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左岸”(LaRiveGauche),是地理上的一個區域的泛稱,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大街、蒙巴納斯大米歇爾大街,一個集中了咖啡館、書店、畫廊、美術館、博物館的文化聖地。塞納河由東向西成幾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則是從塞納河中央的西岱島發展而來,左岸,孕育了巴黎。
歷史
左岸涵蓋了塞納河畔一個整體的扇形區域。在巴黎市區內如果你乘船由塞納河順流而下,船首左側所展現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風光。塞納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見證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創建初期的歷史遺蹟。公元14世紀起,西岱島上的居民逐漸向河的兩岸擴展,自法國國王查理五世起將王宮遷往右岸的浮日廣場、羅浮宮、萬森城堡後,政治權力中心漸漸移向了右岸,隨即商業經濟也在右岸蓬勃發展了起來。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學:索爾本大學(後更名為巴黎大學文學院)、三語大學(後更名為法蘭西大學)、四國學院(後更名為法蘭西學院)。由於當時學院的師生必須學會拉丁語,並用拉丁語寫作、交談,所以這一個區域也稱拉丁區,是左岸最早的區,一個由知識分子構成的區域。
到了十七世紀,路易十四遷居於凡爾賽宮,左岸成了從巴黎去凡爾賽宮的必經之路,這時的左岸獲得了飛快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的達官新貴、社會名流紛紛來此建造公館,這樣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識界為主流的中產階級社區,與右岸的王宮府邸、商業大街組成的權力和經濟中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無怪乎人們詼諧地稱“右岸用錢,左岸用腦”。
由於文化知識界聚集在左岸,於是各種書店、出版社、小劇場、美術館、博物館等逐漸建立了起來。圍繞這種社交氛圍的咖啡館、啤酒館也應運而生,成了左岸知識文化人士重要的聚會場所。從緊靠賽納河左岸的聖米歇爾大街開始,文化名人和先賢們光顧和聚會過的咖啡館、酒吧遍布各個街區。300多年來,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還加了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的精華,加了一份像熱咖啡一樣溫暖的文化關懷。“左岸”因此而成為一筆文化遺產、一種象徵、一個符號、一個時髦的形容詞。
右岸凝聚著奢華宏大的文化象徵:香榭麗舍大道、剛果廣場、艾菲爾鐵塔、凱鏇門、羅浮宮等等;左岸(RiveGauche)則有著著卓爾不群的精神指向:羅丹博物館、克呂尼館、MK2藝術院線等等。
文化
塞納左岸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還因為這裡的整體文化氛圍。這裡最特別的地方是遍布著不計其數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館、酒吧和啤酒館。雖然這裡可供消譴放鬆的地方有很多,但只有其中少數的一部分極為出名,引得大量的遠方的外來客慕名而來。這些都得益於曾經往來於這裡的一些常客的出名而使得巴黎左岸的這些小酒館和咖啡館也隨之得道升天。巴黎的左岸,仍是一個經常縈繞著對名人的追憶尋覓和平常人竊竊的私語的地方。如果說塞納左岸的這片區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遠保存著它的原貌的地方,並不只是因為這裡有一些歷史遺蹟,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來的是它無形的藝術聲望。無數的藝術家、作家和詩人,如海明威、畢卡索、魏爾倫等都曾經常出入於這裡的咖啡館和啤酒館中,與朋友相聚或尋找靈感。
塞納左岸可以說是一處強力體現巴黎藝術生命的使巴黎人引以為豪的地方。它那輝煌的歷史,藝術的聲名仍然使它立於眾多巴黎藝術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納左岸還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見證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創建初期的歷史遺蹟。其中最好的證據就是,左岸的前三個區(第五、第六和第七區)在建成之初並不隸屬於巴黎市,而其它三區(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區)也只是在1857年後才被歸併入巴黎市。自此,巴黎開始不停吞併其周邊的近郊和城區,首都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所以您不必吃驚於巴黎城周邊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和具有原始魅力的鄉村氣息,要知道這些完全不合巴黎摩登身份的鄉土氛圍是被人們刻意保留下來的。著名的蒙馬特區就是一個絕好的例證,其它的還有巴黎的白宮區(Maison-Blanche)和紅山區(Montrouge)等,都是巴黎都市村莊的典型代表。
左岸區劃
巴黎的塞納河左岸涵蓋了塞納河畔一個整體的扇形區域。在巴黎市區內如果你乘船由塞納河順流而下,船首左側所展現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風光。巴黎左岸包含了巴黎的六個區:
-巴黎第五區,又被稱作"萬神殿區(quartierduPanthéon)"
-巴黎第六區,又被稱作"盧森堡區(Luxembourg)"
-巴黎第七區,又被稱作"波旁宮區(PalaisBourbon)"
-巴黎第十三區,又被稱作"戈博蘭區(Gobelins)"
-巴黎第十四區,又被稱作"天文台區(l’observatoireetenfin)"
-巴黎第十五區,又被稱作"沃吉哈赫區(Vaugir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