清乾隆年間,湘潭有吳源泰、吳恆泰兩家制醬作坊,相互競爭,制醬工藝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釀造工藝。龍牌醬油選用優質黃豆、麵粉為主要原料。龍牌醬油早在本世紀就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味名揚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歐美等地,成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產。
燈芯糕
燈芯糕是湘潭的傳統副
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淨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吃到最後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湘潭製作燈芯糕,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鹹豐年間全國名特產品博覽會上,湘潭燈芯糕被評為一等特產;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稱讚;1988年5月,又被評為湖南省“名糕點”。此後,燈芯糕的質量不斷提高,改用提煉過的純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產品的桂味更加純正濃郁,榮獲湖南省優秀產品的稱號。
鄉下臘菜
湘潭、湘鄉、韶山都有薰制臘菜的習慣。製法一般是冬至後取鮮肉切成條塊,用鹽醃漬兩三天,晾乾,以糠殼、癟谷、木屑、花生殼等煙火薰烤,成臘黃色即成。因以農曆十二月(臘月)薰制的最好,故稱冬臘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鮮肉油膩,許多人都喜歡吃,深受消費者歡迎。
獲得榮譽
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國家園林城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 |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
中國書法名城 | 中華詩詞之鄉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全國創業先進市 | 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 國家級科技創新試點城市 | 全國文明城市 |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 全國綜合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重點建設城市 | 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
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湖南省-知名景區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