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冷水江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宜物,年平均氣溫為16.7℃,年降雨量1354毫米左右。
冷水江市礦產資源富集,堪稱全國絕無僅有的一塊寶地,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享有“世界銻都”、“江南媒海”、“金屬之鄉”、“矽石寶庫”等美譽。現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藏有銻、鉛、鐵、鋅、鎂、鎢、鉬、鉍、銅、鈷、鎳、鎘、鉈、銀等金屬和稀有金屬礦,還有石墨、矽石、滑石、石英、石膏、花崗岩、耐火粘土等非金屬礦。其中銻產量占全球的60%,煤炭地質儲量5.5億噸,保有儲量4.5億噸,占全省已探明儲量的1/6,全市含煤地層占總面積的一半。近年來,在冷水江市的地層中,還發現了儲存量近360餘億立方米頗具開採前景的煤層氣和石油天然氣,並於2001年試采成功,結束了湖南無石油天然氣的歷史。
冷水江市旅遊資源豐富,如詩如畫的山水洞岩,秀麗嫵媚的無限風光,讓人心醉。在省級風景名勝區—波月洞大乘山景區內,波月洞被譽為“天下第一洞”、“世界溶岩博物館”,擁有空心鵝管、網狀石槽、巨型石壩“三大世界之最”,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曾在此拍攝;大乘山,“不是南嶽,勝似南嶽”,青山綠水,雲霧繚繞,令人流連忘返。其他如周頭湖度假村、茶花溪、鴻雲洞、仙憩洞等景點都各有千秋,引人入勝。
冷水江市水資源充裕。湖南第二大河流—資江流域面積達326.5平方公里,年過境水量達126億多立方米,工業及生活用水有充分的保障。
冷水江市電力供應充足,有正在擴建中的全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金竹山電廠,城鄉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冷水江農業以“城郊型”農業為基本特點,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為城市生產生活服務,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養殖、水果、蔬菜、藥材等農產品獲得較快發展,以冷水江市製藥廠和金漢乳業公司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中小型水庫除險保全、縣鄉公路改造等項目順利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冷水江交通便利,湘黔鐵路在市境內設有冷水江東、冷水江西、金竹山3個客貨火車站和8條廠礦鐵路專用線、7個編組站,且東靠洛湛鐵路,形成了聯動東西、縱貫南北的鐵路運輸網。婁漣新高等級公路連通上(海)瑞(麗)高速公路,擬建中的太(原)澳(門)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市境,從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到達市區僅兩小時的路程。碧波蕩漾的湖南第二大河流—資江,四季通航,枯水季節最低也能承載30噸貨輪。航空、鐵路、公路、水運,使冷水江的交通形成了通江達海、遠涉重洋的立體化格局。
境內通訊快捷,固定電話、移動通信、寬頻光纖使這裡洋溢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跳動著時代的脈搏。
冷水江市政設施日趨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進入城區,一座嶄新的城市撲面而來,一橋飛架資江南北,車流如織,商賈如雲,高樓鱗次節比。寬敞的銻都中路—從北至南綿延數公里,被列為“湖南省最美一條街”之一。廣電大廈、郵電大廈高聳入雲,一東一西象兩為守護城市的衛士;紅日閣在翠綠環抱中,風鈴鐺鐺;冷江賓館清幽宜人,獨具冷水江特色的美食使人垂涎欲滴。整座城市就像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玲瓏剔透,令人心醉。隨著城市“東擴戰略”的實施,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工業城市將昂首屹立在湘中大地。
行政區劃
冷水江市地處湘中,是近30年內在世界銻都錫礦山的基礎上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她位於資江中游,雪峰山東麓,是湖南的幾何中心。
截止到2014年初,冷水江市轄4個街道、7個鎮、5個鄉:冷水江街道、錫礦山街道、沙塘灣街道、布溪街道、禾青鎮、岩口鎮、渣渡鎮、鐸山鎮、毛易鎮、三尖鎮、金竹山鎮、潘橋鄉、梓龍鄉、礦山鄉、中連鄉、同興鄉。
自然地理
