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湯

白虎湯

白虎湯,最早見於東漢末年張仲景著的《傷寒論》一書。歷代中醫奉它為解熱退燒的經典名方。中醫認為“白虎”為西方金神,對應著秋天涼爽乾燥之氣。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熱作用迅速,就像秋季涼爽乾燥的氣息降臨大地一樣,一掃炎暑濕熱之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虎湯除了具有解熱作用外,還有增強機體免疫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白虎湯 白虎湯
白虎湯,最早見於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名著《傷寒論》一書。歷代中醫奉它為解熱退燒的經典名方。外感熱病,當推白虎湯,中醫認為“白虎”為西方金神,對應著秋天涼爽乾燥之氣。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熱作用迅速,就像秋季涼爽乾燥的氣息降臨大地一樣,一掃炎暑濕熱之氣。
那白虎湯為什麼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熱退燒呢?這主要因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療里熱實證的治療原則——清熱瀉火。白虎湯雖然只有4味藥,卻互相配合,在充分體現了中醫配伍特色的基礎上,成為清熱瀉火的經典名方。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虎湯除了具有解熱作用外,還有增強體免疫作用。

瀉火藥方

總結

肺胃實熱、清熱生津。

組成

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主治

1.治傷寒脈浮滑,表有寒,里有熱。
2.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乾,不得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
4.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歸經:此足陽明胃和手太陰肺藥也

方義

1.熱淫於內,以苦寒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
2.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
3.津液內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不致傷胃也。
4.又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子,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變化方

1.本方加人參三兩,名人參白虎湯,治傷寒渴欲飲水,無表證者,口乾舌燥者。亦治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亦治太陽中暍,身熱,汗出,足冷,脈微而渴。亦治火傷肺胃,傳為膈消。
2.本方加蒼朮,名白虎加蒼朮湯,濕溫脈沉細者。
3.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治溫瘧,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
4.本方加柴胡、黃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湯,治暑嗽喘渴。
5.本方除粳米,加人參,名化斑湯治胃熱發斑脈虛者。
煎服法: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趣歌:師母炒米。

傷寒論方

來源

《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兩(18g)炙甘草二兩(6g),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熱生津。

主治

傷寒陽明熱盛,或溫病熱在氣分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口舌乾燥,大汗出,脈洪大有力,現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大葉性肺炎,夏季熱等屬於熱在氣分者。

方論

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熱而除煩渴;甘草、粳米益氣生津、養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熱生津之功。

萬金藥方

藥物組成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處方來源

《女科萬金方》。

方劑主治

男子婦人感冒風寒,表里俱熱,狂言妄語,後結不解,大熱大渴;及暑熱發渴;婦人身熱如蒸而渴者。

病機

溫病熱邪內傳氣分,氣分熱盛,津液損傷;或傷寒化熱內傳陽明,陽明熱盛,津液損傷。

現代運用

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氣分熱盛者。

配伍特點

辛寒清熱,甘寒生津。

辯證要點

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

臨證加減

兼陽明腑實,加大黃、芒硝;煩渴引飲,加麥冬、天花粉、蘆根。

藥理作用

抗乙腦作用《中華醫學雜誌》(1964;7:456),用本方煎劑於實驗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的治療中,與大青葉提取物、竹葉石膏湯、安宮牛黃散等對照組相比較,本方能提高小白鼠存活率,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研究

退熱作用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6):43,白虎湯具有顯著的退熱作用,其中單用石膏退熱雖快,但作用較弱而短暫;知母退熱雖緩,但作用較強而持久。兩藥合用,退熱效果更加顯著。

方論選錄

1.《傷寒明理論》:白虎,西方金神也,應秋而歸肺;夏熱秋涼,暑暍之氣,得秋而止。秋之令曰處暑,是湯以白虎名之,謂能止熱也。知母味苦寒,《內經》曰:熱淫所勝,佐以苦甘。又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欲徹表寒,必以苦為主,故以知母為君。石膏味甘微寒,熱則傷氣,寒以勝之,甘以緩之,欲除其熱,必以甘寒為助,是以石膏甘寒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熱氣內蘊,消灼津液,則脾氣燥,必以甘平之物緩其中,故以甘草、粳米為之使,是太陽中暍,得此湯則頓除之,即熱見白虎而盡矣。
2.《醫方考》:石膏大寒,用戶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傷胃氣,故用甘草、粳米以養胃。是方也,惟傷寒內有實熱者可用之。若血虛身熱,證象白虎,誤服白虎者死無救,又東垣之所以垂戒矣。
3.《傷寒來蘇集》:石膏大寒,寒能勝熱,味甘歸脾,質剛而主降,備中土生金之體;色白通肺,質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為君,知母氣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潤肺燥,內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為臣。甘草皮赤中黃,能土中瀉火,為中宮舟楫,寒藥得之緩其寒,用此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連於脾胃之間矣。粳米稼穡作甘,氣味溫和,稟容平之德,為後天養命之資,得此為佐,陰寒之物,則無傷損脾胃之慮也。煮湯入胃,輸脾歸肺,水精四布,大煩大渴可除矣。
4.《醫方集解》: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於,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歌訣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

熱可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禁忌

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口不渴者;脈見浮細或沉者;血虛發熱,脈洪不勝重按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附註

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參。
功用:清熱、益氣、生津。
主治:氣分熱盛、氣陰兩傷證。
白虎加桂枝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
功用清熱、通絡、和營衛。
主治溫瘧或風寒熱痹症。
白虎加蒼朮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人參、粳米、蒼朮。
功用:清熱祛濕。
主治:濕溫病。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脈浮滑,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