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

針眼

針眼是眼科疾病裡面比較常見的症狀之一,一年四季均能夠發病,尤其是兒童少年的發病率偏高,主要多因內熱外毒攻竄上炎導致。其主要特點是胞瞼近瞼緣部生小癤腫,局部紅腫疼痛起硬結,易於潰膿,現代醫學裡面的麥粒腫可參考參照本症進行辨證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麥粒腫麥粒腫
以胞瞼邊緣或內或外紅腫熱痛,有形如麥粒樣小瘡癤為主要表現的病證。俗稱偷針。針眼多單眼發生,偶有兩眼同發或反覆交替發生者,多數患者數日後化膿,潰後腫消痛減而愈。針眼多因感受風熱毒邪,結於胞瞼;或過食辛辣厚味,脾胃蘊積熱毒,上攻於目引起。常見證型有:

① 風熱上攻型針眼。證見初起胞瞼癢痛不適,漸現紅腫,瞼緣有麥粒大小的硬結,壓痛,伴有頭痛,咽痛,舌紅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銀翹散等。

② 脾胃積熱型針眼。證見胞瞼紅腫,瞼緣硬痛,翻新胞瞼有灰黃色膿點,耳前腫痛,發熱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解毒,方用清脾散等。
外治初起可用金黃膏外敷。

名稱來歷

針眼之名出《諸病源候。目病諸候。針眼候》。又名偷針土疳土瘍。相當於西醫所指的麥粒腫。具體詳見麥粒腫

病因病機

一、風邪外襲,客於胞瞼而化熱,風熱壅阻於胞瞼皮膚肌腠之間,灼爍津液,變生瘡瘍,發為本病。
二、過食辛辣炙賻,脾胃積熱,循經上攻胞瞼,致營衛失調,氣血凝滯,局部化熱釀膿。
三、余邪未盡,熱毒蘊伏,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易感風邪者,常反覆發作。

臨床表現

初起,胞瞼微癢痛,近瞼弦部皮膚微紅腫,繼之形成局限性硬結,並有壓痛,硬結與皮膚相連。若病變發生於靠小眥部者,紅腫杴痛較劇,並可引起小眥部白睛赤腫。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及有壓痛,甚至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本病輕者可於數日內自行消散,重者3—5日後,於瞼弦近睫毛處出現黃白色膿頭,形如麥粒。待腫瘍潰破,膿出則痛減腫消。發於瞼內面者,赤痛較重,常見瞼內局部充血,並露出黃色膿點,可以自行潰破。

鑑別診斷

診斷依據
一、瞼弦部位出現局限性紅腫硬結,形如麥粒,壓痛明顯。
二、胞瞼紅腫。
三、3—5天后紅腫硬結表面出現黃白色膿頭。
鑑別診斷
一、胞腫如桃胞瞼皮膚紅赤,高腫難睜,狀如桃李,腫痛拒按,白睛赤腫。相當於西醫學的眼瞼炎性水腫。
二、眼丹發病部位同針眼,但眼瞼赤痛漫腫,質硬拒按,常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三、眼癰發病部位在眼瞼皮下,較針眼病勢兇猛,紅腫熱痛甚,化腐成膿範圍大,可波及全部眼瞼。並有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治療方法

1.針眼的針灸治療

(1)針刺療法:早期證屬風熱外襲者,取攢竹、魚腰、太陽、絲竹空、行間;證屬脾胃積熱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陰交;兼惡寒發熱者,加外關;頭痛者,加風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強刺激。
(2)三棱針放血:耳尖穴消毒後,用手指在該處反覆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針迅速刺進1分深後快速退出,擠出少量血。也可於曲池穴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2—3毫米,壓出2~4滴血。操作時針刺穴位均須嚴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
(3)耳針療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強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針,取穴同前,並可於患側耳部找敏感點,埋針後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l-3分鐘。3日後複查,如針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療。
(4)挑治療法:在背俞穴的肺俞與膏肓之間附近的皮膚面,找尋一個或數個壓之不褪色的紅點;若紅點不明顯,可輕刮之後再找。皮膚消毒後,將紅點逐一直刺挑破,擠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5)磁療:於針眼患處兩側皮膚面,安放一對250高斯左右的小圓磁片,以N、S極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膠布固定。兩磁片之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遠,以免磁場作用太小。
(6)無名指結紮法:於患眼側無名指的掌指關節處,用棉線或橡皮筋結紮,鬆緊以手指皮膚不發生青紫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後,方可解開結紮。

2.針眼的飲食療法

(1)菊花龍井茶:菊花10克,龍井茶(或一般綠茶)3克,放茶杯內,沖入開水,加蓋煽片刻,即可飲用。
(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3.針眼的預防調護

(1)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避免過勞。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
(2)患病時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焯之品,忌飲酒;還須保持大便通暢。
針眼學名“眼瞼炎”,發病後不可用手去擠患處。如果症狀輕,可用冷敷法,配以消炎藥、消炎眼藥水,等出了“白頭”,膿水流出後就慢慢好了,三天左右可以消退。注意,若用熱敷,會加速患處腫的速度。如何症狀較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預防調攝

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發病後切忌對局部用力擠壓,要及時治療。見膿頭後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後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轉歸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併發症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後及時切開排膿,愈後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文獻摘要

《審視瑤函·土疳症》:“此症謂胞上生毒也,俗號為偷針。有一目生而傳兩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膿血而愈者,有犯觸辛熱燥膩、風沙煙火,為漏、為吊敗者,有竅未實,因風乘虛而人,頭腦俱腫,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