全市地形以丘陵為主。境內巨觀地貌呈一不對稱馬鞍形,南北高,中部低。最高海拔1072米,最低海拔162米。
市境分屬資江和湘江兩大水系,有5公里以上溪河16條,總長度181.9公里,其中資江水系11條,總長度130.8公里,湘江水系5條,總長度51.1公里。 資水由南向西流貫市境。
資水
又稱資江。上游赧水發源於湖南省城步縣北廣福山的茅坪坳,至邵陽縣雙江口與南來的夫夷水匯合,始稱資水。幹流全長713公里,河源海拔500米以上,至河口的益陽下降為28米,兩者相差492米,平均比降0.44‰,總落差較湘江為大,水力蘊藏量 224萬千瓦。資水水系範圍分布於12縣境,支流山溪河流特性明顯。
冷水江市資源相當豐富,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銻、鉛、鋅、鉍、鉬、鐵、釩、煤、煤層氣、石墨、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矽石、花崗岩及鈷、鎘、鉈、鎵、錮等共40餘種,礦產地185處,而且品位高、儲量大、易開採。其中銻礦儲量和銻品產量均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無煙煤儲量5.5億噸,占全省已探明儲量的30%左右,現年產煤近600萬噸;煤層氣儲量達500多億立方米,占湘中地區已探明儲量的75%。在4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下,擁有如此豐富的礦藏,實屬世界少見。因此,冷水江市素稱“世界銻都”、“江南煤海”、“中國的魯爾”。
境內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冷水江市不僅地下藏寶,而且地形地貌奇特,自然風光旖旎,山、水、洞、泉要素諸全,具有旅遊開發的廣闊前景。在全市範圍內,大乘山雄偉巍峨,波月洞奇麗幽深,茶花溪瀑布雲集,筱溪峽險峻蔥蘢,祖獅嶺佛光神奇,鴻雲崖氣勢磅礴,珊瑚島怪石嶙峋,周頭湖碧波瀲灩,楊源洞蝙蝠群集,白果嶺盛夏爽人,截江岩絕壁仰止,九門洞迷宮入勝,紅日嶺暢目舒懷,真可謂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印生輝,可以開發觀光、科技、文化、歷史、宗教、娛樂、飲食等多種門類的旅遊。現已建成大乘山—波月洞省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沿革
冷水江轄地原屬新化縣,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冷水江市,1962年在國民經濟調整中撤銷,1969年恢復市建制,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為湖南省計畫單列市,現隸屬婁底市。市區處冷水江畔,故名。
風土人情
又名插秧,是農家的重大事情,湖南人對此非常重視。清朝、民國時期,農民擇定吉日方插田。開始插秧(即開秧門)這一天,家家屋裡飄散著米酒、糯米飯的芳香,人人穿著乾淨的衣服或者新衣,帶上最好的酒、糯米飯和其他祭品,來到田邊,先由戶主或村中老人或者有名望的老農燒香敬神後,再下田先扯好第一把秧苗,預祝豐收,然後人們興高采烈地下田扯秧插秧。
扯第一手秧,謂之“開秧田門”,非常講究,不能朝太白星方向,免發“秧風”,以避“邪氣”。插田時,由有經驗的插田能手下田按田地的直線方位,從此岸插到彼岸,橫直相對,一溜標直,謂之“破城”。“城田”蒔好後,插田者就下田跟著城田分插。蒔田時講究“五酒三飯搭糍粑”,即早晨起來先喝酒、吃糖果和糍粑,然後下田扯秧;早上,半上午要吃點心;早飯、中飯、晚飯都要吃酒,且菜餚豐盛;蒔田全部結束後,主家還辦宴席以示慰勞。一般要十道菜,主菜有五道,寓“五穀中登”。
插田時,充滿著歡樂,青年相互比賽,對唱山歌,有時潑水為戲或用泥巴打架為戲。因此,省內還流行“小孩盼過年,大人喜蒔田”的俗語。插田將近尾聲,如果農戶有餘秧,只要缺秧戶跟余秧戶講一聲,都能滿口答應,且不收分文。但不能偷秧,俗語說:“偷谷生,偷秧死”。1956年,農業生產集體化,革除“開秧苗門”之俗;70年代後,推行密植,會“破域”的農民甚少,改用繩索划行插田。
舊時結婚叫辦紅喜事,槽門、大門上常有“儀成六禮”之類的聯語。六禮即周朝定製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婚姻禮節。長沙婚俗,在這些古禮的基礎上,衍生出繁複的程式。一般先由男方家長托親友或媒人提親,即納采古禮。也有以漁利為目的的媒婆,為湊合婚事,而掩蓋真象的。故雙方家長或親屬須到對方明察暗訪“查根脈”,謂察親。如雙方認為對方根正苗好,門當戶對,則男方將生庚(年、月、日、時),用乾支八字表示,請媒人轉交對方,叫“發八字”。女方經“算命”認為相合,亦將姑娘生庚回給男方,叫“回八字”。若男方認為雙方八字相剋或女方八字不好,須在7日內退還,所謂“男八字滿天飛,女八字一七歸”。此乃合庚,即“問名傳庚”古禮。有的人家收下對方生庚後,先置於神憲上,若3天內有丟雞失狗物損碗破現象,即以為八字相衝,必退庚。著3天內家事順遂,則為上吉。合庚順利,互贈信物,男方饋以服飾布料及少量財禮,外加一雙未來新郎的鞋樣,意為“諧”。女方則報以筆硯文具,並按鞋樣做一雙布鞋和襪底。雙方將寫有“天作之合”的庚書互換為據,這一過程叫定庚或訂庚,即“納吉行聘”古禮。
定庚後,男方須給女方準備一定數量的聘金和其它財物作為聘禮,也叫大聘、彩禮、雞鵝禮或過門禮(有的女方索要高額彩禮,實為買賣婚姻性質)。女方則備嫁妝,此即納徵(亦名納幣)古禮。接著由男方送期單,即選兩個吉日催新娘過門(也叫上門)謂之報日,俗名看日子,即“請期預報”古禮。女方擇定其中一個日子作為婚期。婚前一兩天,男方將聘禮、喜看等送往女家,叫“過禮”。女方將嫁妝用條盒(條箱)拾至男家,陳設洞房,叫鋪房。也有由男方接親時抬嫁妝條盒的。新娘出嫁前一日,請已婚婦女用麻線將臉上汗毛絞掉,將鬢角之絨發和眉毛修整成形,鬢角整齊,眉毛細彎,叫開容也稱開面。 成婚之日,男方用4人或8人抬的花轎接親,或稱取親,導以旌旗、銅鑼,後有挑牲籠的,籠內雞、鵝成雙。雞鵝成雙源於“奠雁”古禮:先秦時新婿到岳家需獻雙雁作見面禮,取雁不失節,不失時,長幼行止有序之品性,意不再偶也。因雁飛行時成行成線不失群,若失偶則行單影只終身不聚,行路排在末尾。後來由於雁不易找到,漸用雞鵝作為“奠雁”的象徵。清《善化縣誌·嫁娶》則認為“蓋古所謂雁即鵝也”。城內,多數還有“親迎成婚”古禮。鄉下則由媒人或家庭其他成員迎親。新娘著風冠、霞披(俗稱披紗)、蓋紅頭巾。上轎前由年長婦女一手持浸有菜油、點燃的紅紙捻子,一手拿鏡子在轎內外照幾遍,俗稱“照轎”,意以驅除邪穢。
花轎接進屋時,禮爆齊鳴。新娘下轎,地面鋪紅氈,由牽親娘扶掖,使之腳不粘地,否則,認為踩了夫家,踩了家娘。長沙縣還有抱新娘習俗,即由親友將新娘背至堂屋。在廳屋拜堂畢,新娘入洞房,新婚夫婦擇吉方並肩而坐,由牽親娘勸飲交杯酒(茶),古稱“合卺”,指一瓠分為二瓢,古時新婚夫婦各執一瓢飲合歡酒,有合二為一之意,故稱合卺。牽親娘進酒時,贊以喜辭,將紅棗、花生、桂子、瓜子等物擲於床上,意“早生貴子”。然後掀開新娘蓋頭紅巾(寧鄉習俗,由家娘揭蓋頭),新婚夫婦至此才能見面。禮畢,引新娘至堂屋拜見舅姑等親屬尊長及其他家庭成員,叫“分大細”,即古之廟見禮。
女方送嫁親人稱大親、上親、高親,坐婚宴的主席,男家著老親陪新親。瀏陽南鄉的一些地方,婚宴後“高親”要設法偷只碗帶回,表示不斷娘家糧。
新婚當晚,鬧新房不拘禮節,以逗笑新娘為樂事。有的將主家長輩男子拖至洞房,強迫其背灰扒子。比較文雅的節目是贊茶,由新郎新娘搶著茶盤送茶,賀客必答以押韻的讚詞,如:“一進新房,燈燭輝煌,金銀滿地,兒孫滿堂”。又如:“抬茶托盤四四方,抬茶新人比鴛鴦,今晚洞房花燭夜,來年生個狀元郎”。
婚禮次日或第三日,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親,叫回門,古稱歸寧。娘家設午宴答謝賀窖,叫“辦回門飯”陪新客,餐後招待旱茶。新郎此日要警惕被人捉弄,鬧成笑柄。尤其是寧鄉,有“害新客”傳統,乘新郎不備,男女青年往往在其臉上塗紅、黑顏料,叫“上彩”、“刷新”。
民國初,特別是“五四”以後,城市青年開始自由戀愛,自覓介紹人。舉辦婚禮時,有主婚人、證婚人致辭,介紹人講話,新婚夫婦互行鞠躬禮,交換戒指等,而廢拜堂舊習。農村則由媒人引男青年到女家相親,叫看親。姑娘可向男客獻茶,一改過去在揭蓋頭時才能見面的習俗。
經濟概況
一、綜合
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跨上新台階。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為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億元,增長10.9%;第二產業增加值29.20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16.57億元,增長11.6%。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增長12.5%,房地產業增長6.0%,其他服務業增長11.8%。人均GDP在上年突破萬元的基礎上,達到13880元,比上年增長12.2%,增速是1997年以來最高水平。
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徵明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02.2%。食品類漲價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漲107.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2個百分點。
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就業再就業人數增加。年初全市累計下崗失業人員43298人,年底實現就業與再就業人數達29159人,再就業率為67.4%,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125人,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58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3565人。
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糧食總產量扭轉了連續5年減產的局面。農民收入邁上3000元台階,實現近7年來首次兩位數增長。按照國家巨觀調控的重點,堅持“有保有壓”,積極支持符合國家政策、有市場有效益的重點項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穩步增長,達266%。尤其是國家巨觀調控的重點鋼鐵行業,年初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控制。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取得成效,金融信貸保持平穩。
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經濟布局繼續調整。國有經濟比重降低、活力增強。截止2004年底,市屬純國有工業企業個數由上年的12家減少到5家;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22626萬元,比上年增長58.9%。財政、金融、投資、行政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紮實推進。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公平競爭的環境,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年新增民營企業86家,新增註冊資金8550萬元;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24.81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實繳稅金11521萬元,增長64.59%;。
二、農 業
農業實現豐產豐收。種植業出現新變化。糧食播種面積11.73萬畝,比上年下降0.9%,總產量達4.62萬噸,比上年增長12.7%;油料播種面積0.3萬畝,下降4.8%,總產量0.035萬噸,下降3.6%;蔬菜播種面積2.56萬畝,增長5.6%,總產量3.94萬噸,增長10.9%。畜牧業較快增長。肉類、禽蛋和牛奶產量分別達到1.86萬噸、0.1萬噸和0.035萬噸,分別增長20.1%、9.9%和59.1%。林業、漁業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0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2.0萬畝;水產品產量0.278萬噸,增長1.1%。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7.1%。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產業化經營率比上年提高。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5.36千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02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12.1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9%;農村居民用電量892萬千瓦時,增長5.3%。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9.8億元,增長21.2%,為1993年以來最快水平。產銷銜接較好,產銷率為98.6%。
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7617萬元,比上年增長46.0%。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22626萬元,增長58.9%;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22557萬元,增長101.6%;大多數行業盈利水平提高。
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較快增長,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加快。主要能源、原材料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原煤增長4.2%,發電量增長12.5%,生鐵增長15.7%,鋼增長17.7%,成品鋼材增長67.0%。
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59億元,比上年增長66.1%。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房屋施工面積27.6萬平方米,增長7.8%;房屋竣工面積20.8萬平方米,增長2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01億元,比上年增長266.0%。其中城鎮投資18.02億元,增長218.0%;農村投資1億元,增長54.2%。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9781萬元,增長16.2 %,為1998年以來最快水平。城鄉市場共同繁榮,增幅差距進一步縮小。城市零售額122082萬元,增長17.5%;農村零售額37699萬元,增長12.2%。各行業均保持較快增長。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2053萬元,增長16.8%;餐飲業零售額27414萬元,增長13.4%。
六、對外經濟
進出口貿易平穩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46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
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實際契約利用境外資金2586萬美元,到位1249萬美元,契約利用市外境內資金23.4億人民幣,到位5.8億人民幣。
七、交通、郵電業和旅遊
交通郵電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4.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全年貨運量比上年增長10.7%;旅客客運量增長16.8%。全市公路通車裡程367.5公里,其中等外公路209.7公里。
郵電通信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023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郵政業務量1768萬元,增長18.0%;電信業務量3591萬元,增長16.8%。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70394萬門,與上年末持平;固定電話用戶達到64216戶,增長4.8%,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8939戶,下降3.2%,鄉村電話用戶25277萬戶,增長15.7%;小靈通用戶6908戶,增長275%;行動電話用戶75146萬戶,增長21%。全市固定、小靈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46258戶,增長12.1%,電話普及率達42部/百人。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69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1億元,增長26.5%,財政收入增幅為1995年以來最高水平,也是近十年來首次超過GDP的增副。財政支出3.12億元,增長23.7%。
金融存貸款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46344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0.4%;各項貸款餘額225916萬元,比上年增長26.3%。現金收支相抵淨投放貨幣51696萬元。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保費收入8846.3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91.3萬元,壽險保費收入6555萬元,分別增長17.8%和14.4%。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1529人,國小在校學生2411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幼稚園在園幼兒6400人。
科技事業邁出新步伐。科技成果顯著。全年共組織申報實施各類科技創新項目32項(國家級2項、省級2項、婁底市級10項、市級18項),其中,科技計畫項目24項,社會發展和農業科研項目8項,共立項實施24項,爭取項目資金68.4萬元;科技成果5項,獲省、婁底市科技進步獎5項;引進工業新技術10項。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2.9億元,比上年增長39%,創利稅3500餘萬元。
城市街道
冷水江街道
轄:大灣、東站、楓樹坳、集中、建設、建新、冷金、冷錫、冷新、冷園、漣溪、施塘、顏家13個社區居委會。
錫礦山街道
轄:長龍界、光榮、聯盟、七里江、七星、陶塘、艷山紅、雙木8個社區居委會。
沙塘灣街道
轄:金竹山、柳溪、爐埠、木山坳、沙塘灣、太主山、太中、金山8個社區居委會。
布溪街道
轄:布溪、河西、施茶3個社區居委會。
禾青鎮
轄:寶興、里福、球溪、雙星4個社區居委會;禾青、禾興、黃場、黃泥、里福、劉李、爐竹、球溪、瑞江、社學裡、雙星、楊坪12個村委會。
岩口鎮
轄:紅岩、金中、塘石、岩口4個社區居委會;大沖、光華、官溪、紅安、槐花、金連、金星、農科、泉坪、石坑、塘沖、塘灣、岩口、元嶺14個村委會。
渣渡鎮
轄:紅橋、木豐、渣渡3個社區居委會;柴山、滴 水、復興、和平、候家、利民、木瓜、上鐵、雙豐、鐵山、銀溪、渣渡、梓芳13個村委會。
鐸山鎮
轄:鐸山社區居委會;北元、城山、大坪、合林、花橋、龍光、龍潭山、眉山、青龍、石灣、石溪、石柱、塘溪、王家、鹹宜、新楓、新台17個村委會。
毛易鎮
轄:長鋪、王坪灣、筻溪3個社區居委會;小橫、新民、筻溪、長鋪、大洲、花坪、柳溪、毛易、清塘、清一、群豐11個村委會。
三尖鎮
轄:南陽、三尖、石槽3個社區居委會;光明、金塘、九江、利渡、連岩、六二、木山、上青、神龍、石船、西灣、新屋、裕源、粘禾14個村委會。
潘橋鄉
轄:郭家社區居委會;長沖、洪雲、建新、九井、老屋、茂山、苗田、橋頭、石山、稅塘、銅鐘、義方、渣洋、硐上14個村委會。
金竹山鄉
轄:坪塘社區居委會;當正、東風、合坪、恆星、金竹、麻溪、太坪、太中、新田、楊橋、楊源、振興、資江13個村委會。
梓龍鄉
轄:滴水、林場、前進、吳家、楊橋、楊新、周頭、梓坪8個村委會。
礦山鄉
轄:譚家社區居委會;白雲、船山、洞下、樊家、高峰、官家、合興、恆元、來風、龍虎山、馬井、水托、新生、樟木、竹山15個村委會。
中連鄉
轄:楊家、中連2個社區居委會;壩塘、誠意、福元、金瓶、金灣、麥元、民主、南宮、青雲、全球、勝利、聳山、楊家、余元、遠大、中連16個村委會。
同興鄉
轄:崇北、新橋、倆塘3個社區居委會;白石、白楊、譚家、同心、岩里、永興6個村
委會。
知名人物
段楚賢(1889~1954),又名自立,別號震寰、蚩安,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家。
蘇鏡(1912~1989),女,字自明,是女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專員,中央統戰部機關總支書記、中聯部主任、湖南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紡織工業部辦公廳主任。
蘇鵬(1880~1953),又名先翥,字鳳初,自號柳溪遁叟,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革命活動家,後長期從事革命活動。
謝冰瑩(1906~2000),五四運動時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國第一批女兵,1949後赴台,從事大學教育,後皈依佛門。
曾傑(1886~1941),字伯興,著名數學家。
姜雲清(1914~2000)年出生,老一輩紅軍。
陳響蓮,女,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64年4月11日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梓龍鄉楊橋村。現任湖南婁底響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婁底市政協委員、工商聯副會長
楊玉聲(1935~),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湖南省首屆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
朱江(1916~1988),老紅軍,曾任任雲南省公安總隊參謀長、副總隊長,後任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副師長、代理師長。
謝定中(1938~)2001年和2003年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我國知名化工專家,中國民營功勳企業家。
諶蓉,歌唱家,代表作品有《為你祝福》《這份愛》《天上人間》等
麥洛洛,本名楊奧,1992年9月生,16歲因其清爽外表走紅網路。
湖南省-知名景區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